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信证券_2016-01-06_新三板2016年策略之医疗健康行业策略:杏林医者济天下,三板门内数香来

安信证券_2016-01-06_新三板2016年策略之医疗健康行业策略:杏林医者济天下,三板门内数香来

1.1.医疗保健板块在新三板市场的重要位臵 (3)

1.2.新三板与主板医疗健康板块相比较 (3)

2.医疗保健行业孕育巨大投资机会 (4)

2.1.人口结构推进医疗健康行业发展 (5)

2.2.疾病的变化趋势 (5)

2.3.医疗消费多层次的消费特性 (6)

2.4.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7)

2.4.1.政策推动 (7)

2.4.2.产业并购 (7)

2.5.基因层面的精准医疗 (8)

2.6.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9)

3.推荐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0)

3.1.体外诊断(IVD)行业 (10)

3.1.1.免疫诊断——替代产生机会 (12)

3.1.2.分子诊断——疾病预防的高端技术 (13)

3.1.3.POCT诊断——快速诊断成趋势 (16)

3.2.细胞治疗 (18)

3.3.医疗服务 (21)

3.3.1.民营医院发展迅速 (21)

3.3.2.复制性强的专科医院 (22)

3.3.3.健康管理服务 (25)

3.3.4.“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27)

3.4.医疗器械 (28)

3.5.医疗信息化 (30)

3.5.1.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化 (30)

3.5.2.互联网医疗 (30)

4.重点推荐公司 (31)

4.1.新产业(830838.OC) (33)

4.2.璟泓科技(430222.OC) (34)

4.3.明德生物(430591.OC) (35)

4.4.合一康(832521.OC) (36)

4.5.可恩口腔(830938.OC) (37)

4.6.新眼光(430140.OC) (39)

4.7.奇致激光(830140.OC) (39)

4.8.原子高科(832419.OC) (40)

4.9.康泽药业(831397.OC) (41)

1. 新三板医疗保健板块值得关注

1.1. 医疗保健板块在新三板市场的重要位臵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医疗保健板块占到市场整体市值的7%,位于11个板块中的第7位。

图1:医疗保健板块在整体的市值占比

图2:新三板各行业总市值及净资产收益率情况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1.2. 新三板与主板医疗健康板块相比较

截止2015年12月4日,医疗保健行业共有281家,占到整体的6.72%;而主板共2781家公司,其中医疗保健行业共201家,占到整体的7.22%。主板的绝大部分企业属于制药业,而新三板的医疗板块公司更加聚集于医疗器械、生物科技、医疗服务等行业。

图3:新三板和主板公司在子行业的公司数量

新三板医疗保健板块较主板增速较快。从2015年中报的表现来看,主板139家医药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3.7%和22.7%,成长速度已处于稳定状态,增长明显的细分领域为医疗服务行业、平台型医疗器械公司和制剂原料药出口行业。而新三板历年的收入及利润增速均超过主板的同期水平,处于成长期的新三板医疗公司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原材料 12%

工业 18% 非日常生活消费品 8%

日常消费

品 6%

医疗保健 7%

金融 22%

信息技术 22%

电信业务 2% 公用事业 1%

4:新三板和主板近三年的收入增速对比

图5:新三板和主板近三年的利润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新三板医疗保健板块较主板估值明显偏低,个别行业甚至仅有主板对应的五折水平。主板医疗保健板块平均市盈率近60倍,而新三板平均市盈率不足40倍。在各个子行业中,医疗服务、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等子行业的估值相差最为悬殊,在这些行业中的新三板企业明显处于洼地。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净资产收益率的比较中,新三板有四个子行业盈利能力都超出了主板。

图6:新三板和主板医疗保健板块整体及子行业市盈率比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图7:新三板和主板医疗保健板块子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Wind

2. 新三板中医疗保健行业孕育巨大投资机会

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从近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及数量来看,2014年占比首次超过了10%,我国老龄化的人口趋势明显。而老年人发病率高、疾病医治周期长,所需要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也具有长期性,是一个医疗服务的高消费群体。从下图的不同年龄组年均医疗花费的情况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年均花费1072.3元在医疗健康上,几乎是青少年群体的4倍之多。

