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变专注教学设施建设的思想树立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

转变专注教学设施建设的思想树立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

转变专注教学设施建设的思想

树立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

蔡克勇

?深谋远虑者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校园文化建设为深谋远虑者高度重视

周济:几年前,我向朱九思老先生请教当校长的经验,九思同志认为,他当校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两件半事情:一是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走综合化道路”和“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头”;二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半件事情是植树造林。

正好对应着我们现在要做的三个规划。正是由于朱九思同志的深谋远虑和他所领导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大讨论,使华中科技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超常规的发展,对学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建设校园文化要有大视野

(1)校园文化不是存在于学校围墙之内的闭环系统,而是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功能性联系。

(2)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想工作、做决策。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视野。(滨州技术学院与孙子兵法、孙子文化。)(3)建设“和谐社会”更要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不是一个早晨突然想出来的,而是经历过一个相当的历程的。

在改革开发初期,党提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奋斗目标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四位一体。

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算起,多达35次中央全会中,主要讨论经济事务的有15次、政治事务3次、文化事务2次、党的建设15次。惟独这次会的内容是讨论社会发展及相关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可见重要与突出的意义。

(4)“和谐社会” 的提出,更要重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理论的演进

作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临界点,2003年,这个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开始凸显的时期。

在2004年春夏之交,中央启动了具有基础性质的部分地区和全国范围的三项调查研究,即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和社会稳定工作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学术界和有关专业人员中,也加强了古今中外社会建设理论、各种类型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尤其是组织了一系列涉及政策、法律、体制的课题研究,社会和谐研究一时成为显学。

从2005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派出了数十个调查组,分赴欧洲、北美、拉美、东亚、非洲等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管理社会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出现和谐概念,提出社会要更加和谐;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侧重点主要还是社会关系;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讨论班上的讲话把和谐社会的内涵扩展了,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则将和谐丰满为四个层面。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和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身的和谐,提出要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自尊自信。

和谐社会的内涵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自和谐社会概念提出以来最具权威的定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鼓励人们通过合理合法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团体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和谐外交”立意深远

北京的外交圈中,正密切关注中共国家主席湖锦涛所提的“和谐外交”,它正改变地区、亚洲乃至世界对中国的观感。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日前结束,胡锦涛致词时提出共建“和谐地区”。西方一位外交官说,胡锦涛去年在联合国讲话提到争取一个“和谐世界”,今年4月他在耶鲁大学演讲重提这一概念,日前胡锦涛参加亚信会议,又提出共建“和谐亚洲”。显然“和谐”成为中共对外政策的核心思维,它根植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人一目了然。

西方外交官认为,胡锦涛采取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虽不是针对美国,却在国际社会的一些反美国家中取得好感。

上合组织最能说明“和谐外交”的微妙之处。上合组织起于边境安全议题,成立时不被看好,尤其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全球反恐行动,上合组织眼看要边缘化。不料,“和谐外交”的软性纲领,取得周边国家好感,在共同发展的驱使下,上和组织去年一口气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伊朗等四个观察员国,日本也提出申请加入,使上合组织的行情看涨。

按此势头发展下去,西方一位外交官不排除会有更多国家等着排队加入上合组织,随中共起舞进入所谓的“和谐地区”。

迹象显示,胡锦涛的“和谐外交”已然吹起,以欧亚大陆为核心向周边扩散。

“和谐外交”讲求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使其他国家不觉得有压力,且“和谐外交”的背后是一个大国的崛起,口袋里有兑现的支票。

周济:教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交媾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成绩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教育;维护教育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坚持从严治教,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教育政府保障责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4日)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诚信的、宽容的、有活力的和有秩序的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1、人与人的和谐。2、人与物的和谐。3、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1、陶冶情操。2、培养创新精神

<二>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城市文化

1.关于文化的内涵及分类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前提和条件,它蕴涵着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因,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

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既指文学、艺术、音乐等,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价值、信仰、观念、道德、法律等。

文化,是指由知识、经验、典章、教化、诗情、哲理、道德、操守、智慧、技能、创造性与开发力等构成的人的精神素质与人类社会的文明环境。

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内涵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2004年4月初,他推出了一本书名为《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的新书。

据他概括,软实力的定义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大致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文化的四个层面

文化是一个由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性整体”,每个整体都是一个有机的层面性系统。常常分为心态、制度、行为和物态等四个层面。

物态层包括山水、资源、物产、建筑等;

行为层包括风俗习惯、衣食住行、仪礼、娱乐、体育及组织(社区、机构、国家等)行为等;

制度层包括婚姻、宗教、宗族、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法律、交通、教育、图书文献、天文历法等;

心态层包括公众心理、民族个性、社会思潮、民众信仰与宗教、科技理论、文学与文学理

论、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哲学观念与体系、政治观念与学说等。

文化的分类:经典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

经典文化主流文化

经典文化是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主流文化是深入社会大潮和感应时代主流所创造出来的最能函寓生活本质,反映时代风貌、表现人情事理的经世之作;

它们都具有铸冶和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巨大而特殊的作用。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与市场密切相关。是在经济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而且也基本上是遵从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规律而生存和发展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众文化都只能是对主流文化和经典文化的调节和补充,它既不可能占据时代文化的主导地位,更不可能取代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是文化快餐。

大众文化从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满足生活的多样化实际需求而赢得了人们的认同。

主流文化和经典文化的打鼎地位

切入现实生活主流、着意描写和表现时代变革、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场景与奋斗历程的作品,永远都应当是文学舞台上的主角,永远都应当处于打鼎的地位。

2.关于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教育功能

你想让小孩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为他营造什么样的环境。厦门的鼓浪屿,几乎家家有钢琴,所以那里出了许多大钢琴家。

