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
普通地质学概念、试题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

第一章绪论

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

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2

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2

3.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

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

第二章矿物

1.元素:有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5

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5

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成为放射性同位素。5

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5

5.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5

6.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6

7.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6

8.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6

9.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

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6

10.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

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6

11.矿物集合体: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矿物集合体往往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7

12.矿物的光学性质

①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7

②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7

③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变现出来的互补色。7

④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7

13.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7

14.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8

15.断口:是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8

16.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

子。9

17.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其形状似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

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9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它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两个方面。17

2.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17

3.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它伴随着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喷发物有气

体、固体和液体三类。17

4.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统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它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19

5.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18

6.熔岩:液体喷发物称为熔岩。18

7.火山灰:粒径<2mm的细小火山碎屑物。它是喷出地面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18

8.浮岩:粒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外形不规则,多孔洞,似炉渣,色浅,质轻,能浮于水面。18

9.火山弹:粒径>50mm,由喷出的岩浆滴在空中冷凝而成。外形多样。火山弹外壳因快速冷凝收缩常有裂纹,

内部多孔洞。18

10.柱状节理: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厂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

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引力作用形成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19

11.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

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或呈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者,称为波状熔岩或绳状熔岩。18

12.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成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19

13.科马提岩:得名于南非巴伯顿地区的科马提河流域,这里产出的超基性喷出岩最为典型,其覆盖面积达

160*65Km2,厚数公里。20

14.火山口: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19

15.破火山口: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与陷落;同时,后

继的喷发活动可将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毁。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称为破火山口。22 16.盾状火山:中心式喷发,所形成的火山锥,主要由熔岩组成,其锥坡一般只有2°—4°,锥顶平,称为盾状

火山。其规模较大,锥体基部直径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21

17.熔岩锥:如果盾状火山锥坡较陡,规模较小,称为熔岩锥。21

18.熔渣锥:某些粘性较大的基性岩浆主要喷发火山砾、火山弹及火山渣,它们堆积而成为熔渣锥。21

19.玄武岩: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21

20.溢流玄武岩:分布范围广阔且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溢流玄武岩。21

21.复式火山:中酸性岩浆的喷发物厂堆积形成复式火山。22

22.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19

23.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19

24.安山岩线: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

只喷发基性岩浆,两者界线鲜明,这一界线称为安山岩线。24

25.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南、北美洲西岸,直至阿拉斯加半岛南岸,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

菲律宾群岛到新西兰。这一带上有活火山300余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60%以上。其中南美、中美洲西岸及西印度群岛有活火山100座。阿拉斯加及阿留申一带有活火山39座,太平洋西部及西南部岛屿有活火山200座。这一火山带的位置正好环绕太平洋,因而有火环之称。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安山岩浆为特征。23

26.地中海—印尼火山带:这一带共有活火山70余座。其中地中海沿线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这一

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的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24 27.洋脊火山带:它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称为火山岛。

24

28.红海沿岸—东非火山带:分布于红海—东非裂谷沿线,这里有活火山22座。24

29.活火山:无论间歇期多长,凡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22

30.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22

31.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32.侵入岩:岩浆在侵入的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24

33.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24

34.浅成侵入:形成深度小于5km者,称为浅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小。24

35.深成侵入: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称为深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大。24

36.同化作用: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称为岩浆的以部分,称为同化作用。24

37.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24

38.捕虏体:混入岩浆中的围岩碎块可以部分或完全被熔化,部分未熔化的碎块称为捕虏体。24

39.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

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25

40.连续反应系列: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

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及钠长石系列。25

41.不连续反应系:在不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形成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也有内部结构显著改变的一系列矿

物,这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系列。25

42.鲍温反应系列:25

43.岩脉:狭长形的侵入体。当围岩是成层的岩石时,它切割围岩的成层方向。其规模变化大,宽由数厘米(或

更小)到数十米(或更大),长由数米(或更小)到数公里或数十公里。它是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后冷凝形成的。27

44.岩床:围岩为成层的岩石,侵入体为层状或板状,其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它是岩浆沿围岩的等间空隙

挤入后冷凝形成的。岩浆的成分常为基性,其规模差别很大,后常为数米到数百米。27

45.岩盆:围岩为近于水平延伸的成层的岩石,侵入体的展布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其中间部分略向下凹,似

盆状者,称为岩盆。其底部有管状通道与下部更大的侵入体相通。27

46.岩盖:如果侵入体底平而顶凸,并与围岩的成层方向吻合,似磨菇状者,称为岩盖。27

47.岩株:横截面积为数十平方公里以内的侵入体。其形态不规则,与围岩的接触面不平直,边缘常有规模较小,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分枝侵入体贯入体围岩之中。岩株的陈分多样,但以酸性与中性较为普遍。27

48.岩基:规模较大的侵入体。其横截面积大于100km2,长达数百到数千平方公里。形态不规则,通常略向一个

方向伸长。其边界弯曲,其边缘常以较小规模的岩脉或岩株形式穿插到围岩中,岩基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常有花岗岩岩基之称。28

49.隐晶质结构:晶粒细小用肉眼难以识别者,称为隐晶质结构。28

50.显晶质结构:矿物晶粒用肉眼可以识别者,称为显晶质结构。28

51.非晶质结构:确切定义没找到,自己总结吧,

52.斑状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如两类颗粒的大小悬殊,其中粗大者称为斑晶,其晶形常较完整,细小者称为

基质,其晶形常不规则。若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称为斑状结构。28

53.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这是最常见的构造。28

54.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它表明岩浆一边冷凝一边流动。28

55.气孔构造:熔岩中或浅成脉状侵入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一般来说基性熔岩中气孔

