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网自动化常用规约

配网自动化常用规约

配网自动化常用规约
配网自动化常用规约

配网自动化常用规约

配网自动化应用的规约有DNP3.0、IEC101、IEC104、CDT规约等等。

DNP3.0规约

DNP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具有严格的帧结构,其数据帧构造如下:

05 64 (报头2)长度(1)控制码(1)目的地址(2)源地址(2)CRC校验码(2)传输控制字(1)应用控制字(1)功能控制字(1)[IIN内部信息字](2)对象头(3)对象数据……CRC校验码(2)

05 64是DNP规约的报文头,所有DNP数据帧均是以05 64 打头。

长度是指包括从控制码以后的所有字节数之和,其中不包括CRC校验码;

控制码为通信控制字与功能码,为链路层的传输控制字,其常用字解释如下:C0 此帧来自主站,通讯发起站,是远方链路复位;

C4 此帧来自主站,通讯发起站,非确认的用户数据;

00 来自通讯应答站;

44来自从站方,来自通讯应答站;

对于控制码,有简单的判据,即字节高位大于等于8,即为主问从,小于8即为

从回答主。

目的地址两个字节,低位字节子在前;

源地址两个字节,低位字节在前;

CRC校验码两个字节,作为数据校验,无实际意义;在此校验码之前共10字节为报头;

用户数据(USER DAT A)――在报头之后,每个块为16字节;最后那个块的字节数则为余数,在1至16之间,根据需要而定。

传输控制字单字节,例如1100 0000,最高位表示这是一个顺序中的第一个字节,次高位表示这是一个顺序中的最后一个字节;后六位为sequence。

应用控制字AC单字节,例如:1100 0001,

最高位表示本报文分段是整个应用报文的第一分段;

次高位表示本报文分段是整个应用报文的最后一分段;

第三位置1表示应用报文的发送方期待接收该分段的一方在收方的应用报文中给与确认,在确认报文中用一个功能码0。即需要应用层确认。

后5位为sequence。

功能码00确认,用于请求与相应报文分段之正确;

01读,请外站送所制定的对象,以请求的对象作响应;

02写,向外站存入指定的对象,以操作的状态作相应;

03选择,遥控预置;

04操作,遥控执行;

81响应于一个请求的报文;

内部信息字在子站回应主站请求时才有,两个字节;

对象头属于应用层,常用见下表:

1类数据缺省为故障及COS;

2类数据缺省为SOE;

3类数据缺省为变化遥测。

表格中*号的为绍兴现场定义。

表1

数据对象格式

链路处理:(主站请求,分站响应,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举例说明)(十六进制)

Reset Lnk命令:

请求:

05 64 05 C0 01 00 20 00 (B8 0B)

响应:

05 64 05 00 20 00 01 00 (CE C3)

第一次启动子站时必须复位链路,如果子站在超时时间内没有任何响应,主站将发此命令复位子站。

数据特性:(主站请求,分站响应)(十六进制)

1、遥测:带符号的双字节模拟量。

请求:

05 64 0B C4 01 00 20 00 (A5 76) CE C8 01 1E 00 06 (06 8C) 全遥测

实际数据,变化遥测:

05 64 0B C4 0B 00 15 00 A6 FB C1 C8 01 20 00 06 C6 66 7F

响应:

05 64 (len) 44 20 00 01 00 (crc crc ) 40 C8 81 (IIN) 1E 02 01 (start stop)(数

据…….) 响应全遥测

限定词用:01,上送所有采集点的每一个量。上例响应表示多帧的第一帧数据。

实际数据:响应变化遥测

05 64 2D 44 15 00 0B 00 90 DA C1 C8 81 00 00 20 02 2806 00

01 00 01 0A 00 02 BC CA 00 01 0A 00 03 00 01 0A 00

05 00 01 22 00 06 00 74 A2 01 1F 00 07 00 01 22 00 FA 82

其中蓝色字体的为数据对象、数据变量、限定词;

褐色字体的为变化遥测数目,06 00共计6路;

在下面每5个字节为一组数据,其中前两字节表示遥测号,后两字节表示遥测值,均为低位字节在前。

六路变化遥测,遥测值分别为

第一路:0A 00,即10;第二路:0A 00,即10;

第三路:0A 00, 即10; 第五路:22 01,即34;

第六路:1F 00,即31;第七路:22 00, 即 34;

变化遥测实际数据(临安)

05 64 26 44 58 00 02 00 44 FA

C0 C4 81 00 00 20 02 17 06 03 01 03 00 06 01 48

A3 BC01 07 01 02 00 0A 01 C3 02 0C 01 3B 01

0D 01 21 52 2701A1 C9

05 64 22 44 58 00 02 00 2A B7

C0 C7 81 00 00 20 02 17 05 03 01 02 00 07 0101

8A 94 00 0C 01 3F 01 0D 01 1C 01 0E 01 DD 00 2E 74

变化遥测

第一帧为6路,第二帧为5路,对象头为20 20 17,而非20 02 28,相对应的解释为 06\05单字节表示变化遥测个数,后面每四个字节表示一路遥测值,这四个字节的前一字节为遥测号,后两字节为遥测值。

2、遥信:支持以位和字节表示的两种方式。

请求:实际数据

05 64 0B C4 04 00 01 00 01 30 C0 C2 01 01 01 06 19 92主站发

送的要全遥信数据的命令

响应:(当用位响应时)实际数据,对应上面请求:

05 64 18 44 01 00 04 00 A3 38 C1 C2 81 16 00 01 01 01

00 00 30 00 80 00 80 00F6 39 00 00 00 FF FF

子站回复的全遥信数据

其中蓝色字体的为数据对象、数据变量、限定词;

褐色字体的为遥信数据范围,从00 00 到00 30 共计49路;

黄色字体的是遥信实际值,每个字节表示八个遥信位,每位的0、1表示分合状态;

数据位的顺序代表点的顺序。注意:其中有部分数据为故障遥信数据。其中个别点号的遥信信息表示子站和FTU之间的通讯状态。FTU的通讯状态定义为一个虚遥信,和FTU的其他遥信一起上传给主站。

3、遥控:发送“选择”预令后,等待一超时时间,在时间之内如没有收到相应的回应则重发。超出重发次数则召唤终端状态,如发现终端异常或没有回应则发送“复位链路”命令。如复位无效,则判断信道出故障。只支持单点遥控。限定词为:17。

“选择”请求:

05 64 14 C4 01 00 20 00 (86 4A)

D2 C2 030C 01 28 01 00

81 01 f4 01 00 00 00 (52 75)

上一报文意义为:要将1个0号开关点关闭,只发一次控制命令就执行操作,且设置on-time:500ms;off-time:0。

“选择”的响应为:

05 64 16 44 20 00 01 00 (FD 94)

D2 C2 81(IIN)0C 01 28

01 00 81 01 f4 01 00 00 (crc crc)

00 (crc crc)

如果得到正确的选择响应那么发送“操作”指令:

05 64 14 C4 01 00 20 00 (86 4A)

D2 C2 04 0C 01 28 01 00 81 01 f4 01 00 00 00 (8A A5)

实际数据:

05 64 1F C4 04 00 58 00 77 B5 C0 CD 04(03) 0C 01 2801 00 01 00 40

01 FF FF D0 07 57 7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9 4D

“操作”成功的响应为:

05 64 16 44 20 00 01 00 (FD 94)

D2 C2 81(IIN)0C 01 28 01 00 81 01 f4 01 00 00 (crc crc)00 (crc crc)

实际数据,对应上面实际数据:

05 64 1C 44 58 00 04 00 43 E3 C1 CC 81 10 00 0C 01 2801 00 01 00

40(80) 01 FF FF E3 C1 D0 07 00 00 00 00 14 C2 AD

03 功能码表示遥控预置;04 表示遥控执行;

0C 01 28 是遥控预置、执行关键字;

紧随其后的第一个01 00 表示遥控操作个数为00 01,1个;

