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线_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_田朝阳

基于线_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_田朝阳

基于线_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_田朝阳
基于线_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_田朝阳

94

基于线、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

Spac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Lines and Shapes

摘 要:从构成空间的点、线、面入手,分析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园林空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西方古典规则式园林由简单线、简单形、简单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静止的三维空间,是科学的理性思维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由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动态的融入时间要素的四维空间,是艺术的诗性思维的结果;英国自然式园林介于二者之间。与中国传统园林相似,现代园林也运用了复合线构成的复合形来塑造复合空间。关 键 词:风景园林;简单空间;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阳角空间;阴阳角空间 文章编号:1000-6664(2015)01-0094-07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11-28; 修回日期:2014-12-0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pac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ccording to points, lines and shap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Western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composed of simple line, simple shape, and simple space, which is static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is the result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hinking;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composed of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and complex space, which is dynamic four-dimensional space and is the result of poetic and artistic thinking. Britis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between the two. Like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lso composed of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and complex spac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imple space;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complex space; external corner spac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ner space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与建筑空间一样,园林空间由点、线、面、体构成,核心是空间单元、空间结构、空间序列[1]。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线条不仅是轮廓,它是推力、运动、力量、关系。”线的起点是点。本文试从点、线出发,分析它的运动轨迹、图形构建和空间塑造,以期更理性地探索形成园林空间的基本密码——空间单元。

风景园林是处理生活生产环境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地球表面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层圈。本文所言的自然,皆为此含义。

1 抽象的线、形、空间及动态

点的运动产生线,线的封闭产生形,形的立体化构成空间。1.1 点的运动与线的类型及动态

几何学对“线”的定义是: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当点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就成为直线;当点在移动过程中经常同向连续变化方向,就形成曲线;当点的移动出现异向方向间隔变化,则为折线[2]。如果线由其中的一种线的类型构成,称为简单线。如果线由其中2种以上的线段类型连接而成,称为复合线。由3种线构成的复合线最为复杂(图1)。

田朝阳 / TIAN Chao-yang 闫一冰 / YAN Yi-bing 卫 红 / WEI Hong

1.2 线的运动与形的类型及动态

线的封闭构成形。同向弯曲的曲线形成外凸角,围合成为阳角图形;反向弯曲的曲线形成内凹角与外凸角,围合为阴阳角图形。这种阴阳角

a 简单线的类型

a 阳角

b 阴角图1 线的类型(作者绘)

Fig.1 The type of line

图2 阴、阳角示意图(作者绘)Fig.2 Yin angle and yang angle

图3 阿尔托花瓶(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ca12117141.html,) Fig.3 Aalto vase

b 复合线的类型

1

2

3

图形与阿尔托花瓶平面同样不规则如阿米巴变形虫,因此这种图形也被称为阿米巴形[3]。同向转折的直线形成阳角图形,反向转折的直线形成阴阳角图形(图2、3)。由点沿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产生的线段构成的形称为简单形,简单形是由阳角构成的图形,连接其任意两角点形成的直线都在图形内;由点沿不同方向运动产生的线构成的形称为复合形,复合形是由阴、阳角共同构成的图形,连接其任意两角点形成的直线并不全在图形内,可以拆分为2个以上的简单图形(图4)。

1.3 形的运动与空间的类型及动态

形的立体化运动构成空间。运动和视觉是影响空间感受的2个根本原因,空间界面正是通过对视线和运动的阻挡使人意识到空间的存在。基于园林空间的可视性更为重要,此处的空间为可视空间。

阳角图形能够界定简单空间,称为简单空间。其空间边缘或内部的任何一点都能看到空间边缘或内部的任何一点,不会促使人的运动,因而是静态的。阴阳角图形界定的是复杂的空间,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美图形原则,可以拆分为多个趋于完整的简单空间[4],称为复合空间。复合空间边缘或内部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看到空间边缘或内部的任何一点,促使人的运动,因而是动态的,诱使人们前往探索[5](图5)。

2 园林中的线、形、空间及动态2.1 古典园林中的基本线

从园林平面中明显的线条——水岸线、桥线、廊线、假山线、建筑线、园路线等可以直观地看出,以凡尔赛园林为代表的17世纪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线型为直线以及微量的曲线;18世纪英国自然式园林如邱园中是直线、曲线各半[6];中国古典园林中则以直线、折线、曲线相互衔接穿插,巧妙交融形成

