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土文化课题结题

乡土文化课题结题

乡土文化课题结题

《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与校本课程构建与设置的研究》(省教研室)暨《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省电教馆)

课题结题工作分工安排

课题研究总负责:周新萍

课题研究总策划:刘冬萍

一.课题立项

1.课题立项申请书、通知书、研究机构负责人:梁莉红

二、课题实施

1.课题实施方案负责人:梁莉红

2.第一阶段课题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工作总结负责人:曾祥英

总结重点(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设置的研究)3.第二阶段课题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工作总结负责人:罗春花

总结重点(课程相关内容的网页制作的研究)

4.第三阶段课题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工作总结负责人:盖燕华

总结重点(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实施暨教学策略的研究)5.课题研究报告(一万字以上)及工作报告负责人:李琦

6. 课题结项申请书负责人:王建萍

7.课题研究主体论文负责人:梁莉红

8.乡土地理、历史、生物课题实施调查及情况统计表负责人:刘芸

9.乡土地理、历史、生物课题实施调查及情况统计表负责人:储步云

10.乡土艺术傩文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及光盘制作负责人:刘文韬

11.乡土音乐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陈洪萍

12.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负责人:王建萍

13.乡土课程教材、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说明、课件整理负责人:储步云

14.个人论文及获奖证书课题组所有成员每人一篇 15.网页制作及整理网页设计与内容校正:刘冬

技术负责人;罗春花曾昊 16.课题研究成果获奖或发表一览表

本课题研究活动大事记、部分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负责人:段冬梅

课题研究活动图片选

17. 文档整理、电子排版及打印装订等资料收集工作负责人:甘清附: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标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优势,挖掘和开发萍乡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契合多学科、跨学科的课程改革发展理念,统摄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并开设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

2.根据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内容和学习资源状况,以专题学习网页设计、制作、观摩、讨论过程进行学习,提出任务迁移能力,在学科学习中培养教师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3.通过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为我校作为全省初中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促进学校品牌特色发展。

四、研究内容

1.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设置的研究

(1)课程设置目标、内容、基本结构和和教学方式的研究

(2)本课程与学科关系和整合的研究

(3)萍乡乡土文化专题学习网页信息资源搜集、编辑及制作的研究

2.课程相关内容的网页制作的研究

(1)相关视频、图片、文本等信息资源收集的研究

(2)创新网页型课件设计的研究

(3)学生创新作品设计的研究

3.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1)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提炼提炼研究主题,确立乡土文化教学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研究

(2)以萍乡乡土文化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方案及拓展活动设计的研究。

注:1、三阶段性总结及计划请于2月12日(农历29日)之前交。

2、其他材料请于3月5号之前交。

萍乡六中乡土文化课题组 2010-1-6

2021年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要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一 为全面提高我辖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和诵读、书写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为长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积累经验,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社港中学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寻景辉 副组长黄建新 成员张余愚寻民章彭高军喻可畏寻梦雄李武安周大志徐 益源寻辉 四、教学内容 四至六年级《三字经》 七至八年级《弟子规》 五、基本要求 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课,纳入正式课表,教学处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等学习活动。任课教师由语文老师担任,工作量按语文课程的五分之一计算。做到有计划、有检测、有总结。 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拓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教育的途径,以音频、视频、书画等形式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记录和展示诵读、书写、解读、欣、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经典诵读比赛、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阅读经典征文比赛、阅读经典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展示和检阅学习成果。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具有过硬的经典诵读、书写、解读、鉴能力和经典教育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巧用乡土历史,让课堂绽放精彩

巧用乡土历史,让课堂绽放精彩 摘要: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乡土历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与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枯燥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乡土历史,将开发乡土历史资源的实践活动与课程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乡土资源的使用,让课堂绽放精彩。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文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一、正确认识乡土历史的重要性 乡土文化蕴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发生在本乡本土,具有教育意义。它的内容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土民俗、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重要人物和事件等,让乡

