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长三角区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长三角区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长三角区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长三角区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长三角区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内容提示:2010 年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迅猛发展,增速加快。与2009 年相比,江苏、浙江、上海省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作为中国的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经过2010 年的努力,该地区经济已经实现企稳回升。

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概况

( 一)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

2010 年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迅猛发展,增速加快。与2009 年相比,江苏、浙江、上海省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二) 港口吞吐量

2010 年国际航运市场形势继续好转,长三角地区港口吞吐量继续增高,但增速减缓。具体来看,该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共计达到33.6 亿吨,比2009 年的29.52 亿吨增加11.2%。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第四次荣膺世界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2905 万标准箱,超过新加坡港50 万标准箱左右,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2010 年宁波—舟山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314.4 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跃升至国内第3 位,跻身世界第6 位。

二、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特点

( 一) 区域物流一体化持续推进

2010 年11 月,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回顾了长三角地区一年来的物流发展情况和江、浙、沪区域物流合作及联动发展的新进展; 同时倡议将每年5 月6 日作为长三角物流行业的物流活动纪念日,向社会展示物流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新面貌、新形象,长三角一体化得到进一步推进。2010 年12 月,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第三次联席会议在嘉善召开,签署《关于长三角区域海事大通关建设合作备忘录》和《关贸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

( 二)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2010 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免征营业税政策,江海直达船型研究,启运港退税政策,船舶交易管理规定,航运信息平台建设,船员人才市场和航运经纪人制度建设,外高桥与洋山港区联动,海港基础设施、内河航道建设,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以及上海港务集团扩大对外合作等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大配套措施逐步到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上海已有1000 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外资金融机构超过400 家。机构云集既带热了交易,也提升了服务水平,这是金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 上海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居全国首位,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全国首个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在沪启动,有助于贸易、航运、金融的更紧密结合,能做到大国际大宗商品的贸易量,吸引全球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 三)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格局基本形成

物流业发展能积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创造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是当代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在2010 年,伴随着长三角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两者相互促进、渐行渐近,联动格局已基本形成。

( 四) 物流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拓展

2010 年,长三角地区地区物流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拓展。上海“长江战略”

为物流服务辐射范围不断加快拓展进程。

上海完成最大的水运工程“双向水上高速通道”,长江口深水航道全线贯通。这将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而“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正式开港,标志着宜宾港和上海港互相配合,江海联运。长江流域是上海港的直接货源腹地,有了长江流域广大经济腹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更上一层”。浙江建立“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加快完善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体系,深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浙北和温台港口发展,深化港航联盟。京杭运河改造工程、富春江大坝船闸改造工程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启动,更是推动了内河航运复兴行动。

( 五) 物流高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高端航运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浙江地区积极开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工作,积极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完善集疏运网络和金融信息服务体系,提高物流高端服务能力。上海浦东已形成四大航运服务区域: 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发展区、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洋山临港航运综合服务发展区。这标志着上海高端物流服务能力已获得一定发展,国际航运物流能力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是物流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集中物流信息整合各方资源的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正成为促进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是物流高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一种体现。

三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势头强劲。以知名C2C 网站淘宝为例,每日成交量中有超过75% 都需要提流快递服务,且这部分业务已占到很多快递公司总业务量的70% 左右。电子商务企业涉足物流,物流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趋势已开始显现,阿里巴巴将大举建设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

与其相关的报告《2012-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市场深度评估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汽车的高速发展为汽车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国际汽车物流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同时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如中远、中海、中邮、中铁也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汽车物流领域。中国现代汽车物流的发展已进入以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零部件售后物流以及进出口物流方向延伸的竞争新格局。

汽车产销是汽车物流行业的服务主体,其市场规模及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虽然再次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2009年起实行的包括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各类优惠和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同时以北京限购为代表的抑制政策的出台也对全国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2011年整个汽车物流市场总量小幅增长,汽车进出口物流业务和售后服务备件物流业务增长幅度较大,商用车物流市场较往年下降,二手车、报废汽车的物流市场平稳增长。