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28

56.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称为杏仁构造。29

57.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29

58.部分熔融:岩石熔化的过程如同岩浆结晶的过程一样是有“分异”的,也就是分级进行的。同一种岩石在不

同的温度条件下熔出不同成分的熔融体。其中,易熔成分先熔化,难熔成分后熔化;温度生发哦达相当程度(通常要超过始熔温度几百度)后,岩石完全熔化,且熔融物成分从酸性向基性逐渐发展。这种分级熔化的现象称为分熔,或部分熔融。31

59.大地热流(热流):地球内热通过岩石向外传导是内热外流的主要方式,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32

60.常温层:在地下的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当,这一深度带称为常温层。32

61.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32

62.放射性热:地球的内热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放射出来的α、β质点与γ射线被周围的物质吸收转

变为热,从而提高了物质的温度。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大气圈:大气包围着固体地球,形成地球最外一个层圈,称为大气圈。37

2.生物圈:生物广泛分布于大陆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构成一个连续的层圈,称为生物圈。38

3.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

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科里奥利效应。37

4.水圈:地表水体围绕地球表层构成连续的层圈,就是水圈。38

5.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搬运的方式有多种:机械搬运、真溶液、胶体、离子。39

6.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39

7.碎屑沉积物: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

8.化学沉积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

9.生物沉积物:由生物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

10.生物化学沉积物:由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40

11.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使沉积物孔隙减少、变小,而且其中的水分被挤出,从而变硬。这种作用

见于所有的沉积物中,在泥质沉积物中尤为明显。40

12.胶结作用:其他物质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40

13.重结晶作用:不结晶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沉积后即脱离大气或水进入到沉积物覆盖下的环境)

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从而使矿物紧密嵌合。40

14.新矿物生长作用: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并结合成新矿物,

从而是沉积物变硬。40

15.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碎屑物可以是岩石碎屑(岩屑)、矿物碎屑(如长石、石英、

白云母)、石化的生物有机体或其碎片(生物碎屑)以及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火山碎屑)等。41

16.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大小均匀者,分选良好;大小混杂者,分选差。41

17.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磨圆度,或圆度。41

18.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41

19.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43

20.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沉积岩最特征、最基本的沉积构造。43

21.交错层理: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者称为交错层理。43

22.层面:分隔不同性质沉积层的界面称为层面。43

23.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径向上逐渐变细。它的形成常常是因沉积作用的发生在运动的水介质中,其

动力由强逐渐减弱。同一层内碎屑颗粒从下往上逐渐变粗者,称为反递变层理。43

24.波痕:层面呈波状起伏。它是沉积介质动荡的标志,见于具有碎屑结构岩层的顶面。43

25.泥裂: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裂缝向下呈楔形尖灭。43

26.缝合线: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沿缝合线岩层易于劈开,劈开面参差起伏,称为缝合面。44

27.结核:沉积岩中某种成分的物质聚积而成的团块。它常为圆球形、椭球形、透镜状及不规则形态。44

28.印模:沉积岩层底面上之突起。突起的形态为长条状、舌状、鱼鳞状或不规则的疙瘩状等。45

29.砾岩:具有砾状结构之岩石。碎屑为圆形或次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45

30.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45

31.粉砂岩:具有粉砂状结构之岩石。碎屑成分常为石英及少量长石与白云母。46

32.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解结构之岩石。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46

33.硅质岩碧玉: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质地坚硬,小刀不能刻

划。性脆。含有机质的硅质岩颜色为灰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称为碧玉,常为暗红色,也有灰绿色。46 34.硅质页岩:硅质岩中含粘土矿物丰富着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46

35.玛瑙:具有同心圆状构造的硅质岩称为玛瑙。46

36.硅华:质轻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46

37.内碎屑: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称为内碎屑。46

38.生物碎屑:海中动物的介壳、骨骼或植物硬体被海水冲击破碎而成者,称为生物碎屑。46

39.竹叶状灰岩: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可以根据碎屑性质进一步定名,由内碎屑构成者称为内碎屑石灰岩,如

竹叶状灰岩,其碎屑形似竹叶,长径由数厘米到数十厘米。48

40.鲕粒灰岩:由鲕粒构成的灰岩称为鲕粒灰岩。48

41.团块灰岩:由团块构成的灰岩称为团块灰岩。48

42.礁灰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之石灰岩,称为礁灰岩。48

43.钙华:可以看成是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它是纯化学成因的。48

44.泥晶灰岩:由粒径<0.005mm之方解石微粒组成,岩石极为致密。48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

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51

2.变质岩:变质岩是组成地壳三大岩类之一,它是由火山岩或沉积岩或先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51

3.静压力:是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它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向均等,而且各个方

向的压力值相等。52

4.定向压力:是作用于地壳岩石的侧向挤压力,具有方向性,且两侧的作用力方向相反。52

5.挤压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挤压力。52

6.剪切力:两侧的定向压力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称为剪切力。52

7.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并含其它一些易挥发、易流动的物质。52

8.脱水反应:自己总结吧,?53

9.脱CO2反应:自己总结吧,?53

10.柯石英:在压力为30*108Pa(相当于地下110km深度的压力)时,石英变成柯石英,其成分未变,但比重

由2.65变为2.93。柯石英在自然界已经发现,它是形成于地幔中的一种高压矿物。54

11.变质矿物:变质岩中常具有某些特征性矿物,这些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称为变质矿物。54

12.变晶结构: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它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而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54

13.变晶:由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晶粒称为变晶。54

14.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55

15.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沿此破裂面岩石易分裂成薄板。55

16.千枚状构造:岩石的矿物颗粒细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称为千枚状构造。55

17.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清除识别者称为片状构造。55

18.片理: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纹理,称为片理。55

19.片麻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是以长石为主的粒状矿物,伴随有部分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后者

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56

20.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泥裂构造等。

56

21.接触热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炭以及物质成分的

重组合,形成新矿物与变晶结构。56

2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除温度以外,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同样具有重

