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管理》小抄(集合版)

《社区管理》小抄(集合版)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社区管理》模拟卷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一般而言,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

A.地域B.人口C.生态D.结构E.社会心理

2、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是(AE )。

A.聘用与受用的关系B.隶属关系C.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D.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E.工作上的合作关系

3、社区文化具有(ABCE )特点。A.地域性B.群众性C.实用性D.专业性E.分散性

4、目前,在城市社区中,同社区治安有直接关系的机构主要有(ABCDE )。

A.公安派出所B.街道办事处C.居民委员会D.物业管理公司E.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B

5、居民委员会自治主要体现于(ABCE )。

A.财产自治B.选举自治C.组织与管理自治D.治安自治E.服务自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社区管理?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社区管理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⑴社区管理的范围主要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⑵社区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作为主导的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广大的居民。⑶社区管理的内容是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⑷社区管理的性质应是群众性的自我管理。⑸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

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

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生活质

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

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

答: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织。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有:⑴宣传宪法、

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

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

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⑵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

事业;

⑶调解民间纠纷;

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⑸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生活利

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

济、青少年教育、安全防火等各项工作,

把政府的社区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⑹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

和建议。

此外,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兴办社区服

务事业,也是居委会的重要职责。

3、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是什么

关系?

答: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都属于

物业管理机构,二者实行专业化管理与

业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它们共同

管理一定范围的物业。所不同的是,物

业管理公司受业主委员会的委托来管

理业主的物业,而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

的利益来管理物业。这在客观上决定了

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⑴法律上的平等

关系;⑵经济上的交换关系;⑶工作上

的合作关系。

4、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⑴协助公安机关、政法机关严厉打

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⑵做好社区青少

年犯罪的预防工作;⑶积极开展人民调

解工作;⑷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⑸做好失足少年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安

置帮教工作;⑹做好居民的治安防范工

作;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⑻做好社区

交通安全管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构建社区管理体制必须遵循哪些原

则?

答案要点: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

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必须遵循以下

原则:

⑴“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原则;

⑵“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⑶“党政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

⑷“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

些?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进一步发展社

区服务的思路。

答案要点: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制约因

素包括:

⑴社区服务资金来源不足;

⑵家庭购买力低下

⑶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⑷社区服务观念落后。

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路:

⑴继续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与产业

化的发展方向;

⑵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的形式;

⑶加强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

⑷正确处理社区服务的普及与提高的

关系。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

作业(一)

一、D B C C A

二、1、社区: 社区是指一个区域性社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第二,社区都以特定社会管此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人口;第三,生活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文化上的认同感;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3、社区管理:是指社区基层的政权组织、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了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对社区内的各项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该活动是动态,会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4、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街居制度为辅助,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向性、行政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试阐述社区管理的功能:

答:满足需求功能;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2、简述社区的特征和功能:

答:基本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4、社

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5、

社区是不断变迁的。功能:政治功

能;文化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

能。

3、按照不同的标准,社区可以分

为那些?

答:按社区功能分:经济社区、政

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

殊社区等;按社区的空间特征分:

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

社区;按社区内部组织分:整体社

区和局部社区;按社区规模分:大

社区和小社区;按社会生产力水平

和时间要素分:传统社区、发展中

社区和现代社区;按多元标准分:

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城市社区;

按其他标准分:根据地理环境可划

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

区;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分:流动型

社区、半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4、简述社区管理组织的类型。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各种分

类。按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

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可以分为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等;

按照成员来源和活动范围,可以分

为纯社区内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

区内的分支组织等。

5、简述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

答:是指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管理

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用。一般

包括以下几种功能:(1)满足需求

功能;(2)管理功能;(3)组织功

能;(4)协调功能;(5)稳定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

分)

1、试阐述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措施。(10分)

答: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

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

理重心下移,实现“小政府、大社

会”的管理框架;科学构建社区管

理运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

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

制度,将社区各系统的运作和管理

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社区管

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

的素质;建立行政、经济、法律、

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

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

2、简述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

共同特点。(10分)

答:(1)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

职责清晰;(2)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

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

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3、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主要

有那几种?(10分)

答:(1)深圳罗湖模式——以居住

小区为基础,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

司紧密结合的社区服务市场化模

式;(2)上海浦东模式——以街道

为单位,统一规划,政府主导,多

方协力的社区共建模式;(3)佛山

城南模式——以街道为单位,统一

规划,政府引导,社区各方携手共

建模式;(4)沈阳东大模式——按

自然规模划分社区,实行社区自

治、社区内资源共享,部分政府职

能交由社区承担模式;(5)山东青

岛模式——区、街道、居委会三级

组织机构的,寓社区管理于社区服

务之中的模式;(6)武汉江汉模式

——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基层自治

组织,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形成政

府行政调控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

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模式。

4、结合实际,试阐述我国社区管

理模式的发展趋势。(10分)

答:改革后的社区管理必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社区管理体制的机构设置必将更加科学,职能更加明晰,工作权限更加具体,工作人员素质更加知识化、综合化;社区管理主体将真正成为有权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管理体制必将逐渐同世界接轨,其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运行机制都将更加先进和全球化。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

作业(二)

一、

1、AB

2、ABCD

3、ACD

4、BC

5、BD

二、1、社区管理方法: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政权组织与社区居民、住区单位等,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法,对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调控的过程。2、社区环境:是指社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就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社区本身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程。同时业市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

4、社区文化:广义上是指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区内除了物

质文化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

和,这些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居民在

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富有

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

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5、社区教育:指的是在一定区域

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

提高区域内全员社会成员的整体

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于区域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实质是

“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

的社会大教育。

三、简答题(共25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社

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6分)

答:是指社区管理主体为实现社区

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在社区

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所采纳的各

种方式、手段、措施和技巧的总称。

2、简述社区环境的特征。(6分)

答(1)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环

境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相互依

存;(2)社区环境的易遭污染性;

(3)社区环境本身的脆弱性;(4)

社区环境的广泛性;(5)社区环境

的复杂性;(6)社区环境的差异性;

(7)社区环境的动态性。

3、结合实践,简单谈谈我国城市

社区文化主要存在哪些问题?(6

分)

问题:(1)社区文化是一种相对松

散的文化形式,社区居民的联系并

不密切,特别是城市社区更是如

此,来自工作的、生活的种种压力

都会占有居民大量时间,这使得充

分发动社区居民投入到社区文化

建设中必将困难重重,如何充分调

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就成为问题

的关键;(2)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素质是重

要的,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一定

的物质载体支撑,如果没有一批门

类齐全、功能较新的文化活动设

施,仅仅靠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推

理,是很难使社区文化建设得到较

快发展的;(3)社区内居民分属不

同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观念、

兴趣爱好存在差别,因而表现在求

知、求美、求乐得精神文化生活方

面的要求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社

区管理组织要把握各阶层居民的

特点、兴趣爱好来提供相应的文化

服务,以避免单一性、枯燥性;(4)

社区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他与外

界密切相连,共同生存与共同发展

的,所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处理

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

之间额相互关系,要真正做到为我

所用、博采众长,只有这样社区文

化建设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4、如何解决我国城市社区环境所

面临的诸多问题?(7分)