土文化走进课堂,既是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和具体化,又是加强对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有效途径。乡土历史就是我们身边的历史,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对自己周围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踪迹都有特殊感情。它离我们很“近”,就像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架起的“超时空隧道”觉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利用乡土历史的这种特殊性和亲和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讲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用乡土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让课堂绽放精彩 教学中,教师把课程知识点与乡土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沟通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亲切感,用已感知的乡土历史感悟课程中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或点明课程知识点与某个家乡历史遗产的具体联系,使学生在今后接触地方文化遗产时,联想课程相关知识点,以家乡史印证中国史,激发其对家乡史的探求欲望和对历史科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历史关于先秦历史、古代中国农业、古代中国手工业等内容时,学生对于远古居民生活的环境,古代中国人进行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情况感觉非常陌生和遥远,为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给学生讲解家乡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每一件文物代表着一段历史,如在展厅中央,

孝文化节活动方案

附件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开展 首届孝文化节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感恩教育,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我校开展“怀孝心〃践孝行”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怀孝心〃践孝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2月至12月 四、内容及形式 (一)、关爱空巢〃寻访孝心大行动 1、关爱空巢活动 自下发通知之日起,各专业系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搜寻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信息,将信息上传到网络微博,举办“最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微博征集活动,根据关注度,确定空巢老人服务对象,结合寒暑假及周末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孝老志愿服务,并形成常规机制。 2、寻访孝心、公益宣讲活动

自下发通知之日起,各专业系组织大学生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城镇、社区、农村等地开展孝心基地、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寻访有孝心、有爱心的学子、企业家、干部、群众孝子等人物,本着学习的态度,深度挖掘,积极开展孝心模范进校园大型公益宣讲活动,形成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使孝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面更多,影响力更深。 (二)、孝心班级、孝行团队创建和孝行学子、孝心志愿者评选活动 1、每系可以推荐申报孝心班级2个,孝行团队(社团)1个,孝行学子1个、孝心志愿者2名,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表(请至学校团委红飘网孝行专区下载),请各系于2012年3月10之前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2、各系组织孝行团队及孝心班级创建网络空间,积极组织开展孝文化活动,将活动图片、视频、新闻报道、心得体会等在网络同步展现。 3、校团委于2012年9月中旬负责组织我校参加省级评选活动,省十佳孝行学子、十佳孝行团队评选由线下评选和线上网络评选组成,线下评审团由高校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评委组成,评分比例线下占60%,网络评选占40%(根据票数排名顺序进行积分计算)。孝心班级、孝心志愿者根据申报材料和网络空间建设情况进行评选。 (三)、“怀孝心〃践孝行”文化艺术作品征集活动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礼县雷坝中学王小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实验教师在课题组的正确指导下,井然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与同事分享成果的共时,也对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故在此谈谈我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教师对此的认识不同,在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呢?我通过实践、探索、反思,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则认真思考、慎重安排,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悟道理,陶冶情操;如果没有遇到,则在辅导时间延伸、拓展、参透,让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学生作业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尽量体验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利用自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专题活动,如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使学生感悟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而且还有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其实很简单,而难的则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原因很简单,智力的开发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学习知识,开发智育。但德育却不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引导不好,则毁的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不同家庭的几代人。 怎样才能德育教育有所成效呢? 我认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传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可以多向他们讲一讲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等优秀的领导者;如果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可以向他们说一说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果要教育教学热爱祖国,那么可以向他们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等等。所以,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用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极大的帮助。

小学生传统文化

《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与传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聚焦教育现状——课程设臵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支离破碎、一知半解~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化、机械化~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严重缺失~促使我们提出了《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该课题研究以培养“融汇东方智慧的现代中国人”为宗旨~立足于“用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少年儿童社会美德和高尚品质~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小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活动方式~使小学生在文学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质、人格锻造等方面得到提高。该课题自06年申报省“十一五”研究课题至今~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前阶段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主要工作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07年3月开题会后~学校组建了三级课题组~校长任课题组长~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下设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三个子课题~方法途径组又设教育活动、教学实践和环境建设等三级课题。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实验的高效运行。 ,一,筛选了适合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和学习研讨~使实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感和

