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

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

姓名:何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指导教师:杨斌胜

20060101

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

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

导师:杨斌胜教授

学位:硕士研究生:何强

(论文摘要)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高度发展的体能水平是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国内针对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综合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依据运动训练学理论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以备战2006年世界摔跤锦标赛的61名健将级女子摔跤运动员(其中包括30名大级别运动员和31名中小级别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结构特征入手,对专家、教练员所筛选出的19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因子分析,确定并解析构成不同级别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主要因子,从中挖掘出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本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按其贡献程度进行排序,分别为: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动作速度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灵敏因子。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应优先发展大级别运动员的力量柔韧素质,但也要同时注意力量柔韧素质与其它运动素质的均衡发展,以取得最佳训练效益。

2、中小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是以速度灵敏因子、力量柔韧因子、专项动作速度因子、专项力量因子、基础耐力因子、速度耐力因子六大类素质进行排序。速度灵敏因子是中小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中的主导核心要素。中小级别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应侧重于速度灵敏素质的提高,但同时应当注意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的训练必须与速度灵敏素质的训练协调发展。

3、大、中小级别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都需要全面发展和专项深化。但是,不同级别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专项作用程度有所差别,因此,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以提高体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益性。

4、在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提醒我们应对体能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训练方法、手段能够发展运动员综合运动能力,并努力与专项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女子自由式摔跤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Research of the Features in Physical Training of Chinese Top women's

Freestyle Wrestlers

(Abstract)

In modern competitive sports, highly developed physical level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 capacity of women freestyle wrestlers. At present,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physical training about the top women wrestlers is vacancy in China.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recognitions of sport training on athletes physical training, the subject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are 61 Chinese top women wrestlers (30 great-level wresters and 31 middle-little level wresters), who are preparing for the world wrestling championships in 2006. (including 30 great-level wresters and 31 middle-little level wresters ). Through different lever wresters’ physical qualit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election of the experts and coaches this paper test and analyze the 19 indicators of quality to identify and capture a different level of quality athletes movement of the main factors, digging out from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thletes campaign focus and on this basis to high major athletes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In this study,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e literature, survey law, expert interviewing, tests, numer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search methods.

We draw such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The great-level women wrestlers’ movement diathesis classifi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ontribution level, respectively: that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factor, special strength factor, the motion speed factor, basic endurance factor, speed endurance factor, sensitive factors. W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big level athletes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but also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strength of pliable but hard to break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other sports qua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training results.

2. Middle-little level woman wrestler’s movement speed sensitive factor is the quality of movement, strength pliable but hard to break factor, a factor speed maneuvers, Special Forces factor, basic endurance factor, speed endurance factors for six major categories of quality classification. Speed sensitive factor is the middle level and small woman wrestling campaign quality level of the leading core elements. Middle-level and small-level athletes in the physical training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peed sensitive, bu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 endurance, pliable but hard to break with speed sensitive to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3. Large, small and medium level of outstanding wrestling athletes’ movement diathesis needs quality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special deepened. However, different levels of athletes, the special role of the movement diathesis differences in extent. Therefore, we should be focused on physical training, the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rgeting and efficiency of physical training.

4. High woman wrestling athlete’s physical training,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we should remind 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mpaign capabilities and special efforts with the combination to obtain the best training results.

Keyword: freestyle wrestling woman, physical-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means

我国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

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

导师:杨斌胜教授

研究生:何强

1. 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摔跤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深受世界各民族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近代男子自由式摔跤从1904年第3届现代奥运会至今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女子自由式摔跤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晚,直到2004年才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1]。该项目是根据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进行比赛,在雅典奥运会上共有四个级别(48kg 级、55kg级、63kg级、72kg级)。目前,随着女子摔跤运动正式步入奥运会大家庭,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女子摔跤运动的发展,希望能够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有所收获。总之,女子摔跤作为奥运竞技体育的新兴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潜力较大,同时又具有众多的金牌和奖牌争夺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必将成为各个国家夺金的“热点”。

