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前言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试行)》,切实提高我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订《浙江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导意见》(下称《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指导意见》分五个部分: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学案例、评价示例。

“课程目标和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直接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摘录,反映国家在本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教学建议”是对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所提出的策略建议,具体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评价建议”是对如何开展学习评价的策略建议,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实施和反馈”四个部分。

“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教学建议提供的课例实践范本。选择的教学案例代表了我省近几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个性鲜明、富有特色。每一个案例都有本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

“评价示例”是为了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评价建议,开展学习评价提供参考范本。每一个评价示例都有设计和操作说明。

《教学指导意见》各部分内容的编写都基于课程标准,力求体现课程特点、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给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比较系统的指导。同时,由于《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导向式的,论述比较简明,教师应该注意在把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和创新。

参与本书编写和研讨的人员有邬冬星、何菊仙、蒋雪飞、许宏、杨晓凤、黄海君、俞李、俞晓梅、王红霞。教学案例由各地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提供,在此一并致谢!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和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一、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且尝试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9.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积极向上

4. 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

6.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

4.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6.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诚实不说谎。

7.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9.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11. 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12. 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四)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

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设计与制作

3.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4.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

勤于思考,学习探究

5.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第二节《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和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一、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与方法

1. 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 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4.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1.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 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 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

(一)我的健康成长

1.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中)

2.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中、高)

3. 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中、高)

4. 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中、高)

5.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中、高)

6. 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中)

7. 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高)

8. 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高)

(二)我的家庭生活

1.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中)

2.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中)

3. 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中)

4. 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中、高)

5.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高)

(三)我们的学校生活

1. 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中)

2. 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中)

3.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中)

4. 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中、高)

5.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中)

6. 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中)

7.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高)

(四)我们的社区生活

1. 能够识读本地区(区、县、市等)、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中、高)

2. 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

3. 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中)

4.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中)

5.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中)

6. 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中)

7.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中、高)

8. 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

公益活动。(中、高)

9.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歧视,不抱有偏见。(高)

10.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中、高)

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

(五)我们的国家

1.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高)

2.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高)

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高)

4. 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高)

5.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高)

6. 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中、高)

7. 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城乡交通存在的问题。(中、高)

8.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中、高)

9.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高)

10. 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高)

11. 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高)

12.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

13. 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中、高)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

1. 知道世界的大洲、大洋的位置,能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到相应的国家或地区。(高)

2.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高)

3. 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高)

4. 初步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中、高)

5.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高)

6. 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高)

7. 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高)

8. 感受和平的美好,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热爱和平。(高)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

2.通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学期所用的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和目标。

3.了解任教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以便结合学习主题做好预先安排。

4.根据本学期所用教材要求、学生特点和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进度。整体规划、设计与教学相关的搜集、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协调与学校活动、其他课程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5.进行单元备课。根据教材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了解单元体现的课程内容、单元设计目的和思路,掌握单元教学目标。

6.进行课文备课。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通过观察、聊天、座谈、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与课文学习主题相关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全面确定课文教学目标,划分教学课时。

7.进行课时备课。准确定位课时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大而空。

8.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

活,及时吸收社会发展信息。

9.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目标、内容、资源条件、学生特点和能力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

10.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准备录音、投影、课件等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1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领域广泛,教师要注意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

12.编写教案。在日常教学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案,一般以课文教案和课时教案结合呈现。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文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课时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板书设计、课外延伸活动等。

二、教学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参与和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观察、调查、访问、制作等课前学习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容量适中。同时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合理调整教学预设。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能力培养,相关知识概念、技能传授要求准确。

4.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5.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辩论、两难问题辨析、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

6.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低年级宜以活动体验式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宜增强问题探究式教学。

7.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

8.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扩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教学时间可以在与学校活动或其他课程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

9.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布置行为练习、资料搜集和阅读、调查访问等课外延伸活动。课外延伸活动的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保证安全性。

三、教学资源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可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生活资源;利用学校以及周边、社区中的设施和场所、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环境资源;利用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当地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文化活动,以及社会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多种社会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因地制宜,注重教学实效。

2.教师应重视阅读报刊书籍,关注时事新闻,加强科学常识、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完善综合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课程教学要求,注意运用相关知识和社会信息资源开展教学。

3.注意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和其他课程的成果,特别是与学校德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相互结合,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四部分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生活能力、参与社会能力的提升,激励学生的发展。

2.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3. 学习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注重整体、多元、开放。

