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地球生命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佚名

学生学号: xxxxxxxxxx

专业: xxxxxx

《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摘要:《生物演化论》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一颗不可多得的明珠,其中包含的物竞天择,自然选择思想奠定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和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是相同的,通过对比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更进一步的,本文探讨了以《生物演化论》为理论发展基础衍生出来的社会发展理论,包括了斯宾塞(H. Spencer)的社会机体说与现代的社会进化论,发现人类社会发展恰如机理复杂的自然界的发展与演化。

关键词:生物演化论,社会发展,进化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发展 (2)

2.1 人类社会的自然性 (2)

2.2 人类社会的独特性 (2)

2.3 从《生物演化论》看人类社会发展 (2)

第3章《生物演化论》衍生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影响 (3)

3.1 衍生理论的发展 (3)

3.2 社会进化论与社会机体说 (3)

3.3 现代化理论 (4)

3.4 新进化论 (4)

第4章总结 (5)

第1章引言

19世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生物演化论》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这表明着《生物演化论》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推进意义,是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优秀工具。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于自然界的演变和发展,达尔文的理论是:由于自然环境的胁迫和物种之间的竞争,以及同一物种内部的竞争,决定了由于偶然的遗传变异导致的物种进化和灭亡。于是,在大多数时间里,如果没有外界的突然和猛烈的干预,自然界就会处于某种动态的、稳定的平衡状态。各个物种在同一个世界里,各安其命,生生不息。由于缺少人类那种高度的自主意识,动植物对于它们在食物链上的不同位置,也都泰然接受。没有抱怨和沾沾自喜。而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情况也有这方面的很多相似性。也存在生存竞争,还有支配竞争过程的社会规则——类似于生物界的自然法则。所以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些《生物演化论》中描述的特性在人类社会中是显然存在的。就算是文明社会,一样是弱肉强食,经济上的弱势,文化上的弱势,政治上的弱势,这些弱势群体一样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本文在基于分析《生物演化论》理论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特征,探究《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进一步的,本文探讨了以《生物演化论》为理论发展基础衍生出来的社会发展理论,包括了斯宾塞(H. Spencer)的社会机体说与社会进化论,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学说,详细讨论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本真规律。

第2章《生物演化论》与人类社会发展

2.1 人类社会的自然性

从整体看,人类社会是由具有自然性的人所组成的,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组成这个部分的群体——人,具有其独特性,如有语言、文字,并基于语言文字上的文化等。但无论如何,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人是群居动物的一种,人具有社会性,由人组成的社会就是人类社会,这如同蚂蚁、蜜蜂、狼、猴等社会性动物各自组成的社会一样,区别只在于组成社会的主体不一样,智力发展水平、社会协同程度不一样,导致社会的结构、功能也不一样。人只是社会性生物的一种,人类社会也是社会性生物社会的一种,其他的生物社会还有昆虫社会、狼群社会等,这些社会性生物社会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校长钱旭红指出的那样,“生态是社会的前身,社会是生态的特例,也是生态在人类范围的延续、延伸,因此不能将社会规律与生态规律截然分开、一刀两断。人是生态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叉支点。”

2.2 人类社会的独特性

自然界中各物种之间的相互竞争造就了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虽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界,与自然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具有了一些不同于自然界的特质。比如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则,并不是一个完全外在的存在,它是由社会里所有的人,通过他们的社会活动,共同形成的。也就是说,社会里人的活动,可以反作用于支配这些活动的环境。不仅如此,在一个事实上存在等级的社会里,任何人类的个体和群体,对自己在社会里的位置都有期望,而是总是希望在某种等级阶梯上的位置能够上升。这也是产生竞争动机的原因之一。人类社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质,这是原始的自然界所无法比拟的。

2.3 从《生物演化论》看人类社会发展

《生物演化论》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而有效的角度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如《生物演化论》中的主要观点一样,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个体是不可能进化的,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一个物种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某种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是物种保证不被淘汰并且进化的重要因素。社会生物学的倡导者、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O·威尔逊认为,物种群体的各种组织形式,与组织形式相适应的群内个体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及所使用的交往手段的特异性质都是在一定的生存条件下进化而来的,人类的道德和社会规范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基因基础,这样的道德规范在黑猩猩的社会生活中也可以发现,体现在家族成员具有供养其亲属的义务、互惠的义务、性关系的