中国信息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汽车物流市场深度评估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汽车物流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汽车物流概述

第一节汽车物流相关介绍

一、汽车物流的概念

二、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三、中国汽车物流配送的三大主要模式

四、中国汽车物流现行的主体模式

第二节汽车物流的四个环节

一、供应链采购下的零部件供应物流

二、实现精益生产的生产物流

三、实施柔性化管理的销售物流

四、实现“绿色物流”目标的回收物流

第二章汽车物流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中国宏观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2年中国宏观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汽车物流业政策环境分析

章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2011-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状况

二、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二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分析

一、中国汽车的格局

二、发展自主品牌的四种技术开发模式

三、四种技术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

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展望

节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二、中国汽车行业管理上存在的五大问题

三、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

四、中国发展节能环保汽车行业的几个政策建议

第四章汽车物流行业分析

第一节国际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一、国际汽车行业物流管理的提升之路

二、国际汽车物流供应链应用上RFID技术

三、德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节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业发展概况

二、国内汽车物流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三、中国汽车物流将迈入水运时代

四、中国汽车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节部分地区汽车物流业发展分析

一、广东南海崛起汽车物流圈

二、广州港已成华南地区最大汽车物流枢纽

三、广州芳村构筑汽车物流基地

四、吉林省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五、国际汽车物流巨头涌进武汉开发区

六、天津亟待给汽车物流业运输松绑

第四节汽车物流行业成本分析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二、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成本过高

三、以资源整合来降低汽车物流成本

四、中国汽车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策略

五、上海通用汽车物流成本管理三大策略

第五节汽车逆向物流分析

一、汽车逆向物流的概念及产生

二、汽车逆向物流的作用及意义

三、中国汽车逆向物流存在的三个问题

四、提高汽车逆向物流服务水平的发展措施

第六节汽车物流行业组建战略联盟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概念

二、汽车物流与生产企业的主要战略联盟形式

三、汽车物流企业之间的主要战略联盟形式

四、国外汽车物流巨头纷纷到中国组建战略联盟

第七节部分汽车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管理情况

一、一汽大众首创国内方物流备件供应售后模式

二、长安汽车零部件物流的管理运作模式

三、BMW公司汽车物流运作管理的优化研究

四、上汽集团物流业务外包运行分析

第五章整车物流

第一节整车物流概述

一、整车物流的概念

二、汽车整车物流的基本特点

三、国内整车制造商的两大物流运作模式

第二节中国整车物流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整车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二、中国整车物流发展模式探析

三、中国整车物流运作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节港口整车物流发展分析

一、港口整车物流的介绍及主要特点

二、中国港口整车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国外港口整车物流发展的经验启示

四、中国港口整车物流的发展建议

第四节整车物流行业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一、整车物流行业竞合概述

二、从价格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整车物流行业的合作分析

四、整车物流行业已进入资本整合时代

第五节中国整车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整车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整车物流遭遇机制困局

三、制约中国整车物流的几个因素

第六节整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及

一、中国整车物流的发展建议

二、构建汽车行业整车物流体系的措施

三、中国整车物流业的发展

第六章汽车零部件物流

第一节零部件物流概述

一、汽车零部件的种类

二、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分类

三、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

第二节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现状

二、汽车零部件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物流商机

节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与整车物流的比较

一、研究汽车零部件物流与整车物流的意义

二、整车与零部件功能特性的差别

三、汽车物流服务模式的区别

四、汽车物流管理过程的比较

第四节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主机厂中心型”供应物流模式解析

二、汽车配件物流模式的改进

三、中国汽车零配件JIT管理物流模式分析

四、方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第五节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发展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发展建议

三、中国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三大发展

第七章方汽车物流

第一节方物流概述

一、方物流的基础优势

二、方物流的增值优势

三、成为优秀的方物流企业的条件

第二节方汽车物流发展概况

一、方物流对汽车制造企业发展的有利作用

二、国外汽车行业方物流的应用

三、中国汽车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四、中国汽车方物流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五、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应用方物流主要模式