二、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1.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2.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3.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4.学习结果指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

2.评价主体多元,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

3.评价方法多样,有观察记录、学生访谈、问卷调查、成长资料袋评价、作

品评价等非纸笔测试评价的方法。此外,品德与社会课程还可以运用达成水平的纸笔测试评价。

4.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式方法,注意发挥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的作用,并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

四、评价的实施和反馈

1.评价要注重认知和操行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可以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情感态度、行为表现、能力方法方面的目标主要采用非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应体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重视课堂学习即时评价;做好课外学习活动记录和评价;以单元主题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评价;期末进行必要的纸笔测试。结合日常观察、学习活动记录、阶段性考查、期末纸笔测试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期学业质量。

3.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

第五部分教学案例

1.有人生病时(第一课时)

杭州市学军小学杨晓凤

一、课标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的相关内容:“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的第3课。课文中的“生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病症,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和“小诊所”,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从出生到现在,都有过几次生病的经历,平时也见过身边的人生病,知道生病了要到医院看病,要吃药。但对于自己为什么会生病,怎样可以使自己少生病,如何使自己增强抵抗力,很少想过。家长一般也不会和孩子专门探讨这一话题。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本课,学生对生病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借助生动直观的动画、儿歌、游戏等都是可行的好方法。

四、课时安排

课文内容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病真难受”、“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和“小诊所”,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了解一些常见病的病症,我们应当预防疾病,养成良好习惯,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习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

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聪明谷”和“诗园”,了解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后通过学习“我来照顾您”,学习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自己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常见病症,知道生病的难受和生病的一些原因。

2.了解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初步形成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的意识,掌握一些防治疾病的方法。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归纳生病的原因,并寻求防治疾病的方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课前了解任教学生的身体状况、常见病以及一般采用的预防措施;(2)制作课件;(3)制作“健康小博士”的帽子。

2.学生准备:课前采访父母,在父母帮助下完成调查表,重点向父母了解自己曾经生病的一次事例,得病的原因是什么?搜集常见病的康复办法。

八、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回忆

1.视频导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去看一位小朋友。(播放视频:小男孩强强正躺在病床上输液,面色憔悴,无精打采,时不时发出咳嗽声。)2.同学们,小男孩强强怎么啦?得了什么病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你感冒发烧过吗?有怎样的感觉?心情怎么样?

4.小结:感冒真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啊!不仅身体难受,而且心情也不好,生病可真难受。

5.不过,感冒还算是一种很常见的病,你还得过其他比较常见的病吗?感觉怎样?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1)四人小组交流,人人回忆生病时的感受。

(2)全班范围交流,分享体验成果,激起生病给自己的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不便的情感。

【设计意图:课程强调“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从课前调查能看出每个小朋友都生过病,对生病有切身体验。通过视频和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生病时的难受。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病除身体不舒服外,心理也挺难受的,病痛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不便,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生病原因的欲望。】(二)启发思考,寻找病因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强强感冒了,他躺在病床上,多么虚弱啊。

1.强强为什么会生病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强强生病前两天的情况,看看哪双小眼睛先找到他生病的原因。

(播放视频:强强抱着篮球跑进家门,身上只穿一件短袖,把篮球和外套往地上一扔,就跑去冰箱里拿出了一瓶冰可乐,咕咚咕咚地喝下去。然后打开空调,温度显示在15度,然后拿起薯片躺在沙发上一边吃薯片一边看电视。)2.看到这里,你知道强强为什么会生病了吗?(空调温度开得太低,没有及时增添衣服;吃东西之前没有洗手;刚运动完就拿出冰箱里的可乐喝,对身体非常不利……)

你们可真棒,就把强强生病的原因都找到了。

3.课本里也介绍了几种生病的原因,现在就请小朋友拿出课本看一看,找一找吧。谁来介绍一下其中一幅图片。

(1)小手有点脏。(2)饮食不卫生。(3)缺少锻炼。(4)没有及时添加衣服。

4.大家的小眼睛可真亮,你还知道其他生病的原因吗?生汇报:(挑食;喝水太少;不通风被传染;睡眠不足……)

【设计意图:帮助别人总是很快乐而有效的,以强强的事例贯穿整节课,情感上利于学生了解生病的原因。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对家长的采访,学生能交流很多生病的原因,但并不一定真信服。可通过下一环节的重点突破来解决。】(三)寻找方法,积极预防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生病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来预防生病。不过,光会说还不能预防疾病。其实要做好可有学问呢!接下来请每个四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讨论我们可以怎么预防,待会老师要请大家来做做健康小博士,交流你们的金点子。