复合线。由于建筑、廊、道、假山及石

阳角图形(简单形)

阴阳角图形(复合形)

阳角空间(简单空间) 阴阳角空间(复合空间)

图4 形与空间的类型(作者绘)

Fig.4 The type of shape and space

图5 形与空间的动态(作者绘)

Fig.5 The dynamic of shape and space

4

5

砌驳岸的大量应用,中国古典园林平面中的折线远多于直线及曲线(图6)。

2.2 古典园林中的基本形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中主要由直线围合的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多边形等简单阳角图形;英国自然式古典园林中主要由曲线围合的是阿米巴阴阳角图形;中国古典园林中则由多种复合线围合出多样变化的复合阴阳角图形(图7、8)。

2.3 古典园林中的基本空间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中主要由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多边形等简单阳角图形构成阳角空间;英国自然式古典园林中主要由阿米巴阴阳角图形构成缓变的阴阳角复合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中则由多种复合形构成多样变化的突变的复合阴阳角空间。

2.4 古典园林中线、形、空间的动感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中,直线多以90°和45°相交,表现出理性平静的特质,给人以稳定之感;英国自然式古典园林的S曲线式构图以圆滑温和的方式展现缓变;而中国古典园林除了直线与曲线以外,在计成近乎叛逆的创新设计中,从旧有的90°直角折线中脱颖而出一种新的线型——“之”字形折线。“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库,之字曲者,随形而育,依势而曲。”这种“之”字形折线“或蟠山腆,或穷水际,通花渡壑,坑提无尽”,向着不同景物的不同位置发生两可甚至多可的转折[8],展现出无尽的变化与动感。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中的简单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造成简单、纯粹、稳定的心理感受;英国自然式古典园林中圆润过渡的阿米巴形开始有复杂、温和、缓变的动态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中3种线型围合的充满各种角度的复合形充满了神秘、冲击、突变的无尽动态。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多为静止空间;英国自然式古典园林中较多表现出缓慢变化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部分的空间形式是包含多个简单空间的复合空间,其线、形的多样性与动态塑造了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有静止的空间、缓变的空间以及突变的空间(表1)。

2.5 现代园林中的线、形、空间及状态

托马斯·丘奇的“加州花园”是现代景观的先河,在1948年阿普斯托花园的平面设计中成功地把直线、阿米巴曲线、折线融合在了一起[9]

。王向荣在现代感极强却又充满中国意境的竹园平面设计使中折线与

95

96

图6 留园中部景观平面基本线(作者根据参考文献[7]绘制)

Fig.6 The basic types of line on plane in the middle part landscape of Lingering Garden 图7 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简单形(作者绘)

Fig.7 The simple shape of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图8 中国传统园林的复合形(作者根据参考文献[7]绘制)Fig.8 The complex sha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

a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b 承德避暑山庄秀起堂

c 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

d 苏州退思园

e 苏州拙政园

f 苏州沧浪亭

基本线

基本形基本空间空间形态动态西方规则式园林直线简单形简单空间单一静态英国自然式园林直线、曲线阿米巴图形阿米巴形空间比较复杂缓变中国古典园林直线、曲线、折线

复合形复合空间非常复杂突变现代园林

直线、曲线、折线

复合形

复合空间

非常复杂

突变

表1 园林中线、形、空间及动态比较Table 1 The contrast among Line, shape,

space and dynam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6

8

7

0 1 5 10 20 30m

01 5 10 20 30m

97

曲线的结合大放异彩[10]。玛莎·舒瓦茨的迷宫园应用直线墙体形成折线路径,将折线的空间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在有限场地中营造出回环无尽的空间感受(图9)[11]。曲线、直线、折线的相互穿插和排列给人造成平衡或动荡的感受,现代园林因其丰富的线型组合构成多样的图形,有阳角图形,但更多且更具现代主义色彩的是由复合线围合而成的复合形。不同图形和它们各自独特的属性塑造了更加丰富的空间表现形式。现代园林中复合空间形态多不可数,不拘一格,与中国古典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3 结语

3.1 直线、曲线和折线的有机结合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全新的设计语汇

早期西方园林惯用直线和弧线,而曲线和折线是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中几乎没有的构图元素,它们为西方园林提供了全新的形式语汇。曲线成就了英国17—18世纪的自然式园林,打破了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的统治地位。

