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fc3096.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 UDP RTP header compression

rfc3096.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 UDP RTP header compression

rfc3096.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 UDP RTP header compression
rfc3096.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 UDP RTP header compression

Network Working Group M. Degermark, Editor Request for Comments: 3096 University of Arizona Category: Informational July 2001 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UDP/RTP header compression

Status of this Memo

This memo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net community. It does

not specify an Internet standard of any kind. Distribution of this

memo is unlimited.

Copyright Notice

Copyright (C) The Internet Society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Abstract

This document contains requirements for robust IP/UDP/RTP (Internet

Protocol/User Datagram Protocol/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header compression to be developed by the ROHC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WG. It is based on the ROHC charter, discussions in the WG, the 3GPP document "3GPP TR 23.922", version 1.0.0 of October 1999, as well as contributions from 3G.IP.

1. Introduction

The goal of the ROHC WG is to develop header compression schemes that perform well over links with high error rates and long link round

trip times. The schemes must perform well for cellular links built

us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WCDMA, EDGE, and CDMA-2000. However, the schemes should also be applicable to other future link technologies

with high loss and long round trip times.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have, more or less arbitrarily,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deals with requirements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an header compression scheme on the rest of 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The second group concerns what kind of headers that must be compressed efficiently. The final group

concerns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and requirements which stem from the properties of the anticipated link technologies.

2. Header compression requirements

Several current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in the cellular arena aim at supporting voice over IP and other real-time services over IP, e.g., GERAN (specified by the ETSI SMG2 standards group), and UTRAN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1]

(specified by the 3GPP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t is critical for

these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that a suitable header compression

scheme is developed before completion of the Release 2000 standard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ROHC WG keeps its schedule.

2.1 Impact on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1. Transparency: When a header is compressed and then decompressed,

the resulting header must be semantically identical to the original

header. If this cannot be achieved, the packet containing the

erroneous header must be discarded.

Justification: The header compression process must not produce

headers that might cause problems for any current or future part of

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2. Ubiquity: Must not require modifications to existing IP (v4 or

v6), UDP, or RTP implementations.

Justification: Ease of deployment.

Note: The ROHC WG may recommend changes that would increase the

compression efficiency for the RTP streams emitted by

implementations. However, ROHC cannot rely on such recommendations

being followed.

2.2 Supported headers and kinds of RTP streams

1. IPv4 and IPv6: Must support both IPv4 and IPv6.

Justification: IPv4 and IPv6 will both be around during the

foreseeable future.

2. Mobile IP: The kinds of headers used by Mobile IP{v4,v6} should be compressed efficiently. For IPv4 these include headers of tunneled

packets. For IPv6 these include headers containing the Routing

Header, the Binding Update Destination Option, and the Home Address

option.

Justification: It is very likely that Mobile IP will be used by

cellular devices.

3. Genericity: Must support compression of headers of arbitrary RTP

streams.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2]

Justification: There must be a generic scheme which can compress

reasonably well for any payload type and traffic pattern. This does not preclude optimizations for certain media types where the traffic pattern is known, e.g., for low-bandwidth voice and low-bandwidth

video.

Note: This applies to the RTP stream before as well as after it has

passed through an internet.

4. IPSEC: ROHC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ss headers containing IPSEC

subheaders.

Note: It is of course not possible to compress the encrypted part of an ESP header, nor the cryptographic data in an AH header.

2.3 Efficiency

1. Performance/Spectral Efficiency: Must provide low relative

overhead under expected operating conditions; compression efficiency should be better than for RFC 2508 under equival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error rate should only marginally increase the

overhead under expected operating conditions.

Justification: Spectrum efficiency is a primary goal. RFC 2508 does not perform well enough.

Note: The relative overhead is the average header overhead relative

to the payload. Any auxiliary (e.g., control or feedback) channels

used by the schem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alculating the header overhead.

2. Error propagation: Error propagation due to header compression

should be kept at an absolute minimum. Error propagation is defined as the loss or damage of headers subsequent to headers lost or

damaged by the link, even if those subsequent headers are not lost or damaged.

Justification: Error propagation reduces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reduces quality. CRTP suffers severely from error propagation.

Note: There are at least two kinds of error propagation; loss

propagation, where an error causes subsequent headers to be lost, and damage propagation, where an error causes subsequent headers to be

damaged.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3]

3a. Handover loss events: There must be a way to run ROHC where loss events of length 150 milliseconds are handled efficiently and where

loss or damage propagation is not introduced by ROHC during such

events.

