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谭盾《忆》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谭盾《忆》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谭盾《忆》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谭盾《忆》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模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欣赏论文

浅谈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与情感传播姓名:钟彩霞专业:学前教育班级:15级2班 汉族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被人们广泛传播,一代一代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中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期望,薪火相传,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 汉族民间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部分。 1.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汉族民歌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在此我重点说说山歌。 山歌多在野外歌唱,环境空旷,不受劳动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拘无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因此,山歌的特点一般是节奏比较自由,音调比较悠长,在演唱时,往往可以根据歌唱者当时的情感需要,时而延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自由的变化。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表情达意的特殊方式,它承载着客家人真挚的思想感情。在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题材的山歌。歌者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的灵感

来源。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了客家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和思念之情,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借山歌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例如,青年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会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 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他们还借山歌表 达对爱情的坚贞和执着。又如:“生要恋还死要恋,不怕刀枪架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游花园。”这首山歌直接表现爱情中的男 女为了爱情不怕死不怕受折磨,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敢于冲破一切势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生死都要相爱的信念,去追求诚挚的爱情,这就是他们冲破封建罗网的最直接呐喊。 2.民间歌舞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花灯、花鼓、采茶。东 北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东北秧歌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律特点。东北秧歌的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等都展现了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并反映了东北人民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东北秧歌在风格上以热情、火爆、泼辣、幽默著称。动作既 哏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哏,哏中有俏,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体现其风格的要素主要有韵律、体态、动作、节奏、服饰、道具。韵律、体态和手巾花集合在一体的动作结合

水彩画浅析.

水彩画浅析 论文关键词:水彩画;水彩画语言;审美价值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水彩画的发展概况,水彩画的独特语言特点及审美价值,以及中国水彩画与西方水彩画。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相当成熟,在我们多元环境中,更加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水彩画在世界水彩画中一定会熠熠生辉。 就绘画种类而言,水彩画在这个大家庭中可以说象是一股清泉,象是一缕阳光,如同诗一般的抒情,同时具有音乐一样的高雅。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为人所欣赏,品尝。在给观者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想去了解它的历史、语言、审美...... 一水彩画的发展阶段 水彩艺术历史久远,是人类绘画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就本身而言是用水和颜料调和绘制而成的画面。按历史时间发展大致分为三各阶段:第一阶段为“古代水彩画”。这个时期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可以称得上是“古代水彩画”。无论从设色以及画面的风格都体现出了水彩画语言的独特魅力。波斯王朝的细蜜画,也是倍受人观注的“古代水彩画”的形式,更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第二阶段为“近代水彩画”。这个时期的水彩画,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狭义规定的水彩画。是指用水和水彩颜料调和在特制加工的水彩纸上所画的图画。它经过画家的实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光色的运用以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的结合,使画面充分发挥了水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了现代水彩画的独特风貌。 符合上述这个概念的水彩画,其历史并不太长,首先起源于17世纪的德国,18世纪的英工业革命带来了近代水彩画的繁荣,19世纪末才由西方传入中国。 在西方,当水彩画还处于初期尚未形成成熟画种之时,一些画水彩画的画家曾借鉴油画的绘画技巧,以此来提高水彩的表现能力。然而,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水彩画由于颜料、纸张等特性,慢慢摆脱了油画技法的影响,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独特技法,从而建立了与油画相并列的独立画种。西方许多油画大师,同时也是水彩画家,如德国大师丢勒,英国的“水彩画艺术之父”桑德比,“水彩画艺术的保护人”门罗以及“写实风景画的开创者”康斯特布尔,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等。另外,毕加索、米罗、克利、夏加尔等大师的水彩作品颇为前卫性。使水彩画自由多样,一改前辈的严谨和规范。毕加索的原始、米罗的神秘、克利的幻觉,无不在各自的水彩画中得到了更宽泛的表现。 第三阶段为“当代水彩画”。当今世界水彩画融入了更多时尚的因素,由于新材料新工具的运用,再加上世文化的融合交流,使水彩画更加丰富,更加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学以致用。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难点 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山水画名作,认真观摩欣赏,同学间交流,分享对山水画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印发资料: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民族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了《少数民族音乐赏析》这门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课程。可是真的学到了挺多的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后半学期了,在新疆待了快两年了,但是新疆的地域特色,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一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很少认真听选修课,但是这个课我听起来还是比较认真的。因为感觉这个讲的挺有意思的,每天上完课之后很疲惫,晚上还可以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放松一下,感觉挺好。我知道了新疆有7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5个直辖市,知道了,南疆北疆以天山为划分等一些基本常识。 记得老师说过一首歌,刀郎的新疆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弹起你的冬不拉啊。在一次演唱时,有人说冬不拉不能代表新疆的乐器,于是改成了:弹起你的热瓦普啊。因为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