答:针对我国社区环境存在的现实

问题,从改善社区管理的角度看,

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理顺城市社区环境管理

机制,明确社区环境整治责任;(2)

必须制定城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确定城市社区环境保护目

标;(3)综合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

企业技术改造,为提高社区环境质

量创造条件;(4)积极推行污染集

中控制,提高防治效益;(5)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治

污染能力;(6)疏通.拓宽资金渠

道,扩大城市社区环境建设的资金

来源;(7)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健

全监督执法队伍;(8)以社区可持

续发展为导向,发展社区环境教

育;(9)实现“政社分开”,完善社会参加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结合目前现状,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中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10分)

答:存在问题:(1)社区自治制度行政化趋势亟待变革;(2)社区公民民主意识亟待提高;(3)社区社团自治作用亟待增强。【以上观点请详细论述。】

2、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10分)

答:(1)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选举制度;(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开拓民意表达渠道;(3)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规范管理工作程序;(4)积极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首先,必须坚持及细化社区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等制度,是要公开的具体内容.具体标准及公开周期等为大家所知。其次,还应特别重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对执行机构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其决定社区重大公共事务.审议各类规章制度等职能。再次,必须是某些专门的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或某些专业职能部门(如民政部门.审计部门),参与到社区的民主监督中来,因为这些监督主体在某些方面的监督有其能力、技术优势。

3、简述社区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10分)

答:特征:(1)社区文化的区域性;(2)社区文化的继承性;(3)社区文化的融合性;(4)社区文化的共享性;(5)社区文化的普遍性;(6)社区文化的渗透性;(7)社区文化的多样性。

功能:集中表现在(1)社会沟通

功能;(2)心理凝聚功能;(3)价

值导向功能;(4)行为规范功能;

(5)文化传承功能;(6)协调发

展功能。

4、结合实际,试阐述我国社区教

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

径。(10分)

答: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1)社

区教育目标模糊;(2)社区教育管

理方式不恰当;(3)社区教育的投

入不足。

解决途径:(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首先,从管理部门本身来看,应该

提高对社区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

的认识;其次,在制定社区建设政

策时,要给社区教育以足够的重

视,把其纳入社区建设整体规划之

中,统一部署,使社区教育活动能

贯穿于各项社区建设实践活动之

中,确保其实施;第三,要充分认

识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及其对社

区其他各项工作的促进作用,不以

单纯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其价值,要

树立正确的社区教育观念。(2)规

范社区教育管理。首先要充分挖掘

和利用社区现有的智力资源、物资

资源、人力资源,充实社区教育内

容,为社区教育服务;其次,要对

所有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必要

的教育培训;第三,要不断完善社

区教育管理体制,在社区学校目前

一般都成立校务委员会的基础上,

筹建协调组织能力更强的社区教

育委员会。(3)进行社区教育创新,

不断拓展社区教育领域。首先,在

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把社区教

育中的政府行为与居民参与结合

起来,要将社区教育与社区党建工

作有机结合起来,要将社区教育与

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

探索社区网络教育的新路子,要不

断进行社区制度创新、教育组织创

新、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观念创新;

其次,应有效进行社区教育资源的

优化整合。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

作业(三)

一、1、D

2、AB

3、AD

4、A

5、ABC

二、1、社区治安管理:简称社区

治安,它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社会

治安问题进行治理,是社会治安管

理主体依靠社区群众,协调公安、

司法机关,对涉及社会秩序和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依法进

行治理,促进社区秩序安定有序的

过程。

2、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

规划下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

托的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

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

互动性服务,解决社区的社会问

题。

3、社区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

一种,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

民为主要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包

括了从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

保险,失业保险到社会福利等诸多

社会保障内容。

4、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通过预防、保健、医疗、

康复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手段为

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精神到心理

上的医疗服务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

分)

1、简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其主要内容。(6分)

答:现实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2)有利于改革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3)有利于促进“预防为主”的卫生医疗目标的实现;(4)有利于克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弊端;(5)有利于增强政府对社区卫生事业的责任意识;(6)有利于强化全科医疗服务观念;(7)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参与。

主要内容:(1)社区疾病预防服务;(2)社区医疗服务;(3)社区保健服务;(4)社区康复服务;(5)社区健康教育服务;(6)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2、简述发展社区体育的积极意义。(6分)

答:(1)有利于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3)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在从事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那些原则?(6分)答:(1)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2)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3)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

4、简述社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6分)

答:一般把社区社会保障分为社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共6项保证内容。

5、简述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6分)

答: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呈以下四个转变趋势:(1)由街区微观规划组织向宏观政策导向转变;(2)由公益服务为主向有偿服务为主转变;(3)由临时性就业向稳定型就

业转变;(4)由分散化经营、零星

服务、个别活动向产业化、规模化

和社会化转变。

四、论述题(共44分)

1、结合目前现状,试阐述如何做

好新形势下的社区治安管理工作。

(9分)

答:我们应该结合实际,采取更为

有效的根治措施,进行创造性的管

理工作。为此应做到:(1)根据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

(2)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

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设;(3)开

展各种形式的治安宣传教育,建立

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

区治安综合网络;(4)积极推进中

国特色的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优化

社区治安管理环境;(5)利用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智能化社

区建设步伐,提供科技防范能力。

2、简述目前我国社区社会救助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7分)

答: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

制度主要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自然灾害救助、孤寡病残救助

等。在这些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也

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

实施主体错位;(2)对象有限,不

够公平;(3)水平较低;(4)项目

单一,管理不规范。

3、结合实际,你认为,目前我国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哪些现实问

题?有什么解决对策?(10分)

答: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1)我

国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地点的现

实问题。具体表现是卫生资源配置

存在倒三角状态,卫生资源流向不

合理;(2)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

务发展水平不均衡;(3)我国社区

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管

理权限不顺畅,个人医疗帐户的不

完善,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

质差;(4)传统观念的束缚。

解决对策:(1)加大政府支持的力

度,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具体是建

立标准化的社区卫生管理制度,理

顺社区卫生服务各级机构间的关

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收入

机制;(2)发展和完善全科医学,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素

质。具体来看就是重视全科医学教

育的发展目标,遵循全科医学教育

的基本原则,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

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加快全科医学

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同时加强领

导,完善配套政策;(3)积极进行

教育引导,争取社区居民点积极参

与。

4、结合实际,试阐述我国社区服

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

善对策。(10分)

答:社区服务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

变革的产物,正在经历着一个由自

发型向自觉型、由国家(政府)单

一社会福利结构向多元化结构的

转变。但存在的一些问题若不从根

本上去解决,则势必会影响到社区

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更会成为基金

和社会顺利发展的阻碍。主要问题

是:(1)观念落后;(2)缺乏总体

的计划性;(3)经费投入不足;(4)

社区服务体制不顺,阶段在社区中

综合管理职能不强,缺乏整体性;

(5)社区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

高。

针对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根

据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应采取以

下对策:(1)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2)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服务的

