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 JT叔叔-庄子 视频 笔记

3 JT叔叔-庄子 视频 笔记

3 JT叔叔-庄子 视频 笔记
3 JT叔叔-庄子 视频 笔记

当我们面对一个自己本来没有的想法或者说观念的时候,其实我们都会有一种不舒服跟阻抗的感觉。大部分的人会采取一种比较笨的方法去解决。就是用他自己原来的观念去解释那个东西。那这样他就会觉得他自己已经懂了。可是那是一个非常不智的做法。当我在自己要读一个新观念的时候,都会遇到如此大的阻抗感的时候。

接下去我要教的东西,我会对于这个上课的品质,有蛮大的恐慌的,接下来我讲的东西,可我知道这些东西对很多人来讲,是非常不熟悉的观念,这些观念甚至是可能现在的心理学正在创造当中的,50年以后会形成的东西。当讲到这些,我让各位处在“我看不懂,想把书丢下来”的心情里面,超过5分钟的话,我会觉得对同学很残忍。而且同学听到这个课变成一种折磨。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家、对于我们的命运也好、喜事也好、坏事也好,可能我们是完全不会明白上帝在做什么的,但是你觉得上帝会希望人类会感谢他吗?我想上帝的眼中我们就好像那只乌龟一样,只是当他是饲料的一部分啊,他其他的都不晓得,大概是有这样的状况。

前在的篇章是为后面的篇章打一些基础,如果你真的想要进入道家的修炼世界的话,那你所经验到的很多东西,你可能你身边的人没有人和你聊,因为他们都活在完全不同的观念里面的,所以道家会有这样的状况啊。

像前面讲到的庄子说的无待境界,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我那个时候讲就说在生活中的处境,你要好好的面对他等等,

那些处境都是比较不好的处境,是属于那些六气之辨的异常处境,那正常的处境是不是就不用花力气去面对他了呢?就像我身边正常的处境,你只要修炼庄子的养生主,让生命力发展到更好就好了,可是我最近觉得,也不尽然哦。就好比说,我在私底下,我们要借着有一些环境啊、人啊,让我们不快乐,让我们来修炼自己,变得更坚强,这样的观念。那,有一天陈助教就在那边跟我说,你最近好像生活蛮顺的哦,都没有什么让我们生气,没有什么让他生气,也没有什么让我生气的,所以好像都没有机会练习哦。我听到这个话之后,就想一想,其实不是哦,我觉得我们人生其实,每一秒钟都是在接受考验的。我就对陈助教说,如果往后的十年中,然后我教书的事情发展的非常好,然后你看病的事情也发展的非常好,见到你都说感谢这样子,如果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我们还能够不骄傲,那才代表我们通过考验,就是我们一般只晓得说人的世界是活在输不起对不对?被别人伤害了、被别人打败了,就难过、生气对不对?可是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新的词,叫赢不起。比如说,有一个武师,很穷,老了,被请去教拳,天天吃生猛海鲜,变得不认识周围的人,这就是赢不起。因为我觉得如果我的生活很顺利的话,就可能面临这样的风险,因为这个顺利的人生,让我变得很糟糕的人,所以人生是非常需要提醒的,非常非常小心的。

别人对我客气,我也习惯、我已经觉得理所当然,我们必须要面临的风险啊。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37),越人断发文身(28),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39),窅然丧其天下焉(40)。

窅然:眼前突然一黑。

价值观不同就是这样子,儿子和老子。

梳子拿给和尚

可是当他见到这些对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跟他们不一样的人的时候,他会觉得他原来的一切成就,都不知道怎样拿出来跟对方讲。也就是对方完全活在另外一套价值的向度里面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讲,好像是我面对我的家长吧。

不好意思我帮你端水、我帮你倒茶,就这样子,因为价值观不同的啊。

非洲的农民不知道包包怎么会值那么多钱?品味。

尧到山上求仙,有互动的时候呢,他突然觉得我是一个政治家、管理者,见到这些对于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跟他不一样的人的时候,他会觉得他原来的一切成就,不知道怎么来和人家讲。

