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如何做好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有力保障。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湖南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时期的现实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少数民族干部总量上尚显不足;民族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懂得民族语言方面的干部不多,甚至一些民族干部对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宗教事务等并不了解;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不太合理;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不够;少数民族干部来源不足,后继乏人;缺乏较好的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机制和环境等。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需要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一、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

就目前来看,少数民族干部基本上是通过公务员招考这一渠道进入干部队伍。但与较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在教育、地域、信息、素质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同等条件下的招考中,少数民族干部往往处于不利局面,这使得少数民族干部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断层现象。如湖南省以维回族为主体民族的4个维回(回维)民族乡,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民族干部的不足。因此,必须把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

一要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的源头问题。从长远看,要解决民族干部人才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教育,要把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到人才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要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教育倾斜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较好配置和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现有教育资源,以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为重点,对贫困地区全面落实二免一补”政策。要加大高等师范院校在民族地区委培和扩招的力度,加强中高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业务能力,为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多渠道拓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解决好少数民族进入干部队伍渠道单一的问题。既要从党政机关、领导身边发现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又要注意从金融、司法、外贸、经济管理等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发现和选拔,同时还要从企事业单位、基层农村发现和选拔;并积极打破行业、打破地域、打破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广泛选拔民族人才。

三要采取有力措施拓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解决好少数民族进入干部队伍困难的问题。根据民族政策法规相关规定,在统一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时,要增加少数民族录用指标,对少数民族报考人员适当放宽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少数民族干部极为匮乏的地方可实行指标单列、定向招录政策等,确保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与其人口比例相适应。人事编制部门要适当留出部分机动编制作为“周转编”用于人才引进和储备;事业单位可以在总编制数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先进人后进编的办法引进和储备人才,在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上,拿出相关职位,定向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增加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的比例;要注意培养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女干部和党外干部。

二、进一步抓住关键,完善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机制

健全的民族干部政策是做好民族干部工作的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原有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已不适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需要,需要进一步修改、健全、完善。

一是修改出台新的政策。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于1993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至今已有10多年。《意见》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目标任务、培养措施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新的更具体的意见措施。湘发〔2006〕6号文件对民族干部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明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各级部门应拿出相应的对策。

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并落实到位。一直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因种种原因,落实力度疲乏。如考试录用公务员、干部时向少数民族倾斜,但民族干部与发达地区的干部人才相比还是存在劣势,这样的情况下,要把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应根据实际,譬如适当放宽少数民族的报考条件,适当放宽公务员录用的年龄、文化要求等。要落实好少数民族干部考录国家公务员时实行照顾5分的政策。同时,在配备领导干部、选调公务员、竞争上岗时,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要尽可能单列指标,向少数民族干部倾斜,或留出一定岗位专门录用少数民族公务员。2009年颁布的《湖南省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在学历和职位设置条件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这是加大落实力度的有力体现。今后我们需在特殊政策的贯彻落实上下更多工夫。

三是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整体规划,扎实推进。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发挥组织部门的龙头作用,加强沟通,争取部门配合,统战和民族工作部门发挥党内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优势,主动反映情况,提出推荐人选,人事部门协助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督查指导机制,定期组织联合调查组深入各地督促少数民族

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跟踪了解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锻炼和成长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优化少数民族干部结构

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民族工作部门很有必要把优化和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一是树立新的干部人才观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湖南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不合理的具体情况,要积极充实高层次紧缺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民族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做到培养人才和引进外地外人才并重,立足自主培养,重点是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加强交流,吸引外地人才;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理念;要加速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人才市场,使人才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使用,通过结构优化达到效能的优化。

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步伐。少数民族干部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步伐太慢,使少数民族干部难以成长起来。虽

