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一、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共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此外,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深入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并对实际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出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上述理论基础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得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主体部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状况来研究生产关系,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现实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3、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这两个层面来把握。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在一定客观经济

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经济规律不会随人们的主观意志发生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3、经济规律存在三种不同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二是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

二、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B】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D】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C】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

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

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B】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有【BC】

A.德国古典哲学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A.劳动价值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E.平均利润学说【BD】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ABCD】

4、生产关系是

A.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E.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ABCDE】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所继承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

D.把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向生产领域E.把研究的重点由经济转向政治领域【BD】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一、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及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总称。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方式。经济体制以经济制度为基础,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可以形成大致相同的经济体制。在同一个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选择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反映着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自身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商品经济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关系的存在为基础,随着商品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并覆盖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过程,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由市场体制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具有价值,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生产者与自然的关系。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产生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②性质不同;③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劳动二重性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或枢纽。

3、商品的价值是指,生产商品过程所耗费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由商品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4、商品、价值本质上都不是物,而是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劳动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矛盾,都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都是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价值形式会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活

动的发展而发展,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和完成形式。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它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导致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6、货币共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产生来自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及其发展。信用货币即信用凭证的货币化,它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7、关于货币职能的重点分析

(1)价值尺度。①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用货币来衡量表现商品的价值。②货币通过价格来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自身的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

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价值、供求、货币自身的价值(实践上表现为纸币发行量)、国家的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特点在于:它可以是观念的货币,而不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用货币来购买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在于: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又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正是这一特点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纸币的产生。③流通手段在现象表现为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④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总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⑤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要求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如果不适应,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二者分别对应于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两种宏观经济形势。

(3)支付手段。①支付手段是随着商业信用(赊帐买卖)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在现象上表现为“先给货,后付款”。支付工资、利息、税收、租金等行为,都属于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支付手段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增大了商品经济中危机产生的可能性。(4)贮藏手段: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也就是把它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

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本质上只能是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纸币在一定条件下承担贮藏手段的职能,其前提是币值稳定。在由纸币承担贮藏手段职能时,流通中的货币量无法由市场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干预。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9、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依据供求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中,最本质、最核心的是,价格要能够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上下波动,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是要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

10、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是:①调节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②促使生产经营者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③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④产生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益的矛盾。

11、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价值规律各方面作用的实现,都是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为基础的。

12、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随着时代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我们深化了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①不仅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劳动在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并且他们的劳动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日益突出。②不仅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在创造价值,某些非物质部门生产领域甚至精神财富生产领域中从业者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

二、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B】

2、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C】

3、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

A.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B.商品与货币的交换C.等价交换D.等量劳动相交换【D】

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

物质实体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C】

6、一本书售价18 元5 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D.货币价值【A】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8、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B】

(二)多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 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 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 万元E.交付车库租金200 元【BCE】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ABDE】

3、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格总额【ABDE】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ADE】

5、下列关于信用货币的正确观点是

A.它来源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它来源于的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C.它来源于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D.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E.它的使用有赖于信用制度的完善【BDE】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同点在于A.它们都表明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实际

需要的货币量不相适应

B.它们都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均衡在货币问题上的反映C.对它们的治理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D.对它们的治理都需要实行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E.它们都属于经济运行中的不正常状态【ABCE】

(三)分析题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2、“按质论价”表明,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质量即使用价值。

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4、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阐述应当怎样和在哪些方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一、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A.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生产过程

1、资本流通形式即资本总公式G-W-G’和商品流通形式存在着重大区别。从中可以看出: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殖的价值。②资本和货币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量,但资本却能够在运动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增殖。

2、资本流通形式即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资本所要求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使货币转化为资本所必须的条件是,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它的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②它的价值构成具有特殊性;③它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体现着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5、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是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只发生价值转移,可变资本才实际生产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的生产资料属于不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属于可变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②得出剩余价值率的科学概念。余价值率(m’)=m/v 或m’=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它表示资本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6、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都属于生产资料。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却

构成了劳动创造价值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也要参与价值、财富和收入的分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分配原则。

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它的现实起点,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的差额,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而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则最终导致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把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关键在于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9、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基础。资本积累的实质,是用剥削工人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无偿占有和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可以从“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这两个方面来把握。此外,还应把握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10、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及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c/v)。资本有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由此造成的社会后果之一,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扩张其规模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有所区别。资本集中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B.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范畴既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又构成了资本之间竞争的一个现实基础。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在现象上就表现为利润。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表现资本自身的增殖程度。要把握影响利润率的四个主要因素。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水平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①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资本的本性要求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②是通过各部门资本之间的竞争实现的,这种竞争的方式就是资本在部门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平均利润率是工人创造的总剩余价值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表明资本家阶级在共同剥削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和工人的对立是一种阶级对立。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生产价格等于成本加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出现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

律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转化和实现形式。这是因为,总平均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总生产价格等于总价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排除超额利润的存在,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来自于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其职能是通过商品的买卖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都属于职能资本,能够获取平均利润。职能资本是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它与非职能资本相对应。