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3)加

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4)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筹集;(5)加强社区服务业队伍管理;(6)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7)进一步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性及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方向;(8)加强社区服务行业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9)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5、结合实践,你认为,作为一名社区警务工作者,应该树立怎样的理念来开展工作?其管辖范围主要包括那些内容?(8分)

答:我认为,作为一名社区警务人员,应该从保障国家的法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顺利实现,从维护社区秩序,促进社会稳定着手,为社区居民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证的理念来开展工作。

其管辖范围主要包括:(1)依法治安管理法规和上级指示,在自己的任务范围内负责各项治安管理任务;(2)掌握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和社会治安动向,加强社会治安全面的控制、预防,制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3)协助上级公安机关侦破发生在社区内的各类案件,保护刑事、交通案件现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和调查;(4)查处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执行巡逻、堵卡等任务,维护公共秩序;(5)依法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监外执行的罪犯及治安拘留、收容的人员进行监督、改造、审查、教育等,对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执行居住监视;(6)同社区居委会一道,采用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发动和组织群众搞好社会帮教、监督、改造等。

《社区治理》形成性考核

作业(四)

一、1、ACD

2、ABD

3、ABD

4、A

5、AB

二、社区物业管理:

答:是对社区的居住物业、商用物

业、工业物业和其他用途物业等四

种物业管理活动的总称,是指业主

或物业使用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

业,有物业管理企业按照服务合同

的约定,对各类物业及其相关设施

进行维修、护养、管理以及提供相

关服务的活动。

1、社区物业管理纠纷:

答:物业管理纠纷是指在物业管理

活动中,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

员会、物业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

以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等在物业

的使用、维修、管理活动中发生的

争执。一般包括:①前期物业管理

纠纷。②物业相邻权纠纷。③物业

使用纠纷。④物业维修养护纠纷。

⑤物业管理服务纠纷。⑥物业行政

纠纷。

2、社区发展:

答:政府、居民和有关的社区组织

是社区发展的主体,整合社区资

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

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是社区发展的

客体,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培养

参与意识和互助精神、增强社区凝

聚力、建立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

社区发展的结果推动社会全面进

步是社区发展的目的。

3、社区管理创新:

答:就是对原有社区管理体系的新

的创造,是对旧的社区管理观念、

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过程和

管理理论的全面的质的突破。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

分)

1、结合实际,试阐述影响社区发

展的主要因素。

答:在我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

想意识、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社会发展

战略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政府部门

已经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

的分化与定位。这些因素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的社区发展。

(1)社会发展战略对社区发展的

领航作用;(2)市场经济体制对社

区发展的促进作用;(3)政府职能

转变对社区发展的推动作用;(4)

社区发展规划对社区发展的指导

作用。

2、阐述社区管理创新的特征。

答:特征是:(1)社区管理创新的

先进性;(2)社区管理创新的目的

性;(3)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性。

3、试阐述社区管理创新的内容。

答:内容(1)管理理念的创新;(2)

管理制度的创新;(3)管理过程的

创新:(4)管理手段的创新;(5)

管理理论的创新。

四、论述题(16分)

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我国社区物

业管理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其处理

原则。

答:

社区治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早在187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美国学者华伦)。

3、1989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4、学者(詹姆斯·N·罗西瑙)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5、全球化首先是指(经济全球化)。

6、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节)

7、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居民组织)

8、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9、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0、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所证明。

11、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12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13、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选举产生。

14、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

转折的标志是()

15、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

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

16、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对象主

要是指()。

17、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

要是靠()维系的。

18、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是()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

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

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里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

的社区类型包括(ABCD)。

A、地理社区 B身份利益社区 C个人

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

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

高的层次包括(ABCD)。

A 有机体系统

B 人格系统

C 社会

系统 D 文化系统

4、“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

别在于(ABCD)。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

不同 C、管理的范围不同 D、权威的

基础和性质不同。

5、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

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ABCD)。

A、治理不是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

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

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

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

持续的互动

6、法国学者玛丽—克劳德·斯莫茨提

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

素有(ABCD)

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

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

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

支,亦即进行有效的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

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

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7、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

括(ABCD)

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8、美国社区工作学者杰克·罗斯曼把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治理策略划分成

(ABC)几种模式。

A、地区发展策略

B、社会行动策略

C、社会计划策略

D、自我帮助策略

9、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ABD)。

A、办理基层政府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

事项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领导辖区经济

D、反映居民意见和要求

10、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蒙教授

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除了

正规性和民间性之外,还包括()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 C志愿性D公

益性

11、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在()

A、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B、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

挥正确政治思想导向作用的需要C、搞

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

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D、搞好社区

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

需要

12、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市社区

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选举产生。

A、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

B、每居民户派代表

C、居民小组推选代表

D、全体居民

13、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

是()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

理 D、民主监督

14、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

A、福利性服务

B、居民生活服务C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D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15、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服务对象包括()

A、民政福利对象

B、社区普通居民

C、下岗职工

D、市场消费者

16、英国社区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核心过程分别是()

A、评估

B、服务包裹的设计

C、执行和监视

D、信息处理

17、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的层次包括()

A、社区对福利对象服务

B、对照顾者支持

C、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

D、福利机构在社区中提供的服务

ABCD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在人们的流动性和技术手段不能超越地理空间限制之前,社区是地理性社区,这样的社区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3、身份利益社区:基于民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性取向、社会阶级、专业或就业类型等形成的非地域性社区。

4、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社区问题:在社会学中,把社会问题理解为根据一定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后,认为已对社会或社会中许多成员造成不良影响,需要社会成员集体努力来对其进行应对解决的某类社会现象。

6、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它是一个由在社区范围内的不同的公私行为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公私机构、权力机关、非权力机构,社会、市场),依据正式的强制性的法规,以及非正式的、人们愿意遵从的规范约定,通过协商谈判、资源交换、协调互

动,共同对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公共事

务进行了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

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成员

福利、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

程。

7、社区发展:是社区成员在社会关系

和心理认同上的一种转变过程;是达到

一定目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重点围

绕卫生、福利、产业或文化等实务而实

施的活动计划;是遵循进步原则、具有

价值取向、形成改革事业的一种运动。

8、社区组织:社会组织是指具的一定

工作目标,执行某种社会职能,结构复

杂、规范严密的社会组合形式。从这个

意义上说,社区组织就是社区内有目

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经满足一定需

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9、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下,为

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

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为依托,具有社会

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

10、社区建设: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依靠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

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

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

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11、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

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

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

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

区资源,争取外向协助,有计划、有步

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

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

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

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

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

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

步。

12、街居体制:

13、人民公社体制:

14、乡村管理体制:

15、村民自治:1982年《宪法》指出废

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明确了村

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

法律地位,并规定乡以下要实行村民自

治,这为农村管理体制的构建奠定了基

础。

16、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

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

法弥补的缺陷。它并不能有效抑制垄

断,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不能克服

外部不经济行为,不能带来其运行所需

的外部环境条件,还不能提供我们极为

珍视的许多东西,例如社会公正,社会

保障和内心的宁静等。人们把市场机制

的上述缺陷叫做市场失灵。

17、政府失灵:政府固然可以通过资源

的再分配求得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

是,政府机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特别是当政府成为社会最高权力机构,

权力本身就会产生腐蚀力量,尤其不受

任何力量制约的专制全权政府,更是如

此,在政府的规模越来越大,深入社会

生活的触角越来越深,干预的力度也越

来越强的背景下,与市场机制存在失灵

一样,政府机制也存在失灵。

18、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

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就是各种非政府和

非赢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

19、社区党建: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

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

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

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

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

建设,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

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

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居民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