节中国方汽车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方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方汽车物流行业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汽车行业方物流应用中存在的障碍第四节中国汽车方物流行业发展对策及

一、中国方汽车物流行业改革策略

二、三方联动共同推动汽车方物流发展

三、汽车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四、方将成为中国汽车物流未来发展

第八章汽车物流企业分析

第一节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情况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品牌发展现状

二、汽车物流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物流企业品牌建设实施与维护措施

第二节汽车物流企业绩效评估管理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二、汽车物流企业绩效评估指标选取方法

三、汽车物流企业主要绩效评估方法

节汽车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汽车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中国汽车物流企业的整合机遇及对策

三、中国汽车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措施分析

四、汽车物流企业应当构筑的四项核心能力

五、汽车物流企业成功的两大方面关键因素

第九章汽车物流与供应链分析

第一节汽车供应链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二、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理念

三、汽车企业的供应链

四、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主要特点

五、影响汽车供应链运作的因素

六、汽车供应链的纵向及横向整合

第二节供应链角度上的汽车物流改善

一、现代物流演变的原因和走向分析

二、汽车行业物流向供应链的演变分析

三、汽车制造企业应保持供应链的主导地位

节汽车企业集团应用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分析

一、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内涵

二、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具有的主要特点

三、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应用分析

第四节汽车供应链与方物流

一、运用现代物流整合汽车行业供应链

二、方物流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三、方汽车物流供应链发展分析

第五节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一、金融危机下汽车行业应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

二、汽车物流供应链的优化与管理

三、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四、供应链管理情况下汽车物流的创新对策

五、供应链管理下中国汽车业应采用的物流模式

第十章汽车物流的信息化

第一节汽车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

一、信息化对法国汽车物流业产生的影响

二、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的作用

三、搭建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

四、中国汽车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中国整车物流管理信息化分析

一、中国汽车业面临着整车物流管理的变革

二、整车企业对商品车运输管理系统的需求

三、整车物流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节汽车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中国汽车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二、汽车物流业发展信息化应当先发展信息平台

第十一章重点企业

第一节上海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安吉天地致力打造中国汽车物流王牌

三、安吉天地调整零部件配送业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安吉天地构筑一体化汽车物流平台

第二节重庆长安民生物流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长安民生物流瞄上高端汽车物流市场

三、长安民生物流快速发展主要因素分析

四、长安民生物流进军保税物流业

五、2008年长安民生物流经营状况分析

六、2011年长安民生物流经营状况分析

节吉林省长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长久集团扎根汽车物流

三、2008年长久与捷富凯达成汽车出口物流合作协议第四节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福田物流快速发展策略

三、透视福田物流运行的五层次管理模式

四、信息化成福田物流发展的原动力

第十二章2012-2016年汽车物流行业前景及

第一节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物流行业与国外存在巨大差距

二、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汽车物流领域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四、中国汽车物流面临的挑战

五、中国汽车出口物流不畅存在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策略

二、发展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应调整思路

三、中国汽车物流业的五个发展措施

四、建立汽车物流标准化体系的思路探索

五、解决中国汽车出口物流不畅的主要对策

节中国汽车物流业前景分析

一、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商机无限

二、中国汽车物流业的发展

三、未来汽车物流行业或将大规模重组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 1 引言 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 2.1 物流概述 2.1.1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概况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 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和东海之滨,集“黄金海岸” 与“黄金水道” 于一身,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自明清以来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代以来,这里与西方工业和文化最先接触,孕育了中国的近现代工商业文明,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初步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人口虽然只有全国的1/10,但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6和近1/4。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工业发展重点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两省一市的经济和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步伐较慢。1952~1990年,两省一市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6.14%上升到16.5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也一直徘徊在1/4以内。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现代化的新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提出了开发浦东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长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重大战略部署。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使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现代工业和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重新恢复了这一地区在中国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逐步形成一些新的竞争优势。有关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地位及其与其他6个经济区域的基本情况比较。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改革初期,得益于上海工业的扩散和江浙地区农工相辅的传统,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乡镇