要意义。故岩石的化学成分有显著的变化,新矿物大量产生。57

23.矽卡岩:是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岩石。(最好补充其成分,形成环境)57

24.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57

25.埋藏变质作用:是由于上覆巨厚沉积物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及较低的温度(一般低于400℃)所引起。58

26.变质强度:59

27.混合岩化作用:当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

的熔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除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和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了;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60 28.混合花岗岩:当长英质熔体或富含钾、钠、硅的热液彻底交代原来的岩石时,原来岩石的宏观特征完全消失,

并形成花岗岩,这种花岗岩称为混合花岗岩,它是混合岩化作用程度极高时的产物。60

第六章地质年代

1.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64

2.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64

3.同位素年龄:包含该放射性元素的矿物的形成年龄,称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它相当于包含该矿物并和该矿

物同时形成的岩石的绝对年龄。66

4.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64

5.生物层序律:生物的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因此,一般说来,年代越老的地层中

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形同时期且在形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的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这就是生物层序律。65

6.切割律: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说来,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66

7.化石:储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65

8.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

化石。65

9.母体同位素: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后剩下的为母体同位素。66

10.子体同位素:蜕变而成的为子体同位素。66

11.地质年代表:按地质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出“地质年代表”。67

12.宙:最大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代:次一级单位;纪:第三级单位;世:第四纪单位;宇、界、系、统:在

各级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67

13.群: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它包括厚度大、成分不尽相同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岩层。70

14.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种的岩石互层组成。71

15.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组内岩性相当均一的一段地层。71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震源:产生地震的发源于地下的某一点,称为震源。72

2.震中: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72

3.海啸: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72

4.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所引起。73

5.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强度较小,只是在火山周围地区有较显著

影响,而且,一般都与中、酸性岩浆的喷发有关。74

6.陷落地震: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

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即发生塌陷,引起地震。74

7.浅源地震:震源深度<70km。74

8.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300km。74

9.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300-700km。74

10.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75

11.纵波:是推进波。波动时质点作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74

12.横波:是剪切波。其波动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74

13.表面波:又称为L波。它不是从震源发生的,而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74

14.地震谱: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75

15.震中距: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

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76

16.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78

17.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78

18.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称为烈度。78

19.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79

20.地中海-印尼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

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79

21.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80

22.石陨石:其密度为3-3.5g/cm3,主要的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少量基性斜长石,含有约20%的金属Fe-Ni成

分。83

23.铁陨石:其密度为8-8.5g/cm3,几乎全部由金属组成,其中大部分为Fe,Ni含量为4-20%;83

24.石铁陨石:其密度为5.5-6g/cm3,是硅酸盐矿物与铁镍金属的混合物。83

25.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公里深度。纵波到达这一介面后,其速度由平均为6-7km/s,突然上升

到8.1km/s。此介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这一事实是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首先发现的,被称为莫霍面。地质上将莫霍面以上部分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83

26.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

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的发生折射与反射,造成在地表的一定区间出现收不到纵波的阴影带,为纪念最早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83

27.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由于康拉德最先提出了这一界面,故

称其为康拉德面。地质上根据此面推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84

28.地壳:自己总结吧,?

29.地幔:自己总结吧,?

30.地核:自己总结吧,?

31.软流圈:地下从平均为50km深处开始到大约250km深的地带,物质是固态和液态的混合物。液态物的含量

为1%-10%,由于混有液态物质,所以这一地带的物质比较“软”,易于发生塑性流动,故称之为软流圈。85 32.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物质均为固态,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它包括整个地壳及地幔最顶部。

85

33.大洋地壳:自己总结吧,?

34.大陆地壳:自己总结吧,?

35.山根说:自己总结吧,?

36.均衡原理:自己总结吧,?

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机械运动。90

2.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裂。91

3.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其有三种基本形式:(1)相邻块体分离(2)相邻块体相

向聚汇(3)相邻块体剪切、错开。90

4.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是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为高地或山岭,

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90

5.岩层的产状要素: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91

6.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间的距离。91

7.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92

8.向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92

9.垂直褶曲:轴面金鱼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小近于相等。93

10.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大小不等,其中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岩层为

倒转层序;如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且倾角大小相等则称为同斜褶皱。93

11.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两翼产状近于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为倒转层序。93

12.单斜:有些山岭既非背斜,也非向斜,而由单斜岩层组成,称为单斜山。95

13.倾伏褶曲: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对背斜来说,合围的尖端指向枢纽的倾伏方

向;对向斜来说,合围的开口方向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94

14.短轴褶曲:长为宽的3-10的褶皱。94

15.复背斜:大规模的背斜两翼被次一级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背斜。94

16.复向斜:大规模的向斜两翼被次一级的褶皱复杂化者,称为复向斜。95

17.背斜谷: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地形发生变化,可能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称为背斜谷。95

18.向斜山:向斜的地形较相邻背斜者高,称为向斜山。95

19.地形倒置:地形高低与褶曲形态凸凹相反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85

20.单面山:若岩层倾角平缓,且顺岩层倾向一侧的山坡较缓,另一侧山坡较陡者,称为单面山。95

21.猪背岭: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猪背岭。95

22.平顶山:山岭是由近于水平的岩层组成,称其为平顶山。96

23.断层面:分隔两个岩块并使其相对滑动的面。断层面有的平坦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略呈波状起伏。97

24.断层盘:被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各为一盘,断层面以上的一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以下的一盘,称为下盘。97

25.断层滑距:断层两盘相当点(在断层面上的点,未断裂前为同一点),因断裂而移动的距离称为滑距。97

26.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98

27.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书中有误),上盘掩覆于下盘之上,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倾角<25°者,称为

逆掩断层。98

28.平移断层:被断岩块沿断层面作水平滑动,断层面常近于直立。根据相对滑动方向,平移断层分为左旋与右

旋两类;观察者位于断层一侧,对侧向左滑动者称为左旋,对侧向右滑动者称为右旋。98

29.纵向(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称为走向断层。若断层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平行,则称为