就像是我面对我的家长,如果不是对中医和庄子很有兴趣的话,我只有扮小孩端水、倒茶。价值观不同就是这样子。

普拉达的包包拿给非洲人看,非洲人怎么会认同啦。

在班里面,知道第一名有多好的,只有第二名,因为他比较接近,哪个地方算错、哪个地方没有算错,让最后一名理解,理解不了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与人之间真的很难互相了解啊,人真的好孤独啊。

崇拜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感觉啊。

所以我觉得我们人生的每一段,都是有属于那一段自己的一个品味的范畴,那品味有道的人,其实没有办法和你讲的,你没有道的话,是没有办法跟人家分享。

而尧他把政治处理的很好,才去见这个仙人,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半吊子的政治家,其实你是看不到仙人的,你懂我的意思嘛?因为你可能每天都是在想你如何当一个更成功的

政治家。如果在这个原有的位阶钻研的更好的,抓的更高,在这个过程里面,他是不会想到仙人在想什么的,他必须做到政治领域可以处理的一切,非常非常圆满的,最顶端的。做到非常非常好的时候,他才能看到比他更高一层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你必须当到第二名、第三名,你才能够明白第一名的数学有多好,这样能够明白吗?

自我价值真的是不值得拥有的,为什么一个很烂的人还一直觉得自己很好。

当我们在一个境界里面,走到顶点。然后要跨入

下一个顶点,更高的境界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知

道的真的不够。这个时候会出现一种感觉,叫做谦虚。也就是中国人说的真正的谦虚这种感觉,也只有在这个情况才会出

现。

也就是谦虚是一直一直在猛烈地进步着人的特权,这样懂吗?

如果你不是一直处在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一种生活状态中的话,其实人是没有资格讲谦虚这句话的。因为你看不到任何可以谦虚的东西。

明天的你不觉得今天的你好。说自己很烂,就是谦虚。

社会上的大师,说我的医术最圆满,听我的就对了,我其实心里头就有捏冷汗,我会想到,他们是不是十年之中都没有在进步了?所以才觉得医学的境界仅如此而已。如果一直在进步,不会这样大牌才对。

庄子并没有告诉你说,你要怎么活,应该怎么活,可是他有在破我们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一般人对自己的看法,很重要对不对?庄子把他打破,一般人对于自己的情绪看的是很要紧的,我有感受啊,对不对?又打破。用这种方法破我们的骄傲之心啊。

每天我们要骄傲的时候,我们要记得的我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进步了,所以我们才会骄傲,一个在进步的人,不可能会骄傲。

惠子谓庄子曰①:“魏王贻我大瓠之种②,我树之成③,而实五石④。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⑤。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⑧。”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⑩,世世以洴澼(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5),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18),或以封(19),或不免于洴澼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和庄子常常吵架,交情很好的关系。

惠子是哲学家,庄子是道家,惠子就讲一番话来羞辱庄子。

看到没有用的东西,就把它砸掉了。

你是非常的不知道怎么用东西啊,手不会龟裂啊,世世代代都在水里面漂洗丝绸沙布,于是有一个外地人来了,可不可以,给你们一百框黄金。聚族盘算。买了方子,就去跟吴王自我推荐,越国人都不习惯冰水的战争,就大败越人,封了这个人侯王,或者让你当小国王,或者让你不冻手,这一包药的价值。

庄子是第一个发明救生圈的人,但是你自己不要哦。你只会想你这个飘没有地方放。你的这颗心哦,就像蓬草一样,又乱又窄又不通啊。

就是如果我有一门功夫,这门功夫或许不能拿来卖钱,可是拥有这门功夫的人,可以获得很快乐、很幸福。那你难道就觉得这门功夫不值得存在于世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有臭味的树,主干树根的部分呢,非常的臃肿,厚一点、凹一点的这样子,不中绳墨,凹凹突突的,其小枝卷曲就是弯弯曲曲的,量也量不出所以然,这样一颗树,种在哪里,木工都不会理的。不想回头多看他一眼,因为他太没有用了。去,抛下什么离开这个意思。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28);东西跳梁(29),不辟高下(30);中于机辟(31),死于罔罟(32)。今夫斄牛(33),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34),广莫之野(35),彷徨乎无为其侧(36),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猫咪,机辟和罔罟都是机关。这个其实影射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很多东西啊,好比说,我们现在教育是让学生当一只好猫咪,就是你有专长,你很聪明,你很能干,只是呢,当你被雕琢成这样这样的才能

的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让你变成一个只能够开某一把锁的钥匙,这样懂吗?于是,比如说,我小的时候有人说当医生的,长大了已经又说要当科技新贵的。现在人应该当什么?你告诉我好不好?