Justification: Such loss events can be introduced by handover

operations in a (radio) network between compressor and decompressor. Handover operations can be frequent in cellular systems. Failure to handle handover well can adversely impact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quality.

3b. Handover context recreation: There must be a way to run ROHC that deals well with events where the route of an RTP conversation changes such that either the compressor or the decompressor of the

conversation is relocated to another node, where the context needs to be recreated. ROHC must not introduce erroneous headers during such events, and should not introduce packet loss during such events.

Justification: Such events can be frequent in cellular systems where the compressor/decompressor on the network side is close to the radio base stations.

Note: In order to aid developers of context recreation schemes where context is transfered to the new node, the specification shall

outline what parts of the context is to be transfered, as well as

conditions for its use. Procedures for context recreation (and

discard) without such context transfer will also be provided.

4. Link delay: Must operate under all expected link delay conditions.

5. Processing delay: The scheme must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ystem delay budget.

6. Multiple links: The scheme must perform well when there are two or more cellular links in the end-to-end path.

Justification: Such paths will occur.

Note: loss on previous links will cause irregularities in the RTP

stream reaching the compressor. Such irregularities should only

marginally affect performance.

7a. Packet Misordering: The scheme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ss when

there are misordered packets in the RTP stream reaching the

compressor. No misordering is expected on the link between

compressor and decompressor.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4]

Justification: Misordering happens regularly in the Internet.

However, since the Internet is engineered to run TCP reasonably well, excessive misordering will not be common and need not be handled with optimum efficiently.

7b. Moderate Packet Misordering: The scheme should efficiently handle moderate misordering (2-3 packets) in the packet stream reaching the compressor.

Note: This kind of reordering is common.

8. Unidirectional links/multicast: Must operate (possibly with less

efficiency) over links where there is no feedback channel or where

there are several receivers.

9. Configurable frame size fluctuation: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restrict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frame sizes used by the scheme.

Justification: Some radio technologies support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frame sizes efficiently.

Note: Somewhat degraded performance is to be expected when such

restrictions are applied.

Note: This implies that a list of "good" frame sizes must be made

available and that ROHC may pick a suitable header format to utilize available space as well as possible.

10. Delay: ROHC should not noticeably add to the end-to-end delay.

Justification: RTP packets carrying data for interactive voice or

video have a limited end-to-end delay budget.

Note: This requirement is intended to prevent schemes that achieve

robustness at the expense of delay, for example schemes that require that header i+x, x>0, is received before header i can be

decompressed.

Note: Together with 2.3.5, this requirement implies that ROHC will

not noticeably add to the jitter of the RTP stream, other than what

is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header size.

Note: This requirement does not prevent a queue from forming upstream a bottleneck link. Nor does it prevent a compressor from utilizing

information from more than one header in such a queue.

11. Residual errors: For a residual bit-error rate of at most 1e-5,

the ROHC scheme must not increase the error rate.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5]

Justification: Some target links have a residual error rate, i.e,

rate of undetected errors, of this magnitude.

Note: In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bit-errors, ROHC will need error

detection mechanisms to prevent damage propagation. These mechanisms will catch some residual errors, but those not caught might cause

damage propagation. This requirement states that the reduction of

the damage rate due to the error detection mechanisms must not be

less than the increase in error rate due to damage propagation.

3. IANA Considerations

A protocol which meets these requirements, e.g., [ROHC], will require the IANA to assign various numbers. This document by itself,

however, does not require any IANA involvement.

4.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A protocol specified to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e.g., [ROHC], must

be able to compress packets containing IPSEC headers according to the IPSEC requirement, 2.2.4. There may be other security aspects to

consider in such protocols. This document by itself, however, does

not add any security risks.

5. Editor’s Address

Mikael Degermark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O. Box 210077

Tucson, AZ 85721-0077

USA

Phone: (May-July): +46 70 833-8933

Phone: +1 520 621-3489

Fax: +1 520 621-4246

EMail: micke@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6]

6. References

[TR] 3GPP TR 23.922 version 1.0.0,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s Aspects; Architecture for an All IP network.

[TS] TS 22.101 version 3.6.0: Service Principles

[RFC768] Postel, J., "User Datagram Protocol", STD 6, RFC 768,

August 1980.

