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_3马克思主义学派经济危机成因论及其评析_50_62

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_3马克思主义学派经济危机成因论及其评析_50_62

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_3马克思主义学派经济危机成因论及其评析_50_62
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_3马克思主义学派经济危机成因论及其评析_50_6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人教版必修三:专题2(第4课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业及答案

第4课时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学习目标】 明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深入了解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物质基础。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提高思想认识,热爱社会主义。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实质:______________。 2.根源: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______和______;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___________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_____________,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__________。 1.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角度 阐释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被资本家纷纷销毁 实质 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物质 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 后果 ①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在经济危机中,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社会财富遭到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程度的倒退。 ②对于企业来讲,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力量薄弱,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纷纷破产;一些大资本家吞并那些破产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③必然加深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认识当今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源自西方,这个词诞生也不过几百年的时间,之前中国以及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出现,而在西方在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特别是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开始逐渐代替人手工劳动的时候,经济危机出现了,大批的人失业,物价飞涨,生产停滞,企业破产,债务纠纷等等。看经济危机的原因,需要分析经济危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个时期与以前的时期有什么差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水平,组织形式,政权类型等等有什么不同。 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多性)的发展之后,导致经济运行对虚拟经济越来越依赖的情况下,经济运行的权利主体还在西方的权力分散的基础之上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说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所以西方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之后,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加上虚拟经济层面的金融资本的出现,就出现了垄断金融资本。这些资本主导了美国经济的运行,其他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垄断金融资本来完成本国经济的整合与调整,协调经济的有序运行,这样在资本主义金融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大大的减少了,这要感谢技术的进步导致的资本整合经济能力增强的结果。 经济活动是围绕着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的生活需要,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公平性原则而展开的,只有经济活动符合公平原则,满足了提高人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才能持续,经济活动创造的是实物或者是服务西方社会在政府没有能力组织经济活动满足人民经济需要的情况下,贵族,商人等等大量通货的持有者组织一些经济活动,可是商人不具备国家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能,因为国家的行政职能能够具备完成经济组织产品生产的功能,商人往往与政权结合,通过某些行政手段帮助其完成生产的组织活动。这样西方社会权力分散的结果,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私人资本的出现,私人资本不具备行政手段组织生产的职能,所以他们需要积累大量的通货来交换获得别人手中的资源,这样他才能通过获得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并把产品卖出去,获得更多的通货。这里就需要一个资源原始积累的问题,他们获得别的的资源往往也不是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的,这就是马克思说的他们的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经济危机的根源一是:虚拟层面在人与人之间配制的不均衡。因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大多数人都不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而只是生产的某个环节,而且生产的产品也不是直接进入某些人的腰包,而是进入一个统一的交换平台—市场,每一个凭借自己在虚拟经济层面获得的通货来到市场上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货通过产品交换又进入了资本家的腰包,经济得以运行的前提就是这个循环的资金流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断裂,但是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在财富的分配中占有很大的主动权,当过多的财富进入资本家腰包,而劳动者却获得很少的财富时,这样资金流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完成资金回流这个环节就会发生断裂,经济危机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下,环节经济危机相对容易,因为资金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分配不均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工人工资,扩大内需就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不过这需要资本家吐血。而且这种经济危机不容易对经济活动造成大的破坏,表现也可能仅仅就是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社会产品生产减少,工人罢工,如果工人因为吃不上饭而罢工,这样的罢工是肯定会成功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罢工的激烈程度是很高的,资本家承受不了.另一种情况的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相对较大,就是虚拟经济层面的资金在经济的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均衡造成的经济链的断裂,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剧烈。例如众多的资本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生产环节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大量的厂房,设备,

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尾声,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反推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另外,通过大量分析推论世界范围内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风暴已经进入尾声,为什么这样说,这要从金融危机的成因谈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表面来看是由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引起的,但是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一次金融投机家的投机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打压美国证券期货市场赚取高额的利润差价,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可以确切地说金融风暴已经结束,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现象也将进入底部,由此可以推断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

