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1《美苏争锋》学案

9.1《美苏争锋》学案

9.1《美苏争锋》学案
9.1《美苏争锋》学案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节美苏争锋

【课前小测】

1.(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单科·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2.(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24)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2014年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8)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其目标就是(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4.(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教学质量预测·10)?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5.(2014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一联·20)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课标展示】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两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最重要的两股力量,团结合作,共同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战后,两国的合作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昔时的盟友变成了相互对抗的敌人,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出现美苏争霸。那么这段历史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呢,其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知识主干】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是盟友,他们相互合作,但是彼此的利益追求,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对外政策着眼点不同使他们反目为仇,应该说他们的合作是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大战时期他们在处置德国和对日作战问题上虽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但是在东欧问题、亚洲问题和日本的处罚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确立起霸主地位后实行冷战政策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应该说,美苏双方裂痕的焦点就是抢夺势力范围。

在战争末期,双方围绕着东欧国家走势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国家希望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建立起民主国家维护美英利益。但是,苏联坚持说东欧八国都在苏联的帮助之下获得解放的,所以必须实行和苏联一模一样的社会制度,才能拱卫苏联的安全。这一争论表明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尖锐矛盾。

在对日占领问题上,美国断然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单独占领了日本。即使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委员会美国亦拥有最后的决断权。此外,美国企图扶植亲美反共政权,控制中国,但是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率残部败逃台湾,台湾开始与祖国大陆分离。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奠定了战后美苏两分天下的基础。

(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在和上的矛盾日益加剧。(3)二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洲各国普遍衰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

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所谓冷战,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非直接战争的敌对行为,也特指当代国际政治特指二战后美

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状态。该词由美国政治家斯沃普在1946年的一篇演说中提出。1947年,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出版了一本名为《冷战》的小册子,此后该词开始为政治界和媒体广泛采用,逐渐演化成为美国和苏联之间在军事、政治、经济及组织上的对立、封锁和遏制的专称。

——编者注·教材155页?知识链接?2.拉开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参阅教材P

154

),主张西方国家结盟,共同遏制,对抗世界运动,揭

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政治经济军事

美苏·两级对峙美国

1947年3月,

美国提出?杜鲁门

主义?,美苏冷战

正式开始;

1947年6月,

针对欧洲国家经济

困难,提出了欧洲经

济援助计划:?马歇

尔计划?

1949年,美国

与11个国家签订

《北大西洋公约》,

成立了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北约与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以美

苏为首的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对峙局面

正式形成。(P

155

)苏联

1947年9月,

苏联与其他八国成

立?共产党与工人

党情报局?,协调

和统一各国党的行

动。

1949年1月,

苏联与其他5个国

家,成立了经济互助

委员会,旨在建立一

个与西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相对抗的

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1955年,苏联

与东欧七国在波兰

首都华沙缔结《友

好互助条约》①,通

称?华沙条约?,

见了了以苏联为首

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1.德国的分裂:

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②。

(1)背景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①在讲授《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加强与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阅教材86页。

②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6月5日,美、苏、英、法4国代表在柏林签署了《关于击败德国并在德国承担最高权力的宣言》等3个文件,宣布4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宣布在西占区单方面的币制改革,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苏联随即也在苏占区实行了币制改革,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

(2)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西德和东德。(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2.朝鲜的分裂:

(1)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2)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这是二战以后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1)苏联行为:1962年,苏联为改变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导弹,建立基地。

(2)美国对策: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编者注:危机持续13天)

(3)结果: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说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4.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1)消极影响: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2)积极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促使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九年级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 (1)

C B A C B A C B A B 课题:28.1锐角三角函数(1)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BC=10m ,?求AB 2、如图在Rt △ABC 中,∠C=90°,∠A=30°,AB=20m ,?求BC 二、合作交流: 问题: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 ,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Rt △ABC 中,∠C=90°,∠A=45°,∠A 对边与斜边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Rt △ABC 中,∠C=90°,当∠A=30°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22,也是 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 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Rt △ABC 和Rt △A ′B ′C ′,使得∠C=∠C ′=90°, ∠A=∠A ′=a ,那么 '' '' BC B C AB A B 与有什么关系.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

