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商论文

浙商论文

浙商论文
浙商论文

2011年政府委托课题

新时期浙商全面提升发展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杨轶清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2011年11月

目录

第一篇

当代浙商的群体特征和基本内涵1〃1早期浙商的鲜明特征——草根性

1〃2 浙商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

1〃3浙商的总体人文特征

1〃4浙商浓厚的自主创业意识

1〃5浙商的功利性和务实性

1〃6 浙商的行动力和灵活性

1〃7 浙商的群体认同和抱团现象

1〃8浙商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机制

1〃9 浙商的全球化生存

第二篇

浙商面临的主要问题、危机和挑战2〃1功利性的消极面开始显现

2〃2 部分企业主的文化价值观片面化

2〃3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4企业家精神淡化,企业主“短板效应”加剧

2〃5 总体处于实际控制人阶段,家族企业社会化程度低

2〃6 “去草根化”进程任重道远

2〃7 人才为本劳资和谐不容乐观

2〃8 履行社会责任参差不齐

第三篇

浙商全面提升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趋势3〃1推动浙商从老板向企业家的转型,升级股东文化提高浙商素质

3〃2经营哲学要从习惯于“加法”和“乘法”到学会做“减法”

3〃3以新的价值观财富观人生观培育浙商软实力,以社会责任促和谐发展

3〃4从浙商自身开始,不断提高管理团队能力和水平

3〃5浙商群体开始多样化,需要对不同类型浙商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

3〃6公共部门要持续创造促进浙商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3〃7以“三大战略”和“四大建设”为载体,推动在外浙商回归发展

第四篇

新时期浙商全面提升发展的具体对策

和建议

4〃1 增强新时期对浙商重大问题的研究力度,加强浙商发展中面临的普遍性紧迫性和趋势性问题的引导

4〃2 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3深化开发在外浙商资源建设“省外浙江”,以GNP 优势反哺浙江发展

4〃4设立回归浙商创业园示范区

4〃5筹建浙商管理学院

4〃6筹建全球浙商创业博物馆

4〃7推出一批准公共平台

4〃8世界浙商大会的系列化品牌化运作思路

4〃9“钱江潮回”——在外浙商子女假期返乡活动

4〃10试点区域性金融服务综合创新

第一篇

当代浙商1的群体特征和基本内涵

截至2011年4月底浙江省工商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浙江全省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021905户,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私营企业为665169户,占在册内资企业数的84.93%。之前的统计表明,浙江平均每万人有市场主体476户,远远高于全国263户的平均水平,仅次于上海(每万人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511户),居全国第二。其中每万人个体户数为361户,比全国197户的平均水平高83.2%,位居全国第一2。浙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密度”之高均为全国之最。而在1978年,浙江全省仅有个体户2086人,差不多每1.8万人中才有一位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30年间,浙江省仅个体工商业从业者总数增加了900倍,密度提高了700倍。

1本文所指“浙商”概念,一是法律角度的界定:不论资产多少和组织形式,而视其是否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承担投资风险。所以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各类股东、合伙人,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企经营者等所有的自然人市场主体。二是文化角度: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符合浙商文化内涵特征的均属于浙商群体。

2据2007年底发布的《浙江省市场主体信息报告》显示。其中个体工商户“密度”为全国各省市第一,私营企业“密度”为全国各省区第一。

1·1早期浙商的鲜明特征——草根性

从社会成员结构来说,第一代浙商主要的自然人来源来自于农民,农民是浙商群体人力资本的最重要供应者,这一点毫无争议。迄今为止最早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主调查是1995年浙江省工商联主持的3。调查结果显示:出生地为“乡镇”及“村”的占了84.8%,出生地为“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相当于地级市和省城的仅有不足5%,也就是说农民出生的占了绝对多数。

从单项来看,出生在“村”里的最多,超过一半以上(表1)。表上数据还显示,“乡镇”是私营企业最集中的地方,私营企业的产业所在地和私营企业主的家庭常驻地都以“乡镇”最多。而“目前(1995年)家庭所在地”在大中城市的相加也只有3.2%,不足“乡和村”的1/20。

3该次调查格式参照全国统一设计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调查表》,按照当时私营企业户数的0.7%进行。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实施,数据截至时间为1994年底。

四年以后,也就是1999年同口径的调查数据显示,浙商创业前职业构成没有明显变化:

1.以生活在农村的人为主,纯农民职业的就占28. 7 %。如果把创业前在农村乡镇及乡镇以下从事各种职业的企业主都合在一起,几乎占了九成以上。

2.目前(1999年)仍有62. 4 %的私营业主居住在乡(镇) 或村,68. 6 %的私营企业办在乡(镇)村。

1995年、1999年的这二次调查结果,充分显示了第一代浙商的“民间性”和“草根性”4。浙商九成苦出身,80%出生于农民。因为浙商起步时往往一双空手,缺乏资金、技术、市场和社会关系等几乎所有的要素资源积累,而且“离市场最远”。但他们恰恰是最具“企业家精神”的群体(吴敬琏1999),不怕吃苦,务实勤奋,低调节俭,在生存压力下敢于尝试创新乃至勇于突破禁区和阻力。

“草根出身”的浙商与同一时期的全国其他地方私营企业主的创业前职业分布频次差异较大,也就是浙商与全国其他地方同行的基础和起点不一样。根据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以平均数计算,全国私营企业主以农民身份开始创业的约占60%(即“农民”、“个体户”和“其他或无

4以首届风云浙商评选的10位资深贡献奖为例: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邱继宝、施继兴、南存辉、徐文荣、徐冠巨、鲁冠球、楼忠福。这10位资深浙商中只有一位国企背景的施继兴具有大学学历,其中农民出身的7位,初中及以下学历的7位,白手起家的9位。

业”都归为农民或相关职业),而同期“农民”身份要占据浙商“前身”的80%以上。出现这一差别的原因,一方面是统计口径的误差,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浙商的草根性比全国其他地方的同行们更为突出。而浙商的“草根性”特征,与其今后的经济行为以及如今的困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9年之后,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后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同时也由于创业进入门槛和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创业浙商的“草根色彩”才逐渐淡化。

1·2 浙商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

严格地说,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浙商”概念,很早以前有龙游商帮、宁波帮、南浔商人、江浙财团等。如今的浙商,也是由各个“二级板块”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温州以外,杭州宁波绍兴嘉兴金华湖州台州舟山的浙商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包括衢州丽水等传统的欠发达地区也有一批优秀的浙商代表。

浙商在省内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按工商登记的统计口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地理分布的频次呈现较大差异。总体来说,总量差距比人均差距大。以总量论,借用地图等高线原理来绘制“浙商地图”,个体工商户“等高线”与私营企业“等高线”基本重合。以2006年户数为例,浙江省各地市个体工商户排序与私营企业排序基本一致,个体工商

户前五名分别为杭州、温州、宁波、金华、台州,后三名为丽水、衢州、舟山;而私营企业总量前五名分别为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后三位则是丽水、衢州、舟山,二者的差异只是温州和宁波互换位次。

但是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各自的相对差距有所不同,个体工商户地市之间差距相对较小,最多的杭州为最少的舟山的8倍;而私营企业分布则不同,杭州宁波“海拔”很高,其后突然降低,第三名温州只有排在第二位的宁波一半多,排位第一的杭州私营企业总量是末位舟山的15倍多。而以人均即“密度”论,差距相对较小,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比较均匀,“密度”最高的金华仅是最低的衢州的1.5倍;而私营企业则差异较大,“密度”最高的杭州是最低的衢州的3.5倍(图2)。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主体中最小的产业活动单元,在全省各地的分布“密度”比较均匀,也反映了浙商分布的广泛性和浙江经济深厚而均匀合理的大众基础。

图2:按地市浙商分布图(私营企业)(单位:每万人拥有量)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温州湖州丽水衢州

浙商地理分布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温台的“落后”和绍兴的低调。温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密度”均位列全省第八,仅排在丽水、衢州等之前。

温州“出人意料”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温州经济和温州人经济的区别,也就是GDP和GNP的区别5。“温州人经济”和温州GDP旗鼓相当,在外创业的200万温州人相当于在温州之外又再造了一个温州。如果按全口径测算,温州的人均市场主体数量也是相当可观。

1·3浙商的总体人文特征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认为:浙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商的典型代表,具有突出的中国意义。在中国很多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来自外部资本。而浙江的民营经济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已经构成了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浙江民营经济所包含的内涵是深刻的。它首先是一种内生型发展,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浙江经济基于民营资本之上,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容易协调。浙江模式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应当说具有方向性的意义。

2000年,浙江省委组织理论界专家研究总结出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16个字的“浙江

5因为GNP的分流,温州本土经济低迷已经持续多年。2009年温州人均GDP仅4604美元,列全省倒数第三位,不到杭州的一半,只有全省人均GDP的71%。

精神”。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再次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两次浙江精神的总结提炼,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和提升。浙江精神的表述区别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类似说法,同时兼顾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和差异性,也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内涵上说,浙江精神主要就是浙商精神的体现,或者更准确地说,浙商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浙江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浙商的总体特性,体现在不同的商人和商人群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多种类型和多个层次的多维度特性。