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热瓦甫,又称热瓦普、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歌海、音乐之乡。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儿会、苗族的龙船节及绕三灵、侗族的采桑节对歌、布依族的老鹰坡歌会、族的温泉水边赛歌节、瑶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节等。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在那雪山冰峰高耸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塔吉克族人民。

浅谈水彩画的特殊表现力

浅谈水彩画的特殊表现力 ——透明灵秀的艺术形式【摘要】本文通过水彩画与其它画种的比较,得出水彩画之所以能够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就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关键词】表现力艺术形式艺术风格 (一)水彩画的形成与发展 运用水彩做画,在绘画技法中是最古老的一种方法。古埃及时代就有人以水为媒剂调和颜料在草纸上作画。中世纪的欧洲人使用类似的方法,绘制祭祀用的手抄经本里的插图,这就是水彩画的雏形。 根据推断,中国水彩画的出现当在纸和毛笔发明之后,蔡伦造纸,蒙恬制笔,远比西欧早。水墨技巧到宋代已相当成熟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实质上就是水彩画,但在表现技法上与西欧的水彩画不同,现在我们所称的水彩画是从西欧传到中国来的,已有百余年历史了。 水彩艺术在欧洲各有不同的独立开端。欧洲的水墨画始于14世纪,佛罗伦萨教堂里的壁画就有以水墨单彩来起稿的。 可见,远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把水彩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运用到了绘画当中。德国巨匠丢勒(1471—1582)利用水墨技巧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水彩画(WATER COLOUR)。一般公认为他是第一个作水彩画的。他的水彩画精细,工整,并略施以粉质。作品有《大草坪》,《一簇樱草》等。德国的霍尔拜因和克拉那赫,意大利的彼罗西奥都曾作过水彩肖像和其他题材的水彩画。17世纪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及其弟子安东·凡·戴克,都曾作过一些水彩速写。荷兰画家阿德里昂·凡奥斯·塔德兄弟则全部用透明色制作水彩画,为现在欧洲大陆的水彩画奠定了基础。 使水彩画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应归功于18至19世纪英国水彩画家的努力。英国水彩画有自己的传统,从16—17世纪以来风行一种记录性的地形风土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随着海外的扩张,旅游的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由三个基本构成因素所体现出来的,即:真实、具体的空间境象;意象统一,情景交融的空间境象;高度的艺术手法所强化的使观者继续再创造诱发媒介。山水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艺术成就很高,在中华民族传统绘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意境一词,最早见于诗论,在画论中出现则相对较晚。山水画的意境说,似乎可以视宋人郭熙的《林泉高致》为其发端。其后,意境便被作为衡量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品评标准。至明代笪有光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的发挥,之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有所阐述,其中不少精辟见解构成了我国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那么意境就可以定义为:作者在绘画创作中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总之,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即写情,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山水画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时又包含着深厚、耐人寻味的意蕴。正是这样的意蕴和境象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具特色的境界。它不仅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 关键词: 山水画构成因素意境传统 一、山水画意境的理论构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的美好景致与人的想象相结合,是意境形成的根源。春山如笑,夏山积翠,秋山如妆,冬山似睡;泰山雄伟,华岳险峻,峨眉神秀,衡岳苍翠⋯⋯大自然人格化的特征,给予画者深刻的启示。清人黄钺就总结了前人经验,概括出意境的二十四种品位特征: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超脱、纵横、淋漓、简洁、明净、空灵、韵秀⋯⋯较为全面地阐明了以气韵生动为主的自始至终气脉相连,生生不息的意境特征。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所著的《诗格》中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三境说,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尔后,晚唐诗人、评论家司空图则著以《二十四诗品》,以四言韵语论述诗歌风格,为后世所重。到清末民初,王国维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古典诗论成就并结合西欧资产阶级美学成果,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虑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深,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创作。”在山水画高度发展的同时,画论也相应地触及到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了“真景”说,主张“度物象而取其真”,并阐明“真者气质俱盛”。在此以前,山水画论多沿用人物画论“气韵”、“形神”等概念。唐代王维极早地把这一诗学的审美要求借用到绘画上,并从理论到实践上指导自己的创作,形成早期传统山水画意境的构成格调。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其“论山水树石”一节中,虽也有“凝意”、“得意”、“深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喜欢音乐但是根本不了解音乐,对于音乐鉴赏的内容多数不感兴趣,偏向于东西方的流行音乐与歌唱,导课的内容与方式多需要图音或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及流行唱法演绎的音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进入内涵较高的鉴赏课需要音乐知识的补充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四、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六、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七、教具准备:电教化多媒体设备 八、课时数: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水彩的主要分类、艺术特征及基本画法

