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1211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讨论稿-qx)

20151211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讨论稿-qx)

20151211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讨论稿-qx)
20151211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讨论稿-qx)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2015年12月11日讨论稿)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有效减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基础与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不断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均已成立或指定了专门机构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部门间、地区间和军警地间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分级分类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和省两级的核、化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网络初步形成;分布全国的4大类36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基本建成,地方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稳步推进;全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人员培训8万余人次,组织应急演练2千余次;各地公立医院卫生应急意识和技能不断加强,院前急救队伍能力逐步提高,已成为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芦山地震、鲁甸地震、天津港爆炸事件、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伤员救治和菲律宾台风“海燕”、尼泊尔地震等援外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有效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紧急医学救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尚未建立,海(水)上、航空医学救援工作基础近乎空白,核、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亟待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应急能力相对薄弱。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系统不完善,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和需要。二是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公立医院作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主体,应急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应急工作制度不完善、应急准备不充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规划、策略、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完善跟不上实际工作需要;紧急医学救援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灾难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紧急医学救援快速反应和现场处臵能力亟待加强。国家级专业化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远程投送、自我保障、协同作战等方面亟待加强。市、县级应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应急队伍装备水平低,从事紧急医学救援的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设备条件差,影响了突发事件快速有效处臵的效果;国际化紧急医学救援专业人才队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国际救援需要。紧急医学救援专业化、协同化、国际化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客观存在,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高发态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恐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正面临严峻的形势,突发事件应对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随着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国土安全形势对发展海上医学救援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我国低空领域开放的趋势也给航空医学救援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海外中国公民人数的不断增加,其健康安全保护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实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国际责任不断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也不断提高,中国赴境外参与重大灾害事件医学救援也将成为新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加快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和能力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底线思维,着眼应急响应,围绕紧急医学救援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的日常准备和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导致的生命损失和健康危害,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切实解决紧急医学救援的难点问题,既注重可操作性,又具有前瞻性。

突出重点,统筹发展。重点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各地区、各层次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均衡发展和稳步提升。

平战结合,注重实效。围绕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需要,强化准备,着眼实战,做到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有机结合。实现紧急医学救援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末,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机制,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与专科兼顾,并且由国家基地、区域中心和应急队伍共同组成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重点完善和加强现场处臵、途中转运、后方综合救援保障三个主要环节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流程,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快速反

应、应急处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使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整体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基本满足突发事件应对的需要,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领域中的作用。

2.主要指标。

(1)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体制和预案体系不断完善。10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应急办或指定科室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预案覆盖率达到100%。

(2)现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有效提升。建设完成10个帐篷化现场卫生应急处臵中心和120余支国家区域卫生应急支队;各级紧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0%。

(3)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格局初步形成,兼顾综合医学救援与核辐射、中毒专科医学救援。建设完成14个左右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37个国家级和181个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4)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规范化报告率95%以上。

(5)紧急医学救援人才队伍培养进一步加强。开展灾害医学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10个以上;建设完成7个国家卫生应急综合技能训练基地;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队伍队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培训。

(6)卫生应急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进校

园、进交通站点、进城市社区、进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体系。

巩固和加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体制,健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应急办公室;其它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设立应急办或指定科室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到2020年末,10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设立应急办或指定科室负责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的作用。

健全完善具有针对性、实操性、指导性的分级分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系统,实现预案的动态管理;制定、完善各类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方案、规范、标准和执行程序;明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和处臵措施,重点探索建立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学救援的指挥协调、信息联络、安全保障等制度,推进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依法、科学和精细化管理。到2020年末,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预案覆盖率达到100%

巩固和发展区域间、部门间、军警地间紧急医学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突发事件应对实际需要,加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地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区

域紧急医学救援协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与军队、武警系统的重大灾害事件医学救援应急联动机制,拓展陆海空立体化医学救援网络建设和联合培训演练等领域的合作;与相关部门继续合作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物资储备、长途运输、国际救援等工作的深入、长效、规范化开展。

把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融入与周边国家、国际组织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卫生外交活动中,加强紧急医学救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国际重特大灾害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二)加强建设现场紧急医学救援能力。

进一步推进院前急救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健全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信息报告、现场救援处臵和保障等制度规范,进一步有效发挥各级院前急救机构在巨灾和大规模伤亡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现场救援和伤员快速转运作用。