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的群众性组织。

21、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

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

机构。

22、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

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

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

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

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地

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

23、社会福利社会化:

24、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定义有两个要

点,第一社区服务是以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为主体,以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外部支持援助为辅助,注重对社区居民的增收,防止外界的剥夺和压迫,第二,社区服务是以服务社区居民的需求为目的,以居民的互助,互利为手段,不是为了社区外部市场导向和利润动机,防止社区服务脱离社区等。

25、正常化理论:

26、社会关系网络:

27、照顾管理模式:

28、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广泛服务,这些服务形成一个关怀的光谱,以提供住家支持照顾,通过延期服务增强住家对象的(功能)到给需要深度照顾者提供的日间照顾,通过庇护所,群组家庭和宿舍提供的更高水平的照顾,一直到向那些有更高需求的人士提供的住院照顾,护理服务和长期依赖医院的服务等。

29、混合福利结构:混合福利结构是指政府,民间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的混合,几方共同投资提供社区照顾。30、准市场经营机制:是指在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分裂成一种用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增加服务对象的选择性和自主权,但是服务购买是通过政府社会福利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等第三方支付的,来确保公民的社会福利权利的落实。

31、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32、社区卫生:狭义上说是仅仅把社区卫生或社区卫生服务看做是社区医疗服务,是指为了方便社区内群众,针对多发病、常见病、和已确诊疾病,运用候诊、出诊、转诊、家庭病床等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或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

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

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

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

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

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

基层卫生服务。

33、社区物业管理:是指对社区内居住

物业的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

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

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

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

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

动。

34、社区文化:广义的社区文化指居住

在社区内的居民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

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

囊括了社区内所有的居民活动现象,狭

义的社区文化指社区内除了物质文化

以外的其他社区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

现象包括了社区居民在长期实践过程

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社

会风尚,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35、社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为保

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

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

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

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

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

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

和事业的总称。在社区层面上,社会保

障资源的配置非常少,接受保障的人口

数量也非常少,主要是没有单位的“三

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36、社会工作者: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

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

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37、受助者:

38、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

关的所有的外部社会因素的总和。

39、社会资源: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于

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有用的所有财富

的总和。

40、个案工作:是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

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

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

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

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

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

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

会工作方法。

41、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

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

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

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

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

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

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

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42、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对象,运用科

学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了解社区的问

题与需要,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开展

的解决社区的问题或满足社区的需要,

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福利,促进

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与管

理工作。

43、社会工作:就是为受助者提供社会

资源、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专

业。社会工作是一个逻辑化的过程,需

要经历约定、评估、计划与和约、工作

介入、总结与结束几个阶段。在这个过

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

活地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社区工

作的方法。

四、简答题:

简述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答: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

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

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

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基本要素:(1)人口;(2)地域;

(3)社会互动;(4)共同的依附归属

感(或心理上的认同)。

2、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答:社区问题类型可详细地划分为以下

六种:(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

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

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

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

(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

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3、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

有几种理论模式?

答:(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论;(3)价值冲突论;(4)行为偏差论;(5)标签理论;(6)社会构建论;(7)社会冲突论。

4、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答:“治理”和“统治”的本质区别有①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②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③管理的范围不同。④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5、论述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答: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于这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中国学者俞问平在综合了各家对善治问题的观点后,提出善治的十个基本要素。

①合法性。它是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②法治,法治的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透明性,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④责任性,它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⑤回应,这一点与上述责任性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责任性的延伸,⑥有效,它主要指管理的效率。⑦参与,它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及其社会生活的参与。⑧稳定,意味着国家和平,生活有序,居民安全,公民团结,公共政策的连贯等。9、廉洁,它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奉公守法,清明廉洁,不以权谋私,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10、公正,它是指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种族,文化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公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上的平等。

6、简述古代传统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

答:①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生产技术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另外,社区经济活动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分层,低下阶级对地主或庄园主除了经济剩余的贡献外,还有一定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②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③社区的社会组织

是通过家族势力来形成的维系的。④社

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

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

规范和宗法努力的左右。

7、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

形成发育过程?

答:1978年以后,被“文化大革命”严

重破坏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首

先得到恢复,而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

街居体制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经济体制

的变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开始逐渐发

生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必然要求政治

体制,尤其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变

革与其相适应,而处于城市基层的街道

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因为直接处于各

种社会问题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各种社

会问题,为应付各种挑战其进行变改也

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最初都是在街居体

制的基础上的“社区服务”的名义展开

的,而正是社区服务的提出将“社区”

的概念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的视野

之中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

济社会体制在改革中逐渐发生变化,这

些变化给城市的基础管理体制带来了

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城市的基层组

织的变革来发挥其应用的社会整合和

社会控制功能,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处

理社会变革带来的多种问题,城市改革

带来的储多社会问题的存在成为社区

服务产生的宏观背景。社区服务将社区

引入到我国城市管理领域,社区服务的

延伸扩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

和发展,此后,社区服务逐步拓展为社

区建设。在社区建设逐步推进中我国城

市社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8、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①市场的垄断。②无法有效提供公

共物品。③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④影

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全。⑤无法满足市场

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9、政府失灵的表现是什么?

答:①决策失误。②政府机构的自我扩

张。③政府行为的低效率。④权力的寻

租与腐败。

10、第三部门崛起的背景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政策实

施后,我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单

位化社会开始瓦解,在此背景下,维系

原来社会组织及其体系的制度和改革

开始逐渐解体,“自由流动资源”和“自

由流动空间”开始出现,资源配置组合

方式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民间社会组

织发育的条件逐渐具备,特别是开始于

20世纪未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更是

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

空间,提供了新机会,带来了新机遇。

1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

么?

答:①界定社区,②把握社区治理的政

治方向。③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

④提供公共物品和公期服务。⑤规范社

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12、简述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依据?

答:《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1982年《宪法》以及

依据宪法制定《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都明确了基层社

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能,《宪

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18

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第

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居民居

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

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上条文

可见我国宪法是在肯定国家权力属于

人民的同时,赋予广大群众以广泛的民

主权利,同时明确了社区自治的基本精

神,在基层社区实行自治完全符合我国

《宪法》规定,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参

政行为。

13、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内容形式?

答: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实行社区自治的

居民自治组织,实现社区自治基本内容

的方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就是社区居民

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民主选

举产生。民主决策是指涉及社区切身利

益的事项,必须由社区居民民主讨论,

按多数人意见做出决定,民主管理是指

对社区内社会事务,经济建设,个人行

为等管理,要遵循社区居民的意见,在

管理过程中收居民群众参加,并认真听

取居民群众的不同意见,民主监督是指

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和社区的各项事务实行民主监督。

14、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答:作为村民自治的日常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能。①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②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的公益事业。③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④调解民间纠纷。⑤维护社会治安。⑥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15、简述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

答:①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②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孤儿等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社会老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③服务方式多样化,除集中供养,助残外,应当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服务提供支持。④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证制度,大力提倡志愿服务。

16、试比较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异同?

