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上海初三物理各区二模题精选带答案(免费下载)

2012年上海初三物理各区二模题精选带答案(免费下载)

(宝山)

8.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p 乙和切去的厚度Δh 甲、Δh 乙的关系是 ( )

A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B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C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D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16.某同学在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时,他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重物A ;然后在带有均匀刻度的轻质杠杆上挂重物A ,他先后三次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静止,研究过程如图8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来源:Z 。x x 。k.C

o m]

(1)比较图8中(a )、(b)[或(a )、(c )或(a )、(d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8中(b )、(c )、(d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1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牛,

A 的边长为0.25米,

B 的边长为0.4米。 ①求正方体A 的密度ρA 。

②求正方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若在正方体A 、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 相同的体积ΔV 后,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p A ′和p B ′,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ΔV 的取值范围。

25.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实验器材齐全、完好,电源由新干电池组成,小灯标有“2.5V ”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 ”字样。小陈同学按图14(a )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利用电键S 进行试接触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b )所示,经过观察和思考后,他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后,重新进行实验,当小灯正常发光时,滑片的位置恰好在变阻器的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伏,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瓦。

图12

B

A

(21) (22) 图8

(a ) (b ) (c ) (d ) A

O

A

O

A

O

A

[来源学科网Z|X X|K]

26.小徐、小刘和小章三位同学为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他们各自用电源、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2欧、3欧、5欧、10欧、15欧、20欧、25欧和30欧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电表面板刻度如图15(a )(b )所示)和若干根导线,按图16所示的电路分别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后将电流表串联到电路的A 处、B 处和C 处,分别测出流入电阻R 1的电流I 1、流出电阻R 1(即流入电阻R 2)的电流I 2和流出电阻R 2的电流I 3;然后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到AB 、BC 、AC 处,测出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电阻R 2两端的电压U 2,以及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 ,并将各自测得的数据汇总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对应的I 1、I 2和I 3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串联电路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表一中对应的U 1、U 2和U 的数据后,小徐和小刘认为小章的测量数据一定

有问题,且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学生 电阻

R 1( Ω)

电阻

R 2( Ω)

A 处电流 I 1(A )

B 处电流

I 2(A )

C 处电流 I 3(A )

AB 间电压 U 1(V ) BC 间电压

U 2(V ) AC 间电压 U (V ) 小徐 10 10 0.30 0.30 0.30 3.0 3.0 6.0 小刘 5

15 0.20 0.20 0.20 1.0 3.0 4.0 小章

25[来源:Z .x x.k C o m]

5

[来源学科网ZXXK]

0.18

0.18

0.18

4.5

0.9

5.5

学生 电阻

R 1( Ω)

电阻

R 2( Ω)

A 处电流 I 1(A )

B 处电流

I 2(A )

C 处电流 I 3(A )

AB 间电压 U 1(V ) BC 间电压

U 2(V ) AC 间电压 U (V )

小徐

10 10 0.30 0.30 0.30 3.0 3.0 6.0 小刘 5 15 0.20 0.20 0.20 1.0 3.0

4.0 小章 25

5

0.18

0.18

0.18

4.5

[来源学*科*网Z *X*X*K]

0.9

5.5

图16

A B

S

R 2 R 1 图15

(a ) (b )

⒀ (

a

图14

S

L

- 3 15

V

- 0.6 3

A

你认为小徐和小刘修改数据的做法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你

认为造成“4.5V+0.9V ≠5.5V ”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接下来他们应该做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虹口

8.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由于电阻R 1、R 2可能出现了故障,电键S 闭合后,电压表V 无示数。现将电压表V 并联在电阻R 2两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电压表V 有示数,则一定是电阻R 1短路

B .若电压表V 有示数,则一定是电阻R 2断路

C .若电压表V 无示数,则可能是电阻R 1断路、R 2短路

D .若电压表V 无示数,则可能是电阻R 1断路、R 2断路

16.小华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知识后,通过实验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问题。他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沿竖直方向拉伸同一弹簧,使弹簧分别伸长到L 1、L 2、L 3,且L 1<L 2<L 3,如图8(a )、(b )和(c )所示。接着,他用大小相同、成一定夹角θ 的两个力拉伸此弹簧,并逐渐减小两力间的夹角,使弹簧仍分别伸长到L 1、L 2、L 3,如图8(d )、(e )和(f )所示(已知θ1>θ2>θ3)。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分析比较图8(a )和(d )、(b )和(e )、(c )和(f )弹簧形变程度和受力情况,可得: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② 分析比较图8(d )、(e )和(f )弹簧形变程度和受力情况,可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⒃ ⒁ ⒂ 图3