规则的建筑与外围自然景观之间的过渡,一直是困扰西方园林的难题。折线的出现,为这种转换提供了有效的设计语汇。可以说,“锯齿形”折线成就了代表现代园林先例的“加

州花园”,其开创者托马斯·丘奇也因此被誉为(景观界)“第一位伟大的现代主义设计师”[12]。

3.2 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全新的构图原理

与西方现代构图理论中的简单线、形、空间的原型——基本几何形完全不同,中国传统园林构成理论中线、形、空间的原型是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具有不规则性、多变性、自由性、模糊性、复杂性、流动性、动态性等特征。这些复合线、形、空间是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结果,是在现场真实时空中“相地”后结合构思所成就的“时空设计”,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构图原理[13]。

3.3 自由线、动态平面、流动空间为现代园林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对照现代园林设计的5项原则[12]:1)对历史传统的否定(规则的新古典主义和S曲线的自然主义);2)对空间而不是图案的关注;3)景观是为人的活动设计的;4)消除轴线体系;5)植物不是构成图案的工具,而是构成空间的材料。可以看出,西方现代园林正是由于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自由平面和流动空间的精髓,才具有现代性。没有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由构图以及动态

的平面,也许没有所谓的西方现代园林。

a 阿普斯托花园[11]

a 朱光亚的拓扑图

b 王庭蕙的拓扑图[17]

c 新的拓扑衍生

b 竹园(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ca12117141.html,)

c 迷宫园[12]

图9 现代园林案例

Fig.9 Cases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图10 中国园林的拓扑同构

Fig.10 The topological isomorphism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9

10

98

参考文献:

[1] 张毓峰,崔艳.建筑空间形式系统的基本构想[J].建筑学报,2002(9):55-57.

[2] 孙彤辉.平面构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 叶存玉.遗产继承抑或手法主义的滥觞:以小住宅设计为主要线索的迈耶设计中曲线应用的发展回顾[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3):303-306.[4] 张纵.论风景园林设计平面构成的拓扑性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15(1):20-26.

[5] 刘志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易读性”与“神秘性”[J].风景园林,2014(3):81-84.

[6]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19世纪以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 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8] 董豫赣.模棱两可化境八章(三)[J].时代建筑,2008(6):78-83.

[9] 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吴军基,田朝阳,杨秋生.竹园的中国“芯”[J].华中建筑,2012,30(4):141-143.

[11] Martha Schwartz.迷宫园[J].建筑学报,2011(8):45-47.

[12] (美)马克·特布雷.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M].丁力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3] 田朝阳,连雅芳.西方传统与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反思[J].中国园林,2014(7):28-31.

[14]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5] (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6] 朱光亚.中国古典园林的拓扑关系[J].建筑学报,1988(8):33-36.

[17] 王庭蕙.中国园林的拓扑空间[J].建筑学报,1999(11):60-63.

(编辑/王媛媛)

作者简介:

田朝阳/1963年生/男/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郑州 450002)

闫一冰/1987年生/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农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郑州 450002)卫 红/1972年生/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学(郑州 450002)

如果说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全新的流动空间观念。那么,加州花园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锯齿线)、游泳池(阿米巴线曲线)、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正是体现了现代园林设计原则的第一条,利用折线将规则的新古典主义的直线和自然主义的S曲线结合起来,彻底肢解了统治西方园林几千年的中规中矩的古典构图,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12]。而中国人已经在这种自由平面所构成的流动空间中生活了上千年。3.4 简单线、简单形、简单空间是对自然的否定

在现代园林开创时期,美国草原风景园林师延斯·延森曾不无极端地提出:“直线是从建筑师那里复制而来的,并不属于园林,直线同自然没有关系,园林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来源”[14]。直线、简单形及其构成的静态平面及简单空间是对人工规则式农田、花圃、药圃、牧场、果园、林地的模仿[13],是对自然界真实形态的歪曲。西方园林设计的基本几何形构图理论,与其说是对自然界复杂形态理性的简化、抽象,不如说是对自然界复杂性的否定。Less is More=Less is Boring。卡普兰夫妇对环境偏爱的实验证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神秘性的自然景观是人们最喜欢的[14],而过于简单的西方园林空间或过于复杂的迷宫空间是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因为它们来自人造。

