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国家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同时,就幼儿教师考试而言,关于幼小衔接类的题目也一直居于考试的高频考点,且考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就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播给家长,从而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因此,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地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家园平等对话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家长的优势体现为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而教师的优势体现为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且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和家长所关心的与幼儿成长方面相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

(二)建立机制

家园合作共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但容易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因此需要建立机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1.幼儿园导向机制

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园通过多元的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行为。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与合作,将幼儿园内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到每一个家庭中。

2.家园互动机制

每位教师、家长的优势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家园共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积极与家长共享教育理念、资料、经验等。家园只有双向互动,深入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教育反思机制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常会碰撞出火花,如幼儿教师不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不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等。因此,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和家长就园内的教育现象进行交流和反思,以达成家园的教育共识,使家园同心,培育幼儿。

三、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与教师考试的结合

在教师考试中,考生会遇到家园共育类型的题目,尤其是在学前教育考试逐步重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该命题发现逐步成为考试的命题热点。在资格和招聘的考试中都有过这类题目的呈现。

如:

示例一:有些家长说:幼儿园大班应以集体教学为主,教授拼音,数学运算等相关知识减少“幼儿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示例二:鹰爸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多多已经完全具备上一年级的能力。进入小学前,多多已经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从1数到200,再倒数,没有任何问题,识得中文字6000个,熟悉应用其中的3000个,外教教过多多一年的英文,且在美国学习的三个月,多多还连跳三级,上了那所幼儿园的“天才班”,最后老师都说,凭多多的知识量和学习能力,在美国完全可以上小学了。幼小衔接的话题,家长强化训练孩子,说说弊端。

考生拿到类似考题时,就可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正确的教育理念、家园合作共育的方法和手段对题目进行剖析,从而形成科学的答题思路。

围绕-父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方案.

围绕”父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活动方案. 篇一:家园合作共育试卷-3 家园合作共育试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答:语言智能包括语言兴趣,2讲说技能,3识字能力,4书写能力。 2、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可以通过1家庭生活,2特殊活动。来培养 3、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1认识数字,2探究数学,3思考数学,4玩数字游戏。 4、家长应如何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1民主的亲子关系,2科学的育儿态度,3优化的家庭结构。 5、生物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给你的启示。 主要观点:1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2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代系统。 启示:1要充分认识到家园社区的独特作用,2要重视家园社区之间的关系,6要加强家园社区之间的联系,4要不断扩大儿童认识世界

的范围。 7、幼儿家庭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休息方式,2消费方式,3饮食方式,4购物方式,5娱乐方式,6学习方式,7交往方式,8劳动方式。 8、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了哪几种角色?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角色。1迎宾者,2保护者,3倾听者,4采纳者,5合作者,6指导者,7研究者,8评价者。 9、幼儿家长教育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2合作能力3指导能力4动手能力5游戏能力6组织能力7自我教育能力8表演能力,9交往能力,10管理能力。 二、设计题(1题40分) 1、围绕“母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要简明),2活动准备(要全面),3活动过程(要详细),4活动评价(要具体)。温馨五月感恩母亲节 设计思路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也是一次节日开放活动。 前期活动 1.谈话活动:我的好妈妈。 2.结合”世界微笑日”进行社会活动《蜗牛的微笑》。 2.语言活动:学习儿歌《我和妈妈》《健康快乐每一天》。