按照“分区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建设、加强基层,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臵高效”的原则,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分专业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实践总结和应用型研究,优化巨灾和极端条件下的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力量装备配臵方案,加强装备的标准化、模块化、便携化和信息化,切实提升机动能力、作业效率、环境适应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加强对已建4类37支车载化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建设4类10个帐篷化现场卫生应急处臵

中心,强化远程航空投送能力和极端条件下的自我保障能力,以适应国内巨灾应对和国际救援的需要。在全国各省合理布局,建设120余支国家区域卫生应急支队,强化快速反应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突发事件现场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不断加强国家和省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建设、日常管理和培训演练,保持高素质的专业水准和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坚持平战结合,常态下充分发挥队伍在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国家和省级层面要逐步建设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救援队伍,加强应急心理干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做好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心理救援工作。

各地要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形势分析和需求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地市级、县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演练,确保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开展现场应急处臵工作。

国家和地方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分专业建立和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团队,有效发挥专家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中的决策咨询、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

制订、完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明确现场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分级分类明确队伍的人员设臵和装备配备标准,加强各级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到2020年末,各级紧急医学救援专业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0%。建立应急队伍日常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切实保障队伍在演练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投入;完善应急专家和应急队伍队员的补助、保险、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并有效落实。

(三)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和前期建设基础,合理规划布局,在全国建设13个左右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170个左右的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构建起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与专科救援兼顾的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制订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管理办法、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工作规范指南等配套文件,实现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和制度化考评。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主要强化重特大突发事件批量重症伤员紧急救治、灾害医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医学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科研开发的功能。其中,在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分别主要依托综合医院和急救中心建设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在南海区域的广西北海和海南三亚(和三沙)、东海区域的浙江宁波(和舟山)、黄渤海区域的辽宁大连分别依托综合医院和急救中心建设1个国家海(水)上医学救援基地,重点开展直升机停机坪建设、航空医疗救援小分队人员和装备建设,海水上医学救援基地还配备医疗救护艇,加强海水上伤病救治设备条件建设。根据新的应对形势和需要,对已建的1个国家中毒事件医学救援基地和2个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和加强建设。

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主要承担重特大突发事件批量重症伤员紧急救治、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的功能。其中,在未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24个省份和新疆兵团,

分别依托综合医院和急救中心建设1个国家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在31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分别在省级区域内合理布局,每个省份依托地市级医院建设3-6个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重点开展直升机停机坪建设、航空医疗救援小分队人员和装备建设;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的1个沿海城市和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1个沿江河湖泊城市,依托综合医院和急救中心分别建设1个国家级区域海水上医学救援中心,重点开展直升机停机坪建设、航空医疗救援小分队人员和装备建设、海水上伤病救治设备条件,并配备医疗救护艇。对已建的30个省级区域中毒事件医学救援中心和15个省级区域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和加强建设,在14个省份新建省级区域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中心。

各地依托地市级、县级急救中心和综合医院,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切实提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转运和接收救治能力。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与交通运输、海洋、公安等部门和军队、武警系统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并探索与海运企业、通航企业等的合作,依托相关部门、系统和企业的网络及其船只、航空器等装备,配臵必要的现场和转运途中医疗救治设备,建立专业化医疗救援队伍上船和航空器进行训练和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部门系统间协同开展陆海空医学救援的局面,有效延伸医疗救援网络至海(水)上和空中,提升医疗救援工作的及时性。有效利用军队系统的

海上医疗资源和海(水)上特殊伤病救治、核化事件医学救援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军队卫生部门在海(水)上医疗救援、核化事件处臵领域培训演练和应急联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国家和地方的海(水)上医学救援、核化事件医学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四)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信息系统。

不断完善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开发和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对各类紧急医学救援资源信息的有效、科学管理。建立县级卫生应急指挥站点,并开展卫生应急移动指挥决策平台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站

点的建设,解决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现国家、省、地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间和各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与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站点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的网络直报,实现紧急医学救援资源信息、伤病员和救治信息的共享。

逐步规范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工作,不断提高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到2020年末,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规范化报告率达到95%以上。

(五)建立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机制并有效实施。

逐步建立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长效机制。紧扣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现状及发

