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

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

C.粮食酿成白酒 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决定的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点酒精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煤炭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C.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有计划采矿可保护金属资源

6.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分子不断运动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

C.水和过氧化氢都属化合物﹣﹣都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CO2都有毒,都是空气污染物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是黑色的

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能制氧气,它们都含氧元素

D.燃烧和爆炸都放热,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9.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爆鸣声﹣﹣氢气不纯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内水变红﹣﹣没有预热

D.制二氧化碳时速率过快﹣﹣用稀硫酸了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排水法收集)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高锰酸钾中混有的锰酸钾(加水溶解,过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2)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12.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序号).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降低水的硬度;

(2)水净化过程中,常利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

(1)A中能燃烧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B中水的作用是.

(3)C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得出的结论是.

(4)D实验可得出C0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作电极的是

(2)冶金工业中利用焦炭的性冶炼金属

(3)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溶液是

(4)碳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发生氧化反应.

16.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 处分别发生不同的主要反应.

请写出A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原因是.

17.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研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或(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若要制取8.8克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克.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

18.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9.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冶炼金属是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不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选用的试剂是.

20.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性.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21.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2.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2)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3)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

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

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烟的危害性及防治;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分析】此题是关于环保节约问题以及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据此对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污染环境,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

C.粮食酿成白酒 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矿石冶炼成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成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过程中,只是吸附异味和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决定的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C、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

D、根据分子的概念及氢气的构成解答.

【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二者均由碳原子构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所以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决定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液体B.

加热液体C.

滴加液体D.

点酒精灯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B、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应该拿住试管夹的长柄部分,切不可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悬空中放”.

D、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解答】解:A、给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

B、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且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故B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错误,不应深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悬空正放,故C错误;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失火,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煤炭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C.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有计划采矿可保护金属资源

【考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金属资源的保护;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B、煤炭矿井内可能存在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要严禁烟火;C、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物质;D、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考虑.

【解答】解: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错误;

B、煤炭矿井内可能存在甲烷等可燃性气体,要严禁烟火,故B说法正确;

C、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物质,都污染空气,故C说法正确;

D、要合理有计划的开采金属矿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5g﹣3g=2g,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丙的未知数为(3g+2g+9g+4g)﹣(5g+2g+6g)=5g,质量减少9g﹣5g=4g,为反应物;丁质量增加了6g﹣4g=2g,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丙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所以推断,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5g﹣3g=2g,是生成物;乙质量应该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丙的未知数为(3g+2g+9g+4g)﹣(5g+2g+6g)=5g,质量减少9g﹣5g=4g,为反应物;丁质量增加了6g﹣4g=2g,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丙等于生成的甲和丁的质量,所以推断,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g:4g=1:2,故错误;

B、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错误;

C、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丙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D、反应物是丙,生成物是甲和丁,符合“一变多”,所以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分子不断运动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

C.水和过氧化氢都属化合物﹣﹣都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A、根据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解答;

B、根据冰水是同种物质,均由水分子构成解答;

C、根据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解答;

D、根据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解答.

【解答】解: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和过氧化氢都属于化合物,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解释正确.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CO2都有毒,都是空气污染物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是黑色的

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能制氧气,它们都含氧元素

D.燃烧和爆炸都放热,都一定有氧气参加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B、根据金刚石的颜色判断;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D、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举出反例即可.

【解答】解:A、CO有毒,是空气污染物;但CO2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B、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C、氯酸钾、高锰酸钾等物质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D、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例如: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错误;

故选:C.

9.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爆鸣声﹣﹣氢气不纯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内水变红﹣﹣没有预热

D.制二氧化碳时速率过快﹣﹣用稀硫酸了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氢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验时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爆鸣声,不能说明氢气不纯,也可能是氢气已经较纯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内水变红,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没有预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可能出现速率过快,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排水法收集)

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

D.分离高锰酸钾中混有的锰酸钾(加水溶解,过滤)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分析;

B、根据排水法的优点分析;

C、根据除杂的原则及气体的性质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及锰酸钾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燃烧的木条不能鉴别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故正确;

C、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能够点燃,故错误;

D、高锰酸钾及锰酸钾都溶于水,因此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故错误;

故选项为: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2)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3Al3+;故答案为:(1)Fe2O3;(2)3Al3+;

12.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填序号).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依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解答;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根据图示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

故答案为:氯化钠;

(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①②③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④⑤不变,.

故答案为:④⑤.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2)水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硬水与软水主要是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同;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3)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据此分析判断回答.

【解答】解:(1)通过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

(2)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答案:(1)煮沸;(2)活性炭;(3)氢气.

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

(1)A中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C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D实验可得出C0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和结论来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1)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白磷;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该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至刻度1,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干燥的布条没有变色,湿润的布条变色,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作电极的是石墨

(2)冶金工业中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3)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

(4)碳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碳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鉴别物质则需要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物质与

氧分压则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作电极,故填:石墨;

(2)焦炭具有还原性,故冶金工业中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冶炼金属,故填:还原;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填:氢氧化钙溶液;

(4)碳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碳得氧变为一氧化碳,故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填:碳.

16.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 处分别发生不同的主要反应.

请写出A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O2;C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原因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了蓝色火焰.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碳燃烧充分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处氧气充足,此时碳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且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O2;B处有充足的碳,在高温条件下,刚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处是新生成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易燃烧,所以又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了蓝色火焰.

故答案为:A处:C+O2CO2;C处: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了蓝色火焰.

17.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研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b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BC或BE(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若要制取8.8克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20克.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CO2+H2O=H2CO3.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BC;BE;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8.8g

故答案为:AC;20;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答案为:CO2+H2O=H2CO3;

18.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一、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二、根据两组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来分析;

三、根据铁的锈蚀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一:在探究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时,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的饱和石灰水的量相同;故填:滴加的饱和石灰水的量;

二:此实验还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可见温度也是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故填:温度;

三:该实验只能证明铁的锈蚀与氧气有关,无法证明与水有关,故填:不能.

19.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冶炼金属是一氧化碳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选用的试剂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用途;

(2)根据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除杂的原则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来冶炼金属是一氧化碳;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

(3)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其反应得到铜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了一氧化碳;故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故答案为:

(1)一氧化碳;(2)分子的构成;(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0.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硫酸锌.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解答;

(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解答;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所以,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首先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锌粉足量可以继续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由题意可知,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和稀硫酸反应的金属,由题可知,金属可能是铁或铁和锌.由于锌能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

答案:

(1)合金;

(2)导电;

(3)硫酸锌.

21.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解答;

(2)根据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3)蜡烛的燃烧,会消耗掉杯内上方的氧气,使其内部压强减小;当玻璃杯内压强较小时,杯内水面上升,杯内压强较大时,杯内水面下降;

【解答】解:(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

A、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可观察到蜡烛熄灭;故正确;

B、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故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变化不大,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答案:

(1)小于;

(2)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

(3)AB.

22.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内液面逐

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

(3)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反应现象对比进行解答,

【解答】解:(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步骤Ⅲ中,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由于瓶内压强变大,瓶内液面逐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3)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Ⅲ.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

白磷燃烧,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好;

(2)Zn+2HCl=ZnCl2+H2↑;内液面逐步缓缓下降,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应会因为瓶中液面过低而停止;

(3)燃烧需要氧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