纵断层。99

30.横向(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为倾向断层。若断层走向与区域性岩层走向垂直,则称为

横断层。99

31.地堑: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俯侧,常为谷地。99

32.地垒: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仰侧,常为山岭。99

33.深断裂:切割深(达地壳底层或更深下部以下)、延长远(达数十公里以上)的断层,称为深断裂。99

34.断层擦痕: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99

35.断层镜面:断层面上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镜面。99

36.断层阶步与反阶步:断层面上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连续过度者,称为阶步。如果陡坡与

缓坡不连续,其间有与缓坡方向大致平行的裂缝或有较大交角的裂缝隔开者,称为反阶步。99

37.拖曳褶曲:断层两侧岩层受断层错动的影响所发生的变薄和变曲。100

38.断层角砾岩与断层磨砾岩:断层两侧的岩石在断裂时被破碎,碎块经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断层角砾岩与断层

磨砾岩。前者碎块为棱角状,其大小参差常见于正断层,后者碎块圆滑,常见于逆断层或平移断层。100

39.断层泥:断层两侧岩石因断裂摩擦粉碎而形成的泥状物质。它常与断层磨砾岩共生。100

40.三角面山:如正断层横切一系列平行的山脊,其上升盘的山脊便展现出三角形的横切面称为三脚面山。101

41.断层悬谷:三角面山之间沟谷的谷底常明显高出断层俯侧的地面,该沟谷称为断层悬谷。101

第九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自己总结吧,?108

2.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大约在距今150Ma以前,地球表面有个统一的大陆,称为联合古陆。110

3.劳亚古陆、冈瓦纳古陆和古地中海: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对大陆漂移学说作进一步的设想,认为古大陆不是

一个而是两个,北半球的一个称为劳亚古陆,南半球的一个称为冈瓦纳古陆。其间有古海洋,称为谷地中海。

110

4.地幔对流说:自己总结吧,?111

5.海底扩张:自己总结吧,?112

6.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块体—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

块互相作用,板块的边缘便称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板块构造说就是关于板块相互作用的理论。127

7.洋脊: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112

8.裂谷:洋脊轴部发育纵向的深谷,称为裂谷。112

9.活动大陆边缘:在地貌上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的岛弧或山弧,不宽的陆架与陆坡缺失陆隆,其典型代表

见于太平洋的周边。114

10.稳定大陆边缘:根据海底地形分为以下单元:陆架、;陆坡、陆隆。113

11.火山弧: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呈弧形展布的山脉。114

12.海沟:地漫流把洋底的玄武岩往下拖拽,从而形成海渊,即海沟。111

13.毕鸟夫带:位于俯冲消减带内的倾斜震源带。115

14.俯冲作用:自己总结吧,?

15.消减作用:洋壳所在的岩石圈块体,即大洋板块,以较大的速度倾斜插入到具有陆壳性质的大陆块体,即大

陆板块下面的地幔之中,深度到达600km后趋向于完全熔化。115

16.碰撞造山带:自己总结吧,?116

17.海底平顶山:洋底上有隐没在水下的玄武岩质火山高地,称为海山,露出海面的就是岛屿,具有平顶的大部

分海山,称为海底平顶山或盖奥特。116

18.火山岛链:热点中地幔物质分熔,形成玄武岩浆,岩浆喷出则形成火山。由于热点保持着固定的位置,而岩

石圈板块却发生运动,故形成了海底的一连串火山。火山的年龄必然是近热点者新,远热点者老;同时板块在移动中渐渐变冷而下沉。117

19.地幔柱上升的地幔物质的柱体,称为地幔柱。117

20.热点:地幔顶部存在着某种热源,称为热点。117

21.离散带:洋脊轴部是地幔物质的上涌部位(对流圈的上升部位),即离散带。118

22.敛合带:海沟是地幔物质的下降部位(对流圈的下降部位),即敛合带。119

23.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偏离角,称为磁倾角。119

24.磁偏角:地磁极与地轴之间有一个交角(大约11°),因而磁针的指向会偏离地理上的南、北方向,这一偏

离角称为磁偏角。119

25.地磁场转向:地质历史中地磁极的南、北极在不断的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120

26.地磁场转向年代表:反映地磁场转向每一期和每一事件所延续时间的表格。120

27.海底磁条带:自己总结吧,?120

28.席状岩墙:在一些深奥的冰川谷内露出呈层状熔岩,向地下深部玄武岩层状熔岩转变称为无数垂直的岩脉,

称为席状岩墙。120

29.转换断层:切穿大洋中脊的大型横向断裂。(如觉得不妥,可以自己总结,?)124

30.威尔逊旋回:威尔逊认为,从大陆分裂到大洋形成,然后从大洋收缩到大洋关闭和消失,是构成连续盐便的

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25

31.生长性板块边缘:洋脊扩张带是离散性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岩石圈分裂和扩张,地幔物质涌出,从而产

生洋壳,因此它是一种生长性板块边缘。127

32.消减性板块边缘:消减作用带位于海沟,它是聚敛性的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

板块发生俯冲潜没,因此它是一种消减性板块边缘。127

33.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它是由统一而连贯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实体,相邻地体在成因上与演化上均

无内在联系并恒以断层为界。

第十章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风化。它是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其产

