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lready)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already)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already)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already)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15卷4期

2006年8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OURNAL OF NAT URAL D I S ASTERS Vol .15,No .4Aug .,2006收稿日期:2005-06-21; 修订日期:2006-04-16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基金资助项目(C MATG2006M37) 作者简介:黎健(1963-),男,江西新余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424574(2006)0420033206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黎健1,2

(1.江西省气象局,江西南昌330046; 2.江西省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在介绍美国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对美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

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的一些措施。认为广泛吸纳国际

社会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从

而进一步加快中国气象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实现国

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灾害;应急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D is a ster em ergency manage m en t i n Un ited St a tes and its

i n sp i ra ti on to Ch i n a ’s relevan t managem en t

L I J ian 1,2

(1.JiangxiW eather Bureau,Nanchang 330046,China; 2.J iangx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 ogy Research Center f or

D isaster Preventi on &Reducti on,Nanchang 330046,China )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 oducing e mergency manage ment syste m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United States,this pa 2per analyzes e mergency service and manage ment of meteor ol ogical disasters in United States and its successful expe 2riences,then puts f or ward s ome measures t o set up and perfect China ’s meteor ol ogical disaster e mergency mecha 2nis m according t o China ’s situati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tting up a modernized meteor ol ogical disaster e mergen 2cy manage ment mechan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i m portant way t o cope with meteor ol ogical disasters scientifically,t o reduce the l oss of the lives and p r operty of the peop le,t o ensure safety of state and sustainable de 2vel opment of economy and s ociety by learning successful mode and experience of internati onal disaster e mergency manage ment .

Key words:disaster;e mergency manage ment;ins p irati on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每年受灾人口高达3~4亿人(次),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近几年每年都在2000亿元左右,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将进一步上升,且各种灾害交叉出现,同步叠加,加大了灾害防御和应急的难度[2]。在经济损失方面,中国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所造成损失的70%,

如果加上气象灾害引发的一些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则比例更大

[3]。因此,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尤其是气

象灾害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灾害应急管理制度都比较早,并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如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就有许多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4-6]。

1 

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图1 美国灾害应急管理流程图Fig .1 Fl owchart of disaster e mergency manage ment

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的灾害含义指的是由于极端的

自然、人为因素或者他们的共同作用,超

过了当地的承受能力而演变成为灾害。

灾害应急管理是指对即将出现或者已经

出现的灾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包括紧

急灾害期间的具体行动(紧急转移、防洪

抢险、消防灭火等),灾害发生前的各种

备灾措施,灾害发生后的救灾工作,以及

避免和减少可能由于自然灾害和社会相

互作用而导致灾害出现的减灾措施

等[7]。所以,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有效

地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灾

害事件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

对灾害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

改善灾害应急管理周期中减灾、准备、响

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

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护公民生命,

使他们免受灾害危害,并将经济财产损

失降到最低程度。

1.1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为国

家、州、郡3级管理体制。其应急管理流

程如图1所示,且应急救援一般采用属

地原则和分级响应原则。美国国土安全

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 MA )负责全

面协调灾害应急管理工作[8]。FE MA 还

在全国设立了10个应急管理分局。其

中国家级主要负责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方

面的政策和法律,组织协调重大灾害应

急救援,提供资金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信

息支持,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的专业培训,

协调外国政府和国际救援机构的援助活动等。另外,联邦政府的地质调查局、国

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林务局、美国陆军工兵、农业部等部门,也承担着重要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职能。

州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州一级的应急管理和减灾规划;建立和启动州级的应急处理中心(E mergency Oper 2ati ons Center );监督和指导地方应急机构开展工作;组织动员国民警卫队开展应急行动;重大灾害及时向联邦政府提出援助申请。地方政府(主要县、市级)承担灾害应急一线职责,具体组织灾害应急工作。根据灾害应急管理职责和运作程序,由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地的政府首先开展灾害应急工作,当灾害发展到超过其应急管理权限和应对能力时,逐级由上一级政府负责接管灾害应急工作。如果灾害威胁大、影响面广,可直接由高层组织机构启动应急行动。

?43?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5卷

1.2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随着灾害的种类、损失程度的不断增加,

美国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包括:

(1)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2)建设防灾减灾工程项目;

(3)从法律上加强对易灾土地的开发利用管理;

(4)建立健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灾标准和法规;

(5)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多灾地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6)开展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保险业务;

(7)强化灾害应急管理建设,增加灾害援助资金;

(8)推动灾害综合管理(all -hazards e mergency manage ment syste m )。

灾害综合管理是近年来推出的灾害应急管理新理念。灾害应急综合管理,就是针对一个地区,要考虑到可能会产生危害的所有灾害,建立统一的应对措施、应对规范和应对行动,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单独的灾害种类而实施的灾害应急管理。

