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论文-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七届全国论文评奖

论文题目: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单位: 天津市静海县杨成庄乡董庄窠小学作者: 马雪驰

2014年5月13 日

第七届全国论文评奖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

天津市静海县杨成庄乡董庄窠小学马雪驰

内容摘要:离异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父母离异给子女都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伤害。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后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如:情绪情感障碍、适应性差、性格缺陷。要如何针对离异家庭的心理问题,进行切实可行的教育,从而将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也是摆在父母、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主要讲述了离异家庭子女的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开放,人们的平等自由的意识逐渐增强,再加上有的夫妻结婚的不慎重,造成离婚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升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容易给孩子造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性格孤僻,交往能力差,精神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不理想,适应能力低等问题。单亲家庭问题较多,不仅仅给家庭造成了不幸,对社会也造成了问题。所以对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研究对我们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及家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离异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一、相关概念

1、单亲家庭

在《婚姻家庭大词典》中单亲家庭被解释为: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由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双方离异而成。

2、离异单亲家庭

原来的核心家庭,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形成的只有母亲或只有父亲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称为离异单亲家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离异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将从双亲的生活空间,被迫转入单亲生活空间。

二、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

健康心理学将心理异常和心理不健康按程度分为三种:1、心理问题指近期发生的内容

比较局限尚未泛化的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紊乱。具体表现有自卑、狂躁、消沉、偏执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是暂时的,能自行缓解,也可通过帮助及时控制。如不注意调节,也可以发展为很严重的心理异常。2、心理障碍指初始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自身难以克服。一般通过心理治疗有时需要药物治疗。3、心理疾病边缘指心里紊乱比较严重,已接近心理疾病的边缘,要及时控制,保持乐观心态。以下所叙述的是并未严重影响思维逻辑的暂时心理紊乱的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情绪情感障碍

《现代心理学纲要》指出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客体的愿望和要求时就能引起肯定的情绪情感。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客体的愿望和要求时就能引起消极的情绪情感,造成情绪情感创伤。由于父母离异导致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造成他们情绪情感创伤,具体表现为:愤怒、恐惧、厌恶、暴躁易怒、焦虑自责,孤僻等。

(二)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突遭父母离异的巨大打击,表现出极度的愤恨和绝望。研究表明家庭解体后,儿童有一个较长的心理适应期,一般要2-3年或3-5年的时间。这一适应期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愤怒、痛苦阶段;盲目乐观阶段;流动出走阶段;终日忙绿、闭门不出阶段;渴望、思索阶段;获得新生阶段。

(三)性格缺陷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父母双方离异给孩子的伤害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有着严重的生活缺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和压力。孩子无法面对父母离异自己只能跟随父母一方生活的事实。总觉得父母离异是件丢脸的事情不敢和别

人提起,在别人谈论自己父母时,一边羡慕别人,一边觉得自卑,觉得处处都不如别人。父母离异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他们就更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如果长期处于自卑情绪中,对孩子的成长将会大大的不利。

案例一:有一位学生小刚,父母离异后他判给了妈妈。平时上课从不举手发言,当点名叫他发言时,他的声音也小的犹如蚊叫。有一次班级组织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过来接小朋友们回家,当有一位小朋友无意中问他:“你爸爸怎么还没来?”时,他脸一下子涨的通红,显出惶恐不安的表情,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答。让他完成一些班级的任务时,哪怕是一个小任务,像帮老师拿一下作业本或帮同学拿一拿书包等,他也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

2.孤僻

孤僻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离异家庭子女不能自如的和别人交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卑,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自己。因此不太敢和别人交往。另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离异使孩子过早的体会到了恐惧、孤独、悲伤等不良情绪,而单亲父亲或母亲由于工作或者是还没又从离婚的打击中缓过来,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孩子获不到家庭的温暖,变得自卑冷漠不相信别人。长此以往,离异家庭的子女内心充满孤寂和被遗弃的痛苦。更加和外界的世界疏远了。

案例二:小江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母的离异给他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他不愿与同学提起家里的事,课间他从不与同学们一起玩,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在座位上。课间时,同学们都在一块尽情的玩耍,而他则远远的站在一边看他们游戏。放学回家,他也是一个人走,同学叫他一块儿走,他也不愿意。

3.暴力

在家庭环境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打骂。使子女心中产生恐慌的情绪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产生敌对的心理。另外在父母离异之后,父母亲可能还会组织起一个新的家庭。如果子女再受到继父母的虐打,谩骂。更易产生暴力性格。

案例三:小华在父母离异后跟了爸爸,爸爸心情一不好就对他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在班里只要有同学提起父母不和的事,他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一顿拳打脚踢,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看到不顺眼的同学,他会不加思考就举起拳头。

4.敌对

对家庭现状的不满,使得他们看什么事物都不满意,对周围的人事物有着敌对心理。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把这种长期压抑在心里的不满释放出来。

