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综备考中应注意的文史常识(1)

文综备考中应注意的文史常识(1)

文综备考中应注意的文史常识(1)
文综备考中应注意的文史常识(1)

2010年文综备考中应注意的文史常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文史常识类试题已连续出现两次,试题的数量和考查范围也呈现出了日渐增加的趋势。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正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命题者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连续不断地命制文史常识类试题,可谓是用心良苦。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类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历史人文素养的试题,不仅符合当今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也切合了目前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因此,在2010届高三文科综合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对文史类试题应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要对一些重要的文史常识进行整理复习,以确保高考备考工作的圆满成功。

一、高考真题解析探寻命题规律

【例1】(2007年全国文综I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古代帝王的年号、谥号和庙号等称谓的含义。在平时的语文、历史学习和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考生对这些称谓应接触较多。另外,考生也可以根据题目本身材料提供的信息“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一句的提示,提炼“生前行为”这一关键信息,推断出正确答案D。

【例2】(2007年宁夏文综卷第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解析】本题考生只要知道西汉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这一史实即可直接选出答案A项:为避讳皇帝之名“邦”字,西汉时把“相邦”改为“相国”。B项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而恢复旧称;C项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用皇帝的年号命名,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D项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朱元璋推翻蒙古王朝后,定都南京,并收回燕云十六州,平定北方疆土。

【例3】(2008年全国文综I卷第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例4】(2008年全国文综II卷第12题)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上述这两道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和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文言文常识或地理常识,而不能拘泥于历史课本。实际上,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联系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地名的地理位置,如:咸阳(渭水以北)、洛阳(洛水之北)、华阴(秦岭以北,渭水以南)、江阴(长江以南)等地理位置的理解,考生也很容易发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例5】(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例6】(2008年海南历史单科卷第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解析】上述这两道试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当中的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详见下文)问题。这两题课本中基本上不涉及,属于文化常识题,考生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如果不注重文史知识的积累,忽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要得分并不容易。

【例7】(200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第54题)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别称。这些别称当中,有些选项比较容易,如“华夏”、“神州”、“九州”,但“赤县”则显得比较偏僻。当然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芙蓉国”指的是湖南,这样也可得出正确答案A 项。

通过对上面七道例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年文综高考中,文史常识类试题已连续两年出现,并由2007年的二份试卷扩展到2008年的五份试卷,考查的范围也由古代的称谓和避讳制度扩大到地理方位、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以及中国别称等多个方面。这类文史常识类试题虽然都以选择题的面目出现,难度不大,但容易造成考生的“考试思维”出现障碍,导致不应有的失分。

在解答文史常识试题的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渗透”,因为这些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过的,尤其是文言文学习中出现过的,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考查的“阴”“阳”题在语文教材《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游褒禅山记》(“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等就多次出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在文言文学习当中出现的“文史知识”,这些知识很有可能“改头换面”出现在2009年高考文综试题中。

二、文史知识整理重点难点剖析

(一)、古人称谓

1、姓氏来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大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姬、姜、姒、姚等。有的则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宋、吴、越、秦、楚、韩、赵、魏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其它来源方法略。

2、谥号、庙号、尊号

(1)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3、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孩提:2~3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岁。

而立:30岁。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

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4、兄弟排行

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5、科举考试

(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记时方法

1、纪时法

一天之内的纪时法:日出时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做夕、晚、暮、昏。太阳正中时称日中,将近日中时称隅中,太阳西斜称日昃,太阳落山称日入。西汉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

2、纪年法

(1)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干支纪年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

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生肖纪年法(参见上表)

(4)国号纪年法

南京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纪元”。

(5)帝号纪年法

湖北军政府成立时改用黄帝纪元(1911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

(6)公元纪年法

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所谓“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耶稣出生之年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从这年起叫公元某年,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世纪: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年代:世纪中又以每10年为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也有主张1981年至1990年,为20世纪80年代。

世纪初和世纪末: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准确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

世纪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的为中期。

世纪的前期和后期:世纪的前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3、节气

我国古时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雨水、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4、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1)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元夕、元夜。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亦称。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上巳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

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5)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6)清明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是“初”的意思。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据说屈原忠而被黜,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端午的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8)乞巧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民间传说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9)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10)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腊日