然中央、省、市、县各级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非常重视,但在具体的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还不够,使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不够快、培养选拔难度比较大,造成少数民族干部参与国家重要政治生活困难还较多。因此,要通过采取特殊政策,强化措施力度,注意培养选拔紧缺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型干部人才,使各类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多渠道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量充实、层次合理;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过程中,注意结构、梯次,注意选拔各种紧缺人才,注意年龄、性别、专业知识的合理搭配,注意保持近、中、远期人才比例协调,使后备干部保持合理配置。坚持后备干部从基层抓起,以满足各级后备干部调整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坚持保证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备用结合,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对比较成熟的及时提拔使用,把不合格的及时调整出队,并及时补充优秀人才,保持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明确任务,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继续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是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大中专院校、党校、行政学院、民族干部学校学习,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跟班学习。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来开展理论政策培训;要继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开展理论和业务培训;解决工学矛盾突出、学用脱节问题,使民族干部有时间、有精力去学,所学的知识与所从事的工作相适应,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是进一步突出实践锻炼。湘发〔2006〕6号文件要求,“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促进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与上级机关和其他地区干部的交流,使之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尽快成长。”因此,要进一步有计划地从基层选拔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学习,从各级机关选拔一些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领导工作,同时选调少数民族干部外派到上级领导机关挂职。采取列入梯队,压担子的办法培养。对那些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形式,有意识地把他们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意识地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或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当前,就省本级来说,应着重考虑在政府换届中安排一定数量、条件成熟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省直单位主要领导和重要领导职务。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特点,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实施分类指导。在少数民族干

部实践锻炼中,要切实解决好挂虚职多、挂实职少的问题,解决好多岗位轮岗锻炼问题,切实增长少数民族干部的阅历,提高其领导水平

谈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干部路线、民族政策的重要精神之一,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研究中央关于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文件精神,协调各方。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参谋助手作用,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牵头抓总,协调统战、人事、民宗、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供保障。主动联系,加强沟通。地方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了解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强化培训,注重实践,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坚持以各级党校为载体,分类别、分层次强化干部队伍的系统培训。坚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省委党校或省内大专院校学习;选派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地区党校学习。二是大力开展干部挂职锻炼及境外培训。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干部教育培训格局。三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理

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要积极制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教育培训目标和责任。要求和鼓励少数民族干部通过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和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要创造条件、大胆选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选拔配备工作。首先是在选拔任用上做到“五个使用”。即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重点使用,对年轻有为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破格使用,对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对有较强的经济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放手使用,对在同等条件下的少数民族干部优先使用。其次是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结合领导班子的近期调整和长远建设需要,切实抓好少数民族人才列入了后备干部名单,并针对其个人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实行跟踪管理和培养,力求使每个后备干部都能健康成长。在选拔任用各级领导干部时,坚持从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单中优先考虑。有效确保其数量能够满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能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上,坚持“把加强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作为出发点,把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着力点,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落脚点”的指导思想,落实了“抓基础教育扩大数量,抓培养锻

炼提高素质,抓选拔使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市情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状

**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东连柳州市,南邻南宁市,西接百色市,北交贵州省。境内东西横距228公里,南北纵跨260公里。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65%,人均耕地0.89亩。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5.74%。2002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市现辖金城江区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丹、天峨、东兰、凤山9县,代管宜州市,辖9县2个市区、12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627个行政村,总人口380万人。**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历史悠久,素有有色金属之乡、水电之乡、长寿之乡、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和红七军故乡等“六乡”的美称,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地区。

**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其中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就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水等8个共318.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7%。全市共有干部7137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61911人,占86.73%。全市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通过考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二是企事业单位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少数民族地(厅)级领导干部14人,占同级干部29人的48.3%;少数民族县(处)级领导干部537人,占同级干部733人的73.3%;少数民族乡(科)级领导干部7000人,占同级干部8791人的79.6%;少数民族干部中,女干部20438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31%;党员26372人,占40%;研究生42人,大学文化4417人,大专19357人,35岁以下31752人,36至45岁18689人,46至54岁12379人。

二、**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主要做法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市委和各县市区、乡镇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坚持把这一工作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列入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1999