5.怯懦

怯懦是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怯懦通常表现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害怕挫折,情感脆弱;害怕交际,性格软弱。平时寡言少语,行动拘束,容易逆来顺受和屈从他人,遇事退缩,极其胆小怕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冒半点风险,遇到困难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受到挫折则易自暴自弃,无地自容。有的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的性格。父母离异之后,离异家庭子女跟着父母一方过着单亲生活,父亲或母亲,尤其是母亲容易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管教一般都很严格。孩子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下,生怕令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失望。另外对于同伴的讥笑,也易于让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产生怯懦的心理。

6.抑郁

抑郁是指自身感觉处于低落状态,其心境抑郁悲观厌世及忧心忡忡,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离异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异之后,一般都比较伤心痛苦。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抛弃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信心,整天闷闷不乐,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兴趣,觉得未来没有希望。

(四)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一方面,儿童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父母的帮助和督促,自觉性较差。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无人照管,学习成绩下降。随着学习成绩的逐步下降,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厌学。另一方面家庭的巨变,使得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他们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长此以往,成绩必然下降,学习就更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了,最终导致厌学的结果。

三、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家庭

1.家庭气氛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

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而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他们渴望父母重归于好的梦想最终破灭时,强压的情绪很容易易爆发。

2.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较少

由于离婚后父亲(或母亲)一方面处于一种悲伤的氛围之中,另一方面是忙于工作。因此只在学习上过问孩子几句,而对于孩子情感的需要则关注不够,本来离异家庭子女只和父

母一方生活能交流的只有一个。父母还对他们不够关心,这样就更易产生孤僻性格。

3.父母离异后错误的教育方式

父母离异之后,离异家庭子女跟着父母一方过着单亲生活,父亲或母亲,尤其是母亲易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觉得离婚对孩子有所亏欠,想要弥补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活,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的方式同样不对。

4.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这种生活上的变故对他们来讲是始料不及的,也不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错误的教养方式,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学校

1、学校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心不够

离异家庭子女的成绩一般不是太好,家庭的巨变更易让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如果这时候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不够,他们极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另外,父母离异的孩子容易遭到周围孩子的讥笑,是他们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压力。

2、学校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护不够到位。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大多感到孤独、自卑。如果学校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管理再不到位,他们享受不到集体带来的温暖,只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三)社会

社会的舆论、世俗的偏见、亲朋的误解、他人的岐视容易对其造成低人一等的心理压力,社会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对策以及建议

如何减少离异单亲家庭儿童心理的创伤,消除儿童的心理障碍,恢复儿童天真、活泼、快乐的天性,对他们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我们一般从影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三大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但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

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极其重要。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取代的。因此,离异的父母要共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已经缺损的家庭教育。

1.要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以理相待,使家庭气氛处于一个安定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里。如果父母的关系紧张,家庭气氛不和谐则会让子女处于紧张恐惧之中。长此以往子女则会变得孤僻、暴躁。因此,离异单亲子女的心理问题多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2.多与孩子进行交流

家庭对子女的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单亲家庭的子女,父母更应该关心子女,多于子女进行交流,主动关心子女。对于子女所面临的父母离异的心理压力进行开导,让孩子相信虽然父母离异了,但父亲和母亲会依然疼爱自己,以缓和子女因突然的变故而导致的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消除他们内心的忧虑。同时离异父母要在子女抚养和教育问题上保持密切合作,为子女创造比较浓厚的家庭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子女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得到提高,心情也会比较开朗。

3.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受到来自社会和同龄孩子的歧视和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内向自卑甚至有的人会变得孤僻。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并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和自身的精神支持。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性格,以淡化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

4.父母要做好榜样

夫妻离异之后,夫妻双方应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民主平等。而不能在孩子面前表达对对方的不满,说对方的坏话。在气氛紧张的家庭里,父母的不良情绪会传递给子女,如果子女的年龄较小,他们会感到惊恐、焦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子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孤僻、暴躁。因此,父母要积极从离婚的阴影里走出来,以自己为榜样帮助孩子从父母离异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5.不要溺爱孩子,注意培养子女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父母离异之后,离异家庭子女跟着父母一方过着单亲生活,父亲或母亲,尤其是母亲易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觉得离婚对孩子有所亏欠,想要弥补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活,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父母必须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而增强孩子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6.注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性别角色的培养

父母的离异导致父(母)一方角色的缺失,因此,单亲家庭抚养子女的一方应经常让非抚养一方来探视孩子,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注意让孩子周围的男性(女性)长辈对

孩子的成长进行有利的熏陶。弥补由于父母离异所带来的性别角色的缺失。

7.多表扬、鼓励孩子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面临着巨大的打击,他们的心理很脆弱,需要安慰和鼓励,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过分的指责,只会伤害孩子,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则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勇敢的面对今后的生活。