温州商人的本能和利益取向比较强,敢闯敢冒敢干和敢为天下先,经济远征,走南闯北,天下为家,抱团和聚合经营,其人文特性可谓是“抱团远征迁徙”;

台州商人受特定的地域文化即山海文化的影响很大,既具有山的硬气,又具有海的灵气,工商结合,个体独立和股份合作比较突出,即具有“硬灵坚柔互动”的人文特性;

金华地区6商人即“婺商”具有多元的文化传统,既受孔子和朱熹学说以及徽商文化的影响,又受吕祖谦和陈亮学说的熏陶,更受民间工商文化传统的浸淫。因此既形成义乌的全球小商品基地,又形成永康的中国五金市场及其生产制

6此处未一一例举浙江每一个地级市浙商的特征。因为相邻地市的人文内涵有某种相似性。比如舟山和宁波比较类似,杭州嘉兴湖州三地人文比较接近,而衢州丽水介于金华和温州之间。

造业,东阳的建筑业和“影视城”,还形成兰溪的化工和医药产业等,各次区域的经济和文化既是开放的,又相互分离甚至排斥,即形成具有“多元差异复合”的人文特性;

绍兴商人即“越商”的文化传统丰富厚实,低调内敛。既有重文和重商传统,又有“胆剑”精神,聪明睿智,既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又善于借势造势,企业规模比较大,上市公司很多,具有“胆剑睿智溶于无形”的人文特性;

宁波商人即“甬商”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和金融业的传统,不仅继承了近代文明的传统,而且更加广泛地对外开放和发展工商业,形成和具有“大气开放灵动”的人文特性;

杭嘉湖平原商人的心态比较平和,地域文化的辐射和兼容性比较强,这个区域尤其杭州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走四方闯天下的商人较少,而从各地到杭州创业的商人很多。义利并举和以义制利,关注民生政治,重视仁义和合,即形成和具有“中和义利兼容”的人文特性。

1·4浙商浓厚的自主创业意识

浙商的自主创业意识很强,传统源远流长。因为浙江的文化传统和经济制度对人性以及思想观念的限制与束缚较小。先秦时期,越人一直以自己的野性和活力不同于中原文化。即使到了现代,浙江人尤其是浙南和浙中地区人的自

然本能仍然较强。其次,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生存条件优劣参差,既适合耕作和居住,又有诸多困难,这就激发了自然本能,表现出强烈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之所以率先兴起,迅速形成规模,主要就是因为浙江人普遍表现出其与生俱来的创业意识而不是“等靠要”。为了温饱和生计,自发地走出农村,外出经商和从事实业。

可以说,是浙商的自发性成就了改革开放早期的先发优势。这与西方现代化开始前的启蒙运动不同。浙江人尤其是浙南人主要是自发,而不是启蒙。当然,浙北杭嘉湖地区也与中国大多数地方一样,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解放,即某种意义的启蒙。在自发的基础上,浙商广泛和充分地形成经验理性。部分浙商更在经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理性和提高人文精神。但是,很多浙商基本停留在经验理性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理性和自觉意识。

1·5浙商的功利性和务实性

功利性是民商共有的基本属性之一,务实性是民商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规定性。功利性和务实性也是浙商作为中国第一民商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浙商的功利性和务实性,首先集中和突出地表现为市场经济的拓荒和奠基作用。长期“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扼杀

了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市场经济的荒漠之地。浙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拓荒者和市场体制的奠基者。这拓荒者和奠基者作用,就是浙商功利性、务实性和草根性以及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等特性作用力的结果。

同时,浙商的功利性和务实性,也突出地体现其商业资本或商人资本的作用。因为功利性乃至趋利性的驱动,浙商四面出击。在市场经济的早期,其积极的一面是主要的。而到了市场经济全面形成和展开时,其消极的功能作用就凸现出来了。

1·6 浙商的行动力和灵活性

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于上文的功利性和务实性,敢作敢为的行动力和多谋机变的灵活性更加能够表现浙商群体不同于一般民商的突出特点。相对来说,务实性和功利性是所有商人均具备的特征,只是程度和方向的差异。而行动力和灵活性在浙商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关于浙商的发展阶段,有一个通俗的说法:第一阶段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第二阶段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第三阶段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这其中的第二阶段,主要就是表现浙商的行动力和灵活性。创业的关键在于行而不在于知,这是浙商区别于其他商帮的鲜明特征。

在抑制生产力政策的束缚和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灵活的浙商可以绕过计划经济和政府管制的红线,敢于突破行政管制和法规限制,率先利用和形成“先发优势”。