历史教案学案知识点总结高手必备之美苏争锋

历史学科 学案 教案 考点总结 课时训练 考前必备 名师指导

美苏争锋 【课堂导入】 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座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也就是一只木雕老鹰。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的1960年才公开此事。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这场长达15年的谍报战反映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美苏针锋相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对世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整体感知 本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表现、影响。图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期,__雅尔塔__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国家利益_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__领导世界__”。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点拨提示: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2.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 2.形成过程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__铁幕__”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党的扩张,即“__杜鲁门主义__”。 点拨提示:“冷战”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马歇尔__计划。 思维拓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有怎样的关系? “杜鲁门主义”公开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__北大西洋公约__组织。 (2)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__情报局__”。 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__经济互助委员会__,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__华沙条约__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 (1)德国分裂: ①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冷战逐渐加剧。 ②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__民主__共和国。 (2)朝鲜分裂: ①背景: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了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1949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__大韩民国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美苏争锋说课稿

《美苏争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美苏争锋》,我将从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来说教材。 一、说教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基本史实,辨证的看待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理解、感悟历史;通过用表格归纳美苏争锋的表现,要求学生学会用表格罗列知识点。在教材处理上,我将围绕核心知识大胆取舍,通过有力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我希望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见证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渗透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主流理念。同时在理性层面上要使学生明确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其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

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学案

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的一些实例,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在△ABC中,∠C=90°,∠A=45°,则BC:AC:AB = 。 2、在△ABC中,∠C=90°。 (1)已知∠A=30°,BC=8cm,(2)已知∠A=60°,AC=3cm, 求:AB与AC的长; 求:AB与BC的长。 二、例题学习: 问题1:“五一”节,小明和同学一起到游乐场游玩,游乐场的大型摩天轮的半径为20m,旋转1周需要12min。小明乘坐最底部的车厢(离地面约0.3m)开始1周的观光,2min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0.1m)? 拓展延伸:1、摩天轮启动多长时间后,小明离地面的高度将首次到达15.3m? 2、小明将有多长时间连续保持在离地面30.3m以上的空中? 三、练习巩固

, B B A 1、如图,单摆的摆长A B 为90cm ,当它摆动到∠B AB '的位置时,∠BAB '=30°。问这时摆球B ' 较最低点B 升高了多少? 2、已知跷跷板长4m ,当跷跷板的一端碰到地面时,另一端离地面32m.求此时跷跷板与地面的夹角. 3、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 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与水面的夹角为30°,此人以每秒0.5米收绳.问:8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 四、小结 五、课堂作业

B A O B A 初三数学课堂作业 1、如图,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α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 B为 ( ) A. αcos 5 B. αcos 5 C . αsin 5 D. αsin 5 第1题 第3题 第4题 2.(09甘肃定西)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 ( ) A .8米??B.83米? C .833米? D.433 米 3.(09潍坊)如图,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B 到河边公路l 的距离,在A 点测得30BAD ∠=°,在C 点测得60BCD ∠=°,又测得50AC =米,则小岛B 到公路l 的距离为( )米. A .25 ??B.253 C.10033 ?D .25253+ 4.已知跷跷板长4m ,当跷跷板的一端碰到地面时,另一端离地面2m 。时跷跷板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 ____。 7.如图,秋千链子的长度为3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两边摆动的角度均为30°.求它摆动到最高位置与最低 位置的高度之差。 5.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处的距离. 6. 单摆的摆长AB 为90cm,当它摆动到A B’的位置时, ∠BAB’=11°,问这时摆球B’ 较最低点B 升高了多少(精确到1cm)? sin110.191?≈cos110.982?≈tan110.194?≈

