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考历史最新热点: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2014年中考历史最新热点: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2014年中考历史最新热点: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2014年中考历史最新热点: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中考历史周年纪念

热点: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新闻聚焦

材料一据《每日邮报》8月19日消息,德国呼吁英国不要庆祝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是将重点放在欧盟为欧洲大陆带来了和平上。

材料二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然后是二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幸运的是,在欧洲颓废的100年中,人们还能带着荣誉去拯救下半段,这是甜蜜的衰落,因为战后欧洲没有落入苏联或者专制政权手中,而是开始了和解和一体化进程,使得几周之后的2014年只是一个周年纪念日而非沉重的警告。

专题解读

“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往往会爆发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军事侵略和征服、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违背历史潮流,最终必将失败;反抗阶级压迫和外国侵略,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战争则体现着人间正义和民族精神,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战争是残酷的,涂炭生灵,崩溃经济,毁灭文明。在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人类文明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协商的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避免战争的极端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维护和平,积极构建和谐世界。考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

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1)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奠定晋文公霸业(成语:退避三舍)

(2)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围魏救赵

(3)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减灶诱敌

(4)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东方六国从此无力抗秦(成语:纸上谈兵)

3.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4.汉时期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大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3)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6.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对峙:

①北宋与辽澶渊之战;②南宋与西夏战争;③南宋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7.明清反抗外来侵略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①戚继光抗倭:台州大捷(1561年);②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③康熙帝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

1.西方列强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⑤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与民主革命

(1)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①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青浦大捷、太仓大捷、慈溪大捷(痛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廊坊、杨村大捷(抗击八国联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革命战争和战役

3.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进行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4.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5.抗日战争(1937-1945年):①平型关大捷;②血战台儿庄;③百团大战。

6.解放战争(1946-1949):①转战陕北;②孟良崮战役;③挺进大别山;④辽沈战役;⑤淮海战役;⑥平津战役;⑦渡江战役。

7.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上甘岭战役。

三、世界古代战争

1.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斯巴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帝国的进攻。(以少胜多的战役:马拉松平原战役)

2.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3.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打败迦太基成为地中海霸主。(以少胜多的战役:坎尼之战)

4.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四、世界近代战争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击溃王军主力)

2.美国独立战争(1775——1883年):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

3.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与拿破仑外战争:推翻波劳王朝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以少胜多大败反法同盟)

4.美国南北内战(1861-1865年):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转折:葛底斯堡战役)

5.工业革命前后的民族解放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上半期);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年)。

6.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背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匈、意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和俄英法(以英国为核心)三国协约形成。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经过:(1)开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充分体现战争的血腥残酷。(德国军队首先使用毒气;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法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1917-1918年加快战争进程的大事: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美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1918年交战各国革命的爆发。

(4)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7.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1)慕尼黑阴谋:①时间1938年9月②国家英、法、德、意四国③地点在慕尼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④内容: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的情况下,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⑤影响:《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战争的爆发(东线——西线;东欧——北欧——西欧):①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1940年4—5月,德国闪击丹麦、挪威。③1940年5月,敦刻尔克撤退。④1940年6月,法国败亡。⑤1940年8-1941年5月,不列颠之战。(挫败德军征服全面西欧的计划)

(2)战火的扩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②1941年10月,莫斯科战役。(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③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④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战争的转折:①1942年7-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②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③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

(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①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③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与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二战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6)启示:①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②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③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防止悲剧重演。

(7)、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5)重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有何现实意义?

铭记历史教训,加强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8.“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

9.“冷战”后美国挑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战争。

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

归纳整合

一、关于战争的思想认识

【答】1.从文明交流看,战争是不同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军事征服的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多,也会加强同一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但暴力冲突会带来奴役与压迫,痛苦与仇恨。和平交流仍是文明交流的主旋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历代的民族战争;世界历史上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

2.从战争性质看,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战争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各国民族解放战争、民主革命等)。非正义的侵略和争霸战争,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对,终将失败(如拿破仑战争、美国侵略朝鲜、越南

2014年中考历史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2014年中考历史周年纪念 热点二: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新闻聚焦 材料一据《每日邮报》8月19日消息,德国呼吁英国不要庆祝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是将重点放在欧盟为欧洲大陆带来了和平上。 材料二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那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集体自杀。因为(战争过后)政治上帝国纷纷破灭或者衰落;经济上1914年的欧洲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逾三分之一的产值,这是欧洲后来再也没能回去也许永远也不再可能达到的比例;道德上也出现了大滑坡,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先是被扔到战壕里,然后是二战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幸运的是,在欧洲颓废的100年中,人们还能带着荣誉去拯救下半段,这是甜蜜的衰落,因为战后欧洲没有落入苏联或者专制政权手中,而是开始了和解和一体化进程,使得几周之后的2014年只是一个周年纪念日而非沉重的警告。 专题解读 “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往往会爆发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战争的性质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军事侵略和征服、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违背历史潮流,最终必将失败;反抗阶级压迫和外国侵略,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战争则体现着人间正义和民族精神,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战争是残酷的,涂炭生灵,崩溃经济,毁灭文明。在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过程中,人类文明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和愿望。世界各国应用和平协商的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决避免战争的极端方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维护和平,积极构建和谐世界。 考点链接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战争和战役 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1)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奠定晋文公霸业(成语:退避三舍) (2)桂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围魏救赵 (3)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孙膑减灶诱敌 (4)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东方六国从此无力抗秦(成语:纸上谈兵) 3.秦末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4.汉时期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大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3)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01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4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11.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 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于该评价无关的是 A .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轮船招商局 D .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 13.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 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 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 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 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A .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 .“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14.从右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集中在城市 B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遍布全国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中国共产党已是公开的革命政党 15.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 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的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有利的外部环境 B .稳定的国内局势 C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决策者的作用 16.“极其漂亮的廉价棉织品给人民大众带来的利益……(19世纪) 贫苦阶层也能像18世纪的中上层人士那样穿得非常整洁,甚至享受 服装的乐趣。”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珍妮机的出现 B .纺织工厂的涌现 C .火车投入运营 D .远洋轮船的使用 17.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和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1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交战双方舰队阵形 示意图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试纲要