现代竞技运动实践表明,任何竞技运动的专项训练,其主要目标都是致力挖掘和提高专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见图1),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2]。从项群理论角度分析,女子摔跤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该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体能起着决定性作用[3]。因为,摔跤运动是以制胜对手为目的,具有高度应变性的对抗类项目,在比赛中需要两人身体接触、徒手较量、不断克服瞬间变化阻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固然与其各种技术方法的运用合理与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表现技术的物质基础——体能的联系更加密切。从各种运动项目的比赛中也可以看出,单纯依靠技、战术优势赢得比赛胜利的状况,已非过去时代可比,技、战术高人一等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往往功亏于体能的欠缺,尤其在水平

[1 ] 宋兆年等古典式自由式摔跤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7

[2]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8

[3]田麦久等. 项群训练理论[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92

极其接近的时候更是如此[1]。由此可见,“体能”在女子摔跤比赛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调查中,86%的专家与教练员都认为体能是女子摔跤运动竞技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从事摔跤运动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必须加强对体能训练的研究,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以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竞技水平。

图1竞技能力的构成(引自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P5)现代女子摔跤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是现代摔跤运动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比赛中鼓励积极主动进攻,如果运动员一场比赛被判三次“消极”警告,就将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因此,运动员必须不断地在快节奏的攻防动态变化中进行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其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极度紧张和高度兴奋状态,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比赛强度的加大;其次,随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普遍提高,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比赛中绝对胜利的比例减少,相持能力(技术和体力)的作用加大,这必然要求运动员有大量的体能储备,具备在艰苦环境下,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的能力[2];第三,雅典奥运会后,国际摔跤联合会为了进一步加强摔跤比赛的观赏性,对竞赛规则做出重大改革,由过去每场比赛分上下两局改为现在的三局两胜制,而且在比赛场次安排上作了重大调整,比如,预选赛和决赛将安排在同一天举行,同一个级别的比赛,运动员必须在一天内全部结束。因此,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天之内就必须要参加5—8场比赛[3],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女子摔跤运动员想要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就必须具备应付多场快节奏、大强度比赛的体能水平,放眼当今世界各女子摔跤强国,都非常重

[1] 延峰.当前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体能问题突出的析因[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3):27-30

[2] 田麦久等. 项群训练理论[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191-192

[3] 黄轶. 优秀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结构与分析.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

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女子摔跤运动较早的国家之一,在早期的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中曾有过取得14枚金牌的骄人战绩,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世界级女子摔跤运动员。近几年随着女子摔跤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后,我国的女子摔跤运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比赛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尤其在雅典奥运会上72KG 级的小将王旭为我国夺得了首枚奥运摔跤金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综合分析近几年我国女子摔跤项目在国际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我们在各个级别的比赛中并不占优势,与日本等传统强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与一些优秀教练员和参加过国际大赛的运动员进行调查、访谈,他们普遍认为我国部分优秀选手在体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应国际大赛的比赛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专项运动素质与日本及欧美优秀选手存在差距,表现在比赛中控制不住对方,缺少有效的进攻、防守反攻的手段,在比赛中比较被动。04年参加奥运的选手孙冬梅就表示在比赛中,没有对手专项力量大,控制不住对手,是她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2)运动员身体机能达不到比赛要求,主要表现在进入比赛后半程阶段失分明显增多,使用技术动作的次数、幅度、力度及运动员的动作感觉机能、知觉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明显降低,进攻、防守和反攻成功率明显下降,导致最后比赛的失利,这些都是运动员体能不足的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加强对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是极其关键的,基于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论文以备战2006年世锦赛的61名健将级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所选取的19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确定影响不同级别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国家女子摔跤集训队体能训练的安排、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我国女子摔跤体能训练的规律,旨在为我国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有益的参考。

1.2文献综述

女子摔跤属于新兴运动项目,而且刚刚进入奥运会,从事女子摔跤运动训练研究的学者相对于一些普及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较少,有关理论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某一技、战术环节、控体重或运动损伤等方面,对摔跤运动在体能训练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对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