国家本年度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将好于第一季度。 一、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笔者之所以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家们的投机行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本次金融危机不是市场自身原因造成的,查看历史数据,2008年9月以前世界范围内经济一片繁荣,各国经济指标大多为历史最好,而2008年9月雷曼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以后,金融风暴犹如海啸一般短时期迅速席卷全球并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2008年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指标迅速变坏,分析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没有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由此可以证明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自身造成的,由此反推出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人为投机因素产生的。 下面再通过一些间接现象来分析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要通过直接现象证明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金融投机是比较困难的,此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明确的挑起者——金融大鳄索罗斯,而且投机过程非常明显,因此很容易通过直接现象证明亚洲金融风暴是一次金融投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其金融投机过程非常隐蔽和周密,很难从表面现象直接看出这是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及原因浅析(1949-2008)

东方企业文化·策略 2011年2月 118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及原因浅析(1949-2008) 顾纯磊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 摘 要:根据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的根本不同,本文以改革开放为界把我国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两 个大的周期,并进一步在两大周期内划分为若干小周期,较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了引起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如今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对于应对今日的经济危机,显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字: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 产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2—0118—01 一、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波动及原因浅析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恢复和发展,虽然其中遭受了几次重大政治事件(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的负面影响,是我国的经济建设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进步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更是步入了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的经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经历起起伏伏的周期性波动。1978年之前的经济波动幅度较1978年之后的经济波动幅度要剧烈的多,其中更是有几年经济增长率跌为了负值;而在1978年之后,经济的波动仍然有波动,但幅度却小了了很多,而且越往后,波动的幅度越小,特别地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再也没有小于零过。就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正是基于此,我在此以1978年为分界点,把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1949-1977和1978-2008两个大的周期,而在两个大的周期内,又分别可以划分出若干个较小的周期,根据图表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具体为:改革开放前主要划分为五个小周期,分别为1949~1957,1958~1962,1963~1968,1969~1972,1973~1977;改革开放后划分为以下几个小周期1978~1981,1982~1986,1987~1990,1991~2008。 我们应该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存在着很大的不同。1978年之前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政治因素引起,而经济运行本身的因素影响却不大。从1949-1978年这段时期,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国民经济全面彻底而且不合理的干预造成了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几次大的剧烈震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1978年以前的每次经济波动,我们都能找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对应政治事件。1953年-195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由于过快,过急,过粗,带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经济的第一次波动(1949~1957);1958-1960年是“大跃进”时期,错误地发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最终造成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到如今为止最剧烈的一次经济波动(1958~1962),GDP 增长率狂降27.3%;1963~1968年的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所造成的;1969-1972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左倾思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国民经济的运行几乎失去控制,国名经济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1973-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的末期,人们的斗争热情有所放缓,“左倾”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带来了国民经济缓慢的恢复。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1978之前,政治运动几乎主导了我国的经济波动。1976年“文革”的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这种政治运动主导经济波动的畸形局面逐渐扭转过来,1992年的“南巡讲话”之后,这种局面更是得到彻底扭转。这也是为何我国1992年之后经济波动呈现“微波化”趋势的主要原因。1978年之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也逐渐转移到经济运行的自身上来,但计划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计划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可以说,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波动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力量互相斗争的结果。改革开放之后,“双轨制”的长期存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外资冲击以及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紧密等是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具体因素。 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投资、经济体制、产权制度以及开放经济, 都会对我国经济的波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走势预测及对策 自从加入WTO 之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目前,全球经济都处于新一轮的经济波动之中,而且是经济的衰退期,我国也不能幸免。受这场波及全球范围,猛烈程度尤胜于20世纪30年代那场的大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2008年我国的GDP 增长率据官方数据为9%,低于前几年的GDP 增长率。对于这次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经济学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说法都有,最终恐怕只能又经济危机自身来告诉我们,等到经济危机过去,一切都开始变得明朗。虽然这次经济危机的前景难以预测,但我对我国经济将很快就可以率先复苏是毫不质疑的。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这是创造需求的根本,而且我国的庞大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把这种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其次,我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投资;再次,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及时制订和出台一系列的保增长的措施。 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我们顺利渡过经济危机需要的只是信心,相信很快我国就可以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参考文献: [1] 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 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0 (1)。 [2]杨帆:《中国经济周期的背景思考》, 载《发现》, 1996 (1)。 [3] 卢嘉瑞,徐圣银: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兼论第5 个经济周期[J],经济评论,2002(1) [4]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5]张连城:中国经济波动的新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 [6]高铁梅,王金明,陈飞: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J],财经问题研究,2009(1)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练习题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 1.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流通中货币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就业不足的危机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答案】 C 2.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这里的“外壳”是指( ) A.资产阶级 B.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D.生产的绝对过剩 【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克服的社会矛盾,其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会破坏生产、强制性调整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但却无法消除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此,随着固定资本的更新而带来的经济复苏,同时也在准备着下次危机的到来。如此循环往复,表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可相容性。A、B与题意不符,D不能说明危机的真相。答案为C项。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共有的经济现象 B.经济危机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所特有的现象