工业与家庭工业迅速崛起,带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江苏省乡镇工业总产值在“六五” 期间(1981~1985)年平均增长27.07%,“七五” 期间(1986~1990)年平均增长22.07%,“八五” 期间(1991~1995)年平均增长43.61%。到“八五” 末期,乡镇工业产值占江苏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成为江苏省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浙江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8年,浙江省注册个体私营企业168万户,注册资本总额1404亿元,从业人员421万人,均居全国首位。全国首批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浙江占112家。2003年浙江9200亿元的生产总值中,个体私营经济为4790亿元,占52.1%。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浙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提升了浙江经济在全国的比重,而且有效地使当地居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缩小了城乡差距,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一位。上海市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之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九五”(1996~2000)和“十五” (2001~2005)期间,上海工业在“发展中调整”,实施战略性调整重组,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深化国企改革,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和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协调平稳发展态势。作为全国现代工业产业和先进技术来源的重镇和排头兵,上海工业发展不仅是保持一定的规模和高速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引导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工业的换代升级,不断推进工业的现代化步伐。依托上海市这个迅速崛起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市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汽车、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等骨干产业,船舶产业、海洋装备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战略产业,生物医药制造、新能源产业、生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发展现状(第一部分) 1 中国物流总体概况 1.1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物流作用一项专业的技术,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但物流概念本身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八十年代初,在物资部专业刊物《物资经济研究通讯》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撰写的"物流浅谈"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讲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结构以及物流信息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将物流概念介绍进我国。此后在我国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运输、仓储、包装等业务被分散于生产、流通等企业内部,沿用着传统的业务模式,“物流”很少能被人认识和理解。1999年,是我国物流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随着全球的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我国也掀起的遍布全国的电子商务热潮。然而,电子商务并没有发展起来,障碍之一就是突然显现出的物流瓶颈,这使大家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和发展迫切性。 在2000年,我国开始出现“物流会议热”,各种类型的企业、各级政府都对其表现了巨大的关注;2001年又出现了“物流园区热”,各地方政府都开始制定本地的物流发展规划;进入2002年,中央政府将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列为重要工作。 总体上来讲,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立新一轮企业发展的动力。但也应看到,在对物流的研究及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有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加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1.2 物流已经获得政府的认同和支持 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央政府和领导都在关注着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1999年11月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书面讲话,提出中国现代化物流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日前,国家经贸委在上海召开全国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现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在会上讲话,提出要研究部署,推动商业流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要在生活上,为老百姓提供更贴身的服务。 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联合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共同签署文件,发布了印发《关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6月底,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在上海召开了现代物流工作座谈会。这次大会总结了近年来全国开展物流工作的基本情况,交流了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在发展物流中的做法和经验,发布了《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体制形式、服务方式。另外江主席和朱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出,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在2002年初表示,国家经贸委针对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了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在今年拟重点做好“制定政策、制定规划、制定标准”三件事:在2002年内提出《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并与国家计委商定,共同编制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消除国内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减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发挥投资的综合效益;成立全国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编制并大力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 2002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物流定为重点推行对象之一。 1.3 我国已具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

长三角“两小时”物流经济圈透视.