在后面的01 00 表示遥控操作号为00 01,遥控操作号为1;

40 表示控合操作;

80 表示控分操作;

其后的01(发码)为计数码,表示一次遥控操作;

后跟4个字节的合时间,4个字节的分时间;最后一位为状态性质。

4、SOE:

对SOE的请求, 判断IIN标志位,如果类1标志位置位,则召唤类1数据。

05 64 0B C4 01 00 20 00 (crc crc)

D2 C2 01 3C 02 06 (crc crc)

那么回应的报文为:(如果优先主动上送要把功能代码改为0x82)

05 64 (len) 44 20 00 01 00 (crc crc)

D2 C2 81(IIN)02 02 28

01 00 01 00 01 00 a0 3a (crc crc)

80 e0 (crc crc)

5、故障纪录:

判断IIN标志位,如果类3标志位置位,则召唤类3数据。

05 64 0B C4 01 00 20 00 (crc crc)

D2 C2 01 3C 04 06 (crc crc)

那么回应的报文为:(如果优先主动上送要把功能代码改为0x82)

05 64 (len) 44 20 00 01 00 (crc crc)

D2 C2 81(IIN)27 04 01

00 00 1f 00 (故障数据…) (crc crc)

一组数据包括6字节时间和29字的故障数据。

传输机制:

1、目前采用主站轮询分站方式。由主站向分站发请求命令,分站响应请求。在分站端出现优先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当分站接收到主站某一条请求命令时,分站则响应优先传送的数据。而取消对接收到的请求命令的响应。主站接收到优先传送的数据后,重新发出刚才没有回应的报文。优先传送报文为:SOE、保护纪录、故障纪录。采用DNP3.0规约的主动上送格式。

2、第一次启动子站或子站在没有任何响应的情况下,对子站下发链路复位报文。

3、子站产生SOE、保护纪录、故障纪录后,均由子站对IIN字相应的位置位,位名为:CLASS1,CLASS2,CLASS3。默认对应关系:CLASS1:SOE;CLASS 2:保护纪录;CLASS 3:过流故障纪录。优先级为:CLASS1,CLASS2,CLASS3。

4、主站定时召唤的顺序为:变位遥信、变化遥测、全遥信、全遥测。在这四种召唤的每一次回应的数据中都隔离出IIN标志字。判断IIN中的每一位状态,如发现有类置位,则召唤相应的类,取得相应的报文。较短的时间间隔召唤变位遥信、变化遥测,略长的时间间隔召唤全遥信,更长的时间间隔召唤全遥测,这个延时时间由主站界面人工输入设定。

5、下发命令:

执行遥控选择和操作,将操作的回应报文的IIN也隔离判断,作相应的召唤。

6、接收到回应报文的一般处理方法:首先在链路层将数据进行校验核查,并判断是否需链路确认和链路状态请求;其次,在传输层判断是否是多帧报文?如为多帧报文则等待下一帧信息,直到该数据包完整后再进行应用层的判断处理;最后处理应用层。判断Sequence是否正确,是否需要链路确认,处理数据。然后,判断IIN标志字,以便主站确定下一步的处理。

详细的通讯过程在后面的报文中有所体现:

CC C6 05 64 05 C0 03 00 58 00 AF 2B CD CD 主站下发链路复位

F0 F0 05 64 05 20 58 00 03 00 27 97 0F 0F 分站链路层确认

CC C6 05 64 05 81 03 00 58 00 13 38 CD CD 主站下发链路测试

F0 F0 05 64 05 40 58 00 03 00 C0 BF 0F 0F 分站链路层回应

CC C6 05 64 05 80 03 00 58 00 15 1B CD CD 主站下发链路复位

CC C6 05 64 12 E4 03 00 58 00 15 19 C0 C2 主站下发对钟命令

02 32 01 07 01 1A CF B4 47 EF 00 CF 63 CD CD

F0 F0 05 64 0A 44 58 00 03 00 3A 77 C0 C2 81 分站回复对钟命令

00 00 35 20 0F 0F

CC C6 05 64 12 E4 03 00 58 00 15 19 C0 C3 02 主站第二次下发对

32 01 07 01 56 DF B4 47 EF 00 75 5C CD CD 钟命令

F0 F0 05 64 0A 44 58 00 03 00 3A 77 C0 C3 81 分站回复对钟命令

00 00 DD E2 0F 0F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4 01 主站要0级数据

3C 01 06 E7 DC DF B4 包括全遥信和全遥测

F0 F0 05 64 3F 44 58 00 03 00 F0 06 C0 C4 81 00 分站回应0级

00 01 02 01 00 00 07 00 01 01 01 01F5 1A01 01数据遥信在前

01 011E 04 07 11 D4 08 AB 08 D5 08 03 003F DF每字节一路,

30 02 57 02 05 02 03 00 A2 04 F3 04 51 04 00 00 遥测在后,每

01 B8AF 01 85 01 77 01 00 00 88 138B 89 0F 0F 两字节一个值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5 01 3C 主站要1级数据

02 06 4A 4F DF B4

F0 F0 05 64 0E 44 58 00 03 00 54 3A C0 C5 81 00

00 20 02 1700 62 4C 0F 0F 分站回应0个变化遥测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6 01 3C 重复

02 06 40 2A DF B4

F0 F0 05 64 26 44 58 00 03 00 0A 51 C0 C6 81 00 分站回应变化遥测,共六路

00 20 02 1706 03 01 03 00 04 01 2B F0 73 02 07

01 04 00 08 01 98 04 0A 01 4A 04 0D 01 82 8A 72

01 A1 C9 0F 0F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7 01 3C 重复

02 06 46 09 DF B4

F0 F0 05 64 0E 44 58 00 03 00 54 3A C0 C7 81 00 回应

00 20 02 17 00 46 60 0F 0F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8 01 3C

02 06 1D B5 DF B4 主站要1类数据

F0 F0 05 64 0E 44 58 00 03 00 54 3A C0 C8 81 00

00 20 02 17 00 A8 B2 0F 0F 分站回应0个

CC C6 05 64 0B E4 03 00 58 00 EF 4E C0 C9 01 3C 重复

02 06 1B 96 DF B4 F0 F0

这是东方电子TTU的数据。

注:在专线或485通讯方式下,基于保护报文的考虑,通常会在保文的前后各加两个字节,无实际意义。

参考书目:东方电子DNP规约文档(简、繁)

对于每个字节的具体每一位的详细解释有必要的话请参照以上书目。

IEC101规约

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l 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

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该规约有俩种传输方式,即平衡式传输和非平衡式传输。在临安现场用于主站与TTU经FTU透明转发通讯:

帧格式:

1)固定帧长帧格式

2)可变帧长帧格式

控制域(C)

0 发送/确认帧复位远方链路

1 发送/确认帧复位远动终端的用户进程

2 发送/确认帧用于平衡式传输过程测试链路功能

3 发送/确认帧传送数据

4 发送/无回答帧传送数据

8 请求/响应帧响应帧应说明访问要求

9 请求/响应帧召唤链路状态

10 请求/响应帧召唤用户1级数据*

11 请求/响应帧召唤用户2级数据

子站到主站功能码:

0 确认帧

8 以数据响应请求帧

9 无所召唤的数据

11 以链路状态或访问请求回答请求帧

链路地址域(A)

为子站地址单字节;

地址域的值为0至255,其中FFH=255 为广播站地址,即向所有站传送报文。类型标识由此往下一直到CS校验的用户数据与IEC104规约用户数据完全一样,因此在下一章里不再重复

主站到子站:46 2E 双点遥控命令

10064 召唤命令

10165 电能脉冲召唤命令

10266 读数据命令

10367 时钟同步命令

10468 测试命令

10569 复位进程命令

1066A 延时获得命令

子站到主站:1 01 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

909 测量值

100A 带时标的测量值

15 0F电度

21 15 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

20 14 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

可变结构限定词

表示信息体的个数1个字节

传送原因传送原因表示的是周期传送、突发传送、总询问,还是分组询问、请求数据、重新启动、站启动、测试、确认、否定确认。

传送原因的功能是当接收时将应用服务数据单元传送给特定的应用任务(程序是便于处理)。

1个字节,最高位(第8位)