乡土历史教学案例——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

乡土历史教学案例——以《商鞅变法》一课为例 丹凤中学历史组赵媛 乡土历史是乡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素材,因此,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小而言之,可指本村(屯)、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乡土历史资源是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资源,具有可探究性、真实感、亲切感等特点,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可以丰富历史教学,也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的情感素质。丹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也为我们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此,结合丹凤县本土历史文化,从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方面作一些探索。 关于乡土历史资源如何引入课堂进行历史教学,目前我们主要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县的烈士陵园去思考拿着落后武器、穿着草鞋的革命先烈何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战胜“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部队。在讲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也可引入创建于清末时期(1911年)丹凤县的葡萄酒厂,进一步理解清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葡萄酒厂创办的政策性因素。在讲解古代和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时可引入丹凤县的船帮会馆和马帮会馆,因为在陇海铁路未通之前,龙驹寨(今丹凤县)自古是“北通秦晋,南接吴楚”的交通要道,东路贷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镇,然后由北向西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北经洛南转运至潼关、山西等地,所以旧有水旱码头称誉。在讲解近现代以来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去回顾丹凤县的老街道和棣花的清风街,遥想当年人民的市民生活,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丹凤也有了自己的天主教堂及众多教徒。在讲解充满魅力的书画与戏曲艺术时可以让学生去四皓墓参观里面的碑文,这些古诗词文与历史文物、书法雕刻艺术融通一体。让学生真切的去感受书法的魅力。而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身边的历史,去找老照片或者向周围的老者了解我们的服饰变化,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化。在过年的社火表演中也可近距离感受土生土长的商洛花鼓艺术。 选修教材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课为为进行乡土历史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课例,因为丹凤县古城村就是商鞅的封邑。商鞅封邑在今丹凤县城西2.5公里处的古城村,建于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为商於古道之中心。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卫鞅计擒魏公子卯,大破魏军,遂封于商城,号商君。由于卫鞅封于商,遂使当地成为变法之首善地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后商县、商洛县治亦均在古城。对于高二文科的学生来说,商鞅的结局、商鞅变法的作用,已经很熟悉,虽接受了有关商鞅变法的一些观点,但又没有对其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1、关于商鞅之死。让学生看课本了解商鞅之死的原因和过程,然后提问,商鞅之死的原因,真如教材所说,就是因为旧贵族的反对吗?让学生穿越到商鞅变法时期,想象自己作为商鞅封邑的古城人,若商鞅被通缉时请求你收留他,你会收留它吗?学生的回答惊人地一致“不会”,理由是此时商鞅已是戴罪之身,收留他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还会连累其他邻家。在问及“关于商鞅之死,你有什么感觉?”时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同学答:“真可惜!要不是商鞅,我哪里能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将军呢?”有同学答:“他怎么不早点死啊!我就是到街道倒了个垃圾就被砍去了左手,落下一辈子的残疾。”有同学回答“都怪这个家伙,本来我就要继任我爹的位子了,谁知道他还搞个军功授爵,我还得在部队里面吃

孝文化活动方案

附件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开展 首届孝文化节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 想道德建设和感恩教育,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在我 校开展“怀孝心〃践孝行”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怀孝心〃践孝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2月至12月 四、内容及形式 (一)、关爱空巢〃寻访孝心大行动 1、关爱空巢活动 2、寻访孝心、公益宣讲活动 自下发通知之日起,各专业系组织大学生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城镇、社区、 农村等地开展孝心基地、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寻访有孝心、有爱心的学子、企业家、 干部、群众孝子等人物,本着学习的态度,深度挖掘,积极开展孝心模范进校园大型公益宣讲 活动,形成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使孝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面更多,影响力更深。 (二)、孝心班级、孝行团队创建和孝行学子、孝心志愿者评选活动 1、每系可以推荐申报孝心班级2个,孝行团队(社团)1个,孝行学子1个、孝心志愿者 2名,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申请表(请至学校团委红飘网孝行专区下载),请各系于2012年3月 10之前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2、各系组织孝行团队及孝心班级创建网络空间,积极组织开展孝文化活动,将活动图片、 视频、新闻报道、心得体会等在网络同步展现。 3、校团委于2012年9月中旬负责组织我校参加省级评选活动,省十佳孝行学子、十佳孝 行团队评选由线下评选和线上网络评选组成,线下评审团由高校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评委组成, 评分比例线下占60%,网络评选占40%(根据票数排名顺序进行积分计算)。孝心班级、孝心志 愿者根据申报材料和网络空间建设情况进行评选。 (三)、“怀孝心〃践孝行”文化艺术作品征集活动 1、“抒情怀〃展孝心”书画征集评选活动 参赛作品以孝为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书画作品分为书法类和绘画类。书法类包括软 笔书法、硬笔书法。绘画类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等形式。软笔书法不得小于三尺 宣,硬笔书法不得小于16开纸。中国画不得小于三尺宣半开,其他形式均不得小于八开纸。各 系筛选报送的作品,请于4月20日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2、“读经典〃传孝道”孝心故事征集活动 (2)、各系报送不少于3篇孝心故事。作品内容为孝文化活动过程中的点滴感人故事、志愿 服务心得、身边孝心故事等。孝心故事作品以word文档上交,要求文字标题统一为黑体三号, 正文为宋体小四,落款的日期、学校、姓名(笔名)统一为宋体小四。各系筛选报送的作品, 请于4月20日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3、“温暖瞬间”摄影征集活动 摄影作品内容包括身边孝行事迹、老人生活写照、志愿孝行风采三大类型,黑白、彩色均 可;各系组织报送部少于5幅作品,数码作品电子稿规格为800*600像素以上,文件 小于500k(长边≥1024px),请保留作品的exi原文件,作品要求洗印的尺寸大小为10寸 照片,另可加配标题和说明,请各系于2012年4月20之前将作品电子版(jpg文件格式)交

