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怎样描述运动 全章教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怎样描述运动 全章教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怎样描述运动  全章教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怎样描述运动  全章教案

开篇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

——欢迎你学习高中物理课程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

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初中我们已接触到物理学的初步知识,我们已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要解决更为广泛的问题,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就显得很粗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共同来开始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1、物理学发展简史

(1)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经历的几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为形成时期;

?从秦、汉经三国、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公元前221~公元960)是它的发展时期;

?宋、元至明初(960~15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2)经典物理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

?经典热力学和经典统计物理

?电磁学

?光学

(3)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量子力学

?相对论

2、物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思考题:

a、物理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

b、从时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秒到秒,共跨越了多少个数量级?

c、从空间尺度上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米到米,共跨越多少个数量级?

总结:

a、物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原和原子核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

b、从时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8s到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

c、从空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5m到1027m,共跨越了42~43个数量级。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3、物理学——人类文明的奇葩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由于物理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引入,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是现代技校的重要基础,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切相关。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个人而言,学习高中物理有短期和长期的功利作用。

4、学物理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3)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4)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三、总结

1.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诸言”内容。

2. 快速翻阅高一物理课本(粗读),回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地方,用一段话来说明。

3. 谈谈自己过去学习物理的经验教训以及设想如何来学习高一物理。

四、课后作业

2002年,在《物理学世界》上刊登了经过美国物理学家评出的“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丽”的科学之魂,用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的,最单纯的科学概念。

请你查找这十大美丽实验,写出简介与评价。

五、教学心得

第1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

1.1走近运动

课标要求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

3.掌握位移的概念.

4.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5.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教学地位

本节是运动学的基础,概念较多.学好本节课,理解本节的概念,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1.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重点)

2.位移的概念.(重点)

3.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难点)

4.位移与路程的区别.(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飞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诗人常用“气势磅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等诗词来描述江水的运动.画家则运用简笔画加线条来描述汽车的运动.那么科学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教学流程设计

怎样判断动与静

1、基本知识

(1)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需要选取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意义: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3)参考系的选取:同一个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思考判断

(1)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2)研究物体的运动,参考系选择任意物体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探究交流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两句歌词.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提示】“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两岸为参考系,而“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考系.

对参考系的理解

【问题导思】

1.运动的物体能否作为参考系?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一般不同,那么应如何选取参考系?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选参考系

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决定于它相对所选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如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若以向前行驶的汽车为参考系,树木是向后倒退的,这就是我们坐在车里前进时看到树木向后倒退的原因.

2.选取参考系的原则

(1)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选取原则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此时参考系可以省略不写.

(3)要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如果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2.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选地面为参考系可以不指明,但选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时必须指明.

A、B两辆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向东行驶,A速度为6 m/s,B速度为10 m/s.

(1)若以A为参考系,B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若以B为参考系,A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3)以A或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情况如何?

【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两点.

(1)A、B两物体均向东行驶(参考系均为地面).

(2)选取某物体为参考系就意味着认为该物体静止.

【解析】(1)以A为参考系,B的速度大小为4 m/s,方向向东.

(2)以B为参考系,A的速度大小也为4 m/s,方向向西.(也可以说成A的速度为-4 m/s,方向向西.)

(3)以A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方向向西,大小为6 m/s;以B为参考系,地面的运动速度方向也是向西,大小为10 m/s.

【答案】见解析

1.(2012·西安高一检测)观察图1-1-3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辆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 D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或向左缓慢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乙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怎样对物体进行简化

1.基本知识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不考虑_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或者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2.思考判断

(1)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2)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3)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3.探究交流

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溜冰场上高速滑行,他们时而雄鹰展翅,时而空中翻腾,优美的动作换来观众们的阵阵喝彩,甲观众说滑冰运动员可以看做质点,乙说他们不能看做质点,你认为甲、乙观众谁说得对?根据什么判定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

【提示】甲、乙说得都不对.在花样滑冰情景中若研究两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则可看做质点,若研究花样动作则不能看做质点.能否被看做质点要看具体情景中研究具体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否被忽略,若能忽略就能被看做质点,不能忽略,则不能被看做质点.

正确理解质点

【问题导思】

1.为什么要把物体看做质点这样的理想化模型?

2.一物体在某一运动中能看成质点,那么该物体在其他运动中也一定能看成质点吗?

1.质点具有哪些特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形状、体积,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的区别.

(2)是实际物体的一种高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实际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1)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视为质点.如研究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木块的运动.

(3)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行驶时,虽然车轮有转动,但我们研究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因此可将汽车视为质点.