以下数据由16进制表示

01 周期、循环

03突发数据

04初始化

05请求或被请求

06激活用作遥控预置、执行请求

07激活确认用作遥控预置、执行返校

14响应总召唤

15响应第一组召唤

16响应第二组召唤

17响应第三组召唤

18响应第四组召唤

25 响应电度总招

公共地址

为子站地址双子节,低位在前;

信息体

信息体由信息体地址和信息体元素组成。

信息体地址由两个字节组成,定义如下:

遥测701H—900H 01 07—00 09

遥信001H—400H 00 01—00 04

电度C01H—C80H 01 0C—80 0C

遥控B01H—C80H 01 0B—80 0B

信息体元素,参见下面几组数据解释,101规约和104规约的用户数据单元完全相同,下面数据为104规约的变化遥测,借以举例说明:

68 1D 40 02 06 001505 03 69 00 05 07 40 00 0707 43 00 0E 07 F8 01

12 07 58 01 13 07 BF 03

15 为类型标识,表示变化遥测;

05 为可变结构限定词,表示此帧所含信息体元素的个数;

03为传送原因位突发数据

69 00 为公共地址,即子站地址为00 69

后面的信息体元素结构为遥测号遥测值各两个字节

05 07 40 00 它的遥测号为05 07,即为705H,考虑到遥测范围从701H开始,它

的遥测号即为本子站的第5号遥测值;40 00考虑到低位字节在前和16进制表式,

实际值为64;

对于单点遥信,每一个遥信占一个信息体地址,对于双点遥信,每一个双点遥信占用两个信息体地址,单点、双点遥信的信息体地址范围为1H-400H。

帧校验合

16H

传输机制及传输过程:

服务原语和传输过程要素:

一一数据通信由服务原语以及在通信站之间的链路传输规则来描述。

一一服务原语是在服务用户和链路层之间的界面传送。

传输过程中由接收站检出传输差错,如接收站接收了受干扰的发送或请求帧后不作回答;由于所期望的确认或响应帧没有收到,启动站超时检出;如启动站接收了受干扰的确认帧或响应帧,则舍弃此帧。

服务原语如下:

REQ:请求原语(REQUEST PRIMITIVE)

由用户发出在链路层启动一次传输过程。

CON:确认原语(CONFIRM PRIMITIVE)

由链路层发出以结束原语启动的传输过程。

IND:指示原语(INDICATION PRIMITIVE)

由链路层向用户发出通知,希望传递数据给服务用户,或者触发某些服务用户进程。RESP:响应原语(RESPOND PRIMITIVE)

由用户发出,以数据响应来完成一个已启动的传输过程。

典型的服务原语的内容为:参数、条件和用户数据。

服务原语的内容如下:

——用户数据

——否定/肯定认可或响应原语

一一数据流控制

--访问要求

--重传次数

一-链路层状态(重新启动条件)

一一传输服务类型(功能码如SEND/CONFIRM)

1发送/无回答(SEND/NO REPLY)服务

1.1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从用户接收请求原语REQ(SEND/NO REPLY)若链路层可以传输即开始数据传输,若链路层不能传输,则链路层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给用户。

子站:若链路层收到数据后,向子站用户发出指示原语并将接收到的报文给用户。

1.2传输规则

只有在前-轮服务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发送。

当一帧发送完后,按3.1、3.2传输规定的要求发送线路空闲间隔。

2 发送/确认(SEND/CONFIRM)服务

2.1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从主站用户接收到请求原语REQ(发送/确认SEND/CONFIRM、重传次数)触发一次发送/确认(SEND/CONFIRM)过程,若不能传送报文,链路层向主站用户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否定发送/确认NEG SEND/CONFIRM、差错状态)。

主站从子站收到否定确认,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当达到最大的重传次数,传送还未成功,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

主站从子站接收到确认,链路层将确认原语送给主站用户。

子站:从主站接收到报文,该站链路层向子站用户发出一个传送报文数据的指示原语。

2.2传输规则

2.2.1只有在前一轮传输结束之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发送。

2.2.2 当子站正确收到主站传送的报文时,子站立即向主站发送一个确认帧。

2.2.3 若子站由于过载等原因不能接收主站报文时,子站则应传送忙帧给主站。

2.2.4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规则:

主站在新一轮发送/确认(SEND/CONFIRM)服务时,帧计数位(FCB)改变状态,并从子站收到无差错的确认帧,则这一轮的发送/确认(SEND/CONFIRM)传输服务即告结束。

若确认帧受到干扰或超时未收到确认帧,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发原报文,最大重发次数为3次。

在子站接收到主站的发送帧,并向主站发送确认帧,此时在子站将此确认帧拷贝后保存起来,在前后两次接收到的发送帧中帧计数位的值不同,此时即将保存的确认帧清除,并形成新的确认帧,否则不管收到的帧内容是什么,将原保存的确认帧重发,当收到一个复位命令(RESET),此帧的帧计数位为0,则子站将其保存的帧计数值置为0,并期待下一帧的帧计数位和帧计数有效位均为1。3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D)服务

3.1服务原语

主站:链路层在前一轮传输过程结束之后,从用户接收请求原语REQ(请求/响应REQUEST /RESPOND、重传次数),触发一次请求/响应传输,若链路层不能传输,则链路层向用户回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否定请求/响应、差错状态)。

若主站从子站接收到响应报文,链路层送一个确认原语CON(响应请求)给用户。

若主站从子站接收到否定确认,即子站没有所要求的数据,则链路层送一个否定确认原语(对请求的否定响应,差错状态)给用户。

若主站已达到重传次数而没有收到子站的回答,链路层将否定确认原语CON(对请求的否定响应、传输差错)给用户。

子站:当接收到一个请求帧即发出指示原语给用户,若有所请求的数据,则用户回答一个带数据的响应原语RESP给链路层,否则回送一个无所请求的数据的响应原语RESP。

3.2传输规则

3.2.1只有在前一轮传输过程结束之后,才能触发新一轮的请求帧(REQUEST帧)。

3.2.2子站接收到请求帧后将发送:

如有所请求的数据则发响应帧。

如无所请求的数据则发否定的响应帧。

3.2.3 防止报文丢失和重复传送规则:

每次新的一轮请求/响应服务在主站端将帧计数位改变状态。主站接收到无差错的响应帧,则此一轮请求/响应服务即告终止并将数据送给主站端用户。

若响应帧受到干扰或超时,则不改变帧计数位,重复发送请求帧,重发次数为3次。

在子站将接收到的帧计数位和相应的向主站发送的响应帧保存起来,若下一次接收到的帧计数位已改变状态,则将保存的响应帧清除并形成新的响应帧,若帧计数位状态未改变,则重发保存的响应帧。

4 等待—超时一重发、等待—超时

等待—超时—重发:

主站未收到子站发过来的确认帧或响应帧,超时后按服务用户给定的重传次数链路层重传原报文,直至等于重传次数为止。

等待一超时:

主站未收到子站发过来的确认帧或响应帧,超时后,即结束这一次传输服务,启动新一轮传输服务。

等待—超时又分为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和等待—匹配超时(时间)。

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当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时,由于干扰,子站在接收过程中出现差错,子站不向主站作任何回答。主站于发完后,经过超时时间(大于环路延时时间),即可触发新一轮传输服务,改变帧计数位状态。

等待-匹配超时(时间):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子站正确接收后,回答一个响应帧或确认帧,由于干扰,主站没有正确接收到,主站即按匹配延时原则,检出到线路空闲间隔后,即可触发新一轮的传输服务。