腊是我国古代民间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来也渗入腊日习俗。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12)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三)、避讳方法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封建社会,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不能直呼、直书其名,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1、改字法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的字称为避讳字。如:

①《汉书》“邦”→“国”。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

②《太素》“太渊穴”→“太泉穴”。为避唐高祖李渊讳。

2、空字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则空其字而不写,或用空围“□”、“某”、“讳”来代替,叫做空字法。如:

陶弘景→陶景《新修本草》卷十七《葡萄》:“陶景言用藤汁为酒,谬矣。”这是避唐高宗太子李弘名讳而删去“弘”字。

《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其中“某”指“启”,讳以景帝刘启之名。

3、缺笔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在原字基础上缺漏笔画,多为最后的一二笔,叫做缺笔法。

(四)、度量衡

中国很早就有度量衡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令,以后为历代社会所沿用。度量衡是度、量、衡的合称。度指长度。量指容量。衡指重量。

1、度

基本单位是尺。

常用的“五度”:引、丈、尺、寸、分。(《汉书·律历志》)

进制: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其他古单位:仞、寻(均等于8尺)。厘(1/10分)、毫(1/10厘)、丝(1/10毫,宋前作秒)、忽(1/10丝)。

2、量

基本单位是升。

常用的“五量”:斛、斗、升、合、龠。(《汉书·律历志》)

进制: 1斛=10斗(宋后改为5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

其他古单位:

石,本为重量单位,120斤,秦汉后作为容量单位,与斛相等(1石=1斛)。

勺(1/10合),撮(1/10勺)。

注:斛(hú胡),合(gě葛),龠(yuè月),石( dàn旦)

3、衡

基本单位是斤。

常用的“五权”:石、钧、斤、两、铢。(《汉书·律历志》)

进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宋代以后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其进制:1两=10钱,1钱=10分,1分=10厘,1厘=10毫。

其他古单位:圭、絫(lěi垒),均为1/10铢。粟、黍,(shǔ暑)均为1/100铢。宋以前的“分”为1/4两,即2.5钱。镒(yì益)为20两。锱(zī资)为6铢。

注:石,古均读为shí,今作重量单位仍读shí,作容量单位读dàn。

(五)、地理方位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北京: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六)、成语典故:

1、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非常多,例如烽火戏诸侯、歃血会盟、老马识途、一鼓作气、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秦晋之好、唇亡齿寒、东施效颦等等。

2、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等等。

3、与“楚汉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约法三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楚河汉界、背水一战、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

······

(七)、文史典籍

1、诸子散文

《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

2、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4、六经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5、《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6、《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7、《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9、《资治通鉴》

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10、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三、命题趋势预测文史试题精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高考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通过对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对2009年全国各地最新模拟试题的观察,我们认为文史常识类试题在2009年文综高考中出现的的可能性极大,甚至可能与地理和政治学科相关联。这类试题肯定会以新颖独到的角度切入,题目内容也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此,在对已考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命题规律的同时,我们要精选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与文史常识相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这样定会让我们的高三备考工作更加顺利,我们也相信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附件:文史常识类试题50题

文史常识类试题50题

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 B.姬

C.元 D.吴

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

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

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

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

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

A.公元前6世纪后期 B.公元前5世纪后期

C.公元前6世纪前期 D.公元前4世纪后期

7.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第二次统一,两者时间相距

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

8.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他根据中国的立法把这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9.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A.河南开封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D.宋徽宗谥号

10.“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的一条祝福短信,其中的“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11、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

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2、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由此可以说明影响

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地理环境

C、地质特点

D、生产经验

13.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早在西汉就在历法里确定为正式的重大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说源于某种宗教,可能是

A.佛教 B.道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1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15.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

16、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写道:“至今上即位······而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文中的“今上”和“历”是指

A.汉高祖、《授时历》 B. 汉文帝、《大衍历》

C.汉武帝、《太初历》 D. 汉光武帝、《十二气历》

17.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A.中秋 B.端午C.清明D.春节

18.华人在海外往往被称为“汉人”、“唐人”,他们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英语称中国为“CHINA”,音即“秦”,意为“瓷器”。这些主要说明了

A.华侨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 B.华侨生活区域的相对集中

C.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D.中华文明在世界影响深远

19.在中国纪年法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如2009年是乙丑年,对应的生肖是“牛”。请问“辛亥革命’’这一年对应的生肖应是

