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及赏析

笔者:苏小虎推荐:吕晓婷

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优美的音乐、诗情画意的语言、美伦美幻的图画、巧妙的课堂环节,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着他扎实的教学功底。我有机会再次观摩了张老师的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中的种种情节记忆犹新。

【课堂全景】

一、活动激趣

出一张纸。

如果是你的话,怎么玩?

生:我们折飞机

生:我会折青蛙,

生:我们折出星星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

学生撕纸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评析:课伊始,张老师就让孩子们以一张纸怎么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折,然后再从折痕的地方撕下,再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其实教师是让学生在动手撕纸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数学的美。】

二、探究新知

1、师: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的地方?

生:左右两边都相同。

生:我认为它们轴对称图形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评析:从撕出的纸中寻找数学的知识,教师真实独具匠心,在这样的巧妙设计

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教师引导去寻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初步体会了左右两边相同的特点,也从学生课前的预习中得到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词,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点。】

2、师:再深入的观察,左右大小就是一样的吗?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些图形再对折的话,会怎样?

生1:我认为形状也是一样的

生2:我认为面积也是一样的。

生3:我认为把它叠在一起的,会重合。

师: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些图形沿中间的折痕对折,折痕的两侧是不是完全重合?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动手试一试。

师:现在张老师有个问题,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后可以左右完全重合的。那用刚才这个同学取的名称合适不合适?

生:合适

师:为什么合适?

生:因为把它对折以后,中间的线就称为轴,而它的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称之为轴对称图形。

师:特别了不起,刚才这位同学,一下子就抓住了两个关键的地方。她觉得,第一个你说是轴对称,那它感觉当中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你们觉得可不可以?(生:可以)可以,那咱们就把它写下来。事实上我们把对称轴所在的这条直线就称为对称轴,对称轴通常我们点画线来表示。(教师示范画对称轴)看清楚了吗?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

师:瞧,大家可能没有想到吧。我通过折一折、撕一撕,还真创造出了我们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说实话,有时数学就这么简单。

【评析:在初步感知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点,利用折一折、叠一叠、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探索、验证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明确数

学知识的呈现通过动手操作更容易记牢,也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铺垫。】

三、巩固深化

1、出示一组图形

师:在判断前,张老师提醒一下大家,不要过份的相信自己的眼睛的。因为有些图形看起来像轴对称图形,但它却不是,有些图形不像轴对称图形,但它却确确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没有办法呢?大家可以先猜猜,然后在口袋拿出这些图形折一折,验证一下。

学生猜,验证。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部分,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生:不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沿着对轴称不可能重合。

师:我想你与握一次。握手并不是表示赞同你的意见。而且因为你给我们课堂带来了第二种声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多单调啊。师:认为对的,说理由,认为不是的,说理由。

生:如果单讲这个图形,不让剪的话,就不是平行四边形了。

讨论圆,正五边形,等腰梯形,三角形。

【评析:在学习深入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图形进行猜测、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正确性。在对图形的一个个的猜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深入的认识。】

2、师:数学学习讲究的是要深入。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探讨就到此位置的话,我想我们的学习还是比较肤浅的。因为就这五个图形,我心里还有话想说,不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说?我先说说想说的话,举个例子就如第一个梯形,张老师想说的话是,这个梯形是轴对称,但是……?

生:图上的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对其他梯形纸片的对折,得出没法重合。

师:学习深入了,关于梯形,话说完了。关于其它图形,你有话说吗?

生:我想说三角形的,因为有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

师:比如说?

生:比如说……(低头找)

老师给教具(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这两个合适不合适?

生:合适。像这个图形,如果把它对折的话,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有一个学生说的是等腰三角形)

师:有一个声音不太和谐,说的是等腰三角形,其实等腰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些特殊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话要说吗?

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并不是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一种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菱形。

师:大家认为平行四边形当中,还有那些还会是轴对称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有话要说吗?

生:我认为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话要说吗?

生:我认为中间的正五边形,有的五边形也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补充。

生:有些五边形不是正的,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评析:在猜测判断验证了上面五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后,张老师并没就此结束了学生的思维,而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图形的内在联系去感受不同的图形的特点。】

3、师:我觉得刚才的学习还不够深入。

出示等腰梯形、正五边形、圆

师:这三个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生:我觉得它们的面积不同

师:我觉得有点偏题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轴对称图形。

生:它们的形状也不同

生:圆无论怎么折,都可以是轴对称图形。那边的正五边形和梯形和圆不一样。师:在讲圆的时候,我非常欣赏他用到一个词……是哪个词儿?

生:我认为是无论。

师:无论是什么意思?