美苏争锋 教案

美苏争锋 三河一中历史组刘岩 一、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 本课重点: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See.Through)》片断这段视频中,两个大国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然而一旦牵涉到争夺势力范围,立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看了这段视频,我不由联想到人类历史上也有过似曾相识的一幕,只不过最后两个国家没有真的兵戎相见,这段历史就是——美苏争锋。 讲授新课: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知识连接: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154页第一、二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体制是什么? 2)这个国际关系体制以哪些国家为主导,为什么? 3)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完整版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能力:理解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冷战”等重要史实、概念;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和基本过程,分析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冷战”的视频资料、历史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讨论,从多维的角度辩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只有理解、信任、对话才能使人类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形成了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局面,其交锋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课内容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编排特点:教材线索较清晰,图文并茂,信息量较大,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和国际局势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美苏“冷战”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历史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突出,使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并不理想,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活跃前卫。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高一学生对国际时事的兴趣浓,关注度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国际时事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国际时政的理解深度,逐步掌握寻根溯源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由此使得历史学习的经世致用功效得以充分体现。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1)传统思路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了让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本设计采用传统教学思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战后美苏争锋、形成两极对

中考数学总复习学案:第27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第27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AB=2,的度数是______. 2.计算2sin30°-2cos60°+tan45°=________. 3.在Rt△ABC 中,∠C=90°,AB=5,AC=3,则sinB=_____. 4.在△ABC 中,若AC=3,则cosA=________.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所示,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 上的影子约为10米,则大树的高约为________米.(? 6.李小同叔叔下岗后想自主创业搞大棚蔬菜种植,?需要修一个如图所示的育苗棚,棚宽a=3m , 棚顶与地面所成的角约为25°,长b=9m ,则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至少需________m 2.(利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1m 2) 二、选择题 7.若Rt△ABC 中,∠C=90°,AC=2,BC=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sinB=23 B .cosB=23 C .tanB=23 D .tanB=32 8.点(-sin60°,cos60°)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12,-32) 9.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国旗的神圣.某同学站在离旗杆 12米远的地方,当国旗升起到旗杆顶时,他测得视线的仰角为30°,?若这位同学的目高 1.6米,则旗杆的高度约为( ) A .6.9米 B .8.5米 C .10.3米 D .12.0米 10..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 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米售价30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

模式1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锐角三导学案-锐角三角函数100

锐角三角函数 ◆ 课前热身 1.sin30°的值为( ) A . 32 B . 22 C . 12 D . 33 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o,则sin A 等于( ) A . 12 B . 22 C .32 D .1 3.在Rt ABC △中,9032C AB BC ∠===°,,,则cos A 的值是 . 4.如图,△ABC 中,∠C=90°,AB=8,cosA= 4 3 ,则AC 的长是 5.计算:tan 60°=________. 【参考答案】 ** 2.B 3. 4.6 5. ◆考点聚焦 知识点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大纲要求 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能通过画图找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准确记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3.会用计算器求出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4.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出相应锐角. 5.掌握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应用,这是本节的热点.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求三角函数值,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2.考查互余或同角三角函数间关系,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3.求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混合运算,常以中档解答题或填空题出现.

◆备考兵法 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本节知识加以理解记忆. ◆考点链接 1.sin α,cos α,tan α定义 sin α=____,cos α=_______,tan 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典例精析 例1(内蒙古包头)已知在Rt ABC △中,3 90sin 5 C A ∠==°,,则tan B 的值为( ) A .43 B .45 C .54 D . 34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在RTΔABC 中,∠C=90°,则sin a A c =, tan b B a =和222a b c +=; 由3 sin 5 A =知,如果设3a x =,则5c x =,结合222a b c +=得4b x =;∴44 tan 33 b x B a x ===,所以选A . 【答案】A 例2(湖北荆门)104cos30sin 60(2)(20092008)-??+---=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有关运算, 104cos30sin 60(2)(20092008)-??+---=3313412222 ??? ?+--= ???,故填3 2. 【答案】 3 2 例3(黑龙江哈尔滨)先化简.再求代数式的值.22 ()211 1a a a a a ++÷+-- 其中a =tan60° -2sin30°. 30° 45° 60° sin α cos α tan α α a b c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李翠霞 一、设计思想: 1、课堂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尽情展示自我,积极体验感悟。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深感悟。 2、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线索较清晰,于是对本课经行整合,教学进程安排分成三个话题教学:话题一、所恃何长图争锋?话题二、龙争虎斗齐争锋?话题三、各抒己见议争锋?通过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的概括和设计教学情境,从中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局部不稳、动荡,从中感悟霸权主义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危害,明确反殖、反霸应当成为多数国家的外交内容,感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感性认知提高到理性认知水平。在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态度取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能力要求的领悟。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该内容主要讲述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在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与补充,并就冷战影响、霸权主义危害和如何维护和平引导学生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感悟。本课处理主要是以“冷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对为何冷战、如何冷战、冷战影响等相关问题的探讨,其中特别注重对冷战影响的探讨: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关于美苏争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涉及,因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是比较熟悉的。但并美苏争锋的原因和影响、实质的认识不够具体和深入,有待通过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学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 1.了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固定,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固定的规律. 2.理解并掌握锐角的正弦的定义. 3.能初步运用锐角的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 一、温故互查: 1. 什么叫Rt△?它的三边有何关系? 2.Rt△中角、边之间的关系是:①°② 二、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P74-77页,自学两个思考及探究,自学例1. ①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_______,即sinA=________. ②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b=4,则sinB=______. ③在Rt△ABC中,∠C=90°,∠A=30°,则sinA= )()( =____. ④在Rt△ABC中,∠C=90°,∠A=60°,则sinA= )()( =____. ⑤在Rt△ABC中,∠C=90°,∠A=45°,则sinA= )()( =____. 三、自我检测: 1如图,求sinA和sinB的值. 2.在Rt△ABC中,∠C=90°,若AC=2BC,则sinA的值是________. 3.正方形网格中,∠AOB如图放置,则sin∠AOB=_________. 第3题图第6题图 4在Rt△ABC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锐角A的正弦值________.