员体能训练的综合研究尚未见报道。本人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运动训练、摔跤等各方面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体能概念和结构的研究

在现行2000年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田麦久等训练学专家把体能视为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经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对其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广义上,体能包括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1];而在狭义上,运动员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其中身体形态是指反映机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各环节高度、围度、长度、宽度和充实度等外部形态特征与心脏的大小、肌肉的横截面等内部形态特征;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在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2]。

图2 运动员体能的组成(依2000版《运动训练学》体能结构改制)

从田麦久教授对“体能”定义中,我们认为它至少阐明以下要点:(1)经过先天遗传和后天体能训练获得;(2)运动素质是核心;(3)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体能在结构上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三个因素,三个因素之间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

[1]田麦久等. 论运动训练过程[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36

[2]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6

水平。三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从表现机制来看,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适应运动需要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因为,身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水平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训练和比赛时要把这种可能性转为现实性还必须借助于运动素质。[1]在体能训练中,常常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因此,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2]运动实践中各项运动素质指标是评价和检查体能水平的常用指标。 [3]

体能

运动素质

形态结构身体机能

图3 体能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依《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在此,运动训练学专家给出了关于体能的概念和结构,为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且本文也主要以此为逻辑出发点,展开对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

1.2.2 关于现代女子摔跤运动项目特征的研究

关于女子摔跤运动项目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摔跤运动的总体特征。

田麦久等专家在《项群训练理论》指出摔跤是一项双人对抗的技能格斗项目,其运动特点是以制胜对手为目的,在比赛时间内,双方相互攻防,不停的运动。运动形式是相持用力和快速施技相互交替变化,所以除了掌握相当数量的进攻、防守和反攻技术外,还需要有相当高的身体素质水平作保证。[4]冯连世的《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中也指出摔跤是一种身体直接接触的、不断克服瞬间

[1] 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2

[2]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186

[3] 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4

[4]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66

变化阻力的,具有高度应变性的对抗运动。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各种徒手方式进行搂抱、拌摔、挤压、滚翻对方,目的是摔倒对方,使其双肩着地或以比分战胜对手。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熟练的技术和全面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因此,对于一名优秀摔跤运动员来说,力量是基础,速度是保证,技术是关键,但耐力也是取胜的先决条件[1]。

第二,关于女子摔跤运动的供能特征。美国运动生理学家福克斯(Fox)根据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这三种能量系统在运动中以ATP形式供能的百分比,勾画出摔跤运动的能量供应特征, ATP-CP+糖酵解占 90%,糖酵解+有氧占 10%。[2] 杨立勤《谈摔跤比赛中的能量供应》及宋兆年《古典式、自由式摔跤》中都指出摔跤运动属于运动时间相对较短而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并且从生化的角度对摔跤比赛时间内运动员运用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及相持阶段的能量代谢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摔跤比赛主要以糖原作为能源基础,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的方式进行供能活动。[3] [4]张华在《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运动量训练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变化》研究中通过对女子摔跤运动员素质训练(4*400米)和技术实战训练后的血乳酸进行测量(见表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女子摔跤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浓度已接近12mmol/L,这与典型的糖酵解供能400米跑后的血乳酸值(以52秒2跑完400米跑后血乳酸值为11.8mmol/L)相类似,说明女子摔跤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糖酵解供能系统。[5]

表1 女子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与素质训练血乳酸值比较

模拟比赛素质训练研究者

血乳酸(mmol/L) 4×400m血乳酸(mmol/L)

安静值 1.26±0.22 1.24±0.24 张华,1997

运动后 11.25±1.84 11.16±1.74

综上所述,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格斗类项目,需要全面的运动素质。

[1]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35

[2]王瑞元等. 运动生理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9

[3] 杨立勤. 谈摔跤比赛的能量供应[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0.(3):12-14

[4] 宋兆年等.古典式自由式摔跤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国国家体育总局

[5] 张华. 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运动量训练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变化[J].安徽体育科技.1997:(4):75-77