3.物理模型的理解

(1)物理模型是在物理研究中,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

(2)物理模型作为一种理想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

在研究以下四种情况中所提出的问题时,所涉及到的对象可看作质点的是() 【审题指导】(1)确定各图中问题的性质,即确定要关

注的要素(大小、形状).

(2)假设物体的形状、大小被忽略,对研究问题是否有影

响,有影响不可看做质点,无影响可看做质点.

【解析】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远小于地球到太

阳的距离,符合看成质点的条件,火车进站时间是从车头进

站开始到车尾进站为止,不能将火车看成质点,花样滑冰运

动员比的是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及协调性等方面,不能将其看

成质点,要研究刘翔跨栏的姿势(即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动

作),显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选A.

2. (2012·陕西师大附中高一检测)2011年11月1日,我国用“CZ-2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之后经5次变轨,于11月3日凌晨1时36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面343 km高处成功交会对接,两个航天器上演了首次“太空之吻”紧紧连接成一个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茫茫太空中.在下列说法中,运载火箭或组合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答案】AD A.火箭升空约150 s时距地面高度52 km

B.分析助推器与火箭的分离过程时

C.研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

D.“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在距地面343 km高处绕地球飞行

【解析】确定火箭距地面的高度时,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A正确;分析助推器与火箭的分离过程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时,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不能忽略,B、C错误;组合体在距地面343 km高处绕地球飞行时,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D正确.

位移与路程

1.基本知识

(1)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2)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用坐标表示位置和位移: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即一维运动时,只需用一个坐标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平面上运动,即二维运动时,需采用两个坐标来确定它的位置;当物体做空间运动,即三

维运动时,需采用三个坐标来确定它的位置.

2.思考判断

(1)出租车司机按位移大小收费.(×)

(2)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 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3)李强向东行进5 m,张伟向北行进也5 m,他们的位移不同.(√)

3.探究交流

小明从家到学校和从学校到家走的是同一条路线,他通过的路程相同吗?位移大小相同吗?位置变化相同吗?

【提示】通过的路程相同,位移大小相同.位置变化不同,第一次是从家到学校,而第二次是从学校到家,即位置变化方向不同.

第二课时

路程和位移的理解

【问题导思】

1.一个物体的位移为零,其路程也一定为零吗?

2.路程越大,位移也越大吗?

1.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它是一个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

2.位移与路程的比较(学习小组组内讨论,交流)

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 m高,则皮球通

过的路程是多少?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答案】 6 m 4 m 5 m

【审题指导】计算位移时,只需关注物体的初、末两位置;而计算路程时必须关注

物体的运动过程.

【解析】如图所示,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 m高,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5 m+1 m=6 m;皮球运动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 m-1 m=4 m处,故皮球位移的大小等于4 m,方向竖直向下.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皮球运动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 m处,故皮球位移的大小等于5 m,方向仍是竖直向下.

3.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 B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 .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解析】 位移是矢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不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同,如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质点各个时刻的运动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不同,所以A 错;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因此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关系是:路程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所以B 对,C 、D 错. 时间和时刻 1.基本知识

(1)时刻:时光流逝过程中的每一瞬间,它没有长短.

(2)时间: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即时间轴上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 2.思考判断

(1)一节课45分钟指的是时刻.(×)

(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1月9日19时32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9日19时32分指的是时刻.(√) 3.探究交流

老张晨练,在公园里碰见朋友老李.“早来了,老李,练了多长时间了?”“十分钟左右吧,现在是什么时间?”老李说.“大约六点.”老张回答.对话中的两个“时间”是时间间隔还是时刻?

【提示】 第一个“时间”为时间间隔,第二个“时间”为时刻.

综合解题方略——平面内路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图1-1-5为400 m 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 、CD 的长度均为100 m ,

弯道部分BC 、DA 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 .A 点为200 m 赛跑的起点,经B 点到终点C .求:

(1)200 m 赛跑的路程和位移; 图1-1-5 (2)跑至弯道BC 的中点P 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规范解答】 (1)在200 m 赛跑中,200 m 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 m ; 位移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C 的有向线段,因BC 是半圆弧,则直径d =2×100π m ≈63.7 m ,

故位移的大小. AC =AB 2+d 2≈118.6 m.

(2)跑至弯道BC 的中点P 时,路程是 s =AB +BP =100 m +50 m =150 m ; 位移的大小 AP =

(AB +d 2)2+(d

2

)2≈135.6 m

方向由A 指向P .

