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2015高三地理总复习: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源:学优高考网2953216]

《三维设计》2015高三地理总复习: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源:学优高考网2953216]

《三维设计》2015高三地理总复习: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源:学优高考网2953216]
《三维设计》2015高三地理总复习: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源:学优高考网2953216]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考纲要求]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

分布特点: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 平原地区

原因: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

扩大发展,可以减少投资

(2)山区: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 (3)为什么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高原上? 提示: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适于居住。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有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地区适宜建设城市。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水的意义?????

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

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3)我国南方为什么具有“临河设城”的规律?

提示:我国南方河流众多,城市依河而建,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影响线路的走向:就铁路线而言,地形的影响最为明显。

(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2.气候与城市

(1)气候与城市分布: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河流与城市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

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例1] (2011·北京高考)下图为地处50°N 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 .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

万年前 B .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 .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 .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

A .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 .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 .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

第二步:用方法,快速锁定答案

解答该题可用排除法。第(1)题,图中21~23百万年形成的地层已经受到河流的侵蚀,

故河流形成在这个时间之后,故A错;①处岩层上升,上升岩块伴随着侵蚀作用,故B错;

②处缺失1.5~21百万年的地层说明该处地层上下不连续,故C错。第(2)题,聚落没有明显断裂影响痕迹,应形成于断裂后。由图可知,该聚落位于河岸一侧的台地上,并没有位于河流冲积平原上,且为了避免洪涝灾害也不宜向河滩方向扩展。50°N附近的欧洲中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答案](1)D(2)C

一般性公路走向示意图

[温馨提示]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①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②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在陡坡上要呈“之”字形弯曲等。

[例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交通

C.河流D.自然资源

(2)图中铁路未修成直线,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地形起伏②河流流向③资源分布④居民点的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区。第(2)题,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起决定性作用。图中铁路的选址首先考虑居民点的分布,将主要城镇和村落连接起来;其次考虑地形的影响,尽量绕开不利地形。

答案:(1)A(2)D

迁移交汇能力(三)——区域地形特征与交通线路分布及聚落分布等知识的交汇

[命题者说]地形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地形类型的差异、地势起伏的变化对交通建设、聚落分布、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地形区具有不同的地形特征,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以及聚落的分布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近几年的高考看,以区域地形分布为背景,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受地形影响的表现、聚落的分布特征等问题。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应从图示地形、河流等信息入手,联系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技巧和答题规律,把握答题关键,准确锁定答案要点。

[考向多维探究]

角度一:交通线分布与区域地形特征

1.(2012·江苏高考)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

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A.多断崖、深谷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D.多角峰、U形谷

(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1)AC(2)CD

2.(2011·全国高考)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答案:(1)A(2)B(3)A

角度二:聚落分布与区域地形特征

3.(2014·北京高考)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4.(2012·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答案: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备考技法归纳]

一、通性

1.材料选取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交通线路的建设多以重大交通线路工程为背景,如第1题是雅西高速公路的建设,第2题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等,时代性强。聚落分布与自然条件的考查,多以区域聚落分布状况图为背景进行考查,如第3、4题。

2.材料选取形式多样,既有景观图也有区域图,但考查内容难度较低,属于基础类问题,只要准确获取信息,抓住关键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和要点归纳。

二、通法

1.确定考查范围

认真审题,确定考点内容和范围,如第1题和2题(1)问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第2题中的(2)(3)问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意义,第3、4题考查交通和聚落的分布特点。

2.明确思考方向

考查交通线分布与区域地形特征的问题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分布和地势起伏变化等方面分析。

考查聚落分布与区域地形特征的问题要从聚落所处的位置、分布特点与周围地形类型、河网密度、气候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

[课堂对点练习]

题组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014·洛阳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

C.土壤D.生物

2.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1.A 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河流沿岸,说明聚落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2题,居民点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不易遭受洪水的威胁;同时河流沿岸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题组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2014·海淀区期中测试)读某岛屿简图,回答3~4题。

3.该岛地势()