长三角“两小时”物流经济圈透视 时间的弹性在改变空间的刚性。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长江大桥的先后通车,南通、宁波首次被纳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两小时都市圈”。一条贯穿长三角南北两翼的陆路通道赫然而出。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史上,由于受到长江和杭州湾“天堑”的阻隔,长三角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主要由沪宁线、宁杭线、杭甬线三条大动脉构成一个“Z”字形布局,不能和上海直接连通的城市难免徘徊在长三角核心经济圈之外。南通与上海仅一江之隔,但从南通到上海,坐火车要绕道南京,花费大约一夜时间;坐汽车要借助汽渡或绕道江阴长江大桥,花费三四个小时。长三角南翼的宁波也是望“海”兴叹,由于杭州湾的存在,宁波到上海的陆路交通必须先西折杭州再北上上海,多走100多公里的弯路。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长江大桥的相继通车,使宁波和南通之间通过两座大桥和乍浦、嘉兴、苏州高速直接相连,形成一条甬通通道。这一通道将和宁通线、宁杭线、杭甬线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四边形,覆盖除台州、舟山之外的长三角其他14个城市,一举打破原有的“Z”字形格局。 重塑长三角格局 大四边形交通格局的形成,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长三角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长三角南北沿海通道被打通,城市群空间将向南北延伸,形成聚集起上海、苏州、嘉兴、宁波、南通等城市的沿海发展轴。宁波的战略地位将和杭州并驾齐驱,宁波和上海、南京、杭州共同构成长三角菱形城市空间格局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同时长三角发展重心将北拓南扩,长三角北两翼城市群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且长三角区域对南北的辐射力也将大大增强。在长三角北翼以沿江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标志,构筑起了上海与苏南经济共同向苏中、苏北腹地渗透的交通平台;在长三角南翼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主体的交通网络建设,为嘉兴、苏南经济与浙东、浙北经济的融合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两大平台、三条大通道、四座大桥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意义的连接,更是交通大动脉带来的长三角大融合。然而融合意味着交叉流动,也意味着更多的包容。对于大通道辐射区的城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伴随着大通道建成涌来的车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否会对长三角各地区一视同仁?大桥建成之后是否就能引发“大桥经济”而不只是“过路经济”?与此同时,大通道拉近了长三角的距离,但也对于公民、企业、政府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交通大动脉带来“三跨”时期 毋庸置疑,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的重塑,再加上沪杭、沪宁、宁杭城际铁路的修建,长三角的重心在北上的同时也在南移,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可能一起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周边稍小的城市群也可以借力几大核心城市群,要么与之接轨形成产业梯度,要么跨越式发展跻身其中。 具体而言,交通的大幅改善将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优化了长三角地区内部的交通网络,“2小时都市圈”、“同城效应”都会更为明显。二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长三角粮食物流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对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物流发展和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流通体制和法制建设需待完善,粮食物流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同时由于粮食种植分散,粮食流通监管难度大,流量统计困难等特点,使得我国粮食物流现状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整理对我国的粮食物流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粮食物流流体、流量与流量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粮食主销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粮食调运主要是从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通过铁路、海运和内河航运进行运输。运输方式也以铁路包粮为主,散粮运输所占比重很小。 1.长三角粮食流向流量

2004年,长三角地区粮食流入总量达到2030万吨,其中浙江省873万吨、江苏省695万吨,上海市470万吨(估计)。主要流入粮食品种为:玉米(485万吨)、小麦(448万吨)稻谷(935万吨)、大豆(145万吨)、其他(25万吨)。具体情况见表1。 该地区粮食来源中,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南、山东、安徽是小麦主产区,成为长三角小麦的主要粮源;稻谷的供给除了东北三省外,江西、湖南、湖北的部分稻谷也通过铁路和公路运往长三角。 浙江由于粮食生产相对不足,同时又是粮食消费大省,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粮食流入地,其粮食运输量占到整个长三角地区粮食运输量的一半左右。江苏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粮食运入量占到整个地区的31%。 2.长三角地区粮食流通方式

长三角地区由于水路运输发达,因此粮食运输中水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由于粮源地大多来自内陆省份,因此在粮食流入铁路运输所占比重仍然很大。具体情况如表2。 由数据比较可知,浙江粮食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和公路运输所占比重相当;江苏粮食运输中铁路运量所占比重较大,而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因上海粮食运输中水运的比重较大,使得长三角地区水路粮运的比重达到了42%,铁路在粮食运输中所占比重相对稍少,占到36%。 二、长三角地区粮食物流资源现状 物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物流快速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粮食的主销区,同时兼有江苏粮食主产区,其粮食物流资源较全国东北以外地区相对丰富,基本可