其供能方式比较复杂,但所需的专项体能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摔跤项目可以界定为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以及磷酸原供能系统为主,有氧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

1.2.3关于现代女子摔跤运动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

张信波等的《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中提出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符合专项的技术动作特点,同时还有一般力量的特征。应根据训练时期和阶段任务的不同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1]章文《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中用多项生理、生化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员在不同负荷下的机能反应状况,从测试指标中得出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较差,有氧代谢水平较强,提示应在训练时增加力量和最高乳酸强度的训练。[2]许奎元《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其训练初探》中指出摔跤运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它要求运动员具有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速度、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以及灵敏、柔韧等各项素质。这些素质在对抗中往往是综合体现出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行检验时,应重点放在速度、耐力、力量和爆发力这4类指标上。[3]俸晓东《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体能训练在对抗性项群训练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专项运动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摔跤项目的主导运动素质以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灵巧、动作速度和耐力排序,机体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抗击打能力和内脏器官抗震能力,提高前庭器官的机能及肌肉的耐酸能力[4]。

上述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到摔跤体能训练中的内容、方法、手段、负荷等某一方面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我们也看到,他们的研究从整体上较为分散,缺乏综合性,而且有一些只是通过描述性研究来对摔跤运动的体能训练进行定性总结,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直到目前为止,以国家队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并全面的对这一群体的运动素质特征和体能训练的安排、方法和手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科学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张信波等.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1):40-41

[2]章文.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J].山西体育科技.2003.(9):15-17

[3] 许奎元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其训练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2):17-19

[4]俸晓东等.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26-27

1.3研究的主要目的任务

(1)根据女子摔跤体能训练中常用的19项测试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反映大、中小级别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主要因子,分别对我国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期科学揭示女子摔跤体能训练的规律与训练重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2)通过现场观察、录像、调查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初步探索我国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为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备战2006年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的中国女子摔跤集训队队员。共61人,其中国际健将15人,健将46人。测试地点:北京。测试时间为2005年12月。

表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级别 N 年龄训练年限

48kg—55kg 31 20.12±2.95 4.53±1.90

63kg—72kg 30 19.41±2.16 4.17±1.68

合计 61 19.78±2.73 4.35±1.76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与本论文研究方向有关的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其涉及面主要有:《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专著以及有关体能和摔跤运动方面的学术论文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需要的基础资料。

2.2.2 观察法

现场观看国家女子摔跤队训练课6周,现场或录像观察各类高水平比赛40次,并对相关内容作现场记录。

2.2.3调查法

2.2.

3.1访谈法

针对女子摔跤体能训练的诸多问题,本人先后与多名训练学教授和国家队、国青队女子摔跤教练员进行访谈。就有关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和测试指标的筛选征求专家的意见。

2.2.

3.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具有丰富理论与训练经验的专家与教练员进行访谈,根据需要,本研究设计了“我国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件1)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工作是在2005年11月国家队集训期间进行的。问卷的发放形式为当面呈送方式发放。共发放29份(见表3),收回29份,其中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3.1%。

表3 问卷调查对象及回收情况统计表 N=29

教授/国家级教练员副教授/高级教练员中级教练员合计调查人数 8 9 12 29

回收人数 8 9 12 29 有效问卷数 8 8 11 27

回收率% 100

有效率% 93.1

2)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内的“测量—再测量”方法,随机抽取8人,隔两周后进行再测验,计算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R=0.86(p<0.01),从而证明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4 问卷重测信度检验表 N=8

重复测量人数(人)两次间隔时间(天)相关系数

8 14 0.86

3)问卷的效度检验

在实施问卷调查之前,采用5分制对问卷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了专家效度检验,专家对问卷的总体评价分数为3.79分(表5、表6),由此可见,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5 调查问卷专家的构成情况 N=16

专家的构成体育理论、专项理论、摔跤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职称教授副教授国家级教练高级教练总计人数及比例 4 25% 5 31% 6 38% 1 6% 16 100%