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特有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矛盾的必然结果 【解析】此题考查对经济危机的理解,要明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据此可以得出A、B、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 ) ①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②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矛盾进一步加剧③促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④以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抓住“必然结果”这一切入点,危机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矛盾尖锐,所以③不符合题意,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一场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西方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就在欧美各国开始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于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其批评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 (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及其影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明确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以及发展规律。马克思从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合理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08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屋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据美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明,68%以上的美国百姓必须借助抵押贷款才能购买房屋, 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句话是对此次国际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房屋是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有 融危机根源的最经典最透彻的揭示。不断上涨的内在趋势,能够给生产者带来高额利润,所以受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核贪婪、高额利润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的资本家不断地生产 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房子,想卖给老百姓,但是老百姓买不起。这就是生产相对 问题,这个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通俗来说就是要卖东西的人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卖得出去,要买东西的人买得回来。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 需求不足导致的,但却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和虚拟需求过旺。在人们买不起房子而资本家又想把房子卖给人们赚取高额利润的时候,资本家发明了贷款买房、提前消费、“寅吃卯粮”。在贪婪的驱使下,进而又向信用状况不好、还款没有足够保障的人们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使得人们对房屋的虚假需求大大提高,但这种需求是虚拟的。这种行为只会将现在的矛盾转嫁到将来,终有一日会爆发。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在现代社会,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通常首先表现在金融市场上,形成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说:“危机最初不是在和消费者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危机。虽然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甚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是一种常态,但当这一矛盾相当突出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爆发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层面的时候就演变成经济危机。所以我们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二、主要原因 ———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 因追溯历史,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所有国家,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水平最高、由巨大垄断资本集团支撑和操纵的强国。两次世界大战除了珍珠港事件以外,其本土未遭受损失,反而大发横财。二战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0%,等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总和,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从此,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美元为结算标准进行贸易,美元几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流通,并作为外汇被各国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7月的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占到61.54%,而2001年第三季度曾达到过73%。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国开始任意印发作为国际货币结算与储备手段的美元纸币,以此作为弥补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手段。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发行几乎不受约束。因此,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往往导致美元的超量发行。从1913年到2008年长达95年间,美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为7000亿美元。而2008年10月以来仅几个月时间,增发的基础货币竟然超过此数量。美联储创造了历史上最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9779346.html, 关于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探讨 作者:伯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7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各国学者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通过马克思的视角再次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场危机的指针。 关键词:次贷危机;信用过剩;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F01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001-03 对于20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旨在利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来剖析当前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其实质,为世界各国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决策思考。 一、从主流西方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 1.美国次级贷款本身的缺陷。次级贷款是美国住房贷款的一种,是针对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所提供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次级贷款的先天不足。首先,它的发放对象是那些信用等级较低和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是借款机构在还款来源上无法确认;其次,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极大刺激了贷款购房的需求,形成市场需求的假象,从而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最后,贷款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2.过度的金融创新。人类从创造外汇期货这个金融衍生品以来,从未放弃过金融创新,而美国更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领头羊。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衍生品的杠杆作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成倍地放大了风险。以此次经济危机为例,就引起此次危机的美国次级贷款数量而言,是不足以引发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而次贷危机之所以变成了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国的依托次贷产品的金融衍生品的数量远远大于次级贷款本身,并在华尔街的包装下,一层层地卖给了各种金融机构,从而加快了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变,也加速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 3.政府的越位及缺位。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政府的过度干预表现在:第一,次贷是美国证券交易会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产物;第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9经济一班郭建梅 200901402149 摘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该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就像受到一次瘟疫货战争一样被破坏,颓然陷入瘫痪和混乱的状态。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商品流通停滞,有大量商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有些甚至被成批的毁掉; 很多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猛烈下降; 信用