S

S

V

R 1

R 2

(22) θ1

θ2

θ3 图8

L 1 L 1

L 2

L 3

L 3

L 2

(a )

(b ) (c ) (d ) (e ) (f )

2牛 2牛

2牛

2牛

2牛

2牛 1牛

2牛

3牛

(21)

22.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2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10 2A ”字样。闭合电键S ,电流表A 的示数为0.9安。

① 若电源电压为6伏,求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和变阻器R 2消耗的电功率P 2。

② 若电源电压可变,电流表A 选接“0~3A ”量程。现用定值电阻R 0替换R 1,要求:电源电压取6 ~12伏之间某一值,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电流表A 的指针能达到满刻度处。

第一,现有阻值为10欧和15欧的两个电阻,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选择的电阻阻值为_______欧。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时替换的定值电阻R 0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欧至_______欧。

25.小华和小红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他们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

的凸透镜,取高度h 为8厘米的物体进行实验。调节好实验装置后,他们分别取不同的物距u 、并移动光屏找像,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相应的像距v 、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数据中物距u 、像距v 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3数据中物距u 与像距v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且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③ 小红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

像距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

小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判断小红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错误”)。

④ 小华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物距与像距之和,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距与像距之和最小时,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为了验证该猜想,他们应将物距设定在________厘米的范围内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 (厘米) 4 19.0 21.1

8.9 5 15.0 30.0 16.0 6

12.0

60.0

40.0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像高h ′

(厘米) 1 32.0 14.4 3.6 2 25.0 16.7 5.3 3

22.0

18.3

6.7

图11

P

R 1

S A

R 2 (13)

(9)

(10)

(11) (12)

表一 表二

26.小华和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6伏)、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两个(甲标有“20Ω 2A ”、乙标有“50Ω 2A ”字样)、电键及导线若干,已知两个小灯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5伏和3.5伏。小华和小明各自选取一个变阻器、小灯及其它器材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两个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5伏时,发现两小灯均已正常发光。这时,小华电路中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附近、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3所示;小明对比后发现电路中小灯的亮度比小华选用的小灯暗。两位同学交流后,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电路连接有误。小明将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相乘,得到的电功率为1.05瓦。

① 实验中电路连接有误的是_______(选填“小华”或“小明”)。

② 小华同学选用的变阻器为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_瓦。

③ 求小明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_______(需写出计算过程) 黄浦

8.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键S 闭合前后,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若故障只发生在灯L 1或L 2处,则一定是灯

( )

A . L 1断路

B .L 1短路

C .L 2断路

D .L 2短路

16.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

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6所示。设加热时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4) (17) (15) (16)

图13

S

L 2

L 1 A 2V

A 1

V

加热3分钟 加热5分钟 加热7分钟 加热4分钟

(a ) (b ) (c ) (d )

①分析比较图6中(a )与(b )与(c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1) 。 ②分析比较图6中(c )与(d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2) 。

22.在图11(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 1A ”字样。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

①求通过电阻R 1的电流。

②求变阻器R 2消耗的最大功率。

③现用定值电阻来替换电阻R 1。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闭合电键,移动变阻

器滑片P ,能使电流表A 1与A 2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11(b )所示,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Ⅰ 选用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 (2) 满足上述要求(选填“能”或“不能”)。 Ⅱ 求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写出计算过程)

25.为了研究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相同实验器材完成了如下实验:①将橡皮筋左端固定于P 点。②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线将橡皮筋右端拉至某一

位置并做好标记,再换用一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同一位置,如图14(a )、(b )所示。③改变两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β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他们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中。

图6

R 1 S

A 1 R 2

A 2

(a ) (b )

图11

P 表一:甲同学

表二:乙同学

实验序号 测力计示

数 F 1(牛) 测力计示数 F 2(牛) F 1、F 2夹角

β(度)

测力计示

数 F (牛) 1 1.0 2.0 0 3.0 2 1.0 2.0 30 2.9 3 1.0 2.0 60 2. 6 4 1.0 2.0 90 2.2 5

1.0

2.0

180

1.0

实验序号 测力计示数 F 1(牛) 测力计示

数 F 2(牛) F 1、F 2夹角

β(度)