等待一超时一重发又分为等待—环路延时超时(时间)—重发和等待一匹配超时(时间)—重发。

等待一环路延时超时(时间)一重发:主站向子站发送请求帧或发送帧,由于干扰,子站接收出现差错,子站不向主站作任何回答。主站于发完后,经过超时时间(大于环路延时时间)即按重发次数,重发原报文,不改变帧计数位状态,重传后,主站正确收到报文,重传过程结束,即可改变帧计数位状态,发新报文。否则直到重传次数等于规定次数仍未收到,也结束重传,改变帧计数

位状态,发新报文。

等待一匹配超时(时间)—重发:主站接收响应帧或确认帧时出现差错,主站按匹配超时的原则,检出线路空闲间隔后,按重发次数,不改变帧计数状态,重发原报文,重传后主站正确收到报文,重传过程结束。否则,直到重传次数等于规定次数,仍未收到,也结束重传,改变帧计数位状态,发新报文。本标准采用匹配超时方式,重传次数为3次。

启动两次传输服务的时间间隔受下述因素制约:系统要求变位遥信响应时间、传输速率、受干扰以后的超时时间、前置机或通信控制器的处理能力、传输帧长。这是一个系统参数。

IEC104规约

IEC104规约与101规约ASDU单元相同,只在链路层有些不同,他是基于TCP\IP

的网络通讯协议。

总体结构:

104定义了一个与网络连接的一个开放式TCP/IP接口。例如:监控设备通过一个LAN网传输IEC 60870-5-101的ASDU,路由器可选择任意WAN_TYPE(如X.25,Frame Relay,ISDN等)。

图1。总体结构图

1.协议结构

2.

图3。帧结构定义

长度值等于从控制域1到ASDU结束。最大值=253,所以ASDU最长为249个字符。

3.控制域

控制域定义了用于防止丢失和重发问题的信息,传输启动帧、结束帧和传输检测帧。计数机制采用TU-T X.25中标准。

下面根据控制域定义了三种类型的格式:计数信息传输(I格式)、计数检测功能(S格式)、无

图5。S格式

图6。U格式

计数机制要求收发计数值在各自方向上顺序递增。发送方增加发送顺序号N(S),接收方增加接收顺序号N(R)。接收方在正确接收到报文后会给出一个确认,接收顺序号等于最近正确接收的报文发送号,发送方接收到此信息,即可删除缓存区内已被确认的那部分数据。为了避免单一方向上的长数据发送,需要应用S格式帧进行间断的确认以保证发方的缓存不会溢出超时。此技术同时适用于两个传输方向。在TCP层建立连接后,收发顺序号都被设成0。

4.使用启动和停止控制

STARTDT和STOPDT被控制站用来控制受控站的数据传输。例如在多连接中,主方在任意时刻只能与其中一个站进行数据传输工作,利用STARTDT启动一个站,交换数据完毕,过STOPDT 控制结束此链接,切换倒下一个站,从而避免了数据的冲突和丢失。

建立好一个连接,并不能立即传输数据,必须在主方发送STARTDT act命令,分站回答STARTDT con且被正确接收后才可以进行传输数据,否则链路关闭。

STARTDT和STOPDT也是一种主站控制是否激活监视方向的一种机制。

5.端口号

每个TCP地址包括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号。标准规定使用固定值2404。

6.最大连续I帧数k

k是在一个给定时间段里连续发送出去未被确认的I格式帧数目。每个I帧顺序号从0一直递增到“模值n”减1,模值是顺序号的模,可设参定义。k不可大于n。

控制方向标有CON的ASDU需要确认回答。

7.1 初始化

通道链接的建立既可以由主站初始化,也可以由分站初始化。有两种情况:

(1)完全由主站启动,分站作为被动方接收连接;

(2)两个主站或同级站之间的连接,需通过设参给出一个确定的选择;

7.2 交换数据

由于本协议没有象101协议那样的1级数据、2级数据的概念,因此只能以以下方式完成。(1)Pooling请求:主要是读命令;

(2)周期性循环数据传送;

(3)事件主动上报;

(4)总召唤;

若从数据类型与其分流方式相关的角度去看,可列表如下:

7.3 时钟同步

由于网络时延无法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因此在理论上是不可采用IEC 870-5-5的时钟同步过程的。但如果网络的最大时延小于对时间的精度要求,则时钟同步过程仍可以使用,只是去除“第一个BIT”和“时间校正”的需求。

104自身提供的时标信息为另一方案。

7.4 命令传输

YK命令的传输过程如下图:

主站分站

YK预置

YK预置确认

YK执行

YK执行确认

YX信息(YK执行之后的)

YK结束

图7。YK命令的传输过程

7.5总召唤命令的过程。

主站分站

总召唤命令

总召唤命令确认

YC/YX/步位置信息

总召唤命令结束

图8。总召唤命令的传输过程

7.6YM总召唤命令的过程。

主站分站

YM总召唤命令

总召唤命令确认

YM信息

总召唤命令结束

图9。YM总召唤命令的传输过程

7.7 其它过程

其它过程有:参数的装载,测试过程,文件传输。

CDT规约

新部颁CDT规约(DL451-91),为循环式远动规约,本标准规定了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循环远动规约的功能、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本标准适合点对点的远动通道

结构及以循环字节同步方式传送远动信息的远动设备与系统。本标准还适合于调度所间以循环式远动规约转发实时远动信息的系统。

本规约采用可变帧长度、多种帧类别循环传送,变为遥信优先传送,重要遥测量更新时间较短,区分循环量、随机量和插入量采用不同形式传送信息,以满足电网调度安全监控系统对远东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本规约规定主站与子站间进行以下信息的传送:

遥信、遥测、事件顺序记录(SOE)、电能脉冲计数值、遥控命令、设定命令、升降命令、对时、广播命令、复归命令、子站工作状态

信息按其重要性有不同的优先级和循环时间,以便实现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和指标。

1 上行(子站至主站)信息的优先级排列顺序和传送时间要求如下:

1.1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插入传送

1.2 变位遥信、子站工作状态变化信息插入传送,要求在1s内送到主站

1.3遥控、升降命令的返送校核信息插入传送

1.4重要遥测安排在A帧传送,循环时间不大于3s

1.5 次要遥测安排在B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6s

1.6 一般遥测安排在C帧传送,循环时间一般不大于20s

1.7遥信状态信息,包括子站工作状态信息,安排在D1帧定时传送

1.8电能脉冲计数值安排在D2帧定时传送

1.9事项顺序记录安排在E帧以帧插入方式传送

2 下行(主站至子站)命令的优先级排列如下:

2.1 召唤子站时钟,设置子站时钟校正值,设置子站时钟

2.2遥控选择、执行、撤消命令,升降选择、执行、撤消命令,设定命令

2.3广播命令

2.4 复归命令

3D帧传送的遥信状态、电能脉冲计数值是慢变化量,以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循环传送。

4E帧传送的事件顺序记录是随机量,同一事件顺序记录应分别在三个E帧内重复传送,传送规则见4.8条。

4.帧

4.1帧结构

帧结构如图1所示。每帧都以同步字开头,并有控制字,除少数帧外均应有信息字。信息字的数量依实际需要设定,帧长度可变。

图1 帧结构

4.2字、字节、位的排列和发码规则

帧的同步字、控制字、信息字的排列规则:字节由低B1到高B n上下排列、字节的位由高b7到低b0左右排列,如图2所示。

B1字节

B2字节

图2 字节排列

4.3 同步字

同步字按通道传送顺序分为3组EB90H,即1110、1011、1001、0000,……。为保证通道中

的传送顺序,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排列格式见图3。 4.4 控制字

控制字有B 7 ~ B 12共6字节,如图4所示。 4.4.1 控制字节说明:

E: 扩展位。当E =0 时使用表2已定义的帧类别;当E =1 时帧类别可另行定义,以便扩展功能。

L: 帧长度定义位。当L =0时表示本帧信息字数n 为0,既本帧没有信息字;当L =1 时表示本帧有信息。

b 7 b 0 b 7 b 0

B1

字节 B2字节

B3字节

B4字节 B7 B8 B9 B10

b 7 b 0

B5字节 B6字节

B11

B12 (a) (a) 控制字组成; (b) 控制字节

S :源站址定义位 D :目的站址定义位

4.4.2 S 与D 在上行及下行信息中的定义说明:

在上行信息中,S =1表示控制字中源站址有内容,源站址字节代表信息始发站的站号,即子站站号;D =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目的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

在下行信息中,S =1表示源站址字节有内容,源站址字节代表主站站号;D =1表示目的站址字节有内容,即代表信息到达站的站号;D =0表示目的站址字节内容为FFH ,即代表广播命令,所有站同时并执行此命令。

在上述的上行信息和下行信息中,若同时S =0 且D =0,则表示源站址和目的站址无意义。 4.5生成多项式和中间余式表

本规约采用CRC 校验,控制字和信息字都是(n ,k)=(48,40) 码组。生成多项式为

G(X)=X 8+X 2

+X +1,陪集码为FFH 。按4.2条所述发码规则的顺序以G(X)模2除前5个字节,生成余式R(X),以R(X) 作为校验码。若用查表法,信息字、控制字基本码元的中间余式见表1。

4.6 帧类别

本规约定义的帧类别码及含义见表2。

4.7 信息字数

信息字数n表示该帧中所含信息字数量,即信息字1至信息字n的总数,n=0表示无

信息字。E帧长度不得大于A帧长度。

4.8 帧系列及信息字传送规则

4.8.1在规定循环时间的前提下,帧系列可以根据要求任意组织。组织方式详见附录A。

4.8.2 帧系列采用下列三种方式传送*注释2:

4.8.2.1 固定循环传送,用于传送A、B、C、D1及D2帧,见附录A2、A3、A4。

注释2:

(1) DF1000系列采用下列固定方式传送

12

(2) YX变位传送顺序:

变位YX最先传送,如果本帧不够,则插入下一个YX帧。

SOE可以在每帧前插入,每帧长度为6,一个变位SOE信息字80H、81H连传三遍。

4.8.2.2 帧插入传送,用于传送E帧,见附录A2、A3、A4例。

SOE可能连续出现,当轮到送E帧时用软件指针定好发送界限,后续出现的归下次再送。

4.8.2.3 信息字随机插入传送,用于传送下列三种信息:

a. 对时的子站时钟返回信息

b. 变位遥信

c. 遥控、升降命令的返校信息

4.8.3 上述4.8.2.3条信息一出现就应插入当前帧的信息字传送,但需遵守以下规则: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中文摘要: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而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配电终端层。其系统内部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系统的作用大致分为九个方面:配网SCADA;对10kV馈线的快速故障诊断、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功能;无功/电压控制,配网潮流分析计算;网络拓扑分析及最优开关程序(网络重构);负荷控制与管理;远方抄表、电量电价分析、自动计费和管理的研究;GIS/AM/FM的联网、应用与开发;DMS与EM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DMS与MIS的联网及数据共享。 日本语摘要:配網は大きな复雑なのは自动化システムプロジェクトの高い総合的な电力企业の中で、すべて配电システムに関するデータ流制御機能を備えている。ユーザーさんの供給を保証し、品质、サービス向上を减らす運行料金の観点からは、さらに網の自动化の全体の画一的。配网自动化システムを采用し配电主站构造になって、ファクトライズド?パワー?アーキテクチャ支援が立って、配电层、配電子機器だったという。そのシステム内部はハードウエアシステムやソフトウエアシステム。そのシステムの作用は大きく分けて九方面です。 前言 配电自动化系统,亦称配电管理系统(DMS)或配电自动化/需求方管理系统(DA/DSM),是包括110/10kV变电所的10kV馈线,开闭所、二次配电站和用户

在内的配电系统的整体数字自动化与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来完成对配电同一用户(尤其是城市电网—用户)的集中监视、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的供电,降低供电成本和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将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力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综合,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智能化监测、保护和控制。 正文 1、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配网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一般情况分为三层:配电主站层、配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配网自动化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网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建设、改造、测试、验收和运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1配网自动化 以一次配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管理。 3.1.2配电自动化系统 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具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分析应用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盒通信通道等部分组成。 3.1.3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 主要实现配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础功能,以及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为配网调度和配电生产服务,简称配电主站。 3.1.4配电自动化子站 为优化系统结构层次、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便于配电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信息汇集和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根据需要,配电子站也可以实现区域配电网故障处理功能,简称配电子站。 3.1.5配电自动化终端 安装在配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完成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等功能,主要包括馈线终端、站所终端、配变终端等,简称配电终端。 3.1.6馈线自动化 利用自动化装置或系统,监视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配电网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以及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3.1.7信息交互 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与服务共享 3.1.8信息交换总线 遵循IEC61968标准,基于消息机制的中间件平台,支持安全跨区信息传输和服务。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一遥,遥信 二遥,遥信、遥测 三遥,遥信、遥测、遥控 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 GIS:地理信息系统 PMS:生产管理系统 FA:馈线自动化 DTU:站所终端 FTU:馈线终端 TTU:配电终端 4总则

配网自动化基本知识手册

配网自动化介绍 1总体概述 1.1配网自动化概念 配电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现代电子传感技术,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将配网设备的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进行信息整合和集成,实现对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及控制等。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柱上开关环网柜配电变压器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自动化终端及通信通道组成,主站与终端的通信通常采用光纤有线、GPRS无线等方式< 1.2配网自动化意义 通过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了对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和潮流的实时监控,为配网调度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配网故障快速定位/隔离与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缩小了故障影响范围,加快故障处理速度,减少了故障停电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 配网自动化基础知识 2.1 名词术语

