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教学指导书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教学指导书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教学指导书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教学指导书

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通用部分)

教学指导书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

教员应向学员说明以下要求:

1.出席率必须在90%以上;

2.考试及格分数为70分;

3.考试时间为2小时,除《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外不

得携带其他资料进入考场;

4.允许补考一次(一年内);

5.本课程总学时为12小时;

6.学员应具备ISO 9000标准的知识和相关产品专业的基本知识。

注:教员在使用本指导书时,需参考:

1.《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

2.ISO9000、ISO9001和ISO9004标准;

3.ISO10011标准(鼓励随时跟踪19011标准);

4.ISO/IEC导则 65 《产品认证机构认可通用要求》;

5.ISO/IEC 导则17020 《产品认证检查机构认可通用要求》;

6.ISO/IEC 导则 28 《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模式通则》;

7.ISO/IEC 导则 53 《第三方产品认证中利用供方质量体系的方法》;

8.ISO/IEC 导则 23 《第三方产品认证制度表示标准符合性的方法》。

第一章产品认证基础知识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对产品认证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产品认证概述

二、产品认证的基本概念

三、第三方产品认证的构架(以第五种认证制度为例)

第二章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了解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情况。)

一、法律法规

二、机构和职责

三、认证程序

第三章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判定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正确理解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各个要素。在具体条款的讲解时,应结合案例讲解。)

一、基本术语

二、要素理解(具体讲解10条要求)

三、判定准则

第四章初始工厂审查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能正确的实施工厂审查。)

一、审查准备

二、现场审查

(一)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

(二)现场审查主要工作流程

(三)现场审查的要求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分13个要点介绍)

2.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四)现场审查的技术

三、审查结束

第五章获证后的监督

(本章主要是让工厂检查员正确的理解获证后监督的各项要求。)

一、获证后监督要求

二、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三、现场产品一致性检查

四、抽样检测

五、监督结论

第六章工厂检查员的要求与管理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了解CQC对工厂检查员的资格要求和管理程序。)

一、工厂检查员的资格要求

二、工厂检查员的能力要求

三、工厂检查员的培训与考试要求

四、工厂检查员的专业评定

五、工厂检查员的职责(分为检查员、检查组长)

六、工厂检查员的聘用与管理

七、工厂检查员行为准则

第一章产品认证基础知识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对产品认证制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产品认证概述

1.产品认证的起源

●产品认证的雏形;

●产品认证的第一个标志。

2.产品认证的国际化趋势

3.产品认证的意义

●贯彻有关安全法规的有效措施

●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减少产品的责任风险)

●指导消费者购买安全可靠的产品(转移产品的责任风险——即使购买的带有认

证标志的产品出了问题,认证机构也会依据国家法规和本身职责,受理消费者的申诉,负责解决产品质量争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诚信度)

●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利用IECEE推出的CB体系,获得CB检测报

告/证书,获得成员国的国家级认证)

二、产品认证的基本概念

1.产品认证的定义(ISO/IEC 导则2-1996);

●认证的要点:

a.规定的要求;

b.公正的第三方实施;

c.通过鉴定活动予以证实;

d.颁发认证证书和/或认证标志。

●体系认证/产品认证:

a.对象不同:组织/产品;

b.依据不同:ISO标准或质量文件/标准、技术规范和合格评定程序

●认证与认可的区别:(ISO/IEC GUIDE2)

a. Certification -- A procedure by which a third party gives written

assurance that a product, process, or service conforms to specified

requirements.

b.Accreditation -- A procedure by which an authoritative body gives

formal recognition that a body or person is competent to carry out

specific tasks.(认可对象分为:实验室,认证注册机构和检查机构)

2.产品认证8种形式;

●出自ISO/IEC出版物《认证的原则与实践》;

●上述八种类型的质量认证形式所提供的信任程度不同,认证机构承担的成本和

风险不一样。第五种认证形式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也是ISO向各国推荐的认证制;

●ISO和IEC发布的所有有关认证工作的国际指南,多以第五、第六种认证形式为

基础的。

3.典型的产品认证形式(第五种认证形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型式试验

●质量体系评定

●监督检验

●监督检查

三、第三方产品认证的构架(以第五种认证制度为例)

1.产品认证的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

●技术标准和规范

●合同

2.产品认证的内容:

●型式试验

●初始工厂审查

●获证后监督(包括:抽样检测和监督审查)

3.产品认证结果表达(只限于第三方)

结合导则23具体说明合格标志和合格证书的定义和用途。

●定义:合格标志,合格证书;(用标志和证书结合的方法,可以把产品的认证结

果,准确地传达给用户)

●合格证书的内容(有些证书还有有效期)

四、与产品认证有关的国际组织(ISO、IEC)

五、其它国家/地区的产品认证组织

第二章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了解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情况。

一、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二、法律法规(概述)

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

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2.规范性文件:《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

品目录》、《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强制性产品认证收费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检查机构指定管理办法》;

3.《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所涉及的标准;

二、机构和职责

1.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机构职能: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地方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2.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机构职能:

●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认证机构;

●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检测机构;

●执行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检查机构。

3.质量认证中心简介和组织机构图。

三、认证程序

(结合实际讲解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实施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认证机构所制定的认证程序和规定,并介绍产品认证流程图。)

1.认证申请;

2.型式试验;

3.初始工厂审查(适用时);