(河地发[1999]22年和2002年4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

号)、《**地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河地办发[2002]43号),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使全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第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重点抓好自治县主体民族干部的选配工作。市委明确规定:要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要与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相适应;市直、县(市)直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至少要配备1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民族自治县县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至少要配备1名主体民族领导干部;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党政领导班子,要选配2名以上主体民族干部,政府正职必须是主体少数民族干部。在我市自治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中,我市严格按这一规定和要求进行选配。经过多年努力,到2004年底,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总人口35.8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1.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1%。全县党政干部6107人,仫佬族干部2589人,占全县党政干部总数的42.4%;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12个较少民族之一,全县总人口34.88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5.65万人,占总人口的16.2%。全县党政干部6670人,其中毛南族干部126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9%。目前,市直工作部门班子中都配备有1名以上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1个县(市、区)党委班子都配备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5个自治县政府班子一把手都是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第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一是围绕扩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来培养少当选民族干部。在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使少数民族干部

的改革开放意识大大增强,促进了资金引进,生产发展,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围绕发展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目标来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三是围绕打好扶贫攻坚战的目标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市委、各县市区委每年都有意识选派一批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到扶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区、乡镇、村挂任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如原市委办干部黄柯云等同志到东巴凤三县大会战一线挂职锻炼回来后,成长较快,已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四,加强干部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一是注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近三年来,全市先后选送735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其中厅级43人,县处级249人,乡科级443人)到中央党校、自治区党校及上海、广东、福建、江苏、香港等地学习培训。2004年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其中,对476名少数民族干部进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培训;每年都举办**市中青班暨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班次。二是选派少数干部到发达地区和基层挂职锻炼、跟班学习。2001年以来,全市共选派了70多名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312名乡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同时,每年还有计划地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基层锻炼,重点跟踪培养。三是实行干部轮岗交流,使少数民族干部熟悉多部门、多岗位、多行业的工作,增强综合领导能力,打造复合型、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如,现任凤山县委书记韦善国、环江县委书记韦胜红、都安县长蓝英思、罗城县县长徐钦恒等同志都曾被安排到中央国家机关、中央党校和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和挂职锻炼,现已成为厅级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

第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委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要与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适应,民族自治县、民族乡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自治民族干部要占30%以上,其中,政府正职要按1:3配备。我市后备干部从乡、村抓起,市、县都建有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册,其数量与其干部总数成相应比例,以满足各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的需要。2004年3月,市委以河办发[2004]37号文件要求做好处级后备干部集中补充调整,目前全市有市(地)厅级后备干部15人,县处级后备干部457名,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378人。

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意见:

(一)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难点和重点问题

1、帮助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的源头问题。一是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处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基础教育也比较薄弱,一般少数民族学生仅读完初中就无法再继续读高中,能考上大学的不多。二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的不多,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就更少,这样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造成了较大的制约。

2、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步伐慢的问题。中央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非常重视,但在具体的培养选拔上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力度还不够,使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不够快、中高层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难度比较大,造成少数民族干部难以参与国家重要政治生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不利。

3、帮助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高的问题。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财政比较困难。如我市是全国十八个重点扶贫地区之一,全市11一个县市区,有9个是国定贫困县,两个是自治区定贫困县,干部的工资大部分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造成对少数民族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如我市本级每年的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才有30万元,由于经费缺乏,大规模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难以开展。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有新措施

1、要修改出台新的政策文件。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于1993年12月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至今已有10多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意见》在某些方面已经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目标任务、培养措施和具体要求等方面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新的更具体的意见措施。

2、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源头建设。一是大力发展民族基础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目前,在一些特别贫困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教学条件差,教师普遍待遇较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需要重点解决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二是采取倾斜措施,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渠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录用干部的年龄、文化和任职资格条件或安排专项录用指标等,以保证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特别是较少民族人口进入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来。

3、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采以特殊的政策。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考虑少数民族在整体上存在的差距,在干部的培养选拔方面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分不同层次、不同民族,提出不同的竞争标准。在考录国家公务员的时候,虽然对少数民族干部实行照顾5分的政策,但对于人口较少民族如仫佬族、毛南族、白裤瑶族等,照顾的条件应更宽松一些。