图8:65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9:不同年龄组的年均医疗费用(元)

家庭结构日趋缩小,社会化养老需求不断加强。根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伴随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我国平均家庭人口为2.98人,较1953年的4.33人有着显著的下降。而目前放开的二孩政策

在短时间内仍未能改变此种趋势,我们认为在未来将有更多的家庭需要借助于第三方的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医疗的相关软件,来满足于照顾老人和掌握老人身体情况的需求。

图10:1964年-2013年中国家庭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艾瑞咨询

2.2. 疾病的变化趋势

慢性疾病患病成居民的头号杀手。根据国家卫计委今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截止到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的死因。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患病率为25.2%、9.7%和9.9%,癌症发病率平均增长约4%。而在患者结构方面,我们在下图能看到55岁以上群体仍然是最主要的患病年龄层。在55-65岁之间的群体中,一千个人就有近400人患有慢性病,而65岁以上人群中,一千个人有550人会患有慢性病。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2.6亿的确认慢性病患者,占到总人口的19%,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将成为未来医疗板块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探索

慢性病不仅每年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并且其中的疾病种类也在发生着改变。糖尿病和高血压在今年的发病

率急剧增长,同时农村人口的患病率增速也超过城市人口。

图12:2003-2013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变化图13:2003-2013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变化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探索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探索

2.3. 医疗消费多层次的消费特性

经济实力及城乡发展的差异化,都是医疗健康多层次的基础原因。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也带动着

更多的城镇居民对医疗服务消费的增加需求,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保健的消费支出

是农村居民的1.8倍。从总体来看,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医疗制度的日渐完善,医疗保健在居民

消费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多,从1990年的2%上升到2013年的6.2%。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艾瑞咨询

城镇化居民在医疗保健和养生健身等方面的消费稳步增长,居民保健意识更强。有数据显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得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了11%,这也充分了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意识差距较大。城镇居民从“有病才医”逐渐向保健养生的顾念上转变,医药产业也逐渐向保健行业拓展。同时更为细分化的需求也促进着各个子行业的发展,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私密和高质量服务的高端医疗,为用户提供疾病医疗以外的养生、保健护理及美容等服务,更为快捷的互联网化医疗平台等细分领域。

2.4. 医疗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4.1. 政策推动

关于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政策层面连续多年推出促进建设完善的意见。在2013年10月政府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意见强调推动事业单位编制改革、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解除了民营医院的枷锁。意见同时明确指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时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以上。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2017年我国分层诊疗政策体系要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机制要基本形成。2015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图15:我国医改历程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艾瑞咨询

2.4.2. 产业并购

医疗服务行业被视为未来消费的增长热点,众多大型企业纷纷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拓展医院医院。比如主板公司纷纷加入到医疗服务之中,复星医药2011年收购了肿瘤医院开始涉足国内医院市场,随后又收购了和睦家医院等,康美药业也频繁地出售并购医院,在广东和吉林省80余家的医疗机构的药房建立托管业务。而创投市场中医疗服务行业的并购行为在过去两年迅速火热,2014年医疗行业并购共

并购交易中绝大部分的买方来自于药企和医疗器械的企业,公司一方面利用被并购亿元的销售平台来提升产品销售额,另一方面是想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增强协同效应。

2.5. 基因层面的精准医疗

在今年1月份的国情咨文演讲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个新的计划——精准医疗计划,让精准医疗

被大家所熟知。精准医疗早在2011年时就被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提出,是指基于基因差异而进行的个

体化治疗。肿瘤治疗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短期内的目标,因为研究发现许多分子病变是驱动癌症的诱因,

每种癌症都有自己的基因印记、肿瘤标志物和不同的变异类型,可遗传性基因变异通常容易增加癌症风

险。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分析癌症基因组数据,就能够对癌症有着深入理解,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法。而精

准医疗的远期计划是为多种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图17:推动精准医疗的时机成熟图18:美国精准医疗计划短期内目标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谷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谷

我们会看到医疗模式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发生着很大转变。从原来的经验式医疗到基于若干个体的