2.1.1 馈线自动化 是指对配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在故障发生后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和迅速隔离故障区段,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馈线自动化包括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和就地型馈线自动化两种方式。 2.1.2 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 是指配电自动化主站与配电自动化终端相互通信,由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对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2.1.3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 是指不依赖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由现场自动化开关与终端协同配合实现对配电线路故障的实时检测,就地实现故障快速定位/ 隔离以及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按照控制逻辑和动作原理又分为电压- 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和电压-电流型馈线自动化。 2.2 配电自动化主站 配电自动化主站是整个配电网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配电网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存储,并进行综合分析、计算与决策,并与配网GIS配网生产信息、调度自动化和计量自动化等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与实时交互,按照功能模块的部署可分为简易型和集成型两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问题 周赛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问题周赛 发表时间:2018-05-02T09:36:12.4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作者:周赛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北海供电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配网自动化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电网建设实践证明,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电网运行效率提升、电力企业成本降低等都有极大的贡献。 关键字:配网自动化;问题;措施 一、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 我国当前的电网建设资金投入主要在设施建设和管理上,而对技术提升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因此导致许多地区的配网自动化设备、技术等都相对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大生产对高质量电力的需求。目前,我国城网供电一般采用辐射型单端供电及手拉手供电,而且架空线路较多,极容易受到外界条件(自然条件、人为条件)的影响,出现频繁的断路现象,影响到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运行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有效减少故障区域及停电时间。我国电网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地区配网自动化程度不平衡,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设备老化、线路破损率高、超负荷运载等现象非常严重,线路出现故障后仍靠人工方式进行检修,给用电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在建设电网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阻碍电网发展的现实性问题。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简述 配网自动化技术,即改变传统人工操作和管理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通过可靠参数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在配网发生故障时利用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做出及时、可靠的判断,对故障点进行定位、故障类型分析,最大限度上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属于一项难度高、周期长、系统性强、成本高的工程。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需要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电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做出选择。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际生产脱节 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将各种检测、控制技术进行整合和分模块处理,综合信息管理、网络通讯、定位处理、数据分析处理等多种功能,其对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的程度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在是实际生产中,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并没有考虑企业发展情况、当地电力市场环境、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配网状况监测控制功能也不能实现,即系统设计与生产脱节,影响了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与可靠性。 (二)自动化技术硬件与软件系统不相匹配 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因此对软件和硬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硬件环节较为薄弱,就会使得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延长故障定位和处理的时间,故障停电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用户的用电体验,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三)配网数据分析精度不够 拓扑功能(拓扑动态着色、动态电源分析等功能)是自动化系统中较为基础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潮流分析、负荷预测、网络高仿真等高级数据分析的结果精度不够,导致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检测和控制等功能难以发挥实效。 (四)配网线路设备管理不到位 配网中新老设备共存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往往需要对设备运行信息进行量化处理,新老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不一致会导致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性。而老旧设备隐患的存在本身就对电网运行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处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提升配网自动化技术措施 (一)完善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 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分析表明,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仍较为单一,其对电力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非常有限,其在功能和系统架构上的缺陷不能满足当前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配网中出现故障后可能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威胁到电网运行安全。因此,要完善系统功能,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电路集成技术等先进科技,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建设运行高效、故障分析准确、成本控制可靠的自动化系统。同时,要加强自动化系统与供电设备、供电线路之间的联系,分析应用能够反应系统状态的参数并进行监测。 (二)软硬兼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硬件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基础,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具备自动收集电力市场数据,特别是用户用电信息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能够掌握用户用电情况、区域内负荷变化情况,然后结合往年同期数据对比,分析出未来一段时间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策略;如果软硬件不能对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则相关应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配网自动化技术也无法凸显其在提高供电可靠性上的优势。 (三)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日常运维工作 配网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因此,日常工作中要着重注意配网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检查,保证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维护还包括对系统内部软件的修复和升级,以适应不同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最大限度上发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 (四)加快研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中的新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配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的监控与处理上,综合型受控终端实现了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配网中的受控终端较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7730766.html,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志新赵长敬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以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需要结合电网改造在配电网中实现配电自动化,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为广大电力用户不间断的提供优质电能。 [关键词]:建设必要性自动化研究配网故障 中图分类号:B0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295–01 1、新时期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质量的广泛关注迫使配电公司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手段。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花费很大的一次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势必加大供电企业的成本。因此,理想的办法是把电能质量监测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功能,开发出考虑电能质量监测的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到共用信息通道、共用数据库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经济有效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处理。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所监测到的信息检验其电能质量的状况和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2)必须对部分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实用化。负荷预测:市场环境下由于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及实时电价的推行,尤其是在实行需求侧竞价后,负荷的随机性增大,增加了负荷预测难度,负荷预测软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传统的无功优化是在满足电压约束的条件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优化及电压调整涉及到用户供电的质量问题,而不同的供电质量应该有不同配电电价,因此优化的目标将以收益最大为目标。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故障恢复及网络重构目标也转变为收益最大。 (3)提高和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为降低供电成本,必须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其功能进行重组与综合。实现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融合现有的CIS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及生产MI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2 、用户自动化应面对的问题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20

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2021版) 1、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尽管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目前已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下面仅对配网自动化的概念、目标、范围阐述本文的观点: a.概念:配电网自动化首先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 b.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经济运行)。 c.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

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2)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目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自动化及软件功能,忽略电网的根本需求。 (3)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a.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b.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 发表时间:2017-10-26T12:41:49.0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陈育峰[导读] 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配点网络成为了支撑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之一,此时去探究城市电网的运行现状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就成了具有前瞻性的话题。根据对我国目前城市电网运行现状的深入分析,研究者对我国目前城市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现有的技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城市配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电力系统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城市的电网系统无法与现代化发展同步,那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甚至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随着社会生活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市电力系统的要求逐渐提高,只有为城市电力系统提供超高的技术和钢尺量的供电设备才能够实现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发展。通过对目前全市电网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目前小中型的城市,在电力系统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若是不能给予这些问题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给城市的发展拖后腿。所以研究者根据对目前城市配网自动化系技术的探究,结合目前解决配电自动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构建出更加适合目前城市发展的配电方式,希望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坚定的电力保障。 一、概述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 (一)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简介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为城市配电网络提供技术支撑的你要基础设施,其中涵盖了电缆分配是负荷开关、小区配电室、开闭站和用户分界开关等。目前的城市电力系统中,由于每个小区有着不同的基础设施,所以,每个公司所采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有着不一样的实施方案。但是每一个方案中都希望通过站内直流系统通信和保护管理机的有效连接来保证区域内通信的正常运行,由此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功能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涵盖内容广泛,因此该系统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安全管理。报表生成与打印、信息处理、数据采集、事件顺序记录、画面编辑与显示等。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调度主站就相当于人脑,处在整个系统的核心位置,对整个系统起到一个支配、控制与监视的作用。因此对于调度主站的分析,就能够了解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网络电力系统的有效监管来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良好。 在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往往采用双机热备用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可靠。落实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其中的服务器就可以通过数据的切换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双机热备用系统能够保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突发事件能够有着及时的防备。与此同时,权限管理功能的健全也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着重强调的功能,权限管理功能的运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在遭遇突发事件之后,能够保证系统自身能够平稳的运行。配网自动化系统也能够通过WEB服务器,来获取更多的功能,如报表事项查询、静态数据、实时数据、曲线、图形等。 二、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目前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电力系统成了各个行业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在某些行业领域,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配电自动化技术也成为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我国现存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观察,可以明显的发现,各大城市的电网自动化技术无法达到统一的水准,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电网系统也很难实现互相的信息共享,问题也要舍得更多的电网系统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了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城市电力系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目前的电网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求 三、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配电技术的深入发展,自动化已经逐渐形成了集成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逐渐在影响着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观察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目前的自动化系统大多采取分层集结策略。在分成集结策略上通长江电力系统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四个层次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各自职能的履行,来为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高质的电力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全是对电力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的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对电力的要求,才能够真正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自动化技术来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力效率和质量的要求。城市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较高的需求,电力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社会各界提供更稳定的电力系统技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定在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的城市电网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数字化的方向必然成为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今后的数字化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中,不仅能够实现将各种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而且还能够形成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方向的城市电力系统能够在技术的深入发展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高效、高质的配电,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烨;顾晓峰;李景;配网自动化实施及常见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2]罗奕湘;关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及结构应用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3]张宇;城区公司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与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 陈育峰(1983-07),男,汉族,籍贯:广东台山,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网调度。

了解配电网的基本知识

项目一学习配电线路基础 【学习情境描述】本学习情境介绍配电网的概述,配电设备;架空配电线路;电容器的结构及原理;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因数的提高;电压损耗的概念、电压调整的措施;线损的概念、降低线损的措施;过电压的基本概念、防雷措施;电能质量指标、电压偏差的调整;配网可靠性的基本知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配电网的结构与类别,熟悉常见配电设备及线路的组成。了解功率因数、线损、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的基本知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任务一了解配电网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本培训任务介绍配电网的结构、分类及特点。通过学习配电网的结构,了解配电网的基本特点。 【任务描述】通过配电网的结构、分类及特点的学习,学员应了解配电网的组成,了解配电网的分类和特点,了解配电网结构形式,了解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任务准备】准备教材、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室。 【任务实施】听课、练习、考试。 【相关知识】配电网自动化 一、配电网的组成 电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能源,其生产(发电厂)、输送(输配电线路)、分配(变配电所)和消费(电力用户)的各个环节有机地构成了一个系统,如图1-1-1所示。它包括: 1.动力系统。由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如火力发电的锅炉、汽轮机,水力发电的水轮机和水库,核力发电的核反应堆和汽轮机等)以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组成的整体。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2.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整体,它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 3.电力网。电力系统中输送、变换和分配电能的部分,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它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电力网按其电力系统的作用不同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①输电网。以高电压(220kV 、330kV )、超高电压(500kV 、750kV 、1000kV )输电线路将发电厂、变电所连接起来的输电网络,是电力网中的主干网络;②配电网。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分配到配电变电所后,再向用户供电的网络。配电网按电压等级的不同又分为高压配电网(110kV 、35kV)、中压配电网(20kV 、10kV 、6kV 、3kV)和低压配电网(220V/380V)。这些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之间通过变压器连接成一个整体配电系统。当系统中任何一个元件因检修或故障停运时,其所供负荷既可由同级电网中的其他元件供电,又可由上一级或下一级电网供电。对配电网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供电的连续可靠性、合格的电能质量和运行的经济性等要求。 图1-1-1 电力系统、电力网和配电网组成示意图 二、配电网的分类和特点 1、配电网的分类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的不同,可又分为高压配电网(110kV 、35kV)、中压配电网(20kV 、10kV 、6kV 、3kV)和低压配电网(220V/380V);按供电地域特点不同或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和农村配电网;按配电线路的不同,可分为架空配电网、电缆配电网以及架空电缆混合配电网。 (1 )高压配电网。是指由高压配电线路和相应等级的配电变电所组成的向用户提供电能的配电网。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