生:不管怎么折。

师:其实如果从这个男孩的思路往下挖掘的话,我想他已经把我们研究的眼光集中到了对称轴上面来了。

师:这个圆无论怎么折,它都能重合。换句话说,你认为圆有多少条对称轴?生:无数条

师:肯定吗?(生肯定)我不太肯定,同学们身边都有圆,自己折折看,是不是有无数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折一折。

师:已经确定是圆有无数条的,请把你的手高高举起来。(全班举手)全班统一,的确,圆是有无数条对称轴。

电脑演示圆的对称轴。

师:另外两个图形,谁有什么要说的?

生1:另外两个图形不像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它们只有指定的几条对称轴。比如梯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生2: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

生3: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

师:有没有不同声音。

师:虽然张老师喜欢听不同的声音,不过当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那就要坚信这个声音。

指名上台来边折边指一指五条对称轴。

【评析:张老师的层层递进的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由浅入深的引导中,思维也在逐步地发展和提升。】

4、师:在我们一些熟悉的标志图案中都可以找到轴对称图形。看一看这四个国旗。长方形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但我们要考查的是国旗的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我认为加拿大国旗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

生:我认为俄罗斯国旗中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的。

师: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来说一说,为什么?

说说中国和美国国旗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5、出示交通图标

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标志中轴对称图形的序号。

生:1、2、4、6.

生2:我也认为是1、2、4、6.

师:为什么3不是?

生:3的标志对折以后不能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6、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想一想它是什么标志。不说只想。然后说说,这些是什么标志。

师:很想说吗?给你一个机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我选的是第4个,是奥运五环的标志。

生:我选的是第2个,是中国银行的标志。

生:我认为是中国古代的铜钱。

师:先来看看,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是就是参考古代铜钱的。

师:第三个是什么标志呢?

生1:我认为是奔驰汽车的标志。

生2:我认为是上海大众的标志。

师:一下子男女差距就体现出来,同意男同学说的奔驰标志的举手。(多数举手)看来男同学的可信度高些。不过女同学,你可以想象的出它的右边是什么样子的?

生2:右边应该是和左边一样的。

师:不仅仅是一样,而且是对折以后完全重合的,想象一下,把右边补充完像什么?大概像什么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

生:有点像方向盘。

师点出奔驰标志。

师:还有第一个。

生:是中国联通的标志。

师:今天的学习还不够,下课后,还有到网络中去搜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生深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后,张老师巧妙运用了生活常见的交通标志、国旗、汽车标志、银行标志让学生来辨别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也让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7、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轴对称图形?

出示材料袋了。

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下课后做出一个图形。

四、欣赏延续

欣赏:桂林山水

师: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轴对称的东西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大家能不能给张老师提供一个机会。不过这些东西,它不是张老师自己创造的,甚至说从根本上来说它压根也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是什么呢?我想,如果待会每一个同学用心体会的话,一定会从中体会到对称的味道。这个事情还得追溯到去年的夏天,张老师和学校的四位同事一起去广西参加一个活动,大家都知道广西有一个什么景点?(桂林)那回来的时候就有了一次非常难忘的桂林之旅。当我们荡舟漓江,迈入那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所创造的美好意境的时候,我却被展现在面前的画面所深深的震撼了,这哪里是桂林的山,桂林的水,这分明是大自然为我们创作的最完美的杰作。

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感受桂林山水的互相倒映所形成的对称现象。

师:同学们,虽然没去成桂林,但你能从中感觉到对称的味道吗?

师: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

播放生活中的动物、鸟内,昆虫,人都有对称的图形。

师:看那花丛间翻飞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地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同学们,难道你们就没有从中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有人说,是因为美,所以大自然选择了对

称,但同学们,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想一想,这当中仅仅因为是美吗?好,这节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耳边听优美的音乐、张老师那诗情画意的语言、眼前的美伦美幻的图画仿佛把我们都带进了美丽的桂林山水间,一起去体会大自然的对称美。在这样的气氛渲染下,学生被带动起来,学习的热情一定会延续到了课后,继续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对称美,也进一步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深入理解。】

【总评】

听完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有了些许的感想。张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创设了许多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升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一开始,张老师就设计了撕纸活动,让学生在撕纸的过程中,感受撕纸所运用的方法,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张老师充分利用了一些图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通过撕一撕、折一折、比一比、辨一辨等活动,让学生在猜测、思考、探索、验证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课末,张老师通过用多媒体课件对桂林山水的演示,学生边在欣赏图片、边聆听张老师的讲解,放佛置身于真实的桂林山水的情境中来,激发了学生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也从所感知的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中有了对称美的体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 教学实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数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平均数》课堂实录张齐华精编版

