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国防动员研究

能够开展网上政工,提高运用高科技知识的能力;熟悉政治工作法规和各项工作业务,不断增强政工干部有效履行职责的综合素质。四是谋略必须高超。在以信息为主导的联合作战中,谋略的地位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更加重要。政工干部也要具有超常的谋略素养,努力提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谋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战争需要,更好地为战争服务。五是身心必须强健。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战争的速决性、复杂性和连续性,对包含体力、心理、生理、精神等诸要素在内的身心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工干部必须使自己能够以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力、良好的心理投入信息化联合作战之中。(本文责任编辑 孙永钰)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战略思想,抓住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一、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抓好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防动员建设是党和国家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国防动员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加强国防

动员建设,是

维护国家安全

与发展利益的

战略需求。当

今世界正处于

大变革大调整

之中,和平与

发展仍然是时

代主题,求和

平、谋发展、

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在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局部武装冲突接连不断,恐怖主义活动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安全发展环境面临多方面的威胁与挑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努力开创国防动员建设新局面■

 山东省省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 姜大明

27

2009·03 NATIONAL DEFENSE

28

国防动员研究

2009·03

战。在国内,各种敌对分裂势力与境外势力勾连聚合、频繁进行捣乱破坏活动,由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复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国家安全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支撑,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国防动员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能力和军事能力,历来都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战略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毫不松懈地抓好国防动员建设。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富国是强军的基础,强军是富国的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越加快发展,越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加大国防动员建设投入的综合效益,民兵、预备役部队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等行动,人防工程的开发利用,国防所需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建设放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全局上来把握,放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这个大背景中来筹划,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积极促进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和谐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国防动员系统人才资源丰富、物资技术雄厚,民兵、预备役部队亦军亦民、组织健全、突击力强,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各级要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规划,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要求,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在参加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在弘扬先进文化中的带头作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不断强化政府主导地位,进一步优化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环境

国防动员建设是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当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只有强化政府对国防动员建设的主导地位,才能优化国防动员发展环境,提高建设质量。

一是增强政府主导的责任意识。我国《宪法》、《国防法》、《兵役法》都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领导职能,在法律上确立了政府抓国防动员建设的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各级政府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自觉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到国防动员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国防动员工作,促进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

二是发挥政府主导的职能作用。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对国防动员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调整规范,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军民兼容、平战一体的功能,切实形成党委统领、政府主导、军地协同、分工负责的国防动员工作格局。在组

织领导上,要把国防动员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范围,健全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抓国防动员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作安排上,要把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研究

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搞好国防动员建设的总体设计,保证国防动员工作与经济建设衔接配套、协调发展。在机构建设上,要把国防动员机构编制纳入政府机构改革范围统筹考虑,确保机构、人员落实。要抓好基层单位国防动员组织建设,将政府主导国防动员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和各类经济实体。在经费保障上,要把国防动员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递增。在法规建设上,要积极推进地方性国防动员法规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完善兵员动员、物资储备及征用、人防建设、交通运力动员等方面的配套法规,促进国防动员建设依法、有序、高效运行。

三是创新政府主导的方法手段。要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国防动员的特点规律,统筹兼顾,创新手段,推动国防动员由以人力、物力动员为主向智力、科技动员为主转变,由数量规模型的粗放动员向质量效能型的精确动员转变,由满足传统作战需求向满足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转变,由分散式单一动员向一体化联合动员转变。要充分发挥法规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防动员建设的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防需求、军民通用装备征用等工作中遭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标准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以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良性发展。

三、着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职能,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是国防动员功能的深化和拓展。国防动员系统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系统的特殊优势,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和服务本领,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健全国防动员应急指挥体系,努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军地兼容、互联互通的国防动员应急指挥体系,是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国防动员机构比较健全,并在相关部门和行业建立了应急工作机构。我们要注重整合各类应急办公室、指挥部的力量,使其与国防动员系统有机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等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效能。要依托地方政府网和国防动员指挥网等网络系统,把国防动员指挥系统与公安、地震、防疫、防汛、防火等应急指挥系统有机衔接起来,建立集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指挥控制、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平台,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快速反应。

二要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体制优势,努力提高遂行任务能力。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具有组织健全、训练有素、社情熟悉、反应迅速的特点,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拳头力量。我们要着眼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服务应急功能,针对其担负的抗洪抢险、山林防火、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反恐维稳等任务,编实建强各类专业队伍,重点建设一定规模的专业应急力量,配齐装备器材,强化专业训练,努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中促进应战准备。

三要挖掘整合国防动员资源潜力,努力提高平战转换能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国防动员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战备物资储备、人防工程建设、军民通用技术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效益。我们要按照军民兼容、平战一体的原则,挖掘整合国防教育、人民武装、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以及科技、信息、通信等动员资源潜力,进一步拓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建设的途径,建立健全经济领域、社会管理部门和国防动员系统平战转换机制,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拉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动员资源的利用效益。