弘扬孝文化活动策划书

弘扬孝文化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话题一直在网络处于高温状态,使孝文化的传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孝文化节,我们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团积极响应,通过弘扬孝化活动,将大学生的爱心,热心,真心聚集到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将我们学校打造成孝文化传播的一道道亮丽窗口,成为孝文化传播的绿色通道。 二、活动主题:微孝时代的召唤三、活动时间:xx年11月27日四、活动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青年志愿团&商学院青年志愿者联盟五、活动地点:湖南科技大学美食广场&电信路口六、活动目的:1、结合时代流行元素,弘扬传统孝文化。 2、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促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老龄事业发展。 3、聚集微小力量,提供微孝平台,组建全国首个大学生孝文化大本营,汇成强势力量,构建强大平台,为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及孝文化的传播打下夯实基础。 4、此活动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更是对随着当前物质生活的提高,学生越来越薄弱的内在品质的加强。 5、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行孝意识,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行孝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6、扩大我们志愿团的影响力和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

七、活动对象:湖南科技大学全体学生八、活动准备1、召开会议,讨论并拟定活动策划,明确活动内容和分工,确定参加活动的人员人数,交代注意事项,各项工作安排到人。 2、做好详细的人员值班安排。 3、做好宣传工作:制作三张宣传海报,分别张贴在五区、七和八区的商学院公告栏;制作二条宣传横幅,悬挂在人流集中的电信路和美食广场;复印有关孝文化的宣传单,便于宣传。 欢迎有爱心的同学踊跃参加此次活动。 4、联系学院新闻报道中心、大学生通讯社等校内媒体,以便在活动开展期间的跟踪报道。 5、备好活动所需设备,包括桌椅、电脑、插线板、音响、院旗、团旗,彩笔等。 6、收集废旧的硬纸板,纸板不能是太厚的。 7、带好相机,及时做好图文记录,并及时传到群共享。 九、活动流程:1、宣传孝文化:在电信路口,美食广场摆点宣传,对过往的同学进行有关孝文化的宣传,为同学们讲解行孝的具体行动及方式。 同时,志愿者指导同学们折叠千纸鹤,通过自己动手来弘扬孝文化。 2、指尖的微孝短信倡导活动:先由我们志愿者编辑有关呼吁大家用手机行孝的短信发送给周围的同学及朋友,呼吁大家转发该慰问短

地域文化与当代江苏乡土文学

地域文化与当代江苏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贯穿20 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一条红线,也是谈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个概念。作为概念的乡土文学,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话语体系中,无论其内涵、外延还是创作原则、批评范式都经历了或隐或显、或被动或积极的一系列嬗变。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最早以“游子写乡愁”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周作人、茅盾等人对这一概念又不断丰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周作人认为乡土文学须有“地方趣味”,风土的力在文艺上是极重大的。虽然“我们不能主张浙江的文艺应该怎样,但可以说他它总应有一种独具的性质。我们说到地方并不能以籍贯为原则,只是说风土的影响,推重那培养个性的土之力,”主张文学“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泥土气息、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 [1] 他说,正是由于地域上的差别与个性,“所以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就是一国之中也可以因为地域显出一种不同的风格。譬如法国的南方普洛凡斯的文人作品与北法兰西便有不同,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土当然更是如此。” [2] 茅盾在他的《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说,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的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