通过讨论,你们找到什么方法了吗?请健康小博士们来说一说。

1.经常洗手。

——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

——要用六步法洗手才能洗干净呢!哇!你连六步洗手法都知道,我真是太佩服你啦!同学们,我们的第一个医学小博士出现啦!来,给你戴上“健康小博士”的帽子。

(1)我们的小手白白的,看上去还蛮干净的,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地洗手呢?让我们来看看显微镜下的小手吧!(配合视频,老师讲解:你看!这里有感冒病毒,结核病菌,喉痛病菌,流感病毒等等。)

(2)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病从口入啊!我们的手里还有其他更多病菌细菌呢,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呢!)

(3)细菌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经常洗手病菌就会钻进你的肚子里,就有可能导致身体受到损伤。老师今天也把六步洗手法请到课堂,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小朋友,讲卫生;我们一起洗洗手。

洗手心,搓手背;手心手背一起洗。

洗指尖,洗拇指;指尖指缝不放过。

赶走细菌真干净;健健康康快乐多。

孩子们让我们也一起洗洗自己的小手,让细菌远离我们吧!(音乐再起,学生做操。)

过渡:你们都把小手洗干净了吗?那就赶快放放平吧!洗手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防止病从口入。

还有哪位小博士有金点子要和大家分享吗?

2.教室要多多开窗,把病毒赶出去,以防被传染。

(1)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到电梯里看看吧。(播放视频:电梯里一人咳嗽,病菌四处飞溅,结果病菌被其他人呼吸进去,传染疾病。)

(2)看完视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通风了吧。

真得感谢这位小博士啊,让我们又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小博士,老师替大家谢谢你(戴上“健康小博士”的帽子。)

大家预防疾病的建议都很有效。谁还有小秘诀要和大家分享的?

3.多喝开水(幻灯出示多喝开水的作用)

我们怎样喝水才更健康?(每天要喝八杯水;要喝开水而不能喝生水……

同学们,喝水的用处可大了呢。多喝水能补充身体的水分,排除有害物质。经常饮用温开水还可以预防感冒呢!

4.坚持锻炼。(幻灯出示女孩做早操的图片,天天锻炼身体好啊,我们就每天坚持练习长绳。)

让我们一起运动运动,跟着音乐声“左三圈右三圈”,自由舞动起来吧!

5.饮食要合理,不能挑食(幻灯出示:老师这里有几样菜,你喜欢吗?喜欢的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吧。老师恭喜你们都是不挑食的好宝宝。对这里的菜不喜欢的超过三个的请举手,老师提醒你可要注意喽,各种食物都要吃,提别是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6.保证睡眠时间。我们小朋友每天睡觉要保证9—10个小时。每天晚上健康的睡眠时间是8点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从课前调查中得知,学生饭前洗手和室内通风的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怎样把手洗干净,我以视频“显微镜下的小手”和“电梯里的病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学习《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心得 这几天,仔细地阅读了《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指导意见》。《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针对第三项课堂教学建议的问题思考如下: 理念与适时、适度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教师不是仅仅给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给学生创设一种情 境。自主不等于自学;自主不等于自流;个性不等于任性;合作不 等于分组、讨论、结论;探究不等于查资料、搞调查、探究思维; 活动不等于智慧、经验不等于知识的基本观点。 教师起到支架的作用,我们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需要,我们为 学生提供的是适时、适量、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在教学支架中,支 架的状态是变化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支持要根据学生的生成。老师 不仅要思考怎么给支架,还要思考怎么把支架最快地撤出,达成搭 建支架与撤出支架的统一。 教师应该转变自我角色,作为一个支架,引导学生发展,在学 生已有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最终教师 从支架角色退出,学生有能力自由发展,而且会更好的发展。我认 识到,教师的“教”一定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关注学生兴趣的教学才能 产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2017年小学英语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英语教学计划 ?励学生大胆运用英语。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本学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及发展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1、不断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探索建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应建立以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师和生发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4、加强对小学英语考试的研究,加大考试内容改革的力度,以考试为切入口,促进改进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7年小学英语教学计划二】在国家的教育改革中,英语教学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很重大的变革科目之一。以前都是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后才接触英语学习,现在的英语教学已经到了小学,在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就要开始新的英语教学了,这是一直以来我们不断的成长得到的成果,这是一直以来我们不断的进步中得到的巨大的成果,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颁布的《决定》、《纲要》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本市小学英语教学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在各级领导、学校的关心和重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一批青年教师逐渐脱颖而出,教学、教研活动蓬勃展开,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是,本学期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1、师资紧,课时少,教学任务重;