表6 专家对调查问卷有效性评价的结果 N=16

教练员调查问卷 4 57.1% 3 42.9% 00% 7

专家调查问卷 3 33.3% 6 66.7% 00% 9

2.2.4 测试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初步选定54项身体训练手段,并通过问卷调查后,选取问卷同意率大于70%的19项指标作为测试内容,它们分别是卧推、卧拉、抱蹲、1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15秒摔布人、30秒摔布人、15秒俯卧撑、1分钟俯卧撑、15秒防抱腿、15秒徒手抱腿、10秒立卧撑跳、10秒过头翻、1分钟拉皮条、10米×4往返跑、立定跳远、400米跑、转肩,按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确定的有关反映摔跤体能特征的复选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测试由高校有经验的教师按照测试标准完成。

2.2.5 数理统计分析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测试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各个指标间的类别关系,从而确定大、中小级别运动员素质发展的关键因子,为我国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所有分析数据采用SSP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指标的信、效度说明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我国训练学专家把体能定义为: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广义上,体能包括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而在狭义上,运动员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这一概念阐明了:运动素质不仅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而且是构成体能内容的核心要素,运动素质本身则由多种素质因子组成,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项运动素质作为为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因此,研究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不仅对于明晰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各个因子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对于指导摔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具有特殊的实际意义。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展开研究。介于本研究是围绕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展开的,因此本文重点在于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高水平的测试对象;严格性的测试方法;科学性的分析方法。其中,高水平的测试对象和严格性的测试方法是数据采集的关键,其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真实、准确与否,同时也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正确与否。显然说明和检验运动素质指标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本研究运动素质的测试项目是通过文献阅读、专家讨论后,且经问卷调查,同意率均达70%以上,因此具备有效性,本文研究对象均是备战2006年世锦赛的现役国家集训队队员。本文的测试条件十分严格。其主要标志是:主持测试工作的负责人为现任国家女子摔跤队的主教练许奎元老师;测试时间是纳入正式考核的检查课中;测试目的是选拔正式队员的考核内容。测试条件为测试地点、测试设备,测试人员保持一致。测试环境被创造成浓郁的比赛气氛。由此可见,本文研究所依据的原始指标完全符合教育统计理论关于指标的客观性、可靠性的测试要求。由于测试内容纳入正式选拔国家队队员的考核内容,在正式测试过程中除个别队员中途因受伤免测外,绝大多数测试对象全力参与素质考核的检测过程。因此,本研究不必通过“复测法”进行“关联性”分析。

通过对测试指标的客观性、可靠性说明与分析,可以认为本文研究所依据的原始测试指标是具有真实性。换言之,所测指标及其参数充分反映了我国女子摔跤集训队员运动素质的基本状况。可以由此深入展开关于摔跤国家集训队队员体

能训练的研究工作。

3.2 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特征分析

本研究为充分揭示摔跤国家集训队不同级别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基本特征,将女子摔跤现有的4个级别分成了2个:即48kg—55kg为中小级别,63kg—72kg级为大级别分别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剔除各个级别间因身高、体重的影响而造成的较大差异。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又称R 型因子分析)。采用此法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将众多的测试项目进行分类;甄别各类检测项目的素质内涵;明确各类运动素质的训练重点;从而为科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3.2.1 大级别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分析