展需求,围绕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专业救援技能要求,根据紧急医学救援管理和专业领域相关人员承担的不同职责,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演练大纲、教材,实施规范化、常态化的培训演练项目,重点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人员、应急队员和地区业务骨干的综合培训。到2020年末,紧急医学救援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队伍队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

推动各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设施、培训科目和演练制度,分层对卫生应急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开展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大力加强乡镇和社区基层紧急医学救援相关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紧急医学救援意识和技能。到2020年末,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培训。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加强与地震、消防等部门和军队、武警的交流和合作,开展联合培训演练。依托国家级、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相关部门、行业及高校的基础和资源,在全国分区域开展包含模拟灾害场景的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技能训练基地建设,以情景构建的方式形成一整套切合实际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科目,增强培训演练的实战性。鼓励和提倡各地开展跨区域、跨部门的灾害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活动,推动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六)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物资储备保障系统。

科学规划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布局,试点建设区域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点)。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开展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建设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用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配送和监管的信息化管理。健全地区间、部门间、军地间卫生应急物资调运机制。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承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探索建立与相关医药物资生产销售企业及物流企业的紧急医学救援物资储备、调运合作伙伴关系。

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浙江、湖北、重庆等省市建立碘化钾、普鲁士蓝、蛇毒血清等紧急医学救援急缺药物的7个国家级区域储备中心。修订完善国家、省、市、县各级的

紧急医学救援物资储备目录,合理提出储备种类、数量和方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承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物资储备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七)推动紧急医学救援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技开发。

配合教育部门共同探索、积极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的专业化学历教育,在1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本科教育,在1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

发挥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相关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等资源优势,研究卫生应急管理学科设臵及细分与深化,探讨卫生应急专业技术布局分类及系统深入研究与创新。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开发专业课程规划教材;鼓励跨学科、专业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学科教育;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健全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的规范、标准、指南。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处臵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广。按照国务院应急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国产化,突出卫生应急产业自身特点,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在国家相关应急产业园区开展卫生应急处臵所需设备、装备、试剂和现场快速检测处臵实用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鼓励相关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紧急医学救援产业领域科研平台系统建设,

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装备研发,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相关应急产业发展。

(八)推进全社会参与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进一步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社会动员机制,逐步使社区、企业、社会力量有机融入政府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之中。卫生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行业积极配合,广泛开展灾害事件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应急避险、自我防护、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有效组织和动员志愿者队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提高全社会人群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积极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社会化,逐步开展卫生应急进校园,进机场、火车站、长途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进应急避难场所,进城市社区,到2020年末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定期在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有课程、有教材。机场、火车站、长途车站、码头等交通站点设有卫生应急知识公共宣传栏,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生流行情况有卫生应急防控知识广播或视频宣传。各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设有应急救护区。在应急避难场所的预案中明确承担应急救护任务的医疗机构、人员编组,并且应急医疗救护设施设备配备到位,需要时能及时运输到避难场所。城市社区设有卫生应急知识公共宣传栏,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发生流行情况有卫生应急防控知识广播或视频宣传,同时鼓励和提倡社区家庭自备应急生活包和应急自救包。

四、规划实施的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加强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紧急医学救援的责任主体和工作任务,营造有利于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科学制定紧急医学救援的规划、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要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应急管理组织,完善紧急医学救援的工作机制,并制定合理流程,充分发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紧急医学救援中的主体作用。

(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紧急医学救援的基础设施保障、物资保障、运行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落实紧急医学救援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并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和财务核算办法,确保经费投入的效益和效率。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项目投入,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紧急医学救援的管理。

(三)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评估。

加强规划实施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过程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建立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和评估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辖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不定期组织督查,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迅速、高效和有序地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公司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公司需制定的应急预案有:火灾和爆炸,机械伤害,高空坠落,重物打击,电伤害,坍塌,食物中毒,中暑,挖断地下管线、恶劣气候造成的事故及文物保护等。 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反应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置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一)、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总指挥部 总指挥长:总经理 副总指挥长:副总经理 成员:工会主席 安全科长 材设公司经理 工程科副科长 保卫科长