循证式医疗,到未来有大数据协助的精准医疗,医疗的精准度和基因层面的应用需求将不断提高。我国今年

3月份召开的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会议中提到我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将在今明两年启动,在2030

年我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整理

目前精准医疗主要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而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的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精准治疗的需求空间巨大。根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我国在2012年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20%;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25%。我国很多癌症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美国癌症患者5年的存活率为85%,中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

在传统的治疗中,手术和放疗都是针对局部的治疗,效果并不很好。而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个体基因的不同,可能对同种化疗药物代谢能力不同,导致靶向药物敏感性有很大差异。HER2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明基因检测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赫赛汀治疗是胃癌的一种较为有效治疗方式,但是科研人员发现只有对于无法切除的HER2阳性胃癌患者,赫赛汀延长其生存期的效果才比较明显,而不是所有的胃癌患者。所以在患者进行该项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赫赛汀是否是合理的治疗方式。

图20:基因检测可帮助提升胃癌患者的存活率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诺禾致源

2.6. 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行业的变革历来发生的较为迟缓,但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行业管理及药品研发都提供了有利支持。医疗信息化是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提升医疗准确率和效率,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患者大数据采集的价值:诊断方案可以依赖于对各个患者多方面的数据积累,包括各种生物组学数据(基

群来得到相关的大数据结果,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些以前都需要医生“望闻问切”才能逐渐得到的消息,如今可以通过APP或医疗系统的软件来实现,做到对患者大数据的积累和后续的数据挖掘解读。

这种生物大数据将存在数据积累和数据解读技术的壁垒,积累的用户数越多越具备优势。

图21:2010-2014年制药巨头参与互联网医疗前五大领域

医院管理信息化及信息互通:现在大部分的医院管理系统都已经实现行政、财务、药品等环节的信息化,使得医院的行政效率更高。而更进一步的已实现临床诊断信息化,医院用户的病例及诊断等记录的信息完善和健全。最终,将医院及第三方的服务软件互相打通,就能够实现公共卫生的全面信息化。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医院自身行政系统信息化在全国基本快要完成建设,有70%的医院具备信息化的行政系统;而用户就医服务系统的渗透率还较低,全国普及率还未达到50%;全社会的医疗信息打通仍需时日,国内仅有3%的医院实现与外部机构医疗电子信息共享。

3. 推荐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3.1. 体外诊断(IVD)行业

IVD是指在人体以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验而获得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优化医疗设备及药品的使用过程,能够提高诊断效率。与制药板块受制于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因素放缓相比,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进口替代、国家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的快速发展阶段。长期施行的医院规则15%药品加成收入将在医改的过程中被逐步取消,医院将逐渐转变以往的重药品轻服务的运营模式,将更多的盈利点放在诊断监测科室和医疗服务商。而需求方面,居民收入逐渐上升且老龄化导致长期监护人群的增多,家用试剂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医院、体检机构和家庭将成为IVD的三大目标市场。

据EvaluateMedTech的报告分析,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规模到2018年时预计达到588亿美元,复合增速为5.1%。而据美国联合市场(Allied Market Research)研究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IVD市场将达到74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4%。综合考虑两家的预测结果,全球IVD行业在2018年规模应该为600-650亿美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探索

慢性病和感染病数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进步是驱动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IVD市场增速在过去几年保持20%以上,到2016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同时,我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约2美元,与欧洲的28美元均值相差巨大,也能够说明IVD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图23: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医疗器械创新网

IVD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细分领域。根据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学和流式细胞诊断等,其中生化、免疫和分子诊断是目前我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临床实验室诊断和即时诊断(POCT)。POCT由于诊断时间短、检测仪器便捷等优势,已成为体外诊断的重要应用。