答:发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有许多相同点,总结归纳为①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的相同性。②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的共同性。③两者的服务对象的共同性。二者的差异:①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就是一种社会居民的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向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向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确是社会福利服务,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区服务是一种商业化服务,②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

民,而中国社区服务则是由一开始的社

会福利对象扩大到一般的社区居民,最

后又包括有企业下岗职工,缺乏稳定

性。③两者运行机制的差异性,英国社

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

利服务,但是相关国家政府,社会志愿

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

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而中国的社区

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出现一

种泛市场化趋势,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

活动还停留在运动式的开展动员阶段,

缺乏稳定持久的能配合服务对象需求

的志愿服务活动。

17、试谈新的社区保障制度的建构?

答: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其出发

点应该是有利于社区治理局面的形成

与完善,首先,在组织体系的相互关系

中,要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朝着群众性

自治组织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回归到

“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派生

机构”的定位上去。其次,在居民委员

会范围的社区内,实施以服务性为主的

社会保障项目,最后,社区社会保障新

体制的构建,要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为基础,形成居民自助互助,互帮互利

的局面,近来年,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开

展极大促进了社区社会保障新体制的

构建。

18、试述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体

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思路?

答:城市社区公共事业管理包括社区安

全治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牧业管理,

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

社区安全综合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对社会治

安的领导力量,发展壮大社区治安防范

工作,第二,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

罪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

动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

重要保证。第三,实现对失足青少年和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助教育,

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第四,把人民调

解工作作为稳定社区的基本环节,社区

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改革虽然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实践证明绩效

不够,困难重重,矛盾多多,从治理理

论出发,我们可以探索多中心秩序下公

共服务制度的建设,所谓多中心是指社

区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相对分立

的政府部门,生产者可以包括公立医

院,私立医院,私人诊所以及由医院派

生出来的社区卫生网络—卫生服务领

域的非营利机构,2002年8月卫生部提

出《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

意见》提出了改革思路,明确了改革目

标,并从加快发展卫生服务,实施促进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及提高社区

卫生服务水平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

革的设想,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体制和

机制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①理清社区

物业管理的性质,②业主有权选择适合

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③理顺物业

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

系,发挥各自在物业管理中的优势,④

探索计区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组

织路径,社区文化建设在2000年对现阶

段提出总体要求是“繁荣社区文化”

2001年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城市社区建

设示范城基本标准》提出了“社区文化

活跃繁荣”的标准。实际上,社区文化

可以分为非正式的,准正式的和正式的

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社区文化建设依靠

不同的机制。社区社会保障在改革开放

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重大

变化就是开始了由单位保障向真正的

社会保障转变,这一转变的基本动力就

是经济体制改革,在转变过程中,社区

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但是,如前

面所分析的,在以往的制度运行中,社

区局面的社会保障如何定位和开展,是

一个值得讨论和探索的新问题,新的社

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其出发点应该

是有利于社区治理局面的形成与完善。

19、简述社会环境和主要功能?

答: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的外部条件,它对人的成长具有以下重

要功能,①提供资源。②资源竞争。③

资源获取中介。④资源分配。

20、如何确定社会工作的关注对象?

答:①当受助者的问题成因归结为个

人,或受助者选择作业改变时,可以以

个人为关注对象,②当受助者问题主要

与家庭有关时,可以选择家庭为关注对

象。③当事实表明群体对个人有极大影响或群体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可以选择群体为关注对象或工作焦点。④虽然组织,机构的存在是为满足人的需要,但有时组织的政策,结构或工作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这时组织便成为关注的对象。⑤当社区的资源,服务出现问题,不能满足居民时,社区也会成为关注对象。

21、简述行为修正模式的主要理论?答:行为修正学派个案工作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行为修正学派是众多治疗法中理论基础最单一和完整的),由于学习理论区分为巴普洛夫古典反应制约模式,斯金纳的操作制约模式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因此,行为修正学派分为反应制约,操作制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

22、试论述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答:在社区治理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满足社区成员多方面的服务需求,社会稳定与发展往往取决于社会成员的需求是否能得到及时和经常性的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社会成员的需求也向多样化发展,②推动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间的协调合作,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构成多元化,多样性的,它们之间能否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是否能达到社区善治目标的基本前提,③使社区内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要做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与善治,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智力资源,政策资源等。④动员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社区治理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外,更着重社区基本要素的培育,其中包括社区组织体系的发育完善,社区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和能力的增长等。⑤化解社区矛盾,解决社区问题,社区治理是由多行业为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各行业为主体间肯定存在观念和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23、简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

题?

答:当前以城市建设为主导的社区治理

活动存在有一些深层问题需要思考和

解决。①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

张,居委会行政倾向严重。②社区治理

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份。角色

冲突严重。③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

落后,。④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

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

济发展。

24、简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

的对策建议?

答:①解决城市基层居民的民主自治权

利,是克服社区管理行政化趋势的有效

途径,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

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②解决社

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

问题的建议。③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

化的建议。④界定和开展社会经济活动

的建议。

25、论述城市社区善治的基本因素?

答:①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国家

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将权力和资源

等社会治理的要素由国家垄断性掌握

和配置,逐步让渡出去一部分,交给社

会来作竞争性配置和使用,从而提高资

源的配置效率,国家留下来的权力和资

源主要用于为社会竞争性配置资源机

制提供一种法律规则,调整社会资源配

置失调的局面。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民权

利等。如此社会管理结构才能实现所谓

的治理与善治,②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

政策体系建设,社区治理虽然是一种社

会公共管理中的合作关系,注重协调过

程并追求善治的结果,但是实现由政府

统治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必须有相应的

法规政策作保障,③民间组织的发育和

壮大,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基

础,是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由政府统治转

向社会治理的基础,民间组织直到政府

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代表政府

把相关的政策传递到社区居民当中,也

可以代表社区居民把居民意见和要求

反映给政府部门,④公民参与状况,公

民参与是实现社区治理的核心,它关系

着社区治理的宗旨和社区治理的动力,

之所以实行社区治理就是为了实现社

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能否实现社区

治理的善治要看作为公民的社区成员

在当中的参与程度,社区治理中必须重

视公民教育,动员公民参与,促进公民

参与,推进社区治理,要达到社区善于

治的目标,关键在于改变过度倚重行政

动员和社会控制的方法,寻求政府指

导,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

社会化的合作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简答题

简答题答(供参考)

1 简述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答: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

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

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

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

体。

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社区

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地域;社区的第三

个基本要素是社会互动;社区的第四个

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依附归属感,或者说

心理上的认同。

2 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答:第一,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它是指社区中存在的部分群体主动或

通过社会互动过程导致的群体对社

区主流价值、利益和行为方式的偏离和

越轨行为。比如色情、偷盗、吸毒、

赌博、抢劫、强奸、打架斗殴、黑帮势

力等。

第二,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主

要指社区中存在的对少数群体的孤立

和社会排斥、把他们限制在主流生活

之外的现象,比如对城市农民工的排斥

和孤立、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排斥、对妇女儿童的排斥和孤立、对残疾人的孤立和排斥、对艾滋病人的排斥和孤立等

第三,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比如收入两极分化、社区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社区医疗缺乏问题、社区教育缺乏问题、社区福利服务的缺乏等。

第四,社区环境问题。它是指社区的物质环境污染、肮脏,社区治安环境的混乱,社区经济环境的萧条,社区的社会环境孤立矛盾等现象。

第五,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比如家庭暴力,遗弃老人、孩子,邻里关系冷漠,群体问的过度竞争、互不关心等。

社会解组问题。它是指社区组织严重的分解、社区秩序剧烈变动、社会行为严重对抗、社会生活的破坏等问题。

3 治理与统治的区点有哪些?