物主要是岩石碎屑以及少数矿物碎屑。134

2.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135

3.冰劈作用:渗入岩石空隙中的水在温度低于0℃时结冰,体积膨胀近9%,从而给周围岩石以每平方厘米大

960kg压力,促使岩石的空隙扩大。如果冻结和融化反复进行,就必然使岩石的空隙逐步增多、扩大,以致使岩石崩裂,这种过程称为冰劈作用。135

4.根劈作用:根源于岩石裂隙中的植物的根须不断变粗、变长和增多,象楔子一样对于裂隙壁施以强大的压力,

劈裂岩石,称为根劈作用。137

5.层裂:或卸载作用,深部的岩石处于上覆岩石的强大压力之下,一旦因上覆岩石剥去,压力解除,岩石随之

而产生向上或向外的膨胀,形成平行与地面的层状裂隙。135

6.水解作用: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成带不同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分别与水中含有的H+和OH-

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称为水解作用。136

7.碳酸化作用:溶于水中的CO2形成CO32-和HCO3-离子,它们能夺取盐类矿物中的K、Na、Ca等金属离子,

结合成易容的碳酸盐而随水迁移,使原有矿物分解,这种变化称为碳酸化作用。136

8.氧化作用: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矿物中的某种元素与氧结合,形成新矿物;另一方面是许多变价元素在

缺氧的成岩条件下所形成的矿物中是以低价形式出现的,当进入地表富氧的条件下它们易于转变成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导致原有矿物解体。136

9.球状风化:几组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分割成多面体的小块。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

等因素的作用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叫球状风化。

139

10.差异风化:如果抵抗风化能力不一致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

岩石凹入,这一现象称为差异风化。139

11.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称为土壤。142

12.风化壳:风化的产物称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称为风化壳。141

13.古风化壳:被较新岩层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142

14.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141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片流:从大气降落的雨水或雪水中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1/3水

体形成地表水流。起初,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片流。145

2.洪流:随着片流的进一步发育,山坡上沿最大坡度可以出现一些沟槽的雏型。沟槽的雏型一旦出现,其水层

增厚,流水量增加,冲刷能力增强。这时片流中更多的水层向沟槽集中,并以较大的能量刷深和扩大沟槽,片流就转变成线状流水,是为洪流。145

3.坡积物:由片流搬运的物质一般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145

4.洪积物:洪流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因流速减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洪积物。145

5.冲积扇:洪积物在沟口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称为冲积扇或洪积锥。145

6.冲沟:一般将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称为冲沟。145

7.河谷:流水深切沟底达地下水面,冲沟流水遂得到地下水源源不断补充,暂时性的冲沟流水便转变成具有经

常流水的河流,冲沟就发展成为河谷。146

8.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称为河床。146

9.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

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148

10.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在其形成的初期,多急流与瀑布,河流纵破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

床上的突起被消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称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

149

11.下蚀:又称底蚀,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148

12.旁蚀: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151

13.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它主要发生在河谷的沟头。154

14.横向环流:由于雏形心滩的存在,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度增大,并促使主流线偏向两岸,从而使两岸冲刷

后退,产生环流。158

15.自由河曲:在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上流动的河流,其弯道的演化可自由而充分,这种河流称为自由河曲。153

16.牛轭湖:河道截弯取直以后原来的河湾被废弃,并堵塞成湖,称为牛轭湖。153

17.河流袭夺:一条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

流袭夺。154

18.袭夺弯: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154

19.风口:截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154

20.紊流: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型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称为紊流。155

21.牵引搬运:砂与砾石等较粗碎屑物质,以滚动、滑动和跳动方式沿河床底搬运。156

22.悬运: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156

23.河流的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称为河流的搬运能力。156

24.加积作用:自己总结吧,?157

25.辫状河:河床因加积作用而抬高,并变为宽而浅平,河水在宽浅的河床上流过会发生频繁的分散与聚汇,形

成辫状河。157

26.心滩:自己总结吧,?158

27.边滩:即点砂坝。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规模的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159

28.河漫滩二元结构:河漫滩沉积物和下面的河床沉积物一起构成了河漫滩二元结构。159

29.三角洲:河口部位的沉积体。当河流入海(湖)时,流速骤减,河水和海水混合,把动能转输给海水,最后

因摩擦作用使能量消耗而停止运动,河水即行消散。河水消散后失去了搬运物质的能力,遂发生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160

30.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改变,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

化作用。161

31.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

为iezai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162

32.准平原:地面平缓,仅有微弱的波状起伏,残存一些由抗风化剥蚀能力强的岩石构成的孤山,大部分地区被

较薄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地面称为准平原。164

33.夷平原:准平原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而称为山地,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准平原

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面上可以见到砂、砾等松散的沉积物,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它们代表了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164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167

2.冰川冰:粒状冰进一布重结晶、增粗、变致密就称为冰川冰。168

3.大陆冰川:呈面状展布,延展面积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冰层厚度达数千米。压力巨大。169

4.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山。它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5.冰斗冰川:冰体主要部分在雪线附近的凹地(冰斗)内,溢出部分(冰川舌)十分短小。它主要分布在降雪

较少的高山地区。169

6.山谷冰川:冰斗冰川进一步扩大后,使注入山谷。其长度一般在20-30km,好像冰冻的河流。170

7.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的山口到达山麓地带后,个冰川汇合而成为面积比较广阔的冰源。它是介于山谷冰

川与大陆冰川之间的过渡类型。170

8.刨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包括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挖掘作用是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

将破碎物掘起带走。磨蚀作用是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169

9.冰蚀谷: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谷地。172

10.冰斗: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171

11.羊背石: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的方向一

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冰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173

12.冰川擦痕:冰川的刨蚀作用在基岩表面留下的痕迹。172

13.冰碛物: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物,过去常称为泥砾层。174

14.冰碛岩:已固结的冰碛物称为冰碛岩。175

15.冰川漂砾:沉积的巨大石块称为漂砾。175

16.季候泥:是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层理细薄,颜色深浅相间,颗粒粗细不同。

季候泥的形成是由于季节变化。176

17.冰川作用:地球历史中气候的冷暖变化是频繁发生的。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的面积迅

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177

18.冰期: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称为冰期。177

19.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177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透水层:如果岩石空隙粗大并相互连通,水能自由透过,这种岩层称为透水层。183