3.5 理性思维的局限与诗性思维的智慧

与简明、抽象的理性思维对应的是复杂具象的诗性思维。自然界的空间是复杂的,来自自然中的人——同时作为脆弱的生物与百万年的狩猎者——需要把人与自然结合起来,在空间上就表现为简单空间与复杂的空间的结合。园林作为自然的替代品,不需要简单、抽象的理性思维,更需要具象、复杂的诗性思维。诗性思维使人回归事物本源,也是最原始、最具创造力的思维方式[15]。3.6 阴阳角与拓扑同构

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在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拓扑性质’。”朱光亚先生将中国传统园林平面结构中的向心、互否和互含3种不变的关系,智慧地统一在太极图的形式表达中(图10-a)[16],王庭蕙先生将太极图变化为多个同构图形(图10-b)[17]。如此,复合线封闭变为复合形,复合形立体化变为复合空间,它们具有不变的性质,就是点沿双向移动形成的阴阳角的存在。我们可否根据中国园林中不变的性质——阴阳角,将太极图如此做拓展呢(图10-c)?

中国园林中不仅有令西方羡慕的曲线,《园冶》中计成大师更是将“曲” 字折改为“之”字折,而不改变太极图中哲学意义。一字之差,展现出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点出了园林的真谛,道出了中国园林的先进性。正像朱光亚先生所揭示的那样,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拓扑学产生于西方的18世纪,但是,在中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典园林中却是广泛应用的一种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现象[16]。也许,中国传统园林中,还有很多智慧有待我们后人解读。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ace is consisted of points, lines, shapes and forms and its cores are the space unit, space structure and space sequenc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basic cipher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ace based on points and lin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a science which man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in living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 Here, the nature refers to the atmosphere, hydrosphere, biosphere and lithosphere on the earth. All the concepts about nature in this article is as that above.

1 Abstract Line, Shape, Space and Their Dynamic

Different movement ways of point produce straight line, curve line and zigzag line. One kind of line constitutes a simple line type, two or more lines constitute complex line types. The line bending or turn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s enclose the yang angle shape, namely the simple shape; the line bending or turning in the contrary directions enclose the yin-yang angle shape, namely the complex shape, such as Aalto vase plane and amoebic shape, which can be split into two or more simple shapes.

Yang angle shape can define a simple space, and from any point of its edge or interior we can see all other point in this space. This kind of space is static because it can't promote the movement of people. Yin-yang angle shape can define a complex space, any point in the space's edge or interior cannot be seen from any other point in this space. This kind of space is dynamic because it can promote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nd induce people to go and explore.

2 Line, Shape, Space and Dynam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lines in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e we can see intuitively that the basic types of lines in the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as Palais de Versailles are composed of mainly straight lines and a few curve lines; the lines in British natural LA as Kew Gardens are composed of half straight lines and half curve line types; the line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A are composed of straight lines, zigzag lines and curve lines and all these three kinds of lines are smartly blended and form complex lin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A plane, zigzag lines are far more than straight lines and curve lines.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is composed of straight lines, yang angle simple shapes and yang angle simple space structure; the British natural LA is composed of straight lined and curve lined, amoebic yin-yang angle shapes and amoebic yin-yang angle complex spaces; Chinese traditional LA is composed of complex lines which comprises straight lines, zigzag lines and curve lines, complex shapes and yin-yang angle complex spaces.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has mostly static space; the British natural LA mostly shows space of slow spatial variations; the spatial for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 is the most complex space which consists of multiple simple spaces, whose lines and shapes are diverse and dynamic and whose space have three kinds of spaces, concluding still spaces, slow variable spaces and mutational spaces.

"California garden" designed by Thomas Church, "Bamboo Garden" designed by Wang Xiangrong and "Maze Garden" designed by Martha Schwartz were the successful fusion of straight lines, curve lines of amoebic and zigzag lines, which creates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is similar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A.

3 Conclusion

3.1 The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and complex space provide the new composition principle for modern LA design

Straight lines compose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curve lines develop British natural LA, which broke the dominant status of Western regular classical LA; zigzag lines help "California garden" to become the pioneer of modern LA. The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complex space are the prototype of the line, shape, space in

Space Analysis of Chinese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Lines and Shapes

TIAN Chao-yang, YAN Yi-bing, WEI Hong

99

Chinese traditional LA constitution theory, which are the results of respecting nature and learning from nature and provide the new composition principle for modern LA design.

