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之现有背景

物联网之现有背景

物联网之现有背景
物联网之现有背景

物联网之现有背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指的也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探索物联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以期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随后,全

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这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

综上所述,物联网的发展,已经是未来的产业大趋势,在国际剧烈竞争的情况下,

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均需要物联网,物联网发展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培养物联网人才需要建设优质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发展历程及背景

物联网的技术历史和发展背景 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节点、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装置、红外感应器、移动手机、PDA、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就是将传感器等装置嵌入物体并进行联网以最终接入互联网,通过使物体具有“智慧”,从而延伸人类感知、控制外部世界的能力。 2、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计算机技术、通信与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射频标签(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与数字地球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无线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研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所产生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加深了人们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而互联网技术、RFID技术、GPS 技术与WSN技术为实现全球商品货物快速流通的跟踪识别与信息利用,进而实现现代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已经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已经改变了几十亿网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现在互联网上关于人类社会、文化、科技与经济信息的采集还必须由人来输入和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人们设想如果从物流角度将RFID 技术、GPS技术与WSN技术与“物品”信息的采集、处理结合起来,如果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将RFID技术、WSN技术、GPS技术、数字地球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就能够将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从“人”扩大到“物”,就能够通过RFID技术、WSN技术与GPS技术采集和获取有关物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世界范围内的物流信息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全程跟踪,这种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发展的社会与技术背景如图1所示。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 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编辑本段] 二、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世界也在慢慢地将物联网转变为万物互联。据悉,到2022年,全球物联网技术支出预计将达到1.2万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13.6%。那么蓬勃发展的物联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以下为物联网相关主要事件摘要: 1969年: Arpanet是现代互联网的先驱,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发并投入使用。这是物联网的基础由此奠定。 1982年: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程序员将可口可乐(Coca-Cola)自动售货机接入互联网,让他们在购买前可以检查机器是否有冷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最早的物联网设备之一。 1990年: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JohnRomkey将烤面包机连接到互联网,并成功地将其打开和关闭,这一实验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接触的物联网。 1995年: 美国政府运营的第一个版本的GPS卫星项目终于完成。从那时起,这为如今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提供了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功能:GPS定位。 1999年: 在这一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负责人凯文·阿什顿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物联网”一词,以说明RFID跟踪技术的潜力。 2007年: 第一部iPhone问世,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与世界互动和连接设备的新方式。2008年: 首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而这一年是值得被铭记的一年,因为在2008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首次超过了地球上的人口数量。 2010年: 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其长期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同年,Nest发布了一款智能恒温器,可以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自动调节房子的温度。Nest让“智能家居”的概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3年: 谷歌智能眼镜的发布是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2014年: 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音箱,为进军智能家居中心市场铺平道路。也是在这一年工业物联网标准联盟的成立,也间接表明物联网具有改变任何制造和供应链流程运作方式的潜力。 2017-2019年: 物联网的发展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更被广泛接受,从而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创新浪潮。自动驾驶汽车在不断完善,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物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宽带普及率的提升将继续让物联网成为未来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产生背景 1、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 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

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应用介绍

发表于 2010-4-12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

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

物联网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五到十年后的时代,必然是物联网的时代。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

物联网现状及前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联网现状及未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简单的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互联,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无缝对接;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联,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五到十年后的时代,必然是物联网的时代。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

物联网的前景及可行性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 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 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

物联网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新技术讲座)

物联网技术改变生活 当你拿起柚子,它会告诉你含糖量及合理的摄入量;当你准备出门,电脑包会提醒你忘带了什么东西;当你坐进驾驶室,汽车会警示你酒精过度并拒绝行驶;当你在回家的路上,冰箱会告诉你储存了什么食物,并推荐相应的菜谱。家里冰箱空了,或者是储存食物快过保质期,冰箱会自动提示你赶紧去购买。你呢,只需手指一按,商家便会送货上门。而当衣服需要清洗时,洗衣机会智能识别衣服的质地、色彩、洁净度等,并自动设置洗涤程序。一个物品和物品直接相连的新互联网时代。 除了以上谈到的,还有GPS定位、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也可以与物联网概念结合起来。用美国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到第三代互联网,地球上每一粒灰尘都可以拥有一个IP。因此,光光解决传感技术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端、管、云”三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才能让物联网真正从一个概念走入产业化进程。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 智能交通技术(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 “对交通的要求不仅因国家、地区、文化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甚至同样的交通状况因出行者的角色——步行或者驾车的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评价。”贾利民说,“进一步说,同样的角色,因个体性情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此,交通是与文化和参与者的行为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 我国交通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多。此外,交通流的构成也很复杂,除了庞大的机动车流、行人流、自行车流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助力自行车、三轮车等交通方式。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个人健康设备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目前常用的个人健康状况电子监测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秤、人体脂肪分析仪、电子体温计、血压计和心率监测仪等。这些设备都起到了对身体健康状况监测的作用,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的传感点,但并没有形成网络,如果能在医院建立一个局端,然后通过各种传输方式将个人健康信息传输到局端,并通过“云”进行智能管理和监测,这对个人健康监测无疑是划时代的变革。 数字家庭互联是个热炒多年的概念,现在也与物联网概念结合起来。由于处于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领域,受价格的影响较大,此外标准问题困扰多年,国内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不过随着闪联标准逐渐被业内所认可,该领域有望出现更多的机会。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曾智泽对物联网的发展表示了自己的忧虑,“目前我国在