1.3灾害应急管理的4个环节

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可分为减灾措施、灾前准备、应急响应、灾后重建4个环节[9]。

1.3.1减灾措施(m itigati on )

主要指政府通过制定减灾计划和措施,努力减少和排除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如强化易灾地区的建设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在各种灾害易发区开展政府支持的灾害保险等。

1.3.2灾前准备(p reparedness )

主要包括提供应对各种灾害的技术支持,建设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灾害服务信息迅速传播系统和机制,对灾害易发区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应灾检查;建设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做好灾害公共卫生、医疗、援助抢险等应急准备;在全国广泛开展灾害应急知识培训、灾害应急演示、防灾科普教育等,以便让广大公众在灾害发生时,知道该怎么做,哪里可以去,哪些地方可以避灾。

1.3.3应急响应(res ponse )

主要指灾害预计发生或已发生时,通过政府的组织管理,及时调配资源紧急应对灾害。主要包括协调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进行救援,组织人员紧急转移,加强灾情的评估及预测,紧急调配设备、队伍等。

1.3.4灾后重建(recovery )

主要包括对灾害受害者提供紧急的、临时性的安置建设;灾后重新规划,恢复重建,根据灾情及时提供救灾资金;进行各种灾后保险赔偿等。

2 美国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和应急管理

灾害的监测预警在灾害应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应急管理就可能在灾害发生前开始运作,就可能争取时间,赢得主动。据美国官方统计,大约90%的灾害都与气象有关,气象

灾害每年导致500人死亡、14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10]。为此,美国非常重视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

2.1 美国国家天气局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美国国家天气局在灾害应急管理中主要承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和相关社会管理工作。各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制作发布服务,按照属地及责任区原则,由美国国家天气局(NW S )的121个气象台(W F O )负责[10]。发布灾害预警信息的种类包括:

(1)强对流天气:龙卷、强雷暴等;

(2)热带天气:飓风、热带风暴等;

(3)水文灾害:突发山洪(flash fl ood )、江河湖泊水灾等;

(4)其它灾害:热浪、大风、强降温、冻害、雪灾、冬季风暴、火灾等。

为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协调工作,美国121个气象台均设有1名专职气象灾害警报协调官,专门负责气象灾害警报应急工作。他的主要任务,一是确保综合警报系统在灾害应急中正确发挥作用,确保当灾害发生时

?

53?4期黎 健: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能及时报警,并告之广大的公众;二是加强与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做好灾害应急服务;三是负责培训气象相关业务人员,以确保科学有效地发布灾害警报。另外,NW S 除了及时准确地发布和传播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外,还综合利用美国各部门所有的气象资源,提供决策服务信息和如何应对灾害的措施。

为规范气象灾害应急工作,NW S 制订了包括监测和预警、信息传递、分发服务、应急响应4个方面的综合警报系统流程和要求。气象灾害应急主要分为7个步骤:一是收集灾害及相关信息;二是将信息传递至预报中心;三是制作各种灾害预报;四是发布灾害警报;五是灾害警报传递到可能发生的地区;六是迅速将警报信息分发到可能影响的公众;七是紧急响应(防范、撤离等)。

2.2NOAA

灾害应急警报系统

图2 非气象紧急事件消息的公众发布流程图Fig .2 Fl owchart of public issuance about non 2meteor ol ogic e mergency message 灾害应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将灾害的监测预警

信息迅速、广泛、有效地传递给灾害可能发生地区的组

织和公民。美国气象灾害警报发布传输服务,一部分是

由电视、广播、网络等公众媒体迅速传播的,一部分是由

国家气象系统建立的专门分发服务系统来完成的[11]。

2.2.1 NOAA 天气警报广播(NOAA W eather Radi o )

NOAA 天气广播系统是专门为播发天气预报和气

象灾害警报而建设的无线广播分发系统。近年来,它已

发展成了面向所有灾害应急的广播服务系统。该系统

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无线广播网络,气象台24h 直接播

发天气警报及其它灾害信息。目前已建有940个发射

台,覆盖97%的美国人口。用户只需要购买1个专门

的收音机,就可以接收天气警报广播。专门的警报收音

机都具有警报自动开启功能,美国还为有听力、视力等

障碍的人设计了专门的警报接收机。美国天气局与应急管理等部门紧密合作,不仅仅播发W F O 的灾害监测

和预警信息,而且播发地震、雪崩等自然灾害,化学品泄漏、石油污染等环境生态灾难,甚至绑架、恐怖事件、

海难、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安全信息(图2)[11]。

2.2.2 NOAA 天气有线服务(NOAA W eatherW ire Service )

NOAA 天气有线服务系统主要是为美国州政府、应急管理、媒体、企业和商业用户提供实时的气象、水文等灾害警报,以及相关信息。预报预警信息由当地W F O 进行分发服务。用户缴费后,可以通过卫星接收和因特网2种方式获得相关服务信息。系统的各种服务信息是按照产品、信息的优先次序处理和传输的。灾害警报是最高优先级别。其中NWW S 向用户传送恶劣天气和风暴警报控制在10s 之内。