精确度和灵敏度要求日益严格,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将国内IVD行业明显增长的两部分。生化诊断是指有酶反应参与或者有抗原抗体反映参与的诊断方法,主要用于测定酶类、糖类、蛋白和脂类等生物化学的指标。生化诊断是最常用的体外诊断方法之一,试剂市场也发展较早,行业已经较为成熟。免疫诊断是指应用免疫学的理论技术来诊断各种疾病和测定免疫的状态,是确定疾病病因和病变部位,或者确定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方法,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免疫诊断可以应用于检查免疫性疾病、肿瘤、传染性疾病等,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排除可疑病例。分子诊断又称基因检测,是指编码与疾病相关的各种蛋白、酶、抗原抗体等的检测,主要是针对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做出诊断,可对遗传病和产前进诊断。免疫诊断中的化学发光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在未来将有望替代现有的酶联免疫;分子诊断中的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技术,因为较高的技术壁垒及政策对精准化医疗的推进已受到众多的投资者关注。

POCT 也将是我国体外诊断中发展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和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的结构差别较大,在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POCT 为主的其他诊断为最主要的诊断方式,其次是免疫诊断占到了23%的比例。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中,发展较成熟的免疫诊断与生化诊断是最主要的两大诊断方式,而分子诊断和POCT 的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的阶段,未来可拓展的空间广阔。

图24: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雪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雪球

IVD 行业分散且单体规模较小,行业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据统计,国内IVD 厂家数量达到300-400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00家左右,部分企业的年收入还未超过1000万元。年销售额过亿的公司约为20家,主要为试剂的生产厂商,而其中超过60%以上都是由生化和免疫试剂构成,分子诊断的企业规模较小。国外的知名企业罗氏、西门子、雅培、BD 、希森美康等占据了我国至少一半的市场,国内企业中仅达安基因、复星长征、科华生物、迈瑞医疗等公司规模较大且在某些领域具有竞争力。

3.1.1. 免疫诊断——替代产生机会

免疫诊断的技术发展经过了同位素放射免疫(RIA )、胶体金、酶联免疫(ELISA )、时间分辨荧光(TRFIA )、化学发光(CLIA )等技术阶段的演进,灵敏度比生化试剂高、出错率较小。免疫诊断是目前在我国体外诊断中规模最大的子领域,据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到2015年底市场规模能达到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

临床生化 17%

免疫诊断 23%

血液学与凝血 10%

分子诊断 11%

其他(POCT 等) 39%

临床生化 32%

免疫诊断 35%

血液学与凝血 15%

分子诊断 5% 其他(POCT 等) 13%

化学发光产品正在逐渐替代酶联免疫原有的市场,因为化学发光产品灵敏高、线性范围宽、试剂有效期较长、临床应用范围广,已经成为国外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应用方式,技术也十分成熟。我国的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试剂以进口为主,检测成本较高。这导致在国内只有大部分的三甲医院才逐渐使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而基层医疗机构中仍然采用的是酶联免疫法。

图27:我国免疫诊断产品市场细分结构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信息网

进口替代和酶联免疫市场的双替代效应,将是未来投资免疫诊断的重要逻辑。从行业发展的路径来看,国内化学发光产品应以基层医院作为立足之处,再通过不断地技术升级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我国掌握的化学发光技术距进口产品差距较大,一旦国内技术突破瓶颈,那么双替代效应所产生的市场规模将十分值得期待。

3.1.2. 分子诊断——疾病预防的高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疾病的预防,对于健康筛查与体检、重大疾病预警与诊断的需求不断上升,我国分子诊断行业正在面临着发展的春天。在以往的疾病诊断中,医生更多的是依靠患者病史、特征、体征以及辅助的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但上述检查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有些疾病则不能够及时地诊断出来。

而分子诊断是在分析患者的组织细胞、毛发抗凝血等组织基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分子水平上的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做出及时的预判。

目前分子诊断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测序、高通量测序(NGS)和生物芯片等技术,主要用在肿瘤、遗传等临床各科的诊断上。根据美国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18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将达到79.57亿美元,2012-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7%。

目前分子诊断技术主要以PCR为发展基础,PCR是采用分子技术来大量目标基因的技术,模仿核酸在体内的复制方法,来断定疾病病原的种类。PCR不用观察患者的外观表现,无论疾病是在潜伏期还是爆发期,只要对相应器官进行检测,两个小时内就能准确判断出疾病的原因和种类,适合治疗快速爆发的