测力计示

数 F (牛) 6 5.0 2.0 0 7.0 7 5.0 2.0 30 6.8 8 5.0 2.0 60 6.2 9 5.0 2.0 90 5.4 10

5.0

2.0

180

3.0

F 1

P

P F 2

F

图14

(a )

(b )

β

①实验中,分别用两个测力计和一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右端拉至同一位置的目的是 (9) 。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0)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1)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当它们的夹角和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合力随另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

④甲同学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后,提出猜想: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等于其中较小的力。乙同学觉得该猜想是错误的,若要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你认为还应研究F 1、F 2满足

(12) 关系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26.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电源、待测小灯(标有“2.0V ”字样、额定功率在0.4瓦~1.2瓦之间)、两个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1.5A ”、“20Ω 2A ”和“50Ω 1A ”中的某一个)、电键以及导线若干。他经过思考后,将两个电压表分别接在滑动变阻器和电源两端进行实验。

①请画出该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图。 (13)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②若实验中,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 的位置恰好在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阻值的一半),且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5(a )、(b )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出小灯的额定功率。(写出计算过程)

闵行

8.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液体甲和乙,里面放入相同的金属球,如图5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D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定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16.小潘准备研究玻璃板下方的物体成像情况。他在白纸上画一条黑线,保持玻璃板和黑线的位置不变,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11(a )、(b )和(c )所示。再用另一厚度不同的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11(d )、(e )和(f )

图15

(a )

(b )

图5

所示。

⑴分析比较图11(a )、(b )、(c )或(d )、(e )、(f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1) 。

⑵分析比较图11(a )、(d )或(c )、(f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22) 。 22.在图15(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伏恒定不变,电阻R 1为20欧,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 ”字样。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R 2上的滑片P 移至某处时,电路中两个电表的指针恰好指在相同的位置上,其表盘如图15(b )所示。求: ⑴通过电阻R 1的电流。 ⑵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 2。 ⑶在电路中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且各电表的量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R 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25.中午,小华和小明赤脚在海边玩耍,站在沙上感觉比站在海水中烫。晚上他们又来到海边,仔细测试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发现沙子比海水凉。小华认为,可能是海水和沙子吸(放)热的本领不一样。于是,小华和小明各取海水和沙子样品,用如图19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⑴小明和小华是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 ⑼ 是否有关,烧杯中的海水和沙子应保持相同的 ⑽ 。

⑵把酒精灯放在烧杯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两烧杯在相同的时间内 ⑾ 。 ⑶实验中他们 ⑿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测量物体吸收的热量。

26.小华同学在探究通过镍镉线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5

节新干电池、电键、金属导体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

(a )

(c )

(b )

(d )

(f )

(e )

图11

图15

(a )

(b )

图19

⑴实验中小华可通过 ⒀ 的方法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⑵小华刚连接好电路,就发现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是 ⒁ ;并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20所示,其原因是 ⒂ 。

⑶小华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U -I 图像,如图21所示。此图像需改进之处是 ⒃ 。

⑷小华从改进后的图像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你认为,小华得出结论的依据 ⒄ (选填“充分”或“不充分”)。请简要说明理由: ⒅ 。

普陀

8.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 由断开到闭合,电路中只有一个电表示数发生变化,如果故障只发生在灯L 或电阻R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一定是L 断路 B .电压表示数变大,可能是R 断路 C .电压表示数变大,一定是R 断路

D .电压表示数变大,可能是L 断路

16.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质量不同的实心铝块A 和B 、弹簧、光滑轨道等器材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来比较铝块的动能大小。如图9(a )和(b )所示,他先将弹簧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然后让铝块A 以一定的速度冲向弹簧,压缩弹簧。接着他按图9(c )、(d )所示,重新实验,其中v 1< v 2。请仔细观察图中铝块的运动和弹簧被压缩的程度,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比较图9中的(a )、(b )和(c )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21) 。

20

图21

图3

图12 图13

(a ) (b

② 比较图9中的(a )、(b )和(d )实验过程及相关条件可知: (22) 。

22.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Ω 1A”

字样,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0.2安,电压表V 的示数6伏。求: (1)定值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 (2)通电10秒钟,电流通过电路所做的功W 。 (3)现用定值电阻R 0来替换电阻R 1。

第一,在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后,使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的指针同时能达到图13(a)、

(b)所示位置,且电路能正常工作,求替换电阻R 0的阻值。

第二,在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后,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使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的指针分别能达到图13(a)、(b)所示位置,且电路能正常工作,替换电阻R 0的最小阻值为________欧,最大阻值为_________欧。