2.含水层:透水层中如饱含地下水则称为含水层。183

3.隔水层:如果岩石空隙细微,其孔隙数量虽多,水却难于或者根本无法透过,这种岩石称为不透水层或隔水

层。183

4.地下水面或潜水层:水井挖到某一深度,就有水自井壁和井底渗出,汇成一个水面。相邻水井的水面是一个

连续的面,即地下水面。183;另:潜水具有自由的表面,称为潜水面。186

5.上升泉:水流具有压力而向上运动者称为上升泉。183

6.下降泉:水流不具有压力,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称为下降泉。184

7.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它的上面一般没有隔水层,而是通过包气带和大气相通。

186

8.上层滞水:如果包气带中有局部隔水层存在,隔水层以上的透水层中可局部蓄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186

9.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186

10.孔隙水:存在于孔隙中,它多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广泛见于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及一部分基岩中。187

11.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裂隙的规模、密集程度、张开程度、连通程度各处不同,因之裂隙水的分布不

均匀。187

12.喀斯特水或溶洞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它的分布较裂隙水更不均匀,但相对集

中且流动迅速,可能承压也可能不承压。188

13.地热田:富集有大量地下热水(包括水蒸气)并可供开采利用的地区称为地热田。188

14.钟乳石:石钟乳、石笋、石柱合称为钟乳石。193

15.泉华:发生在温泉出口处。沉积物疏松多孔,称为泉华。194

第十四章海水的地质作用

1.底栖生物:系指固定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198

2.游泳生物:在海水中能主动游泳,主要为鱼类。198

3.浮游生物:随水漂移,如各种漂浮的藻类、有孔虫、放射虫等。198

4.波浪: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以及大气压的剧烈变化而产生。199

5.潮流: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202

6.浊流: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因而比重大(最大可达1.5-2.0g/cm3),并以较高的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浊流

中的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挟带砾石。203

7.等深流:大洋底部有一种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称为等深流。203

8.浪基面:在深度达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这一深度界面称为浪基面。199

9.砂坝:位于水下,平行海岸展布的砂体。201

10.砂咀:如遇海岸线(水、陆交界线)弯曲或遇海湾,沿岸流的动能降低,流速减小,搬运物即逐渐沉积下来,

成为向海湾方向尖灭的沉积体,称为砂咀。201

11.泻湖:砂咀或砂坝常将近陆的一部分水域与外海隔离开来使其转变成湖泊,是为泻湖。201

12.潮坪:如果浅平的海岸带有凸起地貌(如砂坝、砂洲、砂咀、半岛、曲折的海湾)发育,可以导致近岸部分

水域与外海发生隔离或半隔离,其中海水处于局限性流通状态,波浪作用弱,而潮汐作用盛行。其结果是这里分不出明显的后滨、前滨等地带,却可以形成平坦而宽阔的坪地,称为潮坪。206

13.外滨:又称潮下带。其上界为低潮线,下界为波浪基面。宽度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这里波浪能强烈搅动

海底并有沿岸流的作用。206

14.前滨:又称潮间带。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构成海滩的下部或主体。在平坦海岸地区宽可达数公里,在

崖岸地区很窄。由于潮汐作用,这里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水淹没,加之波浪作用强烈,沉积物受到强烈搅

动。206

15.后滨:又称潮上带。是前滨带近期上升超出高潮线的平坦地带,只有特大高潮和风暴浪才能淹没,它构成海

滩的上部。206

16.海底热泉:(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只有大概描述)地幔物质沿裂谷带上升,从上升的岩浆中分泌出含重金

属元素的热水溶液,其温度可达400℃。210

17.珊瑚礁:由珊瑚生长所形成的海底突起。不是很准确,可以自己查阅其他文献。207

18.碳酸盐补偿深度:随着海水深度增加,海水中CO2含量增高,当海水深度超过一定范围时,CaCO3即难以在

洋底存在,从海水表层中凝聚成的固体CaCO3质点沉入这一深度后被海水中含量高的CO2所溶解,只有当沉积速度超过溶解速度时,才能有少量CaCO3沉积和保存下来。这一深度称为碳酸钙的补偿深度。209

19.生物软泥:含有丰富的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物骨骼,其余为泥质及粉砂物质。208

20.红色粘土:主要为粘土构成,含多量火山碎屑,生物很少,CaCO3含量微弱,颜色为红色。209

21.浊积岩:浊流沉积是由砂、粉砂等细碎屑物与泥质物组成韵律交互层,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及印模等构造,

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浊积岩。209

22.等深积岩:等深流沉积是细砂、粉砂与泥质物的互层,砂质物分选良好,普遍为水平层理,有时也有递变层

理和内部侵蚀的痕迹。由它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等深积岩。209

23.金属泥: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泥状沉积物。210

24.锰结核:呈浑圆状、不规则球状或土状,直径由小于1cm到20cm,平均约为8cm,一般为淡褐色至土黑色,

软而多孔,比重2.1到3.1,其内部通常围绕核心呈同心圆状构造,核心为生物骨骼、微陨石、红粘土、矿物或岩石碎片等。210

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1.构造湖:湖盆由构造运动引起。215

2.串珠湖:呈串珠状分布的湖泊。215

3.堰塞湖:湖盆的形成是因河谷被山崩所形成的岩块或火山喷出的熔岩流阻塞,或冰川谷被冰川终碛堵塞。216

4.盐湖:湖水含盐量>24.7?的湖泊。215

5.湖铁矿:自己总结吧, ,有个公式。220

6.苦湖:由于湖水咸化,溶解度较高的硫酸盐也相继沉积,生成石膏、芒硝、硫酸镁石和无水芒硝等,这些沉

积产物多数味甚苦,故此类湖泊常称为苦湖。221

7.泥炭:腐植物质与沼泽中的泥砂及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等混合就形成泥炭。224