“平均数”教学实录1(张齐华) 时间 地点: 组织教学:师:好,让我来看看三一班的孩子是否进入学习状态,我找到了一位男生,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啦。真好。我发现咱班女生的眼神比男生亮一点,这儿,整体水平差不多。我们等音乐结束,我们就上课。师:不会说不认识我吧。 生:认识。 师:是的,天天都在你们教室门口走来走去,今天张老师选择和三一班的孩子来上一节数学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眼神看着就不情愿,高兴吗? 生:高兴。 师:张老师和大伙沟通一下,我有个要求,因为已经第三节课,早饭已经消化的差不多啦,回答问题的声音千万不要太响亮,很响亮会伤神,没关系,我会给你们递话筒,只要你们用温柔的声音说话就行了,保证全场都能听见。但是你的声音不能拖沓,我最忍受不了的,特别是三二班的孩子,我问,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了吗?他们回答:准——备——好——啦! 生:笑。师:大家可能发现,张老师说话的语速有些快。张老师是个急性子,说话特别快。张老师昨时希望三一班的孩子说话的速度稍微快一点。 师:四个字——干脆利落。两个字——简洁。一个字——快。可以吗生:可以(声音小点) 师:可以吗? 生:可以师:其实,这可以压缩一半。有一半的时间是可以腾出来的。师:这就叫聪明,你说三年级六个班,除了我自已班,我上哪个班啦。干吗非要上三一班呢,因为三一班有他独到的地方, 师:其实,名声传在外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四十分钟里头,咱三一班的孩子是不是真是是个传说。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上课师:同学好。生:老师好。师:从第

一节课开始,眼神就亮的孩子。 一、建立意义 师: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欢! 师:最拿手的是什么? 生:跑步 师:小伙子,一看就是个跑步健将。 生:游泳 师:看不出来,文弱的女生最拿手的是游泳。 生:跳绳, 生:踢足球 师:发现三一班每人都有自已的运动强项,不过,你们知道站在你面前的张老师的体育强项是什么? 生:打篮球。 师:都看出来吧。从哪看出来。 生:瘦,长得很高。(学生七嘴八舌)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是我郁闷的是什么呢?师:前两天我和班上的几个孩子说,张老师最拿手是篮球,你猜他们怎么回答。切。瞧你那身材,还篮球呢?于是有一天,我很不服气地说,好,ABC 三小伙子,哪一天,我们PK 一下。师:一分钟投篮比赛,谁投的多谁胜。想见见这三位男生吗? 生:想, 师:注意观察。出场。 师:猜猜看,谁先来。 生:老师师:老师不应该这么强势。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想知道他一分钟投了几个球?生:想 师:(课件展示)小强 1 分钟投中了 5 个球。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他对我说,老师能再给我两次机会吗? 想再投两次。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同意。

语文阅读欣赏课教学“六步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a8663027.html, 语文阅读欣赏课教学“六步法” 作者:谢胜利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2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任者的共识。如何使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本人在语文阅读欣赏课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总结出“六步法”,其过程具体为: 第一步:选取阅读材料。教材与教法是关乎教学的大问题,教材在教学的“三角关系”中更是举足轻重,它决定了教学双边活动的内容取向和方法取向。因此我对阅读材料的选取从来不敢 大意,我选取阅读材料有三个原则,一是材料要短小精悍,字数超过三千字的不选,二是材料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那种选材陈旧,观点老化的文章不选,三是选文的语言文字必须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阅读欣赏课的文本以各册语文配套教材《语文读本》为主,《读者》、《青年文摘》、《读书》、《语文报》等书刊也是我选取材料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要求学生订阅语文书报,从这些书刊上寻找源头活水。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了,储备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经胜人一筹了。 第二步: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指定篇目。这是一个自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我们通常所讲的共鸣,所讲的披文人情,必须以对文章的主体参与为前提。读文体悟,冷暖自知,别人永远无法代替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才会使书卷的文采精华融化到他们的血液中去,才会使他们口长于言,笔长于写。 在布置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适当的要求,或作适当的提示,以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由于每次阅读欣赏课安排的文章较多(一般在十篇左右),学生不可能篇篇精读,我要求每位 同学精读1~2篇,其他文章略读,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吟味”。平时教师作一些精读、略读等知识的介绍,教给学生揣摩语言、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炼观点的方法、授之以渔。对于 精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读深读透,避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阅读中,不能简单地“拿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对读物进行鉴赏、评价,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作圈点、评注,写出心得体会,最好写成演讲稿或演讲 提纲,以便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三步: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形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易于形成审美态度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丰富而细致的感情。朗读是作品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意蕴常常需要出