5.在Rt △ABC 中,∠C =90°,BC=2,sinA= 3 2 ,则求AC 的长. 6.如图,P 是⊙O 外一点,PA 切⊙O 于点A ,且OP =5,PA =4,则sin ∠APO=_______. 四、巩固训练: 1.如图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 为30°靠在墙上,则A 、B 间的距离为多少? 2.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 、B 间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 、B 间距为2.5米,则倾斜角∠CAB 为多少度? 4.点P (2,4)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sinα=______. 5.在Rt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C 是直角,求证:sin 2A+sin 2B=1. 6.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8,AD =5,BC =6,则sin ∠BCD=______. 五、拓展延伸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b ∶c =3∶4∶5,求证:sinA+sinB=5 7. 六、 课堂小结 七、作业|:《名校课堂》第53页——第54页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导学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正弦 【学习目标】 1: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固定(即正弦值不变)这一事实。 2:能根据正弦概念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理解正弦(sinA)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 【学习难点】 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B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A C 1、如图在△ R t ABC中,∠C=90°,∠A=30°,BC=10m,?求AB 2、如图在△ R t ABC中,∠C=90°,∠A=30°,AB=20m,?求BC A B C 二、合作交流: 问题: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是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1: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50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如果使出水口的高度为a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思考2:在△ R t ABC中,∠C=90°,∠A=45°,∠A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如果是,是多少?B A C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BC B ' C ' 三、教师点拨: 从上面这两个问题的结论中可知,?在一个 △R t ABC 中,∠C=90°,当∠A=30° 时,∠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1 2 ,是一个固定值;?当∠A=45°时,∠A 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2 2 ,也是一个固定值.这就引发我们产生这样一个疑问: 当∠A 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探究:任意画 Rt△ABC 和 Rt △A ′B′C′,使得∠C=∠C′=90°, ∠A=∠A′=a,那么 与 AB A ' B ' 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A 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 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正弦函数概念: 规定:在 Rt △B C 中,∠C=90, ∠A 的对边记作 a ,∠B 的对边记作 b ,∠C 的对边记作 A 斜边c b B 对边a C c . 在 △R t 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 记作 sinA ,即 sinA= = a c . sinA = ∠ A 的对边 a = ∠ A 的斜边 c 例如,当∠A=30°时,我们有 sinA=sin30°= ; 当∠A=45°时,我们有 sinA=sin45°= . 四、学生展示: 例 1 如图,在 Rt△ABC 中,∠C=90°,求 sinA 和 sinB 的值. B 3 B 3 5 13 A 4 C C A (1) (2)

