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中学董红梅

电话130********

摘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巧设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巧妙设疑,激活思维。变直为曲,引人入胜。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思维延伸,深入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拓展思维,巧设问题,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因为课程的基本任务。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多方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在业务教学过程在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地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

思维的火花,思维从问题开始。因此,我认为课堂的提问,力求巧妙,力求新颖,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切记问题提出的平平淡淡,学生回答的简简单单,老调重弹,切记课堂随意性的发问,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简单地用“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等如此幼稚的发问。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好,其实许多学生没有思考,只是一味地随声附和,这样不仅学生对学习缺少主动性,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我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语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特别注意发问的技巧。开篇就提问: “孔乙己姓甚名谁”“他真的姓孔吗?”。这样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诱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机会,巧妙设疑,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热爱这门学科呢?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认为就

应该在提问的“巧”字上做文章,要”一问激起千层浪”要一问问到学生的心“窍”上。例如:讲授《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共同来看看文章的题目,你认为题目中的哪个字最重要?”学生回答“变”,我接着问“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因为这个变字反映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我接着问“难道在当时的社会,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仅有一个吗?”学生仅思考会回答出“有无数个,奥楚蔑洛夫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样设计问题,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参与意识特别强。只要你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去思考,乐于去揣摩。

二、变直为曲提问,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问问到底,而且问的是直来直去,这样的问题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如果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例如《小桔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他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当学生给

予否定回答时,有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又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提问要阶梯性设计

学生的思维是遵循着由浅入深,由已知问未知迁移的规律。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思维流程,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一步步受到启发,将问题由难到易,由大到小的解决。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我采用了阶梯式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大堰河是一条河?还是一个人的名字?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找答案。再问:作者为什么不写母亲?而写他的保姆?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就容易解决了。

四、思维延伸,深入探索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更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如

在学习了《窦娥冤》这篇文章时,我问学生“窦娥临刑时发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并一一应验,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结局改为窦娥与她的父亲窦天章团圆了,这样改写你认为好不好?你喜欢哪个结局?”学生回答“第一个结局更能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更能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幸百姓的悲剧。这个思维延伸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地有效途径,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