小学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韩丽丽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

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

昌乐县 2018—— 2019 学年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和综合性语文素养为主旨,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其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语文学习做到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打牢。 二、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形成语文能力、正确思想和

良好道德情操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在教学中既不要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要把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每一环节中。 (三)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愿望;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的“精讲”要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班级教学、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 (五)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主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要求体现出来,而各年级具体要求以及相邻年级组成的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则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各年级、各学段的教学是为实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小学语

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2018学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三、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四、五、六年级参加上、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日~1月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日~6月27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8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版块、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基础知识版块: (1)填空题。本题包括大约20个空,每空1分,大约20分。 (2)判断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3)选择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1)计算题(共40分)。本题包括:①直接写出答案大约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10分。②计算题(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改错题等),大约10~15个小题,大约30分。 (2)操作题。本题包括画图、看图回答问题等,大约3个小题,大约10分。 (3)问题解决。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4分,大约20分。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一)研读《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8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重点参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以每一单元为一级主题,以单元中的每一小节为二级主题,针对每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并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请各县(区)研训中心、各学校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二)以学术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术研究开展主题研修 充分发挥县(区)教研员引领作用,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培训会、每册教材的培训会、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会、数学专项课题的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最新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5.3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为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特制订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审查和选用的主要依据。 一、课程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起始年级与课时安排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三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前对小学英语教学共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超过二级的要求,有困难的地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四、教学的目标要求 级别一级 目标类别听、做 目标描述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能听懂课堂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比如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动作、做手工等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小故事并做出反应。 目标类别说、唱 目标描述 ●能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能相互问候 ●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 ●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 ●能够根据表演猜意思、说词语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15-20首,说歌谣5-20首 ●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目标类别玩、演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僻的阐述告诉我们: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 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 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用激励唤醒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 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 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 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 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 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 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 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 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 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宜宾市义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三、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四、五、六年级参加上、下学期期末检测。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日~1月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日~6月27日。 (三)测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检测时间:8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版块、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基础知识版块: (1)填空题。本题包括大约20个空,每空1分,大约20分。 (2)判断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3)选择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1)计算题(共40分)。本题包括:①直接写出答案大约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10分。②计算题(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改错题等),大约10~15个小题,大约30分。 (2)操作题。本题包括画图、看图回答问题等,大约3个小题,大约10分。 (3)问题解决。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4分,大约20分。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1.研读《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8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重点参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以每一单元为一级主题,以单元中的每一小节为二级主题,针对每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并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请各县(区)研训中心、各学校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以学术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术研究开展主题研修 充分发挥县(区)教研员引领作用,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培训会、每册教材的培训会、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会、数学专项课题的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指导意见(1)