图28

:PCR 工作原理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闵行第二中学网站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于二代测序(NGS )技术为基础的分子诊断市场也十分值得期待。NGS 能够提供更多的基因信息,可用于对基因突变点的直接筛查,医生可根据突变点来制定医疗方案。高通量测序的最大优势是将几十个上百个基因检测一次性完成,并精确检测突变类型和结构变化细节,适合短时间内完成多种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领域。但NGS 有跟多的数据需要解读,所以通常2-4周才能够获得检测结果。根据BBC research 的数据统计,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为45亿美元,预计2018年时将会达到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亚太地区的基因测序市场增长最快,我国的基因测序市场增长率将达到年均25%。

图29:2007年-2020年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前瞻网

我们看到在2012年时,我国的基因测序市场在10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将达到30亿元的规模。同时,政策

也基因测序十分的支持,在《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完成10000种微生物、100种动植物基因组测序、发现500个新的功能基因、转化应用5个以上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基因或蛋白。按照每种微生物进行“基因组完成图”测序的费用为30-50万元,基因测序在商用之后市场规模有望迅速达到千亿元。

表1:有关基因测序的政策梳理

政策出台日期 政策名称

政策要点

2014.1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基因分析仪等3个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

基因测序产品应该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围

2014.2 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

关产品的技术管理的通知

基因测序产品需要注册,并需要卫计委批技术准

入;卫计委负责临床应用的管理,确定试点单位,

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定试用基因

测序产品;在准入标准出台之前,任何医疗机构不

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

2014.3 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

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

通知

已经申报并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试点,试点应为具

有通过升级技术审核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试验室

的医院

2014.8 关于召开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

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研讨会的函

为避免临床滥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

医学会尽快对全国各地申报的试点单位进行评估,

以便开展试点工作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谷

二代测序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仍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应该重点关注掌握医院入口的企业。由于目前的测序仪器设备附带的专利十分明确且壁垒非常高,我国参与二代测序行业竞争的企业以测速服务为主,少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生产测序仪器。目前我国二代测序技术还在临床应用位试点申报和遴选的阶段,因此能够进入试点单位和技术水平受到卫计委认可的公司将是未来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标的。从上表来看,政府在积极推动基因测序的同时,对试点工作要求严格,对临床应用非常谨慎。而院作为试点的主要入口,掌握医院试点资源的测序服务企业将会占据先发优势。目前临床领域的测序服务商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第三方检测(医院合作)和医院投放两种模式,我国大部分的测序服务商都选择了与医院合作的方式,华大医学、贝瑞和康、达安基因、凡迪生物等规模较大的公司在全国已经开始布局医学检测终端。

图30:国内领先的测序公司独立医学检测终端的全国分布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生物谷

基因测序的价值是发现问题而非解决问题,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打通为主,从数据到治疗方案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基因测序和其他医疗项目的打通。人类基因组有3.2个G,测50倍的通量需要160G,必须依赖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但目前基因测序的结果还不足以忽略掉这些额外的计算机集群负担。如果不打通从基因测序的大数据到方案的工作链条,消费者未免不会考虑基因测序的诊断方式。所以在临床中基因测序的数据结果应该积极参与到医疗病历中,逐渐改变传统的诊治方式。而基因测序对于医疗诊断公司也可纳入自身提供的整体医疗方案中,与其他方式结合成为整体方案的模式比独立解决方案更有优势,也利于前期基因测序的市场推进。目前基因测序的行业发展格局中已经出现几家大的基因测序商,未来不免对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进行并购,而上游的仪器商也很有可能参与到下游服务商的竞争中。

3.1.3. POCT诊断——快速诊断成趋势

POCT(即时检验)包括了point(地点、时间)、care(照料)和testing(检验)三方面的含义,核心要素是要满足临床治疗或家用监护所需的快速诊断需求。现在POCT可以检测多个指标,比如血糖、血液中的电解质、凝血、心脏/肿瘤标志物、毒品/酒精检测等。在下图中,我们能看到心脏标志物和感染性疾病的POCT应用仍然处于快速成长期的阶段,而凝血、糖尿病、血常规等的使用都比较成熟。国外的多家企业已经成为POCT的主要生产商,包括罗氏、西门子、GE、强生、雅培等。