[RFC791] Postel, J., "Internet Protocol", STD 5, RFC 791, September 1981.

[RFC1144] Jacobson, V., "Compressing TCP/IP Headers for Low-Speed

Serial Links", RFC 1144, February 1990.

[CRTP] Casner, S. and V. Jacobson, "Compressing IP/UDP/RTP Headers for Low-Speed Serial Links", RFC 2508, February 1999.

[OHC] Bormann, C., Editor,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ROHC)", RFC 3095, June 2001.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7]

7. Full Copyright Statement

Copyright (C) The Internet Society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document and translations of it may be copied and furnished to

others, and derivative works that comment on or otherwise explain it or assist in its implementation may be prepared, copied, published

and distributed,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restriction of any

kind, provided that the above copyright notice and this paragraph are included on all such copies and derivative works. However, this

document itself may not be modified in any way, such as by removing

the copyright notice or references to the Internet Society or other

Internet organizations, except as needed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Internet standards in which case the procedures for

copyrights defined in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must be

followed, or as required to translate it into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he limited permissions granted above are perpetual and will not be

revoked by the Internet Society or its successors or assigns.

This docu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s provided on an "AS IS" basis and THE INTERNET SOCIETY AND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DISCLAIMS ALL WARRANTIES,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NY WARRANTY THAT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HEREIN WILL NOT INFRINGE ANY RIGHTS OR ANY IMPLIED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Acknowledgement

Funding for the RFC Editor function is currently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Society.

Degermark Informational [Page 8]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实验一-报告使用网络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状态

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技术 实验一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1、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1)弄清楚如何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ping程序 在命令行下按照合法格式使用该命令即可 (2)测试本地计算机(ping 127.0.0.1),确定ping 程序运行正确 (3)使用ping命令确定北邮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是否可达 (4)使用搜索引擎找到另一个国家的计算机,ping该计算机。你发现的最大往返延迟是多大?

最大往返延时为193ms Ping国外的某个ip:62.91.1.1;46.206.1.1 全部包丢失,也许是ip地址不存在或设置了防火墙等其他原因,不再继续尝试(5)当某台计算机无常访问某远程时,请问如何使用ping命令测试和定位故障的位置。 第一步:ping127.0.0.1。该地址是本地循环地址,如果不通,表明本地机器TCP/IP 协议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应检查本地的操作系统安装设置。 第二步:ping本地IP。能ping通表明网络适配器正常工作,如果不通查看网线是否插好,如果还是不同,说明网络适配器出现故障,可尝试更换网卡或驱动程序。 第三步:ping一台通网段计算机的ip,不通说明网络线路故障,若网络中心还包含路由器,可以先ping路由器在本网段端口的ip,不通则表明此段线路有问题,应检查网交换机或网线故障。 第四步:ping默认网关,如果不通,用网线将PC机直接连接至路由器,如果能ping 通,则检查路由器至交换机的网线故障,如果无法ping通,说明路由器故障。 第五步:ping一个远程域名,不通则表明DNS服务器IP地址配置错误或DNS服务器有故障,需要重新设置DNS。 2、使用traceroute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路由器 (1)弄清楚如何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traceroute程序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Tracert命令。Tracert通过发送小的数据包到目的设备直到其返回,来测量其需要多长时间。一条路径上的每个设备Traceroute要测3次。 输出结果中包括每次测试的时间(ms)和设备的名称(如有的话)及其IP地址。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监控工具和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指导书)