2.2.3家庭气象服务系统F OS (Fa m ily of Services )

F OS 是专门为私人气象服务公司和个人气象服务需要而设计的服务系统。用户缴纳一定的年费后,就可以通过租用电话线路,从NW S 实时获取除多媒体气象服务产品以外的所有产品。不少美国私人气象公司通过获取F OS 服务,然后为顾客提供增值气象服务。

2.2.4 应急管理气象信息网络服务(E MW I N )

E MW I N 是针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需要的应急气象服务系统。系统的使用对象,一般为从事应急管理、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分发服务的信息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相关信息,而且系统还分发其它紧急事件信息。用户可通过G OES 卫星通信接收设备获取这些信息和服务。

2.3美国风暴准备计划(St or mReady )

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管理,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的应急能力,美国国家天气局专门制定了“风暴准

备计划”[12]。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制订和执行这个准备计划,鼓励各个社区、单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局地灾害性天气的科学防御能力和广大公众的防御意识,提高全社会接收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以进一步减少灾害天气的危害。同时,为实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E I P )提供社区保费等级的评估信息,对通过认证的社区将会享有缴纳相对较低的洪水保险费的权利,对已达到风暴准备计划标准的社区、乡镇、市县给予荣誉证书。这一计划,还专门设立了风暴准备社区英雄奖和表扬奖,以正式表彰在应对气象灾

?63?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5卷

害中的个人,

通过他们直接有效的行动保护公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风暴准备计划”是一个建立在全社会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的系统性计划,它对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能力,促进全社会共同进行灾害防御有着明显的作用。其核心是由国家天气局会同紧急事件应急管理等部门组织的评估认证委员会,对社区是否达到风暴准备条件进行评估认证。认证期限一般为3a 。在认证失效前6个月,要根据最新的认证条件重新申请风暴准备认证,以确保风暴准备计划适应发展变化。到目前为止,美国47个州、929个社区已获得风暴准备计划认证。

“风暴准备计划”评估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社区是否建立了24h 警报接收点和应急中心;二是是否建立与国家气象部门的通讯联系,以便利用多种手段接收灾害警报和相关信息;三是在公共场所配备了必要的能自动报警的NOAA 天气广播接收机和警报装置;四是是否建立了本地区的气象条件监测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获取当地的天气监视信息(雷达、卫星、地面、水文探测资料、当地观测站等);五是是否制定了灾害响应方案,并面向公众经常性开展灾害应急、天气与安全等知识培训和演示。

3 几点启示与建议

借鉴美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国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

3.1建立完整高效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灾害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从1979年起,美国政府就在国家、州、郡3级联邦政府内部建立了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归口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法》,以明确灾害救助的程序、部门的职责,其中NOAA 就是全国应急组织体系中的重要部门。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但在各级政府内,尚未建立统一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并根据气象灾害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自然灾害预防和救助中的作用和地

位,要一方面积极制订并着力实施政府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13],一方面积极参与其他自然灾害、环境灾

害、公共安全事故等应急处理工作。

3.2大力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充分发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准确及时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是灾害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必须强化气象灾害,特别是中小尺度

灾害监测预警,不断提高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14]。同时,可以借鉴美国NOAA 在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中一些有益的做法,如在每个气象台设置预警协调员岗位,主要负责灾害应急管理的具体协调工作;针对灾害的种类、影响程度和各地应对灾害的能力,做好灾害响应的客观评估工作;在灾害预警之后还有相应的防御指引;大力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应该学习借鉴这些有益的做法,并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工作,关键要将气象灾害预警与社会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气象灾害预警只是简单的分发服务的传统做法,使气象灾害预警一旦发出就变成全社会(包括政府、各部门、团体、个人等)自动采取应对措施的指引,使全社会面对灾害能够正确响应,从根本上提高气象预警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大力加强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服务

能力

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逐步使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在美国,天气信息的传播及时有效和广泛,各种公众媒体、因特网都把气象信息传播、特别是灾害预警的传播作为重要的内容,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天气电视频道、气象信息有线网、应急管理天气信息服务系统、天气预警广播网等。近年来,美国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正致力于将其发展成为面向综合灾害应急的信息服务系统。这些很值得借鉴。在新的形势下,确实需要进一步思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如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如何更好地解决灾害警报全社会的直接接收、广泛接收、低成本接收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扩大服务面和信息内容,发展应急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