广丰县小学英语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广丰县教研室 为加快全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规范我县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现就加强全县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3--4年级完成一级目 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年级以二级目标为起点。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小学必须开好英语课程。各校应加强对学习英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并努力改善小学英语的教学条件,比如配齐必要的录音机、磁带、VCD、光盘等。 二、各校应建立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参加在岗培训与自学提高。重点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强化语音、语调和教材教法的学习与培训。 三、学科教学意见 (一)小学英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但需同时关注个体发展及小学生生理、心理、认知特点;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着眼学习能力及良好习惯(包括规范书写)培养; 3.必须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为前提,避免过早出现两极分化; 4.关注教学各个环节(备课、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变应试英语为应用 英语; 5.强调“读、背”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6.创设英语运用语境,尽量具体、直观、形象地教学语言知识(在用中学,在 学中用); 7.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小学英语课堂的特点: 1.多数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 2.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3.教师不是简单、直截了当地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即重视过程教学); 4、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三)语音教学 1.积极使用现代教学设施,让学生多听、多看情景比较真实、语言比较地道的音像资料,要求学生反复模仿,鼓励大胆使用英语;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结合人物、情景、场合、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去理解语音、语调,包括节奏、重音的变化及其所表示的隐含意图和态度,并能模仿表达; 3.语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得体、流畅; 4.语音教学宜尽早开始,建议与字母教学同时进行,逐渐达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要求,并为学生记忆单词扫除部分障碍; 5.练习语调时务必让学生在句子最后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元音音节上读出升调、降调或降升调; 6.练习重读时,可以同时让学生轻击书桌以掌握节奏。重读一般发生在特殊问词、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否定词上,但根据会话者的不同意图,有时会发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1、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2、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3、学词学句,掌握特点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在课外学习中积累语言 1、课外阅读促积累 学生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或者就是锁定在电视机前难以脱身,很少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 2、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1、整体设计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者有机结合。 2、教与学重点突出:紧扣学习内容,重视读书,注重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语感与鉴赏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重视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既理解语言,又学习表达。 4、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5、整个教学过程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各环节过渡自然。 (二)学生活动: 1、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2、较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能鼓励调动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同学之间讨论热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不是走形式。 3、教学中有生成。 (三)教师素质: 1、具有扎实的教学素质。教态落落大方,语言准确、简洁、流利,板书正规、漂亮,情感自然和谐的流露、有号召力,组织教学灵活机智。 2、时间分配合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 3、有较强的理解教材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知识面广。 4、有驾驭民主开放课堂的能力,能在学生发言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能及时地把讨论引向深入,适机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恰当而灵活地进行选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实情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处理课堂的生成及时有效。 三、教学效果: 1、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2、课堂民主、开放、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3、面向全体学生。 4、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不上重复课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教书育人于一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品格、习惯、兴趣和方法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建议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按照教研室提倡的“基于目标导引下的教学评一致性”设计思路进行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目标的拟订须建立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仔细研读教材和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通盘考虑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善于把课时目标合理地分解为环节目标。 2.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关注知识技能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过程性目标要关注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规范文本,其中凝聚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 4.教材研读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合理划分课时。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可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 5.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恰当地进行分层教学。 6.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环节的构建都要为解决数学问题服务。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考性和挑战性,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时要做到:每一环节针对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语言简洁,教学状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1.课堂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课堂组织的内容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瞄准双基总目标,扎实、有序地开展复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端正复习态度,激发复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双基总目标: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手好字,能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背诵200篇左右的诗文佳作,能写500字左右的文从字顺的短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内容: 1、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分单元复习。 2、以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作为单位,以7个

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解决疑难问题。 4、学生自行进行复习,教师进行考前指导(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反复检查,独立完成)。 复习方法: 一、单项复习――分类归纳,单项验收。 例如,词语复习可以归纳梳理如下:1、形近字组词;2、多音字组词;3、一字组多词;4、换偏旁、添偏旁组词;5、照样子写词语;6、根据意思写词语;7、写近义词、反义词;8、对对子;9、按要求写词语,如写出形容数量极少的成语、写出形容坚持不懈的成语、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1、选词填空;12、运用词语造句

由于单项复习项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教者必须精心编排复习题,结合教材,结合班级实际,突出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避免陷入题海战役,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对于验收过关项目也必须突击抽查,发现漏洞及时弥补。 二、综合复习 1、阅读复习――强化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一,抓好背诵和默写过关。 第二,阅读教材,归类梳理。 帮助学生弄清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文章的特点。如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事物特点,再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小学韩敏 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既反映了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为我们在推进有效教学中顺应课程视域的这种专业化诉求,建立以目标为灵魂的“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而矫正种种偏差、建立专业自觉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那么具体行动问题就上升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目标制定 所谓目标制定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先前的知识、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通过对身边老师的观察,我们认为他们有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完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意照搬教参的目标,一意照仿别人所上的目标来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造成事倍功半,课堂效果差。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纸片,给出了底和高的数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生:我把平行四边形象这样剪开。(拿着一平行四边形纸片,并演示)拼过来就是长方形了,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它的面积。 师:小组讨论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 生:(讨论、汇报略) 师: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 生:底乘以高。 2.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合作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鲜明的特点,教师和学生有机的结合,最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在这知识点教学上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所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教师设计好整个剧本而让学生顺着剧情来表演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老师们经常提到的“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这类教学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老师当成课堂教学的主宰,绝对权威,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学生学到的往往是知识的结果,而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单单“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自定步骤,为个别性学习而设计 所谓学生自定步骤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某些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原有的水平,每位学生都有怎样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学生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着个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 指导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 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思维情境中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 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 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 借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能 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二、在学习过程回顾中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 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 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 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 贵的精神财富。 三、在迁移训练中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 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 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四、在多重训练中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 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 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