剖析长三角地区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结合国家、区域近年来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文本与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五大产业方向。 五大重点方向 一、集成电路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产业销售规模占全国逾6成,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地区共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集成电路设计

业十大主干城市的行列,集聚了国内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产能占全国的63%,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涌现出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此外,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还率先在全国开展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二、生物医药 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大、质量高,产值和技术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建成了上海生物及新型医药研发与生产中心,并形成了以上海、杭州、泰州三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无锡“太湖药谷”为核心,苏州、连云港、湖州、金华等中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以及上海临港、盐城、宁波、舟山等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为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区域品牌效

应,如江苏的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等。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达3046亿元,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9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江浙沪累计医药制造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25%,其占比27%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0%的利润总额,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强大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产业协同上,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已经成立。上海牵头,联合江浙两省共同发布了《江浙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省委托监管规定(试行)》,在药品监管政策及标准统一、检查员资格和检查结果互认、监管信息与资源共享方面跨出了第一步,对推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三、智能制造 在我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区。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宓燕(1977.01-),女,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管理学硕士,讲师,南京林业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摘要: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亦得到不断提升,经济增长对于物流的依赖性也愈发强烈。但是,长三角地区物流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物流业内部效率有待优化、政策支持有待加强、企业间合作有待深入。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水平;物流效率 一、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物流发展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互动的状况。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其物流业发展主要依赖国内外贸易支撑,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发展水平,物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总体而言,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评价: (一)工业贸易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心之一,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工业的门类齐全,而且高新技术工业产业也发展迅速。例如,江苏在电器制造业、设备制造业的行业都

有着突出的表现并且发展迅速;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也有突出的成就。在物流总量中,长三角地区工业贸易所占的比重基本上都在50%以上,对物流发展的依赖性较高。①(二)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崛起非常迅速的行业,也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快速推动物流发展的行业。许多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苏宁易购”以及“京东”等每天都有着大量需要处理的物流订单,尤其是在这些平台做活动期间,物流订单往往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也毫不逊色,物流业的极大需求量带动了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当然,物流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时刻需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三)进出口贸易 长三角地区是进出口贸易的重点地区,许多城市对进出口贸易依赖性较强。如2012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的进出口贸易的35%,其中如宁波等港口城市经济增长基本上有赖于港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很多跨国企业对于国外原材料的需求较高,有赖于国际物流的发展来提供更加便捷的原材料运输,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提升物流地位的同时,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二、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word版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以下是本站分享的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三角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区域从一个不起眼的区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但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增速有所放缓,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以及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发展遇到了瓶颈。只有深刻剖析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出相应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问题;对策 一、长三角区域的基本概况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区域是指我国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一片平原区域,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滨,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2008年后,为了适应国家区域发

展的需要,再考虑到行政区划整体性的内在要求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广义的长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全部,简称“江浙沪二省一市”或“大长三角区域”,其地域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公里。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后期2014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则更加促进了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使之制度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区域规划出现端倪,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从经济的整体规模、人口数量和质量、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等等方面来分析,长三角区域已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 30年来,在上海的带动下,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大中小城市体系齐全,城乡比较协调发展,经济实力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群。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 (二)科教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019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概况

2019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发展概况 (1)快递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的快递行业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1985 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成为唯一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企业。随后其他国际快递巨头,如DHL、TNT、FedEx 及UPS 等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崛起。1993 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 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世纪以来,快递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对快递业务需求的增加。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快递业务带来了新机遇,快递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01 年,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除中国法律规定的邮政部门专营业务以外的快递市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快递产业的市场模块已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2009 年10 月1 日,修订后的《邮政法》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对快递市场的监管职能,有利于快递行业的有序竞争。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快递行业的竞争继续加剧,但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仍占据我国快递国