公司有多好的福利,呆到多少年以后会怎么样,呆到多少年就不用愁了。

让你觉得说,让你把你的一辈子交给他,你的下半生就不用愁了。可是,当你把自己雕琢成只能够去科技原基去上班的人才的时候,就代表天下之大,别处无你容身之地了。你训练出这样很好的才能,对你来讲不一定是好事。

同样的钱,我们可以请到更好的人。

老公不是自己的,是公司的。

适合干什么,并不意味着喜欢干什么。甚至我常常觉的他喜欢做不适合他做的事情,因为做那些事情,才能够突破原有的局限,得到成长。所以我们都在做不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进步空间嘛。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范围,比如说这一个公司,我们变成了一个展现我们很聪明、很有才能的人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错失了很多其它的东西了,那这就是一个等价交换的问题。

现在有个犁牛啊,大的像垂天之云,天边的一样哦,可是笨笨的,你在旁边跟他招手他也不理你啊,他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把自己吃的大大的、肥肥的。叫他抓老鼠,他不会,只会让自己肥。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你有没有看到那个庙堂上放的那只嘴巴里边塞只苹果的那只猪公啊?穿的那么漂亮,吃的那么好养,然后那么肥,一辈子没有做过苦差事,等到他被抬到太庙的时候,头被割下来的时候,我想他会哭了啊。当我们把自己养成那样一头好牛的时候,你就只有被抓去宰了,然后想当一头在荒野饿的要死的孤儿牛都不行的啦。

你有一颗大树,你怕他没有用,你为什么不把它种在“无何有之乡”?就是如果你把这颗树种在你家门口,你说碍人,那就把他种在某一个代名词,无何有之乡,无何有之乡是什么东西?是以后要用很多东西去定义的一个东西,无何有之乡就是没有什么东西的地方嘛,对不对?庄子的世界。

广莫之野:空荡荡的荒野,广居,就是一个人的胸怀,人最应该居住的地方。如果用这样的语感去说的话,无何有之乡指的可能是一个另外一个次元的世界,广莫之野加进去,说好像那个世界在人的密室深处哦,那是什么东西?不知道。一棵树是住在那边的时候呢,人就可以彷徨,就是没有什么一定要干嘛的目的,叫彷徨。也就是说这个人在他身边像游戏一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在玩耍。那至于说无为其侧,三个定义了,无为,是什么东西哦,三个小时给我,我都讲不清楚。

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我过我的生活,我又没有伤害到谁,为什么你要那么烦恼,这就是快乐和任性的差别。什么叫做任性,就是你爱怎样就怎样,蹂躏到别人的尊严,叫任性。顺遂自己的内心是可以的吗?有不尊重到别人的,叫做任性。我一个人爱吃臭豆腐,爱吃辣的,这叫任性。我一个

人没事,到郊外走走,又害到谁了。任性是拖累到别人为前提啊。于

是呢,他就说,为什么我跟你选择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我又没有害到

你,你要那么难过呢?我快乐,我害到你了吗?你不要阻止我。

《庄子·山木》记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树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树木质不好,所以不材,免遭砍伐,终其天年,这是不材的好处。一鹅不会叫,所以不材,惨遭屠戮,死于非命,这是不材的坏处。同是不材,树存鹅亡;同为有材,鹅存树亡。那么人呢?

他让他自己太有用了,你如果太有用,你就完了。帮老板修电脑。

有用无用之间,万能人,有时候人会做太多,他觉得他做多他会有用。来表现他的忠诚。他自以为他做的多,大家会喜欢。包盈之心,一个人太计较、太要求完美。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工作范围,只是不喜欢去死心塌地去承认它。

如果你太有用,你就完了。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相处,就会有用和无用这种事情发生的。有用

和无用造成的后果,人跟人一进一退造成的后果。老公有用,老婆无

用。

你表现出能干这件事情,你也要考虑到这样的后果。能干不能干都会有很多不良的后果。老板娘和老板。

庄子说,我在有用无用之间呢,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状态。

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

、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議,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山