3.2 The free line, dynamic plane and the flowing space provide the new designing idea for modern LA design

"California garden" was the fusion of amoebic curve, irregular saw-tooth line and dynamic plane in a small garden, which completely spliced the fogyish classical formation composition which control West regularly classical L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create a new outdoor lifestyle for people, while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living in this flowing space constituted of the free plane for thousands of year. Western modern LA is modern because it blend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 which is the free line, dynamic plane and the flowing space.

3.3 Simple line, simple shape and simple space are the denial of the complexity of natu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modern LA, USA steppe landscape designer Jens Jensen once pointed out extremely: "The straight line comes from architect and does not belong to the garden. The straight line and the nature have no relationship. Garden belongs to a part of nature and nature is the source of all forms of arts". Straight line, simple shape and the static shape and simple space are the travesty of nature's true form. The basic geometry composition theory of West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ing is rather the denial of the complexity of nature than a rational simplification and abstraction for the complex natural form.

3.4 The limit of r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wisdom of poetic thinking

The simple and abstract rational thinking is contrasted to the complex and visualized poetic thinking. The space forms in nature are complex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 substitute of nature does not need simple and abstract rational thinking, but complex and visualized poetic thinking instead. Poetic thinking makes people going back to the origin of things and is the most primitive and creative mode of thinking for human.

3.5 Yin-yang angle and topological isomorphic

Complex line is closed into complex shape which is three-dimensioned into complex space. Complex line, complex shape and complex space have the invariant property, the existence of yin-yang angle which is formed by the point movement along bidirectional routes. Can we change the Tai Chi diagram which have the same philosophy meaning with space into the following form according to the invariant propert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yin-yang angle?

Chinese traditional LA have curve lines which is envied by the Western. In Yuan Ye, Ji Cheng changed the "orthogonal" into the "zigzag" while not changing the essence of yin-yang angle in space. The change of only one word shows the wisdom and creativity of Chinese ancients, pointing out the essen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adv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 In Chinese traditional LA, there maybe are many more wisdoms for us to explore.

(Editor / WANG Yuan-yuan)

Biography:

TIAN Chao-yang, male, born in 1963 in Zhumadian, Henan Province, Msater,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Forestry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YAN Yi-bing, female, born in 1987 in Pingdingshan, Henan Province,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 of in College of Forestry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WEI Hong, female, born in 1972 in Jiaozuo, Henan Provinc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Forestry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更正

由于编辑的疏忽,本刊2014年11期的主编心语,将《图解“风”与“水”——流体景观元素模拟与分析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作者的单位“同济大学”误写为“南京林业大学”。特此更正,以表歉意!

《中国园林》编辑部

100

拙政园空间分析知识讲解

建 筑 设 计 | 拙 政 园 空 间分析姓名:穆垚 班级:环艺106班 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

目录一、园林简介 二、园林内部构成 三、园林表现特点 四、园林空间与功能 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六、总结

园林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 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 园重要的景 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 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 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 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高架公园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5300万美元。开放的公园部分投资为6680万美元。总投资中有11220万美元由纽约市拨款,2070万美元由联邦政府拨款,70万美元由州政府拨款。其余资金由高架之友募集或由西切尔西特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介绍:一期工程最南端的三分之一段从甘斯沃尔特街延至西二十街,长约半英里(约0.8公里),途中横跨第十大道。公园第一段改造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留下了生长繁茂的野花野草,还在某些区域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

铁轨。即使夜间行人也可以在草丛中行走或闲坐。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而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非盈利保护组织高架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小区联谊活动。至今高架之友已经通过高架公园活动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并维持公园维护和运行。二期工程高架公园二期从西20街到西30街,全长半英里,公园总长1英里。新入口处位于西23街、西26街、西28街和西30街分别增设了新入口。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二期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景观小品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壹个像草甸壹样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壹个面积为455 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三期工程剩下的三分之一铁路环绕着哈德逊铁路站场,位于西三十街和西三十四街之间。终段铁路野花盛开,杂草丛生,

纽约中央公园设计特点与意义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作者:丁继军, 杨小军, DING Ji-jun, YANG Xiao-jun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35(34) 参考文献(5条) 1.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2001 2.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2006 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999 4.王成武;任阿玲城市公共空间对旅游城市发展的意义[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19)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左辅强.ZUO Fu-qiang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5,21(7) 2.凌夫纽约中央公园--闹市中的绿洲[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3(11) 3.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2) 4.江天一世内桃源:纽约中央公园印象[期刊论文]-园林2009(5) 5.汤潇.金经元都市排气阀--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城市管理-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 6.石扬纽约中央公园掠影[期刊论文]-记者观察(上半月)2003(7) 7.陶宇四十年的心愿——《门,纽约中央公园,1979-2005》创作纪实[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6(12) 8.晨曦迷人的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知识窗2004(1) 9.杨立彬.Yang Libin试论英、美自然风景园运动之比较[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9,27(7)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ca12117141.html,/Periodical_shanxjz200934219.aspx