8.增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父母的婚姻的失败,对于子女来说可能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的挫折,他们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打击。父母应该尽量开导孩子,使孩子用平常心来看待父母离异自己即将和父亲(母亲)一方生活的事实。以减少他们对以后组织家庭担忧,和减少对现在家庭的疏离。同时父母还要多安慰孩子,让他们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不会改变,消除他们的忧虑。让他们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挫折,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面对以后的人生。

离异家庭的出现,在当今社会,已不足为怪。离异家庭子女这一群体既是特殊的,又是正常的。父母离异,自然会对子女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残缺,但双亲俱全也不是子女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到底什么是根本,什么是充分必要条件呢?我们认为,应该是:离异了的父母是否还给子女关爱,是否还自觉地对子女负起责任;是离异了的父母用什么意识、什么观念、什么方式来抚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的完整,对子女的教育固然重要,但着并不意味着离异家庭不能完成对孩子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教育,因为教育子女的关键是父母自我意识和教育意识的完善。因此,家庭教育在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

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学生,当然也包括离异家庭子女。学校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的学生,帮他们克服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伤害,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是每位从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教师要多关心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的成绩一般不是太好,教师不能因为他们是后进生就对他们不管不问,要主动关心他们,发掘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对于他们的学习要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们,也可以让班上学习好的孩子帮助他们。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状态,一发现他们有不良情绪出现要及时的予以开导,还可以和他们的父母联系,教师和父母双方共同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绪。另外,父母离异的孩子容易遭到周围孩子的讥笑,教师要做好这部分孩子的工作,消除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卑心理,给他们一个和睦、温馨的班级氛围。让他们有个安心的学习环境。

2.帮助离异家庭的父母教育孩子

老师要定期的到这些孩子家里进行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情况家长反馈,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告诉老师。双方共同商议出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孩子。

3.学校要加强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管理和保护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大多感到孤独、自卑。集体的生活能使他们更快的从父母离异的阴影走出来,恢复以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离异家庭子女恢复过程中,学校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挑起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管理保护的重担。在此提出两点建议:(1)学校要制定专门的负责人来抓这项工作,及时抓住离异单亲子女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学校要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档案和情绪变化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和作为对以后工作的参考。

(三)社会应为教育创造条件

离异家庭子女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意义重大。在现代,由于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日益增多和普及,社会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应为教育好这些子女创造有利条件。

1、要转变观念,正确的看待离异单亲家庭

社会的舆论、世俗的偏见、亲朋的误解、他人的岐视容易对其造成低人一等的心理压力。因此,社会要正确看待离异单亲家庭,不要歧视他们,要把这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2、在以社区为单位,对利益单亲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改善社区人群对离异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认识,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减轻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压力及心理的负担,让他们积极乐观的面对以后的生活。

结语

总之,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巨大的心理及精神的创伤。如何降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为孩子的正常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个稳定和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仅仅在家庭教育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为他们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为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卢秀安. 现代心理学纲要 [M].广州出版社,1994.

[3]韩晓燕. 和孩子共同成长 [M].山西:教育出版社.

[4]吴奇程,袁元. 家庭教育学第2版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5]张水良.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N]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6]戴斌荣.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 [N]天津大学报,2000.

[7]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策略 [N]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徐东.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策略 [N]西华大学报(浙社版),2005,10.

[9]卢文洁.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若干探讨[N]龙岩师专学报,2002,(4).

[11]吴勇,曾雅娟 .谈谈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缺失[N]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2).

[12]林岚 .单亲家庭母亲及子女成长之研究[N]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

[13]张水良. 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N]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

[14]王永丽.父母离异对其子女的影响计及教育对策 [J]世界教育信息,2007(5).

[15]王永丽, 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 [J]心理科学进展,2005,6(3).

[16]丁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J]理论与现代化,2008(3).

[17]刘鸿燕.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20).

[18]翟广顺 .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J]中国家庭教育,2005.

[19]王炳章.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J]教育现代化,2002.

[20]贺琛 .试论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 [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3).

[21]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等.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J]中国学校卫生,2003(4)

[22]王金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及其心理维护 [J]天中学刊,1998,(3).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 关于安徽城乡家庭教育消费的比较分析摘要:文章根据现有的消费理论以及有关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消费的统计资料,对造成安徽城乡家庭教育消费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分析,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缩小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西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教育消费;比较 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消费是指为子女求学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支出,指应付的最起码的教育支出,即上学期间家庭支付的学校规定必须缴纳的各种费用;二是扩展教育支出,是指在上学期间内,子女在课外参加的文化补习班、艺术或兴趣培训班所缴纳的费用,还包括自愿性购买课外读物、各种教育软件、磁带等其他费用以及家教费用,三是选择性支出,包括择校生、借读生及其他各种情况学生交给学校的各种名目的但不属于学费的额外支出。 一安徽城乡居民教育消费现状 1城镇居民教育消费