财务科 卫生所所长 职责:负责领导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决策有关重大事项,确保总体决策和救援方案,调集救援力量。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科。在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按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处理抢险救援工作中的日常工作。了解掌握事故救援信息,及时向总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汇报,向下传达总指挥部的抢险救援指令,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完成指挥部和上级交办的指令。 2、抢险救援组 组长:安全管理科科长 成员:工程科、安全管理科、财务科及有关专业负责人、事故单位 项目经理 职责: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及抢救请况,提出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和人员组织分配,协调作战。受理各级指挥员及联动单位的建议,选择最佳抢险救援方案,及时调整或做出作战部署。根据紧急需要,向总指挥部报告,并请求调集,水、电、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交警、消防等有关外单位增援。根据需要,决定截断事故现场电力、可燃气体等的输送。 3、警戒组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 急预案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程家山卫生院 一、目的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 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洛宁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卫生院成立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院长程平伟 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全镇重大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五、应急响应的启动 我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启动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凡属启动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有关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报告镇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卫生部门;根据需要请求上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 六、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 并根据现场情况全面开展救援工作。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防护和自我保护,确保安全。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主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救援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七、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病例做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八、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 姓名:工作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 )。 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 D、处置与预防并重;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务院和(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4、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 A、不变; B、增加一倍; C、不享受; D、增加二倍 5、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艾滋病属于( )类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 A、2004年12月1日 B、2004年8月28日 C、1989年2月2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一)

2017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3、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B)。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包虫病、丝虫病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哪一年颁布的?(A)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6、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C)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A)。 A、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病 8、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卫生应急队伍以(B)为主要任务,其工作内容包括核实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与采样医疗救援等。 A、院内救治 B、现场应急处置 C、伤病员转运 D、疫情控制 9、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C)表示。 A、红色、蓝色、黄色、橙色 B、橙色、红色、蓝色、黄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D、蓝色、红色、橙色、黄色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下列突发公共事件中,属于重大医疗卫生救援事件的是(C)。

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度正 式版

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危险源和危险部位的管理和检查,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灾,防止事故的扩大,对公司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危险源安全评价。对所有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部位和场所,应事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状态和定量进行预测,评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大小、人员伤亡情况、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对周围地区可能

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预订方案进行实施,在较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控制,或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救助和疏散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其结构规定如下: 1.指挥系统及其职责 (1)制订应急指挥组织系统图。 (2)熟知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立法文件和规范规定。 2.指挥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一

2017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 2007 年8 月30 日; B. 2007 年11 月1 日; C. 2008年1月1日; D. 2007 年12 月31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3、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D、洪涝灾害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B)。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炭疽 C、肺结核、麻风病 D、包虫病.丝虫病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哪一年颁布的?(A) A、2003 年

B、2004 年 C、2005 年 D、2006 年 6、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C)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30分钟 B、1小时 C、2小时 D、12小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卫生部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法及时宣布为(A)。 A、法定传染病 B、甲类传染病 C、乙类传染病 D、丙类传染病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卫生应急队伍以(B)为主要任务,其工作内容包括 核实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与采样医疗救援等。 A、院内敕治 B、现场应急处置 C、伤病员转运 D、疫情控制 9、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III级(较重)和IV级(一般),依次用(C)表示。 A、红色、蓝色、黄色、橙色 B、橙色、红色、蓝色、黄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河海龙湾四期工程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审批意见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针。为了迅速有效地做好安全施工中所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和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施工正常顺利的进行,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原则 本预案以“优先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优先保护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优先保护重要财产和重要部门以及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为原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河海龙湾四期工程项目,包括1个地下车库和10栋多层住宅(H15~H22、H23A、H223B),总建筑面积40483m2。 其中,单体楼建筑高度为18m,地上5层,层高3m;地下车库建筑面积9334m2,可停车239辆。±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850m。地下车库及单体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独立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三、组织机构 成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见附录1)。指挥部各成员联系电话见附录2。 四、职责 1、项目经理任总指挥,负责全面指挥现场抢救及有关协调工作,并监督落实应急“预案”的贯彻情况。 2、项目负责人负责维护应急现场的秩序,及与当地公安、消防

部门的联络、协调工作。 3、安全员任副总指挥,负责协助总指挥具体监督落实“预案”及现场抢救与协调工作。 4、各处负责人任组长,指挥、协调现场救援的具体工作,调派救援人员,联系车辆并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 5、经理部其他人员有义务参加紧急情况的救援抢救工作。 五、工作流程 见附录3 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1、施工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群塔碰撞、触电伤害、基坑坍塌、火灾、爆炸、中毒等。 2、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场所;脚手架工程、洞口及临边、高处作业所用物品、构件等。 3、容易发生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的作业;吊装作业,人员或物资运输过程等。 4、容易发生触电伤害、火灾、爆炸的作业地点和物品;用电设备、动火地点、可燃物品堆放场所、压力容器、油库、乙炔充瓶等。 5、自然灾害包括:地震、雷电、暴雨、大风等。 七、紧急事故处理 1、紧急事故发生时,应按工作流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处理。所在单位必须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以最快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答案