29

2009·03 NATIONAL DEFENSE

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建设的重大课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民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新时期军民融合的认识 辩证看待军民融合。看尽大国兴衰事,唯有融合是正道。历史上,不少国家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吃尽苦头:有?犁?无?剑?,犹如泥足巨人;而有?剑?无?犁?,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当今时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在战争需要时迅速把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军队作战能力,谁就能保持强盛。环顾世界,启示颇多。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硅谷有600家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订了服务合同,硅谷俨然成为一个?武器库?。军民融合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央决策层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长远的布局。正是深刻洞悉了?犁?与?剑?之间的辩证关系,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式发展郑重写入党的行动纲领。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大有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军民融合是富国之策、强军之本、发展之要。军民融合就是逐步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转变,更有利于构建和形成国防与经济社会建设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促。大融合大发展,早融合早得益。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之一。从内在关联上看,国防科技工业既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却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西方军事学家约米尼曾警示过世人:?富有黄金的大国,其国防并不一定会强大。?一个国家的国防要想真正强大,必须拥有先进高效的国防科技力量做支撑。2012年9月底,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列编。虽说航空母舰形成实际作战能力尚需时日,但背后的战略语境却足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引用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利托夫金的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完成一艘5万吨级以上航母的自主设计建造,那么它的综合国力已经迈进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将几近空壳的‘瓦良格’号改造成军舰?,无疑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的一次重要跃升和完美展示。这种展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就是一个无声的威慑和长效的安全保障。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工程,需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狠抓落实。一是精心制定推进融合式发展的规划计划。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必须树立体系建设的观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配套的规划计划,努力构建以需求牵引建设、以计划规范进程、以标准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军民融合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完善有利于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机制。即要完善需求提报论证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三是健全完善促进融合式发展的配套法规政策。即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完善相关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协调两大建设,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这些重要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维护富国统一,增兵增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在当代中国,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地位,制约和制约。丰富国家和强大军队统一的深刻内涵,走富国强兵的中国特色道路。 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安全与发展是该国的两个基本战略目标。在国家战略大局中,它们是共生与共同繁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按照我们党的理解和实践,协调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战略目标是实现富国壮军的统一。在当代中国,为了深刻理解维护一个富裕国家和一支强大军队的统一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将其纳入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复兴处于什么历史地位?由于涉及太多的因素,并且变量之间的权重关系太复杂,因此很难获得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准确的“复兴指数”。相反,粗略估计位置是合理可行的。运用相对发展水平的方法,从单一到全面测度,可以建立三个视角来观察民族复兴的方向。首先,中国的GDP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购买力平价法,从公元第一年到18世纪,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以上卷。进入近代后,这一比例迅速下降,到1950年降至4.5%。在改革开放的33年中,中国以每年平均世界增速近7个百分点的速度赶超世界。平均。目前,按照麦迪逊的方法,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份额已超过18%。如果按汇率计算,2012年已达到8.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11.5%。第二,从“全面经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人均经济总量,科技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指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人均GDP 而言,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发布的世界排名中排名第89位,仅是美国的1/11。中国经济总量丰富,人均贫困。第三,从整体现代化的角度,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中间位置。例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中国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101位。依次看待这三个视角,我们可以从高到低得到不同的发展水平评估。但是,从“全面复兴”的角度,我们仍然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艰巨的努力。 在民族复兴的方向上,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制约因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应对外来势力对中国战略发展空间的压制和排斥。作为一个尚未完成统一的国家,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周边安全环境动荡不安作为社会主义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一直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的“西方化”,“分化”和“妖魔化”等各种挑战。作为一个战略利益不断扩大的国家,它面临着国际既定利益和权力格局的障碍与制约。作为自然灾害,它必须面对来自西方的“西方化”,“分化”和“妖魔化”的挑战。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上课讲义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 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总体看,中国和平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交织、军事安全形式与其他安全形式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中国安全的总体态势。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安全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地位,直接关系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 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涉及诸多问题,而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解决

以苏联和科威特为例,漫谈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苏联在早期,即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强兵措施,红军扩张是三十年代中期的事情了。就这样到了苏德战争爆发时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开战初期面对德国闪电战一度搞得非常被动。 二战结束时苏联是个什么形式? 经历了苏德战争流血流泪,经济社会遭受重创 但盟友美国在二战结束前,国内舆论已经开始造势抹黑苏联,甚至把苏联和纳粹都归为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就是邪恶的,美国及所有资本主义正义的世界要反对社会主义 二战结束后另一个盟友的前首相发表了铁幕演说 然后就是乔治凯南电报,遏制政策出炉 在苏联人看来,美国佬和你对抗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那时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苏联人不强军能行吗,不强军被人再一轮突击打到莫斯科吗? 卫国战争是用几乎一代人的牺牲换来的胜利,而且卫国战争的创伤又用了一代人来治疗。 难道还需要再牺牲一代人吗

所以苏联必然会加强国防军队建设,强化国防重工业部门。 苏联后来在玉米帝/勋章帝时代,采取重点发展导弹/核弹/常规武器的不同策略,但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苏联的国家安全。斯大林扶持东欧卫星国也是为了扩大苏联的战略纵深。 至于科威特,科威特作为一个酋长国。不适合作为论证富强的例子。 其政权的现代性含量恐怕还不如出身阿拉伯社会主义右翼(其实已经和左派关系不大了)的萨达姆政权。 而且其国家财富主要来自石油+主权基金投资,工农业都不发达。简直大号肥羊。 当然不是刚经历两伊战争,军队规模远远超越其国力(两千万人口七十万军队,简直是中东普鲁士了)的伊拉克军队的对手。 而强大的富国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帝,它们如果能够在自己架构的国际体系里惬意的吸血,是可以富国同时强兵的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是人民战争”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国家整体战略上,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相适应,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布局与进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军民融合”要体现在资源合理配置上,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人才、军队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兼容发展,提高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协调运行机制上,要在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军事教育、军事人才军队保障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强军才有可靠的支撑。强军兴军是富国强国的战略支撑。 同时,经济社会愈发展,安全需求也就愈旺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不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家利益发展就没有安全保障,实现祖国统一就没有力量。所以,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扩展资料 自有国家以来,为了实现和维护其利益,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要履行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发展,二是安全。两者如同一个国家的双翼,统一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富国还是强军,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而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二者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通常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富国和强军关系的探求就没有停止过。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 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 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 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 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

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 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 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 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 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