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5.获证后的监督。

第三章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与判定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正确理解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各个要素。在具体条款的讲解时,应结合案例讲解。

一、基本术语

本文件所使用的术语,除下述条款外其含义与GB/T19000:2000。

1.申请人

申请产品认证注册的组织。

2.持证人

持有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人,取证后称为持证人。

3.制造厂/制造商

实施质量体系,控制认证产品制造的组织。

4.制造场所/生产地点

指对认证产品进行最终装配和/或检验以及使用认证标志的地点。

5.工厂

制造商自己拥有的或受制造商雇佣委托其进行生产、组装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员、场地、设施和设备。是制造厂/制造商和制造场所/生产地点的统称。

6.关键件

直接影响整机(车)产品认证相关质量的元器件、材料等。通常,这些关键件可以作为独立的元器件供货,并可按相关的独立元器件标准进行检测和认证。是关键零件、部件和材料的统称。在国家认监委公布的各类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附件《关键零部件清单、检测依据的标准和随整机试验送样数量》中列出。

7.供应商

对生产认证产品的工厂提供元器件、材料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8.过程控制

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9.过程检验

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10.例行检验

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的关键项目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

贴标签外,一般不再进一步加工。

11.确认检验

作为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为验证产品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而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一种定期抽样检验。是经例行检验之后的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依据检验文件进行的检验。

12.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的赋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13.检定

通过测量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一组确认。

14.溯源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可能性或过程。

15.运行检查

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的功能性检查,以判断该仪器能否用于进行产品检测和质量判断。通常让检验仪器设备在预先选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来实现。

16.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行动。

17.纠正措施

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消除其后果以及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活动。

18.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在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材料方面与型式试验样品一致的程度。

二、要素理解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审查要点纳入第四章讲解。

1.职责和资源

●工厂是指制造商/制造厂和制造场所/生产地点;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2.文件和记录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3.采购和进货检验

●建立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

序;

●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适用时);

●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与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

或验证的关系;

●保存记录及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所有措施应满足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例行检验的定义、目的和要求;

●确认检验的定义、目的和要求;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配置;

●校准记录的要求;

●检定记录的要求;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与检定有关的仪器和参量;

●校准与检定机构资质的要求;

●运行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采用运行检查方法的一般原则;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7.不合格品控制

●结合“3. 采购和进货检验”对采购关键件的不合格品控制中的预防措施进行说

明;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8.内部质量审核

●内部质量审核应包括对产品一致性控制有效性的审核;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明确工厂检查的目的就是确认工厂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

●阐明该要素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阐明该要素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教材中的理解要点都要阐明。

三、判定准则

1.对工厂是否能够确保产品一致性和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价,具体评

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工厂质量体系的符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生产条件和检验能力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有效性;

●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

2.工厂审查结论有三种:

●审查通过;

●整改确认后通过;

●审查不通过。

第四章初始工厂审查

本章的目的是使工厂检查员能正确的实施工厂审查。

一、审查准备

1.审查组的组成;

2.认证信息的获取;

3.法规及技术文件的准备;

4.工厂审查计划的制定;

5.相关技术的准备;

6.审查计划的确认;

7.资料及工作表格的确定。

注:以上各部分按教材的内容阐明。法规及技术文件的准备是要求工厂检查员熟悉这些文件,并不是要求工厂检查员每次审查都要带这些文件。

二、现场审查

(一)现场审查的主要内容

●涉及的范围

●涉及的要素(全要素)

●涉及的部门

(二)现场审查主要工作流程

●首次会议

◆介绍审查组成员;

◆介绍审查目的,依据和范围;

◆介绍审查程序和请对方确认审查计划;

◆作出保密承诺;

◆对工厂提出配合要求;

◆请工厂代表简短介绍情况。

●现场参观

◆目的:对工厂有概括了解,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审查计划。

◆注意:

1)控制时间和范围;

2)参观过程也是一种审查;

3)适时调整计划。

●现场审查

◆按生产过程审查

◆按部门审查

●审查组内部会议

●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向工厂通报审查情况和宣布审查结论。(三)现场审查的要求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1.1人员职责

1.2资源要求

与第三章的“1. 职责和资源”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的重点是: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活动相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建立;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确定质量负责人是否有能力履行职责;质量负责人履行

其职责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具备;

●通过交谈和现场验证确定工厂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否具备。

1.3文件和记录

与第三章的“2. 文件和记录”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通过交谈和查阅文件至少确定以下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符合性和适用性:

●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

●相关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涉及的标准;

●程序文件,至少包括以下程序:

◆认证标志控制;

◆文件和记录控制;

◆采购和进货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必要时);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的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内部审查程序;

◆产品变更的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记录:

◆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管理的记录;

◆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运行检查记录;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记录;

◆不合格品处理的记录;

◆内部审查报告、内部审查后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投诉记录。

1.4采购和进货检验

与第三章的“3. 采购和进货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通过交谈、查阅文件和现场确认来确定所有措施是否能满足确保采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工厂是否制定了选择、评定和管理认证产品关键元器件供应商的程序;

●工厂选择和评定的供应商的名录以及过程记录;

●通过查阅记录,了解工厂是如何评价、选择供应商,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是

否有效;

●工厂是否制定了关键件的检验和验证程序以及定期确认检验程序。通过查阅

记录,检查工厂是否对采购的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对供应商检验的关键元器件是否验证,是否定期对关键元器件进行确认检验;