浙江人说得少做得多,敢干、敢闯,甚至敢于冒险的人文性格,在浙商身上表现得非常典型。突出地体现在浙商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尤其是作为早期浙商典型代表的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中国改革史册上,温州向我们展示了太多的“第一”和“首创”:

全国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

全国第一个探索“挂户经营”;

全国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

全国第一个私人钱庄;

全国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

全国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

全国第一个实行全社会养老保险;

全国第一座农民城;

全国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

全国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

全国第一起农民告县长案;

全国第一个成立个体私营企业联合党委;

我们常常习惯于温台并称,称之为“温台模式”。其实在温州光芒的掩盖下,台州也有自己的一系列走在全国全省

前列的原创首创:

第一张股份制营业执照;

第一份股份制政府文件;

全省第一家农村金融服务社;

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站;

全省第一家个体联合运输车队;

国内首家股份制医院;

1993年玉环全岛股份化等等。

但是,基于功利的突破性和灵活性,也存在副作用,产生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有害的行为,从而成为在市场体制基本建立和进入市场化和工业化的中后期继续发展的障碍,这是浙商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1·7 浙商的群体认同和抱团现象

浙商自我认同感较强的文化传统以及开放和包容的特性,彼此间容易达成相互信任和相互间的自我归属感,往往表现为生意场上的合作。其次,是因为浙商创业初期普遍资源不足,规模偏小,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抗风险的能力相对弱,抱团有助于提高生存能力。

抱团发展是浙商的特点,其典型的浙商式抱团组织包括: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和全国星罗棋布的各级浙商商会组织。

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式的抱团,体现了地缘和业缘的融合。地缘意识和关系在产业上的表现,就形成业缘,这是产业集群的社会属性。正是浙商的地缘特性,使天下浙商抱成团:省内表现为产业集群,省外则是以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平台式经营。

商会是一种由工商业人士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独立的社会中介性组织。浙商自发组建民间商会,经过90年代的发展,到21世纪初,民间商会和行业协会已蔚为壮观。省外浙商商会更是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各地有29个省市成立了省级浙江商会,地市县级浙江商会更是难以计数。

虽然浙商的抱团意识与全国其他兄弟省区的同行相比更为突出,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环境对浙商的合作协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情感、文化、产业上的互动合作,也需要在意识、思路和认知上进一步深化,加深资本、管理、产业链上的深度合作。

1·8浙商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机制

微观层面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的教育水平及工作经验对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普遍认为劳动力质量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卢卡斯的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根据大量“巴罗”式的增长回归分析提供的证据,入学率增

加1 个百分点,将导致人均GDP 每年增长1 到3 个百分点;而国民教育年限增加1 年,也将导致经济增长提速1 个百分点。

但是,这一经典的人力资本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浙江既有的经济现实。浙江省个体工商户户数和私营企业“密度”(人均指标)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全国民企500强浙商比重和市场主体“密度”,浙江省亦为第一和第二。但是浙江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名全国第22位;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排在全国第17位;浙江省人口文化程度综合指数和浙江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均列全国第18位;而浙江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数列全国第20位7。

1994年,浙江私营经济主要指标已经排名全国前列,但浙商的平均学历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以高中为界,浙商低学历段(含文盲、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四级学历的比例均高于全国私营企业主,而高学历段(含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浙商的四级学历均低于全国私营企业主平均水平。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浙商总数的11.6%,而同口径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7.2%,高学历段浙商比全国平均低了1/3左右。

7这些统计数据涵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本世纪初各个时期,总体趋势是浙江省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绝对值和相对位次都在提升。但直至目前仍然落后于其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序。

表3 浙商的文化结构

数据来源:1995年浙江省工商联非公经济人士调查

即使到了九年以后的2003年,私营经济无论法律地位还是社会形象均已显著改善,浙商群体已经崛起为中国第一商帮。但此时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私营企业主仅占浙江全部私营企业主总数的3.51%。

为什么一个自然资源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不足的区域

能够产生庞大的浙商群体?企业家与作家画家一样,企业家能力亦是一种特殊天赋。对因果不确定性的把握和信息不充分或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决策能力,决定了企业家资源能力的差异。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知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信息,另一种是诀窍。诀窍是无法编码传播的信息,实证和逻

辑均证明,浙商的诀窍类知识水平较高。浙商的这种诀窍类知识有别于舒尔茨所说的人力资源教育知识,是一种包含特定的信息收集、处理、流动和生成机制,这一机制促成了浙商创业禀赋的群体差异性。

