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复习精炼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复习精炼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复习精炼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中考复习精炼

物态变化中考精炼

1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在炎热的海南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2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来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3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一年四季中无处不在,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大明湖畔皑皑冰雪的消融B.初夏趵突泉上虚无缥缈的白雾

C.深秋红叶谷内脉脉清霜的产生D.初冬千佛山顶闪闪树挂的出现

5将放在冰箱中的经过冷藏的瓶装矿泉水取出后放置在空气中,发现外表面会有小水滴生成.这些小水滴是通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产生的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熔化

6春季,湛江经常出现了“回南天”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这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的遇冷发生物态变化

时 ( )A.凝固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7四季分明的辽宁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D.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8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的猜想是:

猜想一: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选择了a、b两种不同的晶体进行实验,其探究过程如下:

(1)取一定质量的晶体a,用如图19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9乙所示,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此时该晶体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乙图中晶体a 的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a= min。

(2)为了探究猜想一,应控制b和a的相同,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b。

(3)比较ta和tb,若ta和tb不相等,则说明猜想一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实验过程中,小华发现,无论加热时间多久,温度计的示数都不会超过100℃,主要的原因

是:。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11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7

2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右图,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选填“升高”、“降低”

或“保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 (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13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4春季,深圳会出现“回南天”现象,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里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

B. 升华

C. 汽化

D. 凝华

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湖面出现冰层,这是凝华现象

16天气“回潮”时,教室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小水珠,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

1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C.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18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请你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横线上: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___现象,路边树上的雾凇是______________现象。

19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和“汗”各是怎样形成的?

20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21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22,冬天雪人变小,露珠的形成,水的蒸发,冰雪融化,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2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2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问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液化形成的。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_现象。

26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以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绝对温度100K相当于 A.-173℃ B.-100℃ C.273℃ D.100℃

2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山林中雾的形成 B.路面上的水结冰 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 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2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 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 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

2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 B、升华和凝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液化

3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

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31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32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33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34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35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A.液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凝固现象

36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品,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变成属于;_ 变成属于;

变成属于;_ 变成属于;

37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升华、凝华 B.汽化、熔化 C.凝华、熔化 D.汽化、液化

38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39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

选做测温物质。

40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

41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42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43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4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

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4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46 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 B.熔化 C.升华 D..汽化

47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48小红同学用如图17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7乙、丙所示.请你回答:(1)图17乙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的特点是;(2)由图17丙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像图17丙时指出:图像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妙:;

49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A.铁在1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C.在炎热的海南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50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l所示。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C.凝华 D.液化

51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

的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在对100g冰加热的前2 min内冰吸热 J。

52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放热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汽化现象

5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54雾是水蒸气遇冷在空气中而形成的。近期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不少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日益增多。因为“霾”是态有害物质,导致能见度极低,严重造成了视程障碍,北京有位的士司机在“雾霾”的困惑中感叹:“借我一双慧眼吧!”。

5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2)(3) C.(1)(4) D.(2)(4)

56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干旱,大量庄稼干枯田地发裂,关于土壤发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常见的说法是由于温度高,土壤里大量的水份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造成的。许多地区气象部门采取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向云层撒干冰催化剂,干冰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致空气中的水蒸

气成小冰晶。

5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D.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

58寒冷的冬天,小明看到了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这是凝固形成的B.冰冻的衣服不经过太阳照射也能自动晾干,这是熔化现象C.太阳一出,大雾就渐渐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这是凝华形成的

59很多小轿车的后窗玻璃是双层的,里面一层贴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实际是一种特制的电热除霜器,你能分析霜的形成和后窗玻璃除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和除霜原理吗?