3.4

大力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管理职能,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

强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职能,需要充分认识气象灾害服务与防御的社会属性,需要思考气象工作社会化的问题,必须推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格局。?73?4期黎 健: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及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

实践已经证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真正减轻气象灾害危害,不仅要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必须加强整个社会的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灾害服务的能力,不仅要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分发服务能力,还要提高社会接受气象服务的能力;提高突发性灾害的响应能力,不仅要提高气象部门的响应能力,还要提高社会的正确响应能力。这就需要借鉴美国NW S 的社区St or mReady 认证计划,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气象灾害防御准备认证计划并逐步法规化。要通过类似计划的实施,提高全社会接收和应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力,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监督,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科学避险技能的培训等等,以促进全社会共同进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类似计划的实施,将大大强化气象部门的灾害管理职能,大大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进程,就可能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气象、了解气象、支持气象、积极应用气象、共同防御气象灾害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效益。

4 结语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泛吸纳国际社会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结合中国气象灾害特点和行政管理的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快中国气象灾害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危害,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

王学栋.论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J ].软科学,2004,18(3):47-50.[3]

陈双溪,黎健.气象与领导[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4]

郭太生.美国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6):16-25.[5]

任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美国的经验及其启示[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2):82-85.[6]

中国气象局赴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气象项目)培训考察代表团.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气象项目)培训总结[R ].北京:中国气象局,2005.[7]

Ja mes KM itchell .Hazards and disas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B rief Revie w of Public Policies,Pr ogra m s,Coordinati on and Emerging Issues[R ].Rutgers University,2004.[8]

C .Douglas Bass Emergency Manager .Emergency manage ment in the U.S[R ].Fairfax County,V irginia,2005.[9]FE MA /I nterneti onal Affairs Office .Federal e mergency manage ment agency intrducti on[R ].FE MA /I nterneti onal Affairs Office,2006.

[10] HerbertW hite .NW S disse m inati on services and all 2hazards,non 2weather emergency messages[R ].NOAA ’s Nati onalW eather Service,2005.

[11] Steve Kuhl .The integrated W arning Syste m and the r ole of NOAA /NW S warning coordinati on meteor ol ogists[R ].NW S/NOAA ,2005.

[12] Nati onal Oceanic and A t m os pheric Adm inistrati on .May 2005St or mReady /Tsunam i Ready O rganizati on and Operati onsManual[R ].Nati onal O 2

ceanic and A t m os pheric Adm inistrati on,2005.

[13] 吴新雄.实施综合减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安全区[J ].江西气象科技,2003,26(4):1-3.

[14] 黎健.对气象业务服务发展一些问题的思考[J ].江西气象科技,2004,27(3):9-12.

?83?自 然 灾 害 学 报 15卷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 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 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 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大雾、雷电、冰雹、暴风雪、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及所属各单位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及所属各单位造成的损失,为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3 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灾减灾为中心,科学应对灾害,不断提高*****及所属各单位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身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努力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等工作。 (2)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抗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实行各级行政责任人负责制,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 发生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3)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服从广西区政府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重。抢险救灾工作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保证工作安全、保证抢险救灾质量。 1.4 应急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