浅谈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浅谈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22T15:50:57.13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作者:刘莹[导读]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刘莹(贵州省盘州市第四幼儿园贵州盘州 553537)摘要:幼儿园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孩子们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随着3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宝贝们将要走向下一个新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 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关键词:家园携手;幼小衔接;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58-01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体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上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要运用科学的办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地进入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小朋友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一、幼儿园升小学及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学习困难类型 (一)行为习惯不适应所引起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很难维持20分钟以上。这时孩子如果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不强,往往会做出一些行为引来老师的批评。一些孩子会选择更加不听老师的话,和老师对抗,造成自己学习的困难。这就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拖拉、说话算话、劳逸结合等好习惯。 (二)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所引起 例如,在数学教育中,一年级的孩子会接触到100以内(包括零)的整数,并且会涉及加和减两种运算,还有各种在这个基础上演变出来的题目。这里造成的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在学前教育中,疏忽了数和量的感性体验。比如某孩子所做的运算:一只鸡+三只鸡=4,一只鸡+三只鹅=4。再比如语文,孩子认识字的数量太少,遇到课文阅读会感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在孩子的学前教育过程中,看图片过多、读文字较少造成的。家长可以适度增加文字阅读的数量,领读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启蒙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 (三)社会交往技能不足所引起 一些孩子在学前的生活中,受到注意力关注的密度较高,而在成为小学生后,会感到被“冷落”,他们会通过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其结果则是引来老师的批评。多次的批评,孩子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造成学习困难。又比如,一些孩子不能和同伴和谐相处,会引起一些激烈的对抗,比如对骂甚至是撕打,这使得孩子在这个环境中会感到紧张和压力,分散了学习上的注意力,长期发展造成学习困难。为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逐步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二、家园携手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为了让家长与幼儿园搞好幼小衔接教育,从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在教育内容和措施方面实现家园共育,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言行文明。与老师、同伴说话时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打扰别人或插话时,要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求助于你时,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 2.人人关心集体,每天为班级做一件事。 3.在集体活动时遵守纪律,举手发言。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 4.按时来园,按时完成任务。 5.积极参加晨间体育锻炼,做早操时排队要快、静、齐,做操动作有力。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自理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爱惜学习物品,放置东西有条理;努力克服困难,有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毅力和习惯;对待学习任务细心,认真争取“一次成功”并养成习惯,克服粗心大意、屡错屡改、靠橡皮擦的坏习惯;同时家、园都要重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如大班期初,在幼儿带来小书包时,可以要求大家把自己小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将文具从玩具和其他物品中挑选出来,引发幼儿讨论小学生书包里应该放些什么,怎样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在家中也让幼儿独立整理学习用品。孩子自己背书包来幼儿园,不只是为了简单地模仿小学生,而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激发幼儿建立任务意识 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强制性的任务,小学的任务则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完成任务的情况要受到老师的检查。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做事的专注性,养成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习惯。例如,改变写通知给家长看的做法,可让幼儿当传令兵,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传达给家长。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能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还可向幼儿布置一些回家后的任务,如:放学后一定做完老师布置的手工制作,带一些废旧材料到幼儿园来,到户外去观察、做记录,讲故事、背儿歌给家长听并把家长的评议情况带回来给老师。 总之,通过家园密切配合,全力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将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主动,任务意识也明显增强,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正一步一步地迈出幼儿园的大门,迎来新的小学生活,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胆怯;多一些勇气,少一些迷茫,在求知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中 班 家 园 共 育 工 作 总 结(1)

中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2016.9-2017.1) 中班组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着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就是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针对这些,我们这学期把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保育方法。 以前,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小孩的地方,只要小孩没出事,那就是一间好的幼儿园,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识字和学算术,除了这就没其他事了。甚至还有认为教孩子是老师的事,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没教好。那是因为传统的家园沟通方法仅仅是一两次的家长会,以及接送孩子短时间的交流。这样一来,家长又怎能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幼儿园、老师做过什么工作? 1、我们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开展家长工作。在家 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工作也在顺利的开展。 2、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 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需要细致耐心。 3、成立家长委员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他们的积极主动使我们老师感受到,家长迫切地希望能与老师多点沟

通,共同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良好的家长工作找到了顺利开展的组织。 通过家委会的成立,我们感觉到,其实开展家长工作并不困难。只需要将心比心。 二、开展各种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工作 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工作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家长工作 我们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在家里让孩子把当天发生的事讲述一遍,家长做记录。回幼儿园后让幼儿分享参观的所见所闻,说说家长们向幼儿介绍的知识,听起来十分有趣,这样一来,不仅让幼儿增长了见识,还发展了幼儿的讲述能力。 2、另外,我建议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为家长提供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机会;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等等。这些家长工作的开展,使家长们懂得,教育孩子不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了。而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也要参与到活动当中,因为,你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是参与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松山区第二幼儿园 2017.1.5