杜威:“一个生长在音乐家家庭的儿童,他在音乐上的能力,不可避免地将激发起来,比在另一环境中可能被激发的其他冲动所受到的刺激,相对地说要格外多些。

(2)文化是一种征服人心的亲和力

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承载着一定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包括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以,文化的消费不同于普通的消费,人们在欣尝电影、戏剧、歌舞、动画片、音乐或参与电脑游戏的同时,也会对其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予以认同,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文化消费的这种教化是隐性的、柔性的和长期的,因而其产生的影响更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与衰败,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它还代表着一种“软实力”,征服人心的号召力、亲和力或者说影响力。

(3)文化是未来的经济

1)生活中最让人愉快的,是心灵文化。

《时代》周刊1999年12月: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第一产业,美国人1/3的时间,2/3的收入,1/3的土地用于休闲。到2015年可能占美国GDP的50%,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

2002年日本经济的近20%由电子游戏产业产生,已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游戏产业正成为韩国最有利润的行业,年增长率达30%——40%。

2)文化力推动新经济

新经济表现为人才经济、注意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的经济所共通的地方在于,给人或物以及人的活动增添魅力变的很重要。能够增添这种魅力的就是“文化”。

文化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是最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资源。

3)我国跨入休闲经济时代

有钱、有闲是休闲的基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需求。2003年中国步入这个阶段。与此同时,从实行…5天工作制?,到推出…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现在中国的法定节假日达到110多天,这意味着城市居民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休假。可以说我国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

(4)文化的竞争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生产国和输出国,美国强势通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不仅为跨国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输出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使美国的“软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所以,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文化,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中,美国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

1)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制造的日本”转向“文化的日本”

外界认为日本经济经历了“迷失的十年”,青木教授则认为,日本经济在这十年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增长乏力,但增长结构和增长模式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今世界市场已经向享受型、文化型的“快乐市场”转变,而日本就是由于前十年的全面经济转型,才抓住了新一轮市场的机会。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认为,日本正在重建其在世界的超级经济单位,2003年美国《时代》周刊的一期封面文章则指出,日本正从“制造的日本”转向一个“文化的日本”。

在未来“酷文化”市场上,日本将是“酷文化”的创造者。统计表明,日本的“酷文化”、“软件业”迅速崛起,音乐、卡通、娱乐、时装及广告等文化产业成为主流,以至于2002年日本对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为钢铁出口额的5倍。日本还拥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是文化竞争。

可怕的竞争力可怕的影响,——透视沃尔玛现象

沃尔玛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它的采购决策足以结束一个地区的繁荣,那里数十万人的就业机会按照它的决策,转移到别的地方。

它在全世界有一个绰号——“怪兽”,以它的快速发展,成为侵袭其他零售企业的洪水猛兽。

全球十个国家开设了超过5000家商场,员工总数160多万,每周光顾沃尔玛的顾客近一亿四千万人次;2004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2852亿美元,连续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

沃尔玛是如此重要,以致一些国家的政府要派代表团到沃尔玛的总部所在地——阿肯色州只有2万人的小城本顿维尔去谈判。

它的影响力不仅来自经营规模,更来自经营方式。

沃尔玛的文化已经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

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口号歌曲:“一个沃!一个尔!一个玛!那是什么?沃尔玛!谁是上帝?顾客!”

目的:既取悦于顾客,又让员工高兴,使沃尔玛公司成为快乐之地。

“吹口哨”的企业哲学

举办“趣味购物”:

—“户外大拍卖”(雇来乐队、马戏团);

—“赠奖拍卖”;

—“月光疯狂大拍卖”;

—“手推车中奖”销售,等等。

日本“实业之父”的文化: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生创立了500多家公司,并开创了日本的银行系统。涩泽荣一去世以后,人们为他立了一尊铜像,一手捧者《论语》,一手拿着算盘。

直到如今,《论语与算盘》依然是许多日本企业家的“商务圣经”。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铃木正一郎说:“在创办500多家企业之前,涩泽荣一还只是

20多岁的青年,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中国的《论语》,经过反复研读《论语》,他总结出了一条最重要的商业成功定律,就是保持道德与经济的统一,实现义与利的统一。”

海尔的标志:一个中国男孩和一个外国男孩。

象征意义:中国男孩是海尔的象征,外国男孩代表外国最有名的CEO。两人将平起平坐。

企业变革新趋势:无形价值比重上升

上世纪80年代,一个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中,有38%是无形价值,62%是有形价值。

到了2000年无形价值比重占据了85%。

4.城市文化

人们为什么记住纽约、巴黎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它们为什么如此著名,是因为GDP水平高吗?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城市的GDP究竟是多少,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城市乃至国家,最终还是依靠它们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文化影响力可能具体体现在建筑上、也可能体现在艺术上。但总而言之,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不能总盯在经济增长上。

没有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城市就失去了“灵气”

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规定在居民集中地区每1.5平方公里内须有一所图书馆。

全纽约市共有85个社区图书馆,所有社区图书馆都设在交通方便的商业中心,总藏书为660万卷册,还有1250万份原稿。每年到图书馆借书、查阅各种资料的人数有1500多万,拥有借书证的市民已经达到了186万多人。

美国纽约的皇后区,除总馆外,下设62个分馆,分布在全区的各个地方,半公里之内就有一个图书馆。

日本政府提出居民徒步20分钟之内必须有一个图书馆,并且每月至少有两次以上的巡回送书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读者。