A.中部低,四周高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4.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解析:3.B 4.C第3题,该岛屿河流为放射状水系,所以为中高周低地形。第4题,岛屿周边以平原为主,利于聚落和交通布局。

[课时跟踪检测]

(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处的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洪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1.B 2.B第1题,从图中P处的位臵可知,P位于山前,从放大图上可知形状呈扇形,故为洪积扇。第2题,从Q处放大图上看乙处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又靠近河

流,因此是聚落选址的最佳位臵。

3.(2014·宁波二模)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

读下面两图,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此原始聚落已经有了简单的功能分区

B.图中壕沟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修建的

C.图中居民区位于河流附近的①处,容易受到洪灾的影响,布局不合理

D.图中聚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5.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居民区布局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居民区建在与河流距离较近的阶地上,既可以减少河流洪涝灾害的影响,又可以满足居民对淡水的需求

B.位于山前平原区,土壤深厚肥沃,便于发展农业

C.位于河流附近,便于从河流中直接获取鱼类等食物

D.离山脉较近,主要是方便开采石料

6.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②处有可能发展成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组团状B.带状

C.团块状D.棋盘状

解析:4.C 5.D 6.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聚落已经有了居民区、公共墓地等简单的功能分区;图中壕沟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修建的;①处位于山前平原区的河流阶地上,距河流较近,地势平坦开阔,在此处布局居民区是合理的;聚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第5题,该居民区建在山前平原区的河流阶地上,位于河流附近,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故A、B、C说法都合理。第6题,②处位于河谷地区,聚落可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读交通线路与地形关系表,回答7~8题。

7.

()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8.由表推测,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区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公路,线路的弯曲程度最大和实际里程最长的是()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D.华北平原

解析:7.A8.C第7题,台湾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中东部有呈南北走向的台湾山脉,故修建环状的环岛铁路。第8题,在所列的四个地形单元区中,云贵高原是地表最崎岖的,若在此修键公路,线路的弯曲程度最大和实际里程最长。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

10.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9.C10.A第9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铁路没有走直线,而是弯曲连接了几个居民点。第10题,图中居民点主要是沿河和沿交通线分布。

(2014·淄博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假定该地区为台风登陆地附近,在登陆前16小时有一户外旅行团正在该地区活动,并计划在W、Y、Z、X四地中选一地露营,你认为最不可取的地点是() A.W B.Y

C.Z D.X

12.该地区拟建一条公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A.1处B.2处

C.3处SD.4处

解析:11.C12.C第11题,由图可知,Z地位于山谷,如果该地区受台风的影响,山谷易受洪水、泥石流的影响,选择Z地露营不安全。第12题,图中公路在丁段穿越了多条等高线,坡度较大,不合理;该公路在丙处从聚落中部穿过,影响了聚落的交通且会带来污染,不合理;该公路在乙段没有必要弯曲这么大,也不合理;即该方案有3处明显不合理。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8分)

(2)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4分)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4分)

(4)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8分)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图示地区为一盆地(谷地)地形。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1)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2)在山区建修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4)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14.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B地区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10分)

(2)在依据图文资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图时,对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的条件。(6分)

(3)根据图中的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6分)

(4)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6分)

解析:第(1)题,山区交通线路的修建既要连接尽量多的居民点,又要考虑地形和线路长短,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第(2)题,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运费距离长短、运输货物特点以及区域所具有的运输方式等方面,而在图中缺乏这方面的判断信息。第(3)题,图中海岸线上比A城修建港口更具优越的地点主要是自然条件的差异,位于河口处、水面开

阔、风浪较小、地形平坦是需要分析的要素。第(4)题,联系港口的交通线越长、越多,交通越便利,对港口来说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增加吞吐量,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对沿线地区利于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见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

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线路短,工程量小。

(2)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货源)的信息,货物性质影响运输方式;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结冰期)、气候条件等不明确。

(3)见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地处大的海湾内,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

(4)对A地:①扩大了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了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

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

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特点

[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工业的影响: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