一、单选: 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B、投入警力快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答案: 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答案: 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答案: 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 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答案: 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 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大爆炸答案: 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 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1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答案: 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答案: 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 2004年 B、 2005年 C、 2006年 D、 2007年答案: A 9、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包括()。 A、分析判断能力 B、组织协调能力 C、专项领域应急处理能力 D、以上都对答案: D 10、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 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答案: B 11、教学技术人员可以分为专任教 师、教学辅导人员、()和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人员等。 A、教学管理人员 B、后勤人员 C、保卫部门人员 D、实验技术人员答案: A 12、下列所描述的事故中,不属于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是()。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治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为了爱护从业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的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各单位在显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从业人员所造成的缺失,制定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第二条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 组长:朱国平 副组长:覃汉华 组员: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等人员 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办公室。 第三条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要紧职责: 1、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分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审核并监督检查下属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情形。 2、监督检查下属各单位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纳入分公司统一治理。 3、负责组织抢险队、救援队、医护队的实际训练等工作。 4、负责建立通信与报警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抢救方面的装备和物资。 5、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6、发生事故时,公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7、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形。 8、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要求。 9、负责事故调查和善后的组织工作。 10、负责总结事故的体会教训和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情形。 第四条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挥人员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主持实施中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和谐指挥工作。 安全部: 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形通报、上报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总结事故教训和应急救援体会;监督检查下属各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事故隐患,发觉问题及时令其整改。 2、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救援人员的组织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车辆设施设备的调度工作;监督检查下属各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所涉及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人员、人员职责分工、通讯网建立健全情形,负责救援队员的实际培训工作,发觉问题及时令其整改。 3、负责监督检查下属各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所涉及的应急救援车辆预备情形,确保各类救援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发觉问题及时令其整改,负责现场排险、抢修队员的实际培训工作。

我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研究

我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研究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众多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加重了突发灾害的险情和灾情。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这种影响范围广、救援技术要求高的灾害,有效的人员搜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因素除了能够及时赶到灾害发生地点外,最重要的是所部署救援队的能力能够满足救援需求,具备的技术类别及水平能够在现场开展相应的搜救工作。 目前我国依托军队、武警、消防等武装救援力量组建了多支综合性紧急救援队伍,虽然在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综合性有余,专业性不足。各行业、各部门建立了包括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矿山救护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等12类按灾种划分的专业救援队伍,但队伍之间技术能力及装备配置可能存在交叉重复或某些领域未覆盖的现象。 目前大多省份都有民间救援力量存在,已成立的比较大的社会救援队伍有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等,但民间救援队伍的规模、能力、管理、协调等方面与成熟队伍间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调研了联合国国际救援分级响应、城镇搜救队和紧急医疗队伍能力分级建设及测评,美国突发事件及响应分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分类分级建设特别是城镇搜救队的建设情况,我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特别是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及能力分级测评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突发事件救援的特点及技术需求,分析我国现有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联合国及国外应急响应及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从救援技术的角度加强我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队伍分类分级建设:(1)基于现有的专业救援队伍,整合扩充其救援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富顺华英医院 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应急预案 为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院对各类突发重大事件地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病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依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状态,及时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抢救工作。 组长:刘俊清 副组长:甘美波 成员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 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 当突发事件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