只见建筑,不见城市”,城市建设欠缺文化

目前大陆600多个城市中,有183个提出要建成国际大都市。

大陆城市普遍出现“公路越修越宽,楼群越建越高,传统特色越来越少” 现象。

安徽阜阳那种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也以此为目标。目前全球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不过49个。阜阳为了提升“国际形象”,在90 年代初耗资3.2亿元建一个国际大机场,只能勉强营运。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8个。去年联合国公

布不适宜人类居住的20个著名城市中,有10个在中国。

中国的城市本来是很有特色的。例如讲到四合院,就会想到北京;说到石库门,自然就联想到上海的旧式里弄人家。但如今大陆城市建设的模式是“小城市学大城市,国内学国外”。北京中关村在复制“硅谷”,上海陆家嘴在复制曼哈顿,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城市则拿北京当样板,在大陆偏远城镇,轻易都能找到长安街的“仿制品”。

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我不是身处西湖湖面上,那么,今天我眼中看到的杭州,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它只是一个哪里都有的城市。许多历史遗迹在现代化名义下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割断,城市是不同时代建筑的结合、是由故事所组成,但当前大陆城市建设是“只见建筑,不见城市”。

林树森:广州未来以文化论输赢

今天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都是在创造明天的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理性思维的永恒主题,生态、经济、文化要协调发展。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要保留南越国遗迹,骑楼等历史遗产。

广州要成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杨澜:要加强民族文化影响力

许多外国人把中国看成一个暴发户,人家承认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很漂亮,但是人家只知道这些,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真的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影响力如何加强的问题。

北京的图书馆太少了

北京市现有25座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分布在全市18个区县,其中市级图书馆2个(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儿图书馆),区级图书馆16个,县级图书馆2个。另外有石景山、西城、丰台、朝阳4个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

截止2002年,全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870余万册,总流量为500余万人次,并且各馆均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如东城区图书馆的服装资料、朝阳区图书馆的法律资料等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特色资料体系。

2002年12月26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正式开通。此网络的开通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公共图书如市级图书馆、区级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联网图书馆间的资料共享、馆际互借。

文化产业再造城市

如果您2008年乘飞机来到北京,飞机外观有北京知名的艺术家为奥运设计的形象标识,在飞机里面应餐、休息时,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作品。飞机上有一些纪念品,如扑克牌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精神。这是Artkey技术总监郭羿承日前设想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奥运结合之后的场景。

当你来到北京接到这样的短信息:今天北京气温22度,天阴有雨,也许你看完就删掉了。但是如果名家的书画作品同时出现在手机上,你会舍不得把这个消息删掉,转发给你的朋友,而你的朋友也知道你来到这个城市。当你离开北京时,你会购买一份书画作品的衍生品作为礼物送给朋友。鲜明的技术氛围也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认为,多年以来,服务已经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它占据了将近70%的GDP,在中国这个数字大致有25%_30%。但是, 约翰霍金斯并不认同创意产业发展遵循的是单行路线,即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知识产业再转向创意产业的路线。真正的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用知识的方式。.

5.我国文化的

(1)“战略性短缺” 和文化的建设

1)我国文化的“战略性短缺”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物质产品的“短缺”,正在向服务类产品,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短缺”转移,形成新的“短缺经济”。

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文化消费,可以计算出的结果是,2002年消费约5300亿元。

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及一定的文化消费需求比例有相关性。根据这一理论数值计算,可以得到一组数字:目前我国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城乡居民平均)文化需求应该在个人消费中占到18%,总量为10900亿元;2010年人均GDP16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应占20%,实际需求总量应为20100亿元;2020年人均GDP3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30%,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战23%,实际需求总量为42400亿元。

200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量为5300亿元,距离以上的实际需求10900亿元,有5600亿元缺口。

我国存在惊人文化赤字

2006年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指出,和中国单位读物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的“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对欧美

的进出口比例,超过100:1。

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需要创新。

“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最近也在一本书中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不仅文化传播的数量不够,而且在有限的对外文化表现中,那些能体现数千年文化积淀以及真正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作品也十分缺乏。

在德国柏林以及汉堡,过去几年都举办过规模相当大的“中国文化节”。从国内来的文化节目相当多而且种类丰富。可是,热闹一番之后发现,真正能大动人心的文艺作品扫之又少。二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依然还主要是长城、兵马俑、功夫加上京剧脸谱等零星元素。儒、道、禅这些最体现中国文化和谐精神的思想以及由此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外国人难以得见。笔者曾跟一些德国人闲聊到禅文化,有人竟然认为,禅来自日本。

中国文化成为“软实力” 的三大“软肋”

中国文化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感召力,文化资源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软力量。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

其一, “软”在认识模糊上,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缺乏清醒的认识,一般是在经历了”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后,中国自身对传统儒家文化认识尚且模糊,又缺乏对传统儒家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认知。制约了中国文化资源向“软力量”转化。

其二, “软”在现代文化上,似有中国文化即传统文化嫌。可以说,当前中国文化更多是停留在古代,真正为人所熟知的现代文化并不多。在文化的层面,中国目前仍处于守势。许多现代社会理念,例如市场经济、民主、法制,中国还在向外求索,因此谈不上建立软力量。

其三, “软”在转化环节上,自身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软力量,更谈不上将别国文化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软力量。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被国外枪先转化为风靡一时的现代动画。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依然是软力量的“软肋”,还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总结和提炼。

2)中国怎样追求文化崛起?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很多人就去追求文化,希望自己多些涵养,生活多一些品质。片面追求数字经济的增长导致了道德的全面衰退,没有道德的制约,社会越来越难以治理。文化崛起的需要就自然而生。传统可以继承也应该继承,但文化崛起是要造就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文化。现在的总体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

以钱为本,当官的没有官德,教书的没有教德,学生没有学德。

近年来提倡并为人们所接受的各种新观念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应当说是一种新文化开始崛起的标志。

这种新文化无疑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

尽管人们从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可以找到人本主义的内容,但现代人本主义只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3)中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以流域分,有辽河文化、海河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珠江文化等。

以农业生产方式分,有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内陆农耕文化、沿海海洋文化等。

以历史传统和行政区划分,有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

买走.这种名叫”宝珀”的瑞士手表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机械表,制表师要用一年半的世界才能制作一块,目前仅有3位制表大师能制作这样复杂的手表.