答:“治理”和“统治”的本质区别在于:⑴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多样性,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私合办的机。

⑵管理过程中极力运行的向度不同。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依循自上而下的方向,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而治全则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谈判协商、对话合作、沟通交流、相互认同和确立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⑶管理的范围不同。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治理的范围既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⑷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的权威主要源自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4\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

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

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

主要的论点?

答: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

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

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以下

五种主要的论点:第一,治理是指出自

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

机构和行为者。第二,治理明确指出在

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

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第

三,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

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

赖。第四,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

个自主自治的网络。第五,治理理论认

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

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5 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

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答:第一,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

位的社会职能外溢。这些外溢的社会职

能都需要社会(社区)来传承第二,

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

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这些扩大的

人群在持续的社会互动和关系构建中

形成新的社会空间,超出了原有城市社

会管理体系的框架。

第三,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

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

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第四,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

务加重。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通

过机构膨胀、人员增加、功能叠加的途

径来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管理,是一条走

不通的路,适时进行机构精简、职能转

换,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是最理性和理想的选择。

6 简述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

本特征?

答:古代传统社会是指那些未

曾遭受现代化冲击的传统社会。

古代传统社会的社区治理的

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

调节,同时由于传统生产技术的低下,

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

的。另外,社区经济活动存在着明显的

阶级分层,低下阶层对地主或庄园主除

了经济剩余的贡献外,还有一定程度的

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

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

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乡土精英一般来

说要有贵族化的身份和殷实的家产以

及良好的乡村道德示范。西方国家的古

代社会的精英通常是分封的世袭贵族

身份,在中国乡土社会里,乡土精英通

常通过考取功名获得士绅身份。

第三,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

势力来形成和维系的。家族关系是建立

在伦理规范基础上的亲属关系,通常有

习惯化了的一套规则来规范家族成员

的伦理关系和行为。

第四,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

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

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7 我国第三部门崛起的背景是什么?

答:“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和企业

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是各种非政府

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在我国,

第三部门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而出

现的。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

下,整个社会为实现政府计划而由中央

政府集中配置资源,并对社会组织实施

单位制管理,这使得我国社会组织体系

成为整个社会中最为封闭的组成部门,

国家政府所认可的各种社会组织,例如

党政组织、国有企业组织、事业组织等

等,几乎垄断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

经济的、人力的、社会声望的和特许等

领域中的最主要资源。这些组织都被赋

予一定的国家行政级别,进行单位制管

理。这不仅导致组织本身活力逐步丧

失,也窒息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社

会动员的渠道与方式变得越来越单一,

各类民间社会组织衍生和发展的道路

基本被阻断。20世纪80年代初期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逐渐转向市

场经济体制,单位化社会开始瓦解。在

此背景下,维系原来社会组织及其体系

的制度和政策开始逐渐解体,“自由流

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开始出现,

资源配置组合方式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民间社会组织发育的条件逐渐具备。特别是开始于20世纪末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更是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新机会,带来了新机遇。

8 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答:政府是国家的代表,国家正是由多种政府组织的存在而体现出来。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⑴界定社区。社区治理的前提是社区的界定。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中社区定位尚不太明确。⑵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政府组织应该通过建立一定的机制,把握好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⑶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在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各自的地位、职责等法律法规都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这些组织运行的可操作性规定,例如组织目标、组织责任、运行经费来源及数量、运营规则等等几乎都是空白。因此,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和社区治理的展开,必须逐步形成和完善社区治理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⑷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社区治理中,政府仍然承担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职能。这大致包括:社区基础设施的兴建、社区环境的整治、社区治安的管理、园林绿化的保养、社区内困难群体的救助等等。⑸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政府不仅本身要提供一定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对社区内部一些物品和服务,例如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生活服务等,只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政府就要对其生产和提供进行规范。

9 社区党建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答:社区党建工作的方法是:⑴强化宣传引导,创造社区党建的工作氛围;⑵强化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⑶协调社区各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⑷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创新社区党建;⑸推动社区党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0、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答:居民委员会的职能有: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

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

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

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

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

环境优化工作。

11、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

程序?

答: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

序包括七个步骤:第一步,是出版信息

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

援助和服务;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

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第三

步,是评估需求;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第六步,是

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递的;第七步,是

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12.社区工作的特点?

答:社区工作的特点有:第一,社

区工作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

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

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

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

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

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

工作中既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

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

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区和社区居

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

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

的建设与作用。

13 简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

题的对策建议

答:⑴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

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大

致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是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居民

代表大会、议事协商机构和办事机构。

第二种,是在社区建设中推行通过文件

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的关系。第三种,是撤销街道办事处,

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

⑵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

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

首先,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

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

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

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

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其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

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

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

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

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

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

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

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

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

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

⑶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

首先,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社区工作

方法专业化不是说居委会工作的专业

化。

其次,社区工作专业化可以借鉴西

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程

序及技巧,现在我们的大学社会工作专

业有专门教授社区工作方法课程的老

师,另外也有国外的基金会组织在中国

做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

再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工作

者专业资格制度,也应进一步修改专职

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背景要求,不能什么

专业的都可以当专职社区工作者,应该

限制在与社会工作和相近的专业(如社

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

等)。

⑷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

议。

开展社区经济活动需要做好这几个

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

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

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创业;