25.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他们使用的器材中,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滑动变阻器上都标有“20Ω 2A ”字样,待测的两小灯额定电流均为0.35安。甲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7(a )所示,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乙同学连接电路后,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7(b )所示,且观察到乙同学的小灯比甲同学的小灯亮。

(1)请画出乙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图 (9)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2)甲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P 额甲

(10) 。

(3)乙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P

额乙

(11) 。(需写出计算过程)

A

A

v 1

B

B

v 1

A

A

v 2

光滑轨道

竖直墙面

(a ) (b )

(c ) (d )

图9

2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

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7(a )、(b )、(c )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 根据图18(b )和(c ),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 (12) 有关。

② 根据图18(a )和(b ),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

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 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 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

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 和d ,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19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 ,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

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 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 相同, (13) 。

② 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 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 与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

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 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 成反比。 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 (14) ,理由是 (15) 。

③ 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

(16) 。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 5 15 0.4×103

2 10 10 0.8×10

3 3 15 5 1.2×103

4 20

5 1.6×103 5

30

5

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 5 15 0.6×103

7 10 10 1.2×103

8 15 5 1.8×103

9 20 5 2.4×103 10

30

5

3.6×103

盐水

(a ) (b ) (c )

图18 图19

h d

长宁

8.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 甲、△F 乙的关系是

( )

A .△F 甲一定大于△F 乙

B .△F 甲可能大于△F 乙

C .△F 甲一定小于△F 乙

D .△F 甲可能小于△F 乙

16.学习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后,小华同学利用螺线管、小磁针、电键和电池等器材继续做实验。小华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内部,电键S 断开,小磁针静止后如图6(a )所示。闭合电键S ,小磁针转动,静止后如图6(b )所示。接着小华改变电池的接法,再闭合电键S ,小磁针静止后如图6(c )所示。请根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 比较图6(a )和(b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比较图6(b )和(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 ,移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5伏和0.15安。

① 求变阻器R 2连入电路的阻值。

② 求10秒内电流通过变阻器R 2所做的功。

③ 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 表的示数分别为2.0伏和0.4安。

请判断:根据以上条件,________求出定值电阻R 1的阻值 (选填“能”或“不能”)。若能求出R 1的阻值,写出求解过程; 若不能求出R 1的阻值,写出理由。

25.小华同学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4.5伏,滑动变阻器有“50Ω 2A ”、“20Ω 2A ”

3

(a )电键断开 (b )电键闭合 (c )电键闭合

N

N

图6

N

S

S

S

(21) (22)

A

R 1

P

R 2 S V

图11

实验

序号

所加圆板个数

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

1 1 3015.00

2 2 3030.00

3 3 3045.00 4

4

3060.00

表一 圆柱体浮在水面上 表二 圆柱体沉没在水底 实验 序号 所加圆板个数

水槽底部所受 水的压强(帕)

5 5 3071.25

6 6 3078.75

7 7 3086.25 8

8

3093.75

圆柱体 圆板

圆板

圆柱体

图15 和“10Ω 2A ”三种规格,小灯是额定电压为“2.2V ”、“2.5V ”和“3.8V ”中的一个。小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正常发光时,滑片P 的位置恰好在中点上(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阻值的一半),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

① 请画出小华同学实验的电路图。_______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② 小华同学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_________

;所测小灯的额定电压为________伏,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_________

安,额定功率为_________瓦。 26.小明和小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对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化的影响。首先,他们把一个圆柱体放入水槽中,圆柱体浮在水面上,

利用仪器测得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实验初始状态时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3000.00帕。然后,他们在圆柱体上逐个放上与圆柱体底面积相同的圆板(圆板的厚度与材质相同),观察圆柱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并记录下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表一、表二为两位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的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所

加圆板个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浦东

8.图4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 甲=m 乙,ρ甲>ρ乙。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 .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

B .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

C .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

D .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

16.为了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个螺线管、几根完全相同的铁棒及其他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先把螺线管固定在连有弹簧的铁块下方,并将其接入电路,闭合电键,移动滑片,使通过螺线管的电流为某一数值,弹簧略有伸长,出现如图7(a)的现象。接着他们再分别在螺线管中插入数量不同的铁棒,重复上述实验,每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均相同,现象分别如图7(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①比较图7(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 (21) 。 ②比较图7(b)与(c)与(d)三图可得: (22) 。

