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答案

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答案

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答案
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书魏郑公传后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则思唐之所以治治:太平B.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恨:遗憾C.成区区之小让让:礼让D.非其史之遗遗:赠送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其皆出于此乎?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失其所与,不知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吾尝终日而思矣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立论明确,并以史实为证反复论说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作者指出“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太宗能纳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B.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论题进行了阐述,既列举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为正面例证,亦举了桀、纣等君王作为反面例证;既从为臣的角度谈进谏,亦从君王的角度谈纳谏。C.《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这种记史的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大臣焚烧自己谏稿的行为是符合“春秋笔法”的精神的。D.作者赞扬了魏征,并明确提出了公开诤谏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这种行为无疑是正确的,但客观上将会暴露封建帝王的缺点与过错,这在当时无疑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原创)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划线处断句(3分)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菜根谭》)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①答案: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侍奉君主,并且不欺骗万世的人就是郑公啊!(持,不欺乎万世,判断句各1分)②答案: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身上,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护他们的君主呢?(前两个分句各1分,“岂……欤” 1分,倒装1分)

小题5: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菜根谭》)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遗:遗漏。小题2: 试题分析:A语气助词,表示揣测。B.连词,和、同/动词,结交 C.连词,因为/介词,用、拿。D.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小题3: 试题分析:C 对于“春秋笔法”的说法与作者的观点相反。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参考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喜逢这个好时代,他们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太平,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大概都在这里吧。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的事情,是因为他的奏章还保存在。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只是极其公正罢了。极其公正的原则,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还有更不可以做的事: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失掉一时的公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认为前代没有诤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风气的先河。唐太宗晚年,许多大臣明知这层意思,但不进言,致使他越来越不明白治理天下的失误,后来出现辽东败亡的情况,才开始遗憾魏征不在世了,不曾知道他后悔的念头是从无人进谏而引发的。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率直地规劝他们的君主,言辞极其深刻,事情又非常紧迫,他们的谏词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能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这些国君的败亡,原来是他们的臣下的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不是史官的遗漏,而是当时的大臣不敢进谏才这样的。那么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于后世的原因。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过错。”与此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好的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好的行为呢?又说:“既然这样,那么,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呢?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博取小信的人干的。那事情又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掩饰君主过错的方法,而让后世去传扬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奏章的正确与否,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他们的君主呢?”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与此不同。我说:这不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理论,也是说君臣之间,议论的时候,不想对当时的人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哪里是想杜绝告诉万世的人呢?唉!用真实信诚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名言警句——辞典

6 国家 (1)治国 6.021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6.023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6.02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6.025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6.027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6.17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6.17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6.182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6.21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6.244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7 人民 (1)民本 7.00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7.006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7.010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7.016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7.029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民心 7.041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7.042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完整word版)的、地、得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 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 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清唐甄《潜书考功》 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 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宋欧阳修《原弊》 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 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 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 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潜夫论爱日》 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 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 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清唐甄《潜书考功》 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隋巢子》 22、积贮者,天下之大命。----《汉书食货志》 23、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武候集便宜十六策治人》 24、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上非是不以行赏,下非是不以效治。----清唐甄《潜书考功》 25、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唐吴兢《贞观致要》 26、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27、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列传》 28、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29、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3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3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3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34、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用法分析及练习(后附答案)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二阅读理解

二、阅读理解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明中心含内容慢慢找 中心句中心词关键段宜先找 总起句在前面总结句在后头 合段意提问题串联法是高招 答问题要周到常练习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 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十二、给文章分段(归并法)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地点变换分段。 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内容性质分段。 十三、概括段落大意 1、学会摘句法: A、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总写句。 B、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C、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2、采用层意归并法。 (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3、选取主要意思。 在一段中写到几个内容,其中有主要内容,也有次要内容,在概括这类段落的段意时,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删去次要内容。 十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用课题发展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抓重点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用段意归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十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思想。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舍身”二字包含有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如:《鸟的天堂》一课的中心句是:那“鸟的天堂”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

国家 ()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é: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人民 ()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é: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民心

阅读理解方法归纳

阅读理解方法 一、阅读顺序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 ⑥以地点为线。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二、考点及答题指导: 1、表达方式 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升华感情 记叙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真实感人,增强亲切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 ⑴人物描写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②渲染了……的气氛(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⑤深化作品的……主题;⑥暗示社会环境的……; 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4、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⑴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⑵拟人:将……当作人来写,把……写活了,生动形象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⑶排比:强调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4)夸张: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5)叠词、短句: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杜畿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注释】 畿:读作ī。 以:凭借。 独:任命。 顾:文言连词,但。 苦:苛刻。 进:推荐,举荐。 诣:到…去。