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的眼光 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鲁迅、周作人和茅盾从不同方面阐释乡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征和精神内涵,其共同之处在于都肯定了乡土文学地域性这一重要特征。 由“五四”到三十年代,围绕以乡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展开的批评主要基于上述概念展开,而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得以确立,乡土文学被“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所取代,文学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使得乡土文学概念从内涵到外延到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文化的地 域色彩日渐淡化,我们几乎见不到西北、中原、关东、齐鲁之类的称谓,另一方面是政治与经济的地域色彩的强化。建国后,“农村题材文学”作为主流文学创作基本承袭的思想观念和批评范式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批评实践至文革走向极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地文化孕育一方文学。丹纳在 《艺术哲学》一书中,明确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当作决定文学创作的三大基本要素。钱穆先生也说过,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究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在黄海和东海之滨冲积出连绵千里的平原、丘陵、河网、湖泊和大陆架,水文化、平原文化和

挖掘乡土文化绽放课堂精彩

挖掘乡土文化绽放课堂精彩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课改浪潮中, 地方课程像一股清冽的清泉,涤荡着传统教学理念和运作方式, 为传统教学吹进了缕缕春风。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形态, 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 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 在课堂上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让课堂精彩起来呢?笔者通过收集和探访,悟得点滴启发,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地方课程。本 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绽放地方课堂精彩:挖掘风景名胜资源,传承地方文化;挖掘民俗风情资源,陶冶艺术情操;挖掘家乡文化资源,激发爱乡之情。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的地方课程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使地方课程课堂教学彰显出活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讲,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乡土文 化。乡土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具体说来,有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两大类。乡土文化资源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发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应用于地方课程教学,必将极大地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 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一、挖掘风景名胜资源,传承地方文化 小学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体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是地方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地方课程教学应该形成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新体验、新发现、新认识。

笔者结合地方课程教学实际,收集了大量的地方乡土资源素材,以缙云仙都风景和千年古镇为背景,让师生在寻找和品味缙 云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发掘题材,让学生经过寻访和实地考察,激发兴趣,丰富知识,启迪心智。 仙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诸多名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风景优美,更是众多影视剧的取景之地,将这些引入教学中,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千年古镇的文化资源挖掘中,我们介绍了缙云的“赵州桥”一一贤母桥等文化资源,同时组织参观和考察的实践活动。在参观、考察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名胜古迹的特征,使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而且使他们走进自然,学习了书本外的知识,有利于传承地方文化。 二、挖掘民俗风情资源,陶冶艺术情操 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影响,更因其独特魅力而陶冶了一方劳动者的情操,使广大劳动者在劳 作之余能获得美的体验,从而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农村小学应关注乡土艺术活动,着力挖掘乡土艺术资源。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乡土艺术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兴趣,充实学生的生活,又能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民族情操。 利用民俗风情文化,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引入张山寨“七七庙会”民俗风情为例:首先要求学生深入实际,走访知情人,了解献山庙会的民间传说、习俗及历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3 Ξ ■ 石中英 摘 要:国家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国家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学校教育一方面应向青少年一代系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阐释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应在社会和人文科学教育中彻底抛弃“文化进化论”的理念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基本价值观念和“自由”、 “人权”等的历史性、文化性与相对性。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帝国主义;学校教育;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0)11-0011-04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了。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也是文化上的。这就是说,随着经验、技术、商品、人才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以及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和文化产品的输入也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从而使本国的文化价值体系及生活方式受到根本挑战。如果这种来自发展程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国家的文化挑战与建立单级世界的政治阴谋结合起来,形势就会非常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必须在从经济上做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同时,借鉴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从文化上做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准备,识别和抵制当代“文化帝国主义”,促进正常的国际文化交流,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重建的工具,理所当然地应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一 “国家文化安全”就像“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免于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力量的威胁、破坏和颠覆。相应地,“国家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于遭到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吸收和借鉴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国家文化安全也是和“国家文化不安全”相对而言的,后者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遭到了或正在遭到侵蚀、破坏、颠覆,从而使自己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失去了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 第20卷 (2000年)第11期 第11—14页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20(2000) No.11 P11-P14 Ξ本文系教育部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石中英(1967-),男,安徽寿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现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