故未免乎累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啊,是在不同的次元有不同的形态的。他认为一个人有一部分的自己是生活在那个无何有之乡的世界,估且假设为一个形成上的世界,因为现在还没有定义清楚,一个人的存在是这样子的。广莫的世界里呢,人的存在是一条非常大的一条龙,可是呢,这条龙呢,他在形成下的世界有一个小小的投影,这个投影啊,是一条小蛇,这样懂吗?这一句就是说,人的存在呢,有那个潜在意识里面的那个灵魂人的立场的存在,你想想看,如果有一个人,我们假设相信有转世轮回好了,如果有个人已经来过地球很多次了,他可能有一辈子当厨师,有一辈子当摄影师,有一辈子当画家,可是他这一辈子的来这上面的人就是一个公司的职员,所以跟他整个的存在相比,他很渺小非常多啊。在上面的世界他是一条龙,在下面的世界他是一条蛇,这对子是在讲这个东西。然后呢,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两重次元的存在的时候呢,他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视野。就可以上下调整这个视野,你知道调整视野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为什么呢?我们人在一个处境里面,不能够很妥善的处理一件事,往往是因为我们们认为我们只有一条蛇这么大,所以我们永远都会处在一个被自己的感情、恐惧、或者是主观的看法的这种障壁,影响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相反

的,如果你是以一个永生不死的灵魂上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你所扮演的角色的时候,其实你做出来的决定,你认为跟你现在这个世界的做出来的决定是完全一样吗?我想可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你是站一个很大的不会毁灭的这个灵魂人的角度做的决定呢,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就会面临到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处境,都不会觉得我非要怎么样不可,或者非不要怎么样不可,而只会去考量,怎么样做会最调和的,而这个人呢,就去选择最调和的事情去做。而他的本体呢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

、黄帝之法则也。

就是在那个形成这个世界的根源,可能道家会认为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真正的那个世界的一个投影,或者一层薄薄的膜而已。所以我们更有可能真正的世界存在,所以如果你能够知道真正你自己在上面的那个世界的话,你一定会在上面的世界过的很安稳,那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人你所看起来像一个人在玩布袋戏。打破头了,没有关系嘛。你的观点和那个顾虑会完全不一样,这件事情才是庄子说的逍遥。这件事情是多么困难哪。

他们在考虑的不是我们在考虑的东西,对不对? 游戏叫普渡众生。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关于我眼中的庄子随笔 风轻轻的翻阅着我的书页,封面上出现了两个清晰的大字:庄子。风跃过幽谷,又飘 向哪儿了呢?我知道他来过了,留下了自由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以下是关于我眼中的庄 子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 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 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 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 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 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 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只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 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 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 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 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 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统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论偶尔还会 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

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

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 【篇一:庄子_读书笔记】 感受经典感悟人生 ——《庄子》读书笔记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洗涤与冲刷,先秦哲人为我们留下的智慧逐渐 展露成经典,再逐渐延伸至远,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指引着我 们心灵走向成熟与完美。在众多经典之中,我最喜欢《庄子》的超 脱豁达,毫不夸张地说,庄子本人就是一个经典与传奇,闪烁着无 比巨大的魅力。 伟大的哲人大多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保持着豁达的心境,坚守者 自己的原则,跨过那道坎,内心就明亮清澈了。庄子也不例外,“家贫,故往贷与监河侯”(《庄子外物》),“衣大布而补之”(《庄子 山木》),穿着带有补丁的粗布衣服,靠向人求贷以维持生计,但 对于他所不屑的人物,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庄子对于魏王、曹商 乃至惠子所悠游其中的世俗世界持强烈的抵制姿态,其傲在骨,本 有机会进入名利场,但他断然拒绝了,认为好比是像祭祀牲畜一样,“衣以文秀,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希望像神龟一样“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辞去 宰相一职,成为一个在污浊的世间还能保持自己精神取向和生活信 念的人。喜爱庄子,喜欢他的恣意与快乐,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 喜欢他的率真与激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处世态度教给我们很多。 在如今日益强调物质价值的时代,人们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内心的平衡,面对物我关系、人际关系,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焦虑与 困惑,甚至不知道为何而活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 至反过来又影响了物我关系、人际关系的平衡。儒家倡导建立大同 和谐的社会秩序,可实践起来非常艰难,而庄子提出了另一种认识 世界的参考系,他的洞察与感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启迪,帮我们 找到了一扇审视生命及其意义的智慧的窗口。孔子希望以“中庸”求 得和谐,目光总是停留在人类自身,约束个性,牺牲自我,以达成 一致的共性。“和谐”的前提是制约,可它的负面是统治者对生命和 个性的漠视,造成人性的扭曲、人格的畸形,“和”的表面之下,是 对名利的激烈的斗争。政教合一的“人治”体制,使人们同腔同调, 甚至面孔也一样,塑造国民内敛的性格,很难得到自由与快乐。而 庄子的目光从个体生命出发,触及整个人类,接着向宇宙自然延伸,