化:教化。 是时:当时。 举:推荐。 【翻译】 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待继母却很孝顺。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Org/b/19908。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牛、马,甚至养鸡鸭狗猪等,都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 教了。”于是在冬天整治军队讲授武功,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精品】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周达标测试卷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十周达标测试卷 一、基础训练 1.选择恰当的读音写在横线上。 zuān zuàn ①七颗钻________石升上了天空。 ②树丛中钻________出了几只小猴子。 zhèng zhēng zheng ③正________月里是新春,人们互相祝福。 ④我反正________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hē hè ⑤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不断地喝________彩声。 ⑥小姑娘把水端给母亲喝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改后正确的字写下来。 ①一到晚上,路上的气车、电车都打开车灯行驶。________ ②大雾中,我发现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站满了小水珠。________ ③放学后,老师叮嘱我们:不能在马路上玩要。________ ④洗过的手绢要等凉干以后,再收拾起来。________ ⑤这是一福美丽的图画。________ ⑥少先队员要带上红领巾去上学。________ 3.找朋友,寻对手。 ①写近义词。 干涸——________ 赶紧——________ 一定——________ 突然——________ ②写反义词。 旱——________ 反——________ 清澈——________ 巨大——________ 4.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水 ________地尖叫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走 ________的钻石________地跳

5.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焦:A.着急;B.酥,脆;C.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 ①从厨房里突然传来一股难闻的刺鼻气味儿,原来锅里的饭烧焦了。________ ②麻花炸得真焦,好吃极了!________ ③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十分焦急。________ 清:A.纯净透明,跟“浊”相反;B.明白,不混乱。 ④我记得很清楚,奶奶送给我一个红色的小手帕。________ ⑤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1句子训练营。 ①小姑娘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改为“被”字句) ②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缩句) ③《七颗钻石》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改为感叹句) ④彼得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上衣口袋。(用加点词造句) 2.回忆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1)在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水罐变成银水罐 B.水罐变成金水罐 C.水罐装满了水 D.水罐里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①ABCD ②ACBD ③DBCA ④CABD (2)________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A.爱心B.魔法 3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做什么呢?” ________我拿出钱为小男孩补足了花款。 ________店里有个小男孩,挑好了一把玫瑰,正在付钱。 ________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________小男孩面露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 ________小男孩快活地说:“谢谢您,先生。我妈妈会感激您的。” 三、阅读乐园

珍贵的教科书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故事。为了保护教科书,张指导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本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革命先辈那种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使本文充满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课文结构,从“盼书---取书---护书---激励”这四方面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2、让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并懂得要通过努力来回报所有为我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的人们。 教学重、难点: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孩子们要得到一本教科书,却是老师用生命换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22、珍贵的教科书 二、新授: 1、再一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说这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呢?请四个同学把课文分为四大部分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珍贵”的那一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背景、音乐,分四部分出现。(4页幻灯) 师:你觉得哪一部分最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 生:第三部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三部分写的是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教科书是用生命换来的。 生:指导员用生命换来了教科书。 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师:指导员是在什么情况下保护教书?谁能找出这个自然段? 生举手。 师:请你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读。老师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紧急的语气。

师: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指导员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指导读:“快卧倒……” 师: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可能指导员还说了别的,但被炸弹声淹没了;指导员话还没说完,就倒下了) 师: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指导员在哪?书在哪?(发现了指导员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一段:文字、背景、音乐。学生齐读。指导朗读:“我”是急切地、大声地喊;而指导员的声音是微弱的。分组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 学习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 师:为了保护教科书,指导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让指导员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呢? 3、第二部分 生:因为这书来之不易。 …… 师:怎么来之不易? 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师: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写的? 生: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部分文字: 指名读第二部分。指导朗读指导员的话(兴奋的语气)和我的话(高兴、急切) 师:第4自然段是谁说的话? 生:指导员。 师:指导员为什么要用问句开头?明确: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后面两句都用了感叹号,表达了指导员什么心情?说明了教科书怎么样? 明确:说明了教科书来之不易,很珍贵。 师:除了“书来之不易”这个原因,还因为什么指导员会用生命去保护教科书? 生:因为我们没有书 生:因为我们需要书 生: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 师:是啊,我们连一本教科书都没有,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课文中那一部分写了我们的学习条件? 生: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部分文字: 齐读画线的句子: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治国名言