家园合作共育试卷-3精编版

家园合作共育试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 答:语言智能包括语言兴趣,2讲说技能,3识字能力,4书写能力。 2、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可以通过1家庭生活,2特殊活动。来培养 3、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1认识数字,2探究数学,3思考数学,4玩数字游戏。 4、家长应如何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1民主的亲子关系,2科学的育儿态度,3优化的家庭结构。 5、生物生态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给你的启示。 主要观点:1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2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代系统。 启示:1要充分认识到家园社区的独特作用,2要重视家园社区之间的关系,6要加强家园社区之间的联系,4要不断扩大儿童认识世界的范围。 7、幼儿家庭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休息方式,2消费方式,3饮食方式,4购物方式,5娱乐方式,6学习方式,7交往方式,8劳动方式。 8、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主要扮演了哪几种角色?试举例说明其中的一种角色。 1迎宾者,2保护者,3倾听者,4采纳者,5合作者,6指导者,7研究者,8评价者。 9、幼儿家长教育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2合作能力3指导能力4动手能力5游戏能力6组织能力7自我教育能力8表演能力,9交往能力,10管理能力。 二、设计题(1题40分) 1、围绕“母亲节”,设计一个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要简明),2活动准备(要全面),3活动过程(要详细),4活动评价(要具体)。 温馨五月感恩母亲节 设计思路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为培养幼儿感恩母亲、关爱妈妈的美好情感,我们设计、开展了系列活动。"感恩母亲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对前期活动的回顾和展示,也是一次节日开放活动。 前期活动 1.谈话活动:我的好妈妈。 2.结合"世界微笑日"进行社会活动《蜗牛的微笑》。 2.语言活动:学习儿歌《我和妈妈》《健康快乐每一天》。 3.音乐活动:学唱歌曲《笑一个吧》《小乌鸦爱妈妈》《我的好妈妈》。 4.美术活动:手工制作"小花",绘画"妈妈和我"。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 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 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 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

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国家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同时,就幼儿教师考试而言,关于幼小衔接类的题目也一直居于考试的高频考点,且考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就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播给家长,从而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因此,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地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家园平等对话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家长的优势体现为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而教师的优势体现为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且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和家长所关心的与幼儿成长方面相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麻家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曾艳芳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园自2011年课程研究以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我们将尊重家长、保护家长权利放在首位,视家长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努力开发家长的潜能,并通过资讯与服务、沟通与交流、支持与参与的途径,改变以往家长被动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局面,逐步确立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善于合作、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索园本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把幼儿、教职工、家长三大群体视为三个核心,缺一不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规范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1、我园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教管理理念和近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生成和建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共育”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对家园工作的依据、目标、原则、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统整,建立了“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为我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图:(略) 2、我们根据家园共育工作的不同内容、性质和需要,先后建立建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家长行为规范》、《家长的权利》、《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园联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使家园共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家园共育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正常运转。同时,我们将家长和社区工作列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落实了岗位负责制,加强了专人管理的力度。为了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园时我们通过发放资料和新生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宣传我园有关家园共育方面的要求,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办园理念、办园宗旨及对家长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与幼儿园签定“幼儿园、家庭相互承诺协议书”,使孩子一进入我园家长就成为了教育的合作伙伴。 二、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家园沟通 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家教宣传专栏:幼儿园和各班都设有家长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要求、情感方面培养的目标、手段、措施、生活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有关的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教研组、学校等各方面举行的大活动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班级中的教育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方式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2、开展家长约访:教师每学年安排一次将幼儿家长邀请到幼儿园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互动交流,并做好约访记录。结合幼儿档案向家长介绍幼儿发展情况,有针对地交流教育方法。 3、上门家访: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新生家访在幼儿还未入园前到家里访问,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初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入园的一些准备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为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家园共育案例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家园合作案例分析 北街幼儿园周光屏摘要:有效的家园合作不但可以建立融洽的家园关系,更能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本文通过新转岗教师亲历的家园合作案例,剖析解读了案例发生的原因,教师积极探寻家园合作的策略,最终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不但形成了和谐的家园合作关系,更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孩子、家长、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关键词:家园合作矛盾理解 我是刚调入北街幼儿园的一位小学教师,步入新的工作单位,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调入城区工作,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忧的是来到一所市一级园,并从事教学工作,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投入到了开学的工作中。报到的第一天,园领导安排我任大二班的语言老师,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接下来和搭班彭老师交流工作时,得知大二班的孩子调皮之极,家长很不配合教学工作,这无疑更让我感到工作压力之重。下面真实的案例证实了这样不和谐的家园合作境况。 一、案例描述: (一)案例一:《我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我班幼儿人数已经达到44个,我班午睡床位只有38个,为不增加家长负担,我们想尽量把所有孩子都安排午睡,这就意味着有6个孩子只能两两挤在一张床上睡。我和彭老师商量左林和左语是亲堂姐弟,挤在一起可能意见不太。开学第二天,左奶奶就到幼儿园兴师问罪,说他们是原班生,即使原班生要挤,凭什么要挤他们,有几个挤着睡的家长也跟着闹起来,我们怎么解释也不顶用,闹得不欢而散。听彭老师讲,她是个专挑老师刺的老太婆,经常小题大做,与老师开战。怎样才能让家长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思索着。 (二)案例二:《这是谁的错》 开学第二周的一个早晨,左奶奶带着左灵和左语两个孩子来园,一见我就板着脸对孩子说:“叫老师啊。”“老---师----早!”左青灵腼腆地低声说着,“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奶奶一语不发,望着左青灵大声说:“自己跟老师说,昨天被谁打了?”本来一向就内向的孩子被吓坏了,低着头,自己玩弄着