4)立足当代发掘文化积淀

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回顾历史,可受启发。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200多年的“中国热”。法国、德国、英国竞相学习中国文化。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看到中国式建筑,比如德国无忧宫里的中国茶亭、英国的逑园宝塔、丹麦的中式的凉亭等。当时欧洲知识和思想界也十分钟情中国。歌德在《中国四季晨昏杂咏》中以美丽的诗句歌颂中国。:“彩瓦、窗棂、廊柱,都以被浓荫遮住;可无论向何处窥望,仍见我东方乐土。”伏尔泰等一些启蒙思想家,从中国哲学思想中受到许多启发。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当年,强盛的中国并没有给别人“威胁”的感觉,反而令人心向往之。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力量。而如今,我们的文化积淀仍在,需要的总是立足当代的发掘和表现。

培育和运用文化亲和力

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才能被称作大国?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里,曾提出过四个判断标准: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和文化上富有吸引力。

“崛起”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增长、军事实力增强和科技发展,除这些之外,从软性的和精神、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说,还要去考虑文化的亲和力。对外交往不仅是对实力的运用,也是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展示,没有一定的文化和价值观作为底蕴,对外交往的效力将大打折扣。

如何在对外交往中培育和运用文化能力?

___ 其一,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它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

___其二,应凸显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经验中引申发展出新国际政治价值观。尤其要重视后者。

<乔家大院>在韩国刮起“汉风”

为纪念中韩建交14周年,韩国中华电视台自2006年8月9日起在韩国全国播放中国电视剧<乔家大院>,将中国晚清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搬上了韩国家庭的荧屏。

中华电视台台长姜仁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过中国的韩国人都会感慨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乔家大院>,韩国人能够认识到,中国经济腾飞并不是一夜之间凭空产生的。早在乔致庸所处的清代,中国就已经拥有了现代商业和金融业的雏形,商业意识深入骨髓。乔致庸的背后,隐藏着中国经济成功的秘密_悠久的经商传统和独特的商业文化,这也是全世界华商的共同财富。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社会开始反思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惟利是图的商业文化,认识到企业家不仅要精于聚财,更要善于守财和理财。因此,乔致庸身上体现出的“诚信为本” 、“以义制利”的商业哲学,引起了韩国社会的广泛关注。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

什么是文化自觉?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解释,文化自觉首先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业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这是一种文化延传下去的根和种子。

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灭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所谓“创造”就是不断“以发展的观点,结合过去同现在的条件和要求,向未来的文化展开一个新的起点(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为达到文化自觉的目的,当前的最大障碍首先是“文化回归论”。

另一种倾向则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和根,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取向,对西方文化不加反思地接受,削足适履,把本土资源作为论证西方理论、实现西方社会思想的工具,无视西方学者已经深刻揭示的西方现代化危机等。

用文化交流化解“中国威胁论”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社会制度、宗教、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在许多长法西方人眼里,中国有一种“神秘感”。同时,西方出于自身的经验等原因,有一种自然的逻辑:一个国家实力的增长必然导致向外扩张。这一切,都可能引起对中国的误解。更何况还有少数人积极制造“中国威胁论”以蛊惑人心。

要化解这种“中国威胁”论调,除了进行有理有论的驳斥,我们还需要重视文化的力量,需要加大跟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力度和质量。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体现那个国家及其人民的

精神和性格。作为一种“软”力量,文化最容易深入人心,消融人们心中的误解乃至敌意,正如杜扑甫的诗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展现出了优美、和谐文化的国度,很难让人想到会对别人形成威胁;即使有人别有用心地制造“危险论”,也会失去市场。我们需要通过充分的全会展现让外界知道,书记里的增长不一定意味着扩张,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会始终追求世界的和平与和谐

<四>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的层次

?校园文化作用的特点

?校园文化的双重影响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生群体赖以求学、生活、社交的环境;

它是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

它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影响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

文化与大学的关系

文化的基本功能: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即培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即文化。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大学文化建设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起成立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03年举行的高层论坛认为:

__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

__大学文化建设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深入揭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文化的规律和特点,突出以人为本,着眼于帮助师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过程的实质

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技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教育既促成文化对人的影响,同时,文化也常常干扰教育活动去实现其本质的目的。

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对内加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对外塑造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学校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之作为学校教育的方针和原则。这些理念和价值、方针和原则的总和,构成了校园文化。

通过抽象概括形成的校园文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校教育活动。

从校园文化到教育实践,有诸多路径和方式可以选择,案例传播则是最为有效和实用的方式之一。

案例传播是抽象概括的逆向运动形式,从表面上看,它仅仅实现了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回归,其实质是文化发展到更高层面上的创造性回归,是校园文化的再次提升和飞跃。

案例一般都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清晰明了,具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印象深刻等特点,因而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

3.校园文化的层次

物质文化:教学、科研、生活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

制度文化:各种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精神文化:学校成员所共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情感、思维模式、文化思潮等。

三个层次文化的关系

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它们相互依赖、互相补充。

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

所谓氛围、风气、风貌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

教育绩效取决于三种校园文化的和谐结合

有意识地构建目标一致的三种文化,并使它们相互配合是获得最大教育绩效的关键。

大学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任何单一的校园文化的作用都是单薄的、有限的。

4.校园文化作用的特点:

润物无声

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促进学生产生内部心理变化,通过最深刻、最微妙方式植入学生的大脑深处,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使他们的判断和行为无不处于一种下意识的控制状态。

涂又光“泡菜”理论

“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

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

校园文化的双重影响

若不能有意识地利用校园文化正面影响学生,则校园内自发形成的一些消极文化就会起负面作用。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的变化,是消极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负作用。

考试作弊、铺张浪费、抽烟喝酒、萎靡玩乐等现象,是从一种小群体拥有的文化深化为侵蚀影响的文化。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

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006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员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8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进行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

1. 良好学术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西南联大的启示

当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硬件并不优越,但学术环境好,因而为培养出杨振宁等一批大科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闻一多治印、吴大猷摆摊、梅贻琦校长的夫人出售自制点心。

1955年我国的学部委员中约三分之二出自西南联大。

吴大猷:物理学前期研究工作是在条件极差的西南联大奠定

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讲,他的物理学前期研究工作是在抗战时期艰苦的条件下奠定的,尤其是在条件极差的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合大学图书、实验设备皆缺,校舍极端简陋,生活艰苦情况下,仍维持纯而浓的学术气氛,这是显示一个高等学府的学风的形成。…人?的意志、理想、精神的影响力,远大于物质的因素。”

爱因斯坦:中学的良好教育环境“培养了我的创造精神”

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和自由。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说:

“这所学校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的淳朴热情培养了我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正是阿劳中学才成为孕育相对论的土壤。”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胡适在北京大学工作时,曾引用龚自珍的一句诗“但开风气不为师” ,表现他自己的主张。

冯至:“我个人在北大六年(1921——1927)也从来不曾想过,认谁为业师,更谈不上我是谁的及门弟子。那么,我所得到的一知半解都是从那里来的呢?回答说,的北大开发了的风气给我的。”

闵维方:大学要有一种精神

我一直觉得,对一流大学的学术环境、学术精神、大学文化方面,我们关注得还不够。

大学应该有一种精神,应该有一种活跃的学术氛围,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要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是,成效却不令人乐观。比如,最能体现中国科学水准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1998年至2001年度曾连续4年空缺,2004年与2005年度又出现空缺。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常的东西否定或突破。

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禁锢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是很深的,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敢于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看作“异类”,把富有个性者当成“不成熟”。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性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要引导人们破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破陈规。

哈佛学院前院长刘易斯:哈佛是一所失去灵魂的大学

哈佛学院(哈佛大学本科生部)前院长哈里刘易斯新著作<失去灵魂的名校:一所杰出的大学是如何忘记教育的>提出了重要的批评:哈佛放弃了它决定本科生应该学习什么的核心责任,也放弃了任何塑造学生品德的努力.这位在计算机系统执教30年的资深人士写道:“我几乎从未听到教授们讨论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的话题。”

刘易斯认为,改革必需的第一步将是不仅仅根据研究能力、还根据是否对年轻人怀有同情心以及个人品行来聘用教授。

美大学生自虐现象严重

在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所作的调查:有近1/5的学生说他们曾经故意以刀划、火烧或者其他方式来伤害自己。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17%的人表示他们曾经有过自虐行为;在这17%的人中,又有70%的人曾多次自虐。在那些有过自虐行为的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中,约半数的人表示他们曾经受到过性侵犯、情感上和身体上的伤害,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都是可能引起自虐的原因。

多次自虐者很可能同时是饮食紊乱者,或者是有自杀倾向者。

康奈尔大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格雷格.伊尔斯说,这项研究结果并不使人感到惊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现象” 。

伊尔斯说,在康奈尔和普林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竞争尤其激烈,学生的压力也特别大。不过,他认为这项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专家评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2005年教育部对河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评估。

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还利用早上吃饭前的一段时间,独自一人在河海大学的校后院里转了一圈,事后他告诉记者:

看校园我感兴趣的是文化气息,学校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盖漂亮的大楼很容易,但绿色的环境、树木成阴、和谐的人文氛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这种文化积淀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2.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一,素质教育的原则,即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相统一的教育原则;

第二,精心打造原则,学校文化不能自然形成,优秀而有生命的学校文化必须精心打造长期培育而成;

第三,学校独立精神原则,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离开学校独立精神的确立,唯上唯书不可能建立起现代的学校文化。

3.良好校园文化的内容

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不同学派的共容;多学科的交汇;平等的师生关系;宽容失败的环境;个性得以发展,青年人敢于冒尖的环境;防止“近亲繁殖” ;优美的校园环境。

(1)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

学术民主自由是大学的重要标志

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要发挥学术民主,广泛听取教授们的意见,斯坦福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吹佛”

剑桥大学校长:大学是追求真理的,要培养独立的大学精神,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

贝尔实验室的自由探讨氛围

每天中午吃饭时,一走进贝尔实验室的自助餐厅,都可以看见许多人(通常按不同的学科)聚在不同的桌子边高谈阔论,时间长了,一些桌子就有了物理桌、数学桌等名称。

坐在这些桌子中间的往往是大师级的科学家,交流很踊跃,一般到最后大师会说几句,每天中午的这种讨论对一个人的激励很大。做产品的人也是这样,大家常在一起吃饭讨论,互相激励,有时一个人碰到一个问题,一下子没办法解决,而通过交谈往往就可能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种看似无意的交谈,往往成为新思路的起点。如朱棣文用激光冷却的方法捕获原子的实验就是在自助餐厅偶然听到一位同事早在10年前提出的想法开始的。

这种交流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可以说已经成为贝尔实验室文化的一部分了。所谓文化对于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2)不同学派的共容