让综合性学习走进乡土文化

让综合性学习走进乡土文化 发表时间:2013-04-03T10:58:07.7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陈美霞[导读] .要突破表层性、单纯观赏性、一般性的宣传。 陈美霞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730200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对“教材就等于唯一教学资源”的传统教学思想、传统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明确指出:“自然风光、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里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就属于乡土文化范畴。而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无疑能成为得天独厚的学习资源。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每每涉及到这些知识,学生却知之甚少。所以我们要开发生活资源、整合生活资源,让其变成学生的需要。我们带领学生开展“走近皋兰文化,感受皋兰文化”为主题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挖掘、搜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就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仪之美,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熏陶。 一、挖掘乡土文化,开发教学过程中对本土资源的利用。 1.乡史文化。 皋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了劳动人民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记载着家乡发展的历史。 (1)访古寻迹。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历史遗迹,如兰州城隍庙、石洞寺、皋兰文庙、什川梨园,查看家乡的文史资料、图片,了解家乡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2)追古问昔。主要包括带领学生走进街坊、农户,请知情人讲述民间传说,了解感人的历史画卷,使学生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 (3)唱古抚今。组织学生画古迹、讲故事、写家史、拍家景,增强“以做家乡人为荣”的自豪感。 2.乡艺文化。 让学习漫步在艺术的花园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1)民间艺术。皋兰文化发展特色明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太平鼓文化之乡”,太平鼓文化源远流长。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水阜的鼓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带领学生通过走访民间文化艺人,查阅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及特点,培养学生采访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2)历史遗址资源。让学生亲历水阜村的历史遗址,感受中国第一古梨园、中心天府沙宫、魏家大山脉奇峦竞秀的俊秀景色。 3.乡特文化。 皋兰有丰富的特产,什川软儿梨、和尚头、长寿面、红砂洋芋、中心的旱地桃子等地方特色食品风味独特。 (1)知特产。组织学生了解有哪些特产以及这些特产的特点、作用。 (2)宣特产。组织学生通过写广告、画宣传画、写介绍文章等方式,宣传家乡的特产。 二、发掘乡土文化,努力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 1.用美丽的乡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 千百年积淀的乡土文化,有它独特的风格,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所以,利用乡土文化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就应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乡情之浓、乡艺之乐、乡特之美,从而在感受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语文教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乡土文化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里面有许多丰富的想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触发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发掘乡土文化、丰富本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探索。 1.要开设多种课堂教育,把与本土有关的歌舞、器乐、美术、体育、娱乐等项目纳入活动课程,进行民风、民俗、民情教育。 要抓好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课堂教育工作,推出一批健康向上的戏剧、音乐、曲艺、舞蹈、美术等作品,定期举办优秀文艺作品评奖活动。 2.要重点抓好乡土文化工程、文化精品工程的宣传,并辐射到乡土文化宣传的方方面面。 宣传中,要避免零碎性、片面性、猎奇性,力求对乡土文化的整体性、系列性进行介绍。 3.要突破表层性、单纯观赏性、一般性的宣传。 要力求深入民族的文化心态、生存方式和历史影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并进一步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乃至整个生命中去。可通过开办有乡土文化知识的技能课、选修课,或在已有课程中增加本土文化知识,如在历史、地理、劳动、美术中增加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乡土文化内容,改变课程单一的结构模式,丰富艺术课堂。 只有在学校课堂中为乡土文化开辟一定的空间,用乡土文化的精髓滋养、丰富、激励中小学生,他们才能体会“母体文化”鲜活而迷人的生命力,不忘“祖宗”文化。假以时日,保护乡土文化也就成为我们社会未来公民的自觉行动,今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也必将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抢救、保护民间文化,成为推进民族民间文化崇高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模板

