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铁变成“铁水”⑷木材燃烧⑸水结冰⑹镁带燃烧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⑷镁带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布置作业:

化学书1. 2. 3.

第一章空气

§1-1 空气

【教学目的】

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用具】

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

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

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

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使空气受到污染。

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公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

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的空气,是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来看,排放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布置作业】P10 1-2 预习第二节内容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瓶氧气、燃烧匙、火柴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

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20%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的物理性质:

一、氧气(O

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只能溶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1.碳(C)与氧气的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

演示:碳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前:木炭是黑色固体,反应中,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发出白色,放出热量。反应后,木炭消失,往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问:如果木炭没有点燃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2.硫(S)与氧气反应

观察燃烧匙在加热过程中,硫状态的变化以及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火焰的区别。并指导学生用飘闻的方法闻气味的方法。

比较两个演示实验的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为什么?

物质燃烧是有的有火焰,有的没有火焰,只有气体或蒸气燃烧才有火焰。

碳是固体燃烧没有火焰,硫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在加热时,硫从固体→液体→气体,所以硫燃烧是硫蒸气与氧气反应,呈现火焰。

问:木炭、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被其它气体冲淡了,或者说在空气中氧气只占21%,而在纯净的氧气中氧气占100% 所以木炭、

硫、在空气中燃烧,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得比空气中更旺。

3.铁(Fe)与氧气反应

1).瓶底为何要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

2).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否有火焰?

演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化合反应:同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动的气体,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如铁、铜、铝等也可以氧气中燃烧。

【布置作业】P14 1-2

§1-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了解氧气的用途。

2.初步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重点】氧气性质,氧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氧气性质

【教学用具】蜡烛、燃烧匙、一瓶氧气、玻璃片、石灰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碳、硫、磷、铁可以氧气中燃烧,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在氧气反应呢?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用干燥的集气器,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这样可观察到瓶壁上的水雾。)

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1)反应程度;(2)颜色变化;(3)生成产物;(4)放、吸热量等四个方面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1)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2)发出白光;(3)瓶壁上有出现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放出热量。

4.蜡烛与氧气反应

这个实验说明蜡烛主要成分是含有碳和氢的。

问:蜡烛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生成物有两种。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说明:氧化反应有的是化合反应,有的不是化合反应。要看具体反应来判断反应类型。

三、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指导学生阅读P14页课文氧气的用途图示,归纳氧气的用途。

【小结】

1.从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掌握氧气的用途。

【布置作业】P14-15 3-4

§1-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导管、火柴、铁架台、细木条、玻璃片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在前一节课,我们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使用了氧气,实验室是如何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呢?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演示实验1-6、1-7、1-8

实验1-6可观察木条会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但其所需的实验条件较苛刻,需较高的温度。

实验1-7无明显现象。

实验1-8可观察到实验现象很明显,实验产生的氧气的速度快,条件较缓和。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答:我们通过对比可知:实验1-8比实验1-6在药品上,多出了MnO

2

,但我们

通过实验1-6可知MnO

2本身并不会产生O

2

,实验1-6产生O

2

的速度很慢,为

什么再加入不能产生O

2的MnO

2

会使氧气的产生速度大大加快呢?主要是因为二

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催化作用。

1、催化作用和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如在实验室用KClO

3

制备氧气时

所用于的MnO

2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用。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是有催化作用是有专有性,如MnO

2在实验室用KClO

3

备O

2

时是催化剂,但在其他反应中未必是催化剂。

问:我们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对吗?

答:不对,应该说二氧化锰在用氯酸钾制备氧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备氧气,这个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略)

注意:在书写其文字表达式时,应该将催化剂--二氧化锰写在的上方,表示该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并且应该条件。加热可用“△”表示,这个表达式是我们实验室制备氧气的一种实验原理。

§1-3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用具】氯酸钾、二氧化锰、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我们在实验室制备氧气时,还可用高锰酸钾来制备,这个实验老师已做过,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只强调一下,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些地方:

注意事项:①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遵循的实验步骤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②应该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及如何检查;③固体药品怎样装入试管中;④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为什么?);⑤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应先移动酒精灯,使整个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加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⑥用什么方法收集(排水法),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该在什么时候收集;⑦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并如何验证该气体是否已收集满;⑧实验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开,再熄酒精灯。(为什么?)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略)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反应的表达式,会发现一个什么问题?