5、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借贷资本来源于职能资本运动中所必然出现的各种闲置资本,借贷资本不是具有独立存在形式的资本。借贷资本有三个特征:①它是一种资本商品;②他是非职能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③它采取G-G的循环运动形式。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率是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和利息率在通常情况下的数量界限是:利息和利息率大于零而小于平均利润和平均利润率。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有:①平均利润率;②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③法律和传统。

6、银行是专门从事资本借贷活动的企业,银行资本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银行利润本质上来源于剩余价值。由于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家不同于借贷资本家,因此银行资本虽属于非职能资本,却能够获得平均利润。银行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是相对于其自有资本而言的。

7、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体现,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要求。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它们本身不代表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公司是公有还是私有。某个股份公司的具体性质,取决于其控股权在谁手中。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增强竞争力,为了增强国有企业和整个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8、股票是股东在股份公司中拥有资本所有权并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都属于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价格的实质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等于股息除以利息率。

9、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其实质是超额利润。资本主义地租反映地主农业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此外还包括垄断地租。级差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Ⅰ和Ⅱ。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具体来自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最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级差地租Ⅰ和Ⅱ在归属不同。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土

地私有制,它具体来自于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差额或农产品的垄断高价。

10、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其本身不是劳动产品。因此,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的价格等于地租除以利息率。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资本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要经过自由竞争和垄断这两个阶段。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垄断。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最本质的特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其他一系列经济特征,都是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垄断在国内国际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特征是,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处于主导地位。

2、垄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垄断价格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都来自于垄断组织对产品和市场的控制,来自于其垄断地位。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和深化的结果,它意味着垄断自身发展的更高层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目的是更好的维护和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自我调整。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既有效又有限。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为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物质条件。

第三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体现,它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

2、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经济关系和政府的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导致的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趋势也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二、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值和

A.价值规律的矛盾B.竞争规律的矛盾C.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D.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A】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是

A.价值增值不能从流通产生B.价值增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

域而产生

C.价值增值不能离开流通产生D.劳动力成为商品【D】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B】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由劳动时间决定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C】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B】

6、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D】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干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D】

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A.在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周转速度的不同【B】

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包括

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D】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

1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A】12、资本家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

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D】

13、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A】14、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l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属于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A】

I5、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D.推动社会进步【A】

1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B】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C】

18、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A】19、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

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B】

2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

21、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

22、商业利润的来源是

A.来自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和卖的差额B.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值

C.来自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所创造的价值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

23、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

A.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转让了资本使用权B.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A】

24、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D】

25、上海〈新世界〉商场的股票,某月某日每股价格为13.30 元。该股票价格是

A.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B.股息的资本化

C.按胜票面额可从公司盈利中分得的一部分利润额D.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变化的晴雨表【B】

26、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 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 万元,前者多交的2 万元属于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B】

27、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B】

28、建筑地段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垄断利润【C】

29、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A.生产集中B.垄断C.金融资本D.资本输出【B】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D】

3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C.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E.流通的目的不同【ACDE】

2、G –W- G ’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CE】A.既包括买的过程也包括卖的过程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ABDE】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B.劳动力价值下降C.劳动力价值上升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E.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的作用在于【AC】A.生产使用价值B.形成新价值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E.创造剩余价值

5、要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运动

C.资本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E.资本是一个永恒的范畴【ABCD】

6、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E.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D】

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有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预付可变资本E.剩余劳动/必要劳动【ACE】

8、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它掩盖了

A.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B.劳动力买卖的实质C.资本主义剥削

D.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划分E.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区分。【ABCDE】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少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则是社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D.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而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

E.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整个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不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ABE】

10、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E.资本家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之间的分割比例【ABCDE】

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导致:【ACE】

A.相对过剩人口形成B.利润率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减缓E.平均利润率下降

1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C.资

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E.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CD】

13、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E.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ABDE】

14、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E.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BCDE】

15、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ACD】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E.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剽余价值的过程【ABE】1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

A.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B.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C.说明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D.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

E.表明了无产阶级要解放必须联合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ABCE】18、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平均利润分割为

A.商业利润B.工业利润C.企业利润D.利息或股息E.银行利润【CD】19、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AC】

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的使用价值C.资本的使用价值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E.商业资本的使用价值

20、股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A.资本所有权性质发生变化B.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C.资本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资本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变化E.资本分散化【BD】

21、股票价格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ABCE】22、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 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 元/平方米。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

A.地理位置不同B.经营垄断C.土地所有权垄断D.租用者的用途不同E.供求状况的不同【ABE】

23、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A.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B.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E.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CD】

24、剩余价值分割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形式,说明

A.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B.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各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C.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D.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分配

E.各种资本家集团、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存在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劳动的关系【ABDE】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生活强有力的支配者