8.沼泽: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222

第十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1.吹扬: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226

2.磨蚀:风力扬起的碎屑物质对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以及碎屑物质颗粒之间的冲撞和摩擦。226

3.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而且边棱清晰鲜明,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226

4.风积物: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229

5.砂丘:风积物形成的砂质丘岗。230

6.新月形砂丘:平面上呈月牙形或新月形,高度一般为1-5m,很少超过15m。231

7.沙漠:它是年降雨量小于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233

8.黄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其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关。234

9.山麓面:基岩高地前缘略向外围倾斜的面状地形,宽阔而平坦,发育在基岩之上,其表面能够有薄薄的碎屑

物覆盖。234

10.干盐湖:沙漠中因地面径流少且蒸发强烈,湖盆中往往是在暴雨后充水,雨停后积水很快被蒸干。234

11.沙漠漆:系指基岩或石块表面黑色而光亮的薄膜(通常由锰的氧化物组成),见于长期暴露的岩石表面。234

12.沙漠化:是非沙漠向沙漠的转变。234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1.剪切应力:它力图使物体沿斜坡向下运动,它来自于物体重力沿斜坡的剪切分力。237

2.剪切强度:它是物体对向下运动的阻力。237

3.滑坡:块体沿着上凹的弧形滑面下滑,同时绕水平轴向内旋转。经常,块体顶面朝后倾斜。块体可以是单体

或成群、成阶梯状产出。238

4.岩崩:块体是由基岩拆离下来的岩块。239

5.泥石(碎屑)崩:块体是土体与植物的混合物。239

6.岩滑:块体沿滑面快速下滑。滑塌物是由基岩拆离开来的岩块。239

7.泥石(碎屑)滑:块体沿滑面快速下滑。滑塌物是大量较小的岩屑。239

8.沉积物流:由沉积物(泥、粉砂、砂、石块等)与水,或沉积物、水与空气组成的运动性流体称为沉积物流。

239

9.泥流:有水饱和的沉积物流,密度大,碎屑物在水中悬浮,碎屑颗粒很少接触和碰撞。其堆积体缺乏分选性。

239

10.泥石(碎屑)流:其沉积物中包含泥质物、砂和更粗的碎屑或石块。239

11.粒流:不含水或含水少的沉积物流。240

12.颗粒流:是粒流中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沉积物碎屑主要是砂,不含水。240

13.泥石崩流:是粒流中运动速度极快的一种。其时速可达数十到数百公里。它往往是崩落或崩滑的进一步发展。

240

14.蠕移:是粒流中运动速度极其缓慢的一种。它出现在山坡的表层。240

15.倒石堆:崩落与崩滑的碎屑落在山麓的堆积体呈顶端朝上的锥形,称为倒石堆。239

16.休止角:倒石堆锥坡达33°-37°,是为休止角。因为碎屑堆积体只有达到这一坡角才能保持稳定。239

第十八章行星地质概述

1.类地行星: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243

2.类木行星:离太阳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冥王星称为类木行星。243

3.小行星: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243

4.陨星:(未找到确切定义)陨星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243

5.撞击坑形成作用、陨石坑:是指陨星坠落对行星的冲击并使其表面发生变形甚至变质作用,变形的典型产物

是圆形的陨石坑。243

6.月陆:是月面上的山区。月陆上布满陨石坑。250

7.月海:是月面上平滑的低地。月海中充满着玄武岩。250

8.岩浆海洋:月球在46亿年前即已增生到近于目前的体积。随着月球的进一步增大,陨星的撞击机遇增多,

结果撞击热在月球表面聚积,导致月球表层厚约150-200km的岩石发生熔融,形成岩浆海洋。251

第十九章地球的演化

1.重力分异:在热能的作用下,原始地球不断增温,在其内部某个深度上首先达到物质发生熔融的程度,并开

始物质按比重的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浮。比重大而熔点低的铁、镍等元素最先分离出来并向地心集中,导致形成地核。257

2.原始地幔:在重力分异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的位能向热能转化。因而,地内上层的岩石也相继发生熔融,

结果,较轻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向上集中,导致原始地幔形成。257

3.原始气圈: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堆积在固体地球的外部,形成原始大气圈。258

4.原始水圈:从气体中凝聚而成的水降落地面,形成原始水圈。258

5.埃迪卡拉动物群:在澳大利亚距今约700Ma前形成的岩石中产出有多样化的生物实体化石,其中除了各种叠

层石外,还有腔肠动物、蠕虫动物以及节肢动物等。这一初始繁荣的动物组合,称为埃迪卡拉动物群。258 6.陆核:距今大约3500Ma前开始,形成最早的陆地,这些最早的陆地称为后来形成大陆的核心,这就是陆核。

259

7.地盾:在成分上有所更新的火成岩与在陆核周围堆积的各种沉积岩共同组成了新的地质体,在后来的构造运

动及岩浆活动的作用下,发生褶皱、变质、隆起,并焊接到陆核的边缘,是陆核扩大,形成面积较为广阔的地块,这就是地盾。地盾称为新的陆地,也是古大陆的前身。260

8.三叶虫:三叶虫是一种现已绝灭底栖的或游泳的节肢动物。260

9.笔石:在奥陶纪、志留纪颇为常见的化石。它具有几丁质壳体261

10.头足纲:属于软体动物门。其身体被一层厚而沉重的硬壳包裹着,头从壳体宽大的一端伸出,靠触手在海底

爬行觅食,其硬体部分能保存为化石。260

11.腕足类:具有体腔,靠两瓣大小不等,但每瓣左右对称的外壳保护着自己的软体,用一根肉茎伸出壳外固着

在浅海的淤泥或岩石上,因能开闭两硬壳抵御外界干扰,故可适应清澈、混浊等多种海底环境。261

12.“虫筳”:属于原生动物门的微体化石。是低等的单细胞浮游动物,但由于有构造较复杂的细小的坚硬壳体,

易保存成为化石。263

13.恐龙:属于爬行类。263

14.始祖鸟:1861年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晚侏罗世石灰岩中,是从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动物。263

15.沉积相: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它能综合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266

16.古地理:地质历史中的海陆变迁及气候可以广义的归之为古地理。267

17.指相生物:许多生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对沉积环境有指示意义,称为指相生物。267

第二十章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270

2.环境地球化学:自己总结吧,?