【答案】(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

(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

例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CD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可按以下流程

画出时间轴标注点:时刻线段:时间

【解析】画时间轴如图所示,5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0~5 s这一段时间,第5 s 内指的是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故选A、C、D.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几个新的概念,首先是时间和时刻,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物理量,大家应该通过时间轴去理解它,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表示为一段而时刻表示为一个点。

第二是路程和位移,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物理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一个标量,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注意位移和路程不能进行比较,只有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才能进行比较)

对于矢量和标量,我们要注意它们概念上的区别,还要注意它们相加的方法是不同的。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在直线运动中如何通过位置来确定位移。我们用数轴来表示位移轴,那么,轴上的一点表示物体某时刻的位置,而一线段,则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注意计算位移的方法,是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

作业布置

课一:p26 1,4

课二:p26 5,6

教学心得:

1、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课标要求

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教学地位

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速度的方向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速度概念是运动学的基础,也是贯穿运动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重点难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重点)

2.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重点)

3.速度方向性的理解.(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 为了推动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四川省曾举办过一次100 m 飞人挑战赛.有8名世界短跑名将参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雪梅和美国的琼斯,最终琼斯夺得冠军.我们知道百米赛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阶段比琼斯的起跑阶段跑得快,但我们都说琼斯比李雪梅跑得快,这是为什么?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 ●教学流程设计 什么叫速度 1.基本知识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的运动. (2)速度:

①定义:物体通过的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_. ②公式:v =s

t

.

③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

④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_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⑤特点:速度不仅有大小,还具有方向. 2.思考判断

(1)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2)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 3.探究交流

有甲、乙两个物体,甲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吗?

【提示】 物体的速度是由物体发生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如果位移大,但所用的时间长,速度不一定大,所以甲的速度不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平均速度

1.基本知识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 =s

t

2.思考判断

(1)平均速度是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3)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3.探究交流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 出发,沿着不同的路线同时到达另一地点B ,请问此过程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提示】 相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甲乙两人的位移和时间都相同,故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对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理解 【问题导思】

1.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是什么关系? 1.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在实际物体的运动中几乎不存在. (2)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相等时间”是指任意选取的相等时间. 2.速度

(1)大小:速度v =s

t ,即v 是位移s 对时间t 的变化率,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位移大小

及时间的长短无关,s

t

反映了位移s 对时间变化的快慢.

(2)方向: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因此速度s

t 也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 2.速度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

天空中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

3.0 km 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 =6.0 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1

3

km/s.

【审题指导】 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先找到两种情况下声音传播的路程,然后利

用速度公式求出时间,再由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析】 如图所示,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 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 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 处所用时间,则有d =v t 1……①,

用t 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 处所用时间,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有2

(d

2

)2+h 2=v t 2……②, 已知t 2-t 1=Δt ……③,

联立①②③式,可得h =1

2(v Δt )2+2d v Δt .

代入数值得h

=2.0×103 m.

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若甲质点的速度

为-2 m/s ,乙的速度为+4 km/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A

A .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B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

C .这里的正、负号同数学中的正、负号意义完全相同

D .因甲、乙质点运动方向不同,无法比较其速度大小

【解析】 v 甲=-2 m/s 表示速度的大小为2 m/s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v 乙=+4 km/h =+

10

9

m/s ,表示速度的大小为10

9

m/s ,方向沿正方向.“+、-”代表方向.所以选项A 正确,BCD 错误.

综合解题方略——平均速度的计算

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审题指导】 依据公式v =

Δx

Δt

,确定出全程对应的Δx 和Δt .然后求解. 【规范解答】 (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 前一半时间t 2内的位移为Δx 1=v 1·t 2, 后一半时间t 2内的位移为Δx 2=v 2·t

2

全程即时间t 内的位移为Δx =Δx 1+Δx 2=(v 1+v 2)t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Δx t =1

2(v 1+v 2).

(2)设全程位移为x ,由平均速度定义知:

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1=x 2v 1=x 2v 1,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2=x

2v 2=x

2v 2,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t 1+t 2=x 2v 1+x 2v 2=x (v 1+v 2)2v 1v 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x t =2v 1v 2

v 1+v

2

. 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1.公式法: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紧扣其定义式,分别确定位移和时间;

2.分段法:将全程时间分段时,应先求出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将全程位移分段时,应先求出完成各段位移所用时间.

本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糙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作业布置:p30 2,4

教学心得:

第二课时

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内的位移2 m, 第3 s内的位移2 m.则物体的运动是()【答案】 D A.变速的B.匀速的C.加速的D.可能是变速的

【解析】有些同学可能误选B,“相等的时间内”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本题只给出两个时间段其他时间段未指明.