●检验/验证程序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能满足整机产品认证的要求;

●通过查阅记录,检查检验/验证和确认检验活动以及关键元器件一致性控制

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如果工厂自己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检验,还应对工厂的检验资源,包括检验人

员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配备的仪器设备及其校准状态、以及环境条件进行检查;

●工厂是否按规定保存了关键元器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

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

●现场指定试验;

●关键件的核查。

1.5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与第三章的“4. 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工厂是否识别了关键工序,并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受控。尤其要注意那些直接

或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工序,如,焊接电源线,波峰焊,关键螺钉的紧固等;

●是否为这些关键工序制定了作业指导书。没有作业指导书时,检查员应判定

是否能对关键工序的操作结果进行稳定控制而不影响认证产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图画,照片等;

●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检查关键工序操作人员是否能按相应的要求熟练、准

确的操作;

●工厂是否明确规定了需要进行监控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如有,应检查是

否按规定采取了监控措施,并确认其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工厂是否建立了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在现场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

及维护保养记录;

●生产现场是否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如有,检查这些特定的环境要求是否得到

满足。

1.6例行检验

与第三章的“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工厂是否制定了例行检验程序,程序中规定的例行检验项目、检验条件是否

满足认证实施规则的有关规定;

●实际操作的符合性,如试验应力施加部位,样品状况,试验工位和布局等;

●仪器设备校准情况,运行检查情况;

●例行检验记录(以抽查过去的记录为主);

●不合格品的处置;

●各国的产品认证机构对例行检验的条件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厂方规定的例

行检验条件也可能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不一致。此时,检查员应判定试验应力的覆盖性,其技术等效性是否符合要求;

●对不合格品进行返修后应再进行一次例行检验。

1.7确认检验

与第三章的“5.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工厂是否制定了确认检验的程序;

●规定的确认检验项目、技术内容、方法是否符合认证机构的规定;

●抽查确认检验的报告或记录;

●如果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的确认检验,该机构应符合ISO/IEC 25导则或

ISO/IEC 17025的要求,技术能力应能承担确认检验项目;

●如果是由工厂检验机构进行的确认检验,应在现场重点了解检验人员的技术

能力,仪器设备的配备及校准,试验环境等。

●工厂在安排确认检验时,样品型号的选择应有一定的批量代表性和型号代表

性。可能的情况下,应考虑覆盖所有申请认证的产品型号;

●确认检验所用的标准应是认证用的国家标准。但是,对于国外的工厂,也可

以使用与国家标准相应的国际标准(包括以国际标准转化成该国的国家标准),只要试验项目和试验条件技术上等效即可;

●确认检验是工厂质量管理措施。因此,审查时不是进行现场确认检验,而是

进行以下工作:

◆检查确认检验计划;

◆查看确认检验报告;

◆核对确认检验项目和标准;

◆检查对确认检验中出现的不符合项

◆是如何纠正和采取预防措施的;

◆检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否有效;

◆确认检验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

●初始工厂审查时,工厂可能还没有针对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安排确认检验。

这时,可以重点检查工厂是否编制了确认检验程序并做出确认检验计划安

排。

1.8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

与第三章的“6.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文件审查,包括查阅校准计划,审查自校准的有关规定,抽查仪器设备档案,

检查校准证书或校准记录等;

●在仪器设备使用现场对校准状态标签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超过校准有效期的

情况。当发现有超过校准有效期的现象时,应根据情况作如下处理:

◆如果查看校准记录说明已经校准,只是由于疏忽,忘记更换标签或笔误,

需提醒工厂注意;

◆如果经核实,确实是仪器设备超过校准有效期,应查阅该仪器设备的使

用记录,利用各种方式判断可能会对认证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并可根

据实际情况或造成的后果,开具不符合项;

◆如果仪器设备超过校准有效期的现象比较严重,或完全失控,检查员要

考虑该要素的控制是否有效。必要时,可扩大抽样,以判断其是否构成

严重不符合。对待这种情况应慎重,一定要有足够的客观证据方可做出

结论。

●查看为工厂提供校准服务的外部校准试验室的校准活动是否能够溯源到国

家/国际标准,其资质管理是否符合所在国家的有关规定;

●查看检定机构和记录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在中国境内);

●查看校准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工厂是否能利用校准记录正确的利用检验和试

验仪器设备。

1.9运行检查

与第三章的“6.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是否规定了运行检查,其中的检查要求是

否明确;

●用于运行检查的样件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

●运行检查的频度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

●通过查阅运行检查记录和询问的方式,了解运行检查是否按要求得到实施,

并保存了相应的记录;

●通过查阅相关规定和询问设备操作人员的方式,了解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

能失效时,是否并如何采取措施;

●工厂对发现设备失效时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及相应措施是否适当;

●抽查运行检查记录,并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比较;

●设备失效时的结果评价及处理措施是否进行了记录。

1.10不合格品的控制

与第三章的“7. 不合格品的控制”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查阅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确认其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在现场审查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在执

行;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标识、隔离和处置;

●重点查阅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记录并注意其处置情

况;

●随机抽查返工、返修品的记录,确认其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

●对需要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不合格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有效措

施,效果如何。

1.11内部审查与纠正措施

与第三章的“8. 内部质量审核”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是否有内审计划;

●是否能覆盖所有要素;

●是否由有资格的、受过培训的内审员进行审查;

●一年之内,内部审查要涉及《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全部要素;