“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

“五大定律”对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启示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关键在企业。企业只有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五大管理定律”为我们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警示。 一、“墨菲定律”的启示: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在数理统计中,有一条重要的统计规律: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 ( p >0) ,则在n 次实验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 pn= 1 - (1 - p) n 。p无论多么小,当n 越来越大时, pn就越接近1。由此可见,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有人按照错误的做法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这就是“墨菲定律”,即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有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的发生,而事故是一种不经常发生和不希望有的意外突发事件。正是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比较小,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墨菲定律告诫我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时时警钟长鸣;作业行为做到规范标准,处处防微杜渐。 二、“破窗理论”的启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前者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人偷走了。而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过了一个星期仍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根据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提醒我们抓安全生产必须未雨绸缪,及时修理“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任何制度都有被破坏的可能。任何管理上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与优势 人类文明程度、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系统也越发变得脆弱,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也越发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成为管理者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急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中国亦是如此[1]。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及一案三制的相继出台,确立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应急管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央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看,当前的应急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割化的特征,每一个部门只应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或某种特殊的自然灾害,缺乏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弊端 1.应急管理主体部门的保护主义 应急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半实体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往往以各行政应急主体根据自身所管辖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来储备资源,同时通过各种力量来获得应急资源。在现有应急体制下,资源重复配置现象严重,各级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恰恰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在各部门为保各自的利益,在危机发生时又不愿意为了其他部门做出无私的贡献[2]。更为严重的是,当应急管理机制启动时,由于部门利益保护以及应急资源普遍呈分散状态,各部分的沟通阻塞不畅,从而使得资源凝滞,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得应急效率降低。 2.应急管理权存在恶性滥用与扩张的风险 紧急状态下政府采取紧急对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正当的,而这种理由也正是应急管理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损害公民权利的原因。政府行政权力在应急管理中的使用,应当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举措[3]。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为了保全全体公民的基本利益而通过某种特权的形式限制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不可避免要对公民某些权利和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这种特权的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在现有问责与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应急特权很难保证只用于合理应急,如果滥用可能会从根本上侵犯与损坏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与应急管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3.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现问责制 通过几年的实践,行政问责机制的运行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然而,从政治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看,应急行政问责尚没有健全的法治体系,问责仍然有着较强的应急性与随机性[4]。行政问责对临时性的应急管理机构很难实施。一方面,临时性应急管理机构有着较强的时效性,一旦其职责结束,就宣告解散,问责难度随之加大。另一方面,临时性的应急机构专业性较差,外聘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强,缺乏对应急机构和流程的了解,无法较好地完成应急工作。而且,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现有的不同行政应急主体之间往往呈现出界面关系的模糊状态。 4.应急管理实用主义导向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法治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在现实社会中,实用主义与法治是一对矛盾共同体。目前为止,面对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应对危机,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政府应急管理的机构设置,政府及其综合协调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能地位、权力责任、经费来源以及公民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难以实施监管,管理带有明显的人治和实用主义的色彩,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和保障[5]。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优势 1.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与应急法律体系初步成形 从应急预案角度来讲,《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已经基本完成。国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_李雪峰

2013?2 51 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李雪峰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 [作者简介] 李雪峰,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摘要] 美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 扎实,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 ;顶层设计;设想 [中图分类号] C931.2 [文献标识码] A 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或规范文件体系,是政府颁布的战略、框架、指南、手册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完善的规程体系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9?11事件以后,为了推进国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美国政府启动了以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等为核心的应急管理规程体 系建设工作,开发了大量工作指南、手册和应用工具,建设了信息化的规程及其应用工具共享平台,并通过财政支持等激励手段推动全国各地采用上述规程和应用工具。2011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应急 管理规程体系建设工作,其主旨是以全社会应急 应急管理 DOI:10.14150/https://www.doczj.com/doc/cc9147204.html,ki.1674-7453.2013.02.009

2013?2 52 管理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重新梳理有关规程(有400多人直接参与这项工作),力图建设一个更加整合、规范、有效的现代应急管理系统。 美国政府的上述工作的长处是注重顶层设计,有关文件和方法工具实用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扎实,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关规程和实际做法;其不足是有关文件过于繁琐,有的文件变化过于频繁,使得地方难以适应。本文将重点探讨其规程体系建设的长处,并借鉴其做法,提出我国建设应急管理规程体系的思路。 一、美国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以政治要求为起点 无论是9?11后的应急管理规程体系建设,还是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规程体系建设,都是以总统政策令为起点的。 2003年,小布什总统签署《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要求开发《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全国响应框架》。紧接着,《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对于加强全国应急准备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两个总统令为规范和整合全美应急管理规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1年,鉴于美国安全形势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奥巴马总统颁布《第8号总统政策令》,明确提出要重构全国应急准备规程体系。在这一政策令中,较以往更加突出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二)以能力建设为目标 美国注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于2007年颁布了《目标能力表》。表中提出37项核心能力,供风险评估、计划、培训、演练、工作评估等使用。这些能力分为5类。 通用能力:规划、沟通、社区备灾和参与、风险管理、情报和信息共享与传播; 预防(恐怖主义)领域能力:信息收集与识 别指标和警告、情报分析和生产、反恐调查和法律措施、CBRNE(化学、生物、辐射、核和加强型常规武器)检测; 保护领域能力: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粮食、农业安全和保护、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实验室测试; 响应领域的能力:现场突发事件管理、紧急行动中心管理、关键资源物流和分配、志愿者管理和捐款、响应者的安全和健康、应急公众安全、动物疾病紧急支援、环境健康事宜、爆炸装置响应行动、火灾事件响应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危险材料响应与去污、公民疏散和临时安置、隔离与检疫、搜索和救援(陆上)、应急公共信息和警告、人员应急分流和入院前急救、民众照顾(住所、饮食和相关服务)、遗体管理、医疗需求激增的应对、医疗用品管理和分配、大规模预防; 恢复领域能力:建筑物损伤评估、生命线修复、经济和社会复苏。 《目标能力表》对每一项能力都有数十页描述,整个文本达588页。其中,针对每项能力都详细描述了其定义、产出、与《全国响应框架》中相关功能的关系、对完成相关任务的贡献、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流程图等。 2011年,在《第8号总统政策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新的战略指导性文件——《应急准备目标》,其中又提出了与前述27项能力大同小异的31项应急管理能力目标。 (三)以机制建设为核心 2004年,在《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的指导下,国土安全部颁布了《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该文件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权威地阐述全美应急管理机制的规程。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文件更是日益成为全国通用的指挥体系标准。此外,《全国响应框架》则具体规定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联邦层面的响应机制。 2011年,为了加强应急准备工作,《第8号总统政策令》把应急准备工作重新定义为5个方面:预防、保护、减除、响应、恢复,并要求针对每 应急管理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 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相结合。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部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基建领导