反应物是一种物质,反应后,产物有多种,我们将这类反应统称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关键字眼:反应物是“一种”,产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但在实际生活中,工业生产过程中,需大量的氧气,不可能通过象实验室一样去制备,这们,产生的量既少,又浪费,我们知道大气的组成中,氧气占21%,这是一个很大的氧气仓库,于是人们就想是否可以从空气中取得氧气。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行得通的,人们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将空气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其液化,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低,这们氮气就先蒸发出来,剩余的则主要是液态的氧。

【小结】

这一节主要讲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反应原理,介绍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的操作原理和过程。

【布置作业】P17-18 1-2

§1-4 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学目的】

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

【教学用具】白磷、红磷、滤纸、火柴、镊子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碳、硫、磷、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腐败,动植物的呼吸等也是与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只是条件不同,发生的现象不同,是不同性质的氧化反应。

一、剧烈的氧化反应

1.平静的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空气中的氧所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演示:实验1-10

问:为什么铜片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的红磷却没有燃烧呢?分析:因为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只有40℃,所以烧杯中的热水可以加热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红磷则不行,水中的白磷虽然已达到着火点温度,但由于隔绝了氧气,所以不能燃烧。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质与氧气接触

(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问:水为什么可以灭火?着火范围不大时,为什么可用砂或湿布盖灭?

答:水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砂或湿布可以把可燃物和空气隔绝开,达到灭火的目的。

2.急速的燃烧

爆炸--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金属的锈蚀,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是缓慢氧化。

三、自燃(从缓慢氧化转化为剧烈氧化)

演示:白磷的自燃

将一片滤纸放在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浸湿,然后用坩埚钳夹出,在空气中晃动几下。

现象:滤纸发火燃烧

结论:滤纸的燃烧是由于白磷的自燃引起的。

四、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问:哪些物质属于易燃物,易爆物,请举例说明?

阅读课文P20页最后自然段,让学生举出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问:易燃、易爆物的运输、贮存应注意什么?

【小结】

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布置作业】P21 1-3 复习这一章

2-1 分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学会运用分子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

【教学用具】酒精灯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问:化学是研究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农田,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运动

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是有间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合后体积小于200毫升。

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却看不见氨分子,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千克。

3.分子的质量是非常小的

三、分子的概念

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

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学变化后,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

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

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未混合,混合后,分离后铁粉与硫粉的颜色

混合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所有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课堂练习: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1)空气(2)冰、水混合物

【小结】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质量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运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2-2 原子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2.了解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是电中性的

3.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概念

2.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问:1.分子的定义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

我们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它的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那它能不能再分呢?

氯酸钾分子反应后生成氯化钾分子和氧气分子。高锰酸钾分子加热后生成锰酸钾分子,二氧化锰分子和氧气分子,可见分子是可分的,虽然它很小。

出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

氧化汞分子--→汞原子+氧原子

氧原子+氧原子→氧分子

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能把氧微粒或汞微粒进一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科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做原子,化学反应是氧原子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一、原子的概念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氧化汞示意图中,氧化汞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后,单个的氧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每两个氧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而构成氧气。而汞原子则直接构成液态的金属汞。

结论: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如果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变化中能不能再分呢?

三、原子的结构

十九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本身还可以再分,其还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核的原子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

分析以上原子结构、强调: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核

同类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不同类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相等:如氢原子核电荷数为

1,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2)原子的大小主要由核外电子运动的空间决定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3)原子核虽小,它还可以再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组成。【小结】

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运动的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布置作业】

§2-3 元素、元素符号(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并能用元素的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等物质类别。

2.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教学重点】

掌握元素的概念,了解物质分类

【教学难点】物质分类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问:1.什么是原子?

2.分析原子的结构?

3.某原子的原子量是怎样规定的?

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无论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同一类原子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8电子,氧气和二氧化碳同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一、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氢元素就是所有氢原子的总称,到目前为止,我们周围世界里,物质种类有一千多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多种,这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组成物质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一些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碳由碳元素组成等,这些物质都叫做单质,因为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化汞由氧元素和汞元素组成,高锰酸钾由钾元素、锰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象这样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3.氧化物--由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氧化镁由氧元素和镁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二硫化碳由硫元素、碳元素组成,虽然也是二种元素,但不含有氧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

三、地壳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请学生看课本P36页图2-8地壳里所含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地壳里元素含量前4位是氧、硅、铝、铁。

氧是地壳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它在自然界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含量较少的元素,如碳、氯、氮、等对动植物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构成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

【小结】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是由元素组成的,当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同时为单质,当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时是化合物。

§2-3 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元素的概念

2.掌握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以及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构成

(4)二氧化碳分子是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5)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2.氧气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

氧气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

因为元素有一百多种,由元素构成的物质约有一千多万种,若文字表示各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将十发麻烦,所以人们就确定了一套来表示各种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有重要作用。

四、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表示一个硫原子。

2.元素符号的写法。

(1)第一个字母用印刷体大写

如碳-C 氢-H 氧-O等等。

(2)有二个字母时,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

如铜-Cu 锰-Mn 镁-Mg等等。

(3)元素符号的专用汉字都有一定规律:

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有“气”字头,如氧、氢等

液态非金属元素有“氵”旁,如溴

固态非金属元素有“石”字旁,如碳、碘等

金属元素都有“钅”字旁(汞除外),如钠、钙等。

【小结】

要求记忆常用元素有名称和其元素符号:能区别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

【布置作业】

记忆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2-4 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目的】

1.掌握化学式的概念,初步了解化学式的定义

2.学会根据规定书写和读出一些简单的化学式,了解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的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规定,正确书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一些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1.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为什么?