第二,区分不同社区环境,提出不

同层次的社区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

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

第三,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

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社区治理论述

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答:(一)当代农村社区的功能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农村作为自然地理的社区,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可以供村民们开发利用,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计需求。所以不管是农耕生产、牧业养殖,还是渔业捕捞,都是农村社区的自然经济活动的表现。当然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是受到上级政府的粮食种植指标和购销体系的控制,而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村农业生产活动则除了上缴国家公粮之外,更主要的是围绕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种植结构和数量。但是相对来说,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有很大部分是满足本社区成员的直接需求的,剩余部分用来进行市场交易。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里开展。当然当今的乡村不是封闭的,这些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可以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社会学上一般认为,在乡土社会,社会团结和控制的纽带主要不是靠法制,而是靠文化道德规范和社会群体间的纽带,也就是所谓的情理社会关系,而不是法理社会关系。情理关系相对于法理关系更加的指名化和情景化,是一种身份相关的特殊化的团结和控制方式,这种情理关系有时对外部正式的法理关系是排斥的,或者会把外部法理关系作为一种资源融合在情理关系中使用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在传统乡村社区中,社会身份的分化和显现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地位分化不太明显,二是身份显现比较突出。也就是说,传统乡村社区比较稳定,社区成员之间的差距不是太大,相互之间的分化不太明显,但是因为同在一个社区,所以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和身份竞争显现得比较突出。但是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村进入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①。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乡村社区的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曾经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因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工业社会的无产阶级群体的生存状况的,一般实行的是收入关联的社会保险制度,或者是靠财政支持的家庭收入维持制度。而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当然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如何把农民的保障纳入国家的社会责任之中也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尤其是农民的家庭收入维持和社会医疗以及教育更应该纳入国家的社会服务和保障的体系。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文化和精神信仰都保留得较好。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虽然现代社会的资讯发达,文化商品化,对乡土社区的传统文化形成一种贬低和殖民,破坏了它在村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但是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仍然给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接纳准备了深厚的基础。一个普遏的趋势是,在乡村社

区中,中老年村民对传统文化的遵循比年轻人要投入和虔诚。

(二)当代城市社区的功能

第一,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对于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的罕解有一定的分歧,一些人认为,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是指存在于社区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项目,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但是这些经济活动不一定是由社区控制和经营,主要是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社区主要是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资源到社区中来①。但是也有人认为,社区经济特指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决策管理的各种经济活动,包括社区合作社、社区民主管理的经济体、社区居民举办的市场导向的经济体、社区居民争取的外部经济援助等②。我们倾向于认为,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在于能够给基层社区居民提供一种场合,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经济体,这种社区经济体比较稳定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尽量免除市场资本带来的风险和剥削。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化。城市社区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交通和通讯比较方便,人们的流动性也比农村社区强,所以城市社区居民社会交往和参与的空间大,有较多的选择机会。人们越来越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交网络,正像在第一节讲社区的定义时谈到的,很多人不再强调城市社区的地域性,而把个人化的社会网络作为社区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正是因为城市社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网络的选择性和超地域性,所以城市社区的团结和控制的纽带变得弱化,由传统社区的靠情感和道德维持社会团结走向靠理性和法制来维持社会的分工整合。当然这不意味着城市地理社区无法整合,而是说更要靠现代社会的民主方式和理性方式来实现社区的团结和整合。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强化。城市社区的社会地位分化和身份显现功能的一个趋势是社区间的差异大于社区内部的差异。因为城市社区的形成本身具有流动性和选择性,所以导致社区间的差异比较突出,一个城市可能分化成富人比较集中的高档住宅区,老居民区比较集中的旧城区,外来移民集中的城乡结合社区等。在一个社区内部,因为大家收入、工作性质和文化教育的同质性增强,从而减弱了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

第五,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城市社区的居民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风险,加之大家庭和社区关系的弱化,所以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主要靠体制化的制度和专业,而社区内部的保障和服务功能成为一种补充和辅助。当然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延伸,人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批判反思,走向一种社会投资性积极社会政策和社区增权式发展相结合,重境化、拼凑化”等特征来表现城市社区文化的状态。新强调把社区发展作为城市基层居民提升个人福利保障的基础。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城市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大功能不同于农村社区对传统的较强的依赖性,而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繁荣性。人们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活动和精神追求,既可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又可以是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革,甚或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和杂合;既有比较灵性的宗教信仰,也有比较世俗的大众娱乐,甚或是比较刺的各种极限体验;既有比较保守的传统文化,也有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追求:甚或是比较另类的边缘文化形式。可以用后现代的所谓“碎片化、相对化、处境化、拼凑化”等特征来表现城市社区文化的状态。

论述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答:本教材不具体谈国家计划解决机制和市场引导解决机制,而是重点放在如何动员社区内在资源和力量,依靠社区居民参与和增权来促进社区发展,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公平、民主和关怀。

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这样几个因素的配合: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第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居民参与被认为是社区发展的灵魂,如果没有居民参与,仅仅靠外部援助和国家计划干预来提升社区的物质条件的改善,不能带来持久的社区问题的解决。有人甚至认为,如果仅仅是社区中经济技术和物质资源的改善,那只能称为是在社区中的发展,而不是社区的发展。社区的发展一定指的是主要有社区居民的参与,通过社区居民全面深入的参与,形成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把社区内外资源整合好,真正用于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正形成一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社区居民的参与,需要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启发居民,理解社区问题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社区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意识,把居民组织起来,围绕特定问题,采取一定策略,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当中会发现,并不是社区居民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上来,因为现代市场机制的过度工具理性,也因为对集体行动的陌生和失去信心,都会影响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但这正需要专职的社区工作者来教育、启发、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由冷漠转为关心,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由一般的参与转为积极参与,一直到社区形成了自己内生的社区领袖和居民组织,有了行动能力,自己努力积极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居民参与是社区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二,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社区发展和治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不再强调模仿追赶的现代化战略,因为大家发现模仿追赶战略实际上真正受益的是外部资本,他们把发展中国家当做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他们控制着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定价权,进而剥夺了大量的利润,但是给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大破坏,也导致传统社区信心、技能和文化的丢失。反思的结果,大家走向一种要靠社区居民参与,根据当地社区的现有资源环境和文化习惯、技能手段,来自主决定社区的开发项目和参与管理控制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所以社区为本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社区居民的福利和信心提高,而不是为了追赶模仿别人,导致自己的自尊下降;发展的手段主要靠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管理,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指令和操控;发展的基础主要依靠社区内在的资源、技能和需求,而不是依赖外部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当然在实践中是否都要一概遵循严格的社区为本的发展模式,也不是机械硬套的,可以根据市场状况,来决定是否参与和利用市场资源,以及以什么方式参与市场体系,另外要增加市场参与中政治协调机制。但是倚重社区内在资源优势,发挥社区传统力量,造福社区居民利益,这应该是一切社区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社区发展和治理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否则的话,社区发展构不成一种专业,那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就需要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来促进社区的发展。对此问题,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一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自然演进理论,他们认为,传统社区发展不需要专门的扶持和援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慢慢渗透到世界各地,把传统社会都拉进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当然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一部分社区的衰落和一部分社区的兴起,这是市场经济必然规律;另一种声音是国家命令式计划组织体系把传统社区整合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当中,社区只是被当做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配合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社区不应该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张。但是,后来大家的反思认为,这两种发展思路都没有把社区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都没有考虑社区的能力建设和社区增能,它们带来的后果都可能是社区的破坏和利益下降。真正社区增能和社区能力建设导向的社区发展,要求外部政策对社区给予扶持和援助,但不是命令和控制社区。这种外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结合社区居民的参与,由他们提出合适的发展项目,应该建立在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上,让社区居民学会管理社区发展项目,真正从社区发展项目中受益。这样的扶持政策,在政策手段上没有什么特殊,无非也是物质、资金和教育、技术等手段,但是关键在于谁来参与决策、提供什么样的技术教育、

如何使用和管理物质资金、谁是资金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所以重点在于扶持政策和援助手段的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管理。

5\论述社区治理概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它是一个由在社区范围内的不同的公私行为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公私机构、权力机关、权力机构,社会、市场等),依据正式的强制性的法规,以及非正式的、人们愿意遵从的规范约定,通过协商谈判、资源交换、协调互动,共同对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成员福利、推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 上述有关社区治理的界定,说明社区治理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社区治理的行为主体构成突破了过去那种“政府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一种由多元化、多样性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格局。在各类行为主体中,权力机关的行为仍然是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和具有最终决定权的因素。在社区范围内,通过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个人与组织之间建立起的协商与合作机制,共同来决定和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使得城乡基层社会有可能真正朝着自治的方向发展。.