幼儿园家园合作方案设计

幼儿园家园合作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1、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促进家园共育。 2、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音乐四。 活动流程:(1)9:00家长进入班级并签到。 (2)开场白:各位家长朋友们好,首先我代表班里的几位老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百忙之中来到幼儿园与我们一起庆祝""六一",谢谢!既然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家园同乐",那我们就先和孩子们进行一下互动,为下面的游戏打基础吧。 游戏安排: 1、游戏一:包饺子(儿歌表演)父母将孩子抱与怀中,两眼微笑对孩子:"揉揉面,剁剁馅,擀擀皮,包一包,放进锅里煮一煮,啊呜一口就吃掉"(玩两遍)。 2、儿歌表演:通过孩子们在园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聪明!做为老师我们感到很欣慰。下面请欣赏我们的儿歌表演:《吃饭歌》、《排队歌》、《走路歌》、《洗手歌》、《不打架》。 3、游戏二:《快乐蹦蹦跳》材料:圈若干个玩法:将圆圈放在活动室地上,摆成小路状,家长和幼儿各排一队,将圈一个一个跳过,最早完成的一队获胜。 4、游戏三:青蛙跳荷叶材料:荷叶4个,青蛙头饰若干个玩法:把幼儿家长平分成四组,站在场地的两端,面对面进行游戏,家长领幼儿交替跳荷叶,跳到对面组,对面组第一排的人接过荷叶向对面跳,直到全部跳完的组为胜。 5、律动表演:生动有趣的律动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参与的一种表演形式,下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孩子们为大家表演几个律动《小手拍拍》、《找朋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英语歌)、《头、肩膀、膝盖、脚趾》(英语歌)。 6、游戏四:踩气球玩法:家长将事先绑好的气球系在自己的一条腿上,背着孩子去踩别人腿上的气球,坚持到最后的气球未破的家长获胜。 结束:此刻的欢声笑语代表着我们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小朋友们!深深的祝福你们开心每一天、健康每一天!庆"六一家园同乐"活动到此结束,感谢