●抽查最近一、两年的内审记录,重点查阅对认证产品一致性和体系有效性的

审核结果;

●在查阅内审记录时,注意其中的内审输入信息中是否包括投诉信息,特别是

对认证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要予以重点关注;

●通过抽查记录、询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式,确认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

到有效纠正,认为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1.12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与第三章的“9.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当有批量产品生产时,依据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描述,确认批量生产出来的

认证产品和样品是否一致;

●工厂是否制定了关键元器件、材料及结构变更(包括电磁兼容的要求)的控

制程序通过样品描述,确认是否有变更;如有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在对生产厂进行日常监督时,应确认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是否与型式试验合

格的样品相一致,变更是否经认证机构批准。

1.13包装、搬运和储存

与第三章的“10. 包装、搬运和储存”中的审查要点结合起来讲解。

审查重点是:

●在现场审查时,通过查阅与包装、搬运和储存相关的规定,抽查相关记录和

现场观察等方式,确认其规定是否正确实施;

●储存的环境是否适宜;

●操作人员是否明确知道产品包装、搬运和储存的相关要求,特别是特殊物资

的控制要求。

2.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的依据

●产品描述;

●型式试验报告(必要时);

●申请书;

●相关技术标准。

●认证机构批准的变更报告

2.2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审查

●认证产品的铭牌、标记等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一致;

●认证产品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测试时的样机一致;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的相一

致。

●电磁兼容性能有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确认

的相一致。

2.3 现场见证试验

●根据现场情况从工厂成品库或生产线末端抽取认证产品,检查员指定项目,

由工厂的检验员动手试验,并作好记录。

(四)现场审查的技术

1.审查的方法

●审查范围及目标的掌握——不要偏离目标,切忌扩大范围,按审查计划进行;

●审查部门及审查内容的确定——参见教材规定的各部门审核重点;

●不符合项的确定——主要考虑不符合事实是否影响认证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及一致性,以及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是人为因素还是文件规定不合理或

执行不当。

2.搜集客观证据

●客观证据的属性——参见教材8个属性;

●收集客观证据的方法——参见教材7个问题。

3.抽样方法——抽样应具代表性。

4.作好审查记录——应能反映人、事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等状况。

5.填写审查记录

●不符合报告;

●工厂审查报告(包括产品一致性报及审查测试报告)。

6.使用审查工具

●检查表——指明审查要提的问题及审查的结果。

三、审查结束

1.确认不符合项整改措施

●书面确认;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鲁金金主编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土木与工程学院

项目一线路工程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线路测量的相关测量技术标准规范; 2、了解掌握线路测量的作业过程 3、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 4、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 法。 5、掌握用南方CASS进行土方量计算 二、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GPS、木桩、钢尺、铁钉、油漆、记录夹,铁锤等。 三、任务 ××四级公路项目 1.项目概况 ××四级公路项目位于位于桂林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食堂附近,是理工大后门通向五塘村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2.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两侧是荒地农田,也有林地等。 2.项目要求 道路断面宽度采用单幅路混合交通:行车道宽度4米,两侧人行道个1米,共6米宽。 计算行车速度 采用支路Ⅲ级,20km/h 平面设计指标 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米设超高推荐半径:40米 设超高最小半径:20米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500米 圆曲线最小长度:20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米 纵断面设计 最大纵坡:3% 最大合成坡度:4% 坡度最小长度:60米竖曲线最小半径:150米,极限值:100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20米 横断面设计 最大超高:2% 超高渐变率:1 /50

停车视距:20米 四、主要内容: 线路初测 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测量要求,沿道路采用GPS测量方法每隔1KM左右布设1对控制点,若在区域内控制点不能满足中心桩放样及带状图测绘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加密。本次实习控制点加密可采用GPS-RTK技术或常规作业模式进行,若采用常规作业时,导线观测要严格按照城市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且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长度和导线相对闭合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 基平测量,沿线路布设水准点,并按项目情况进行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 线路定测 定测阶段主要的测量工作任务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 1.中线测量 2.纵断面测量 3.横断面测量 4.纵横断面图的测绘 5.土(石)方的计算 五、作业步骤和方法要求: 各小组在所测地形图上设计含有几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连接。 (1)中线测量 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放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各偏角一测回。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20m或5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20m、10m 或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电线)相交之处设加桩,在曲线交点处设立主点桩。中线定线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或目估定线,量距采用一般钢尺量距,曲线测设可采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本次实习采用导线测量方法,从已知控制点出发,将交点作为导线点,进行交点坐标采集,最后闭合到已知控制点。并进行内业计算后,得出符合要求的导线点坐标,最后将采集到的坐标,采用南方CASS进行线路设计,按20m一个中桩,得出中桩坐标,倒入全站仪或GPS RTK中,进行外业中桩放样。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横向误差应小于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l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10cm。 里程桩的编号:0+000,0+020,0+040,….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如:0+027,0+055,…。 (2)纵断面测量 1).中平测量 以相邻水准点为一个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至下一个水准点。作业中应注意: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13级土建类专业适用) 一、测量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测量实习作为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合作精神、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的手段。 测量实习的要求是:每个学生要对实习中的每一项具体的测绘工作都轮流地做一遍、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规定的测绘任务,并交付出成果资料。测量实习按百分制单独评定成绩,测量实习不及格必须重修。 二、实习组织与实习任务 (一)实习组织 测量实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实习小组由7~8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选一个组织能力强、有团结协用精神的人为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实习计划的制订、组织、仪器和人身的安全,组员必须服从组长的调派。实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借还仪器、出工收工和提交实习成果。 (二)实习任务 1.高程控制测量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相同)的单程水准测量。 2.平面控制测量 每个小组布设一个凸五至六边形闭合网,平均边长不小于70m ,每两名学生完成距离测量一次。边长取全组平均,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次角度测量。 3.地形测量 要求每个小组测绘平面控制网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一幅。(小平板配合经纬仪) 三、各阶段的测绘内容和精度要求 (一)高程控制测量(每个人单独测量) 在测区平面控制网的每个控制点上各布设水准点一个,要求每人独立完成一次单程水准观测,其高差闭合差按L 30±(毫米)或n 8±(毫米)计算。当限差符合要求时,由每人各自计算高差成果。 (二)测图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内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用视距支导线或角度交会做为加密控制。 1.平面控制的外业 (1)每个小组自选一个符合要求的闭合导线网,导线点埋设牢固的木桩(水泥地上用红油漆笔作记号),并注以编号,以免组间相互混淆。 (2)导线边用钢尺往返丈量,其边长往返相对较差满足1/2000的精度要求时,取其均值作为边长值。 (3)角度观测 水平角都用J 6仪器采用观测二测回(每个学生应单独完成全部内角的观测)。