水彩的主要分类、艺术特征及基本画法 水彩就是水与色彩的融合,泛指用水进行调和的颜料。顾名思义:水彩它给人的感觉有2种,一种是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给人“色彩”的感觉,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的大脑,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一样。 主要分类 按特性一般分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两种。分别为: 水彩【watercolour】一般称做水彩颜料。透明度高,色彩重叠时,下面的颜色会透过来。色彩鲜艳度不如彩色墨水,但着色较深,适合喜欢古雅色调的人。即使长期保存也不易变色。 水粉【Gouache】又称广告色,是不透明水彩颜料。可用于较厚的着色,大面积上色时也不会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虽然同属于不透明水彩颜料,但水粉一般要比丙烯便宜;但在着色、颜色的数量以及保存等方面比丙烯稍逊一筹。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性的使用。 按制作工艺水彩颜料一般有四种:

干水彩颜料片 湿水彩颜料片 管装膏状水彩颜料 瓶装液体水彩颜料 艺术特征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方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颜料本身具有的透明性; 二、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 水彩材质的特性导致水彩艺术的特殊性。水色的结合、透明性质、随机性及肌理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并形成奇妙的变奏关系,产生了透明酣畅、淋漓清新、幻想与造化的视觉效果,与自然把

持了和谐的灵动之美,构成了水彩画的个性特征,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基本画法 干画法和湿画法 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 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层涂: 即干的重叠,在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层涂象有色下班重叠,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 罩色:

九年级语文《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四.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探究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学习《xx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一课,在黄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鉴赏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这次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其实在我选择选修课的时候只是为了修够我所需的学分,并不太在意学的是什么。 我本人是所谓的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对于音乐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对音乐的兴趣上,认为好听就听,而不能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如音乐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富含什么样的寓意等,那是我们无法体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算是一种巧合吧。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每周三的晚上来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感觉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声音,而声音中最美妙的是音乐。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乏味,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因此音乐丰富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 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是鉴赏课,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音乐来欣赏。例如《高山流水》、《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等等。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介绍: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 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 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 “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 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 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 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 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 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 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 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 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充分,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 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 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 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 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 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 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 摘要:我国音乐文化多元一体,规模庞大,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根本所在,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是我国古老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品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风格,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站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怎样的眼光和态度来面对民族民间音乐? 一、认识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所谓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一个民族在自身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生活的音乐。它是有根音乐,既然是有根,就意味有着生命力,所以被长期广泛流传,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一个民族在某个生活阶段的心理和情感,(1)如中国的民歌,最初在远古时代,人们在集体劳动为了拼命而发出的呐喊声以及表达心情愉快时发出的欢呼声,这都是最初形成的民歌。虽然当时没有一些文字将其准确记载,但是通过人们在劳动反复吟唱、口传心授,已形成一个“歌谣”。(2)又如情歌的形成专家认为是一个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表情达意时哼的歌,青年男女通过这些简单,朗朗上口的“歌”来表白自己的心声,倾听对方的心灵反映。(3)如后来的说唱音乐、戏曲、歌舞这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后来由于有了文字的记载,于是民间艺人又将文学、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有些在用地方方言演唱……这些说明民族民间音乐源于生活,所以具有最真实朴质的情感,具有庞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支撑它发展到今天,随着历史长河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出亮光。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乡土性。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

水彩画意境之美论文

浅谈水彩画的意境之美 摘要:关于水彩画的意境美,更多地由画种本身的特点来产生。本文浅谈水彩画的意境之美,主要从水彩画与意境美的定义着手,通过水彩画的特点、水彩画的题材等几方面来阐述笔者的观点。现代人提高审美性,学会欣赏水彩画的意境美对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彩画、意境美、水色交融 abstract: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bout water colors, more by ty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elf to produ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atercolor, mainly from water color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on the defini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color, watercolor theme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modern to increase the aesthetic,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o meet watercolor modern aesthetic demand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watercolor painting,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water color blends 中图分类号:j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zl】谭盾《地图》赏析926

谭盾《地图》赏析 题一、从谭盾的《地图》谈谈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1)《地图》推荐: 作曲家——谭盾,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地图》是谭盾于2002年创作的一部大提琴及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全名为《地图——寻回消失中的根籁(湘西日记十篇)》,是谭盾赴湘西土家族、苗族、侗族采风,在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乡间音乐时得到启发,创作而成。全曲分为九个乐章:“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听音寻路”、“石歌”、“舌歌”和“芦笙”。每个乐章都配有与标题描述相关的视频,都是采风时所录,不加任何加工,与交响乐团交相呼应。. 2)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谭盾如何将其与西方交响融合? 1.取材于民间:在音乐中能听出由交响乐器演奏的河水声、风声、石头声等大自然的声音。第五章“飞歌”中视频中苗族姑娘与现场演奏的大提琴交相呼应对歌,第八章“舌歌”的旋律也是出自侗族姑娘演唱的歌谣,第九章“芦笙”也是源于侗族的原始音乐。. 2.西方交响模仿民间曲调:第一章“傩戏与哭唱”中,有唢呐的声音,又像是笛子的音色,这些却是由交响乐曲演奏出来的,尤其是大提琴模仿的哭腔,更是惟妙惟肖。第二章“吹木叶”中的风声,鸟叫声和落叶声则是弦乐、打击乐、管乐之间的交流,小提琴和大提琴又模仿起了吹叶子的声音,热闹且自然。第七章“石歌”中管弦乐器和小石头配合演奏,让人们见识了管弦乐器的可能性. 3)对此类尝试的看法,赞成与否或其他?请说明原因: 我赞同谭盾这次在《地图》中所做的尝试。 1.多媒体的尝试:这次的多媒体式交响乐给予了交响乐新的定义,加入了声像记录片。整部作品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在屏幕上播放与这些民族音乐相关的视频,让乐曲主题不再是交响乐队,交响乐团也只是为视频中的民间音乐做伴奏,让作品表达更十足,带给人们一个缤纷多彩的视听盛宴。这种视听结合的音乐也将会是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2.创作理念的坚持:谭盾一直以来都坚持着想要结合中西方音乐,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理念,在《地图》中他完美的实现了这一点,《地图》包含了中国现代音乐的两种文化特性,既具有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子,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框架的限制,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谭盾以音乐方式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最民间的原生态艺术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在一起,为我们展开了一条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3.多媒体与乐团的融合不佳:在我认真的看完整部乐曲后,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屏幕上放映的画面音乐,那少女动人的飞歌,神奇的石头音乐,而其中的大提琴也只是将少女的飞歌重复了一遍,略显仓促。. 1 / 1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作者:包辽成学校:甘肃省漳县武当中学教学目标: 1、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山水画的灵魂。 2、尝试选用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 3、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教学策略:启发式 教具准备:课件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去过哪些地方?那些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提问,并课件展示祖国各地风光,从名山大川的雄伟到小桥流水的秀美,从滚滚江水的磅礴到江平如镜的娴静,从枫叶如火的热情到枝叶凋零的萧条。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给画家无穷的创作灵感。)导入新课。 二、讨论分析,探索发现,敢于质疑,师生共同总结 1、教师课件展示以风景为题材西方的英国的康斯太勃尔1821年创作的《干草车》和元代倪瓒画家的山水画《渔庄秋霁图》,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2、学生欣赏后,组内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内选代表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教师单品总结。(比较学习) 西方的风景画成熟阶段,以英国的康斯太勃尔为杰出代表。1821年创作的《干草车》是他的代表作品。画面呈现的是单纯而普通的乡村场景:运送干草的马车在涉水渡河,远处草地上沐浴着闪烁的阳光,广阔的天空中飘动着云彩,一切都那么简洁、质朴、自然。忠实于自然是西方山水画的主要特点。 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采用“三段式”平远构图法,上段是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瀚而平静的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