家长如何做到幼小衔接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霍尔奇小学阳光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当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校门,从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小学学习生活,我园于6月2日下午,在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室召开了家园共育家长座谈会,我校孙欣校长重点向家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搞好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颇有感触。接着邓园长向家长讲解了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情况,倡议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他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等,以便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准小学生。 一、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事事都由家长包办,都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及家人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忽略了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入小学后,许多无法替代的学习任务和劳动任务都须自己独立完成等等,为此,我们请家长密切合作,统一认识,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刷牙、整理床铺、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整理玩具、图书,家园携手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技能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外,还要学会为集体服务,如: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收拾整理玩具,学习简单的种植、植物管理,整理杯子,分发碗筷,轮流当组长,帮助发书,发玩具等,在家里帮助摆碗筷,擦桌櫈,摘菜洗杯子、洗脸等。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的集体

生活。 二、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这节所要学的东西,内容很新颖,很吸引他们的眼球。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也对幼儿们进行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在大班的下学期,我们再也不会像小、中班那样用五角星来表扬、鼓励他们,而要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专注,培养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在小学里,理论的东西较多,教师讲的比较多,对孩子们来说,一下子很难适应,就会出现做小动作、开小差,思想不集中等。其次,我们应该和家长去正面地引导他,拿他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他,对于他们的进步,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平日活动中,我们也在慢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比如: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在他们写字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看到某位幼儿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及时的提出,让幼儿们及时的改正,这一做法得到很多家长的赞同。 进入小学后,他们每天有不同的作业。为了让他们知道任务意识的重要性,我们会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样督促了幼儿们的任务意识。 二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孩子们要对自己有自信,那么他们就愿意尝试新的事和物,并且要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其中指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料号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影响,注重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半功倍。“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幼儿园新教师家庭共育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工作中最为困惑、棘手的,不是如何保证好孩子的安全,也不是怎样掌控课堂,而是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幼儿园的老教师告诉我:这是要多少年的经验积累的工作艺术,是一门大学问!于是,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所以选择了“家园共育”作为了我的论文主题。在学校中我学习到了有关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习中,通过请教老教师和自己观察、体验,对“家园共育”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于是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体现在了我的论文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生活环境相比成人比较简单,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不外乎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而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因此,搞好家园共育工作是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座良好的桥梁,是促进孩子的各方面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各个家庭的背景文化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不同,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新教师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不断地研究和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反映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 许多幼儿园新老师总是抱怨,家长一点都不配合工作。我认为主要矛盾集中在以下两点: 1.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与物质,其他一概不管,至于如何教育幼儿是老师的事。对于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和需要家长配合准备的材料,部分家长表现出不满意和不支持。 2.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和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与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忽视了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官训练。 (三)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在工作中,我与一些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时发现她们对如何与老师搞好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存在一些困惑。家长迫切地希望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表现,希望能被老师得到肯定和喜爱。同时,我又过在网上搜索,发现各种网站上都有在园幼儿家长求助和解答的帖子,光在百度上搜索“家园共育”就出现了1,210,000篇相关网页。这说明此类问题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三、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家园齐力,共促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尤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胡景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空间却越变越小;我们也总能听到或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缺乏同情心、胆小缺乏自信、过度依赖、自虐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天真的孩子产生这些难以理解的举动?在这儿,我们无法一一做详细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这些现象的产生大多与家庭变故、家庭生活紧张、家长教养态度和方式有关。如何帮助幼儿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和现象,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从家庭教育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实施教育,不失为一条高效的教育途径。 新《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将:“身心和谐”放在首要位置,这更加明确了健康的真正含义:“健康”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如社会危机和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中,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过家长园地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促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沈河区雨田青阳幼儿园 2016年11月8日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摘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重要。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话说的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因为,教育孩子并不是哪一方能单独胜任的。《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下面本人就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