动力系统测试实验指导书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实验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创新实践基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拉力、扭矩、功率、耗油率、电流和转速等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螺旋桨拉力、扭矩和需用功率等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2.掌握内燃机输出功率和耗油率等参数随螺旋桨参数及转速的变化关系,掌握电动机电流等参数随螺旋桨参数及转速的变化关系; 3.熟悉螺旋桨关键参数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熟悉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匹配关系; 4.了解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等参数的测试。 5.制定动力系统综合测试试验大纲。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同一螺旋桨的拉力、扭矩、需用功率随转速的变化趋势。 2.测试内燃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匹配特性。 3.测试电动机电流、功率随螺旋桨参数和转速的变化趋势。 注:2、3项试验选做一项。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 2.待测发动机、螺旋桨,燃油,及相关辅助设备 3.电动机测试仪(或电压表、电流表)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如下图所示: 该测试系统主要由①台架主体、②油门伺服系统、③测试系统、④显示系统几部分组成。台架主体用以安装待测动力系统,采用摇床式结构。油门伺服系统用以精确控制发动机油门,由步进电机、控制器、驱动器组成。测试系统能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处理数据、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可以进行转速、推力(拉力)、扭矩、耗油率等参数的测量。显示系统由各传感器对应的二次仪表及伺服系统控制器组成,可以直观地读数,同时可以供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微小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综合测试平台 四、实验原理 将发动机稳固安装在摇床式发动机试车台上,使用力学、光学、电学等传感器对动力系统的拉力、扭矩、转速、耗油率、电流等参数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五、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转接件,将待测发动机稳固地安装在试车台上。 2.将待测螺旋桨稳固地安装在待测发动机上。 3.连接好拉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转速传感器、耗油率传感器(可选)、伺服舵机(可选)的连线,如果进行电动机的测试还需要连接好专用测试仪或电压表和电流表。 4.连接好测试总线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头。 5.插好各传感器数据采集二次仪表的插头并通电,将各仪表的数据清零。 6.启动测试软件,并进行有关参数的设置。 7.人员撤离螺旋桨旋转平面,启动发动机,确保发动机能在高低速情况下均能稳定工作。 8.开始数据采集,将发动机的转速从低速逐渐调至高速。反复测量三遍。 9.更换新的螺旋桨,并仔细检查螺旋桨和发动机是否连接可靠,重复第8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测量学基础实习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而在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生产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能够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从事专门测绘工作或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该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下面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实习动员 1.实习目的:测量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和室内的实践操作,把书本上学到的部份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加深理解和巩固,为水利事业培养人才作贡献,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 2.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实习场地情况,提出实习任务和计划,宣布实习组织机构、分组名单、实习纪律,说明仪器工具借领办法和损耗赔偿规定,指出实习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实习内容: 量距导线测量、地形测量 (一)量距导线测量:第一周 ① 准备工作:辅导老师讲授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 ② 选点打桩:选一条7个导线点的独立图根闭合导线。要求导线点间通视良好,没有障碍物。桩点标志埋设10厘米长,顶面锯成十字的钢条。 为已知水准点 ③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每组联合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 N 3 引测组成四等闭合水准路线。水准测量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为后、后、前、前、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要求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其不等差不超过±3米,路线中各测站距离累积差不超过±10米,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与常数K