A.猴 B.羊 C.猪 D. 马

20. 2009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根据相关的基本文史常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

A.国号

B.年号 C.谥号 D.庙号

21.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

①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②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

③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④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 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B. 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D. 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23.(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24.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25、历史上,金属工具可以成为地位和身份的代表。成语中就有“问鼎中原”、“一言九鼎”的说法。“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可以追溯到: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26.“感身之戮辱,传畸人于春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这是鲁迅先生对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史学著作的赞叹。这部史书在叙述历史时是采用

A.以人物为中心展开 B.以事件之始末记述

C.以时序为主线写作 D.以地域之联系综述

27.作者自述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著作主旨,立志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史书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28.“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

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

29、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五经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春秋》、《易》、《论语》、《书》、《诗》

C.《易》、《诗》、《书》、《孟子》、《礼》

D.《诗》、《书》、《礼》、《易》、《春秋》

30.《宋史·袁枢传》记载:“枢常喜育司马光《资治通鉴》,若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区别其事而贯通之”的编写体例与古希腊的《历史》非常接近,这种体例也可以表述为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叙述体

31.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热播,使纪晓岚(即纪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纪晓岚在我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是

A .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B .编撰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C .主持编篡了一部庞大的类书

D .主持编篡了一部最大的丛书

32、珍爱生命,救死扶伤是中医传统美德。以下从书名中就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唐本草》

D.《本草纲目》

3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中,“风骚”一词源自

A.《九章》、《离骚》

B.《楚词》、《九章》

C.《诗经》、《离骚》

D.《诗经》、《楚词》

34、2009年2月26日是我国农历己丑年(牛年)春节,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猪”字

A B C D 35、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实际上是赞扬他

A. 对农业的贡献

B. 对道德的贡献

C. 对中医的贡献

D. 对交通的贡献

3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

A. 忠勇正义 B .奸诈狡猾

C. 凶狠残暴 D .铁面无私

37.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

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见左图:戏剧中的曹操脸谱),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

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 .忠、 孝

B .孝、义

C .节、 义

D .忠、义

38.北京2008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最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的特色是

A .设计者的独具创新

B .象形文字与书法魅力

C .反映了甲骨文特点

D .中国拼音文字的创新

39、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研究者意志为转移。历史认识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学术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而对于客观历史认识的发展必须首先遵循的治学精神是

A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B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C .理论引领、服务现实

D .创思维新、以论带史

40.“封禅”最早出现于《管子·封禅篇》:“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后

来,中国封建王朝也有些皇帝到泰山封禅。“封禅”是指

A .中国古代帝王的册封活动

B .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

C .封禅一定要在泰山进行中

D .中国古代皇帝为祭祀祖先而举行的仪式

41、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A. 元旦

B. 端午节

C. 春节

D. 中秋节

42、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300万卢布买下了

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审判”就宣布副部长死刑,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

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

事思想是

A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 、“不战而屈人之兵”

C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 、“兵贵神速以制敌”

4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 .中国的文字可追溯到商朝 B.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

C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D. 中国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44、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A .发生的地点

B .事件的经过

C .事件的结果

D .事件的影响

4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者,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必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 .1127年的靖康之耻

B .1644年的甲申之难

C .1856年的天京变乱

D .1935年的华北事变

4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

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 .行书

B .隶书

C .篆书

D .草书

47.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其中“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在的

A .浙江、山东

B .广东、山东

C .安徽、山西

D .浙江、山西

48.《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奥运会开幕式的“和”

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字在最初造字

时的含义指的是

A .下棋出现平局

B .战事休止

C .人际关系和谐

D .音律和谐 49、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A 、道家学派

B 、法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50.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 .以民为本思想