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它们逐层递进,相辅相成。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而我们要提升学校品味,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品味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主旨就是育人,要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已不能单凭教师的说教,不能单靠教材这个单一载体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了。我们应充分挖掘校园的所有育人资源,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用环境来育人,对制度的建设来规范人,对师生精神面貌的建设来感召人,从而努力达到学校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效果。而这些恰好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有力的育人资源,更是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又以本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养、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简言之,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 根据许多专家的研究,其共同的理解是校园文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校园文化的物质层次 我们说经济与科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的硬件设施与校园的美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校园的设施与美化,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面貌。但如果将现代化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技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这显然是走入了误区。

乡土文学写作班学习心得

乡土文学写作班学习心得 乡土文学写作班学习心得 曾经一直这样认为:乡土文学写作路上,需要文学大师的引领,需要适当的交流、激励、批评甚至是争论。然而,业精于勤,成功总是留给有梦想并向梦想前进的人。荒于嬉,揭示了人都会因为潜在的惰性,而碌碌无为一生。通过这次蓝田乡土文学培训班交流活动,我对乡土文学写作产生了新的认识:乡土写作路上,热爱,坚持,自己的作品都会像绚丽的花儿,展现出夺目的光彩。-—题记 一、文学爱好者对乡土的热爱,最好是用文学作品来反映 去蓝田,去美玉之乡,去青山绿水间,采集乡土的味道。小城蓝田距西安百余里,是我们这次乡土文学培训的目的地。从白河县坐车,客车要行驶五个多小时才可以到达。艳阳如故,客车上我一个人回忆着第一次乡土的培训,仿佛忘记了一切。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自个儿不善说唱,在一个乡土文学爱好的集体中,怎样融入集体呢?一路上温故着第一次乡土文学培训写下的歌,一次次陷入浮想翩翩的诗境里。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写的一首小诗《开花的乡土》中的“文学乡土,内容丰富的地方文化,把文化写进乡土,就能开出乡土文学之

花。”想着,想着,便自我感叹起来。还是故乡好,它是我们生命的发源地,生命的土壤,尽管朴素,只要汲取有内涵乡土文化,自己作品就能成为乡土文学的花朵。 蓝田,古玉之乡,美玉文化蜚声中国千年。在蓝田,可以触摸历史感最多的就是玉之文化,尤其是经历时光检验后,那些被工匠千雕万琢的蓝田玉,格外引人。玉是美好象征,常被工匠们雕龙画凤,有的成为饰品,被人配戴;有的被打磨成工艺品,陈列在玉店里,沉淀为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玉可以沉默,但我们对乡土文学的热爱,不可以沉没。必须以作品的形式发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课堂乡土文化案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中,教材是重要的中介和有力的凭借。所以自从我申报《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以来,我在课堂上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利用它来有效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语文阅读深度、广度,成为我语文课堂的另一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我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乡土文化进行片段展示: 第一课《窃读记》 片段一:在教学“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段话时我提出问题:“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师:你有过和作者一样的经历吗? 学生回忆并举手回答 片段二: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片段分析:这里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把课堂或者说作者的情感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为生活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第四课《我的“长生果"》 片段:在教学本课时当同学们都明白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之后,我提出问题两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2)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后我又顺势提出:你是如何读书的,你也想作者这样爱读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政府开始大力度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对于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收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在学校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如何做到平衡,并有效融合,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不足,本文进行了浅要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传统文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总和。这种传统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外在文化包括字正腔圓的中国话、书法、国画、各种民俗等;内在文化主要是指思想方面的,众所周知当今流传最广的当属孔孟的儒家文化,甚至有人说孔子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振兴,是离不开思想的强大。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思想道德建设。 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在培育人才方面达到事半功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以培养一种认同感为主:即认识传统文化并热爱传统文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知识的增多,见闻的扩大,高年级的学生就不能局限于范范的传统文化了,而是具体的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识文断字”(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到传统的礼仪,再到明善恶、辨是非。 二、为什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 1.教书育人,不如育人教书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首先应当学会做人,然后才是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其中一条言论的中心思想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人的才学达到一定的境界,但却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进行维护,那么总有一天这些才学也会离这个人而去。可见,高尚的道德品质多么重要,否则也不会“我一日三省吾身”了。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非常主张进行道德相关方面的自我检测:掌握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还是近代的陶行知先生,关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