E.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ABDE】

26、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

A.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仍然是生产社会化B.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C.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D.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E.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BD】27、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C.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E.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ACD】

2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E.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DE】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B.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D.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赶超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E.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ABCDE】

(三)分析题

l、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违反了价值规律。

2、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3、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

4、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5、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者获得工资。

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均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10、试用劳动二重性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11、试用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阐明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12、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完成了。”联系这段话分析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

13、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14、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股份资本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意义。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一、知识点精讲

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1、资本循环是分析资本运行的形式和条件,它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作为研究对象。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公式是:G —W …P…W’—G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要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运动顺利进行所必须的

条件是:实现产业资本各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的统一。

2、资本周转是对资本循环过程的动态考察,它主要分析资本运行的时间和速度,以及加快资本运行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这两部分,要把握这两部分时间各自的具体内容构成。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计算公式:

3、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属于固定资本,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属于流动资本。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②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在于:①节约预付资本;②提高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此外,加速资本周转还有助于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4、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本价值周转的具体实现形式,它要按照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来进行。固定资本的磨损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个方面。在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要把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两方面因素都考虑在内。充分考虑无形损耗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

5、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从社会宏观的角度分析资本运行的条件,它以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基本实现方式。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运行的两大理论前提是:①把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②把社会总产品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分。

6、社会资本运行的基本条件可概括为四个公式。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②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④

(注:m/x 代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m中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

7、马克思的社会资本运行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比例关系的协调,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周期的四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自身运动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其原因主要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

速发展。

第二节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1、垄断资本的出现,使市场经济规律发生某些变形(如垄断价格),使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新变化(对竞争的抑制)。垄断阶段资本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政府全面加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由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所形成的,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金融资本对经和社会的全面统治。金融资本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方式是“参与制”,政治上实现统治的方式是“个人联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①国家垄断资本和国有企业;②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的结合;③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采取经济、计划、法律等多种手段,主要表现有:①建立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②实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③国民经济“计划化”;④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⑤制定并监管市场运行规则及必要的行政措施。这些干预和调节,既体现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1、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概念。战后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既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也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资本国际化主要包括商品资本国际化、货币资本国际化、生产资本国际化这三种表现形式。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大幅度增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形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表现形式,战后科技革命。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依据其各自的经济实力及其变化在经济上争夺和瓜分世界。既联合又斗争,是战后至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总的态势和发展趋势。

3、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矛盾和磨擦,存在着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互相协调、合作和妥协的必然性。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典型试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

资本的运动【C】

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D】

3、货币资本的职能是【D】

A.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C.直接带来剩余价值D.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4、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

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B.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速度

C.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效率D.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A】5、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A】6、下列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D】

7、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A】

A.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B.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D.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9、生产资本构成价值(单位:万美元)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1000

其中:厂房300 1/20

机器600 1/10

小工具100 1/4

流动资本500 3.4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A.1.0 次B.I.2 次C.1.3 次D.1.4 次【B】

10、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价值如何增值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D】

11、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当代政治经济学讲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世界经济从出现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C,过渡时期经济体系形成时期。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立时期。 E,新经济时期。 2.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D.经济相互依赖 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4.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A、英国 B、联邦德 C、法国 D、意大利 5.)当今,东西关系的实质是( )

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战争问题D,革命问题E,生态问题 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 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D.不结盟理论 7.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 ) A,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后发生的B,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 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D,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8.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是 A.总统由全体公民选举选举人团而产生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总统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D.总统由选举委员会任命 9.南南合作的主要机构是( )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B,石油输出国组织C,南方首脑会议D,七十

七国集团E,西非经济共同体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其核心是( ) A,宗教问题B,水源问题 C,石油问题D,巴勒斯坦问题E,民族问题 11.“布拉格之春”是出现在捷克的 A.一个持不同政见者的地下组织 B.一场音乐会 C.一场社会主义改革运动D.一个反对派论坛 12,原东欧国家中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政治经济模式的国家是( ) A.波兰B.南斯拉夫C.匈牙利D.民主德国 13独立国家联合体是 A.国家的一种形式B.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 C.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D.设立权力有限的中央政权机关 14.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B.关税同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理 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

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 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 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

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 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2)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体性意识膨胀。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等已成为他们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主体价值的膨胀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主体意识方面,表现出不轻信、不盲从、不附众,他们希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专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当主观性要求和客观性需求无法统一到就业的实践中时,主体性需求的异化就会使得本已压力重重的供需双方的矛盾更深一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绵羊:作为使用价值出现。主动作用,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斧子:作为价值出现。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充当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的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缺陷:价值表现不完全,特殊等价形式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

2016-2017年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解析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货币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 价值与价格,供求关系与价格。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说明:本章的名称从原来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改为“商品和货币”,但内容未变。只是删掉“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在有关知识点还是要讲的。此外,“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两个知识点的位置作了调整。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和周转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熊宇虹

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 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 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 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 过程中进行(主管条件——人) 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 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

动加工的物质资料) 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 物质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 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