3.地质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之总称,它又称为自然环境。270

4.地面沉降:是指局部地表的缓慢降低。涉及范围常为数平方公里至数千平方公里,其宏观形态呈碟形。279

5.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因人为因素而恶化称为地下水污染。279

6.人为地质作用:自己总结吧,?

7.原生地质环境: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第一地质环境。270

8.次生地质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第二地质环境。270

9.自然地质灾害: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雪崩等自然地质现象造成的灾害。271

10.人为地质灾害:人类的生存活动又在不断地改变大自然和人类周围的环境,并导致诸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

降、咸水入侵等人为地质灾害。271

11.城市地质学: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之地,城市中居民生活、工业和地质环境之间具有极其密切的依赖关系。

270

12.灾害地质学:人类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中,创立了环

境地质学。271

13.医学地质学:研究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第一地质环境和第二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称为医学地质学。271

14.废物管理:自己总结吧,?277

15.放射性废物处置:自己总结吧,?278

16.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生态条件下,人们由于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及

过度樵柴,破坏了生态平衡,极易导致和加剧土地的沙漠化。280

17.咸水入侵: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或咸水侵入地下淡水层,使地下淡水咸化,称为咸水入侵。279

18.地方病:又称水土病,其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系与一定的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岩石、火山、水质等)

有关。275

19.海平面上升:重点在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人为原因。279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 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 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 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4.花岗岩属于(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 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 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 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 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贵大普通地质学试题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 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 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 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一、 新构造运动1.风化壳2.莫霍面3.标准化石4.岩石圈5.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1、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2、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 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3、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4、变 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5、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6_________三类。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1、A、J B、K C、T D、Q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2、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3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A、动力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4、 、 D、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B、中生代A. 新生代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5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6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7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8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9、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43、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44、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45、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6、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4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48、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49、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50、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51、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题.

《普通地质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克拉克值: 2. 同质多(异)像:(TP 3. 条痕: 4. 活火山: 5. 解理: 7. 间冰期: 10.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莱伊尔《地质学原理》 2.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火 山带 4. SiO21 超基性岩SiO2 <45%2基性岩SiO245-52%3中性岩SiO252-65%4酸 性岩SiO2 >65% 5.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0 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10. 晚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至新分别是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代号分别是DCP。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 谷坡谷底河床 13.喀斯特地貌主要类型有:溶沟、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落水洞、溶斗、干谷、盲谷和溶洞等。 14.中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时代,动物为时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第5和第9位的矿物分别为萤石、磷灰石和刚。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8分) 1.地层和岩层在地质学上意义是等同的。( ×) 2. 三叶虫、笔石在志留纪末时大多已绝灭,由于其数量多、演化迅速,因此可作为早古生代重要标准化石之一。(√ ) 3. 海底扩张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的。( ×) 4.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长石等。 ( × 5.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 ) 6. 地质罗盘中带铜丝的一端磁针指向北。( ×) 7. 一般来说褶皱中背斜和向斜,与地形上的山和谷是成对应关系的。( ×) 四、读图题(15分) 1. 在下面的地质图中,已知长英岩脉被花岗闪长岩切断。请按形成的地质年代先后,由早至晚写出图中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7分)。 图例:1:花岗闪长岩,2.石英闪长岩,3.长英岩脉,4.花岗细晶岩脉。 答:各地质体的形成顺序为:2,3,1,4 2.判断下地质图中表示的不整合类型,并分析这一不整合的形成时代(8分)。

普通地质学习题

1.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在那几个方面? 2.地质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1.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各包括那几个行星,其特点如何?2.何谓磁偏角及磁倾角? 3.大气圈自下而上可分为那几个次级圈层? 4.地球内部划分哪三大圈层?其划分界面叫什么? 5.上地壳(大陆地壳)和下地壳(大洋地壳)的区别?6.陆地地形有哪些?海底地形有哪些?

1.何谓克拉克值?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矿物的概念?主要根据矿物的哪些特征对其进行肉眼鉴定? 3.岩石的概念?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一般将岩石分为哪三个大类?4.何谓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有哪些结构和构造? ※<第四章> 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 2.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级别由大至小有哪些? 3.熟记各纪(系)的名称、代号和时序。

1.构造运动的概念? 2.按方向可将构造运动分为哪两种类型及作用特征?3.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 4.褶皱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5.何谓褶皱的核、翼、轴面、枢纽? 6.按轴面翼产状可将褶皱分为哪些类型? 7.节理和断层的概念? 8.断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9.地堑和地垒的概念? 10.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特征? 按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将板块边界分为哪些类型 ※<第六章> 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及震中距? 2.震级和烈度? 3.等震线? 4.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那4 条地震带?

1.岩浆的概念? 2.根据岩浆中SiO 含量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 2 3.火山喷出物有哪些类型? 4.按火山喷发状态,可将其分为哪三种类型,其特征如何?5.侵入岩体产出状态(产状)有哪些类型? 6.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哪三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第八章> 1.变质作用的概念? 2.变质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3.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变质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2017-2018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分×8共计32分) 5、角度不整合 6、断层 7、指相化石 8、背斜 5、沉积相 6、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_________,它们的代号分别为_________。 2、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3、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___________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 ___________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___________,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___________。也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而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_________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_________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_________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9、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20、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