张齐华老师经典课例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有幸去南京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感触颇深。张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文化底蕴,风趣幽默的谈吐,深深打动了我。他那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感触很深。 感触一:充满人性化的评价语 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聆听他那自然、精炼的评价语。如评价作业纸时,张老师说“关于A 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想要指出错误)可张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尽管学生是找错了,他这样说:“其实这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已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这些人性化的评价语在课堂中还有很多,这些朴实的语言,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的是成功,是对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感触二: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 关于本堂课的文化气息,是相当浓厚的,张老师一定查阅了不少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和优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计数器’九颗珠子的奥秘;神奇的完美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只有有了文化气息,数学才变得有了灵魂,而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只会乐在其中。 感触三:善于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张老师善于捕捉学生发言过程中的信息,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找出36的因数和3的倍数,再通过对几份不同作业的比较,一步又一步,层次清晰地得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联系,交流想法,形成意见,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引导者。”如:“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老师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 只是这一堂课上了55分钟,这在日常的教学中是不允许的,但在这节课中,没有这增加的十几分钟,

《夏洛的网》阅读赏析课教案

《夏洛的网》阅读赏析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重点语段赏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 .享受读书乐趣,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读书交流,培养说话能力。 二、教学流程 导入 今天要进行读书交流,你的心情是什么?用一个词语形容。 整体感知 .拿出书,你最先了解到了什么? .读书方法介绍。 如果我们想快速了解故事内容,可以关注一下书的封面、封底、扉页等。 作者、译者、书名、英文名、出版社、故事简介、人物表、目录。 .人物表中黑色字体的人物是什么?教师板书:弗恩、威尔伯、夏洛。 .人物点击:猜人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说人物特点,其他学生猜人物。

.阅读方法介绍:阅读外国名著的时候,要注意:外国人的姓名、地名等翻译过来,追求的是发音相近,所以我们读的时候会发现,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书中:蜘蛛“夏洛”也可以叫“夏洛特”,小老鼠“坦普顿”也可以叫“坦普尔顿”。 .故事的主要人物知道了,他们到过哪些地方?教师板书:弗恩家、谷仓、集市。 阅读感悟 封底的内容介绍中,是这样开头的: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方法介绍: 在读书的时候,若碰到类似或空白,或精彩,或有悬念的地方,先别急着往下读,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然后再与原文对照。这样读书,久而久之,你的想象力、文学表现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挥想象并全班交流。 正当威尔伯和夏洛快乐地生活着,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宁静…… .看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阅读方法介绍:目录是的脉络和纲要,能给读者提供线

“用数对确定位置”张齐华-课堂-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 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生:这样比较简洁。 生:说五(2)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五年级二班了。 师: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别人要问我,哪班的——二班! 生:不行!不行! 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光说二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二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五!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还是不行。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五年级,可到底是五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而且,你光说五,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五年级呢,还是五班呢。所以还是不行!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准确! (师板书:简洁、准确) 二、尝试探索 师:其实,数学也是这样。比如,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行。下面的照片中,哪一个是张老师的儿子?能用二年级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大胆猜猜看吗? (生猜第3组第2个、第5组第1个、第3行第2个、第4组第5个) 师:这样看来,光靠猜,要一下子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生:有点困难。 师:那就给点提示吧,看看会不会好一些。他呀,在第4组—— (师板书:第4组) 生:我知道了,是第4组第3个。 生:不一定,还可以是第4组第5个。 生:第4组有两个男生,光说第4组还是没法确定,还得看看在第几个。 (师补充板书:第3个) 生:找到了,是他! 师:看来,二年级掌握的方法,还真能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不过,换个角度看看,除了第4组第3个以外,还可以怎么确定他的位置? 生:第3排第4个。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是呀,真和数学们想一块儿去了!那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时间是5分钟。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⑤↑4→3⑥4-3⑦4,3) 三、交流建构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张齐华《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生:三四十二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因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最新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阅读与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阅读与欣赏》活动课即将告一段落,根据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开展情况,现进行总结。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阅读与欣赏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力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思维和活动方向。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有三点体会:一、以兴趣为基点,乐于知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活动计划,我们先利用开家长会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能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活动的开展铺好路。通过前期强势宣传和营造读书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课外阅读计划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伊始,我们便向学生推荐了必读书目和选读数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好习惯。 、以品读为支柱,勤于阅读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还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则对故事性的、富有童真童趣的内容十分喜爱。因此,向学生推荐了趣味性强的,符合本年级阅读的《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快乐阅读。利用每周二、四的早自习和课后自主阅读,也可以和家长一起阅读交流。四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提升思想内涵。 三、以笔记为翅膀,阅有所得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可取的活动措施,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进步。指导学生读书:比比谁读得多,争当小书迷。我们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对于精彩的语句最好能背下来,对感受深的语句进行勾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会写读书笔记。在读书交流中进行“知识抢答”,丰富学生的体验,收获成功,感受快乐,学习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在“乐”中学。