“诺贝尔奖工厂”探秘

剑桥分子生物实验室培养出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2年3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起在这里工作过。它成功的秘诀是:

__不受官僚作风的困扰和影响;

__实验中充满协同合作的精神;

__研究人员拥有充分的时间和追逐梦想的自由;

__实验室有一种“文化氛围”:大家都能感觉到这种东西,但是,它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袁隆平的经历发人深思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经历发人深思。在取得大面积亩产由300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500多公斤的巨大成功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有一个发人深思的经历:

“当选工程院院士是经过申报了四次才获准。原因是在70年代初,当时不到40岁的山村中等农校教师的他,得罪了两位学部委员,这两位学部委员认为,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于是袁就与他们进行辩论。“当时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问再问,结果他们讲不出来了,拂袖而去。以后,这两位老先生在投票的时候就一直反对……。”

(3)不同学科思想交融,不同学术观点碰撞

中科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举办“交叉科学论坛”,论坛实行严格的主讲人、评论人制度。

第12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以“科学与人文”为题作演讲,评论人是著名学者范岱年教授。主讲人的报告十分精彩,但评论人在近半小时的评论中大部分是提出与报告人观点不同的商榷意见。这种思想的交锋,使听者得到了启迪。报告结束前留下半个小时的自由提问,更使报告厅气氛达到高潮。

类似这种交叉科学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北京有多种,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每月一次的“北京科学哲学论坛”已办了几年。

清华、北大、北师大等高等学校也都有类似的交叉学科交流活动。

(4)平等的师生关系

哈佛的马萨诸塞楼:校长办公室兼学生宿舍

马萨诸塞楼建于1720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在全美大学楼龄排行第二。

在这栋著名的红砖楼里一层二层是哈佛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及学校的贵宾接待室,三层四层是一大学生宿舍。

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制度

耶鲁大学除按学科设置的学院外,还设有12所住宿学院,耶鲁学院的5000多名本科生分别住在12所住宿学院中。

每所住宿学院都有院长和教务长,他们和学生一起住宿在学院里,分别负责教学和组织学生的文化活动、社会活动等事务。这样让学生与教师在学院里得到了相互交流和自由谈话的机会,每个住宿学院就像一个温馨和谐的小社区,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生活和社交的良好环境。

住宿学院制度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这项制度是耶鲁大学区别于其他美国大学的特色之一。罗森塔尔效应

告诉学生“你能行!”

罗森塔尔教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当教师期待名单上圈定的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取得了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演讲稿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演讲稿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大學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美好的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學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文明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 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 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文明和谐校园的温馨。保 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 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 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 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 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弯一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让我们轻盈的走在诗 意般的校园里,不留下一粒尘土.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 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 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 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文明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文明和谐的大學校园中健康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校园为目标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有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追求,对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而如何建设和繁荣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和谐为目标。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有生命力的 具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在大学校园,由于在校生基本是处于成年人的年龄阶段,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较定型,也有了一个基本的大致轮廓。所以,在着力建设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的时候,应该以这个基本情况和实际为落脚点和出发点。 有生命里的校园文化可以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广西大学文学院的文演会,连续举办了7届,每一届都受到了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每一届都有不断的惊喜呈现在众多同学面前,每一届都能使得参与进来的同学专业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得到一个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的一个平台。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的精品活动,一年一度的班级特色活动也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的发展现象。全院各个专业班级,以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大胆去实践和创新,既锻炼了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锻炼的机会,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类似这样的活动,诸如其他的高校也在持续、陆续开展着。 能吸引同学们的持续关注、能锻炼同学的综合素质、能不断提高影响力就是本身这个校园文化活动和建设具有强悍生命力的集中表现。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除了广大师生以外,还需要必要的传播媒介。这里涉及到一个校园软文化建设的课题。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浅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近朱者赤”一个幽雅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知识才能的增长及法律意识的强化,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采取了通信、交谈、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根据对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统计数据与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心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私、任性。表现为现代家庭独生子女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认为人人都为我服务,只要求他人给予、奉献,却不知道关心体谅他人; 2、自卑。表现为单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性格内向,不合群,消极地评价自我,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什么也不敢尝试;

3、依赖、缺乏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性格暴躁,缺乏独立意识,怕苦怕累,不愿承担责任,对学习得过且过。 以上表现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着力于校园“环境文化长廊”建设,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向上,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欲。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置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这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通过心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