[例](2013·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 一、单选题 图为2020年5月16日新冠疫情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部分非洲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人口基数小B.地理位置偏僻 C.医疗发达D.经济发展水平低 2.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和人们的居家隔离将造成 A.全球能源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上涨B.全球部分产业链布局重新调整C.医药产业成为全球新兴支柱产业D.全球粮食需求将增加 3.图中格陵兰岛区域 A.自然带以苔原带为主B.位置偏僻致其确诊人数很少C.地广人稀,生活成本低D.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 【答案】1.D2.B3.D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有( ) A.海拔1 000 m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集中 B.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0%左右 C.距海岸200 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少 D.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 5.根据图Ⅱ判断,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经济落后B.海洋面积小C.大陆自然条件恶劣D.多高寒荒漠 【答案】4.A 5.C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英国总人口达6640万,人口增长率为0.6%,其中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0.9%,且空间分布不均。下图为英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单位:人/km2)。 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影响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率B.人口生育政策 C.国际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迁移 7.造成英国人口密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类型不同B.地形类型不同 C.工业化程度高低不同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6.C7.D 下图示意兰州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兰州市人口空间主要发展方向为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9.10年间,兰州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显现出 A.市中心大口集聚效应增强B.郊区城市化十分明显 C.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D.多中心结构发展成熟 【答案】8.A9.C 读1953~2010年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0.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分布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2018届地理高考复习备考计划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为了进一步搞好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按照学校和年级部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高三地理备课组制订了学年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复习目标 主要目标: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图文转换,提取信息;注重整合,突出人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具体目标: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内化,把握教材知 识主干,形成双基的系统化、网络化。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地图的能力。 3.训练答题的规范化、高效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重视纠错,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使知识活化。 4.加强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 5.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复习思路及进度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 1.复习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梢,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复习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必须是精讲精练,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同时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难度较小但不易住抓住重点,要求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复习时间安排:2017年8月-----2018年3月底(高三第一学期及寒假补课期间完成) (二)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复习要求 二轮复习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2.时间安排 4月至5月5日共五周30课时(五个周,每周六课时)。 (三)三轮复习 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一个良

高三地理备考的必备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考的必备复习计划 1、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特别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老师可以对每一类型的区位因素构建模式,学生先记忆强化模式,再结合似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总之,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2、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时间为20xx.3.15—20xx.5.1主要专题如下: 地理运动专题: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 人地关系专题: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区位因素专题:包括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交通区位等。 地理图表专题: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具体的专题设置可以根据本班级的需要安排不同的专题。 3、三轮复习时间为2021.5.1——2021.6.1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 1963年~1972年 B . 1975年~1986年 C . 2000年~2010年 D . 1985年~199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 城市人口比重大 2.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之间的比率。表1为江苏省人口数据统计表(部分)。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1) 2000~2015年,江苏省() A . 人口增长加速 B . 抚养比持续下降 C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 . 家庭户数明显减少 (2)针对上题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应() A . 控制外来人口迁入 B .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 . 积极提倡晚婚少育 D .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 (2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第二学期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正式版

第二学期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计划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进一步搞好XX届高三地理的教学工作,搞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我校高三地理备课组全体老师经过充分的酝酿,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高考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我校学生在XX年高考中地理成绩再上新台阶。二、学生现状:本届

学生基础较差,虽然在市调研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高一级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对“三基”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把握、灵活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答题规范化程度,力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的好的成绩。四、具体措施:1、坚持集体备课以《以《世纪金榜二轮复习》为主要素材,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写教学案,每周定期备课两次,时间分别是周日晚和周二下午。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