治国名言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 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填空。 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省略;②表示话未说完;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现的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 ①“快卧倒……”应选______ ②“指导员,指导员……”应选______ ③“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应选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找珍珠 荷花妹妹有三颗晶莹的珍珠,它可喜欢啦!轻风一吹,荷叶一摆,“叮咚”一声,一颗珍珠滑下河,溅起了一朵小水花。 小河见了,掀着细细的浪花,帮着荷花妹妹找珍珠。小河没找着,便请小鱼帮忙。小鱼潜到水底找呀找,还是没找着。太阳出来了,荷花妹妹请太阳公公帮忙找,太阳公公眯着眼说:“先让我瞧瞧珍珠是啥模样!”荷花妹妹把另外两颗珍珠给太阳公公瞧瞧,奇怪,冒了一阵气儿,珍珠不见了,荷花妹妹哭了。太阳公公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很对不起荷花妹妹,就让月亮帮着找。月亮笑着说“不用找,珍珠会回来的:,”天黑黑,夜凉凉。珍珠回来了,荷花妹妹笑了。荷花妹妹高兴地说__谢谢月亮__您把我的珍珠送回来了__我一定不让珍珠再丢失__月亮笑着说:“你的话不对!其实,珍珠实际上是露珠,白天太阳一晒就变成水汽,蒸发不见了;晚上,月亮出来,气温较低,水汽凝结又变成了露珠。” (1)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荷花妹妹高兴地说______谢谢月亮______您把我的珍珠送回来了______我一定不让珍珠再丢失______ (2)荷花妹妹分别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忙找珍珠,结果______找到了。 (3)荷花妹妹的珍珠是______。 (4)太阳找不着珍珠是因为______。 (5)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3. 读课文《全神贯注》给句子加标点。 罗丹说______啊______不______还有毛病______左肩偏了点儿______脸上______对不起______请等一等______ 4.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伊春市上甘岭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伊春市上甘岭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九上·呼和浩特期中)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 .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 .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2. (2分)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大雁归来”、“云南的歌会”、“中国石拱桥”都是偏正短语。 B . “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这是一个复句。 C .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一句中“世界自然和文化”是定语。 D . “如果脱离实际,这个方案就是一纸空文,无法解决问题。”是假设复句。 二、字词书写 (共2题;共9分) 3. (5分)请将下面的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4分) (2019七下·广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ēng máng bì lù________。 (2)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________。 (3)传来的话说,前面又一段路在qiào bì________上,马爬不上去。 (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zhèn sǒng________起来。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5. (4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子日:“岁寒,________。”(《论语·子罕》)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④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苏轼《浣溪沙》)

课外阅读题

1. 古诗词三首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单选: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A 西湖 B 东湖 春游湖 多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A荷叶 B 荷花 春游湖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拟人 B 比喻 忆江南诗人最想回忆的事情有哪些? A 吴酒 B 寻桂子C春竹叶D 赏月 2.阿里山的云雾文中的魔术师是指什么? A 阿里山的云雾B阿里山的千山万壑 6. 西湖的绿多选:西湖的绿文中提到的西湖景点中有哪些? A 黄龙洞 B 屏风山 C 花港观鱼 D 飞来峰E冷泉亭 7.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判断: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A 正确B错误 8. 迷人的夏季牧场多选迷人的夏季牧场有哪些地方很迷人?( ) A 碧绿的草原 B 雪峰C蒙古包 9. 小桥· 流水· 人家 多选周庄的桥有哪些特点? A 或大或小 B 或曲或直C或古朴或新颖 10. 傣家晨曲多选傣家晨曲中有哪些场景和画面? A鸡在啄食,牛在饮水B几只白鹤翩翩飞翔C田埂上劳动的男男女女 D 丰收的场景 11. 家乡的桥 多选家乡的桥名称有哪些?A千岁桥B如意桥C震龙桥D元宝桥E娘娘桥F骆驼桥 12 宝剑赠知音单选宝剑赠知音中季札把宝剑送给徐君时,徐君是在世还是死了? A 在世时B死后 13. 立木建信单选立木建信中商鞅奖给移木的中年人的奖金是多少? A 10两黄金 B 50两黄金 14.诚实的分量我的茶叶每包够500克份量吗? A 够 B不够 15.一张假钞一张假钞最后我怎么处理的? A 买东西了 B撕了 16第六颗钻石第六颗钻石在哪里找到的? A门边 B失业者手中 C 柜台边 17.信任果园里我们采完的果子后怎么给钱? A 自己放在箱子里 B有人在那里收钱 18. 闪光的礼物是谁送给我的崭新的名牌自行车? A59家订户B米瑟利先生C爸爸 19.一碗牛肉面小男孩点了几碗牛肉面? A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 B两碗牛肉面 20.还你一枝清莲单选我买小女孩的莲花给了钱吗? A 给了 B忘了带钱 21.莲花落单选耍莲花落沿家沿户地卖唱为了什么?A 是为生计所迫而沿家乞讨 B 就为表演 22. 放弃射门单选福勒把点球踢进去了? A 进了B没进 23. 刻骨铭心的一课单选我说谎了,爸爸怎么教育我的? A一直在车里说教 B步行回家,罚自己 24.我们奇妙的世界多选在我们这个奇妙的世界中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地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宝藏?A天空 B 地球 25. 在森林里判断 1.高山教我攀登。()A 正确 B错误 2.蝴蝶教我飞翔。() A正确 B错误 3.大地耐心地教我容忍谦让。() A正确 B错误 26. 蛇与庄稼 判断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A正确 B 错误