《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赏析心得在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经典民族音乐鉴赏》这个课程。之所以选它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发展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几讲中,我随着老师见识到了各种的民族乐器,欣赏到了各种古典的民族音乐。比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扬琴独奏《彝族舞曲》;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竹笛演奏的《苏州行》;扬琴弹奏的《步步高》等等。当然在这些乐曲中有我很喜爱的几首民乐。 唢呐独奏曲之一就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

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民乐步步高 《步步高》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步步高: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名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

浅谈我对水彩画的认识

浅谈我对水彩画的认识 摘要:几个世纪来,水彩画作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画种之一,以其画面独特的材质魅力深深吸引了人们,兴盛不衰。如今,水彩艺术在世界各国也和其他艺术门类同步呈现出现代艺术的特征风貌,风格多元,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使它独立于其他画种。 关键词:水彩画;水媒介 一、引言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水彩画强调水色的运用。水彩画因其对水的性能的充分运用和尽情发挥,形成了其他画种所不易做到的水色韵味。 二、水彩画的起源于发展 (一)水彩画的起源 水彩画的早期阶段,其表现手法非常简单,它只需用水调配可溶性颜料就可作画。古早在 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人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故此水彩画也称之为“绅士的艺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水彩画,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

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 (二)水彩画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许多杰出的画家,都对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俄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 -1944)作了许多实验性的水彩画后,完成了一种比较稀疏的构图,由感性发挥走向严格的自律,创作出一种理性的抽象构成绘画。德国画家保罗·克利 (Paulklee,1879-1940)运用对比技法融合于色彩的层次变化之中,并使色彩的分配、创作出很多优秀水彩画作品。同期或稍后,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绘画材料的生产,20世纪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举凡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如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 三、水彩画的特点 (一)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是以水与色的交融而形成的画种。它主要借助于光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来进行物体的塑造,是真实客观地对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特征作深入刻画的绘画形式。水彩画是通过水彩颜料、水及其他工具材料,按照画家的创作意图,利用水彩画的技法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