内业务市场的主导地位。2011 年6 月,中国外运敦豪退出中国的国内快递业务市场,意味着目前我国的国内快递业务市场基本被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占据。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我国快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大部分民营快递以从事市内快递业务为主,占其总市场份额的90%左右,而国内和国际快递只占10%左右。在地域范围上看,民营快递企业已从最初的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向全国各地延伸,虽然民营快递已遍布全国,但是大型的民营快递公司数量还很少。但是民营快递也拥有外资快递公司和EMS 所欠缺的独有优势,快捷的速度和低廉的价格正使民营快递逐渐的蚕食中国快递市场,成为中国快递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部分。 2017 年2 月13 日,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快递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 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同时《规划》布置了七项任务和九大工程。七项任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到2020 年,形成3-4 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或年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2 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

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据库扫瞄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交通/仓储/商业 【地区分类】中国 【时刻分类】20001113 【文献出处】中国商报 【标题】中国物流现状及进展趋势(2990字) 【副标题】张铎 【正文】 物流进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进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定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运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备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企业资源打算等先进技术与治理策略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运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完全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成效是省力化,另外还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升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专门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不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物资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进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刻。 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那个地点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运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运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运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ernet)。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定,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要紧特点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操纵、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理的决策支持等咨询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

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院系______经济与贸易系___________ 专业______国际经济与贸易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 210044 摘要: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但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立等弊端,造成了物流规划资源分散。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中心热、新机遇 引言:由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滨江沿海、公路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面对众多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显然市场是有限的,很多物流园区已经面临闲置率高等问题,物流园区都想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是不现实的。可见,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区域物流进行系统地研究,构建出一套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同时也是区域物流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对“物流中心热”、物流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一)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25座城市GDP达到65185.0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68%。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2007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07.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

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

如何构建长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体系 内容摘要:为构建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培育和组建大型现代第三方物流集团,形成涵盖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强大物流产业优势。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一体化 现代物流是衡量一个地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是推进长三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整合长三角的现有物流资源,加快建成统一、综合、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物流系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05年10月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围绕“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规划对接、通关对接、信息对接和政策法规对接,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互补共享,打造我国东部物流大通道,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长三角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长三角物流业态中的种种制约“瓶颈”,如沿海、沿江岸线利用不尽合理;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管理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 研究意义: 鉴于国际快递物流业的发展很快、规模较大, 竞争较为激烈的发展特点,在分析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背景: 1.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加强和多样化,以及我国快递市场的不断开 放,快递物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快递业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 随着电子商务 的不断发展, 快递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周期。 3.随着时代即将向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迈进, 世界经济发展的步 伐与时俱进, 虽然遭遇经济危机, 但国际贸易仍是国与国之间必不可少的经济交往内容。快递业是与进出口贸易活动息息相关的行业, 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柱。通过对中国快递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找到其发展优势和制约瓶颈, 提出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快递业所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内容: 1.我国快递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a)市场格局与份额 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服务行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国内各地区经济

交流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快递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各市场主体在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个细分市场内进行着激烈的竞争。针对相应的物流业务,快递物流市场也可细分为外贸型、内贸型和区域型市场。总体看来,我国快递物流市场布局如表1所示。 从市场份额的分配情况来看,各市场主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外贸物流业务中,外资企业占有国际快递高端市场的80%,而在内贸物流业务上,国有企业享有70%的城际快递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则在区域物流中占有绝对优势。 b)快件业务量与增速 自从快递业引入中国市场,其发展非常迅速。快递业在极大地加快商品流通同时,也激发了更大的快递需求。 2002年,我国快件总量约3.5亿件,其中邮政快件约1.4亿件,非邮快件约2.1亿件,同比增长28%;2003年,快件总量将近5亿件,增长速度达38%;2004年,快件业务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37%;2005年,快递市场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业务增长超过35%;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我国首次快递业调查资料,至2006年底,完成快递业务量10.6亿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299.7亿元;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42.6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快递业务量12亿件,同比增长20.4%。 c)快递物流企业规模与数量 据统计,2006全国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有2422个,从业人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