(三)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要有新的办法

第一,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后备干部从乡、村抓起,以满足各级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的需要。同时,对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坚持保证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备用结合,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激发少数民族干部竞争向上,奋发有力,干事创业的激情。

第二,多渠道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确保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量。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加强干部队伍“两个源头”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对毛南族大中专毕业生的重点培养,共吸收986名进入干部队伍中来,使毛南族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毛南族自治县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

第三,建立部门联动制度,共同做好培养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组织、民委、统战、人事、妇联等部门都配有一名分管领导专抓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工作,定期碰头研究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关事宜,整合力量共同搞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四)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有系统性、针对性

目前,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培训缺乏系统和针对性,干部的理论培训多停留在应付任务上,需要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

一是要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开放实际来开展理论、政策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意识,从而在民族地区发展中发挥政策理论优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二是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开展理论培训,使少数民族干部较快地熟悉当地中心工作,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缺什么、补什么”原则。

(五)要解决好少数民族干部实践锻炼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在少数民族的培训上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工学矛盾突出。一些领导干部分管工作多,工作任务比较重,需去培训,排不出时间,精力难以集中,学习时间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培训的成效。二是多头培训。在培训的安排上缺乏统一的计划,党委一条线,部门一条线等形成各自为阵的培训局面,培训资源没有能很好整合,又造成领导干部重复培训,既浪费资源,又影响领导干部正常工作开展。三是学用脱节。由于一些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干部参加培训后,能力素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实际工作没有形成新的推动。一些少数民族干部经过高层次培训后,虽然学有所获,但没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不能发挥学习培训成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四是挂虚职多,挂实职少。一些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虚

职,虽然开了眼界,不能实质性地参与到班子决策,但实际的领导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建立多选派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挂(任)实职,加强对宏观管理、战备思维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培训,对表现突出、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可直接安排在中央、国家机关或者省部级单位、发达地区任职或工作,给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一个成长的平台,以此加快高层次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步伐。

(六)要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层次的特点,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实施分类指导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层次的特点,加强对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分类指导。由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底子薄,整体素质偏低,对一般干部培养锻炼,着重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领导干部着重加强宏观管理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指导。

建议:

在今年将要召开的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建议中央重点考虑几个问题:(一)研究制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条例,解决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长效机制;(二)要出台对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专门规定。建议区党委向中央反映,考虑通过财政转移专项支付的办法解决在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经费等问题;(三)采取学校定向招生,计划指令性分配的办法,使一些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四)国家每年招考公务员时,应当划出专门的指标招考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央、国家机关每年也应当划出一定指标招录人口较少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工作。

**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革命老区,又是一个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地区。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带领干部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的改革发展大局,也关系到**的民族团结稳定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衷心地希望自治区政协考察团,通过这次考察调研活动,向自治区党委、中央民委及有关领导能引起重视,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使全国少数民族省、市(州)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有更新的作为。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

(1993年12月30日)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大量培养和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已经成长起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现就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民族地区面临着更加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对于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

稳定,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各部门务必从这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统一思想,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密切联系各民族群众,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此,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有计划地扩大数量,拓宽来源,重点培养和充实各类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大胆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干部,着力提高民族地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能够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集体,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对少数民族干部,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抵制和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当前,要贯彻好中央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在研读原著上下功夫,深入领会、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大力开展文化、业务培训。要组织初中(含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少数民族干部补习文化,鼓励和支持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大专文化。采取不同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现代科学文化水平,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重视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加强实践培养锻炼。中央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区市,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要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或上级领导机关、综合部门挂职锻炼,或到经济较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级党校要切实承担起培训少数民族干部的任务。中央党校将继续办好西藏班、新疆班,其他班次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干部学员的数量。省级和民族地区州(地)级党校,要根据需要开设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或进修班。中央有关部门要继续办好州、县级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央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的管理干部学院,要注意培养本系统的少数民族干部。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学员,可视情况减、免培训费用。

三、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和乡镇企业的干部,是发展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的骨干力量。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需