氧化镁氯酸钾氧气硫铁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可见任何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质量比或原子个数之比都是一定的。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物质,在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一、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经过多次的精密试验,测得其组成,然后推算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例1:水的化学式为H

2

O

在水分子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氢的质量:氧的质量=2×1:16=1:8

所以H

2

O表示:(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例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2

在二氧化碳中,碳原子数:氧原子数=1:2

碳的质量:氧的质量=12:16×2=3:8

所以CO

2

表示:(1)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小结】化学式表示:(1)物质是哪些元素组成的;(2)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二、化学式的写法。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气态非金属单质:通常是双原子分子,如氢气H

2、氧气O

2

等。

(2)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惰性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金属单质:铁Fe、铜Cu、汞Hg等

惰性气体:氦He、氖Ne、氩Ar等

非金属:碳C、硫S、磷P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1)氧化物的写法:氧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写在左方。

如:二氧化碳CO

2、二氧化硫SO

2

(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写法:

金属元素符号号在左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右方:如ZnCl

2

、NaCl

(3)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写法:根据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

行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如四氧化三铁Fe

3O

4

、五氧化二磷P

2

O

5

三、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和元素符号前数字的意义。

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构成的个数。

练习: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依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规定,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4 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掌握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教学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化学式中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四、相对分子质量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

例1: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钠相对原子质量和氯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例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加

2

两倍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CO

2

练习:计算下列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氧气氯酸钾二氧化硫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3: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C:O=12:16×2=3:8

注意:不能写成C:2O(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练习:1).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4: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6+3=80

(2)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1).计算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5吨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

3).396千克的硫酸铵氮肥中含氮元素多少千克?

【小结】

1.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中要注意质量的比值必须乘以100%。

2.一个分子中的元素含量和式之比就是纯净物中所含元素和物质的质量之比。3.物质的质量可以用任何质量单位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都为1。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 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b5E2RGbCAP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一一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plEanqFDPw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 与稀硫酸反应。DXDiTa9E3d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RTCrpUDGiT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 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5PCzVD7HxA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四、执教者自我分析: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上册全套

标准 空气第一章 1 空气1§-【教学目的】.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1 学家。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用具】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我们每天都在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所以人们长期把空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体积。1/5罩水面上升了约所以,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1结论:被消耗了/5 5。/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文案. 标准 .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1 .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2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使空气受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气,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到污染。公大气污染从早期的英国伦敦的烟雾型发展到新型的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 害事件连绵不断。污染的空气给人类和自然都造成很大的危害。是防治和控制大气污染,为人类生活提

供清洁的的空气,随着今天工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护和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排放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围来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气体主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小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少量的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预习第二节容2 【布置作业】P10 1-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1 【教学目的】文案. 标准 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初步让学生接触元素符号【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瓶氧气、燃烧匙、火柴【教学用具】木炭、硫、细铁丝、石灰水、3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过程】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物质?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硬度等,我们每天都生活%的氧气,请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氧气,回答氧气的物20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近理性质?P11页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文O)的物理性质:一、氧气(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固态时呈淡蓝色。讨论: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它们不需要氧气吗?在水中只能溶而是不易溶于水,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氧气不是完全不溶于水,解有少量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可以供鱼类生存。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与氧气的反应C1.碳(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文案.

初三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知识目标: 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 技能目标: 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 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 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明。 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 6、什么叫自燃?原因?观察实验 看书 1、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自学能力 二、总结: 1、燃烧的概念: 板书: 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 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 板书: 燃烧条件: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有充足的氧气。学生讨论:1、通过对实验目 的的讨论教会学 生一种科学实验 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习惯

灭火条件? 3、爆炸 危害和好处?举例:生活中常见 的爆炸 教育学生用辩证 的方法看问题 4、缓慢氧化有何意义?举例: 铁生锈---不利 垃圾腐烂---有利 教育学生用辩证 的方法看问题 5、自燃 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解释原因 如何防止自然火灾? 举例: 三、作业: 1、作业本第二节 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知识目标: 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 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 表达式。 2、催化剂的概念。 3、分解反应的概念 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 从右) 5、如何收集氧气? 6、如何检验氧气? 7、实验操作步骤? 8、氧气的工业制法? 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资料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