答;冬天,小轿车内外的温差比较大,里面热,外面冷.坐在车里面的人不断呵出的水蒸汽往往在车窗玻璃上凝华,形成一层白白的霜花.这样,车外的景物就看不清楚.然而,驾驶员在行车、倒车中需要随时知道车后的情况.于是汽车生产商把小轿车的后窗玻璃做成双层,里面贴上带有一条条电阻丝的薄膜,通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阻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霜花,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就会熔化并蒸发掉.有了它,即使天气再冷,从小轿车里向后看时,外面的景物都能一目了然

6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61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灯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212°F,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F,用°F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F。已知海波熔化时的温度为48℃,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海波凝固点可以记作为__°F(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B.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固现象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

6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干和相互“窜味”,请你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__现象,电冰箱里的食物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或__________方式失去水分的。

6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凝华C.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升华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6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C.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6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

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67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升华C.深秋的早晨,“雾凇”晶莹——凝固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68在电视上,李涛看到北方发生冰冻天气时,工作人员在高速公路上洒盐来达到熔雪的目的,为什么洒盐能熔雪呢?李涛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经过上网查找资料,知道了洒盐能熔雪是因为盐水凝固点较低的缘故,李涛决定对盐水的凝固点进行探究:有一杯掺有少量食盐的水,他将这杯盐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

(1)、开始计时时,盐水温度如图14所示,测此时盐水温度是________0C。

(2)、该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0C,当实验进行到21min时,该盐水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态。

(3)、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 (填“高”或“低”)。

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掺入盐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盐的质量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在水中掺入质量更少的盐,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

(4)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盐质量减少,盐水的凝固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7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

(4) C.(1)、(3) D.(3)、(4)

71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雨水升华形成的水蒸气B.雾是雨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72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73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得是()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连水蒸气都没有了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74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熔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化现象

7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76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 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D.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77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技头

78在我们北方地区往往会看到如图的情景。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千里冰封、白雪皑皑,有时会看到“雾凇”的绝妙佳境,这主要是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B.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这主要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C.深秋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下雪以后,屋檐底下经常会挂着一溜小冰柱,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7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1)、(3) D.(3)、(4)

80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的原因.

8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82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8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B.将零下1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不增加C.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84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85在食品制作方法中,炸油条、芋头片用花生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

的(选填“热量”和“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

86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 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87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D.寒冷的冬天,窗户的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8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89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________(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而制成。

90早晨,小林同学从家里走向学校,外面正下着大雪,下雪是(凝固/凝华)现象;小林嘴里不停地哈着“白气”,出现“白气”是发生了________(汽化/液化)现象;小林走到公路旁时,发现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因为冰雪和盐的混合体,其熔点和凝固点都将(高于/低于/等于)0℃,从而使冰雪更易(熔化/汽化),雪水更难(凝华/凝固)

91下表所提供的是三种物质的熔点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处于液态B.气温接近-50℃时,测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92寒冷的冬天,小明看到了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这是凝固形成的B.冰冻的衣服不经过太阳照射也能自动晾干,这是熔化现象C.太阳一出,大雾就渐渐消失,这是汽化现象 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这是凝华形成的

93温度计的“自述”:我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现在我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如果继续对水加热,则我的示数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4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95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96刚从酒精中拿出来的温度计示数会变小,这是因为温度计玻璃泡上的酒精()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

97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河面上的冰层(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98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窗花”,“窗花”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 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99你现在正进行物理考试,若手感到比较冷,请把你的手放在离嘴约2cm的地方(手不要接触到嘴),向手心呵气,手就会感到有点暖和,同时手上会有少许非常细小的水珠,这是因为此时发生了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它要______(选填“吸”或“放”)热;但如果把你的手放在离嘴约20cm左右的地方,向手心吹气,就会感到手更冷,这是因为此时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它要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00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出现了白色的“霜”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常有小露珠C.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D.云中的小冰粒在下落的过程中变成雨点

101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熔化 D.先凝华,后升华

102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10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2) B.(2)(4) C.(3)(4) D.(1)(3)

10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

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05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我市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原因是常温下汽油容易()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06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

B.液化C.升华D.凝华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DIV.MyFav_1213255007402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1{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2{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STYLE:italic; FONT-FAMILY: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 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 图1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物态变化》概念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知识目标简单、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因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载体’作用”就成了本章的主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复习,学生因长时间没有知识反馈,遗忘非常大,复习有难度。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以知识网络----考点复习----针对训练---- 链接中考为主线,对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全面回顾,突出晶体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现象等重点内容,突破用图像法描述物质特征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重难点: 重点:1、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3、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难点: 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四、复习方法、学法