2.(2012·咸阳高一检测)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D

A.任意2 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 s内位移的2倍

B.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一定等于它的路程

C.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D.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所以2 s内的位移等于1 s内位移的2

倍,A 正确;位移是具有方向的物理量,路程是只有大小的物理量,不同的概念不能说相等,B 错;两个运动物体比较,运动快慢相同说明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位移是否相等,可以比较路程是否相等,C 错,D 对.

3.试判断下列几个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答案】 C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800 m/s

B .小球第3 s 末的速度6 m/s

C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40 km/h

D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72 km/h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ABD 是某一时刻的速度,C 对.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的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答案】 D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 .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解析】 乌龟先到达终点,全程所用时间较短,平均速度大,C 错,D 对;兔子在某些时刻的速度大而某些时刻速度为零,A 、B 错.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 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通过20 m 的距离,第4 s 内又通过了15 m 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 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最初2 s 内的时间为2 s ,位移为s 1+s 2=(5+20)m =25 m :前4 s 的时间间隔为4 s ,位移为s =s 1+s 2+s 3+s 4=(5+20+20+15)m =60m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v =s /t 得,

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v 1=(s 1+ s 2)/ (t 1+ t 2) m/s =12.5 m/s,4 s 内的平均速度v 2=s t =60 m

4 s =1

5 m/s.

6.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相同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

C .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一定相同

【解析】 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前者具有方向,无法比较两者是否相同,A 错;匀速直线运动是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B 错;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但是位移不一定相等,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 错,D 正确.

7.(银川实验中学检测)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从经过“200 m”路标开始计时,第5 s 末经过“300 m”路标,第10 s 末经过“400 m”路标,第15 s 末经过“500 m”路标,则这辆汽车( ) 【答案】 C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 汽车在前5 s 内位移为300 m -200 m =100 m ,第二个5 s 内位移为400 m -300 m =100 m ,第3个5 s 内位移为500 m -400 m =100 m ,在连续三个相等时间内(5 s)内位移相等,此运动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但也不能说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每个5 s 内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选项C 是正确的.

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C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解析】 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B 错,C 对;位置的变化是位移,不是路程,D 错.

9.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A .若物体某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 .若物体在第1 s 末的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第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 .若物体在1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其中1s 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 .物体通过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解析】 无论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一定为平均速度与时间的乘积,A 正确.B 中若变速运动,1 s 末的速度和1 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因此B 错.10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其中1 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因此位移不一定是5 m ,故C 错.物体通过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和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为一半的关系,故D 错.

10.为了传递信息,周朝设立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 m),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则金牌的平均速度( ) 【答案】 B

A .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B .与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 .与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速度相当

D .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解析】 金牌的平均速度v =s t =500×500×10

-3

24

km/h ≈10 km/h ,可见与成年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11.(2012·安康高一检测)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2-1所示,则拍照全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 C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解析】 由照片图示可知时间为0.3 s 内,小球的位移为(6-1) cm =5 cm ,据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v =s

t

=0.17 m/s.

12.(2012·山阳中学检测)短跑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前5 s 内的位移为45 m ,接下来经5 s 到达终点,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1.5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C

A .9 m/s

B .11 m/s

C .10 m/s

D .11.5 m/s

【解析】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不同的时刻运动快慢不同,但全程的平均速度v =s

t .由此可求得

v =

100 m

10 s

=10 m/s ,故C 正确. 13.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 m/s ,v 2=15 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 C

A .13.75 m/s

B .12.5 m/s

C .12 m/s

D .11.75 m/s

【解析】 设整个过程的位移为2 s ,t 1=s v 1,t 2=s v 2,由v =s

t 得

v =

2s t 1+t 2=2s

s v 1+s

v 2

=12 m/s. 14.如图所示的交通图,每一个路口都有红绿灯,并且限速50 km/h.假设你正从西以最高限速向东行驶,当你距离第一个路口10 m 时所有的绿灯都亮了.每个绿灯均亮13 s .你能够不用刹车顺利穿过所有的路口吗?

【解析】 汽车行驶的速度v =50 km/h =14 m/s ,在13 s 内,汽车一共行驶的位移 s =v t =14 m/s ×13 s =182 m 而通过所有路口,需走L =175 m

课堂小结: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解题书写要规范, 作业布置:课外补充

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筒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 .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2、如图所示为A 、B 、C 三个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t 图。由图可知:________物体 作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三个物体位移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分 别为

______m/s,______m/s,______m/s,三个物体运动的总路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平均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心得:

1、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

●课标要求

明确瞬时速度的定义.能根据极限的思想体会,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从方向性上了解速度和速率的区别,进一步理解方向在物理概念中所起的作用.

3.体会s-t图像和v-t图像对描述物理量以及变化的形象、直观和研究物理问题和的重要作用.