我国物联网现状与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物联网现状与发展研究 张丽萍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在各国将物联网上升到战略高度的背景下,我国物联网技术以及产业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各国物联网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与探索阶段。因此,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一些问题,对物联网发展现状作出认识,并依据现实问题来对物联网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对于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为出发点,在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络技术;RFID;现状;发展策略 物联网技术是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编码给予每个物品唯一代码,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连接互联网与这些物品,从而对这些物品做出智能识别、跟踪定位和定位监管的网络。近年来,各国的重视与科研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虽然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是却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前沿领域。从我国发展来看,推动物联网与相关产业的结合,能够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推动我国社会以及科技的变革。 1、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3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由此可见,我国政府部门对物联网的发展给予了较大重视,并从战略高度对物联网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在此背景下,我国物联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1物联网规划与物联网产业规模获得初步发展。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国各个省市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并提出了发展物联网的设想与规划,同时,物联网试点工作也在成都、广州、武汉、北京、重新、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区得以开展,并且,许多地区对物联网产业基地以及园区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在物联网发展中,RFID与传感网是物联网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IIP所作出的市场调研显示,中国RFID行业在2012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81.1亿元,同比增长了26.31%;另外,根据IIPA 的预测,中国RFID行业在201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73亿元,2017年更将高达621亿元。从2013-2017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约 2.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7.88%。而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无线射频识别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0亿元以上,国内具有1600多家单位从事生产、研制与应用传感器的工作,市场规模更是突破了900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物联网行业研究小组所得出的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将在2015年实现7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1.2物联网市场推广与行业应用初见成效。在我国政府对物联网发展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我国物联网发展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使物联网市场的推广以及行业的应用初见成效。从技术角度来看,物联网的推广体现在传感网应用与RFID应用两个方面,当前传感器的应用仍旧是以示范和小范围试点居多,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物联网传感网络技术被应用到防入侵技术系统中,除此之外,机场防入侵系统、动物溯源系统、无线传感网通信系统等领域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应用,并在确保攻击性入侵、食品安全以及灾害监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从RFID应用方面来看,相对于欧美市场而言,我国RFID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相对于低高频RFID而言,由于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较高的门槛,所以我国在这一领域欠缺创新型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当前虽然高频RFID为主流的频段,但是这种频段的RFID并没有获得太高的推广层次,我国对RFID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身份认证、交通支付以及门禁控制等领域。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技术不仅在安防、食品药品追溯、环境监测等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电力、物流、交通、环保、医疗等方面也得以应用。 虽然我国物联网在产业规划、产业规模、技术推广以及行业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同时应当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在这一阶段中,物联网的发展仍旧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如欠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欠缺严格的规范标准与核心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应用规划有待扩大、技术人才有待培养和开发等。 2、我国物联网发展策略 2.1强化技术开发。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仍旧相对落后。因此,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重视自主创新,强化物联网产品以及核心技术开发中的支持力度与研发力度,尤其是要重视从安全技术、无线网络扩容技术、无线网络优化技术、防冲突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方面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此方面,我国应当重视联合技术科研单位,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保障基础上,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物联网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垄断地位。 2.2完善技术标准。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重视构建与国际标准一致且兼容的技术标准,如果我国没有明确的标准制定主体或者所制定的标准难以体现出与国际标准的适应性,则我国的物联网产品将难以被其他地区和国家识别,在此基础上,物联网的构建也将难以实现。因此,我国需要强调与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关注国际物联网发展并强化合作来探索适应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以及符合物联网发展趋势的标准。 2.3强调人才培养。物联网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其发展需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而在物联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国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发挥社会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优势的基础上对物联网人才进行培养,并通过推动科研单位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来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从而为人才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环境与条件;二是重视优秀物联网人才的引入,这要求我国能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条件来吸引国外人才与专家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服务,从而方便我国对国外物联网研究成果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0(01) [2]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9(12) [3]古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2009(40) [4]刘希宋,姜树凯.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战略联盟组织合作效果评价[J].情报科学,2009(02)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物联网的产生背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生背景 1、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精品】物联网的背景及其发展任重而道远