要,也是选拔较高层次干部的基础。为此,要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扩大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和有条件的自治州,可建立民族干部学校,学制二至三年,在计划内面向农村、牧区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原地区担任乡镇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做好在编制定员和增干计划内,从少数民族优秀农、牧民中聘用乡镇干部的工作。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要重视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业务素质好,有一定基层党的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务干部,以加强和改进农、牧区基层和乡镇企业的党建工作。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优秀工人中选聘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抓好基础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缺乏经济、科技、管理人才的状况,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有计划地挑选一批有能力、适合于从事经济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后输送到经济部门或企业工作。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广泛发现和积极培养各类企业的少数民族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各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农林、工程技术、财贸、金融、企业管理、医疗、卫生、政法等专业,要有计划地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名额,实行定向招生和培养。继续在有关院校开设少数民族师资和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做好在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招收少数民族优秀青年进高校培养的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高校,增加招生名额。民族学院和民族干部学校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办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有计划地调整、增设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要重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尽量为他们多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

中央有关部门和内地省、市要继续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作出贡献。每年安排一部分少数民族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到相关专业的院校、科研部门和企业进修学习。

五、做好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的选配工作。民族自治地方各级领导班子,要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选配好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地、县的领导班子,民族乡镇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的领导班子,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少数民族职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均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也要注意选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要贯彻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完善和优化民族地区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需要,大胆地把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尤其要注意挑选政治素质好、熟悉经济工作、勇于开拓的少数民族干部进党政领导班子;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要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中、高级干部。对已进领导班子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放手使用,严格要求,继续培养。要切实加强民族地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素质,以适应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民族地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从实际出发,要有利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干部间的团结。要有计划地推行公务员制度,做好党的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工作。要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民族地区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各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

族青年干部,是关系到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各地要在做好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普遍进行培养的基础上,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要建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其数量要能基本满足各级领导班子调整的需要,近期能进班子的应保持一定数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和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也要建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名单。后备干部中,要有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后备干部队伍的知识、专业结构,要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年龄结构形成梯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选拔、考核、管理等制度。

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培养上。要根据班子建设和干部本人的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培养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经过锻炼和考验,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要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六、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党委要有专人负责。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或意见,并于1994年6月底前报中央组织部备案。

各级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和政府人事、民委、教委、财政等部门要分工负责,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做好综合、协调工作。统战和民委部门,要发挥密切联系党内外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推荐人选。人事部门要密切协同组织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教育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少数民族干部教育规划。财政部门在经费安排上,要尽可能给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以适当照顾。在工作中,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搞好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指导与监督,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抓好四项工作让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茁壮成长

少数民族干部既是民族地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综合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繁

荣与发展,关系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对于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

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工作实践,浅谈如何“让少数民族干

部队伍茁壮成长”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业务能力良好、工作激情高涨、奉献意识强烈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就必须把“培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紧抓和落实。三江

侗族自治县坚持“两个有利于”,严把“两个关口”,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的培养与建设的工作力度。

(一)坚持从“有利于政治建设”的高度,增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识。

三江侗族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增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采取有效方式,积极整合有关资

源,充分利用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或干部夜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党性理论、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坚定为党的各项事业奋斗终身和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信心。同时注重让政治素质好、统筹协调能力强、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其能力所能胜任的职务,使少数民族干部增强“政治主人”的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为切实提高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基层工作综合能力,该县遵循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把年轻的少数民族干部放到艰苦恶劣环境,到矛盾复杂、困难多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二)坚持从“有利于促进发展”的高度,制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长远规划。

少数民族干部是促进民族地区持续有效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三江侗族自治县从“有利于发展”的高度增强意识,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长远规划》,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列为该县长远发展重中之重的内容和任务。并建立健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优惠政策,切实为少数民族干部成长“保驾护航”。该县各级党委、政府还充分利用多种有效媒体,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努力营造让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的“温馨环境”。