运筹学与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指导书_实验五

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2013-2014(1)学期 上机实验五:使用Lingo 求解动态规划和排队论问题 一、 实验目的 在熟练编写和运行Lingo 程序的基础上,使用Lingo 进行求解动态规划和排队论等深层次优化问题的练习。 二、 实验要求 1、根据本指导书学习Lingo 对典型动态规划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2、根据本指导书学习排队论相关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对典型的随机服务系统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 3、独立完成相关使用题目的分析、建模和使用Lingo 软件的求解过程。 三、 相关知识 1、动态规划问题模型及典型使用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是将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转换为若干阶段的子问题,从而将动态的多阶段问题简化为静态的单阶段决策问题,一般需要采用递归算法进行求解。动态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为: {}1111()max(min)(,)(),1,,2,1 ()0 k k k k k k k n n f S V S u f S k n n f S ++++=+=-= 动态规划的典型使用包括:最短路径问题、动态生产计划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背包问题、旅行商问题、随机性采购问题、设备更新问题等。按照决策变量取值的不同,也可以分为连接型动态规划和离散型动态规划问题。无论是连续问题还是离散问题,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可将问题划分为k 个阶段(k=1,2,…,n ),并能构建多阶段模型(最优指标函数Vk,n ,状态Sk 、决策uk 、状态转移方程Tk )。 2、随机服务系统相关Lingo 函数 随机服务系统由输入过程(反映顾客总体的特征)、排队规则(反映队伍特征)及服务机构(反映服务台的特征)所组成,对随机服务系统的描述如图1所示,可用符号M/M/1表示泊松输入、负指数服务、一个服务台组成的随机服务系统。

《物流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学时/ 学分:34学时/2 学分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学、统计学、运筹学面向对象: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物流设施与设备规划设计,物流中心的设计,搬运、配送和运输设计,仓库规划及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物流系统工程概述( 2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学科定位,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内涵,初步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流业和物流学科; 2.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物流系统工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 4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系统的六种一般形态及系统内部各个事件的关系形式,了解系统的三项核心内容和系统工程的技术学科,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及其三维结构,重点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目标、构成要素及其集成

原理,熟悉物流系统管理的几个相互联系的观念和物流系统工程的几种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2.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3. 物流系统管理观念; 4.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物流系统分析(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理解系统分析的概念,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意义,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一般步骤,以及物流子系统分析的相关理念,熟悉并掌握几种系统分析常用的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分析概述; 2. 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3.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4. 物流子系统分析; 5.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物流系统建模(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了解系统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充分理解建立和使用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要求、原则和建模方法,掌握四类建模变量及四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几种常见物流系统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作者:————————————————————————————————日期: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适用班级:15测量1、2班 实习周数: 1周 工程测量教研室 2016年1月11日

说明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数字化课程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验证课堂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变成技巧、变成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 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 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 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不进”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搬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 (二)建筑轴线放样要求 本次建筑轴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轴线数据,假定轴线中心点位置,以及中心点与任一轴线端点的起始方向,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技术要求进行。 表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100~300 5 ≤1/30000 二级100~300 8 ≤1/20000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2015.8.28交回)

系统工程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de: 1610018/1610019 Academic Hours: 4 /per week Credits: 4 Credits (10)Instructor: XXX Nature of Study: TAUGHT MODULE Probable Numbers attending: 30 I. Course Aims and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III. Course Content and Learning Outcome Statements(课程内容及要求)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科学产生与发展,熟悉系统的特征与分类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步骤等。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二、系统的类型。 三、管理系统问题举例。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二、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 三、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1、何为系统?何谓系统工程? 2、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2017-1-32)课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实验指导书 (2016-2017-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研组编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8月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长度测量 (3)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测量 (9) 实验三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13)

实验一长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杠杆千分尺、和立式数显光学计的测量原理、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 2.应用上述仪器检验光滑极限量规。 3.巩固尺寸公差的概念,学会由测得数据判断零件合格性的方法。 二、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杠杆千分尺 杠杆千分尺相当于外径千分尺与杠杆式卡规组合而成,其外形如图1-1(a)所示。它的工作原理与杠杆式卡规及千分尺相同。可以用作相对测量,也可以作绝对测量。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如图1-1(b)所示。 (a)(b) 图1-1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图 当测量杆1移动时,使杠杆2转动,在杠杆的另一端装有扇形齿轮,可使小齿轮3和装牢在小齿轮轴的指针4转动,在刻度盘5上便可读出示值。为了消除传动中的空程,装有游丝6。测量力由弹簧8产生。为了防止测量面磨损和测量方便,装有退让器9。 杠杆千分尺刻度值有0.001毫米和0.002毫米两种(现在使用的是前者),表盘的示值范围±0.02毫米,测量力是500-800克,测力变化不大于100克。 2.立式数显光学计 立式光学计又称光学比较仪,集光电、机电于一体,是我国最先进的数显式光学仪器。直接测量可以达到10毫米。测量结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工、英制在显示屏上显示,也可以在任意位置置零。当被测工件大于10毫米时,在测量前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与量块尺寸的差值在屏幕上读得。 立式数显光学计对五等量块和一级精度的量块,球形和圆柱形工件得直径和不圆度,线型、板型、金属及非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平行度进行高精度测量。 仪器基本度量指标: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指导书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指导书1 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 编著者:陈照强宋雪丽王毅 机械工程学院 2007年2月16日