小型园林空间行为分析

小型园林空间行为分析园林空间是一种较为普遍且适用性强的行为空间,也是一种有效集散人流的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活动中被广泛使用。位于我校西南方位的知春园就是这样一种小型园林空间,下面对知春园进行空间行为分析。 一、地理位置 知春园位于我校西南方位,场地南面是7号学生公寓、东南向通往学生公寓区(1号、2号、3号、4号、5号学生公寓和研究生公寓)、西面和西北面分别是食堂和篮球场。这样的地理区位使得知春园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往和过度空间。 二、空间节点 园林空间是由众多的空间节点构成的,空间节点丰富了园林空间,同时也划分出园林空间的各区域场地。

1、广场;广场是吸引人流和疏散人流的节点,是人流的集散地,是园林空间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上图中广场1是朝向食堂的一个开敞式小广场,食堂是人流密集的场所,知春园是食堂通往宿舍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两个区域的交界点上设置小广场可以 有效地疏导人流。同时,入口处的小广场也作为一个驻足空间供人们等候、驻足、休息之用,是非常有利的空间节点。 广场2是连接学生公寓的入口节点,与广场1有着相似的疏导、驻足作用。也是 过渡型空间。 2、中心花坛;中心花坛位于知春园中轴 线上,是花园的视觉焦点,也是连接各 个空间节点的中心节点。它是花园的高 潮部分,主要承担导向作用。同时花坛 中心的高大树木也丰富了花园的空间层 次感。 3、草坪;草坪是花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草坪也是花园空间中人们最喜爱的场

地之一。绿色的草地带给人们亲近自然地亲切感,并且由于草地材质上的优越性使草地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更是人们休息的绝佳场地。草坪在花园空间中承担吸引和分割人流的作用。草地上人们或坐或躺或交谈或嬉戏,是花园中气氛最活跃的场地。 上图中草坪和草坪2由于处在重要的入口处,因此成为休息人群集结最多的地方。 4、座椅;知春园中的座椅沿路布置, 不仅是园中供人们休息的重要节点, 也是园中的一处景致。座椅承担着园 中大部分休息的人流,正因为如此, 园中的座椅也成为引导人流的重要标 志。 5、地灯;地灯在园中承担一定的照明 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我认为还是美化知春园的环境氛围。白天作为景观节点存在,夜间灯光照在植被上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氛围。 6、道路;道路是花园中最重要的引导人流的空间节点。通过道路的铺设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并且合理的划分园林空间。道路同时是连接主要空间节点的重要手段。 三、空间中人的行为 空间是为人创造的,园林空间也不例外。因此在空间分析时,人的行为是不得不说的。知春园中人的行为可分为动、静两大类。 1、“动”的行为;由于知春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因此决定了知春园既是一个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 项目概况: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 场地周边情况: 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 场地自身情况: 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园林建筑中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