增加部分: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识记陈胜、吴广起义2.统一国家的建立 运用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5.思想文化 识记《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二、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识记邓世昌的事实 运用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2.近代化的起步 识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理解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理解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重庆谈判 三、中国现代史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四、世界古代史 1.史前时期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五、世界近代史 1.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识记达芬奇 运用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理解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 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识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 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难度加大,2013年为识记) 5.第一次世界大战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6.科学与思想文化 识记《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 六、世界现代史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理解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识记科索沃战争 5.科学技术和文化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七、安徽史 1.古代篇 识记名医华佗;淝水之战;“宋画第一”李公麟 2.近代篇 识记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教育的兴起 删减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 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识记夏朝建立的史实 2.统一国家的建立 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历史中的作用 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01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必考题型最新热点有答案) 精细排版直接使用

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1.“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2.西汉时,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 年,请问: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3.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这项工程是( ) A .大运河 B .都江堰 C .赵州桥 D .长城 4.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具有监察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⑤刺史 A .①⑤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 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资治通鉴》 6.如果把“三省六部制”“锦衣卫和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 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楼楼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 A .平息了东南沿海倭寇 C .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B .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8.既在反抗侵略中建立功勋,又在洋务运动中追求富强的代表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9.列强率先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权利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0.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的史实,用下列主题来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 .列强侵略与民族反抗 B .近代化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经济和社会生活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9·河北)11.(□□□□)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将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交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9·河北)1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019·河北)1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2019·河北)14.右侧的特派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019·河北)15.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 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9·河北)16.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2019·河北)17.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开卷) 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2.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3.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4.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A. 尊孔复古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爱国主义 6.“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9.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10.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启蒙思想宣传 B.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财政危机的加剧 D. 三级会议的召开 1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12.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 弊端 C.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 苏联模式成经济发展障碍 13.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的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精品)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及襄阳好日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 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的措施及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对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朝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上: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对边疆的管辖):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长江与珠江) 二、汉朝 1、文景之治:汉高祖、文帝、景帝共同措施:吸收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文帝、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西汉初实行重要制度:分封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西汉) ①政治上: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 ③对边疆的管辖: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与匈奴有战有和:汉初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原因: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意义: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开辟):A、运送物品:丝和丝织品。B、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三、三国时期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结果: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与三国有关的历史名人和故事: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马踏檀溪、水淹七军等。 2、三国时期与台湾的关系: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台湾地区的联系。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 1.安徽中考历史知识点精编之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早500年。 16、西周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在王位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原因: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3、尊王攘夷的策略),他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河北省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历史试卷 11.(□□□□)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将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交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教以前经历史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出,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哀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14.右侧的特状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C.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5.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王业革命 16.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背景 B.经过 C.结局 D.影响 17.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8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 ( )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推进大一统 D .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综合下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物竞”“天择”等词,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 ) A .魏源 B .严复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解放战争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意义: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 族尊严。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开卷) 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A.孝文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康熙帝 2. 据《变迁中的古代中国》统计,公元前722年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有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 《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4. 2013年底,中国珠算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 A.梅文鼎 B.程大位 C.方以智 D.王贞仪 5.图1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 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6. 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打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 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艰难的探索历程 D.走向世界舞台 7. 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爆发 8.图3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适合的入选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屋大维 C.穆罕默德 D.查理·马特 9. “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 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的大象存货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10.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开卷,总分70分,与政治同堂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18·安徽)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18·安徽)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2018·安徽)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018·安徽)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2018·安徽)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2018·安徽)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2018·安徽)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9分) 1.(3.00分)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2.(3.00分)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顾固派反对变法 3.(3.00分)如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红军的战略转移 4.(3.00分)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准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

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D.外部势力的介入 5.(3.00分)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3.00分)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7.(3.00分)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8.(3.00分)如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百万1990年国际元)其中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最有可能是()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12.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2018安徽中考历史

2018安徽中考历史 一、选择题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 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 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 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3.(题文)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 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5.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 8.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 9.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二、填空题

2014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东虎门 人物:林则徐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 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 )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 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5.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 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 )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题7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8.他的译著很快传遍全国,“天演论”、“物竞”、 “天择”等 词语逐渐成为报刊上的常用词语,他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陈独秀 ( )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 )10.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 )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