2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处臵工作组 (1)运行响应应急组:由发电部人员组成。 (2)继电保护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继电保护专业组成。 (3)电气专业应急组:由电气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4)公用系统应急组:由发电部化学专业、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5)机务专业应急组:由机务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6)热工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热工人员组成。 (7)物资保障应急组:由计供部组成。 (8)后勤、医疗保障组:由总经理工作部组成。 (9)消防救援组:由保安队员组成。 (10)安全保障组:由公司三级安全网络组成。 (11)保安救援组:由保安队组成。 (12)通讯保障组:由工程设备部继保专业组成。 (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启示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启示,理念,杜邦,安全管理,学习,,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近日学习杜邦安全管理理念中的“审核与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安全会议”,受益颇深。适逢“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到一点启示,以飨读者。一、管理层对安全负责。管理层既要对决策层的安全决策负责,还要对所管理区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负责。 1、在决策层下达开工之前,任何员工不允许进入一个新的或重建的生产区域,也就是说,只有安全,才能开工。其目的就是提高我们所有层面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认识。 2、通过上述举措,就是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感受到我对安全的重视,并且落实在了工作实践中。要让我的下属和我的员工知道“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因为所有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生活的每一

个过程中,只要我们重视安全生产,这些事故一定是可以防止的。杜邦公司在50年代推出工作外安全方案,是因为杜邦的领导们觉得8小时以外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意识到,员工在8小时以外受伤对公司本身的影响,实际上和员工在8小时以内受伤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因此,他们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24小时的要求。杜邦员工无论在上班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安全理念是杜邦公司核心价值的体现。杜邦将“安全”与“家庭观念”相结合,使“安全”不只是一个名词或一句口号,它不仅与我们的工作相联,同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近,“决不能有一丝的侥幸、大意。”把对安全的重视从工作场所拓展到家居环境,比如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就是杜邦的基本安全管理,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家庭的重视,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3、各级管理层对各自所辖区域的安全直接负责。为什么要直接负责?因为安全是一个公司的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个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主要领导对他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下属又对他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科室主任对他管辖的科室又直接负责;只有所有的这些人对各自的安全负责,那这个单位才是真正的安全有人负责。安全部门的人员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层面去负责安全,所以安全必须是从高级管理层到科室主任和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而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在技术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2.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4. 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 应急处置 4.2.1 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 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 应急响应 4.2.3.1对于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3.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4 应急结束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国外的应急管理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水平 1、美国的应急运行机制与应急管理中的法律规范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三级反应机制。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局,原负责应急事务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于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最大的部门之一。 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为应急工作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工作状态。调度中心根据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迅速、高效运转。 美国联邦政府应急管理是以《减灾和紧急救助法》授权,按照《联邦紧急响应计划》部署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联邦紧急响应计划》是由参加计划的27个政府部门机构共同签署,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在应急计划中得到明确界定。当计划启动时,各有关部门即可直接按各自的职能分工采取协调行动,形成了协调联动机制。“”后又出台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2、日本的灾害情报通讯网络体系与公民的自救意识及志愿行动 一般而言,灾害情报的收集和对灾情变化的及时把握,对制定救灾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方位的灾害情报覆盖方面,日本政府建立了气象防灾情报、地区气象观测情报、河流流域情报、道路灾害情报等各种情报系统,在顺利地传达情报方面,日本政府建立起连接国家机关的中央防灾无线网,连接全国消防机关的消防防灾无线网络以及连接各地方政府防灾机关的都道府县、市街村防灾行政无线网络等,覆盖全国的防灾专用通信网络。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除了政府的高效危机管理能力之外,民众也具备良好的灾害自救能力,各社会团体也体现出了高度的志愿者精神。在凤凰网的日本震灾专题报道“日本何以处‘震’不惊”一文中,我们通过若干张图片清晰地看到,日本民众在此次大震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谦让、理性和忍耐等等精神难能可贵。日本国民在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中培养出的坚强和隐忍精神,实现了日本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应对有理、有序、有情、有力。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是一个灾害高发性的国家,其所遭受的灾害主要包括江河洪水、风暴潮、海啸、地震、台风与强风、膨胀土、滑坡等等。由于经济的发达导致物质财富的高度集中,每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创设了一套完备的灾害管理体制与政策体系并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美国防灾的法制体系 美国一贯重视通过立法来界定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其在各个领域的法制体系建设都是比较规范和完善的,在灾害管理方面亦然。