物联网的背景及其发展任重而道远 [真诚为您服务] 近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传感网标准的研究及产业发展政策。而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也在近期多次提到物联网将成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重点,受此消息刺激,物联网概念股远望谷、新大陆、上海贝岭、东信和平等个股纷纷连续涨停。 事件评论 物联网起源及背景 简而言之,物联网是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施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通俗来讲,物联网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 实际上,物联网概念起源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今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积极响应后,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我国官方近期对传感网(物联网的另一称谓)的多次提议表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正是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也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加快。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从推动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作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从长远来看,物联网有望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使美国经济走上了长达10年左右的繁

荣。出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奥巴马政府的“智慧地球”构想旨在找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概念应运而生。 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可见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如远程防盗、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智能图书馆、远程电力抄表等,只不过这些仅是物联网的邹形,还尚未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物联网固然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通过物物相连的庞大网络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以及家庭电器的智能化控制。但从目前全球状况来,物联网的发展仍有众多问题需得到解决: 第一,资金和成本问题,实现物联网,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种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而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物品附属存储体也将导致物品成本的上升,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第二,技术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而各类层次通信协议标准如何统一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国RFID标准已提及多年,但至今仍未有统一说法,这正是限制中国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各类技术标准有待中国、日本、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共同协商,其发展之路仍很漫长。 第三,产业化问题,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 我们上述仅提及了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事实上,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引起全球关注,但其发展之路仍然十分漫长。

物联网发展现状与未来

物联网发展现状与未来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有一个观点,现在世界必须改变,为什么必须改变?因为,现在40%-70%用的电都是消耗在本身的电力系统,现有的油井能够开采出来的也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还开采不出来。洛杉矶有一个统计,每一年在找车位上浪费的燃油可供一辆空车绕地球转38圈。美国一年有220万因为手写的处方和病例造成医疗事故,如果用电子病例可以有10万人每年免于这种手写处方造成的生命损失,当然不良的供应链在全球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在反省,我们的信息技术,因为没有分析、监测,所以,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但是我们的信息技术为什么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呢?当然我今天没有时间去讨论这个问题,在这个背景下IBM 去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他这个概念就是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让技术渐渐融入到社会的实体当中,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使得我们的社会发展可持续。 一、物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刚才张琪司长已经讲了,我认同她的观点,我总结一下她讲的意思。物联网是把传感器网络以及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网与互联网的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性的连接物理世界网络。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网络连接到物理世界?因为,人类要想真正应对各种危机,我们必须使信息技术延伸到物理世界。而通过物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把我们人类的社会跟物理世界更好的结合起来,提升人们认知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的处理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驾驭整个世界事物发展的能力这个层次,所以急需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ITU的泛在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传感网、物联网和泛在网,这三个网之间的关系,传感网是局部的网络,物联网更大,泛在网包括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沟通。 我在这里给大家回顾一下传感器网的历程,传感器的历程大概有十年的历史,2003年有预测传感器网络是未来重要的十大技术之一,十大产业之一预测到这个技术发展的前景。美国现在把传感器网络放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个方面,并将以传感器网络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日本和韩国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做出战略部署。 在这里我想说一点,2008年权威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传感器1998年是325亿,2008年达到506亿,十年平均增长了4.5%,这只是传感器,没有包括传感器网络、没有包括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这个数字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但这是一个权威的数据。这样一个数据我们中国在里面占的份额更小,我们用的传感器80%都是靠进口。 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它只有十年的时间,这样一个客观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是由于有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一是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标准比较分散,各个标准组织缺乏统一的协调,而且物联网尤其是需要各种标准的协调发展。另外

物联网带来的变革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带来的变革与发展前景 一天,当你正在上班时,突然收到一条短讯,是家里的冰箱发来的,它告诉你:“牛奶要过期了,记得买新鲜的回家!”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镜头,而是一款即将上市的智能冰箱“物联云”服务。这种“神奇”的冰箱,就是出现在上海举办的家电博览会上的一台“云冰箱”。消费者只要通过冰箱门的摄像头扫描食品包装的条形码,就能用手机随时随地接收“物联云”技术送来的食品信息。 所谓的云技术,其实通俗地说,就是后台管理系统,像飘浮在空中的云,不占用用户的实际存储空间。云家电产品相对个人电脑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可实现海量存储、远程控制、共享等应用。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事实上,从1999年美国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到我国首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的发布实施,再到日前“物联网概述”标准的通过……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几乎涉及到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目前我国所拥有的高覆盖率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更是为物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国内各大企业纷纷先后加大了在物联领域的产品研发力度。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今年以来,各大家电企业推出的云电视、云冰箱、云空调等,一件件以“云计算”、“物联网”、“智能”、“低碳”等关键词为各自法宝的家用电器争奇斗艳。 物联网关键技术带来的变革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 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终端进入全智能化。 RFID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