近几年来,安徽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保持全面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也由原来的生存性和温饱性向发展性和服务性升级,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项目。 1992—2003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增长了2.91倍,而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了2.75倍和2.33倍,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说明人均教育消费倾向是有所下降的,但居民教育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教育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指标从1992年的5.1%上升到2003年的5.9%,上升了0.8个百分点。 2农村居民教育消费 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呈现出符合国家总体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的现状,教育消费份额上升,成为农村居民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投资教育的信心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家庭已经或打算把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供子女读书。据安徽统计年鉴可知,2005年与1990年相比,农村居民用于文教方面的支出份额已由4.96%增长到11.69%,2005年人均教育消费额达到了256.8元。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divorced fa milie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 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 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 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据从**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xx年到区民政 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xx年341对,20xx年462对, 20xx年426对,20xx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1、产生自卑、焦虑、怨恨等消极情绪 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忧伤、胆怯等。而且离异家庭子女一般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男孩子大多明显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倔强的特征,女孩子较多地表现出情感上的焦虑。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数对父母或其中一方存在着怨恨情绪。 2、出现性格上的缺陷 离异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产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表现及其家庭教育策略探究甲子教育机构老师推荐文章1、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我校现在的九年级(1)班,就有一半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北京某报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中学采访了解到,这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前段时间在《现代家庭报》上看到一个报道说,A校德育处最近对该校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A校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父母离异者13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2.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我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正是上述情况,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上面提到的A校,通过对这133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同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教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太溺爱,一种是完全忽略了孩子。3、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带来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加之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远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这种情况常常伴随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于是,就直接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误区与分析:3.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所替代。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时,这样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小皇帝”,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还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古人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犯罪的温床。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制造者、培植者。3.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的一切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原始”印象。如果对孩子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错误直觉。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

离异家庭孩子现状及学校教育浅谈

离异家庭孩子现状及学校教育浅谈 平昌县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域,常年有数十万人外出打工。在移民文化及两地分居带来感情不稳的推动下,我县的离婚人数迅速增加,目前每年新增离异家庭子女数百人。学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分析 家庭的破碎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在家庭分离过程中大人们的冷战甚至是吵闹,都不可避免的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1.自卑怯懦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等消极悲观概念,很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盼望孩子成才,因而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2.孤僻敏感“离婚不光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等想法使孩子不愿意和人多来往,易形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情绪不稳定,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对人冷漠,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 3.散漫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

识差,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懒散,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厌学,缺乏上进心,学习成绩较差。 4.粗暴自弃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或者是将离婚理解为父母的冷酷无情和极端自私,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温暖,易产生悲戚、冷酷的心情,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倾向。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不思学习,整天混日子。 5.习惯不良一般夫妻在闹离婚的那一段日子里连自己 的衣食住行也变得毫无规律,更谈不上对子女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的培养。 二、离异家庭孩子性格形成分析 从平昌中学一些离异家庭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这类学生前述性格的形成,一般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不少家庭认为孩子在父母离异这件事情上受到了很多伤害,在精神方面亏欠了子女就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在这样孩子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 2.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类家庭一般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想教育好子女,但是苦于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恒心。在学生成绩上也不顾孩子客观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当孩子达不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但是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心理问题还是需要注意的,像孤独、渺茫、逆反、自卑等等,每个孩子都是或多或少会有的,如何帮助孩子正视这些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呢? 单亲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 1、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2、渺茫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3、逆反 单亲孩子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4、自卑 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孩子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5、独尊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孩子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孩子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

浅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

浅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以离婚来解决夫妻关系的不和,尽管这是一种解决的方法,但对他们的子女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对这些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也自然不同,要想教育他们,首先必须真正了解他们。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 著名心理学家下帕金斯曾形象地把家庭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态、育人方式以及家庭经济、生活、社会地位地子女的心理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正由于不同的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状况。家庭离异对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现例举几种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 1、低情绪,失信心 有些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学生,认为自己像只无“巢”的鸟,从此美满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的理想都成“泡沫”。于是内心十分苦闷、沮丧、悲观、情绪低落,没有了正常学生的那份热情,丧失了一切信心。

2、放荡不羁,与恶为伍 这种学生出自放任自流型与无力管束的离异家庭为多。虽是个别,但影响大,校纪校规观念淡薄,常违纪又屡教不改,言行损害班级荣誉。课外喜欢三个一伙、四个一群地东游西逛,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搞得火热,干些有损社会公德的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不思进步,虚度光阴 这种学生以放任自流家庭为多。家庭裂变解体后,一方面他觉得前途渺茫,学习上没有奋斗目标,丧失了上进心;另一方面家长对其也不负责任,又不作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使这类学生纪律松懈、自由散漫,学习得过且过,成绩由原来的中上直线下降。 4、贪安逸,图享受 这类学生以溺爱型或经济收入高的离异家庭(单母)为多。对孩子过分宠爱,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他(她)的物质要求,使他(她)滋生了享乐思想,成了“小皇帝”。 除以上几种心理状态外,还有综合性的,即几种心理状态夹杂、成交叉性的,形成较复杂的心理。另外,有的离异家庭中由于家长教育得法,督促、引导正确,子女的心理也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姓名:林凤 所在班级: 3班 所在学校:福清市龙江中心小学 期末论文 要求:请分享学习之后的感悟、收获与成长。字数800字以上,不得抄袭 浅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摘要: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离异家庭指的是父亲或母亲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它是由核心家庭因夫妻离异而形的。而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这给许多父母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许多人形成了心理缺陷。因此,本文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科原理,对父母离异后子女的教育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影响 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这里我们谈论的主要是消极方面的影响。消极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遏制其智