2019届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英华学校2019届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及《高考大纲》为依据,仔细分析近五年高考题,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保证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通过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以适应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情况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共有五个班,共分三个层次。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较一般且解题能力不够理想。尤其数学英语基础几乎可以忽略,因此要提高分数,只能依靠语文以及文综,而文综里地理又是相对较难而又提分较容易的一科,学到了就可以拉开差距,学不到就被拉开差距。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本届高三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过于薄弱,没有广度更没有深度,做题不能联系到所学知识;2、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要求的才去做,不要求的从来想不到。课堂学习之后,课本就基本扔到一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3、做题只求速度,不能准确提取信息,粗心马虎,没有大局观。题目只看了个大概就想当然下笔,导致答非所问,语言不精炼,啰嗦写的试卷满满当当,却答不到要点,不能得分。不能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准确获得题目所需的信息。 4、回答综合题时答题习惯不规范,专业术语不会使用,错字现象非常突出,答案缺乏逻辑性,不能做到分条分块回答;5、学历素质较差,承担压力的能力不足。遇到几次不会做的题,信心就会受挫,就处于一种自我放弃的状态。 三、复习对策及时间安排 计划高三地理复习分三轮: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以复习资料《导与练》为基础,结合课本来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运用课本知识。第二轮复习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第三轮复习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 1、第一轮复习 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选修(高二下学期已提前复习)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2018年8月--2019年1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 地理专题复习(2019年2月13日--4月30日) 3、第三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2019年5月1日--6月6日) 一轮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

(全国卷)最新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检测卷

01 人口 选择题 (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 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 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 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 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 C 2. D 始减缓,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3. C 4. A (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案及备考要点 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以下是高考地理复习方案,请考生认真学习。 那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

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19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

高三二轮复习地理教学计划

2019高三二轮复习地理教学计划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理化、生物等等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三二轮复习地理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1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重整合提升 紧紧围绕考纲要求,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又要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既不能有知识盲点,也不能漫天撒网,应以干带支,重在贯通。自然地理,应讲透原理和规律,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

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及商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学过了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后,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从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国东北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措施:以大规模经营来应对市场竞争;发展先进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实行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等。学习了德国鲁尔区的兴起,经济衰退,振兴后,联系我国的一些老工业区如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煤炭城市焦作的产业转型,宁夏煤城石嘴山市经济的转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对于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水平 B.传统文化 C.生育政策 D.自然灾害 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 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 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 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计划word参考模板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为更好迎接高考, 实现高考预期目标, 以"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放慢进度, 细处入手"为复习理念, 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 训练有实效性, 复习有整体性。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高考地理试题的基础上, 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 我们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做如下计划: 一、基本情况 从课堂反应和学生交谈中了解, 由于长时间没有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失分较多;遇到难度稍深的题目便不易得分;地图定位还不准确;要冲击高分层, 没有起色。从目前情况分析, 由于没有知识的积累, 回答没有深度,缺少训练, 往往不能准确地审题。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二轮复习, 每个点要训练到位。在依托课本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学案的重难点点拨,把握知识点的侧重方向。利用学案的自我综合测评题和一轮材料有选择的进行训练。严格按照考点要求, 狠抓落实, 努力抓好各个考点, 不贪多求快, 力求一步一个脚印, 逐一达标。 第三轮复习,依托专题,综合重难点和考点,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在第二轮复习的基础上, 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 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 加强

"回头看", 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 提高正确系数。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三、时间安排 复习分为二轮:第二轮(3、15—5、10)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第三轮(5、12—6、4)紧扣重点复习, 查漏补缺。 四、复习备考的几点要求: 1.两线共进。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 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 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 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 有主有次, 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 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 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3、落实培优补差。针对学科的偏科现象,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 查陋补缺, 对症下药, 采用不同的形式, 进行辅导。 4、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 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 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 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 要让学生自己练, 自己讲答题的思路, 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 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掌握答题的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生存环 地区的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8人口与环境

练习8人口与环境 (2018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 (男 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 图中a 、b 、c 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 、b 、c 分别表示 A .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 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 .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 .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解析: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 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年龄组是 b ;近年来,总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 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龄组是 a ,超过劳动年 龄组是c 。 答案:A %)80706050403020100 57 64.2 o 99 - KJS (XKb 2 2014 (年) 24.9 廖I 1 一二 二二一 1 ■■ ■ 3.5^^ 3 1 14M

2.下列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A.佃95 年 B. 2000 年 C. 2010年 D. 2014 年 解析: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选项中2000 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年。 答案:B (2018漳州六校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 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 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图(含预测)。完成下 面两题。 40 35 30 25 2Q 15 10 5 19S2 20CO 2002 2004 2006 2(X)8 2010 2012 2014 2016 2U18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年) 3.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T i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②「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