图31

:POCT

主要细分产品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

图32:POCT 全球主要企业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医疗器械创新网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医疗器械创新网

POCT 优势明显,保留了诊断的核心环节“采样-分析-质控-输出”,有效减少了诊断周期时间。以心脏病为例,POCT 可在15分钟内得到多项心脏标志物的结果,而传统的检验需要至少1-2小时,时间对于紧急患者能够得到正确治疗是十分宝贵的。

表2:POCT 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临床实验室测试

POCT 周转时间 慢 快 标本鉴定 复杂 简单 标本处理 需要 不需要 血标本 血清、血浆 全血 校正 频繁 不频繁 试剂 需要配制 随时可用 消耗品 相对少 相对多 检测仪 复杂 简单 操作者要求 专业人员 普通人员 每个实验费用 低 高 实验结果质量

一般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信息网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而医疗资源差异较大,对快速诊断的需求将会加速。POCT 产品在我国仍处于蓝海市场,未来在医院手术、急诊、重症监护、慢性病防治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中都会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

POCT 的产生在一开始是为了解决快速体外诊断的特殊需求,如急诊、儿科等,目前医院中的重要科室都已经对POCT 产生需求。POCT 的应用目前以心脏标志物的商业化是最为成功的POCT 品种之一,通过心梗监

果精确度较高,对诊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以下是各科室对POCT的应用情况。

表3:POCT在各重要科室的应用

科室名称各科室应用项目名称科室名称各科室应用项目名称

心血管内科对心肌梗塞、心衰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心

脏损伤标记物检测(具体包括:肌红蛋白测定、心肌

肌钙蛋白测定),心肌酶检测(肌酸激酶-MB 测定),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血浆B 型钠尿肽测定)

妇产科

可用于TORCH-IgM 五项检测、抗卵巢抗体检

测、抗透明带抗体检测、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β-HCG的金标早孕测试

呼吸内科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

测定,可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酸碱度、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学氧分压、血浆实际碳酸

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缓冲总

碱、剩余碱、动脉血氧饱和度、乳酸)

肿瘤内科

可诊断多种肿瘤标志物(具体包括:甲胎蛋白测

定、癌胚抗原测定、前列腺抗原测定、糖类抗原

123测定、糖类抗原19-9测定、核基质蛋白22

的测定)

消化内科可进行肝功能检查(具体包括:血清酶学检查、血清

总蛋白、清蛋白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氨测定),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淀粉酶测定),粪便隐血检查

(具体包括:便隐血检测、便转铁蛋白检测)。

ICU

急诊患者的入院前处理关系到患者的抢救与恢

复,检测迅速缩短TAT过敏检测时间,赢得了对

急诊重症患者的治疗决策时间

内分泌科可用于糖代谢紊乱检查(具体包括:空腹血糖检测、

口服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β-羟丁氨酸测

定、乳酸测定),血脂代谢异常检查(具体包括:总

胆固醇测定、三酰甘油测定、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脂蛋白测定),血液电解质检查(具体包括:钾测定、

钠测定、氯测定、钙测定、总二氧化碳测定、阴离子

间隙),甲状腺功能测定(具体包括:促甲状腺激素、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T3测定),垂体激素测定(具体包括:促卵泡

激素测定、黄体生成素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检测。

感染内科

可进行细菌感染检测(具体包括:快速C 反应蛋

白测定、降钙素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幽

门螺杆菌检测、嗜肺军团菌检测、A 群链球菌测

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霍乱弧菌测定、白色

念球菌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抗原检测),病毒感

染检测(具体包括:人类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

风疹病毒抗体检测、单纯疱疹病毒一2抗体检测、

人类轮状病毒抗原的测定、腺病毒抗原测定、登

革热病毒抗体测定),寄生虫感染检测(具体包

括:刚地弓形虫抗体检测、恶性疟原虫检测),

病毒性肝炎感染检测(具体包括: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提高POCT结果的精确性,生物芯片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有望实现快速增长。POCT的技术方向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种是将传统诊断中使用的液体试剂浸润在滤纸或微孔膜的吸水材料中,并整合成干燥的十几条块