●教学地位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由于“位移”和“路程”不相同,高中与初中所学的速度不相同.用具体事例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对速度概念的学习.因为第一次接触极限思想,先不要启发学生思考.接触多了就自然明白.

●重点难点:

1.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重点)

2.s-t图像,v-t图像所描述的内容.(重点)

3.用瞬时速度分析、比较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难点)

4.利用s-t,v-t图像,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或求解相关问题.(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市的某中学的学生用计算机模拟了阿波罗飞船的登月.模拟开始,宇宙飞船以4 800 km/h的速度从190 km的高度向月球表面逼近,安全着陆的要求是:

在飞船接触月球表面时,登月舱的速度不能超过0.16 km/h.你知道这里的0.16 km/h指的是什么速度吗?本节课就探究此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

1.基本知识

(1)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③方向:与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

(2)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思考判断

(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都有方向.(×)

(2)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率.(√)

(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3.探究交流

一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在这一段时间内质点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是零吗?举例说明【提示】不一定,如绕操场跑步的同学,跑一圈后又回到原点,位移为零,则在跑一圈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但该同学这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是零.

瞬时速度、速率和平均速度的理解

【问题导思】

1.瞬时速度越大,平均速度也越大吗?

2.实际物体的运动如何区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时间相对应,所取时间越短,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越精确.如果以某时刻(或位置)为中心选一小段时间(或位移)计算平均速度,当所选的时间(或位移)小到趋于零时,这一平均速度就等于该时刻(或位置)的瞬时速度,就能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2)瞬时速度与某一时刻或位置相对应,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时间)相对应.

(3)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的大小无必然的联系,不能说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很大,则对应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也很大.例如在场地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很大,但在转过一圈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为零.

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它能够反映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情况.

(4)当计算平均速度所取的时间很短时,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代替这段时间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当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两者方向相同,但物体

做曲线运动时,两者的方向不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

(1)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通常称为速度.它有如下特点:

①方向性:速度是矢量,它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②瞬时性:它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所谓匀速运动,就是各个时刻的速度均相同.

③相对性:同一物体的速度对不同的参考系而言,其大小和方向可能不同.

(2)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速率,是标量.它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2012·铜川高一期末)气象台对某次台风预报是:风暴中心以18 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3 m/s…,报道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答案】 A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解析】由题意知:18 km/h指的是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而33 m/s 指的是台风登陆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项正确其他几项错误.

1.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AC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析】由于各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即物体静止,因此平均速度也一定等于零,故A正确;

物体从某点运动经一段时间又回到原出发点,则平均速度为零,但各个时刻瞬时速度不为零,B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变(包括大小、方向),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故C正确;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用图像描述位移和速度

1.基本知识

(1)位移图像

①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在坐标系中的各个点所组成的图像.

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_倾斜的直线__.

图线的斜率反映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 2.(广东惠阳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4.(福建厦门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B.位移 C.路程D.速率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 .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 6.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v 1+v 22 B.v 1-v 22,v 1-v 2 2 C .0,v 1-v 2 v 1+v 2 D .0,2v 1v 2 v 1+v 2 7.(银川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 .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 C .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 .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 8.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始速度(m/s) 经过时间(s) 末速度(m/s) ① 2 3 11 ② 0 3 6 ③ 0 20 6 ④ 100 20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 沪科版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 A.v 0g B.2v 0g C.4v 0 g D.8v 0g 【解析】 设平抛的水平位移是x ,则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就是2x , 水平方向上:x =v 0t ① 竖直方向上:2x =12 gt 2 ② 联立①②可以求得:t =4v 0 g .故选C. 【答案】 C 2.甲沿着半径为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各自跑了一圈,他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ω1、ω2和v 1、v 2,则( ) A .ω1>ω2,v 1>v 2 B .ω1<ω2,v 1<v 2 C .ω1=ω2,v 1<v 2 D .ω1=ω2,v 1=v 2 【解析】 由于甲、乙在相同时间内各自跑了一圈,v 1=2πR t ,v 2=4πR t ,v 1<v 2,由v =r ω,得ω=v r ,ω1=v 1R = 2πt ,ω2=2π t ,ω1=ω2,故C 正确. 【答案】 C 3.(2016·福州高一期末)如图1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 0从A 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 的B 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 点,则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 ) 图1 A.v 2 0-4gh