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也会导致问题行为增多。(一)认知发展缓慢 离异家庭子女在认知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首先表现在智力发展上。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落后状况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中都能显示出来。其次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调查显示,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显著地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这种差异在7~13岁各个年龄阶段都十分显著。离异家庭子女之所以在认知发展上落后于完整家庭子女,既同他们不良的学习行为分不开,也与他们学习中不正确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但父母离异是造成他们认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情绪情感消极 离异家庭子女消极的情绪情感表现在各个维度上。在情绪体验的性质方面是否定的;在情绪所起的作用方面是消极的;在情绪的紧张度方面是紧张的;在情绪的强度方面是强烈的。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地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与父母离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父母离异前后,关系一般极为紧张,时常争吵谩骂、动拳脚、用棍棒。伴随之必然是消极的情绪反应。调查发现,离异家庭的父母有的怒形于色,有的冷漠发呆,有的抽烟酗酒,有的寂寞失眠。这些消极的情绪,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反应出来,致使家庭气氛压抑,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加重。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子女,耳濡目染,纯洁的心灵逐渐蒙上消极情绪阴影。当这种情绪形成一种

最好最全的家庭教育论文

最好最全的家庭教育论文 第一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 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

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 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 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 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 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 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 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 ……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 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 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

离异家庭子女典型个案的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典型个案的研究》 信阳市平桥区实验小学——殷红艳【内容摘要】 如今社会离婚现象日益普遍,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 因为家庭的变故, 使他们从小就在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加上环境的压力, 使他们过早的失去了父(母) 爱和家庭的正常教育, 造成了性格的扭曲甚至病态, 逐渐成为学校和班级中的“问题学生”。 【关键词】离异家庭教育研究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个案情况 我班的沈春丽,她是一位聪明伶俐而又漂亮的女孩子,一个六岁的女孩,应该是天真烂漫属于它,活泼可爱属于它,它应该是灿烂的,丰富多彩的。可是当我刚接到这个一年级班级时,这个小女生却和这些词无缘,在她脸上找不到一丝笑容,好象她是个不会言笑的孩子,她的名字叫沈春丽。 她矮矮的个子,黑黑瘦瘦的,常常梳着两只羊角辫,目光深邃而无光,性格孤僻又不合群,穿着虽然整洁却很旧。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和这个年龄极不吻合。 上课的时候,她只会用两只无神的大眼睛看着你,却从不主动举手。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甚至连她的声音都想象不出来。午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聊个没完,惟独她只会坐在那只属于她的位置上傻傻地远远地听着,从不参与讨论,好象在她周围的一切与她相隔得非常遥远,就连轻松、快乐的音乐课,她也从不言笑。 看着这一切,我无意识地感觉到,她一定是个精神上极度贫穷的孩子,她一定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当我的目光再次和她那无助的目光交汇时,我的心颤抖了,我无法不去接近她,无法不去关心她,我想:我要用母亲般的爱去叩开她心灵深处的窗户,让她享有同龄人所有的欢乐。 (二)追根溯源 小小年纪的沈春丽,她的人格的形成已经在偏离正常轨道。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去和她接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摩,一个浅浅的微笑,这些都给了她精神上的鼓励,后来,我从她的口中和某些家长的口中点点滴滴地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正如上面所说的,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观察,了解心理特征,把握教育契机 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家庭变化感受不一,但都是一个被迫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1)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孩子表现为极度失望,想哭,心情烦躁,成绩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 (2)盲目或麻木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做错事不感到羞愧,处于一种莫名的“亢进”状态。 (3)流动出走阶段。孩子往往行踪不定,到处乱走,最显著的特征是无论身在何处都处于上满弦的状态,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时期,孩子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心理负担过重,如果在这阶段再遭受打击,将产生严重后果。 (4)终日忙碌,足不出户阶段。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最害怕外界提到他父母离婚的事,精神很紧张。 (5)渴望、思索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朋友,希望有人陪伴他战胜困难。同时,他们会设法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心理上趋于早熟。 (6)获得新生阶段。在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以后,心理上得到了新的平衡,恢复了原来的兴趣,又重新有了生活目标。 父母离异,使得子女经历着痛苦、复杂、漫长的感情磨砺。在1~4阶段中,孩子需要关心、爱抚、帮助,在5~6阶段中,除了继续需要关心、爱抚外,还需要悉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困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情感特点,因“段”施教,把握最佳教育契机,把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及人身安全。 2.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 “师者父母心”。教师要给单亲学生更多的爱抚,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创设机会,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激发单亲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抑郁情绪;细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当他们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就会淡化消极情感,产生愉悦情绪,陶冶性情,获得健康发展。 3.树立信心,正视挫折,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单亲学生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生活的信心受挫。而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单亲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多给这些学生讲一些名人故事,如面临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材的爱迪生、高尔基,笑对挫折的毛泽东、周恩来,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单亲的学生,卓越人才的成长必先经过意志磨练的过程,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现实,正视挫折。通过一些专题活动,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 4.亲近家长,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