项目三监控工具和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 实训目的: 1.监控工具Real Spy Monitor的正确安装。 2.监控工具Real Spy Monitor的使用,并掌握其常用的功能设置。 3.掌握网络测试工具的安装及测试工具的使用。 实训设备: 1.学生机32台P4计算机,1人一组,4个交换机。 2.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2000/XP/2003。 实训步骤: 正确启动计算机,在系统磁盘区建立以学号和姓名为文件夹,从指定的共享文件夹中将实习指导书和其他内容复制到学生所在的计算机上。 任务一监控工具的使用 一.监控工具Real Spy Monitor的安装: 点击安装文件Real Spy Monitor.exe,并按下一步,简单的操作即作 安装汉化软件金山快译FTShare.exe,可以进行简单汉化,但不准确 二.添加使用密码: 安装完Real Spy Monitor时,弹出注册页面,点击Continue按钮 在一下“SetPassword对”话框中,因为是第一次使用,没有旧密码是可以更改,只需要在“New Password”和“Confirm”项中输入相同的密码即可。 三.设置弹出热键 在界面中点击:“Hotkey Choice”图标,即出现选择快捷键对话框 选择你喜欢的快捷组合即可完成。 因为在进行监控计算机时是较彻底将自己隐藏,在“任务管理器”等也看不到该程序运行;要将该程序调出,也只能使用快捷键来完成。 四.监控浏览过的网站 点击界面窗口中的“Start Monitor”按扭运行隐藏监控功能,将弹出一个密码输入对话框,输入密码。 接下来使用IE浏览器随便浏览一些网站后,调出操作界面,点击按钮“Website Visited”、“Windows Viewed”等的变化。 五.键盘输入内容监控: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2) 1.1. 建设背景 (3) 1.2. 当前现状 (4)

1.3. 建设目标 (5) 第2章方案设计原则 (7) 2.1. 设计原则 (7) 22 设计依据 (8) 第3章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9) 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9) 3.2大数据处理设计 (16) 3.3大数据存储设计 (23) 3.4安全设计 (25) 3.5平台搭建实施步骤 (30) 3.6物理架构设计 (31) 第4章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组成 (34) 4.1. 防火墙设计 (34) 4.2. 接入层设计 (34) 4.3. 网络拓扑 (35) 第5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组成 (36) 5.1. 机柜系统设计 (36) 5.2. 制冷系统设计 (38) 5.3. 供配电系统设计 (43) 5.4. 模块监控系统设计 (47) 第6章运维方案 (53) 6.1. 技术和售后服务 (53) 6.2. 售后服务项目 (53) 6.3. 售后服务项目内容 (53) 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之一,伴随着数据集中在教育业信息化的逐渐展开,数据中心在企业和信息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信息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教育机构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教育机构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在教育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服务手段。 这对教育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全面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内容: 详细阅读实验指导的命令的说明,完成以下操作: 1、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入命令行运行模式; 2、运行命令ipconfig/all,记录TCP/IP配置信息; 3、运行命令ipconfig/release,释放DHCP配置参数和当前使用的IP地址后,记录IP地址和子网掩码; 首先把本地连接属性里面的Iternet协议属性的常规选项改成“自动获得IP地址”和“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按确定。

可知ip地址和子网掩码都是0.0.0.0。 4、运行命令ipconfig/renew,更新IP配置参数,记录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为:192.168.1.57,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5、运行命令arp –a显示ARP缓存表的内容,记录其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6、添加一个静态的ARP表项,将本机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写出执行的命令并记录显示结果; 输入arp查看arp命令的格式和用法。然后再添加静态的ARP表项 7、使用ping命令向210.38.176.3发送10次请求,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1000B,写出执行的命令并记录显示结果;

8、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本机到达目的站点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的路径,并且不进行名字解析,只显示中间节点的IP地址,写出执行的命令并记录显示结果; 9、用pathping命令显示连接到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的路由信息,写出执行的命令并记录显示结果; 10、使用nslookup 查询IP地址210.38.176.3对应的域名,查询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的IP地址,写出执行的命令并记录显示结果;

基于windows平台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实验

基于windows平台的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实验 1 、实验目的 1 )了解网络命令行的使用。 2 )熟练掌握ping 命令、netstat 命令、ipconfig 命令、arp 命令tracert 命令、route 命令、nbtstat 命令、net 命 令的操作使用。 2 、实验环境 一台装有Windows 2000 Server 的联网计算机。 3 、实验原理 一般网络命令的原理就是在建立连接通道,然后发送一些测试数据包对方接受后返回信息,而这个返回数据包包含一些网络状况的相关信息。 4 、实验要求 1 )熟悉掌握ping 命令操作。 2 )熟悉掌握netstat 命令操作。 3 )熟悉掌握ipconfig 操作。 4 )熟悉掌握arp 命令操作。 5 )熟悉掌握tracert 命令操作。 6 )熟悉掌握route 命令操作。 7 )熟悉掌握nbtstat 命令操作。 8 )熟悉掌握net 命令操作。 5 、实验步骤 常见网络命令实验操作都在windows2000 的DOS 窗口中操作,如下图:

? Ping 命令 Ping 命令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 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 配置就是正确的,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 的正确性。 ? 简单的说,Ping 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 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 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 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为DDOS (拒绝服务攻击)的工具,前段时间Y ahoo 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 数据报而瘫痪的。 ?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 上运行的Ping 命令发送4 个ICMP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 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应能得到4 个回送应答。 ? Ping 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 还能显示TTL (Time To Live 存在时间)值,可以通过TTL 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 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 略大的一个 2 的乘方数)- 返回时TTL 值。例如,返回TTL 值为119 ,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 起始值为128 ,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 个路由器网段(128-119 );如果返回TTL 值为246 ,TTL 起始值就是256 ,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 个路由器网段。 Ping 命令的常用参数选项: ? ping IP -t-- 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 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 中断。 ? ping IP -l 2000-- 指定Ping 命令中的数据长度为2000 字节,而不是缺省的32 字节。? ping IP -n-- 执行特定次数的Ping 命令。 ? Netstat Netstat 用于显示与IP、TCP 、UDP 和ICMP 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如果计算机有时候接受到的数据报会导致出错数据删除或故障,不必感到奇怪,TCP/IP 可以容许这些类型的错误, 并能够自动重发数据报。但如果累计的出错情况数目占到所接收的IP数据报相当大的百分比,或者它的数目正迅速增加,那么就应该使用Netstat 查一查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了。netstat 的一些常用选项: ? netstat -s-- 本选项能够按照各个协议分别显示其统计数据。如果应用程序(如Web 浏览器)运行速度比较慢,或者不能显示Web 页之类的数据,那么就可以用本选项来查看一下所显示的信息。需要仔细查看统计数据的各行,找到出错的关键字,进而确定问题所在。 ? netstat -e-- 本选项用于显示关于以太网的统计数据。它列出的项目包括传送的数据报的总字节数错误数、删除数、数据报的数量和广播的数量。这些统计数据既有发送的数据报数量,也有接收的数据报数量。这个选项可以用来统计一些基本的网络流量)。 ? netstat -r-- 本选项可以显示关于路由表的信息,类似于后面所讲使用route print 命令时看到的信息。除了显示有效路由外,还显示当前有效的连接。

实验1 网络测试命令和工具.

实验报告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写作是反映本次实验的成果及总结,不是随意的写,一些内容可繁可简,但要以反映出本次实验的重点及难点,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对于一些操作,要写出操作过程及自己的操作结果。最后,要回答出后面的问题思考。实验报告严禁抄袭,最后评定实验报告成绩时会根据实验报告及平时的操作来综合评定,抄袭会带来不良影响。 实验报告可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结果,问题思考3部分。 实验一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及其功能; 2. 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阅读后面附录部分相关参考资料,学习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知识; 2、运行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学习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 3、通过白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其他的一些网络测试命令或专用的网络测试工具软件,例如Qcheck等,通过运行观察其结果。 三、实验步骤 在“开始”菜单的“运行”栏中输入cmd,打开MS-DOS窗口,或在附件中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 (1)在MS-DOS窗口中输入“ping 127.0.0.1”来测试本机网卡是否工作正常。 (问题思考:127.0.0.1这个ip地址有什么特殊含义,只能在此处输入ip地址吗?) 答:Ping是系统命令,也是cip/ip协议的一种通信,用来测试网络是否连通,判断网络故障 格式:ping空格iP地址除了可以、ping ip还可以ping all ping 网站名等等 则返回网站的iP地址 ping 127.0.0.1 是查看本地网卡是否有返回数据,回送地址(127.x.x.x)是本机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即主机IP堆栈内部的IP地址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

网络工程师调试工具IPOP使用手册

■版 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 IPOP 使用手册 ■文档编号 ■密级 ■版本编号 V1.0 ■日期 2014-10-08 科技

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版本变更记录 时间版本2014-10-08 1.0 ■适用性声明 本模板用于撰写科技内外

目录表格索引

插图索引

一. IPOP介绍 IPOP是一款设备调试终端工具,功能很强大,集合很多服务、调试、查看手段于一身,主要功能如下: ●IP地址动态绑定功能 ●路由信息查询和配置功能 ●MAC地址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 ●MAC 、主机信息扫描功能 ●本机网络报文统计功能 ●本机端口列表、远程端口扫描功能 ●端口映射功能 ●网卡流量统计功能 ●本机IP报文捕获和发送功能 ●终端控制功能(支持telnet、dos、ssh、sftp、ftp、com等协议) ●TCL脚本支持 ●多种服务功能(tcp/udp/ping/telnet/ftp/tftp/web/team/syslog/smtp)二. 模块介绍 下面按照模块方式来介绍这款工具,先来张截图认识下软件 图 2.1 IPOP软件介绍