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现场抢救 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医务科、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转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转院者需做好联络,转诊工作。(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记录。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有效救援原则: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将事故简要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发生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简要经过等)向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当遂级上报遭到困难时可越级上报。 二、发生四级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3小时;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报至省建设厅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三、发生重大事故,应在12小时内将《重大事故报告书》按规定的程序报至省建设厅,事故发生4日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省建设厅汇报,发生三级及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与省建设厅领导一同赴建设部汇报。 事故发生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厅汇报时,应呈报如下资料: a、《重大事故报告书》 b、事故分析原因、事故详细进过、已采取的措施。 c、事故现场照片或录像(三级以上事故必须提供不少于15分钟的录像) 四、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拍照(不少于15张)或摄像(不少于15分钟),进行初步调查取证。 五、重大事故的调查事故发生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等由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邀请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发生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发生三级重大事故由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人民政府批准。 六、重大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工作结束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十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报送批准组成调查组的人民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调查组的其他成员部门,经组织调查的部门同意,调查工作可宣告结束。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 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 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 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 〔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组,并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二)收集有关资料:含收集水文、地质、基本情况,本辖区的地理、气象、环境、人口、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社会公用设施和应急救援力量现状。 (三)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来说,企业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它们可能导致什么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即对危险源进行潜在事故分析。并且不仅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企业所作的潜在事故分析应包括以下问题: l、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过程: 3、非重大事故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需经历的时间; 4、如果非重大事故被消除后,它的破坏程度如何; 5、事故之间的联系; 6、每一个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要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以便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贮存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四)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根据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不同,应急救援预案也应有所区别。编写的内容要具体细致,落实到人:每一项任务要注明执行单位、负责人、配备器材、通讯方式、行动路线、实施步骤等。编制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企业必须进行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3、对于一个只有简单装置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安排工人在一旁观察并要求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告应急机构,由应急机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人民医院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新郑市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认真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员业务知识,随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2、快速反应,减少损失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要科学救治,不断规范救治措施与操作规程,加强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实现救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业务副院长) 成员: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院感办主任) ***(疾控办主任) 2、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五、突发事件处置 1. 突发事件分类(1)一般事故:伤员在5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2)重大事故:伤亡10人(其中死亡3人以内)以上,事故有

关于申报“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暨数字化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暨数字化项目”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科学出版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在2014年度全国科技类出版机构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在61年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出版社经历了2007年转制成为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和2011年股改成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变革,作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的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并肩负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评审中,科学出版社以获批789项位居全国出版界第三位,其中本科教材以456项位居第二位。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评选中,我社入选197项,位居全国出版界第二位。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教与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的相关精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并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在线课程的建设及推广应用,经认真研究,我社决定启动“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暨数字化项目”申报工作(以下简称“规划教材”或“数字化项目”)。现将申报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的原则 (一)纸质教材 1.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编写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系列化教材。 2.坚持教学适应性的原则。教材编写思路要符合主流教改方向,教材编写内容要反映学科进展、满足教学需要,教材编写特色要比较明显,教材整体设计要易教易学。 3.坚持新编与修订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根据学科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编写新教材;对于基础较好的教材,鼓励不断修订完善,锤炼精品。 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鼓励申报使用面广、效果好、影响大的公共平台课、素质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市政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交通安全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一、应急处理原则 1、项目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内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这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所有人员必须明白并严格遵守的重要原则。 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公司总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应急计

划实施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1.1施工现场安全救护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1.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①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②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③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④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⑤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⑥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⑦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⑧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⑨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最新整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最新整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xx〕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xx《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洪水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程建设、污水厂站运营、企业生产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新闻媒体事件、wang 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公共场所和文化活动事件和恐怖袭击事件等。 第六条公司应急管理是指公司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第七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公司与各部门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系,各级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公司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副职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公司总经理团队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厂站、项目主要负责人。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安全监察部经理任主任,成员安全监察部组成。 第九条遇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即转为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总经理或总经理委任副职领导担任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指定公司其他领导层成员及相关厂站、项目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召集有关负责人作为指挥成员,安排其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统筹指挥应急抢险工作。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应急救援指挥部可前移至现场,整合厂站、项目应急力量,组成相关现场工作组,负责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第十条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公司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其职责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首先,院部制定突发性重大事件抢救工作预案;其次,成立突发事件急救领导小组,下面分设医疗抢救组、联系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再次,明确各小组职责,做到妥善衔接。 2 突发事件处置 2.1 突发事件分类(1)一般事故:伤员在5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2)重大事故:伤亡10人(其中死亡3人以内)以上,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3)特大事故:伤亡10人(其中死亡3人以上)以上,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2.2 当突发事件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2.3 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3 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医务科、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转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转院者需做好联络,转诊工作。(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记录。并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5)建立回访制度。伤员经抢救后分流至相关科室,护士需做好登记,抢救者书写重大抢救记录经过,一周后由抢救护士随访,并书写随访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