2020届高考地理备考计划

2020届高考地理备考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 一、学生情况分析: ①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底子很薄,计算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公式,定理、法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复习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忘掉了。 ②学习态度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主要表现为: 1.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交空本子、或只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深入研究难题的习惯。 3、缺乏自主复习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只是在等老师引导进行一轮复习,而不能够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习,表现在考试(或作业)中遇到了没有复习的试题时,显得毫无办法。 4、缺乏动手能力及动手习惯,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练习,所发的讲义、练习卷等不能够及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习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③复习方式、方法分析: 1、缺少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而忽视听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 3、不注意归纳知识,复习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的知识、方法体系,显得很笨。 4、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习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习。时

间长了,又“生锈”了。 二、对策分析: 1、尽快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和复习方法。 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同步选择与填空专项考试)。 4、坚持解答题四轮专项训练: 5、纠偏计划及安排:对于偏科落后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2、督促检查作业,落实巩固基础(狠抓选择填空题训练,每周检查一次训练题中的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讲解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改错本) 3、训练基本解答题的准确率(对于这些同学要重点训练解答题中的简单问题,提高熟练程度,如“时间计算试题”、“气候试题”、“河流水文试题”“工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题”等) 4、不定期对这些同学进行补课,以纠正他们学习中的不足。 XX年高考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一、XX年高考可能产生的变化 通过XX年地理评卷组组长钟巍的分析,很多考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知识题仍然会出错;二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出错。三是错别字严重。将“雨水补给”答成了“雨水补及”;“地形”答成“地型”等。此外,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区域具体特征分析、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欠缺。所以其特别提醒,中学地理教学应注意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卓越教育也认为,XX年广东地理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比重分别高达35%和23%,非常能够体现广东地理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广东高考地理一方面是更为直观地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灵活地考查考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水平。 一、应对策略分析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准备了高三地理第一学期一轮复 习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根据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地理原理的考察。从“细处入手,系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地理学科来看,知识比较庞杂----自然、人文两大类下包含众多知识点;另外,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生活实践知识储备等原因,认为“地理学习枯燥、无从下手没有思路”,是限制教学的主导因素。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是提高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根本原则。因此,高三上半学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地理能力的提高。所以,平时的教学中,一是需要紧紧抓住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提高高考考前复习过程的合理、科学性,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一、工作思路 1、重视知识的探索、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是先辈们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创造的漫长结晶。由于教材的高度概,而缺乏衔接,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

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比如学习“风”时,我们遵循以下步骤:概念----成因(气压差、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冷热不均(温差)----太阳辐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要求。 高考目标是选拔人才,考察的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上课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教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要引导学生重视地图知识的复习,养成经常看图和分析图表的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把高、初中地理以及自然、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要各自为阵。如2018年高考37题的4小题,考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内容,但只要我们把握“古代区域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农业与商贸的发展”,并结合地图提供的信息,此题则可迎刃而解。 3、重视时政热点,教学中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适应“能力考查”的高考要求。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019年高考备考计划进入高三备考阶段,如何处理好地理学科内容繁多与时间紧迫的关系,做到高效备考,对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而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学年,按照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要求,同时借鉴上届高三老师备考的经验指导,我们新一届高三地理备课组将严格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复习。 一、高考备考的阶段划分 高考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两本选修 二、各阶段高考备考的思路 一轮复习是“画龙”,二轮复习是“点睛”,三轮复习是“锦上添花”。无论是一轮、二轮,还是三轮复习都把“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作为重中之重,“死抠”一些难题的做法不可取。 (一)第一轮复习:知识要落实到位,到根。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梢,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复习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

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必须是精讲精练,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同时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难度 较小但不易住抓住重点,要求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 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 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 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二)二轮复习:重构体系,突破主干。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1)通过专题复习,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应用等。 近年来的地理试卷,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这似乎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潜规则”。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近年来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