学法: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学法是: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图像对比、练习巩固等方法。 五、复习过程 (三学生自主复习 通过阅读,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课件上的相应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梳理各种概念,简单理清各物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对《物态变化》这一章有一个整体的回顾。 (五展示评价提升 以上设计的题目学生自己完成之后先在小组内部展示评价,再由小组推荐优秀成员在全班展示,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则根据情况适当引导,以保证评价过程不偏离复习目标,同时做适当补充。最后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共同总结,使学生自主建构并完善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反馈检测 通过精选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 课标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和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意识。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的物理含义。 4、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经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乐于探究例如寒暑表等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关心温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液体温度计和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意识。 总课时数: 本章共四节,用9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节温度 2课时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2课时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2课时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课时 总结和复习 2课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 沸腾时产生大量 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 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 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 A 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15 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加速雪的熔化, 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 B.雪熔化放热 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 D. 雪的温度可能是5℃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 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 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 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 D 正确。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上海阳光外国语学校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杯口的“白气”是_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面上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仔细观察图像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得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水蒸气液态 99 小于水与空气的温差大,散热快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实验装置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2]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虽然水中溶解了一些其它气体,但在水沸腾时,这些气体基本上都逸出了。 [3]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所以是液态。 (3)[4][5]由实验图象知,水的沸点是99℃,则此时水面上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6]开始加热时,水与空气温度相近,水吸热的热量向外散失少,而随着水的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度相差越大,则向外散失的热量就越多,那么水升温会变慢,即是水与空气的温差越大,散热越快。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 《物态变化与温度》 东夏镇第一初级中学王留夯 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与温度》是教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第五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水的物态变化”、“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测量温度。(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学情分析 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 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 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并能准确的判断自然界中水的各种物态变化。 (2)认识玻璃温度计,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 (3)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小组学习和自学,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的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实验用温度计、烧杯、冷水、温水、热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温度计使用方法与读数。 难点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复习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立春时节化成的水 4.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6.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山间的“云海” B.瓜叶上的“霜降” C.花草上的“露珠” D.江河的冰雪“消融” 7.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凝华 8.某县于2018年进行完“雨污分流”后,重新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A. B. C. D. 9.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例子大全

说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河内冰层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霜、雪的形成 (4)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5)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 (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7)冰箱冷冻室里的冰变小 (8)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9)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10)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11)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 (12)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13)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1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 (16)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 (17)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有一层“汗” (18)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 (19)①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 ②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 ③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 (20)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2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2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消失,出现紫色的碘气体(23)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24)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25)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 (26)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27)狗喜欢把舌头伸出 (28)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 (29)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30)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31)夏季,冰雹的形成 (32)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 (3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①先向外拉动活塞,乙醚液体消失 ②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 (3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①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 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 (一)基础知识梳理 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 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块二:物态变化 (一)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3、构建物态变化网络图——本单元的物态变化共有几种,它们都是围绕物质的三态发生的?请按照箭头的方向标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学生活动:通过完成网络图,复习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网络图,及时查漏补缺,复习六种物态变化知识。 (二)思考与辨析 引导学生挖掘网络图深处的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讨论3个思考与辨析问题及追问问题。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5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她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在外壁、乙杯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在内壁、乙杯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4.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6.某同学用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的图象是( )

9.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 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 C : 摄氏度; 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重要 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 12.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要 热量。 13.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要 热量。 14.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15.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6.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的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1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O℃的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 要 热量。 19.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玻璃杯中冰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 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t 1前,杯里的物质 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在t 1—t 5时间内,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填“固态”、“液 态”或“固液混合态”);在t 5以后,杯里的物质处于 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20.图(3)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物理现象: A : ,B : ,C : ,D : 。 图(2) A B C D 图(1)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物态变化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伴随的吸放热等基本特点。并且会利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知识贴近生活,知识体系简单,学生学习较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有些物态变化只 能理解,不能直接感受,需要记忆的概念例子也比较多,容易混淆,因此,掌握还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列表、讨论、讲解、总结

教具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知识体系投影出示知 识结构 教师巡视 学生自己复 习 巩固知识点 二、应用知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首先了解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思路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了解它的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如图是液态温度计的结构 示意图.(测量前要了解温度计!) 答: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2: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要求中正确 的是( ) 引导学生回 顾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生讨论交流 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会用 所学知识解 释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