园林建筑中水体空间的特征及古典组织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4T09:42:52.0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陈钦[导读] 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四大要素,分别为水体、山石、花木和建筑。本文结合实际主要对水体空间的特征形成作出分析,并结合古典组织水体空间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关键词:水体空间;山石;花木;园林建筑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着一些既定法则。这些法则又与传统的“天人观”、“风水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布局原则决定了园林使用者的驻足点、观赏点、活动流线等。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代表,苏州园林的总体平面布局具有一些共性特点,而在对其进行 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水体空间布局的一些典型形式及主要特征。 一、苏州古典园林总体布局简析古人认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西北地势高亢为“天门”,属阴;东南地势低下为“地户”,属阳。故一般宅院及园林总体布局上,主入口选在东南(而不是正南)方向为最佳。从现代科学分析角度看,这一选择实际上也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主导风向对建筑群体的布局要求相吻合。苏州几个代表性园林的平面布局,也基本符合这一主入口选择法则。主入口方位形式决定了在园林总体空间布局上,主要的建筑群体基本上位于偏东南部区域。与此相对应的,是水体的北岸多设置山石、花木,或小体量的景亭,以形成视觉焦点(如留园中心水体北部的黄石假山及植物群落。水体的西部区块由于在功能空间上属于次要地位,可形成较为疏离、开敞的场地,一般可设置观赏驻足点(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或干脆设置假山瀑布(如狮子林、留园的西区水系布局),以呼应“水来自西北、流向东南”的风水法则。 二、水体空间的“山石”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园林中水体空间山石布置分为两种形式:水岸置山石,以及水中(小岛)置山石。前者适合中小型园林,因其水体相对较小;后者适合大型园林,水域面积较大,可以在水中设置石山。(一)水岸置山石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以及八卦方位中的“西北为艮”的理论,在水岸型山石布局中,山石布置在水体空间的西部、北部最为理想。由于太阳照射角由南向北,故山石朝向水体方位为受光面,光影效果丰富。西北部有较为高耸的山石,亦可阻挡冬天北来的寒气。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北有靠山”,“坐北朝南”是最安全的一种心理暗示。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留园的中部水体。大型黄石假山均沿水体的北岸、西岸布置。在西北角处置狭长水口,更耦合风水思想。(二)水中岛屿置山石此种置石方式多见于规模较大园林。水中置岛,岛上摹山,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做法滥觞。这种“岛屿”一般与陆地之间都有细窄小径(桥)相连,岛上小径蜿蜒曲折,草木扶苏。这种小径一般并不位于岛南部滨水处,更多位于小岛中部区域,而将曲折岸线优美景观留给水体南岸观赏人群。典型案例是拙政园中部区域的东入口处山石处理。由“别有洞天”月门进入中部园区,一径往北,过梧竹幽居亭,折转至西,蜿蜒至巍峨山岛;一径往西,沿水南部岸线而行,行人在此可充分观赏北部山体的奇峰怪石。 三、水体空间的“花木”元素组织及空间特征园林中与水体空间相关的植物分为两种:陆生和水生。陆生植物栽植方式又可大略分为点种和丛植两种形式。而水生植物除了沿岸的水草之外,主要体现在水中观赏植物的选择上。简单点说,就是“莲”与“荷”的选择。(一)陆生植物如前所言,水体空间的主要观赏点位于水体南部;而被观赏点多位于水体北部。故水体南岸较少设置密植型植被,以最大程度打开视野;而水体北岸结合山石设置丛植植被,形成被观赏界面。拙政园中部“梧竹幽居亭”附近水体空间,水体南岸沿路间隔距离点种高大乔木,树干间开阔空间并不对观赏视线构成干扰;而水体之北的岛山上则枝繁叶茂,又是一番景象。(二)水生植物古典园林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对园林意境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对于大型园林水体而言,可栽植体态较为活泼、相对挺拔的荷花,以呼应大型水体纵横开阖之势;到了深秋,残荷断梗,更添一份萧杀意境,与夏季的繁茂亦构成强烈对比,观之可悟人生世态。如拙政园中部水体的荷花。 (1)观景与光照由于园林总体布局中入口偏东南,故主要建筑多位于园林的东部及南部,主要建筑位于中心水体的东部、北部,因整个园子故意突出东南部假山,主体建筑只好屈居北部)。又古人建筑不喜朝西开门,故东部建筑与中心水体之间常以山墙相对。而水体南部较多布置建筑,以北向面向水面,以取得最佳观景界面。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建筑北面会有阴影,冬季会感觉阴冷;北向开门面向水面,则在享受美景同时却难免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好在中国古代建筑层数皆较为低矮,且常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留出足够大小的活动平台,这样就解决了观景与享受阳光之间的矛盾。(1)临建筑水岸线形态处理在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岸线处理上,除直接临水建筑之外,一般岸线均较为平直,方便亲水观景;而平直的岸线与规整的建筑形态一起构成园林中较为刚直元素,与北部山石花木婀娜多姿的柔性景观形态恰恰构成对比,相映成趣。 四、实例分析——以吉安青塘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对于古典园林的水体空间组织手法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在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往往要求尽可能采用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设计手法,以达到古为今用的功效。吉安市青塘公园的规划设计即为一例。(一)项目概况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总结..................................................................................................................... 前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