B.4gh -v 2 0 C.v 2 0-2gh D.2gh -v 2 【解析】 设小球从A 到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小球从A 至B ,由动能定理,有- W f -mgh =0-1 2 mv 20 小球从B 至A ,由动能定理,有 mgh -W f =1 2 mv 2A -0 解以上两式得v A =4gh -v 2 0,B 对. 【答案】 B 4.如图2所示,螺旋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P 、Q 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v P >v Q B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ωP <ωQ 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a P >a Q D .轨道对小球的压力F P >F Q 【解析】 轨道光滑,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时刻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A 错;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 守恒有v P r Q ,根据ω=v r ,a =v 2 r ,得小球在P 点的角速 度小于在Q 点的角速度,B 正确;在P 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在Q 点的向心加速度,C 错;小球在P 和Q 两点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即mg +F N =ma 向,可得P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小于Q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D 错. 【答案】 B 5.(2015·全国卷Ⅰ)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

2019年(沪科版)物理必修一精讲学案 第20点 含解析

第20点静摩擦力的被动性 对于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怎样,不少同学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摩擦力的“被动性”不理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1.方向的被动性: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受主动力的方向、运动状态有关.2.大小的被动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主动力的大小、运动状态有关. 对点例题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图1 A.10 N,方向向左B.6 N,方向向右 C.2 N,方向向左D.零 解题指导F1没有撤去时,木块所受合力为零,此时静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向左.撤去F1以后,木块在F2作用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木块仍保持静止,此时地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2 N,方向向右,木块所受的合力仍为零,选项D正确. 答案 D 规律总结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没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和大小,要视物体受到

的主动力和运动状态而定. 如图2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定滑轮,两物体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定滑轮(不计定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且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图2 A.Q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下 B.Q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上 C.Q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为零 D.Q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可能为零 答案BC 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对Q进行受力分析,将重力G进行正交分解,沿斜面方向:G x=mgsin θ;垂直斜面方向:G y=mgcos θ.(1)当mgsin θ>T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2)当mgsin θ=T时,静摩擦力为零;(3)当mgsin θ<T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选项B、C正确.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一章-《运动 学》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运动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 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4.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5.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 B .76km/h 是瞬时速度 C .600m/s 是瞬时速度 D .600m/s 是平均速度 6.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2/)(21v v - B .2/)(21v v + C .)/()(2121v v v v +- D .)/(22121v v v v + 7.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 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 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 8.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示,则() 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 9.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 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 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 1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普通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普通高中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 – 4 小题 瑞雪兆丰年 春风迎新岁 2016年1月22日以来,持续的中到大雪和北方来的寒流影响,古都南京全城开启冰冻模式,道路积雪积冰严重,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质量为3t 的汽车,以40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已知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与结冰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0.2(g = 10m/s 2) 1.汽车的重力为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2.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以汽车为参考系 A .路边的树是静止的 B .路边的树向后运动 C .汽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 D .前方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3.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B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速度在减小,汽车的惯性也在减小 4.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分别在普通路面和结冰地面上,刹车滑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图中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能正确描述该过程的图像是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运动员百米赛 跑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x t O v t O x t O v t O 甲乙 甲 乙 乙甲 乙 甲 B . D . A . C .

B .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 .研究原子核结构时,因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D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总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6.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 A .千克,米,秒 B .牛顿,千克,秒 C .牛顿,米,秒 D .牛顿,千克,米 7.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实施免费通行政策,大大缓解市民过江压力,该隧道全程7.36公里,设计时速为80km/h ,隧道管养在夜间1:00 – 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过7.36公里隧道指的是汽车运动的位移 B .设计时速80km/h 为瞬时速率 C .1:00养护开始指的时间间隔 D .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4mim 内汽车可以通过隧道 8.从飞机起飞后,攀升过程中,假设竖直方向向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该过程飞行员 A .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 .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 .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 .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9.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 .瞬时功率始终大于平均功率 C .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D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1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 .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11.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 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 ,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A .0 B .F C .F cos θ D .F sin θ 12.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P 、Q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小锤打击 弹性金属片,使P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Q 球同时被松开而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球先落地 B .Q 球先落地 C .两球落地时的动能可能相等 D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相等 13.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 ),圆了航天人的“中 Q P P O F 1 F 2 木板橡皮条细线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