3.2.1.1 大级别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

表7 大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专项素质测试结果统计表 N=30

指标样本平均数标准差指标样本平均数标准差

卧推(公斤) 30 93.33 12.34 15″防抱腿(次) 30 21.87 2.70

卧拉(公斤) 30 85.00 6.81 15″徒手抱腿(次) 30 13.27 1.53

抱蹲(公斤) 30 132.33 9.6110″立卧跳 (次) 30 6.80 0.86

100m跑(秒) 30 14.93 0.63 10″过头翻(次) 30 4.07 0.60

800m跑(秒) 30 166.40 11.04 1′拉皮条(次) 30 83.53 11.11

1500m跑(秒) 30 353.27 26.89 10m×4往返跑(秒)30 18.67 0.86

立定跳远(米) 30 2.29 0.06 15″摔布人(次) 30 6.40 1.40

30″摔布人(次) 30 10.60 1.99 400m跑(秒) 30 74.74 3.90

15″俯卧撑(次) 30 23.60 3.11 转肩 (厘米) 30 78.57 3.90

1′俯卧撑(次) 30 64.13 8.53

3.2.1.2 大级别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因子分析

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因子分析的共同度结果

因子共同度主要反映了样本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程度。由表8可见,本研究所测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系数均超过0.6以上,说明各个测试项目及其参数不仅充分符合大级别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同时也满足因子分析的数据条件。

表8 样本指标的公因子方差程度 Initial Extraction Initial Extraction

卧 推 1.000 .930 15秒防抱腿 1.000 .871

卧 拉 1.000 .857 15徒手抱腿 1.000 .952

.929 10秒立卧撑 1.000 .908

抱 蹲 100m 跑 1.000 1.000 .974 十秒过头翻 1.000 .653

800m 跑 1.000 .927 1分拉皮条 1.000 .835

1500m 跑 1.000 .868 10米往返跑 1.000 .837

15秒摔布人 1.000 .908 立定跳远 1.000 .790

30秒摔布人 1.000 .893 400米跑 1.000 .959

15秒俯卧撑 1.000 .795 转 肩 1.000 .881 1分俯卧撑 1.000 .739

(2)因子分析各特征值结果

首先,我们对大级别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经主成分分析筛选,本研究得出

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9)。由表9可见,按特征值大小排序后,

以特征值大于1为临界值,提取6个主因子(又称公因子),求出初始因子的载荷

矩阵(略)。同时,KMO 值在0.7以上,说明各类指标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表9 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6.236 32.823 32.823

2 3.807 20.039 52.862

3 2.21

4 11.654 64.516

4 1.958 10.303 74.819

5 1.208 6.35

6 81.175

6 1.082 5.693 86.868 KMO 值=0.836

(3)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分析结果

求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后。为了进一步地遴选归类,本研究对初始因子载荷

矩阵进行了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得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0)为了清楚地

认识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选取0.4为临界值,对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进一步

地整理(见表11)。由表11可见,卧推、卧拉、抱蹲、转肩四项指标为第1主因子;100米跑、15秒摔布人、30秒摔布人、15秒俯卧撑、1分钟俯卧撑、立定跳远六项指标为第2主因子;15秒防抱腿、15秒徒手抱腿和10秒过头翻三项指标为第3主因子; 800米跑、1500米跑两项指标为第四主因子;400米跑、1分钟拉皮条两项指标为第五主因子,10秒立卧撑跳、10米*4往返跑两项指标为第6主因子。由表4可见,将这6类主因子的贡献率,进行排序分别为32.823%、20.039%、11.645%、10.356%、6.356%和5.693%。可以说这6大类因子综合了全部测试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反映出我国大级别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基本特征。