家园共育的做法和经验

家园共育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协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家园合作,首先就要随时适当的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才能使家园双方特别是家长动态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共商教育策略,协同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渐进的过程,为此,我们搞家园共育园地或家园联系册的做法,随时地抓住各种机会与家长实行沟通交流。我们的家园共育园地,除常规性的计划、家教指导等,我们还记录每天班级的动态的信息反馈,如:每日的数学作业,拼音作业我们都会挂在家园共育栏里面向每位家长实行反馈,让家长心中有数随时地抓住各种机会与家长实行沟通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进步的地方实行展示,如那些小朋友在今天的什么活动中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表达、如何合作等,让家长即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园情况。并且家长也配合主题,实行对幼儿在家情况的反馈,实行记录,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也可用便条形式,拿到班级来交流。所以接送孩子时,看家园共育园地成了我园家长每天的必修课;所以家园共育园地也成了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互动的良好平台。 家园互动多样化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家长与我们合作共构幼儿园课程,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使我们的课程更加生动更有价值。我们的做法如下:家长参与教育环境创设:展开活动,环境先行。为此我们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环境创设,与孩子共同收集图片、照片、查找资料等,这样让家长即时了解幼儿园近阶段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前能未雨先缪,获得相关经验。此外,我们做老师的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体谅家长的心情。在现代教育中,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家长是教育的指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我们要切实做好家长角色的转变工作,协助家长树立准确的教育观点,使我园的保教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家园合作

摘要:认清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十分必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家长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但对幼儿教育实践了解不多,或大量缺乏教育实践经验,就必定会对教学有影响,这样就影响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支持、信任。与孩子交流是一门学问,与家长沟通更是一门学问,每位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因此在与家长互动与沟通时要怎样抓住时机,怎样能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就要从沟通的方式、沟通的途径以及沟通的技巧来进行。 关键词:家长工作;家园联系;沟通方式

目录 摘要 (01) 1 家园合作的概述 (04) 2 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 (04) 2.1 家园合作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04) 2.2 家园合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05) 3 家园合作的实施策略 (06) 3.1 教师和家长要改变观念 (07) 3.1.1 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 (07) 3.1.2 更新家长的观念 (07)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合作形式 (08) 3.2.1 家长会 (08) 3.2.2 家长开放日 (08) 3.2.3 家长学校 (09) 3.2.4 家长委员会 (09) 3.2.5 书面形式 (09)

3.2.6 谈话方式 (09) 3.2.7 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10) 3.3 重视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 (10) 小结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家园共育 搞好幼小衔接问题

家园共育搞好幼小衔接问题 发表时间:2011-08-29T16:57:53.6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乔伟[导读] 启发孩子向往上小学的愿望。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乔伟河北省曲周县第一幼儿园057250 孩子到了大班,许多家长便关心起孩子入学准备的事了,回到家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不再是“你今天快乐吗”、“玩得高兴吗”,而是“你今天学了什么”、“作业做完了吗”。在我们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快上学了,应该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让孩子收收心,不能再贪玩了。另外,由于小学主要学语文、数学、外语,不少家长便把让孩子识字、做算术、读英文作为入学准备的主要内容。这 样的做法与认识是不妥的。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不能光靠上小学前的这几个月,家长确实应关注这方面的教育,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 首先,家长应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顾,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十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只是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在时间上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进入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这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如果坡度太大,孩子很不适应,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与幼儿园都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一般说来,幼儿园教师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入学准备教育的。比如,对孩子进行向往上小学、做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教育,进行阅读、书写及数学能力的准备教育,加强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培养伙伴交往能力及各种自理能力等。而家长在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况后,可对孩子进行下列的引导与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 一、启发孩子向往上小学的愿望。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的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你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他们在学校能学到好多本领呢!”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也企盼着上小学。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家长就说:“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了。”“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我曾听到一些有经验的小学低年级教师说:最难教的学生不是学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那些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必须调动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我想学”的心理需要时,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得好。因此,家长要将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不能着急,强迫会使孩子形成尚未入学就已厌学的不良后果。 另外,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对于大班的孩子,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因为到了小学,课堂教学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需要小学生能专心地听讲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注意力涣散的孩子一般说来是学不好的。据小学教师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多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多让孩子玩一些拼图玩具、建构玩具等,开展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游戏。特别是玩棋类游戏,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很有益处,家长应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戏。 三、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在我们周围上小学的孩子中,不少家长埋怨他们的孩子不会管理自己的东西,书本和学习用具常常丢失;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就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在上小学前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管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教孩子生活规律化。家长应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使孩子以后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则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