浅析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0-18T10:31:19.8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1期作者:陈俐君[导读] 摘要:配网自动化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型配电设备等手段,对配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配网自动化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型配电设备等手段,对配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使配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能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优势;配网运维;应用在电力行业中,电力配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性直接关系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作为一项集多个学科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电网系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提高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内容及优势、存在问题等,探讨了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1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发挥作用,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专业的机电设备才能实现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操作与管理工作。同时,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实现用户负荷控制、电容器组调节控制、远程自动抄表等自动化发展。 相对智能化的控制装置,具备自动重组功能,一旦电力线路出现故障,可以自动对故障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并在同一时间利用其它没有故障的辅助线路进行重组供电方式,确保故障区域电网工作可以正常运行。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为现实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发展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实时监测、分析、控制、保护电力配网运行,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实时监控供电过程,确保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有效管理电力配网。现今电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有以下部分。 第一,电力配网有关的管理系统。在GIS平台上,通过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管理和监控电力配网的运行。管理系统在电力配网中的应用主要是:收集和监控相关数据;管理电力配网的正常运行;管理和控制用户用电有关信息。第二,自动化10kV馈线。电力配网实现自动化,能实时监控10kV馈线,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出现的设备故障。第三,管理电力用户。供电中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管理用户的用电情况和电路负荷。第四,变电站引进自动化技术。通过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有关技术,人工操作被自动装置所取代,实现测量与监控的自动化,使人力得到大量节约。 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优势分析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城市电网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包括:(1)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遥控功能,能够实现对城市电网的遥测、遥控,对城市电网进行及时、准确的调度,并且能及时发现城市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或者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降低城市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以此保证城市电网安全、可靠的运行;(2)配网自动化系统充分的利用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对城市电网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有利于城市电网系统运行目标的实现;(3)配电自动化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网络化、透明性,实现对城市电网所有运行系统、设备的实时、全面监控。 4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是影响电力供应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力系统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输电网络建设,对电力系统配网方面的投资资金相对有限,电力系统配网方面需要改善的先进设备引进、优秀技术人员培训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导致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无法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电力系统配网电缆由于是在室外露天的环境中大量应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大部分电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质量下降、绝缘老化、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安全应用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致使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严重的问题,无法达到社会公众的使用需求。 5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应用策略 5.1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配网自动化属于仍在探索中的专业,并未形成一套可遵照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对配网自动化运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很高,需要安排足够的专项技术人员投入到配电自动化建设当中,专门负责配电自动化运维,通过岗位练兵,逐步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运维“猛将”。因此,建议设立新工种,对配网自动化专业工提出技术技能要求,逐步完善考核标准;运用“差异化运维”等精益化管理工具,解放原有人员力量,加大配网自动化的技术人员和可发展人才投入,通过一部分先学先会带动所有运维人员都会,完成原有管理模式向新的运维管理模式过渡。 5.2精益化工程管理,减少管理问题 运用精益化管理理念,梳理自动化建设流程,划分出关键时间节点,对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把关,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流程要求宣贯,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行施工队扣分制度,对屡次犯错、扣分严重的施工队进行约谈。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管理人员的督促把控,因此应加强关注,防患于未然。 5.3配网自动化设备规范化 对配网自动化设备提出规范化要求,统一压板配置、压板名称、自动化设备功能等,并应配套有详细说明的专用保护定值说明书、二次接线图等资料;记录设备厂家缺陷情况及售后人员配合情况,作为厂家评价标准,列入招投标依据;合理配置蓄电池、二次连接线、通信模块等备品备件,方便运行人员进行缺陷处理。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曹光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带动着人们 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相关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先进 科技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电力系统的运转进行 保障,确保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企业与相关行业的 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运维;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1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经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发现,所谓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现代 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互结合,确保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离线与在线不同 情况下都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的监管,对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安 全性与可靠性等进行最有力的保护。同时,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行过程 中的应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配电网输送电能过程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 配电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配网系统的特点 动态监督、实时控制以及离线管理电网是配网系统的主要工作,能够最大程 度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配网系统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供电配网、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配网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使用了一定的年 限后,供电配网的故障几率会不断增加,且电力用户对电的需求和质量要求越来 越高。因此,负责配网系统的专业人员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运维技术,必须重视 优化配网运维管理内容,并以配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基础,保证稳定、高效、可 靠完成电能输送。安全性、开放性是以配网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配网运维的特点。首先,将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网运维,能够充分利用网内数据资源,管理人 员应以此为参考,及时发现配网系统中的故障并加以解决,保证配网的安全性。 其次,随着电子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持续进步,配网 系统之间可以分享信息、互联互通,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有利于提高 配网的适应能力。 3配网运维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3.1 电压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电 力资源进行支持,这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加强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过由于 企业内部的设备大多陈旧,无法充分高效运转,极易导致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压问 题的出现,因此,对电网运行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进而对相关企业的 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3.2 闪络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电网系统在进行输送电能的过程中会在外界架设大量的输电 线路与相关的电力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大多是直接暴露在外界自然环境中的,由 此就增加了设备绝缘部位以及设备外层产生积污的现象,而这些积污在与一定的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及其实现技术

2021新版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 术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1)配网自动化的基本问题: 尽管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工作目前已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但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下面仅对配网自动化的概念、目标、范围阐述本文的观点: a.概念:配电网自动化首先表现为一种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它在在线(实时)状态下,能够监控、协调、管理配电网各环节设备与整个配电网优化运行。 b.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运行管理效率(经济运行)。 c.范围:以10kV干线馈线自动化为主,覆盖了400V低压配电台区自动化,延伸到用户集中抄表系统。 (2)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

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目前存在的误区之一:过分强调自动化及软件功能,忽略电网的根本需求。 (3)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 a.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双电源进线、备自投、变电所自动化)。②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③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④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⑤具有可靠的主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b.分散性原则:①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对于县级规模的配电网,复杂性并不高,提高可靠性供电,通常双电源即能满足实际要求,推荐重合器方案,并且在10kV干线适当配置开关数量,使保护配合能够实现。②为进一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主站软件功能分散,以SCADA为主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各功能间内核(数据库、微内核调