如上图,总共有11个模块,有些模块下面包含多个功能,我会针对以前测试中经常用到的功能做详细介绍,有些地方可能介绍的不全,大家也可以自行研究。 2.2 IP绑定 图 2.2 IP绑定 本功能为IP地址动态绑定,可以在WIN2000/WINXP/WIN2003/WIN7/WIN2008系统上绑定多个IP地址,可以随时增加和删除。用于WIN98系统。 注意事项: *所绑定的IP地址为动态绑定,在计算机重启后IP地址会丢失,需要重新绑定;但退出本软件不会导致已绑定的动态IP丢失。如需启动时生效,请选择“下次重启自动绑定”选项后,再添加需要绑定的IP,以后计算机重启后不须启动本软件即能自动绑定IP。 *本软件可以自动搜索系统中存在网卡,在绑定前请选择正确的网卡。 *多IP地址绑定可以成批的绑定IP,规则如下: 终止的IP地址必须大于起始的IP地址、地址递增为各地址 段的递增规则,如起始地址为终止地址为 地址递增为,则增加的IP地址为: *在网卡网线断开重连或无线网络断开重连时,动态IP地址会丢失,如果想在此种情况下保持动态IP不变,请选择“断线不丢失动态IP”选项,此选项只需设置一次,在下次计算机重启后一直生效。

网络测试工具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测试工具》 内容: 使用常用网络工具测试网络。 要求: 了解PING、IPCONFIG、TRACERT、ARP、NETSTAT、ROUTE等常用网络工具的功能,能使用这些工具对实验室的网络环境进行相应的测试。 实验步骤: 测试试验开始前的准备:

1.使用ping命令测试210.40.3 2.33,www.16 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127.0.0.1三台计算机,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 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1],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Ping发送一个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因特网信报控制协议)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ICMP 回声应答。ping不仅仅是windows下的命令,在unix和linux下也有这个命令,ping只是一个通信协议,是ip协议的一部分,tcp/ip 协议的一部分,Ping 在Windows系下是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应用格式:Ping IP地址。该命令还可以加许多参数使用,具体是键入Ping按回车即可看到详细说明。

①测试210.40.32.33 贵州大学校园网地址。 在默认的情况下windows的ping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32byte,响应的时间为41-43ms,在对方系统停留的时间为59 发送4个数据包,接收4个数据包,未丢失。 往返行程估计时间为41-43ms。 结果:和远程计算机具有联通性,网络状况良好。 ②测试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 校园网外的地址。 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情况。 结果:和远程计算机具有联通性,网络状况良好。

实验5 网络连通测试命令和工具

实验三网络连通测试工具和命令 一.实验目的: ●了解IP与ICMP的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网络连通测试命令“ping”。 ●通过网络连通性测试掌握分析网络故障点的技能。 二.实验环境: ●软件环境: Windows 2000/XP ●硬件环境:联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1) 首先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配置信息。 (2) 使用ping命令的前后分别运行arp命令。记录前后的结果。 (3) 执行Tracert命令,记录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及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查看访问网易或其他网站的路由。 命令格式:tracert 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外网) 或:tracert https://www.doczj.com/doc/cd9645667.html, (4) 多试几个网站,看看哪些网站的IP地址是A类地址、哪些是B类地址、哪些是C 类地址。 (5) 尝试其它的网络测试命令。 四.实验内容: (一).网络系统故障 现实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问题有的是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也有的是网络系统出现了各种故障,为此我们必须掌握网络系统故障分析和排除的基本方法。 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的故障主要分以下几类: (1)网卡故障; (2)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协议配置问题; (3) LAN网络连线故障; (4)网关故障; (5) DNS故障; (6)骨干网故障; (7)网络服务器故障 (8)网络病毒等。 (二).网络测试的常用工具和命令 1:网络连通测试程序PING 1)在TCP/IP协议组中,网络层IP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使用IP协议传送数据包时,数据包可能会丢失、重复或乱序,因此,可以使用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对IP协议提供差错报告。“ping”就是一个基于ICMP协议的实用程序,通过该程序可以对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的IP链路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IP数据包能否到达目的主机、是否会丢失数据包、传输延时有多大、统计丢包率等数据。 使用格式:ping [x] [-t] [-a] [-n count] [-l size] 参数介绍: -t 让用户所在的主机不断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 -a 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n count 指定要Ping多少次,具体次数由后面的count来指定 -l size 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 主要功能:用来测试一帧数据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所需的时间,从而判断主响应时间。