表10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

1 2 3 4 5 6

卧推0.787 0.1970.4060.034-0.324 -0.011

卧拉0.869 0.0510.260-0.170-0.009 -0.058

抱蹲0.847 -0.1450.072-0.1260.364 0.191

100米跑-0.268 -0.881-0.228-0.025-0.216 0.162

800米跑0.090 -0.155-0.1390.715-0.459 0.392

1500米跑0.170 -0.351-0.0830.620-0.006 -0.061

15秒摔布人-0.090 0.5960.386-0.340-0.183 -0.013

30秒摔布人-0.094 0.6560.337-0.4110.268 -0.086

15秒俯卧撑0.231 0.8370.0850.0400.146 0.103

1分钟俯卧撑0.169 0.7420.389-0.0850.002 0.037

15秒防抱腿-0.009 0.2070.848-0.0520.318 -0.064

15秒徒手抱腿-0.008 0.2290.920-0.178-0.126 0.067

10秒立卧撑跳0.064 -0.104-0.0300.1700.026 0.928

10秒过头翻-0.419 0.0730.624-0.137-0.129 -0.066

1分钟拉皮条0.342 0.0010.1980.1200.778 -0.244

10米×4往返跑0.181 0.088-0.0200.098-0.423 -0.779

立定跳远0.375 0.486-0.0010.3810.083 -0.441

400米跑-0.151 -0.0710.166-0.0970.938 0.119

转肩0.735 -0.112-0.1090.385-0.382 -0.080

表11 旋转并截取值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

1 2 3 4 5 6

卧推0.787 0.406

卧拉0.869

抱蹲0.847

转肩0.735

100米跑-0.881

15秒摔布人0.596

30秒摔布人0.656-0.411

15秒俯卧撑0.837

1分钟俯卧撑0.742

立定跳远0.486-0.441 15秒防抱腿0.848

15秒徒手抱腿0.920

10秒过头翻 -0.419 0.624

800米跑0.715-0.459

1500米跑0.620

400米跑0.938

1分钟拉皮条0.778

10秒立卧撑跳0.928 10米×4往返跑-0.779

(4)相关系数矩阵分析结果

表12是由各个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所构成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对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发现:各测试项目指标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巨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因子中的卧推与卧拉、抱蹲[1]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和0.547,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也达到了0.791,卧推、卧拉与转肩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和0.528;第二主因子中的15秒摔布人与30秒摔布人之间相关系数为0.827,15秒俯卧撑与1分钟俯卧撑相关系数也很高为0.623,另外,15秒俯卧撑和1分钟俯

1]注释:抱蹲动作是摔跤运动员常用的专项练习动作之一,其动作要求是运动员屈肘、双手搭扣,杠铃在[

的肘弯处固定放好,用下肢和腰腹的力量做腿部蹲起动作。(类似与前蹲动作)

表12 大级别各测试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卧撑与第2主因子的卧推也呈高度相关,由此启示第1主因子与第2主因子的测试

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换言之,第一主因子与第二主因子某些测试指标之

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第三主因子中的15秒防抱腿和徒手抱腿之间高度相关,而项目

卧推 卧拉 抱蹲 100m 800m 1500m 15″摔布人 30″摔布人15″俯卧撑1′俯卧撑15″防抱腿15″徒手抱腿10″立卧撑跳10″过头翻 1′拉皮条 10*4m 往返 立定跳远400m 转肩卧推

1.000 .849 .547 -.300 .147-.063 .247 .329.611.570-.136-.296-.043.507 .267 .057 -.006.309-.670卧拉

1.000 .791 -.325 -.085-.060 .149 .379.354.258.058.312-.078.514 .356 -.025 -.243.28

2.528抱蹲

1.000 -.472 -.040.184 -.101 .234.296.096.30

2.294.187.322 .076 .202 -.549.398-.042100m

1.000 .489.227 -.674 -.594-.373-.234-.433-.33

2.233-.368 .438 -.566 .090.515-.010800m

1.000.594 -.462 -.628-.078-.566-.497-.555.461-.242 709 -.605 .708.591-.1131500

1.000 -.364 -.702-.098-.291-.166-.291.160.025 .646 -.426 .565.503-.21615″摔

布人

1.000 .827.350.603.223-.053-.211.223 -.395 .476 -.410-.347.49430″摔

布人

1.000.318.520.561.411-.223.201 -.653 .650 -.501-.417.58615″俯

卧撑

1.000.623.40

2.039.027.664 -.082 .048 .079.024.3251′俯

卧撑

1.000.330.030.04

2.618 -.185 .395 .013-.405.29415″防

抱腿

1.000.752-.094.332 -.449 .255 -.069-.061.09515″徒

手抱

1.000.055.058 -.617 .252 -.295-.220-.09910″立

卧撑

1.000-.146 .623 -.400 .277.102-.14210″过

头翻

1.000 -.063 .173 .165.128.2431′拉

皮条

1.000 -.317 .401.473-.27710*4

往返跑

1.000 .623.155-.042立定

跳远

1.000.280.012400m

1.000-.362转肩 1.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