高一物理 必修一运动学知识点归纳及例题练习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2.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现实中不存在) 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⑴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 ⑵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并不表示自转或旋转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⑶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其自身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忽略时; ⑷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 例: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车轮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 研究自转的地球 四、时间轴: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在物理学中常用时间轴上一点表示(时刻),用时间轴上一段距离表示(时间).可以类比数轴。 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指两时刻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时刻所反应的是一个时间点,没有大小,不可度量)。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在时间的划分时一定要注意“第几秒初”与“第几秒末”的物理意义,“第几秒内”与“几秒内”的区别。具体如下。 第几秒初与第几秒末都是指某一时刻,没有大小单指一个时间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n 秒末与第n+1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第几秒秒内指一个时间段,其时间长度是1秒,它的物理意义如:第n秒内指第n秒末与第n秒初之间的时间段,大小为1秒,但n秒内指的是从零开始到第n秒末的一段时间其大小是n秒。具体如下图: 例:下列关于时间与时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3s末是时间的概念,这段时间内历时3s B.最后2s是时间的概念,这段时间内历时2s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总(共6套)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 总(共6套) 第1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 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 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可以不变, 但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C.质点不可能在做匀变速运动 D.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答案 D 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其加速度不为零, 但加速度可以不变, 例如平抛运动, 就是匀变速运动.故A、B、C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故D正确. 2.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相比较, 相同的是( ) A.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而斜抛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C.都是加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速度一直增大的运动, 而斜抛是速度一直减小的曲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 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为G=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加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 都是匀变速运动.它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平抛运动是水平抛出、初

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 斜抛运动有一定的抛射角, 可以将它分解成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也可以将平抛运动看成是特殊的斜抛运动(抛射角为0°).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它们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C错, A正确.平抛运动的速率一直在增大, 斜抛运动的速率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也可能一直增大, D 错. 3.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 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知, x方向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 y方向的初速度沿y轴负方向, 则合运动的初速度方向不在y轴方向上;x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零, 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y轴方向, 所以合运动的加速度沿y轴方向, 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 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y轴方向的加速度, 保持不变, 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0=v x02+v y02=302+402 m/s=50 m/s, 故C正确, D错误, 故选C. 4. 如图2所示, 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 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光滑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 橡胶球静止时, 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 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 移动过程中, 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 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 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图2 A.v sin θ B.v cos θ C.v tan θ D.v cot θ 答案 A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中,属矢量的是() A.路程B.加速度C.速率D.质量 2.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三角形法,运用三角形法求合矢量有时很方便。如下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围成一个闭合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为,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B.C.D. 3.10月20日早上8时20分,刘老师在操场跑步,跑了5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月20日早上8时2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刘老师跑了5圈,他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刘老师跑了5圈,他的平均速度为0,但瞬时速度不为0 D.研究跑步姿势时可以将刘老师看作质点 4.一台空调外机用两个三角形支架固定在外墙上,如图所示,空调外机的重心恰好在支架横梁和斜梁的连接点O的上方,重力大小为240 N。横梁AO水平,斜梁BO跟横梁的夹角为37°,sin 37°=0.6。假定横梁对O点的拉力总沿OA方向,斜梁对O点的支持力总沿BO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把斜梁加长一点,仍保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横梁仍然水平,这时 横梁对O点的作用力将变大 B.如果把斜梁加长一点,仍保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横梁仍然水平,这时 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将变大 C.横梁对O点的拉力为160N D.斜梁对O点的支持力为400N 5.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0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A.30m B.40m C.216m D.342m 6.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有许多重大发明,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牛顿运动三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合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的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合力的作用 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7.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 定,其原因可能是( ) A.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小车运动时快时慢 8.A、B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路段上同向行驶,它们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且A车在前、B车在后,时刻,两车相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A、B两车在内的位移相同D.若,A、B两车必定相撞 9.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一时间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C.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D.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10.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运动学例题及解析

运动学 【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 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 +=12m/s [点评]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 (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2 32x x v -= =38m/s [点评]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 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600 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答】设飞机在头顶上方时距人h ,则人听到声音时飞机走的距离为:3h/3 对声音:h=v 声t 对飞机:3h/3=v 飞t 解得:v 飞=3v 声/3≈0.58v 声 [点评]此类题和实际相联系,要画图才能清晰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如本题中声音从正上方传到人处的这段时间内飞机前进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列出方程求解。 【4】如图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v p .设v S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14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B .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2.决定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 C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 点在它的边缘上.左轮半径为2r ,b 点在它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 点与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2 B .2:1 C .4:1 D .1:4 4.第一宇宙速度就是( ) A .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C .使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D .使人造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5.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到 4 1,则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 为地球半径)( ) A .R B .2R C .4R D .8R 6.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两极处,而重力小于两极处 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0处的角速度大 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 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 7.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D.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8.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倍,则( ) B.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2倍 A.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2 C.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D.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4倍 4 9.一空盒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滑行的最远距离为L.现往空盒中倒入沙子,使空盒与沙子的总质量为原来空盒的3倍,仍以原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此时滑行的最远距离为( ) A.L/9 B.L/3 C.L D.3L 10.关于功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B.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C.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 D.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的区别,所以功是矢量 11.某同学查询到“神舟”六号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分钟,他将这一信息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比较,由此可知( ) A.“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B.“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比地球同步卫星大 C.“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低 D.“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角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12.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A:m B=1:2,轨道半径之比r A:r B=3: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 A:v B=1:3 B.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A:a B=1:9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的重点和要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第二节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