(三)坚持严把“进”与“出”两个关口,保证少数民族干部素质。

该县录用少数民族干部,始终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程序对报考者进行全面考试。对考试合格者,严格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水平、遵纪守法情况、工作务实精神、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考核,并把思想品德作为重点进行考核。这样既增加了“进口关”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又体现了录用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把真正高素质的优秀少数民族人才选拔进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来。2000年以来,全县共招收127名国家公务员,其中少数民族干部达94名,占74%,达到了社会与群众都满意的效果。“出口关”即指少数民族干部的退休、退职、辞退等一系列制度。为确保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强大战斗力,该县畅通“出口关”,打破了少数民族干部一旦进入机关,就如进了“保险箱”、成了“永久牌”的思想观念,使民族干部队伍的管理机制进入了激励与淘汰并行的良性循环,让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使“铁饭碗”造成的人浮于事、素质低下、效率不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持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高素质。

由于坚持“两个有利于”和严把“两个关口”,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三江侗乡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取得了新的成就: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得到较大增加;文化程度得到整体提升;年龄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年轻干部成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主体,一批年轻干部走上各行业的领导岗位,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1978年,全县干部总数为3237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624人,占50.17%;少数民族干部大专以上学历294人,占7.64%;到2008年8月份止,全县干部总数为542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4536人,占83.6%;少数民族干部中研究生学历10人,大专以上学历3688人,占68.1%;24名县四家班子领导中,少数民族18人,占75%;235名县直科级现任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有197人,占83.8%;15个乡镇151名现任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有

141人,占93.3%。

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有序成长与壮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少数民族干部比例不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人才不多,高层次人才外流严重。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把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民族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一支适应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一)抓好基础教育工作,解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问题。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都经济趋于贫困。由于信息闭塞、意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份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得不到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的机会,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的主要问题。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应当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首先要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促成相互帮助,共求发展。其次是设立少数民族教育扶持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给予倾斜支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并由财政预算拔出一定经费,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学深造机会与施展才华的空间。

(二)抓好考试录用制度完善工作,使少数民族干部在数量上不断增加。

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稍差。但是,少数民族干部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他们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组织人事部门应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招录、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努力建立起既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又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设立一定的民族干部招录比例,并且结合干部配备条件和要求,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具体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报考者的学历要求;对于学历较低,在民族地区基层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做出较大贡献的应优先录用;民族地区各级人事部门在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干部录用指标中,应安排社会招收部分的机动指标,用于录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条件上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也应适当照顾。

(三)抓好培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

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民族干部,使他们牢固树立大局观,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为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重点加强对广大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市场经济、法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

习培训,同时选送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到高校培训,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干部。

同时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交流或轮岗力度,使他

们在不同岗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尽快成熟。组织部门还要按照“动态管理、备用

结合”的要求,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

划,建立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近、中、远期培养计划,把少数民族后备力量的培育作

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来紧抓。

(四)抓好选拔与任用工作,让少数民族干部有更大的政治发展空间。

组织和人事部门应按照完善和优化民族地区领导班子整体结构的需要,大胆地把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

级领导岗位,尤其应注意挑选政治素质好、熟悉经济工作、勇于开拓的少数民族干

部进党政领导班子,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放手使用,继续压担子注重锻炼培

养,使少数民族干部有了更大的“政治发展空间”。(三江县委组织部)

制定工作规划加强全面培训大力提拔使用我市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成

效显著

制定工作规划加强全面培训大力提拔使用我市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成效显著

日前从我市组织部门获悉,到2009 年底,全市共发展少数民族党员15719 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4%;有少数民族机关干部1791 人,占全市机关干部总数17.8%。其中,阜蒙县有少数民族科级干部330 人,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39%。全市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阜新转型振兴工作大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使全市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牵头与市委统战部、市民委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不断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全市各级少数民族干部在同级干部中所占比例在原有基础上要有新的提高。

为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武装和业务培训,我市充分发挥市、县(区)、乡三级党校、行政学校主阵地作用,精心组织和挑选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赴中央、省、市党校及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同时采取挂职锻炼、岗位轮换、交流任职等办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和省直部门挂职锻炼。近5 年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共选派了600 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机关、省委党校和高等院校参加学习。

工作中,市委组织部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纳入全市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本着重点培养、重点掌握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自2005 年开始,市委组织部每年向阜蒙县定向选调蒙古族全日制本科生5 至8 名,目前已有32 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实到县乡公务员岗位。