认识负数 张齐华 课堂实录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T::现在我想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请把你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在课桌右上角,最近老师总是忘记字,请大家写上拼音。 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类,叫做负数。有谁见过负数?在哪里? (预设)S:电梯;温度计、、、 T:电梯按钮去1层以下的,温度计上0度以下都用负数来表示;…… T:好,谁能在图里面写上负数(叫5个学生)记住,尽量写跟别人不一样的; (学生写负数) T:好的。谁能来说说负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S:数字前面有减号(负号) T:有人认为这是减号;有人认为这是负号。其实,这个符号在运算过程中是减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负号。 T: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吗? (预设)S:负数都要比0小。 T:好的这位同学不紧看到了负数的表面,还看透了负数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火眼金睛。谁能来总结一下负数的特点。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说的不错。谁能再来说一下; (预设)S:负数有负号而且比0小。 T:恩,说的真不错。好,同桌之间说一说。说完以后再纸上写上负数。 (学生说) T:既然有负数,那么相对的,肯定有(S:正数) T:谁能上来写一下正数,一人写一个,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直到学生写+)

T:我也写个数,0,认为是正数的请举手;认为是负数的请举手;没有举手的请举手,好,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不举手? (预设)S: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T: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正数要怎么样? (预设)S:正数都要比0大。 T:好的,那我这个0应该写在哪里?边上?还是中间? (预设)S:中间 T:写大点,还是写小点? (预设)S:大点 T:好我们来看这些同学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S:有正号(T:+号在运算中是加号,在单独的数字上则是正号) T:那不写正号还是正数吗? (预设)S:是。 T:既然可以不写;为什么有时候要写上呢? (预设)S:为了看起来方便。 T:看来有没有正号不是正数的关键;那你认为,正数的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预设)S:比0大。 T:好的。刚才说到0,0除了表示数,还能表示什么? (预设)S:表示起点。 T:好的,这是数轴(PPT出示数轴),负数应该写在0的哪边? (预设)S:左边。 T:(PPT数轴显示负数)没有负数的时候,数轴是一条什么线?(射线)有了负数呢?(直

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读读寓言故事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寓意,进一步感悟寓言的特点,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 引导学生学习从寓言的人物行为、人物对比和故事情节的变化中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寓言故事,学习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1、猜成语,说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印象。 2、读故事,讲故事,从人物行为中感悟寓意。 自读《掩耳盗铃》,说说故事中的人干了一件什么事,并评价其行为。 二、在对比阅读中探究寓意。 1、回顾寓言故事《陶罐与铁罐》,回顾故事中两个人物的特点及寓意。

、 2、对比阅读中体会《大轮船与小礁石》的寓意。 (1)自读《大轮船与小礁石》,分小组研究:故事是怎么对比着告诉我们道理的。 (2)交流汇报。 三、仿编故事 运用对比手法纺编寓言故事。 四、猜故事,明寓意。 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与结局,感悟寓意。 五、小组共读寓言,交流寓意。 $ 1、自读寓言故事,与小组同伴交流自己得到的启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感悟阅读寓言故事的好处。 〔群文资料〕 大轮船和小礁石 洪志明 对着只露出水面一点点的礁石,大轮船大声喊着:“喂!小不点!快闪开,再不走开,我可是会把你撞得粉碎。”小礁石听后,笑着对大轮船说:“轮船大哥,你千万不要撞我!我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小,可实际上已点也不小,要是让我劝露出水面来,可能是你的几千倍!” 大轮船一点也不相信有人会这么谦虚,把自己的大部

分隐藏起来,只露出一小点而已。它看小礁石也没有要闪开的样子,边生气地往它头上撞过去。 | 谁知只听见“咔嚓”一声,大轮船便粉身碎骨,连后悔都来不及;而小礁石任然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不留余地的狼 陈仓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里逃生。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与兔子大小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