一、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技术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机械是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离不开机械。机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论哪一种机械,从诞生以来都经历了使用—改进—再使用—再改进,不断革新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某一种形式的机械,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存在某些固有的缺点,这就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工作原理,发明新型的机械.从而使得具有同一用途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种类。机械本身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但是这种发展却是缓慢的。各种机械发展到今天.单从机械角度对它们进行改进是越来越不容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电子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从分立电子元件到集成电路(IC),从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向其他学科渗透,把人类带人了一个神化般的世界。信息技术(3C 技术)的主体包括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同机械技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古老的机械技术焕发了青春。在原有机械基础上引入电子计算机高性能的控制机能,并实现整体最优化,就使原来的机械产品产生了质的飞跃,变成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的机械产品或系统,这正是机电一体化的意义所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并使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今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电子技术在机电—体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对于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所谓机电一体化,就是要以系统的整体的思想来考虑复杂机电系统许多综合性的技术问题。例如,—台多关节机器人,就存在着各运动部件之间的力耦合;各运动轴伺服系统的干扰和相互影响;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规律和运动精度之间的关系;机器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机器人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动和机器人防护安全连锁的问题、这些问题即构成了机器人的系统技术问题,必须通过系统工程和系统设计的理论来解决。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通过一些元件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某一特定的功能,而系统工程则是为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而对系统的组成部件、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设计优化的技术。 系统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具有综合性,它把系统内部和外部综合起来考虑。要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就要把系统分解成许多分系统,建立各个分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进行最优设计。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系统的均衡设汁,均衡设计就是要恰当地选择元件,以构成性能优异的系统。如果设计者只注重元件设计而忽视优化组合过程,则即使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元件也可能组成性能低劣的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融为一体构成的最佳系统,而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机电一体化系统通常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动力源、传感器、机械结构、执行元件和电子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不仅与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通道有关,更与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密切相关。控制技术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那些能够使各功能要素构成最佳组合的柔性技术和一体化技术,有机地和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即设计最优化、加工最优化、管理最优化和运行方式最优化。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6022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3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系统工程》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工程是一 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高度综合 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现代技术,担负总体协调使命的管理与设计学科。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系统工程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便适应当前的需要。本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以下: 了解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整体情况与发展; 理解系统工程章节内容和知识体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教学要求:对系统工程课程的了解以及对系统工程学科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涵盖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向;系统工程的发展简史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综合集成方法的掌握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二)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系统工程方法论,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然后掌握系统分析原理与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最后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重点、难点: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三)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主要内容: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的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 北方工业大学机械实验室 2017 年3 月

实验一尺寸测量 实验1-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工件的外径 三、测量器具 1.立式光学计 2.块规 四、测量器具简介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仪器。常用来检定 5 等、 6 等量块、光滑极限量规及测量相应精度的零件。 (五)测量步骤: 1、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所需量块尺寸。一般是从所需尺寸的未位数开始选择,将选好的量块用汽油棉花擦去表面防锈油,并用绒布擦净.用少许压力将两量块工作面相互研合。 2、将组合好的块规组放在工作台上,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转动调节螺母,使横臂连同光管缓慢下降至测头,与量块中心位置极为接近处(约0.lmm 的间隙)将螺钉拧紧。 3、松开光管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缓馒下降至测头与块规中心位置接触,并从目镜中看到标尺象,使零刻线外于指标线附近为止。调节目镜视度环,使标尺像完全清晰 (可配合微调反光镜)。锁紧螺钉,调整微调旋钮,使刻度尺像准确对好零位。 4、按压测帽提升杠杆2?3次,检查示值稳定性,要求零位变化不超 过l/10 格,如超过过多应寻找原因,并重新调零(各紧固螺钉应拧紧但不能过紧,以免仪器变形)。 5、按下测帽提升杠杆,取下规块组,将被测部件放在工作台上(注意一定要使被测轴的母线与工作台接触,不得有任何跳动或倾斜)。 6、按压测帽提升杠杆多次,若示值稳定,则记下标尺读数(注意正负号)。此读数即为该测点轴线的实际差值。

建筑学专业一周测量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供“建筑学”等专业一周实习使用)