正确的家庭教育议论文

正确的家庭教育议论文 一、正确的家庭教育 从我呱呱落地、牙牙学语那一刻到现在这12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都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如果说小学是我通往成功的左翅膀,那么家庭就是那另一半翅膀,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飞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才能使我遨游在广阔的大海中;才能使我奔跑在无边的草原上…… 在我上一年级时,我还不是现在这样。那时,我不懂得谦让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的宽容他人。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小助手;但是在家却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洋娃娃是女孩子最爱的伙伴,就连我这个十足的女汉子也对它由衷喜爱。记得有一次,我就是为了洋娃娃和我的好伙伴大吵了一架。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来到朋友家玩耍,见她家有一个特大号泰迪熊公仔,喜欢得不得了,就执意要借玩半天,可是谁知她一口否定了,我很生气,毕竟从小到大

他们都依着我,没有人会反对我,而她却敢跟我说不,心里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升,。又沉住气跟她借了一次,却又吃到了闭门羹,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说要跟她绝交,又含着眼泪跑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见我满脸都是泪,就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温和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我一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就把刚才的事一字不落地讲给她听。本想妈妈会和我一样,谁知她却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问题:“你听过《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吗”“听过呀,怎么了”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妈妈微笑着说:“既然你听过,那你不觉得你和牛皋一样蛮不讲理吗你觉得你的行为让人讨厌吗你觉得应该去道歉吗”面对妈妈这么多的问题,我一时语塞了,心中仔细一想,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太对,就决定要跟我的好朋友道歉。急急忙忙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出去一下。”妈妈大概已经心知肚明我要去做什么了,呵呵地笑了起来。 我的家庭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是我成长的路程,在这一路上,爸爸妈妈是我的指路人,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启迪着我纯真的想象,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 学校:目录 论文摘要 (2)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现状 (3)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概念 (3)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的主要存在形式 (3)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表现 (3) (一)心理障碍 (4) (二)人际交往障碍 (4) (三)社会适应能力差 (5) 三、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 (5) (一)个人方面 (5) (二)不完整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5) (三)学校教育单一化片面化 (6) (四)传统的社会价值取向给离异家庭子女造成负担 (7) 1

四、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解决对策 (7) (一)营造温情的家庭氛围 (7) (二)学校教育因人而异 (8) (三)单亲子女学习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 (8) (四)全社会应加大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关注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试述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性增加;传统婚姻观转变,家庭功能外移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单亲家庭不断涌现,离异单亲子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子女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因家庭破裂,情感挫伤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主张发掘潜能,增强个人的自我修复。以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对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缺失进行“代偿”。给予他们精神抚慰,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离异;单亲家庭;问题;对策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环境改变,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对家庭的稳定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①“据统计,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普遍上升,近五年来增速明显,增幅高达7.65%。去年120多万对夫妻喜结连理的同时,196万多对夫妻劳燕分飞。中国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数量已有数百万之多。家庭离异对子女打击巨大,造成的心理伤害长时间无法复原。由此引发的一连串“不良反应”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 离异式单亲家庭的子女,在情感上极其脆弱。由于父母离婚前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家庭矛盾日益激化,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往往使得夫妻双方忽略子女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婚姻关系解除过程中,父母在财产、子女抚养权等问题上的不当处理,不可避免的又将给子女的身心带来负担。家庭正式解体后,子女更要面对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的事实,被动适应新的家庭关系。经历家庭的种种变革而不能及时、正确的应对和调整,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很可能出现不安、焦虑、敏感、自闭等心理特征,或是外显为某些偏差行为。例如:逃学,打架斗殴,无法融入集体。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可能造成子女对于性别角色的认识模糊,阻碍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离异家庭的特殊状态所带来的夫妻迁怒,父母再婚,家庭重组等问题也会对子女造成间断性的“二次伤害”。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未来人生的走向。家庭矛盾激化导致家庭解体的悲剧无法挽回,但是如何将对子女的伤害降到最低,更好的构建他们身边的支持系统,以学校和社会弥补家庭解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现状 (一)离异式单亲家庭的概念 单亲家庭主要有丧偶式和离异式两种。单亲家庭主要指(核心家庭)由于死亡或离异只剩下夫妻中的一方与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离异式单亲家庭指的就是后者。由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离异后,其中的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组成的家庭。 (二)离异式单亲家庭存在的主要形式 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子女的监护权将由法院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和家庭环境将未成年子女判给一方,另一方有抚养义务。据此,离异式单亲家庭子女主要分为随父生①《我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青少年初恋年龄降低》,人民网2012年9月29日,转引自《人民日报》。 3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 的教育策略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姓名:谢应平单位名称: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地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舍路镇街道12号 邮编:675015 联系电话: 【摘要】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由于家庭管理的缺失和社会不良诱惑的增多,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单亲子女教育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单亲子女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单亲家庭是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的家庭,单亲子女指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单亲家庭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教育形成缺陷,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被同学接纳程度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均明显较差,在品德、性格、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一、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方面 心理及性格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心理。 1、家都散了,人生没意义了; 2、因为我是单亲子女,我比别人差。 3、爸妈离婚,我没面子;