固定在硬质型基质上,通过与样品接触反应获得检验结果,比如干化学、免疫层析技术;另外一种是将传统

检验设备的器件微型化、模块化,操作便捷,如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目前干化学、传感器技术应用较为

广泛,我们认为生物芯片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将是未来大力研发的方向。生物芯片技术是通过小面积芯片

内集成大量探针分子,与样品中的DNA与其他分子杂交,检测每个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弱而获得分子的数量

和序列信息。微流控技术是通过微反应室、微管道等微型功能元件构成微流露系统,对芯片进行连续反应达

到高通量快速分析的目的。这两种技术受制于成熟度和成本较高的因素商业化程度不高,但微流控技术能够

实现个体药物代谢能力的分析,实现临床的个体化用药,通过生物芯片对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快速筛查产

品也在日渐成熟。在未来,POCT将不止用于诊断领域,更能够在药物研发上提供快速方便的检测帮助。

诊断与健康咨询相结合是未来POCT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POCT在诊断中是快速增长的领域,而将来基于

APP的家庭监测也必然成为医疗系统管理慢性病的重要部分。如何将POCT检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健康咨

询建议,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诊断和医疗的互通,是接下来POCT快速推进的关键。

3.2. 细胞治疗

肿瘤是种让人谈之色变的重大疾病,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

过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抑制或者治疗肿瘤,是肿瘤学家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治疗方法。直到近年来,

医学家们终于确认身体内的某些细胞能够用于治疗过程,提高免疫力杀死癌细胞。

细胞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特性,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获取并在体外大量繁殖,让

这些细胞具有增强免疫、杀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以及促进机体再生的功效之后,再注射会体内达到治疗

CD3AK、DC、CIK等,细胞因子或单克隆抗体活化的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抗原呈递细胞、成体组织间充质细胞,另一种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包括血液-淋巴干细胞、人工诱导的多能干细胞等。

第一类治疗性细胞通常是医治肿瘤的主要手段,细胞治疗目前已经成为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第四大治疗方法。每种细胞的应用模式并不相同,DC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诱导免疫活性细胞杀伤肿瘤细胞;CIK 细胞的作用是对标记的癌细胞进行广泛杀伤;NK细胞能够杀伤肿瘤干细胞,避免转移复发;γδT细胞能够杀伤肿瘤干细胞,辅助DC细胞识别肿瘤细胞;CD3AK细胞针对肝癌等病毒癌细胞具有超强杀伤力。五种细胞可以联合起来使用,能够达到互补和加强的效果。细胞治疗是全身性的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功能,而非局部性的作用,并且细胞治疗不会对患者原有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也不会损害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图34:细胞治疗原理图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百度

而干细胞是一种为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可以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是最好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载体,其市场规模在细胞治疗中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而根据发育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治疗材料来源充足,治疗范围广泛,并且治疗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小,被医疗界赋予很大的预期和想象空间。干细胞可以应用在骨头和软骨修复、血液和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领域,也可结合基因治疗及药物开发等进行医疗和研究应用。另外干细胞在医疗美容的抗衰老方面的效果也受到广泛关注。

图35:多能干细胞

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百度

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干细胞治疗领域发展。今年11月16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将“肝细胞及转化研究”列入6个试点专项中,并发布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指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指南》指出,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试点专项以我国多发的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为需求牵引,推动干细胞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整体提升我国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技术水平。12月7日,卫计委联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以及申报程序等内容。通知将促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健康发展,卫计委和CFDA将加快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工作。

据干细胞行业报告《Stem Cell Research Market》预计,干细胞市场的复合增速至少在20%以上,在未来20年中干细胞的市场规模可达到4000亿元。我国2012年的干细胞市场达到62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达到300亿元。我国有超过2亿人的心血管病患、4160万糖尿病患者,以及数千万的血液肿瘤患者在等待着干细胞的治疗,这个市场是十分可观的。在未来干细胞在人造器官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脐带血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也在逐渐发掘当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