《小王子》阅读欣赏课教案

《小王子》读书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了解全书内容。 2.了解书中小王子、玫瑰、狐狸的人物形象。 3.精读精彩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4.精读部分章节,用心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生命、命运、人生的思考。 5.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激发更加热爱阅读、更乐于去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最近我们也读了一本好书《小王子》,板书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本书去欣赏一番。 2.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小王子的图片)对,他就是小王子我们书中的主 人翁。 3.还记得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指生说。(幻灯片教师补充 资料) 二、初步交流。 1.通过阅读这本书,谁来谈谈对这本书以及小王子的印象? 指生说 2.简单回顾小王子的游历过程? 3.小王子游历6个大人星球,六个星球中有哪些人?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指生说 4.后来它又来到了地球上,又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局呢? 快速读第十六章节,标画出好句子,指生读。 三、欣赏精彩片段 1.幻灯片出示精彩文中片段,思考以下问题: 三、读精彩片段 精读文中精彩片段,思考下了问题:(ppt出示) 1、文中“我”为什么说“不会把数字放在眼里”“我喜欢以讲童话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2、由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3、“我不能透过箱子看到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我大概老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心理? 明确: 1、因为抽象的冷冰冰的数字是大人们最关注的东西,而“我”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更接近真实,更有生机。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数字而不注重问题实质。 2、科学发现本是最为客观、公平、公正的但成果是否被承认,有事又受到某些权威的控制。小行星B612的发现就因为科学家穿着土耳其的民族服装而被歧视,没有得到承认。讽刺了某些人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带有偏见与狭隘的民族情绪。 3、想象力是人类最珍贵的能力,但在现实世界中,经常受到打击和压制,想象力渐渐萎缩没有想象力的世界枯燥无趣,只剩下冷冰冰的数字毫无生机。我不能像小王子那样透过箱子看到绵羊,童年时代的美好、纯真渐离我们而去,体现“我”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在成长面前感到一丝的无可奈何。 四、品读主要人物 交流玫瑰—骄傲而脆弱的美丽生命 1.再细细的读一读第7-9章,标画出优美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小王子喜欢玫瑰吗?那为什么又要离开呢?当真正离开的时候玫瑰又是怎样的态度? 指生说 2.狐狸—善解人意、智慧和爱的使者 孤独寂寞的旅行是令人伤感的,经过一站又一站,穿过沙漠,小王子终于遇到了可以带给他快乐的狐狸,仔细读一读21章,把令你感动的句子标画出来,也可以简单写体会。 指生读(老师也标画了这一段,我们一块读一读) 五、聚焦“驯养” 1.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其实小王子和狐狸说的都是围绕驯养来说明的。 那驯养是什么意思呢?(建立信任) 2.那驯养容易吗?都需要什么? (耐心、规律、责任、仪式、时间) 3.在这个驯养的过程中小狐狸改变了小王子,小王子现在如何看待自己的玫瑰呢?

分数的意义 张齐华教学实录

张齐华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一、由1到“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生:(齐)1个人。 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答: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 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 生:(略有迟疑)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师:嗯,一个班级可不止1个学生哦,40多个同学,能用1来表示吗?谁来评判评判? 生:我觉得能!你想呀,尽管是40多个同学,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用1来表示啦。 师:说得真好。掌声!(师带头鼓掌)40多个同学一旦看做一个整体,自然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感谢你的思考,一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局面。谁接着来? 生:一群羊也能用1来表示。

师:呵,思维很有跳跃性嘛,一下就从一群人联想到了一群羊。 (生笑) 生:我觉得一堆石子也能用1来表示。 生:一束花也能用1来表示。 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说得真好! 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 二、揭示单位“1” 师:既然这样,(出示3个苹果)这儿有3个苹果,能看做“1”吗? 生:(齐)能。 师: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3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上去就像个“1”? 生:装到一个盒子卫,就像“1”了。 生:给它们套个圈,就成了一个整体,也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 (师课件演示:将3个苹果圈成一个整体)

阅读欣赏课(示例)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阅读欣赏 导语: 爱如阳光能温暖我们的生命,也能照亮我们的生命,今天我们要阅读欣赏的文章《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就撒满了爱的阳光。 据调查:现代文阅读是我们失分较多的一块儿,答题不准确,不全面,原因主要是文章读得不透,理解不全面,请同学们记住一句话:读透文章是答题准确全面的基石。中考考点重点是两个字:悟、赏。悟内容,赏语言。 我们阅读欣赏的目标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表达感受。 2.结合具体材料,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人物品格。 3.能够发现文章美点,并从适当的角度做些赏析。 4.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用语言表述。 5.能够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 其中一二是重点,三四五是难点。我们今天重点要完成的是一二四五。 阅读欣赏步骤方法是: 1.品读题目,提出疑问,期待阅读。 2.速读文章,解答疑问,把握文意。 3.精读文章,边读边画,边画边悟。 4.赏读文章,边读边画,边画边赏。 5.美读文章,读出情感,读出自我。 6.思读文章,质疑问难,互帮互助。 阅读欣赏过程: 一、请各自默默品读题目,提出你心中的疑问。 二、速读文章,解答疑问,把握文意。 三、精读文章,边读边画,边画边悟。 (1)画什么?请你画出描写老师和安锐的材料。 悟什么?品悟材料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品格。 用红笔横线标画,并在旁边批注。 (2)交流合作:

方式:一人说,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句式:由……可以看出老师(安锐)是一个……的人。 三、学习结果发布: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发言人补充。 四、赏读文章,边赏边画,边画边赏。 提示:画什么?画出你认为表达效果好的地方。 怎么赏?赏析语言的特点及效果。 用红笔横线标画,并在旁边批注。 示例: 我最欣赏的是文章的题目,原因如下: 1.题目既包含了安锐对妈妈的爱又包含了老师对安锐的体谅和关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题目表达了安锐对老师的感谢,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3.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五、美读文章,读出情感,读出自我。读最能触动我们,激起我们情感共鸣的地方。 我不爱秋天,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尽,要是被人踩碎,被车碾碎,就更难扫了,妈妈累得气管炎都犯了。 我不爱冬天,冬天一下雪,我和妈妈半夜就得起来扫雪。要是车碾过,人踏过,雪就成了冰石头,我们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砸,妈妈的两只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生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 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说,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六、思读文章,质疑问难,互帮互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助解决。 七、回眸学习目标,看自己完成,还有哪些没完成? 阅读欣赏目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表达感受。 2.结合具体材料,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人物品格。 4.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用语言表述。 5.能够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

电影阅读与欣赏课程教案

电影欣赏课教案(16课时) 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或是笔记本电脑若干。 目标群体: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课程必要性:影视鉴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能锻炼其看待事物独特的思考能力。而缺乏一种正确看待电影的态度或方式,不加选择地模仿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第一课:电影与电影史概述(1课时) 内容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包括电影。现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而何为电影,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影常识确是鲜有人知。 1、新课导入先简单提问什么是电影?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加上自我介绍吧。看看学生们心中对电影的想法,了解一下同学们都看过哪些电影,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说出我对电影的看法。问问有多少同学们家里已经有电视机,甚至是电脑。 2、教学内容 (1)从物理上对电影的解释及介绍电影的基本定义。物理上即指人眼对画面具有滞后性,电视机或是放映机利用这些特性实现了人们对动态画面的观看。基本定义指的是电影(film,亦称映画、第七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个电影历史,之后再对此进行随机问答,确认同学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并强调知识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的场面在幕布上放映时,观众们被吓得惊惶四散。1905年背景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立体。

分数的意义张齐华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张齐华课堂实录

————————————————————————————————作者:————————————————————————————————日期: ?

《分数的意义》张齐华?一、由1到"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生:(齐)1个人。 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答: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 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 生:(略有迟疑)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师:嗯,一个班级可不止1个学生哦,40多个同学,能用1来表示吗?谁来评判评判? 生:我觉得能!你想呀,尽管是40多个同学,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用1来表示啦。 师:说得真好。掌声!(师带头鼓掌)40多个同学一旦看做一个整体,自然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感谢你的思考,一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局面。谁接着来??生:一群羊也能用1来表示。 师:呵,思维很有跳跃性嘛,一下就从一群人联想到了一群羊。? (生笑)生:我觉得一堆石子也能用1来表示。?生:一束花也能用1来表示。?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生: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师:说得真好!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二、揭示单位"1" 师:既然这样,(出示3个苹果)这儿有3个苹果,能看做"1"吗??生:(齐)能。?师:可我怎么看都觉得像3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上去就像个"1"??生:装到一个盒子卫,就像"1"了。?生:给它们套个圈,就成了一个整体,也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 (师课件演示:将3个苹果圈成一个整体) 师:3个苹果可以看做"1",那么6个苹果呢?9个、12个苹果呢?瞧,小小的"1"多神奇呀。不过,话也得说回来。一旦我们把3个苹果看做"1"了,那么,(课件出示:6个苹果)6个苹果通常就不再看做"1"了。想一想:这时的6个苹果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齐)应该用2来表示。?师:为什么? 生:3个苹果看做"1",现在有2个这样的"1",当然就是2了。?生:3个苹果看做"1",6里面有2个这样的"1",2个"1"就是2。 (师课件演示:6个苹果,每3个圈一圈) 师:(课件出示:12个苹果一字排开)现在呢? 生:应该用4来表示。?生:因为3个苹果看做了"1",12里面有4个这样的"1"。 生:4个"1"就是4。?师:说得真好!如果有5个这样的"1"呢?8个这样的"1"呢?10个这样的"1"呢?一句话,有几个这样的"1"--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听说于定海的老师从黄山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奖赛归来,由于传说得太好,所以一直想要一睹风采。但是一个月下来没能如愿。一个月后,参加杭州的新生代数学观摩,门口推销光盘的正好有这节课,迫不及待的买下来,第一时间欣赏了一番。正如传说,这节课可谓是上得出神入化,引起我深深地思索,常规课要上出自己的思想,同样能能折射出智慧的光彩。今晚重新欣赏,可谓更是一番惊叹,聪明如张,自叹太浅。现把其课堂实录整理出来,望有同感者多多。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以及一个苹果、4个月饼和两瓶矿泉水。 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4个月饼谁先来?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师:两瓶矿泉水? 生:每人分一瓶。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月饼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苹果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生:能! 师:想一想,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话,应该怎样分?一起说! 生:每人分半个。 生:每人分一半。 师:有人说半个,有人说一半,如果让你分,你说该怎样分? 生:一人切一半。 师:张老师该从哪儿切? 生:从中间切。

