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的完善

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的完善

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的完善

作者:丛玉昕

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现状进行了基础性的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的不完善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法律制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缺陷与完善

一、当前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1.转让条件不合理

我国相关规定说明在劃拨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过程中,该抵押者必须是以个人,公司企业或是其他的经济组织。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相关的行政事业机关,部队以及文化教育单位的转让行为,而这种转让制度其实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在很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部门中,会由于土地整编或城市规划等活动而产生一些多余的土地,相关单位所占用的土地也会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转换。而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多余的土地很难进行再次利用,从而造成了土地的荒废现象。而如果在土地转让中能够允许这些土地应用为商业或娱乐用地,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的高效运用,同时也要求在转让及出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查,保证土地运用过程中秩序的规范性。

2.审批程序不明确

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相关批准程序确实存在着诸多不明确的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则是在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过程中,部分审批部门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例如在1990年5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提出,在进行土地划拨使用权转让时,必须经过市政府单位的批准,同时还要经过县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与房产管理部门的审核。而在两年后,我国土地局颁布的相关法律中则规定,在划拨土地转让的批准时,批准单位必须是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但综合来看,在两个法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土地划拨转让的批准程序应该通过何种形式进行,也没有明确批准的具体期限。

3.让金交纳比例不合理

在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法律中说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当按照定地价的一定比率来进行收取,而最低限制是40%,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这项规定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