《珍贵的教科书》课文原文阅读

《珍贵的教科书》课文原文阅读 22珍贵的教科书1947年春天,我们延(yán)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jìng)中,我们仍然顽(wán)强地坚持学习。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jiān)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guō)烟灰在墙上刷(shuā)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tì)。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一天下午,我们的老师张指导员兴奋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听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高兴得跳起来。“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走哇,领书去!”“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书领到了,我们俩每人背上一捆(kǔn),高兴地往回走。我们恨(hèn)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sī)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xiào)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fǔ)冲,投下了一颗炸弹。“快卧(wò)倒……”没等指导员喊完,轰隆一声,炸弹就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头部受伤了。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叨着:“书……书……”我扶着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lì)着我前进。[冀教版第六册课文] 20珍贵的教科书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儿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书领到了。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文]5读书珍贵的教科书*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

杜畿传详注详解(2020年山东德州高三上期末考试)

一、[2020·山东德州市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幼年丧父,又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继母苦(困辱,折磨)之,以(凭)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拘囚)数百人 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又】主宰。特指杀,称自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④衡量。“取民则不裁其力。”⑤体制;风格。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八都:八方。)⑥用于布帛之类。“学生谒师,贽用腶脩 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⑦通“才”。仅仅。⑧通“材”。材器,材质。)其轻重/尽决(判决)遣之/虽未悉(全)当/郡中奇(意动,感到惊奇)其年少而有大意(志向)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①<动>迁移;迁徙。《史记?秦始皇本纪》:“迁其民于临洮。”②<动>特指迁都。《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动>变动;变更。《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④<动>调动或晋升官职。《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 史令。”⑤<动>放逐;流放。《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护羌校尉,使持节 ..,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举(发动)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外(表面)以请邑(①城镇。《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封地。《荆轲刺秦 “悒悒”,忧闷不悦的样子。)为名,而内实与幹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险要的地形)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名作状)通刘表,固等因(因袭,沿袭)之,吾恐其为害深。(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推举,推荐)萧何、 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 前,头低到挨着手,后世指下跪叩头。《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鸿门

(完整版)的地得练习题

“的、地、得”练习题 规律: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地”、“得”练习一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 丰富()经验 热烈( )庆祝 巨大( )变化 积极()参加 分析()透彻 服务()周到 广泛()阅读 描写()生动 贯彻()及时 毕生()精力 观察()仔细 感动()流泪

“的”、“得”、“地”练习(二)一、填空 美丽( )景色飞快( )奔跑勤劳( )人民欢呼( )人群跑( )飞快 抬( )高高的努力( )学习认真( )思考优秀( )成绩有趣( )游戏 下( )真大 跳( )很远 难受( )流泪 积极( )举手 玩( )开心 平静( )湖面 巨大( )轮船 亮( )夺目 美( )难以形容 高高( )站立 热闹( )市场 流动( )人群 站( )笔直 累( )无精打采 激动( )欢呼起来 二、修改下面句子中用得不当的“的、地、得”。 1. 我为爷爷制作了一个漂亮得贺卡,祝他生活地愉快。()、() 2. 小兰地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 “的”、“得”、“地”练习(三) 1、秋天()夜晚,明亮()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人望着那天上()月亮,不由()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3、成功()喜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