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山阳县小河口镇初级中学校长张存才 [文章摘要]深刻认识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关系;加强学校领导管理育人能力和优化德育工作;合理布局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加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力度;构建和谐民主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水平;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德育空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渠道开辟德育工作新局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 德育为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民主科学和谐发展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摄取精神营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熏陶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1、物质表现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优雅的校园、宁静的教室、整洁的宿舍这些校园环境中的硬件,是学校各类活动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它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2、精神文化 搞好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它除了具有培养学生的功能外,还担负着创造先进的科技文化的重任。它主要体现为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创建活动,涉及到学生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行为自律、心理优化、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精神文化与其他几种文化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指标。 3、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属于校园环境中的软件,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通过社会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知识活动、健身活动、娱乐活动、服务活动进行表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以自主活动为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由参加。形式灵活多样。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增强自信,勇于竞争,经受挫折磨练,努力追求成功,从而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4、媒体文化 它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画廊、板报、以及校歌、校训等。这些媒体的内容,往往也带有该学校所特有的的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这些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思维震荡,而且还包括学生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或者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发表时间:2009-03-19T11:52:11.763Z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尹辞海[导读]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生态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主席就把教育方针确立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应该讲,这个教育方针对全面和谐发展的涵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是几十年来教育工作者奋斗的内容和目标。回过头来,在新的历史教育条件下来审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较之以往将有大的不同。我国古代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孔孟礼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等等,都是追求和谐的思想体现。 那么,“和谐”为何意?《辞海》中的解释为:配合适当和均匀。显而易见,为达到某种境界,各种要素之间要调配适当,不能随意或刻意个别要素,否则适得其反。举个浅显的例子:在一定的温度下,为追求最大坚实度,水泥、沙子(甚至颗粒大小均有要求)、水等的调和比例应相适当,否则会造成物毁人伤的后果。物理学上有共振原理,就是几个因素之间达到一定的值时产生的耦合现象。这种耦合现象在社会学范畴称做和谐。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各大要素之间有相互适应的关系,所以学校进行教育改革,课程改变,教师教法改变,师生关系改变,学生学法改变……一系列的变革必然要衍生出一定的校园文化与之适应。和谐的校园文化一定会改变和促进学校的教育发展,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推动和助力作用。从这个理论上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就不言而喻。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生态系统。校园文化共有几个层面的构成要素?怎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呢?这显然是一个较大的命题,我斗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1.校长领导下的学校领导班子,构制一个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并渗透到校园文化每一个细节。校长应努力实现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融洽的最大化,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实干,为学校和谐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首先以德育为核心,统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德育教育,不可缺少人文关怀,在思想精神领域提升全校师生文化意识、文化品味、文化素质,把文化做为人生的需要、高层次精神的需求。其次,在每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提炼校园文化元素,并加以整理、协调,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层次。再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社区活动来巩固和辐射学校文化影响。最后,教育产品——学生,要具有和谐校园文化的烙印,即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和谐校园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意识。2.要有一个结构合理和谐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关系。学校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办学办校的宗旨要求下,必然要由全体教师去具体实施,特别是要在名师牵动下,提高和谐的台阶,追求高层次的和谐。学生在学科成绩之间差距过大,教师的学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差距,影响和谐校园文化。现今学校由于升学、排名等不良做法影响,导致一些学校(不在少数)追求学生主科成绩,忽视小科教学,甚至音、体、美等学科被减课或干脆就不上课,这怎么能使学校教师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怎么称得上和谐呢?剥离学科之间依存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一些重要的人文思想没有形成,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得不到贯彻,怎样培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呢? 3.潜移默化作用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内在表现形式离不开外在环境影响,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记得有一位国内学者说到同样的话题讲到:一个人如果进入到维也纳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想必痰是不会随地吐的,那样高雅的艺术殿堂,环境和氛围让人肃然起敬,融入其中俨然自己就是一个有文化和教养的人了。一座学校窗明几净,秩序井然,服装整洁统一,门廊、走廊古训、字画赫然在目,内心不时受沁入心脾的滋养,怎能不生就温文儒雅的文化气质。一进校门,校训的大字夺人眼目,丰富的内涵一下子使你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冲击。学校荣誉室、校史室记载学校的历史与光荣。阅览室认真查阅的学生在时尚和新奇中开放头脑,一场场的知识讲座,一次次的学校活动,置身于这种学校文化之中,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幸福!操场的运动区域布置合理,校园的绿化与美化、阳春与白雪,学生的奔跑与展翅,绘就一幅优美的画卷,而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画卷中徜徉和成长,孩子们的心灵将受到美的荡涤、爱的呼唤。4.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曲特色伴和谐的旋律。和谐绝不是一般高,不是听不得鸟叫,容不得出头的檩子。校园需要创新和特色,不是“空山不见人”而是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境界。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根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将带出一批意气风发、蓬勃向上、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也必将在教研方面硕果累累,校园的文化特色必然要有所凸现并有侧重。名校必有名师,名校名师必将具有特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以抓好教育教学这个根,以点带面铺展开来,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有主题,就成为有源可溯,枯木逢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是一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综合性的工作,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只要抓住教育教学这个核心工作,突出重点,便会提纲挈领,问题迎刃而解。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顾各项活动热热闹闹,而扔掉了教学的根本任务;只顾学生成绩,全然不顾德育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均衡地工作,学校的特色之花才能在这和谐校园文化中姹紫嫣红,和谐校园的建成最终会让师生体验到一份生命的精彩!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发表时间:2015-07-29T15:19:01.81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作者:黄文见王爱国 [导读]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侧记 黄文见王爱国江苏省泰兴市焦荡实验学校225400 摘要: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提高了师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为推动学校学习型校园建设,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夯实了基础。 一、制订方案、严格要求、按序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自接到泰州市《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我校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明确了要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师生思想文化水平。以“三进”活动为契机,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将《焦荡实验学校“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方案》下发到每一位师生手中,并召开会议,就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统一的认识和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各职能部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扎扎实实地做好阅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并派专人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确保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努力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校园文化品牌。“三雅”文化要求实现“德”“雅”文化的“三个融入”:即将“德”“雅”融入到生活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班级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学生心中。学校在举行“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期间,以书为媒介将阅读活动和打造“三雅”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本次活动指定阅读书目 “进班级”、“进科室”、“进心里”,从而实现“书香科室”、“书香班级”、“书香之星”。另外,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举办自己的阅读活动,从而让“书香满校园”。 1.经典、优秀书目推荐活动。由教科室负责,通过校园网站、张贴公示的方式,公布所推荐的经典书目和优秀出版物,引导全校师生养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校图书馆准备所需经典书目,组织集中展示和借阅活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畅游学海,我的未来——我做主”征文等系列活动。 2.开展“青年心·中国梦”读书系列活动。由各年级组负责,在学生中开展“读书论坛”、“爱国诗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团史、知团情、树信念”读团史活动。由团总支负责,组织开展团史、团课公开讲座。要求每名入团积极分子在活动期间至少读一本团史方面的书籍,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由团校自行评比表彰。 4.“品读名家经典”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评活动。由政教处、各年级组共同负责,组织开展“品读名家经典”系列讲座;学生根据学校和班级推荐的书目,结合自身实际,至少选择其中1-2本列入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教科室收集活动资料,并组织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评选及表彰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几年来,我校师生一直在学校组织的古典文化诵读活动中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塑造了教师崇高的职业灵魂,提高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作为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开展几年来,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内涵。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修养,还可以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学校创新读书的内容和方式,适应师生学习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坚持从师生自我实际需要出发,为开展读书活动搭建不同的载体和平台,提高读书活动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提供了新机制。 此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汲取和自我内化,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这种来自学生主体内在自觉的规约机制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影响力更加深远。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美丽校园 长宁县教育局余益有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美丽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美丽长宁”的重要内容。 一、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显著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我县投资5772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0000平方米,三室(教、实、办)状况良好,教室宽敞、明洁,县城学校现代化设备齐全,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断充实。大力实施“一新、五化、十大工程”,创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明化”校园,校园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软件与硬件齐发展的双赢目标,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二)校园人文环境得到改善。集中开展校园环境治理“四个争创”专项活动:争创整洁卫生校园,狠抓脏、乱、差治理,校园环境洁净卫生、整齐规范、优美宜人;争创绿化、美化、亮化的优美校园,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争创节约环保校园,加强校园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空间;争创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开展防灾救灾演练,坚持“警校共育”,构建校园和谐关系,实现了师生全员参与,校园环境全面改造升级。