约束等。生物界中存在的这种道德准则,体现在进化论的意义上,就是具有这种道德准则的生物比不具备它的生物要更为成功地繁衍生息,从而提高个体繁殖的几率。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种群的社会性是种群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而社会发展也恰恰是这样的,社会性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性质。人是社会性生物,人类社会天然地具有其他社会性生物所构成的社会的特征。但相比起动物,对人类来说,不仅有亲属选择,还有可能对非亲属也产生利他行为,而这种利他行为也会得到回报,从而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人类进化发展中,对所处环境给予更多关怀的人比那些对所处环境不够关怀的人,得到生活和繁殖的条件从整体几率来说会更高,这样具有更高繁殖率的人在自然界中就更有利于生存下来,其基因也就更容易遗传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规范是进化选择的结果”这一说法还是有其根据的。人类社会作为社会性生物组成的社会,具有其他社会性生物社会的特征,社会性生物间离开了合作,就体现不出社会性,而合作就是共生的根本体现。由是观之,人类社会的社会性是基于自然界的社会性而来,具有内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演化有共性,但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生物演化论》只能部分的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因此我们要辩证的从《生物演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3章《生物演化论》衍生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影响

3.1 衍生理论的发展

人们发现仅仅将《生物演化论》运用于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尽管在大部分时候能够进行完美的解释,但在一些方面却有着明显的缺陷。社会科学家显然不满足于此,因此各种基于《生物演化论》衍生出来的理论就纷纷被提出,以期能从更好的角度去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潜在规律。

3.2社会进化论与社会机体说

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都是从这种类比出发,在类比思想方法的支配下展开的。斯宾塞在C.R.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之前7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就已提出社会进化是直线的、不间断的,以后他意识到就社会整体而言进步是必然的,但在每一个特定社会里并不是必然的。他进而说明社会进步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斯宾塞虽然比达尔文更早提出进化的思想,但仍然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之中。他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也是

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生物界生存竞争的原则在社会里也起着支配作用。人类有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优秀个人和低能个人之分。劣等的、低能的种族与个体应当在竞争中被淘汰。他还认为,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不应人为地干预。他既反对国家计划和社会福利,也反对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认为这些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斯宾塞的进化论对美国早期社会学家W.G.萨姆纳等人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有很大影响。在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结构分化理论和发展社会学的新进化论中仍可看到其影响。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1卷中。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了6项类比,得出了3个结论:①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②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③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直接影响了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以及英国的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等人的功能主义社会学思想。

3.3现代化理论

社会现代化理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第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其理论基础是T.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着眼点在社会流动的社会行为主义。现代化理论沿袭欧洲社会学的知识传统,在社会发展过程的考察中实行传统—现代、特殊主义—普遍主义的二分法,把传统社会视为特殊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着重身份名位的、静止的、职业分化简单的社会;相对而言,现代社会则是普遍主义的、以工业为主的、着重成就的、动态的、职业分化复杂的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具有相互排斥特征的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就是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生产率的提高、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关系的扩展、经济交流的多重化;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意识的强化、权力分配的理性化、政治机构的分化和专业化、决策的理性化和决策效率的提高、民主参与政治的制度化和扩大化;在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知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会交往方式的多样化、角色的日益分化、家庭和工作的分离等等。

3.4新进化论

类学理论的一个学派,涉及文化上长期性的、方向性的、「进化论的」变化理论,主张在彼此无关系的、遥相分隔的诸不同文化中,可能见到规律性的发展模式。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新进化论人类学提出有关长期的、「渐进的」变化与短期的、局部性的、社会与生态方面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人类文化之特征(一般进化);调整则因适应其独特环境而引起个别文化之间彼此发生歧异(特殊进化)。新进化论者还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对相似环境的各种适应方式,并考察可比群组之间在长期文化发展中所出现的相似性与不同点。新进化论的人类学理论出现在1940年代,以美国人类学家怀特(Leslie A. White)、斯图尔德(Julian H. Steward)及其他一些人的著作为代表。

第4章总结

《生物演化论》提供了一个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的视角,并成为众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的基石。其思想与人类发展中的众多特征不谋而合。总而言之,《生物演化论》揭示了很大一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并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规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