B .民族主义思想

C .民权主义思想

D .民生主义思想

1-5BDBBC 6-10BABBD11-15BAACB 16-20CCDCB 21-25DBCCB 26-30ADADD 31-35DBCBD 36-40ADBBB41-45CBDDD46-50CCDCD

(完整word版)小学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基础知识(已整理好的)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完整版)小学毕业考试小升初必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一、远古神话 我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录305首。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风”大部分是地方民歌,“雅”是朝廷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经》中的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他和他弟子的言行收录在《论语》中。 4、年龄:弱冠(二十),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期颐(一百)。(可背可不背) 5、孟子,名轲,被称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6、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学派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有老子、庄子,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7、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有《离骚》,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这部作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演变而来的。 三、秦汉时期 1、中国史上第二部诗歌作品是《楚辞》,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为西汉刘向所著,收录了屈原等人的辞赋作品。 2、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记载的人物事迹有“四面楚歌”——项羽、“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负荆请罪”——廉颇、“背水一战”——韩信,等。 3、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裁是“乐府”。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2.、晋代陶渊明的诗歌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3、乐府双壁是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五、唐朝 1、初唐四杰指的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王勃写了《滕王阁序》,骆宾王写《咏鹅》。 2、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 “丰碑”自古不是碑 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仅仅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劳燕”最惯是“分飞” 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 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 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所以,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所以,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所以,“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以前飞过,以前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过。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有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一)

小升初语文文学常识(一) 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简介(线索)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 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 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 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 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 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 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 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 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 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四、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A.两汉散文

文史常识类试题50题

文史常识类试题 1.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 A.赵 B.姬 C.元 D.吴 2.中国与西方在亲属称谓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只用“uncle”和“aunt”,而中文则用“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差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汉字比英文有更强的表现力 B. 英语比汉语的内涵更为丰富 C.西方人更善于协调人际关系D.中国人较西方人更具家族观念 3.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4.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 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实现统一后B.澶渊之盟后 C.东京保卫战后D.宋金和议后 5.古人“始生三月而加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刘备,名备,字玄德。一般情况下,名供长辈称呼,用来自称则有谦恭之意。“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备与曹操会面时,他的自称和对曹操的称呼应是 A.备、操 B.玄德、操 C.备、孟德 D.玄德、孟德 6.“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开创了儒家学派。”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 A.公元前6世纪后期B.公元前5世纪后期 C.公元前6世纪前期D.公元前4世纪后期 7.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第二次统一,两者时间相距 A.500年 B.501年 C.809年D.810年 8.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他根据中国的立法把这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9.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 A.河南开封B.宋钦宗年号 C.宋徽宗庙号D.宋徽宗谥号 10.“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的一条祝福短信,其中的“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11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2017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解析-常识题

上海华图 2017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解析-常识题 常来华图看看,识闻天下大事 2017年6月3日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已于中午12点结束。上海华图分析此次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常识部分与往年相比,变化巨大。主要体现在题量和考点的变化上。 一、题量由35道缩减为20道。 2016年下半年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四部分,今年常识放在第一部分。题量由去年下半年的35道题目缩减为20道题,题型仍然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与联考保持一致。 二、考点与联考一致。 今年常识考点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时政、法律、人文、地理、生活等常识,仍然不出去年的考试大纲范围。但与去年比较而言,今年的常识侧重点有所变化,具体如下:科目法律人文历史地理生活常识时政 题量 5 6 4 4 1 相比而言,去年事业单位常识侧重考查时政、法律、管理学等基础知识,今年常识则比较重视法律、人文历史、地理和生活常识等内容的考查。其中法律常识范围变广,由以往注重法理、宪法和行政法的考查,拓展到对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婚姻法。人文历史考查比重显增,其中文学3题、历史3题,但考查是一些热门历史事件、人物和著作,如考查《四库全书》的编纂年代,“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的年代,以及苏轼等历史人物。地理考查4道题,涉及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如中国几大著名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及经流地等。生活科技常识5道,主要涉及基本的生活常识,如IP地址的正确书写方式、游泳常识以及燃煤的危害等。时事政治考查1道题,题量大为缩减,考查了热门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知识点。 总之,今年上海事业单位常识部分的考察与联考是一致的。考点范围虽然广泛,但不出考纲范畴。考点侧重法律、人文历史、地理和生活常识,较为分散,但其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简单,难度系数并不大。此外,今年常识的题干与选项设置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含答案)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7.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9、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11.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12.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13.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14.初唐四杰指()、()、()、() 1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及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历史篇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秋战国时期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春秋战国时期 1.答案:《诗经》、《论语》 2.答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答案:屈原《离骚》 4.答案: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答案:儒家丘仲尼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着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3、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4、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2、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3、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秦汉时期 1.答案: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答案:司马相如、班固 3.答案:《汉书》班固 4.答案:.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答案:.蔡琰(文姬) 2.答案:《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或(《木兰诗》)、《秦妇吟》 3.答案:1.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4.答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 4、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6、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刘禹锡——()李贺——()白居易——()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郭灿金张召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蕴丰富。从本期开设的“文史博览”,将介绍一些日常交往中最易误解的人文、历史常识,包括典故溯源、民俗揭秘、人物考古、礼仪点评等方面,这些常识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当正确、得体地运用。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坚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辘轳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 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劳燕”最惯是“分飞” 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