22.在图1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R 1的阻值为4欧,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学校实验室常用电表,闭合电键后,电流表示数为1.5安。求:

①电压表的示数U 1; ②电路的总功率P ;

③现从标有“50Ω 1.5A”和“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来替换R 1或R 2,要求:选择适当的量程,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两电表都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第一,请通过计算说明被替换的定值电阻是_____(选填“R 1”或“R 2”)。

第二,替换后是否能满足③的要求,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写出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并计算出满足③中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范围。

图4

7

(a) (b) (c) (d)

三根 一根 五根

25.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小灯标有“2.2V”字样,所有器材均完好。他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两电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9) 安,电源电压为 (10) 伏;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与刚闭合电键时相比正好偏转了3小格,小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11) 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26.某小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A :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B :同样的眼镜架,铜合金和钛合金的质量不同;

C :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D :铁盆比塑料盆的质量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些猜想:

根据现象 (13) ,可以提出猜想一:物体的质量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一组作为研究的材料 (14) (选填序号)。 (a)10厘米3的铜块; (b)10厘米3的铝块; (c)10厘米3的铁块; (d)20厘米3的铝块; (e)30厘米3的铝块。

另一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甲液体

乙液体

丙液体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3)

质量 (克)

1 10 18 4 10 10 7 10 8

2 20 36 5 20 20 8 20

16 3

30

54

6

30

30

9

30

24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 (15) 。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16) 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

A

0.6

3

3

15

V

图14

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对于第①问结论中的“同种物质”的依据,小王认为是三种不同液体都要符合①的规律;而小李认为只需一种液体符合①的规律即可。请你判断,(17) 是正确的。(选填“小王”或“小李”)。

④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他们还应该用(18) 。

宝山

8.B 。

16.(1)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可以省力。

(2)使用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提相同重物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越省力。 22.(1)ρA =A V A m

=

g A V A

G

=

千克

牛米)(牛

/8.93

25.0980?= 6.4×103千克/米3

(3分)

(ρB =B

V

B m =

g B V B G =1.5625×103千克/米3)

⑵ p B =

B

S B F =

B

S

B

G =980牛/(0.4米)2

= 6.125×103

帕。 (3分)

⑶ ∵⑴p A ′=p B ′

A S Vg

A A G ?-ρ=B

S Vg B

G

B ?-ρ

Vg

B B

G

Vg A A G ?-?-ρ

ρ=

B

S A S =(

B

a

A a )2=64

25

∴当ΔV =0.010525米3时, p A ′=p B ′ 当0<ΔV <0.010525米3时, p A ′>p B ′

当0.015625米3>ΔV >0.010525米3时, p A ′<p B ′ (3分)

25.⑼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比较小。

⑽ 2.5 ; ⑾ 0.2; ⑿ 0.5。 (说明:每空1分。) 26.⒀ 电流处处相等; (1分) ⒁ 错误的; (1分) ⒂ 小章使用的电压表的量程是0~15伏,其对应的最小分度值是 0.5伏,而测量总电压时指针指在靠近(但不在)5.5伏处,因此

根据目前读数规则,小章将电压表显示的值读作“5.5伏”。 (2分)

⒃ 断开串联电阻R 1和R 2,从固定电阻(2欧、3欧、5欧、10欧、15欧、20欧、25欧和30欧等)中选一个电阻R 接入电路,替代串联电阻R 1和R 2,要求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电路的电流相同,记录这个等效电阻的阻值,并分析这个等效阻值与原来串联电阻R 1和R 2的大小关系。

(或:利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推导串联电路中的电阻的规律。) (2分) 虹口

8. D

16.(2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2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同的两个力,当两个力的夹角越小时,它们的合力越大。 22.① I 1=U 1/R 1 =6伏/20欧=0.3安 P 2=U 2I 2 =U 2(I

-I 1)=6伏×(0.9安-0.3安)=3.6瓦

②10 ,2.5~12欧

25.(9)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10)物距大于像距;(11)4、5和6;(12)错误;(13)19~22。

26.(14)小明;(15)甲;(16)0.84瓦;(17)I2=P变阻器/U变阻器=1.05瓦/3.5伏=0.3安P2=U2I2=2.5伏×0.3安=0.75瓦

黄浦

8.C

16.(2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2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2.①I1=U1/R1=U/R11分