配电网自动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名词解释 1)配电系统:配电区域内的配电线及配电设施的总称。它由变电站、配电站、配电变压器及二次变电站以下各级线路、发电厂直配线路和进户线及用电设备组成。 2)配电系统自动化:(DSA)“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等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3)SCADA:(SCADA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4)SA(变电站自动化):包括配电所、开关站自动化。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5)FA(馈线自动化):包括故障自动隔离和恢复供电系统,馈线数据检测和电压、无功控制系统。主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远方实时监测馈线分段开关与联络开关的状态及馈线电流、电压情况,并实现线路开关的远方分合闸操作;在线路故障时,能自动的记录故障信息、自动判别和隔离馈线故障区段以及恢复对未故障区段的供电。 6)DMS(配电管理系统):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并对其设备、图纸和日常工作实现离线、在线管理,提高配电运行的可靠性和故障自动分段、故障快速处理。包括配电网SCADA、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功能(LM)和一些配电网分析软件(DPAS),如网络拓扑、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电压/无功控制、负荷预报、投诉电话处理、变压器设备管理等。 7)LM(配电网的负荷管理功能):负荷管理提供控制用户负荷,以及帮助控制中心操作员制定负荷控制策略和计划的能力。其中削峰和降压减载为其主要的两个功能。 8)DPAS(配电网分析软件):配电系统的高级应用软件为配电网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主要包括:潮流计算、负荷预测、状态估计、拓扑分析、电流/阻抗计算及无功电压优化等。 9)AM/FM/GIS(配电图资系统):是自动绘图AM(Automatic Mapping)、设备管理FM(Facilities Managem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总称,也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础。 10)DSM(需方用电管理):实际上是电力的供需双方共同对用电市场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能源消耗和供需双方的费用支出的目的。其内容包括负荷监控、管理和远方抄表、计费自动化两方面。 11)FTU:馈线自动化测控终端, 是一种集测量、保护、监控为一体的综合型自动监控装置 12)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对配电变压器的信息采集和控制,它实时监测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工况,并能将采集的信息传送到主站或其他的智能装置,提供配电系统运行控制及管理所需的数据。 13)RTU:Remote Terminal Unit 微机远方终端/变电站远方终端。 2.问答题 (3)我国配电网有哪些主要特点? 1>城市配电网的主要特点 1》深入城市中心地区和居民密集点,负载相对集中,发展速度快,因此在规划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2》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高。 3》配电网的设计标准较高,在安全与经济合理平衡下,要求供电有较高的可靠性。 4》配电网的接线较复杂,要保证调度上的灵活性、运行上的供电连续性和经济性。 5》随着配电网自动化的水平提高,对供电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6》对配电设施要求较高。因为城市配电网的线路和变电站要考虑占地面积小、容量大、安全可靠、维护量小及城市景观等诸多因素。 2>农村配电网的主要特点 1》供电线路长,分布面积广,负载小而分散;用电季节性强,设备利用率低。 2》发展速度快,存在建设无规划,布局不合理,施工无设计,设备质量差等先天不足。 3》农电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理想。

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

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12:03:37.3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7期作者:陈潇瑞[导读] 城乡配网采纳了自动化后,可快速诊断某区段的突发短路而后自动予以隔离。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铜仁供电局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自动供电也拓展了覆盖的总面积。配网自动化提升了各区域的供电质量,快速判断故障。在最短时间内,自动化配网即可划定某一故障区段,恢复常态的送电。配网自动化建设成功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和通讯技术,简化了配电网的复杂布局,满足了社会生活与发展的供电需求,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文章就简要分析配网自动化 技术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可靠性研究 一、配网自动化的概述 城乡配网采纳了自动化后,可快速诊断某区段的突发短路而后自动予以隔离。快速判别故障、设定自动性地隔离,在最大范围内缩减了断电覆盖面,快速恢复常态的送电。配网自动化应能提升原先的可靠性,被看作自动化的新式技术。从现状看,建设自动配网包含两类:首先为基础建设,其次为搭配性的配网通信。在这之中,配网基础可分成改造线路、加装分段开关、配备末端线路的联络;增设配套性的配网通信,这部分应能加装RTU并且搭配柱上开关。此外,还要增设操控性的终端电源。经过综合改进,即便某区段突然断电仍可维持顺畅的无线通信,数据交换也不会停顿。 在提供电能时,电力系统表现出来的可靠状态。判断供电质量,不可缺失可靠性这一指标。详细来看,供电可靠性配备了可靠率特定的指标,供电可靠率关系到平均断电时间、统计得出的断电总时间。由此可以得知,供电是否可靠,关系到有效送电的总时间。除此以外,评价某一网络是否拥有最优的可靠性,还不应忽视根本性的送电质量。 二、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几种模式分析 1、定位故障。在配网架构内,故障定位加装了报警器及相关的指示器。若某一线路突发故障,则要依照报送或巡查得出的信息以便于划定故障。通常来看,故障定位可用做指示某一故障,扩展后的定位系统增添了遥测性能,可以记下清晰的事件次序。 2、自动性的馈线接地。就地布置的馈线配备了光纤及自动开关,总体布置为网络式。遇到线路故障,可快速判定并且予以隔离。改进了馈线之后,即可恢复这一区域配备的供电装置。从总体来看,自动馈线拥有了更完备的综合性能,可用作显示故障、上报故障、隔离并处理故障。扩展的馈线还可用作遥感监测。典型的模式为:智能分布的馈线、重合时的馈线。若分闸开关接到了闭锁分闸特定的指令,开关将会合闸。经过延时之后,系统驱动了配备的合闸装置。这样操作之后,就隔离了划定的故障分区,恢复整体的送电。 3、集中馈线。自动的集中馈线加装了终端性的信息采集,微机配备了主站。可采纳通信方式,常规运转中的配网即可实时监测。在遇到故障时,判断可知自动性的隔离区域,这样避免了某一故障干扰至全区常规的送电。自动化集中布置的馈线整合了多样性能,例如上报信息、妥善处理故障、记录精准的事件次序。网页配备了浏览性能,可选半自动或全自动两类方式予以实现。快速搜集了终端信息,借以判断运行中的配网状态。 此外,自动化配网还搭配了一体性的调配平台。一体平台融汇了自动调度及自动管控,拥有优良的一体性及实时性。一体化平台可用作调配生产信息、集约化的调度、共享计量数据。此外,GIS也可采纳一体调配的新式平台。从县级范围看,自动调度电网可设置集控性的变电站。这样做,减小了配套性的冗余设备,确保网内信息是一致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参数指标。 三、配网自动化技术对供电可靠性影响 1、运用配电系统来维护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可以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管理,避免低压过电流现象与电荷负载问题,延长电力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供电的可靠性。确保供电的持续性与可靠性必须做好配电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优化配电系统,合理设计配电线路并降低能耗,在遵循变压器的原理的前提下组装配电变压器以保持电力资源的持续供应。电能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电压越高,越能发挥经济实惠的作用,电流越小,电力损失越小。组装好配电系统之后要加强对该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测,可以用电笔测试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以及电阻是否符合标准。其次,要定期检验并维修低压配电系统的绝缘层,检验保护地线的组装方法是否正确,配电变压器的输出的电压是否正常。 2、用故障定位系统及时修复故障区域。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尚未成功安装之前,一旦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很难定位故障点,在天气和交通环境的影响下,寻找故障点的工作更为困难,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用故障定位系统来定位故障区域和故障点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维持电力资源的持续供应。运用故障定位系统来定位故障区域首先要组装好故障定位系统,在该系统中装置人工智能技术,编制计算机数据和语言翻译系统和侦错系统,结合机器人技术以推动故障定位系统的自动化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组装侦错系统必须安装模仿特定学科专家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的高级计算机程序,因为侦错系统建立在从各专家搜集到的知识之上,类似于一个数据库,而且含有可用于解决特定故障问题的规则。 3、采用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保持供电稳定性。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具备调度自动化功能和配网自动化功能,不仅可以调度充足的电力资源,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用电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优化配电网系统来实现配网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也可以称为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调配一体化平台系统中移植该技术需要制作好计算机的程序(program),先将任务公式化,然后用相应的程序语言予以表达。可以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来进行编程工作,据研究表明,使用高级语言来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效果最佳。另外,计算机程序分为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其中的应用程序应执行数据库和文字处理的任务,系统程序应控制好计算机自身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功能。营销系统的全称是电力营销系统,也称作电力MIS系统,该系统由13个模块和4个层次组成,13个模块分别是数据维护、系统维护、高压电费账务、高压电费、高压业扩报装管理、低压电费账务、低压电费、低压业扩报装管理、线损管理、计量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统计和理论线损管理,四个层次是质量管理、统计分析、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安装13个模块时需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理,处理好模块之间的关系,4个层次的结构必须清晰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