《庄子心得》读后感2000字作文

《庄子心得》读后感2000字作文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 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下面是为你们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

大学生《庄子》读后感

大学生《庄子》读后感 下面是XXXX为大家整理的,更多请关注XX。【一】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

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三】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下面就是为您带来的庄子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庄子读书心得1 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 庄子读书心得2 去年的暑假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收获很大,今年的暑假我又拿起《于丹庄子心得》,慢慢品读,收益非浅。似乎感悟到了生命的本原。 给我启示最大的是于丹关于《庖丁解牛》的新解。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心中的庄子

我心中的庄子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是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做的一个梦。梦醒时分,庄子依旧沉醉在属于蝴蝶的世界里,或许吧,此时的庄子不是庄子,只是一只无拘不束的“蝴蝶”,他的人生和世界观是消极悲观的,厌世在他心中围绕不去,这大概就是他向往蝴蝶的原因啊,虽生不逢时,但是在我心中,庄子却是一个一心向往无限自由之人,值得敬佩。 我欣赏于《锦瑟》,这首诗在李商隐的悲壮弹奏中醉倒了千古倾听者,同时,在这之中的用典恰到好处: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醒来了却变成了人,或许在庄子的心中他是不愿醒来的,他或许觉得蝴蝶再试一个真正的自己,人却不过是梦一场。是啊,在我的心中,他总是一个“无为”之人,追求的是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顺其自然,逍遥自得。 在他的文章《逍遥游》中,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当我们看破了内心重重的樊篱阻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关于人生的定位,只有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这样子,处于现实中种种的窘困才能不攻自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翻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个人永远去追寻,不得不说,我心中的庄子就是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在物质的层面中它是贫穷的,在精神上他确实腰缠万贯读书、漫游、观察、遐想都是他的伙伴,常常陪伴他的左右。这样的向往,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或许在物质和精神方向上他毅然不顾。没错,人生不过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我也明知自己只不过一介普通学生,在庄子他浪漫主义的文笔下,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保持在这个不懂自己的世界中拥有着独特的灵魂,追求着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在庄子的理论中物质与意识形态都能自由转换,我多渴望能感悟到庄子境界,哪怕一秒,我想我会收获无双的精神财富。我也明白,或许我也应该做一个梦,做一个只有虚无空白的梦,不存在身份高低贵贱地位贫穷富裕,有的只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欢声和欣慰。 落日沉沦,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在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 我心中的庄子,他宁可放弃这一个需要自己的时代,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没有人知道,在一个虚无空寂的境界里,有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这样的他,注定不会被别人理解,在别人的眼里,或许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在我心中,他却是一个敢于追逐世界脚步的男人,我不愿他难过,我心痛,可是世界终究在用无尽的孤独浇灌着他。 超越了世人的意识,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此时的我稍许触摸到了庄子,我心中那个遥不可及的男人,已经将生死度之于外,庄子在我心中已经成为了我心中的灵魂工程师,这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这才是这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对我心灵的灌溉,而这位老者,早已超出形骸之外,走远、走远。