=12伏/30欧=0.4安1分

②P2

最大

=U2I2最大=UI2最大1分

=12伏×1安=12瓦1分

③Ⅰ(2)能。1分

Ⅱ由于I′>I2′,所以当电流表A1与A2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时,A1应取0~3安量程,A2应取0~0.6安量程

I1最大=I最大-I2最大=3安-0.6安=2.4安

R1最小=U/I1最大=12伏/2.4安=5欧1分

I2最小=U/R2最大=12伏/50欧=0.24安

I最小=5I2最小=5×0.24安=1.2安

I1最小=I最小-I2最小=1.2安-0.24安=0.96安

R1最大=U/I1最小=12伏/0.96安=12.5欧1分

符合要求的定值电阻的阻值范围为5欧~12.5欧

25.①(9)使力的作用效果相同;1分

②(10)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当它们的大小不变时,合力随两力方向的夹角增大而减小;1分

③(11)1与6、2与7、3与8、4与9、5与10;1分

④(12)F2≥F1≥0.5F2。(F1≥F2≥0.5F1)2分

26.①(13)图略2分

②由于U

额=U-U

=2伏,

所以两电压表示数为U=4.5伏;U

=2.5伏1分

由I

额=P

/U

可得:I

额最小

=0.2安;I

额最大

=0.6安

当变阻器为“10Ω1.5A”时,I

额=I

=U

/R

=0.5安

此时P额=U额I额=1瓦1分

当变阻器为“20Ω2A”时,I

额=I

=U

/R

=0.25安

此时P额=U额I额=0.5瓦1分

当变阻器为“50Ω1A”时,I

额=I

=U

/R

=0.1安

不可能

(其他解答合理也得分)

闵行

8.B。

16.(1)通过同一玻璃板观察,当视线与玻璃板不垂直时,即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观察到的像会偏离原来的位置。

(2)当视线与玻璃板不垂直,且观察角度相同时,玻璃板越厚,观察到的像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越远。

22.⑴∵由图a可知:R1、R2并联,U=U1=U2=6伏,电流表A1、A2分别测量R1和R2的电流。

∴I1=U/R1=6伏/20欧=0.3安(2分)

(说明: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

⑵根据图b可以判断出通过R2的电流I2=0.3安或I2′=1.5安。

∴R2=U2/I1=6伏/0.3安=20欧(1分)

R2′=U2/I1′=6伏/1.5安=4欧(1分)

⑶若电流表A2接0~0.6安,则通过R2的电流最大为0.6安。

R2最小=U2/ I2最大=6伏/0.6安=10欧(1分)

10欧≤R2≤20欧(1分)

若电流表A2接0~3安,要求电表的量程选择合适。

则I2

最大′=2安,I2

最小

′=0.6安

R2最小′=U2/ I2最大′=6伏/2安=3欧(1分)R2最大′=U2/ I2最小′=6伏/0.6安=10欧(1分) 3欧≤R2≤10欧(1分)25.物质的种类;质量、初温;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能。

26.⑴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

⑵连接电路时电键没有断开;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⑶图像中缺少电压为零时对应的电流值,倾斜直线到第五点后应继续延伸;

⑷不充分;没有选择多个导体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普陀

8.C

16.(1)当物体质量相同,速度大的,动能大。

(2)当物体速度相同,质量大的,动能大。

22.(1)U1=U-U21分

=18伏-6伏=12伏1分(2)W=U It1分

=18伏×0.2安×10秒=36焦1分(3)第一

A表示数为0.4安,V表示数为2伏:

R0=(U-U1)/ I=(18伏-2伏)/0.4安=40欧1分A表示数为0.4安,V表示数为10伏:

R0=(U-U1)/ I=(18伏-10伏)/0.4安=20欧1分

第二120/9欧45欧2分

25.(1)电路图只要画错扣一分。(2)0.875瓦。

(3)U=U甲+ R滑I=2.5伏+10欧×0.35安=6伏1分

U乙=U-U滑=6伏-2.2伏=3.8伏1分

P乙=U乙I=3.8伏×0.35安=1.33瓦1分

26.(1)①液体种类。

(2)①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②小李。小李所选的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回答合理均给分)

③当液体密度与离开液面的距离的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长宁

8.A。

16.①当螺线管通电时,螺线管内部有磁场。②当螺线管内的电流方向变化时,螺线管内磁场的方向发生变化。

22. ①R2=U2/I 1分

=4.5伏/0.15安=30欧1分

②W2=U2It 1分

=4.5伏×0.15安×10秒=6.75焦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