[县公开课教学设计]美苏争锋

课题:美苏争锋 时间:2019年12月20日星期五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必修Ⅰ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中的第一课:《美苏争锋》。本课主要讲述了美国和苏联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从昔日的盟友反目为仇,引起一系列交锋并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现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基础知识,尤其是世界史知识薄弱,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给本课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时政热点话题引出问题:中美有无发生“新冷战”的可能,联系当下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下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新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冷战的缘起,冷战的表现以及冷战的影响。最后一个探究问题是本课的高潮,学生从政治、经济格局、外交等多个角度探究当下中美有无出现“新冷战”的可能,首尾呼应,以开放性的问题结束,升华主题,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我们都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国都有能力,有智慧应对所有挑战,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四、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在梳理和概括美苏争霸的相关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实力于国家地位、和平于人类社会,部分于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辨析,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最后做到运用历史资料分析中美有无“新冷战”的可能,切实做到论丛史出,提高全面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3.时空观念:结合冷战是在二战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理解欧洲优势地位下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3)》导学案

7.6 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3)学案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仰角、俯角的定义:如右图,从下往上看,视线与 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右图中的∠1就是仰角,∠2就是俯角. 探究新知 例题1、为了测量停留在空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点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27°,然后他向气球方向前进了50m ,此时观测气球,测得仰角为40°。若小明的眼睛离地面1.6m ,小明如何计算气球的高度呢? 例2、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某单位在如图所示的办公楼迎街的墙面上垂挂一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AE ,张明同学站在离办公楼的地面C 处测得条幅顶端A 的仰角为50°,测得条幅底端E 的仰角为30°. 问张明同学是在离该单位办公 x m h m A D B 27 50m 40

楼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进行测量?(精确到整数米)(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1.20,sin30°=0.50,cos30°≈0.87,tan30°≈0.58) 知识运用 1.如图,小明欲利用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已知他离树的水平距离BC为10m,测角仪的高度CD为1.5m,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33°.求树的高度AB。 (参考数据:sin33°≈0.54,cos33°≈0.84,tan33°≈0.65) 2、为了改善楼梯的安全性能,准备将楼梯的倾斜角由65度调整为40度,已知原来的楼梯的长为4米,调整后的楼梯要占多长的一段楼梯地面. 当堂反馈 1、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 仰角为? 6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 30,热气球与高 楼的水平距离为66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 C A B

《锐角三角函数》学案

1.1锐角三角函数(1)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千年古寺青檀寺中有一座报国塔,小明很想知道 古塔的高度,但小明没有足够长的尺子,怎么办呢?于 是聪明的小明想了这样的办法:小明在塔前的A 处仰望 塔顶,测得仰角∠1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米到 B 处又测得仰角的大小,根据这些他就求出了塔的高 度.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就会揭开小明这样做的谜 底.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九年级(下)第一章的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3⑴如图: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 和EF 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A B 1 2

二、呈现问题,探索新知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22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5)概念的生成 由于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 确定以后,它的对边与邻边之比也随 之确定,因此我们有如下定义: 如图,在Rt△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之 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 (tangent),记作tanA ,即 tanA = . 三、巩固提高,应用新知 例1 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坡度 如图,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例如,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 上每前进100m 就升高60m ,那么山坡的坡度i (即tan α)就是: 603tan 1005 i α===.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美苏争锋》教案6 人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概念:“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等。 2.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3.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认识美苏“冷战”造成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及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责任感。 5.了解“冷战”局面的形成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影响,通过补充阅读材料和加强对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方式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与政治威望提高、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等历史材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整合教材内容如下: 2.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布置预习思考题:(1)找

出重要概念。(2)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哪些?(3)苏联采取了哪些反击措施?(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如何?(预习思考题无须用本子专门写下来,能在课本上找到的,只需画在书上就行;需要归纳的可写简要提纲。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自学习惯。预习思考题的难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一般以了解课文知识、突出重点知识为主,跨度不宜太大。) 3.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例如,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的,就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到答案。 4.注重创设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5.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例如引入资料: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战后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和用计算机演示“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地图”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认识到历史资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进而懂得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和时政资料。 教学构想 (注:如果教学对象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并能自觉做好预习思考题的,可省略讲各教学内