网络安全测试工具

网络安全测试工具 目前操作系统存在的各种漏洞,使得网络攻击者能够利用这些漏洞,通过TCP/UDP端口对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攻击,非法获取各种重要数据,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网络安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下面就将介绍几种非常有用的网络安全测试工具来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以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1. TCP/UDP连接测试工具-netstat Netstat命令是Windows内置的一种网络测试工具,通过netstat命令可以查看本地TCP、ICMP、UDP和IP协议的使用情况,以及各个端口的使用情况,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IPv4和IPv6统计信息等。 Netstat命令语法 NETSTAT [-a] [-b] [-e] [-n] [-o] [-p proto] [-r] [-s] [-v] [interval] 参数说明 -a:显示所有连接和监听端口。 -b:显示包含于创建每个连接或监听端口的可执行组件。在某些情况下已知可执行组件拥有多个独立组件,并且在这些情况下包含于创建连接或监听端口的组件序列被显示。这种情况下,可执行组件名在底部的[ ]中,顶部是其调用的组件等,直到TCP/IP部分。注意此选项执行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权限可能失败。 -e: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此选项可以与“-s”选项组合使用。 -n:以数字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号。 -o:显示与每个连接相关的所属进程ID。 -p proto:显示proto指定的协议的连接;proto可以是下列协议之一,TCP、UDP、TCPv6或UDPv6。如果与“-s”选项一起使用可显示按协议统计信息,proto可以是下列协议之一:IP、IPv6、ICMP、ICMPv6、TCP、TCPv6、UDP和UDPv6。 -r:显示路由表。 -s:显示按协议统计信息。默认显示IP、IPv6、ICMP、ICMPv6、TCP、TCPv6、UDP 和UDPv6的统计信息。 -p选项用于指定默认情况的子集。 -v:与“-b”选项一起使用时将显示包含于为所有可执行组件创建连接或监听端口的组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服务器是最主要的组件。我们认为,随需应变时代的企业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可 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提供稳定、先进、易于扩展、可以灵活运用资源、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 运转效率的基础架构平台。由此,我们将利用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来构建客户的数据中心。这些技术 和解决方案包括: 服务器及服务器整合:主要有向上整合和向外整合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比较适合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后 者比较适合前端服务器应用。 其中主机和 UNIX 服务器整合利用逻辑分区功能进行物理整合,把多台独立的物理设备整合到少数有限的 大型设备,而且每个分区或虚拟机的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Intel 服务器整合则是利用刀片 技术,对于大量的边缘前端应用(例如 Web 服务器、 DNS 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等),用高密度、低成本 的刀片服务器整合。 VMware :对于运行在 PC 服务器上的大量分散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使用 VMware 软件,集中到少数的高端 PC 服务器上。 数据存储:针对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容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架构( 存储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架构的融合,我们常常采取 客户的数据存储。而存储局域网 SAN 解决方案中,我们也将选择 施企 业网络化的存储。对于网络化的存储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化的存储是 分层次的构架、多级的架构和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也正是利用分层次的存储架构来集成和整合位于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数据;利用多 级的存储使得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里数据具有延展性;而存储的虚拟化为用户带来的是便捷、易用和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率。 备份及灾难恢复: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积累, 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企业永续经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提供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容错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不断升华的层面。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为客户建议相应的 RPO (恢复目标点)和 RTO (恢复时 间点),从而搭建相应的备份基础架构,这些备份的模式包含 LAN 、LAN-Free 和Server-Less 。目前,很多 的业务应用系统要求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这本质上代表着备份窗口越来越小, 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是 D2D2T 和虚拟磁带库的备份方案, 在这些技术层面上, 我们都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 在不同的地域范围 和广域网链路上( SDH 、 IP WAN 、 MSTP 和 DWDM )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或异步复制是我们针对远程数 据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为数据中心业务而优化的网络是连接数据中心各类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这些服务器 中有一些是需要小型广播域和隔离的第三层接入,有的是需要具有第二层的邻接关系的网络连接,数据中 心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类型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不仅如此,顺应 PCI-X 和PCI-Express 网卡的广泛采用,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可以支持 10/100/1000Mbps 的连接甚至是10G 以 太网连接。我们理解的数据中心网络优化包括 PVLAN 、 VRRP 或 GLBP 、 Jumbo 帧支持。支持 IGMP 监听 v1, v2和v3,为数据中心部署组播应用带来的便利;支持安全的数据中心如 DoS/DDos 保护。另外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支持基于 RMON 的应用性能分析。 应用支撑平台:考虑到目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 灵活应对变DAS 、NAS 和 SAN )是我们数据中心 NAS On SAN 的整合解决方案来优化 FC SAN 和 IP SAN 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 RACLs 、 VACLs 和 PACLs 及