精品文档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这种理论化和系 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第二、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这 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流派: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例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起源就是一种绝对观念。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如中国宋朝时期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第二、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可知论者的著名代表有康德和休谟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 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或者把变化看作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否认矛盾的 存在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 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 学基础。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 三大学说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如消灭私有财产等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9A文】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测试-答案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积累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论语》 2."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丘),字(仲尼),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教育)家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1、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汉书》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2、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乐府双壁指的是《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木兰诗》)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建安"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曹植)的《七步诗》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曹冲

2.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陶渊明),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诗仙)和(诗圣)。 1.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李商隐和杜牧 1.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李清照)。 2.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王维--诗佛刘禹锡--诗豪李贺--诗鬼白居易--诗魔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你知道这"三词客""四大家"指的是谁么? "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2.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 1.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皆有较高的评价 2.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是(李白)和(杜甫)。 1.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等;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题汇总含解析

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题汇总含解析 【十二生肖】 “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是由11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于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年。 1例题: “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史的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其中,干支纪年法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法,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它把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单配单,双配双,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第一个为甲子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的乙,依此类推: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 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年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9年是己丑年(牛年)等。 3.民国纪年:是把中华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与公元纪年的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1+n,如民国三十年即 1911+30=1941年。

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 ?【测查内容】 ?常识判断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生物、地理、历史、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测查考生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答时,要仔细阅读问题题干部分和四个备选答案,根据常识对事物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答案。常识判断题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知识积累、观察和思考,它不依赖于任何一门具体的专业知识,涉及面广,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多观察,勤思考。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常识记忆;另一类是在常识基础上偏向于判断。 应试技巧: ?(1)有选择有重点地复习和记忆。各类常识浩如烟海,没有一个人可以全部掌握。因此,一方面要靠考生的平时积累,另一方面考生应根据每年的考试大纲,在考前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忆相关常识。 ?(2)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和记忆。综合基础知识准备过早意义不大,因为会不断遗忘。因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在考前的适当时间开始背诵和记忆。 ?(3)考试时不必无谓地花费过多时间。常识题对考来说通常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考试时考生只需要看清题目,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进行思考。对不会的题目可尽快猜一个答案,然后进入下一题。 ?【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3、《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4、《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5、《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7、《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8、《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9、《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10、《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11、《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14、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15、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16、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17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18、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二、作家作品并称 1、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六艺:六种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技能:即礼、

2019年公务员考试常识之“70个文史常识考点”

2019年公务员联考常识:70个文史常识高频考点 与“一”有关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6.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7.我国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8.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9.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 10.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11.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1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与“二”有关 13.史学两司马:司马迁(西汉)、司马光(北宋) 14.乐府双璧: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5.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6.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7.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家、墨家 18.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子(至圣)和孟子(亚圣) 与“三”有关

19.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1.三教:儒、释、道 22.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3.岁寒三友:松、竹、梅 24.连中三元:解元(乡试)、会元(会试)、状元(殿试) 25.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二拍”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1.“三纲五常”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2.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3.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4.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5.三班:班彪、班固、班昭 36.左思的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 37.三瘦词人:李清照 与“四”有关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

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 1.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现当代诗人柳亚子“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词作。 2.《西厢记》是元代最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元代的压卷之作。主要人物有崔莺莺、张生、红娘等。 3.《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代表作,是元代悲剧中不朽之作。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 《桃花扇》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所作,讲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是明清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作品。 3.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

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4.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清末明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个境界,引用了宋代三位诗人的词作: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形容要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要锲而不舍、执着追求。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容经过艰辛的探求之后,终有所成就。 6.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