(二)学习方面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的学习条件多数变差,情绪波动大,无法安心学习。加之学习很少有人过问,学习成绩普遍受到所以影响。 (三)人际关系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单亲家庭子女与老师、家长难以勾通,不合作;自我封闭;对同学冷漠,易冲动,自制力差。 (四)情感方面 情感方面表现为:烦恼,抑郁、孤独,对感情渴望;交友不当;早恋问题等。 以上种种情况,虽然不能反映离异家庭学生的全部,但足以父母离异给子女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严重的。 二、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对策 (一)要主动了解单亲孩子家庭情况 要主动了解孩子家庭的情况,及时联系其父母亲,做好他们的工作。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要和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单亲家庭孩子,家庭的变故对孩子会产生重大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多的要靠父母的态度和力量,班主任更应该与其父母加强联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意见和要求。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客观冷静地面对,很多父母在处理自己的事情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理由。对于这些父亲或母亲,老师要采取理解和倾听的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离异后, 16岁的阿红认为一起生活、当门卫的父亲没文化,又不关心、不理解她,无法沟通,因而渴望到社会上闯荡和寻求温暖,认为那些"哥儿们"、"姐儿们"才够义气。她无心向学,把破碎的家庭作为旅馆,要来便来,要走便走。吃喝玩乐样样俱精,流连夜店,最终交上损友染上毒瘾,沦为抢劫犯罪集团中的一员……通过上述个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亲情温暖,大都有较重的自卑感,心理有阴影,性格孤僻、偏激,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积极要求上进。他们往往不愿别人问及自己的家庭状况,更不愿意同学到自己家玩。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对父母不存好感,有的甚至对父母怀有敌意。他们其中有些则处在一种矛盾心态中:例如同情母亲,却恨母亲无能;厌恶当年"包二奶"的父亲,却又离不开父亲的钱。离异家庭的子女容易染上恶习的原因,从家庭方面来看,主要是父母无暇顾及、疏于管教,或视孩子为拖累而放弃管教,或基于"补偿"心理而溺爱放纵;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则主要是心灵的创伤,或从时间、金钱上钻父母双方的"空子"。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不良情绪和性格。这些问题往往与父母离异的时机相关,即父母离异时儿童的年龄越小和离异时间间隔越长,有关的心理问题就变得越普遍与严重。这是因为孩子越小,其社会适应性便越差,自控能力也就越弱。父母闹离婚闹得越久,其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子女对社会歧视也就越敏感。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能力能够逐年增强,但即使到了中学阶段,也是难以消除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累积性消极影响的。相反,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新的心理冲突发生,有时还会使心理危机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援助,社会和学校、家长和专门工作者的携手合作是很有必要的。社会:通过舆论宣传消除有些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歧视及种种的陈腐偏见;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家长:父母闹离婚时要尽量避免此举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做出离婚决定后,更要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问题做好妥善的安排。学校:教师有责任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通过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有力的武器去维护其自身的权益;引导他们走出家庭阴影,把心思重新用在学习上。专家:离异家庭子女借助有关专家的指导,理智地去调节自己"无名之火"等不良情绪,再度校正自己的航向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年幼者来说,更应明确地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分手绝不是他们的过错,不必为此而内疚。 评:割不断的血缘关系 孩子不管法院判给谁,血缘关系还是割不断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爱、父爱是两种不同而又能互补的爱,一般来说母爱比较温柔、多情、细腻,父爱比较刚毅、果断、豁达,这两种爱相辅相成才会造就孩子的健全人格。所以,夫妻在离异后各过各的生活时,千万不要向孩子输灌仇视另一方的思想,而是要让孩子正确地对待离婚。我认识的一个离异家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位离异后的单亲妈妈在逢年过节时总督促女儿到她生父家过节,女儿虽然身处离异家庭,却体会到母爱和父爱。当女儿长大后,她才意识母亲伟大的爱,这种爱会照耀她的一生。 个例孤僻的丢丢 点评:不可替代的父母爱 有许多爱是可以替代的,只有父母的爱不能替代。夫妻间因感情破裂而导致婚姻“死亡” ,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父母不可以因为婚姻的终结就把双方应该承担的抚养、关心、教育孩子的义务丢在一边。离异家庭的孩子比一般孩子会更敏感,同时也更自卑。有一句教育名言值得大家警醒:教育无小事。 评:“好合”还要“好散” 夫妻在闹矛盾或者准备离异时,要尽量采取平和方式,不要激化矛盾,最好是“好合好散” ,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家庭离异带给小孩的痛苦。小孩在父母离异时,会本能地站在母亲这一边,因为在离异过程中的摩擦、争吵过程中,母亲给小孩的感觉是弱势的,进而会扩散到对男性的怨恨,女孩子就会觉得男人不可信,心理上对男性就人有一种条件反射性的憎恨,这