在少数民族干部任用上,我市坚持备用结合,不断改进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式方法,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2009 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提拔任用少数民族机关干部80 名,占全年机关干部晋升职务总数11.2%。1999 至2009 年,阜蒙县共提拔少数民族科级领导干部306 名,占提拔干部总数的37.8%。目前阜蒙县各乡镇、县直单位

领导班子配齐少数民族干部的占96%。按照自治区委组织部6月28日电传精神和市委组织部的

要求,科左后旗委组织部组成调研组,对全旗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我旗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概括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科左后旗是少数民族聚集的旗县,全旗有27个苏木乡镇(场),517个嘎查(村),总人口39.5万人,有蒙古族人口28.75万人,占总人口的72.71%。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

体,农牧业比重较大的旗。

近几年来,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旗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

了新突破。全旗少数民族干部为4406人,其中蒙古族干部4348人,分别占全旗干部总数的60.12%和59.33%。满、回等少数民族58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1.32%。在全旗少数民族干部中处级干部22人,占全旗处级干部总数的65.7%;科级少数民族干部319人,占全旗科级干部总数的71.2%,一般干部4065人,占全旗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92.2%。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3257人,占干部总数的44.4%,少数民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3人,占60%。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旗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占主体,少数民族干部中45岁以下占主体,占81.4%;35岁以下干部占42.5%;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1.16%。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科左后旗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规划、加强培养,积极选拔。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经常过问,对一些重要措施的制定和重要问题的解决,直接抓。旗委组织部、统战部,政府民委、人事、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负有共同责任,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健全制度,使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范化。

旗委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先后出台了《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翻译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发展的决定》、《科左后旗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措施,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

一是各级党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在发展振兴旗域经济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

自治法》和有关方针、政策,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三是旗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养选拔工作在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干部为重要环节,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四是组织部门制定培养、选拔规划,建立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长效机制,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不因领导成员调整而削弱或中断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

(三)强化培训,拓宽渠道,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我旗把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首先充分发挥旗委党校阵地的作用,对旗直各部门及苏木乡镇少数民族干部进

行“派出去学”、“请进来教”、“走出去看”等方法进行理论政策培训。2000年以来共培训干部426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982人,占70%。其次是采取挂职下派,外派锻炼,轮岗训练等办法,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几年来,先后在沈阳、山东、大连、四平等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的少数民族干部达49人,同时,对素质高,有发展

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下派基层,使其在基层得到锻炼。三是列入梯队,压担子培养。旗委在人事安排或换届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培养,促使他们锻炼提高,尽早成熟。

(四)注重培养,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是做好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

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全旗科级后备干部300 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270人,占全旗科级后备干部总数的90%。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加强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保证我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治上长期稳定,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我旗提出了《科左后旗2005----2010后备干部规划》,把少数民族后

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多层次民主推荐、宽领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选上来,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培养,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各

个环节。

(五)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通晓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工作。

目前,全旗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共有2240人,占全旗妇女干部总数的65.3%;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妇女干部35人,占副科级以上妇女干部总数的76.08%;全旗少数民族党外干部2146人,占全旗党外干部总数的43.77%,副科级以上党外少数民族干部13人,占副科级以上党外干部总数的65%。在培养措施上,我旗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选拔

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通晓民族语言的汉族干部。通过开展活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使各级干部达到蒙汉齐通的标准,从而加快民族工作步伐。

(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干部队伍建设。

科左后旗民族事务局现有局长3人(一正二副),科员3人,司机1人。平均年龄42.71岁,大学本科学历4人,大学专科2人,高中学历1人(司机)。中共党员6人,专业结构中:汉语言文学2人,蒙古语言文学2人,编译、政治理论各1人。几年来,旗委、旗政

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帮助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还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民族工作部门存在问题:1、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规模小、水平低。2、农村牧区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少、速度慢。