网络工程师调试工具IPOP使用手册

网络工程师调试工具 I P O P使用手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IPOP使用手册 ■文档编号请输入文档编号■密级请输入文档密级 ■版本编号■日期2014-10-08 2020 科技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科技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科技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版本变更记录 时间版本说明修改人 2014-10-08 初稿陈飞 ■适用性声明 本模板用于撰写科技内外各种正式文件,包括技术手册、标书、白皮书、会议通知、公司制度等文档使用。

目录 表格索引插图索引

一. IPOP介绍 IPOP是一款设备调试终端工具,功能很强大,集合很多服务、调试、查看手段于一身,主要功能如下: ●IP地址动态绑定功能 ●路由信息查询和配置功能 ●MAC地址信息查询和修改功能 ●MAC 、主机信息扫描功能 ●本机网络报文统计功能 ●本机端口列表、远程端口扫描功能 ●端口映射功能 ●网卡流量统计功能 ●本机IP报文捕获和发送功能 ●终端控制功能(支持telnet、dos、ssh、sftp、ftp、com等协议) ●TCL脚本支持 ●多种服务功能(tcp/udp/ping/telnet/ftp/tftp/web/team/syslog/smtp) 二. 模块介绍 下面按照模块方式来介绍这款工具,先来张截图认识下软件 图 2.1 IPOP软件介绍 如上图,总共有11个模块,有些模块下面包含多个功能,我会针对以前测试中经常用到的功能做详细介绍,有些地方可能介绍的不全,大家也可以自行研究。 2.2 IP绑定 图 2.2 IP绑定 本功能为IP地址动态绑定,可以在WIN2000/WINXP/WIN2003/WIN7/WIN2008系统上绑定多个IP地址,可以随时增加和删除。用于WIN98系统。 注意事项:

第2章__IP链路测试工具

网络管理必备工具软件精解 第2章IP链路测试工具

本章重点 ●IP网络连通性测试——Ping ●路径信息提示——Pathping ●测试路由路径——Tracert ●超级IP工具——IP-Tools ●网络信息工具——WS_Ping ProPack ●网络故障诊断工具——Netdiag

2.1 Windows内置IP工具 简单IP链路测试工具主要用于IP逻辑链路的测试和追踪,借助逐段的IP通信测试,从而判断网络是否畅通,以及可能发生故障的位置与设备。

2.1.1 IP网络连通性测试——Ping Ping内置于Windows系统的TCP/IP协议中,无需安装,使用简单但功能强大。Ping命令使用ICMP协议来简单地发送一个数据包并请求应答,接收请求的目的主机再次使用ICMP发回同所接收的数据一样的数据,于是Ping便可对每个包的发送和接收报告往返时间,并报告无响应包的百分比,这在确定网络是否正确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状况(包丢失率)时十分

Ping命令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还可以用来测试网卡是否安装正确、通过主机名查看IP地址、通过网站域名查看IP地址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三种命令格式测试到对方的连通性。 (1)Ping IP地址 (2)Ping 计算机名 (3)Ping域名

2. Ping命令的应用 (1)测试网卡●是否正确安装了网卡 ●是否正确安装了TCP/IP协议 ●是否正确配置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测试局域网连接 ●检测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是否正确 ●确认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测试与远程主机的连接 ●确认是否能连接Internet ●确认DNS服务器设置是否正常 ●确认本地Internet连接是否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