第二,社区治理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标除了完成特定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外,更看重社区基本要素的培育,其中包括社区组织体系的发育完善、社区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和能力的增长、社区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则的形成、社区中不同行为主体交往互动方式和机制的磨合等。

第三,社区治理的行为指向是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它是一个关系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范围广阔的领域,包括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社会保障等等。要做到社E公共事务的治理与善治,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智力资源、政策资源等。

第四,社区治理作为区别于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另类的社会管理模式,其企力运行的方向并不总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它是一种多向度的、上下互动的过程。它不是通过发号施令、制定和执行政策来达到管理的目标,而是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所需要的社会秩序和权威,主要不是来自于法律赋权,而是依靠人们内心的接纳和认同。所以,社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应该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以便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

论述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

答: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

一、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早是从土地改革开始的。通过土地改革,一方面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另一方面借机将农民组织起来,普遍建立起“农会”(农民协会)组织。这时的农会组织实际上承担着基层政权的职能,对基层社区事务进行管理。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家开始在区、县(有的地方县曾设立派出机构——区公所)之下设立乡或者行政村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组织。乡或行政村是由一个或几个较大的自然村联合组成的,设乡或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和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根据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及<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乡或行政村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为乡或行政村人民代表大会(或会议)和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在乡或行政村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即为乡或行政村的行使政权机关。作为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委员会受区人民政府领导;在不设区的人民政府的地区,受县人民政府领导及区公所的监督指导。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委员会由乡或行政村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需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权为:执行上级人民政府的决议和命令;实施乡或行政村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决议案;领导和检查乡或行政村人民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向上级人民政府反映本乡或行政村人民的意见和要求。1954年(宪法>通过后,在原来乡的基础上,开始扩大乡所管辖的范围,并逐步撤销行政村建制,乡成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普遍形式。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建立及扩乡撤村后,继续鼓励并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并逐步引导农民由临时或者常年性的互助合作组转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又转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互助组织早在建国前就已出现,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产合作互助组织。有的是常年性的,有的是临时性的,仅仅在春秋农忙季节建立。农户在个体经营的基础上,在生产中互通有无,互相帮助,采取以工换工或评工计分办法,共同使用某些牲畜农具,而生产资料与收入全归农户所有。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能改变农民的两极分化,为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各级党政组织弓[导下,农业互助组更加广泛地发展起来,1951年,全国有近1/5的农户参加了农业互助组。

1953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以互助组为中心的互助合作,开始转化为以初级合作社为中心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各地政府纷纷引导农民将常年互助组转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在初级社中,土地、耕牛、农具归农户个人所有,土地随人入社,耕牛、农具私有私养公用,或由社付租金,或折价入社,分期偿还。社员参加劳动时评工计分。年终分配时扣除当年农业税、公共积累、生产费用、耕牛农具租金与下年生产费用留成外,根据入社土地和农民参加劳动的多少分配到户。)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问题的决议>,此后各地发展合作社的速度不断加快,到1956年初全国农村基本建成初级社。与此同时,通过建、转、升、并、全,全国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的速度也在急剧加快。到1956年底,完成了“高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高级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小农具除外)全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以社为核算单位,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计划、劳动、财务、种植、产品、分配统一管理。高级社的全部收入,除去生产费用、上缴税金、集体提留(例如生产基金、公积金、公益金)之外,其余按照劳动力投入等情况分配给社员。对鳃寡孤独的老年人和无父母抚养的末成年人则利用集体提留给予吃、穿、住、教、养等方面的保障。高级合作社实际上承担了农村中生产安排、收益分配、生活管理、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经济社会功能,村级政权组织的各种职能基本被取代。

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

农业生产合作的开展,以及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为人民公社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尤其是高级社已掌握了农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实行政社合一的条件已经成熟。195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升级为大规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通过撤乡、镇并大社,到10月份,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26000多个人民公社,从此,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进入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建立将国家行政权力与乡村社会的经济组织结合在一起,以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行使乡镇政权职能,形成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体系,人民公社是农业生产集体组织,也是农村的基层政权机构,真正实现了政社合一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在建立初期,这是通过“一平二调”实现的。所

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两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进行合并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等。各公社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相结合,以供给为主”的分配制度。将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收归公社所有。在公社化早期,公社还带有鲜明的军事组织色彩。农村成年居民按照团、营、连、排编制,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普遍开办公共食堂,社员一律实行集体就餐,禁绝家庭小锅小灶。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组织结构方面实行“政社合一”;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实行集体所有制;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社员在生产队的统一安排下参加生产劳动;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实行按照劳动工分分配的办法。这一时期,人民公社的职权十分广泛,管理着本辖区的生产建设、财政、贸易、民政、文教、卫生、治安、武装等事宜。它既是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又是农村经济单位;它既是劳动组织,又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具有军事化管理性质的社会体制,国家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辖而实现了对农村政治、社会及其他领域的控制。

在“大跃进”背景下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灾难,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60年11月,党中央下达<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党的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开始对农村人民公社进行整顿。确定人民公社内部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即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归公社、大队、小队三级集体所有,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并有部分所有权和管理权,而生产管理责任以及为收入分配而进行的劳动核算等都下放到了由自然村落组成的生产小队。人民公社随后又纠正“一乎二调”的错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无偿征调的集体和个人财产进行退赔。同时对集体内部的分配制度也作了调整,分散压缩规模过大的社队,粮食订购到社队,口粮分配到户,对集体食堂整顿处理,社员回家开伙等。通过调整以后,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一直延续下来,其中组织农业生产、落实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交纳公粮或农业税收,进行决算分配、管理社区集体资产、维持社会治安等工作几乎完全由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来承担。而公社在实际中只扮演了“国家代理人”的角色,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但是,村落中的每一个成员依然都是属于人民公社这一集体中的社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集体劳动,同时也将这种集体劳动形式作为惟一谋生的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控制措施,公社化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转化为一种为维持农民生存,组织农民按照上级指令进行生产活动的国家计划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组织单元。党政合一的国家权力强力向农村社区渗透的结果使农村社区成为整个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国家行政权力深入到农村的基层社会,有效控制了农村社区的政治和经济资源。

三、农村乡村管理体制的重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动摇了人民公社存在的经济基础,冲击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1983年,在政社分离,重建乡政府的同时,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开始设立。建立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乡村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本质上说是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方式,它在承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土地的使用收益权以承包方式给予农民。家庭作为独立的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