建议对策:1、“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民族工作资金”和“民族教育经费的拨付应按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区、市两极资金匹配不应按行政区域平均分配,应重点倾斜。2、随着“双语”、“三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强,让成绩优秀的民族学生接受区外重点大学的优质教育。3、制

定科教兴旗的发展规划,健全科技兴旗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学历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的看,我旗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地方。一是以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异地交流、轮岗使用和培养不够及时;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开选拔方式不完善、面不广,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选拔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通晓民族语言汉族干部力度还不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五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法较少,措施不够有力,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够,习惯于用常规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

乏。七是党外干部任正职领导岗位的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培养,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1、按照“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求,结合我旗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情况,采取

集中培训和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对那些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加压担子,使他们独立

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

2,采取“实习制”、“助理制”、“聘用制”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计划地从领导机关

选拔一些优秀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领导工作,给他们压担子,以取得领导工作经验;从基层选调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对口工作见习,提高素质。

3、后备干部培养方面可采取“拜师带徒”方法,落实责任,及时沟通。达到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好中选优,大胆选拔使用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干部。

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明确目标制定规划,不拘一格,大胆选拔

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其走上领导岗位。对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群众威信高的优秀年轻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干部,要放手使用,委以重任。同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拘于条框约束,只要基本素质这硬,政绩突出,可以适当放宽任职资历,只要有能力、贡献大、符合

选拔任用条件的就应大胆提拔使用。必要时可采取“先进后出”或“加长板凳”的办法解决。

三是加强民族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科教兴旗的发展规划,健全科技兴旗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学历人员和爱好民族工作人员到民族工作部门工作。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要有具体规划、具体目标、具体措施,对少数民族干部要定期进行考察,分层次建立实绩档案,

实行动态管理。要经常进行思想作风教育和“警示”教育,及时纠正少数民族干部中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要在全体干部中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起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各民族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中央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县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都很重视,也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基本情况: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中

占全州总人中的51.79%,我县也世居着不少的少数民族,全县干部总数有7004人,其中公务员1821人,事业干部5183人。少数民族干部全县有2598人(妇女干部119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45.80%。其中机关公务员有805人(县直单位632人,乡镇机关173人),占全县公务员总数的44.20%;事业单位干部有1796人(县直单位1248人,乡镇单位548人)占全县事业干部总数的34.65%。其职务结构、学历层次、政治情况、年龄情况、分民族情况等如下:

(一)、职务结构: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正处级领导干部3人,副处级领导干部16人,副调研员5人,科级领导干部361人(含非实职领导职数及享受待遇人员),科员411人,办事员6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704人(高级职务12人,中级职务448人,初级职务800人,员级444人),事业单位职员92人(管理8级3人,管理9级39人,管理10级50人)(二)、学历层次: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2598人,其中硕士学历干部有1人(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干部有388人(公务员214人,事业单位干部174人);专科学历干部有1684人(公务员436人,事业单位干部124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干部有525人(公务员153人,事业单位干部372人)。

(三)、政治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干部中党员干部1134人(公务员550人,事业干部584人);无党派人员人1252(公务员173人,事业干部1079人)。

(四)、年龄情况

按照年龄分段我县少数民族干部可划分为七个阶段:30岁及以下干部859人(公务员134人,事业干部725人);31岁至35岁干

部540人(公务员55人,事业干部485人);36岁至40岁干部458人(公务员168人,事业干部290人);41岁至45岁干部345人(公务员167人,事业干部178人);46岁至50岁干部255人(公务员101人,事业干部154人);51岁至55岁干部123人(公务员76人,事业干部47人);56岁及以上干部18人(公务员15人,事业干部3人)。(五)分民族情况

全县各民族干部数分别为:

1.傣族干部1640人(男860人,女780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3.41%;

2.景颇族干部506人(男304人,女20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7.22%;

3.傈僳族干部205人(男108人,女97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92%;

4.阿昌族干部49人(男25人,女2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69%;

5.德昂族干部11人(男7人,女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0.15%;

6.其他少数民族187人(男105人,女8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66%

二、少数民族的管理及使用

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国家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保证少数民族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专章专条对此作了规定。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做了更为明

确的规定,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