庄子读书笔记3000

庄子读书笔记3000 【篇一:《庄子》读书笔记】 《逍遥游》 庄子首先想到的是宏大的生命形式,导标了超越生死和志向远大的象征。”鲲鹏是这么一种生命形式,化则是生命活动的质的发展。释德清在庄子内篇注中说,海运谓海气运动,以比喻圣人乘大气运以出世间,非等闲也。”人是有限的存在,在空间时间上是有限的。人总是不自觉的束缚在有限的时空里。人要追求自由就要摆脱有限的希望,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永恒的时间。”齐谐”是庄周用重言的形式强调表达这种生命境界的宏大。 鲜明的小大之辩使大鹏的形象高原雄伟。”之二虫又何知”指它们不理解适性自然而为..”物适其性”,二虫与大鹏本质是区别的,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或者翱翔天地,或者毕志榆枋,不知所以然也。“知效一官?征一国者”,是世俗社会中荣誉发达之人,即儒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宋荣子是身处世俗之中却能够认识意义的人。列子则是超越了世俗却依然”有所待”的人。像大鹏鸟或者是列字,这样的大的生命活动,依然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庄子说的逍遥游是对社会无所企求的不为外物所待的。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守四海之外,”陈启天庄子浅说注,谓与天地精神往来。”寄生万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故曰:游守四海之外。这是一种至上的生命状态,连尧这样功名显赫的君王都向往不已. 二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是表达”大用”还是无用.的思想矛盾 两则语言明显思想矛盾,第一则讲的是用大。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其生命姿态不亚于大鹏之翱翔。因此庄周指出惠子拙于用大.思想是对物适其性”的思想的批判。因为治冻疮的药品,本性一样,用以生而已.用大.则建立不朽的功业,”可见小大在人之善用,不善用之异耳.”第二则讲的是无用。是无功,无己.显然怎样才称的上是逍遥游,是用大还是无用,没有思想的结论,逍遥游说的是生的阔大情怀. 所谓逍遥,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难以忘记的烦恼。 若即若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又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你不能完全的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无法逃避决定着必须要置身世界之中,无可奈何又驱使你超越世界。逍遥游就是在无可奈何的命运中开展新的生命空间。心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的东西,才是游的根源。庄子把

学前班教师读书笔记读庄子心得

学前班教师读书笔记:读《庄子》心 得 今天读于丹《《庄子》心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庄子的成就令我们后世之人万分敬仰,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当今世道能够保留一颗宁静之心的人实在不多。追名逐利,心态浮躁为之普遍。 连我自己也不能例外,当周围的人都纷纷将孩子送到高价名校时,我就不免怀疑起当时的决定,将儿子放在身边这样的普通学校会不会让他将来发展受到影响。读书已经不在单纯是读书了,已经有了很高的附加值,比如当问你孩子在哪读书,学校的名字足以让你自豪三分或自卑了得。我也明知这是心态的问

题,哪个学校不培养出人才?但往往大家都进入了一个怪圈,就如现在不少领导去读EMBA, 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认识有身份的同学,同学就是生产力,就是人脉,有了人脉就不怕没有发展。孩子读书也是一样了。心怎可平静呢? 现在没钱没权就自然低人三分,经济能力已经无形将人划分了等级,不信高档社区和城乡结合的出租屋形成的氛围就是截然不同,各人的生活质量天壤之别。社会就是这样的势利,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又是多么得不易。 我想我们能在浮躁和宁静中找到一点平衡就是成功了。读书的过程就是提醒的旅程,我们不要在浮躁中浸泡地太久,不然将会找不到自己在哪了。 今天读于丹《《庄子》心得》。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

我眼中的庄子

我眼中的庄子 ——以退为进的哲人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高中之前这些便是我们对于庄子仅有的了解,还只是来源于课本学习。老子作为道家的代表其思想的光芒远盖过了庄子的主张,所以书籍和历史记载都对其着墨甚少。但随着我阅读书籍量的增加,伴随各种故事和古籍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被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越发认为他是一个有趣的智者。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庄子也是有济世的正义感的,而非冷血自私之人。 以往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认知停留于他所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但事实上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主张老子传统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思想,他还有自身对道德的追求。不同于老子略显消极的“无为”,对世事漠不关心的破罐破摔状态;庄子注重更多的是对物质私欲的淡泊,他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救世信仰的书呆子,他只是在以无为的方式与世事的污浊做着抗争,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所以我