《锐角三角函数》导学案

24. 3 锐角三角函数(1) 【学习目标】 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这一事实。能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固定这一事实。 【课标要求】掌握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回顾】 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自主学习】 探究1:任意画Rt△ABC和Rt△A′B′C′,使得∠C=∠C′=90°, ∠A=∠A′,那么 '' '' BC B C AB A B 与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一下吗? 结论:这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

概念:在Rt△BC中,∠C=90,∠A的对边记作a,∠B的对边记作b,∠C的对边记作c. 在Rt△BC中,∠C=90°, 我们把叫做∠A的正弦,记作,即. 我们把叫做∠A的余弦,记作,即. 我们把叫做∠A的正切,记作,即. 【例题学习】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求△ABC 中∠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你有什么发现? 【巩固训练】 1.如图,在直角△ABC中,∠C=90o,若AB=5,AC=4,则sinA=() A.3 5 B. 4 5 C. 3 4 D. 4 3 2.在△ABC中,∠C=90°,BC=2,sinA=2 3 ,则边AC的长是( ) A.13 B.3 C.4 3 D. 5 3在中,∠C=90°,a,b,c分别是∠A、∠B、∠C 的对边,则有() A . ... C B A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1课《美苏争锋》 一、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美苏争锋》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1课。《美苏争锋》即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它结束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伴随着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最终从两极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在“冷战”方式下进行的激烈争夺及影响。 三、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已经有了一定概念性认知,但是缺乏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归纳掌握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 2、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㈡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法等分析、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实质和影响。 2、运用情景再现和活动讨论法让学生利用课堂讨论充分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苏“冷战”造成战后国际关系的长期紧张,培养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美苏争锋、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3、明确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2、难点是美苏对抗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时代。世界舞台上除各个国家之外,还活跃着许多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国际组织的图片,问: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些国际组织? (学生回答分别是联合国、世贸、亚太经合组织、北约、欧盟后,及时点评。如果一位同学不能全部回答,则请其他同学补充)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北约在上述组织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它是二战后美苏对峙、对抗的产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九第一节《美苏争锋》学习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标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板书) 多媒体出示:有关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图片及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 指出: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就战后世界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形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构建了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基本框架。请同学们依据雅尔塔体制的基本内容预测一下二战后美苏关系的走向。

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学案(3)(无答案)新人 教版 ⑴: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 ⑵: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重点】 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难点】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一个锐角正弦是怎么定义的? 一个锐角余弦是怎么定义的? 一个锐角正切是怎么定义的? 二、合作交流: 思考: 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 是多少度? 你能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码?. 三、教师点拨: 归纳结果 30°45°60° siaA cosA tanA 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2)cos45 sin45 ? ? -tan45°. 例4:(1)如图(1),在Rt△ABC中,∠C=90, 6,3A的度数.

(2)如图(2),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3a . 四、学生展示: 一、课本83页 第1 题 课本83页 第 2题 二、选择题. 1.已知:Rt △ABC 中,∠C=90°,cosA=3 5 ,AB=15,则AC 的长是( ). A .3 B .6 C .9 D .12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sin 260°+cos 2 60°=1 B .sin30°+cos30°=1 C .sin35°=cos55° D .tan45°>sin45° 3.计算2sin30°-2cos60°+tan45°的结果是( ). A .2 B 32.1 4.已知∠A 为锐角,且cosA ≤1 2 ,那么( ) A .0°<∠A ≤60° B .60°≤∠A<90° C .0°<∠A ≤30° D .30°≤∠A<90° 5.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sinA=1 2 , cosB= 3 2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6.如图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BC=3,AC=4,设∠BCD=a ,则tana?的值为( ). A .34 B .43 C .35 D .45 7.当锐角a>60°时,cosa 的值( ). A .小于12 B .大于12 C .大于3 2 D .大于1 8.在△ABC 中,三边之比为a :b :c=132,则sinA+tanA 等于( ). A . 3231 3331.3. 62 2 2B C D + 9.已知梯形ABCD 中,腰BC 长为2,梯形对角线BD 垂直平分AC 3,?则∠CAB 等于( ) A .30° B .60° C .45° D .以上都不对 10.sin 272°+sin 2 18°的值是( ). A .1 B .0 C .12 D .3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