据统计,美国先后制定了上百部针对自然灾害和其他危机事件的法律法规,且经常根据情况变化进行修订。《全国紧急状态法》是美国最基本的灾害管理总体法案,其对紧急状态的过程、期限以及权力,都有详细规定,除对政府功能有明确的定位之外,其对公共部门如警察、消防、气象、医疗和军方也作了具体的规范。除《全国紧急状态法》总体法案外,美国还有地震、洪灾、建筑物安全等相关问题的专项法案。“9·1l”之后,又有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从而形成了一个体系。通过法律,既规范了政府和公共部门在危机中的职能,又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和职能机构的正常运转[6]。 2 美国的自然灾害管理机构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三级反应机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是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策机构,美国政府紧急事务管理实行的是总统领导下国土安全部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统一指挥协调的体制[7]。FEMA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做好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提供应急管理指导与支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降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确保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免遭破坏。可以说,FEMA是目前美国危机应对机制中的核心机构。此外,它还负责联邦突发事件警报系统,联邦大坝安全计划与其它一些联邦灾害援助计划,这些计划旨在帮助地方制订气象灾害、包括洪水、台风和龙卷风的防备计划;负责管理自然灾害与核灾害警报系统,实施减轻重大恶性事件后果的防备计划。 3 美国灾害管理特点 美国灾害管理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 (1)统一管理。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2009年11月25日14:56:36 星期三 社区是最基层、最靠近百姓生活、最代表居民基础利益的平台,如何建设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上至地方领导,下到普通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的社区建设起步早,而且在“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了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谈谈对美国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启示。 一、初步认识美国社区 “社区”这个词汇,最初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来的,后翻译到美国,就使用了community这个词汇。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表示人们自然形成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单位。一般来讲,社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是由有限数量的人口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因此社区一般规模有限,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容易。二是社区这种单位是自然形成的,因此社区一般都具有历史的沉淀。三是社区是超越家庭的基本生活单位。在社区内,人们从事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感情沟通,乃至可以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四是社区以一定的聚落形式存在,是由一定的建筑和场地安排形式形成的人类居住地。美国社区除了具体上述基本特征外,还有其独自的优势和特点。 (一)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程度高。在美国,社区参与成为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美国社区治理为公民的参与提供了各种渠道。社区会议和社区听证会是普通市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固定渠道。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市议员兼任社区董事会非正式成员,不参加投票。因此,社区的利益和群众的要求能够通过他们迅速地反映到市立法部门,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对社区事务进行宏观调控,但他们不会直接干预社区内部事务。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他们必须向社区居民负责。除了通过社区代议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外,社区居民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者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在美国现代社区治理中,公民直接参与的意愿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社区居民既可以通过社区选举或政党选举来间接影响社区的公共事务,也可以通过社区全民公决或者社区听证会来直接决定社区的公共政策。总之,美国社区治理表现出的对社区居民参与巨大的容纳能力,其民主化程度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非政府组织在社区自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共管的主要载体,致力于表达居民的意愿和对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据统计,至2003年“活跃在美国大中小城市社区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共有100万个左右,约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1999年通过募捐、接受个人及企业捐赠、基金会和政府资助以及服务收费,美国非营利组织共筹集6 700多亿美元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这些非政府组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推动了美国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它们承担了原属于政府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和成本。非政府组织作为个人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有助于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它们成为民选官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保证社区居民有秩序、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非政府组织发展和增多,他们需要为争取政府支持和私人基金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 企业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应急处置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的危害,保障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指结合我公司实际; 2、本预案所指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包括: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暴、雪等,因素而造成房屋倒塌、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事件。 3、防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 !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

然灾害而危及公司与工厂及员工安全和财产损失。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公司与工厂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一)公司与工厂各部门职责。公司与工厂员工在负责人统一领导下,成立由祖军任组长,分管行政负责和各办公室组成的工作小组。 1、在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预防的各项工作。 % 2、监督、汇总和收集公司与工厂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分