(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文娱、体育等活动形式多样、有声有色。认真落实德体卫艺和国防教育课程计划,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继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四是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二)积极组织校园活动, 培育健康精神文化。一是要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增强广大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引导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 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三是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提炼学校精神,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制订校训, 总结校风、教风和学风,谱写校歌,设计校徽、校旗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范文一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 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 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顺利通过榆林市学校发展水平督导 评估 316 工程和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验收,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 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 为重点,以打造“活力樊小、实力樊小、魅力樊小为发展目标,体现我校“先做人、后读书的 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小组组 长:周恩宏副组长:刘金龙、王彦孝、王世雄成 员:刘世财、陈国江、 夏 雨、张虎玉、各班主任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 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 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 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 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 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 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大门两侧悬挂规范性木制校牌,正上方镶嵌校 标及各种荣誉牌匾;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 ;教学楼对面书写 “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 风和“爱生、重效、格高、业精的教风,楼门上方书写“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校 园中心区域书写“学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在鲜红的党旗映衬下, 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两边为永久性瓷砖地图, 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 园丁谱、 值周栏、公示栏、通知栏、组织机构、校旗校徽、学校全景图等板块;办公区悬挂“校兴我荣、

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

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 ——五(1)五(2)中队活动内容 武进区李公朴小学:赵唯艳 活动目的: 1、让队员通过多种角色的体验,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 2、提高道德意识,增强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活与学习中争做讲文明,知礼仪的好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增添光彩,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的节目。 活动形式:队会形式 活动内容:讲故事、快板、情景剧、小品、歌曲等 活动过程: 一、各小队整队清点人数 二、出旗 三、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甲乙主持人上场组织活动。 男:回顾历史,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古老的礼仪之邦,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已成为中国的传统美德。 女:展望未来,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知礼仪,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微笑。 合:请听诗朗诵《为别人开一朵微笑的花》 男:从踏进李公朴小学的校园开始,每天我们呼吸着她馥郁的芬芳,采撷着知识的花粉。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我们的校园多么美好! 请欣赏校园专题片: 2、《我们美丽的校园》。播放专题片。 男:现场采访同学:听了专题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4位) 男:美丽的校园,就要有美丽的行为,文明的语言。当我们背起小书包,跨入校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 女:因为文明让我们的生活和谐又美好。

校园文化品牌定义及内涵(精)

一、校园文化品牌定义 校园文化品牌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的精华的集中体现。 胡建新,王珉编著 . 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10 即所谓文化品牌,是指那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且有独特标记的产品。其中,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文化品牌是指具有明显的文化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除物质享用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精神享用的产品。 即文化产品品牌除了其独具特色的品牌外在标识之外, 品牌构成的关键还在于文化品牌产品本应具有的一种文化功能的效益 (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蕴 王钧,刘琴编著 . 文化品牌传播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4. 从以上两种关于文化品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也符合我们之前的关于品牌概念的定义, 可以说此定义是对品牌概念在文化领域内的延伸。即任何一种品牌都是一种标识和象征。 所以在此对校园文化品牌作如下定义:校园文化品牌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特色项目,是校园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进行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的是什么? 二、校园文化品牌要素 显性要素:文化项目符合、标识、宣传语、口号等;隐形要素:文化内涵、价值、精神等。 三、校园文化品牌内涵 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有三个层次

1.表层的物质文化 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品牌的名称、标志、口号等。表层文化更多从感官上给人以强烈感受,其塑造有利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外在形象的形成,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视觉系统,在展示文化品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2.中层的行为文化 即以组织制度为载体的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具体化和社会化。具体表现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规范原则和考评制度等等。 3.深层的观念文化 即校园文化品牌理念, 精神实质, 追求目标, 要实现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品牌的文化理念等。它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和魅力所在,是校园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品牌理念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起到统帅作用。物质层是校园文化品牌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物质成果,制度层集中体现物质层,起到系统化、规范化的作用,深层的观念层是准绳,一切以次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核心和灵魂,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胡建新,王珉编著 . 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 .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10 校园文化品牌内涵也是对其标识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进一步阐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