认为庄子的无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他更为理性而早于孔子之类的倔强之人认清了现实的黑暗与抗争的无力感,虽没有达成济世的成功之路,但至少他没有走弯路,他光明正大的“逃”了,逃到了他想要浪漫里。 其次,庄子的逍遥无为说,是对战争的积极抵制,无为胜有为。 人们普遍将庄子所追求的浪漫理想总结为自由,即一种不为法度约束的放纵,这多半是种曲解了。用“逍遥”来概括更为恰当贴切些,不只局限于肉体的不受限,还是人精神的洒脱,可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一种回归精神世界,而忽视现实外在的状态。在当时“率肉食人”的战争背景下,庄子他坚守了心中的道德感,没有让自己的智慧成为战争的帮凶,拒绝求贤若渴的楚王,这种无为反而胜有为,这种逍遥反而是以静制动了。 最后,以上的现实压力催生了庄子善辩的能力,也在论战中展现着幽默的个性,让庄子更具人格魅力。 “逍遥”保留了庄子的道德感和自由灵魂,但现实的落差也使其变的愤世嫉俗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变得“毒舌”了,把现实中的恼火压抑,在论战中一吐为快。他经常与惠子做论战,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濠梁之辩”这个故事,虽然惠子在道理上往往更胜一筹,但是庄子也在论战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的层次已经超越道理达到了精神层面,将外在的口舌之争内化于心中的领悟与修为。在其对话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读出庄子的幽默,只是这幽默太高冷,正如他的个性外冷内热,尽管他是至情至性的情种,却总是摆出一副清高的姿态,这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整理的《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1 《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2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文章一开篇,直契入题,引众人开始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

《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庄子心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心得》读后感1 庄子,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

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7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眼中的庄子作文一 对于庄子,我知之甚少,起初认识庄子是在李商隐的《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记忆里的庄子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逍遥自由。? 庄子饱读诗书,在楚国范围内贤名远播,以他的才干去谋一份差事其实并不难,但是他一生嫉恨权贵,从没委屈自己的心志来改变穷极困顿的局面。庄王曾盛情邀请他出山,他却以水田之龟自居来表达追求自由、远离纷争的愿望,在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庄周梦蝶”——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安知鱼乐”——与时人惠子的精彩辩论。?

浅读过一点《庄子》后,我更喜欢庄子的真,喜欢其高妙奇瑰,恣肆汪洋。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小如蝴蝶款款而飞。他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能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庄子就能用锐利的眼光看穿生死的本质,的确难能可贵。在《庄子》中,他杜撰了一个《髑髅之乐》的故事,借髑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把生看成是一种痛苦,把死看成是一种休息。他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再看他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这是一个多么潇洒另类的庄子啊! 当然,庄子的生死观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可茫茫红尘中,有几人能做到和庄子那样呢?

第一次知道《庄子》并非是在什么书香盈室的图书馆里,也不是在什么哲学或者文学杂志上,而是在一本被多数“学者”所看不起的所谓“络文学”中,是一本《神游》让第一次我窥见了一种奇妙的,有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那时起我便对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叫庄周的人感到一丝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正是因为好奇我拿起了《庄子》,而拿起后便再没舍得放下。那“坐忘”、“心斋”、“婴宁”铭刻在我心上,再也抹不去了。而随着对《庄子》的阅读时间一天天增加,我对那位被后世尊为南华真人的庄子也越发敬仰。 因此我读了很多关于后人评价庄子的资料,其中或褒或贬,庄子本人也是或人或仙,其中虚实我无从考证,但这却让我不禁想到,我眼中庄子又是怎样的呢? 人的性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心得五篇