安全管理的启示

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上医治未病”,源自春秋战国的一个故事,有个名医叫扁鹊,一天扁鹊拜见魏文王,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仨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上医治未病),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中医治欲病)。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下医治已病),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的有道理。”这就是“上医治未病”的典故由来。“上医治未病”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就是要牢固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就是要牢牢把握安全预防的主动权,将各种安全隐患察之于未形,防患于未然。 一、“上医治未病”是一种安全理念 有人说,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这说明要长治久安,保持长期的安全稳定,就要在人们头脑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并上升为一

种安全理念。 (一)“上医治未病”体现了超前谋划预防为先的思想。《淮南子?说山》中有“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以小明大,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意思是说一个人见了树叶落,就能够预见到秋天即将来临,说的就是一种超前意识,这和道家庄子所说的“飓风起于萍末”是一个思想。“上医治未病”也集中反映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预防工作,“预”是基础,“防”是关键,“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2005年10月2日,受第19号台风“龙王”影响,某部新学员训练大队遭特大山洪袭击,一栋新学员租住的楼房被山洪冲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客观上是受台风影响、百年不遇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带来的,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驻训选点不当,租住楼房质量差,埋下了发生灾害的重大隐患。该部队将营地选择在陡峭山崖、江边河滩和行洪走廊上,直接造成山洪泥石流冲击。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超前谋划,预防为先,加强预测预想的重要性。做好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争取主动,在发生“质变”之前把握“量变”的规律和走势,特别是要在着眼长远、力求在本质上提前解决问题,如有针对性地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安全常识和安全规定的学习理解,加强教育和及时引导,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是一种超前谋划;建立思想骨干队伍,健全安全工作网络,坚持经常性的安全

国外社区管理理论分析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c9147204.html, 国外社区管理理论分析及其启示 作者:刘瑞王盟晓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国外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形 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管理越来越成为辅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和改良社会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大陆的社区管理发展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其发展经验十分缺乏,本文分析了国外社区管理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希望对我国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发展;社区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社区管理工作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也兴起了社区建设的浪潮,但由于理论的不成熟,经验的缺乏,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到目前我国社区管理建设工作较之西方仍然落后。因此,比较和借鉴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一、国外社区管理模式 根据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自治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在现代国家中,新加坡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由于新加坡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背景,它形成了一套官方色彩较为浓厚的社区管理模式。在新加坡,政府管理较为严格,自上而下地对社区工作进行管理,社区内部的各个组织职能分明、结构严密、井然有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新加坡特色社区管理模式。 首先,新加坡政府在社区组织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这些派出机构在社区中管理社区各项事务、增进社区各种福利,以促进社区更好的发展,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其次,新加坡政府控制着社区的物质基础。政府通过对社区财政的控制与管理,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来掌握社区发展的大局,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的指导思想。 (二)社区自治模式

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

北厝医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提高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医院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医院受灾群众工作、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火灾、冰雹、雷击及暴雪等因素造成医院建筑倒塌、淹没、群众伤害、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救灾工作。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自然灾害及预防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各个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院干部、职工的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灾、抗灾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组织各个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灾减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宣传报道组、医疗救护组和后勤保障组。 1、通讯联络组: 负责事故的报警、报告及各方面的联络沟通。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向上级报告受灾情况。 2、警戒保卫组: 负责组织应急安全队员有序疏散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交通。 3、宣传报道组: 协助组长、副组长,利用灾害应急广播及时调配人员、播报信息等。 4、医疗救护组: 负责对受伤害人员实施就地抢救,恢复医疗秩序。 5、后勤保障组: 负责供应各类医疗急救和生活物资。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小自然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预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墨菲定律”带给安全管理的启示 导读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 “墨菲定律”: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换种说法: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西方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这样说的: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诞生于20世纪中叶,这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处处弥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人类取得了对自然、对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胜利,并将不断扩大优势;我们不但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向太空……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这一切似乎昭示着: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而胜之。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6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

国外社区管理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国外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办法,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一.国外先进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 欧美国家在社区管理上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一般是分离的,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的结合较紧密这种关系上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1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社区中心存在于社区中,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区中心,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社区中心的组织结构原则的确定也有统一的标准社区中心的管理层由一名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一名出纳员、一名秘书和一名执行主任构成。社区中心的经费来源于捐献政府资助以及其它方面,中心的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地方开展活动,设备设施能满足不同需要,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提供服务。 1.2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的特点。 社区自治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因此,美国社区自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美国。 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占成年人口总数的,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2.1日本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日本社区管理内容,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等同于我国街道办事处地域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地域中心负责收集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地域中心的经费是政府拨款,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2.2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