高线公园—景观基础设施案例分析

悬浮在高架铁轨上的仿原生生态公园_纽约高线公园 ——城规122班胡婉茹12650205 《国家地理》杂志的Paul Goldberger写道:“走在远离地面25英里的高架上,你知道自己依然在这个城市中,却又有一种腾空离开的错觉。你可以选择坐在长凳上,被精心修剪的植物们包围;也可以漫步在哈德逊河之上,享受阳光;更可以回望两侧,感受纽约市的旧貌新颜。而通过这条没有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的空中大道,穿越十条街,只用花在地面上穿过两条街的时间。” 高线公园是一个回收利用高架铁路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先例,它使自然在高架线上复活。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和改造再利用的适时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栖息地、野生动物和人共用的城市走廊。一些不起眼的小凹槽,不断的排列,长短不一,种上一些花草,层次不一样,就可以这么漂亮。高线在为纽约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户外空间的同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动机。较少的路面和较多的原始地表,加上各种植物创造出了一个“胜似闲庭信步”的空间。身处其中和自然水乳交融。悠长蜿蜒的铁道线以及小生态环境能让你恍若隔世。身处这里,能感觉到时间被放慢了。 高线公园更承载着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它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纽约工业史读物。而这条被纽约的现代化进程所淘汰的工业木乃伊,在后现代主义中获得救赎,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物尽其用”也算是对一个城市的自由,以及复杂秩序的尊重。 高线公园是整合了新与旧、有机与无机、封闭与开放的都市景观。景观把各种单一的景致和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串成了一条和谐简单的景观线。这条景观线上含有许多纽约最出彩的景观,譬如曼哈顿区和哈德逊河。 城市废弃地的重生渐渐成为了城建热事——这些构建在历史之上的公园也实现了蒸汽朋克所描绘的宏大梦想:让人们能够同时穿梭在不同的时空,让城市变为一个能够让过去与现在同时存在的平行世界。

园林经典案例分析复习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园林经典)城市公园设计、管理、发展 1、简介现代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曼哈顿岛中央近旁第五大道寸土寸金 纽约之肺1858-1873年建设 周围建筑: 公园内雕塑: 2、诞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繁华——环境恶劣——建设公园 地质糟糕:沼泽、裸露的岩石 原始居民脏乱差,有原始住民 利益矛盾重重错乱 没有地产商敢投资 3、设计创意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师)与卡尔迪特·沃克(建筑师) 方案亮点: 英国牧场与美国森林特点结合 改造零星积水,汇集成人工湖 修善岩石外缝,挖掉部分岩石,填补土层,以植被覆盖 下沉式干道,人车分流 无围墙,以高大的树木形成边界 梅园的主人 公园管理24人警察部队 启示:前瞻性设计、主题设计、弹性设计 麦克哈格,雷切尔·卡森,丹·格雷,劳伦斯·哈普林,彼得·沃克,科纳·瓦尔德海姆《自然的设计》、《花岗岩花园》、《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基本要义:生态性、弹性、参与性 1、历时过程和过程形态——弹性设计 流动性、自发反馈 水平性格网、叠层 基础设施 生态学科纳软系统 技术与操作方法 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广 问题:对概念的泛化、模糊;泛化景观、生态、可持续 莱维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屈米以“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面、 点:红点景物120cmX120cm方格的交点 线:长廊、林荫道、弯曲小径

面:10个小型主题公园、和其他场地、草坪和树丛 丰富的文化载体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 鹿特丹的剧场广场邵柏林广场参与性设计 剧场、音乐厅、表演厅所包围 1.5平方公里 抬高地面设计、广场保持了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创造了“城市舞台”形象 有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交互性的公共空间 广场上引人注目的4座高度超过35m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灯光探照桅杆 设施与游人的互动 地下停车场、三个通风塔高出地面15m 一侧多荧幕电影院的白色组合式荧幕上,放映广场上人们的情景。 多伦多当维斯公园 废弃的空军基地位于亨伯河与唐河之间 库哈斯的“树城” 牺牲与拯救——先种植后建筑 种植公园 人造自然 1000条路 指导与管理 目的地和疏散点 →低密度都市生活 基于生态修复的棕地景观设计 棕地: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欧洲宽泛的定义为“废弃之地”。 棕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再生资源使用 现有资源利用 废料减少 保留历史文胜 促进水资源 利用建 废弃工业建筑,工业设施的具体处理方法: 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 棕地工业肥料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无污染废料;有污染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可二次加工再利用的废料。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理查德·哈格1972~1975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彼得·拉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