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 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 )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3 B 位移大小比之为 1:3 C 平均速度之比为 2:1 D 平均速度之比为 1:1 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 、2 s 、3 s 、4 s 内,通过的路 程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 B .在第3、4 s 内平均速度是3.5 m/s C .第3 s 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 m/s 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A .1∶4 B.3∶5 C.3∶4 D.5∶9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 -t 图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 0 B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0 D .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 5、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 点,先使它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 ,使它的加速 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 s ,又使它的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 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 s ,则这段时间内 ( ) A .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 .物体最后静止在O 点 C .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 D .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 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关 于该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有下列说法 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 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 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测试题(沪科版)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可能不变 B.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不变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机械能一定增大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少 2.质量m的物体,以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mgh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3.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其.重力势能恰好是动能的2倍,此高度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A. V02/4g B. V02/6g C. V02/3g D. V02/8g 4.质量m的滑块,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当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高度为h的地方时,滑块的机械能是() A. 1/2m V02+mgh B. mgh C. 1/2m V02-mgh D. 1/2m V02 5.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取地面为参考面,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为W1,阻力做功为W2,其他力做功为W3,则() A.物体的动能为W 1+W2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为W 1 C.物体的机械能为W2+ W3 D. 物体的机械能为W 1+W2+ W3 6.由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E k与物

体离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是下图中的那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7.如下图所示,一单摆的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悬点正下方L/2处有一钉子,把摆球拉到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下落后可摆过B点,忽略摆线的质量和线与钉子之间的摩擦,则上述摆动过程中() A. 摆球在B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P点时的一半 B. 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B点时的一半 C.摆球在P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B点时的多1/2mgL D..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P点时的少mgL 8.如下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滑轮质量和所有摩擦均不计,m1 V02/2g B. h max < V02/2g C. h max =V02/2g D. h max =2L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教(学)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收集整理 澄城中学高一物理教(学)案 年级:高一编写人:雷娜审核人:胡晓亮编制时间:2011.11.7 课题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 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 进一步认识受力分析,对受力分析形成更深刻地认识 过程与方 法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正确的选取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 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求知态度 重点 难点 学会灵活选取研究对象,会正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 自学 反馈 新知导学备注分析以下物体的受力: 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试画 出梯子的受力示意图:

2、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 、B 两木块,当对木块A 施以水平力F 时,能使两者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B 两木块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分别画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 3、光滑圆柱体固定于水平地面,AB 为一重为G 的均匀直棒,A 端放在地 上,C 点压在柱面上,AB 棒处于静止,请画出直棒AB 所受各个作用力。 4、如图,放在地面上的斜面和斜面上的木块都静止,O 为斜面的重心,请画出斜面所受的各个作用力。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核心知识突破) 备注 O A B C O A B

1、如图,重力大小为G 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 ,若F 总小于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 增大而减小 B .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 . 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重力的大小 D . 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压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 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 B.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 对A 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3、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 、B 两个物体上,A 、B 、C 都静止,则地面对A 物体,A 物体对B 物体,B 物体对C 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 E. 1N ,2N ,1N B. 1N ,0N ,1N C . 0,1N ,0 D. 1N ,1N ,0N 赢在课堂课内探究3、5、6、 课后巩固1、7 A B C F F A B F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一)

章末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答案 A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位移 答案 C 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 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位移大小 C.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答案 A 解析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A对.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B错.物体从一位置沿不同路径到达另一位置时,路程可能不等而位移相等,C错.物体运动了一段路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则位移为零,D错. 4.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图1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答案 D 解析告示牌甲上面的数字是车辆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定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h,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正确.

高中物理精典例题解析专题(运动学专题)

高中物理精典例题解析专题(运动学专题) 直线运动规律及追及问题 一 、 例题 例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析:同向时2201/6/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71210 4201=?+=?+= 反向时2202/14/14 10s m s m t v v a t -=--=-= m m t v v s t 312 10 420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跟规定正方向相反 答案:A 、D 例题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快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 A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 B 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 在时刻t 3和时刻t 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 在时刻t 4和时刻t 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析:首先由图看出: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很明显地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 2及t 3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 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 答案:C 例题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立身体离开台面,此时中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 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g 取10m/s 2 结果保留两位数字)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