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分析,离异家庭子女如何教育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个案情况 六岁——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年龄,天真烂漫属于它,活泼可爱属于它,它应该是灿烂的,丰富多彩的。可是当我(观察者)刚接到这个一年级班级时,有一个小女生却和这些词无缘,在她脸上找不到一丝笑容,好象她是个不会言笑的孩子,她的名字叫小沈。 她矮矮的个子,黑黑瘦瘦的,常常梳着两只羊角辫,目光深邃而无光,性格孤僻又不合群,穿着虽然整洁却很旧。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和这个年龄极不吻合。 上课的时候,她只会用两只无神的大眼睛看着你,却从不主动举手。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甚至连她的声音都想象不出来。午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聊个没完,惟独她只会坐在那只属于她的位置上傻傻地远远地听着,从不参与讨论,好象在她周围的一切与她相隔得非常遥远,就连轻松、快乐的唱游课,她也从不言笑。 看着这一切,我无意识地感觉到,她一定是个精神上极度贫穷的孩子,她一定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当我的目光再次和她那无助的目光交汇时,我的心颤抖了,我无法不去接近她,无法不去关心她,我想:我要用母亲般的爱去叩开她心灵深处的窗户,让她享有同龄人所有的欢乐。

(二)追根溯源 小小年纪的小沈,她的人格的形成已经在偏离正常轨道。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去和她接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摩,一个浅浅的微笑,这些都给了她精神上的鼓励,后来,我从她的口中和某些家长的口中点点滴滴地了解到: 这是一个极度缺乏亲情和家庭温暖的孩子。 孩子还在三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父母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在她四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父母离婚后,她随父亲,性格极度内向非常自卑,不愿敞开心扉,性格孤僻不合群、脾气倔强、我行我素,上课也不肯发言,对他人的教育心存反感。 后来,母亲另外组成了新的家庭。父亲虽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但是由于工作关系,平时也很少回家,逢双休日的时候才回家。这孩子就由奶奶抚养,但是孩子对奶奶的教育充耳不闻,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父亲只给予她金钱上的补贴,对她的学习、行为等无暇顾及。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目中,对父亲是既陌生又讨厌。而她生母的形象,她早已慢慢淡忘。由于小沈失去了生活中最具亲情的父爱和母爱,也就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她的天真和烂漫,变得冷漠、孤僻和不合群了。 在此案例中,离婚后的父亲显然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对孩子的漠然处之,明显对孩子造成了心理恐惧之感。这种恐惧是缺乏亲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案主基本情况】 该生基本情况:李某某,女,17岁,高一学生。是单亲家庭的 独生女儿,个子高挑,五官秀丽,漂亮的外表深得人喜爱。 问题行为表现:该生在学校自觉遵守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但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教室里也是一个人独自 在座位上发呆,很少与同学交谈,上课经常开小差,心不在焉。平 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人的目光。总之,那副可 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相称。 【背景调查】 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然而 在小李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她的妈妈在一次交通事故 中不幸身亡。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年幼的小李带来重大的创伤。从那以后,小李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他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学习上也因自卑孤独而使成绩一落千丈。随着后母的出现,小 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问题诊断】 小李患有轻度自卑封闭症。这种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孤僻,拒绝与外界交往,做事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 导致小李患有此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的变故。根本原因是缺少关心和爱护。处在花季时期的小李,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 爱护和理解,而此时的父亲由于继母的出现而忽视冷落了小李,终

日闷闷不乐的她在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矫治措施】 1.谈话、谈心。为了让小李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我经常找她交谈,古今中外,大事小事,无所不谈,而且尽量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她觉得亲切温暖。我还找一些同学主动接触小李,与她交朋友,消除小李的自卑孤独的心理。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4.与小李的父亲电话交流并定期家访,争取得到她父亲及继母的的配合。 【干预效果】 由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得当,结果使小李从一个封闭内向、自卑孤独的女孩,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热情开朗的中学生。现在的小李待人热情大方,工作细致热心,学习也十分刻苦拼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咨询反思】 从这个个案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只要有一颗温暖热情的心,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吐出真言。那我们的教育才能因势利导,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要转变一个学生,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配合。 在今后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