教师将课件中的苹果切成两半。 师:拿出手指指一指,苹果的一半在哪里?这一块是苹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看来只要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苹果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生1:二分之一。 生2:四分之一。 生3:还是赞成二分之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至于苹果的一半究竟用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表示,或者是这个小女孩一开始悄悄给我说的一分之二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判断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瞧,平均分(在课件中的一半苹果中出示分数线),两份(出示分母2),中的一份(出示分子1)告诉同学们,这个数叫做二分之一。谁会读? 生1:二分之一。 生2:二分之一。 生(齐):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块苹果是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 教师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轻声的说一遍,我们是怎样得到苹果的二分之一的。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先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行吗?动手折一折! 师:谁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 生:我是这样对折,就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了。

(完整版)张齐华《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

张齐华《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 第一环节:字母表示任意数 展示:a b 孩子们,请看,这是两个(字母)【板书:字母】 在哪儿见过? 展示:a+b=b+a 它是谁?生:加法交换律 这里的a 和 b 代表什么? 生:代表两个数【板书:数】 举个例子。生举例如:3+4=4+3 【副板书:3+4=4+3】 只表示这一个算式吗? 生:无数个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字母不仅表示数,还表示任意数。 【板书:字母——任意数】 第二环节: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 我发现我们班的多数孩子能够做到课上积极发言,老师很高兴,给你们看一个我的宝贝好不好?生:好 师拿出实物: 这是(生:存钱罐) (晃一晃)有钱吗?生:没有 看我的,变!多少钱?5元(师边放入,生边数) 师:这个存钱罐不是透明的,如果我想以后一眼看出里面的钱数,怎么办? 生想出不同办法。。。 师:贴上便签条:5元 师:第一个告一段落 【出示另一只存钱罐】 师:第二个有钱吗?(晃一晃)有 猜猜有多少元?(师晃着走到孩子身边) 生猜出不同数据。。。 师:只靠听,无法确定这个数是多少?用什么表示更好呢? 生:字母 什么字母?生。。。 师:我喜欢a 由此,我创编了这个问题: 展示:一个存钱罐里面有a 元,另一个里面有5元,两个一共()元。生:a +5 师:这里的a +5是表示算式呢?还是表示结果? 生发表不同看法。。 数学上的正确结果是——【展示:a +5=a +5】 下面我给大家做个小游戏,请注意看 师演示:这个是存钱罐a元,另一个是5元倒出放到a元的存钱罐,现在“结果”是?生:a +5 a +5,如果在便签上写呢?

我有两个注意:一是两张便签上一张写5,另一张写a,中间添个+ 二是一张便签上直接写a +5 选择哪个? 生选择第2个:直接写a +5 师:这是a +5是算式还是结果?生:是结果。 哦,看来同一个字母式,既表示算式,还表示结果! 【板演:字母式——运算结果】 第三环节: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乘号省略的教学 请看这里的问题:展示 一个储钱罐里面有a元,拿走8元,剩()元。 生:a-8 师:a-8,表示?结果 一个储钱罐里面有a元,平均分给4人,每人()元。 生:a÷4 一个储钱罐里面有a元,3个这样的储钱罐一共()元。 生:3×a 有不同答案吗?生:(3a) 师: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吗? 生发表不同想法。。。 看资料,数学家的规定,由于内容很多,很重要,我分条出示,请同学们仔细看。展示——阅读提示: ①字母和字母相乘,乘号可省略为“.”,也可省略不写。如:a×b=a.b=ab ②字母和数相乘,乘号也可省略为“.”,或不写。但通常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如:a3=3 a 4×X=4X 字母和1相乘,1也可省略。如a×1=a ③相同字母相乘,比如a×a,可以写成a.a,也可写乘a2,读作:a的平方。 看完了,有不懂的地方现在可以提出来。生。。。 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有几个题,请看 展示练习: a×c b×4z+z+z x×1x×x 师:同学们直接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做题时可以看上面的阅读提示,这不叫作弊,叫参考。(幽默) 指生汇报 重点讲解:z+z+z x×1 x×x(空中画) 出示:z×3 x+x 第四环节:字母式还表示数量及关系。 研究完乘号,我们再研究人好不好? 研究我,请看,展示:头像 我的年龄未知,用x表示。 师:X 可以表示任意数吗?能代表2000吗?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