河南城建学院 测绘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供建筑学专业一周实习使用) 一、实习目的 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的手段。通过地形图和建、构筑物测设,可以强化测定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技能,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的测量问题打下基础。 二、任务和要求 1.测绘图幅为40cm×40cm,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能进行检验校正。 3.能独立组织和实施图根导线测量、图根水准测量及内业成果整理,测量成果均应符合精度要求。 4.熟练掌握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步骤,学会识读和应用地形图。 三、实习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一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每组6-10人,选组长一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监督考勤和仪器管理等。实习过程中各组要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分工协作,每项工作要求有组织轮流担任,不要单纯追求进度,注意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天数 实习动员、借领仪器工具,仪器检校,踏勘测区0.5 1 1 2 导线测量外业 0.5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坐标格网绘制、图根点展绘3 0.5 4 图根水准测量内、外业 1.5 500:地形图(平面图)测绘及仪器操作考核5 11.0 6 图幅整理,实习报告编制、归还仪器总 5 计 五、实习注意事项. (一) 仪器工具使用与爱护 1.按时领借、归还仪器工具,并遵守测量实验室领归还制度. 2.每次出发前和收工时均应清点议器和工具; 3.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辅导老师,不准自行拆卸,为保证仪器的安全,实习应做到:人不离仪器,仪器不离人。 4.钢尺量距时,应在尺中间设专人保护钢尺.严禁卷曲和各种车辆、行人踩压; 5.严禁手执测绘仪器,装箱保存,丢失仪器者,按实验窒规定处理. 6.若仪器、工具有损坏,按实验室规定处理. (二) 其它 l.组长要切实负责.合理安排,使每人都有练习的机会,不要单纯追求进度,组员之问应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确保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2.实习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随着实习进度阅读本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章节。 3.每一项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计算、整理成果并编写实习报告。原始数据、资科、成果应妥善保存,不得丢失。 六、实习报告的编写 要求实习报告在实习期间编写,实习结束时上交。报告应反映学生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知识,编写时要认真,力求完善,参考格式如下: 1.封面——实习名称、地点、起迄日期、班级、组别、姓名; 2.目录 3.前言——说明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4.内容——实习的项目、程序、方法、精度、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 5.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 七、成果与资料上交 实习结束时应交下列作业,否则不准参加考查。 1.小组应交作业 (1)测量仪器检校成果; (2)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记录及内业计算表; (3)碎部测量记录手簿; (4)1:500比例尺地形图一张。 2.个人应交作业 (1) 实习报告(含控制测量内外业资料、碎部测量数据资料等); 实习日记。 (2)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9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环境技术等。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管理系统工程基本观点 1.系统思想、系统分类 2.系统工程观点 3.管理系统工程发展及应用 (二)管理系统工程方法和步骤 1.管理系统工程基本方法概述 2.Hall三维结构 3.管理系统工程工作步骤 (三)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 1.明确问题 2.系统详细调查 (四)系统环境分析 1.环境分析目的与意义 2.环境因素分类 3.环境分析的内容 4.系统环境分析举例 (五)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结构分析概述 2.系统结构分析内容 3.系统结构分析举例 (六)系统目标分析 1.目标分析的作用和要求 2.目标体系的建立 3.多目标分析 4.系统目标分析举例 (七)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 1.备选方案综合的原则 2.备选方案体系的确立 3.系统约束条件的确立 4.系统目标、备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关系 5.系统备选方案综合举例 (八)系统定量分析方法 1.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的关系 3.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综合运用举例 (九)系统定量分析的模型化技术 1.系统模型的概念、举例 2.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3.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则 4.模型的检验、运用 5.系统建模举例 (十)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 1.方案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2.方案的完善 3.方案的实施 4.系统方案的确定、评价与实施举例 (十一)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描述 2.定性分析 3.备选方案的综合 4.定量分析 5.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二、课外作业内容 每一章布置1~3道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习题来源可从教材或相关参考书中选取。习题的类型可以是概念题、案例分析题、建模题和计算题等。 对于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于大型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题和建模题可安排专门的习题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提问,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教学内容。 三、实验无 四、实习或上机内容无 五、课程设计内容无 六、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系统工程》,汪应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新编系统工程简明教程》,钱颂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引论》,王众言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经济系统工程》,赵松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系统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步骤,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运筹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各类系统的各个阶段复杂的“硬工程”或“软工程”的管理问题,使该系统在整体目标上达到优化的方法论性质的工程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所包含和涉及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内容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将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认识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问题时是如何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的。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概论性质的课程,对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已学和未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实验指导 目录 测量实践须知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 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 实验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验四、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实验五、经纬仪的认识 实验六、水平角测量(测回法) 实验七、水平角测量(全圆测回法) 实验八、视距测量 实验九、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实验十、全站仪认识及使用 实验十一、距离丈量与磁方位角的测定 实验十二、碎部测量 实验十三、经纬仪极坐标法放样 实验十四、全站仪放样 实验十五、路线纵断面测量 测量实践须知 一、实践目的 使学员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环节中,养成学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实践要求 1.实验实习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习大纲,明确其目的与要求、方法与步骤、记录与计算规则,以保证按时完成测量任务。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缺课,同组学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替缺课者完成本次实验和实习任务。实验因故缺课者,另找时间自动补作,并由实验室老师签字方能认可。实习超过3个单元不参加者,不给实习成绩。 3.实验实习记录必须用HB的铅笔认真填写。要随测随记,字迹工整,不准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誊入记录表格中,更不准随意涂改或伪造数据。若发现有记录错误时,应将该数据用直线划去,然后将正确数据写在其上方。为了避免听错或记错,记录者在记录时应向观测者复诵一遍。绘图时,应用3H的铅笔绘制;图纸必须准确、整齐,力求美观。4.数据取位,应严格按其观测精度执行。若要求读至毫米,必须记录到毫米,比如 1.340m不能记为1.34m。数据凑整,应严格按“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原则进行。比如要求取位至毫米,则1.5625m应记为1.562m,1.2635m应记为1.264m。

《测量学》实训指导书(精)

《测量学》实训指导书 第一部分实训与实习注意事项 一、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反,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2)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以及有关的原理、计算公式和注意事项。 (3)实验课上必须认真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 (4)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明确分工,做到有条不紊。 (6)实验中,要认真操作,如实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仔细观察、记录各种实验现象,积极思考分析。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明确注意事项,避免出现人身与设备的损伤事故。 (8)实验中遇到异常情况或仪器设备的损坏,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凡损坏的仪器设备等均应检查原因,填写报告单,并视具体情况,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 (9)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切断电源,整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及桌椅。 (10)实验数据须由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二、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教师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陷,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5)实验或实习结束后,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借领检查验收,消除借领手续。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2.仪器的安装 * (1)在三脚架安置稳妥之后,方可打开仪器箱。开箱前应将仪器箱放在平稳处,严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 (2)打开仪器箱之后,要看清并记住仪器在箱中的正确安放位置,避免以后装箱困难。 (3)提取仪器之前,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用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轻轻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保持一手握住仪器,一手去拧连接螺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三角脚架连接牢固。 (4)装好仪器之后,注意随即关闭仪器箱盖,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箱内。严禁坐在仪器箱上。 3.仪器的使用 (1)仪器安装之后,不论是否操作,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无关人员搬弄或行人车辆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