《庄子》读后感_《庄子》读书心得五篇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单、 平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动乱。关于《庄子》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我们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曾经谈论过阅读《庄子》的方式与目的。当时我建议大家 不要单纯把《庄子》当作一种知识体系去学习、阅读,更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人生智慧去体验、感悟,读到喜欢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下,这也是我的阅读的方式。 后来我们曾多次遇上过很多问题与分歧。我记得我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的场合说过自 己的一个观点:中西哲学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不平等的。例 如西哲会批评中哲语意不清,概念模糊,缺乏逻辑体系;中哲也可以批评西哲过于注重概念游戏,缺乏对德性、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感悟。我们以此差异来对两者进行认识、理解,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此问题纠缠不放,故意抬杠,那也是有碍交流、进步的。 而《庄子》这本书的问题也在于此,首先它不是一个系统、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这 个不需多讲。其次,由于文言解读的差异,人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方 向去解读。另举《道德经》的一个例子,开篇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第二 个“道”字,到底是“遵循”的意思,还是“说明”的意思,两种解读,两种思想,国学有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再次,《庄子》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确定,到底它哪些部分是伪造的、被篡 改过的;哪些部分才是其真实的,一贯的思想。 这样的问题也是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它们导致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会遇上很多困难。 比如说,我们哲学小组在读《庄子》的过程中,遇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庄子常说的、最重要的那个“道”,到底是什么?我们不能像读西哲一样,运用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就像我们把《论语》里面有关“仁”的表诉全部列出来对比,不能总结出什么 是“仁”。而庄子的“道”,同样如此。 于是我们会开始思考,到底那些观点才更接近庄子的思想本身,那些观点明显是假托?我们到底是要去追求庄子思想的本真,还是只追求自己偶有所得便好?面对这些问题,我 想每个人读书的立场、目的不一样,人们也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我认为重要的是:第一,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保持谨慎怀疑的态度,切莫以片面的理解, 就以为自己领悟了庄子的精髓。第二,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有心阅读,走进庄子这个虚幻浩瀚的世界,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个过程已经会激发你的思考,你终究会有所收获。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下面是带来的庄子的心得读书笔记,欢迎欣赏。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

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

我眼中的庄子3000字作文_1

我眼中的庄子3000字作文 导读:如果说天下第一个清高之人是许由,那么天下第一清高之人非庄子莫属了。 庄子,何许人也?提起庄子,还得追本溯源从老子和道教说起。 话说春秋晚期,正直天下大乱,诸侯兼并割据,朝代更迭频繁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时势既没有造就出英雄来,也没有英雄出来造就时势。多少能人义士困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拳脚,无法实现“治国修身平天下”的理想。老子的道教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他认为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刚柔、贵贱,总是相互依存而又不断变化的。正如老子所说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却又有心无力反抗,只得幻想退到“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构想,与两千多年后西方的“乌托邦”社会构想算得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了。老子求官治国而不可得,最后只能像没有羽翼的春蚕一样,蚕死丝尽作茧自缚以求“修身”。却又“胎死腹中”没能够“破茧而出”。只好退而求次,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欢,提倡清静无为,无知无欲……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庄子一不小心,“失足”误入道教而不能自拔。在这条“道”上混迹多年,但他从不亦步亦趋,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的为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处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捡自己的

脚印去吧。终于后来居上,名垂史册,成为道家又一座不可逾越的颠峰。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念,认为道是无限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然而庄子的政治主张却是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在封建制度兴起之时,奴隶制度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一遍一遍的碾得粉碎。此时的庄子,就像乘着一叶因漏水而即将沉没的孤舟,“乘物以游心”,任由风吹浪打,依旧四处漂泊。无依无靠也无牵无挂。再也无力去摇荡起沉浮的双桨,沉时待浮时,无岸水作岸。庄子政治上不得志也可想而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就好比一场大型的选秀活动,庄子就是一只参加选秀而遭落选,却又被世俗冷落和嘲讽的蝴蝶。孤单中与谁飞翔,寂寞中独自怅惘。不知庄子是否也曾失落的叹息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岸边放竿垂钓。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前来拜访,大有五百年后的刘皇叔三顾茅庐对陇中之势。原来,楚威王欲把境内国事交于庄子打理,许以为相。此乃千年等一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机会,终于让庄子“钓”到手了。简直是“姜太公钓文王”的翻版。也许历史真的会在某个角落重新彩排上演…… 此时,摆在庄子面前的是一架天平,左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楚国相位,右端是钓一条愿者上钩自由快活的游鱼。庄子知道楚大夫的来意后,却是持竿不顾,宠辱不惊,此何等清高。显然庄子已将人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

心得读书笔记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的心得读书笔记,欢迎欣赏。 心得读书笔记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通过解读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

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心得读书笔记 ,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

材料作文“我眼中的《论语》”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年,全国将又有部分省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届时将实行选课走班制,实现学科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某学校语文学科精选学科老师,准备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学选修课,开发了以下几门课程,《诗经》《论语》《庄子》《老子》《孟子》《唐诗》《宋词》《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要求每一位同学任选一门学习。 面对这些传统文化优秀作品,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你作为大哥哥大姐姐,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帮某位同学做出选择,并陈述选择的理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我眼中的《论语》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的经典传世之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

的记录了下来,真正的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被现代华夏儿女所沿用着,不失为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