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 一方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找不到销路的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的饥寒交迫。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最一般的额表现,是商品买和卖的脱节,也就是商品卖不出去。当商品交换还处于物物直接交换的时候,买和卖同时发生,商品所有者既是卖主同时又是买主,不存在买和卖的分离,也就不可能引发任何形式的经济危机。但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即商品流通出现以后,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了两个互相独立的行为,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卖了自己的商品之后不继续实行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引起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日益有更多的部分会采用赊购赊销的方式,即货币在两个不同的、彼此分开的时刻执行两种不同的职能。首先,货币作为价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学习与借鉴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邢福俊 ? 成 吉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之时,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区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所诱发,而日本则主要是由于其国内金融体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脆弱性所引起的。而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上存在的脆弱性,与日本的状况则十分相似。因此,仔细分析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我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健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97年,日本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的事件,给日本的金融体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第七大证券公司三洋证券公司、第11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位列第四的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日本骨干证券公司———丸庄证券等纷纷倒闭或破产,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不仅震撼了日本,也晃动了世界。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给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引以为鉴。 一、内部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对于日本金融也一样。我们只 有找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才能为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 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的 宏观调控力度,保证整个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通过了 解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全貌,我们 认为,日本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 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不良债权严重。据日本官方 在1997年公布的数字,其金融机构 的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而据日 本的经济学家估计,最少为400万 亿日元。这就是说,官方的数字是 大大低估了不良债权的数额,可能 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是,无论 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预测,都不能不 说不良债权严重是日本金融危机发 生的罪魁祸首,这么说一点也不算 过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良债 权严重是其发生的最直接的主要原 因。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溃 以后,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就 成为日本经济中最严重、最难以解 决的问题。1986~1990年间的经 济泡沫使日本资产价格暴涨,人们 以价格被大大高估的资产如股票、 房地产等为抵押品向金融机构贷 款;但自从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在 1991~1997年间,这些资产的价格 发生了暴跌,大幅贬值使贷款难以 回收,因此形成了金融机构的巨额 不良债权。同时,由于不同利益集 团之间的纷争,往往出现将政治问 题与经济问题搅在一起的状况,也 无疑增加了解决不良债权的难度, 从而使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不良债权 处理缓慢,造成了投资者对经济前 景失去信心,纷纷将投资的重点转 移到国外,使日本金融机构失去了 投资者有力的支持,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埋下了隐患。 2.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日本政 府对于金融宏观监管无力,是日本 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所在,是金 融危机爆发的系统原因。一个完善 的金融体系,应是包括监控协调者、 业务运作者、社会监督者这样“三位 一体”的完善体系。而日本金融危 机的发生,正是在最上层的监控协 调者这一环出了差错。日本经济快 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进入90年代后 速度骤减,几度达到零或负值。据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 本经济去年增长率仅为0.5%。在 这种情况下,政府却对证券业和银 行业的监管失灵,风险管理不力。 尤其是当一些上市公司在年终结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