在浙江,浙商成长、产业分布与社会资本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相关性——产业密集的地方创业者社会资本总量也

较高,前者的经济属性与后者的人文属性存在线性关系,呈现“双网络共振效应”。因此,在产业集群内部或者同一文化区域,为浙商提供了匹配度很高的特定知识体系和学习机制。这些知识形态主要表现为非编码的隐性知识,比如工商传统的地方性知识、祖传手艺、商业习俗、生意经,以及共同默认的产业选择等。这些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不但弥补了他们受教育偏低的不足,而且符合他们信息传播的偏好,因而学习收益很高。传说永康人天生就会做五金,义乌人生来就会做生意,就是这一学习模型的典型特征。因为地方性知识,即默会知识,属于“无字学习”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路径,最后表现为浙商的学习能力及其信息转化能力很强。

这种不依赖编码知识的创业知识处理及转化机制,是浙商大面积生成的逻辑前提,而浙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又为之创造了社会土壤。重商的人文传统,敢于行动的行为倾向,生存压力大而进入工商业的机会成本低,以及集群

浙商文化感想

浙商文化感想 中国自古就把经商视为贱业,“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对各职业的排序是“工农兵学商”,“商”依然排在最后。中国人以谈商为羞耻。浙江商人很早就突破了中国的面子观,突破了经商的心理障碍,不以经商为耻辱。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肩挑着担子,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懂的噪音吆喝着做修修补补的小生意:弹棉花、修鞋……不少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赚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下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默默无言地承受着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浙江人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他们敢于背井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在浙江商人的眼里,皮肉之苦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在他们发达之前,很少有人看得起,甚至遭受侮辱。 英雄不问出身,大约90%的浙江民营企业精英,出身贫寒。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是打铁出身;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本是修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出身农民;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是汽车修理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是打工仔;正大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最初是个小学徒。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商人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最让人佩服。” 浙江人是天生的商人,在做人上更是无可挑剔,小生意靠智慧,大生意靠做人。经商讲的是利润,不追求利润的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但要做成大生意,首先要做好人。无商不奸,但浙江人的“奸”是对事对钱不对人。做人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会做人各种资源就慢慢地积累起来;不会做人,拥有的资源会慢慢丧失。 浙商最会做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讲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创业之本,不讲诚信,可能会赢得一时之益,但终究会失长久之利。“诚”就是待人真诚,童叟无欺;“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创业不久,由他投资开发的位于浦东地区的四星级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每平方米可卖到8000元,但他坚持只卖7000元。这一举动招来小股东的责怪,但他不以为然。张文荣表示,只售价7000元每平方米,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他说“赚钱不要赚到尽”,反映了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今天,张文荣的公司拥有资产12亿。浙江商人重信誉,追求个人信用价值,而信用则靠个体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在浙江,有的老板到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担保抵押手续,签名就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授信额度达2亿元。 以德经商。古书上说,“德者,得也。”有道德就会得到。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认为,“企业与做人一样,做人应重在品德,做产品应重在质量”。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负责、平和、忠诚、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一个德商高的商人,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就会拥有更多成功机会。台湾1000大企业用人调查显示:54.9%企业主用人最先考虑的是德性。浙江商人注重德商,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脚踏实地是正道。浙江人对金钱的认识是务实的,为人处世也是务实的,把务实当作人间正道。他们始终把赚钱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既没有爱财如命的贪欲,更没有想赚

浙商精神

弘扬浙商精神奏响时代最强音 ---- 论弘扬浙商精神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求真务实,用自己的勤劳报答着一方水土;他们敢为人先,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恪守承诺,用自己的真诚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名字叫“浙商”。曾经他们是浙江的骄傲,造就了浙江民营经济的辉煌,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没有浙商的崛起,就没有浙江的今天。浙江近几年来虽然得到了高速发展,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一系列问题也广泛存在,成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方式发展转型中的不谐之音,制约了浙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浙江要实现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天下浙商的重要作用。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商精神更是十分必要的。 弘扬浙商精神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意识对物质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浙商精神”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弘扬“浙商精神”必然能促进浙江经济走出发展瓶颈,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浙江经济新的腾飞。同时弘扬“浙商精神”也符合浙江目前的实情,有助于解决浙江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弘扬浙商精神,是建设“和谐浙江”的本质要求。弘扬浙商精神能够进一步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并使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小康,向着共同富裕坚实迈进。同时浙商的壮大能解决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些列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弘扬浙商精神,是加快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浙江正处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了浙江经济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浙江的发展离不开浙商,同样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候我们也离不开浙商。发扬浙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促进企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推动浙江经济创新发展;有利于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路线,推动浙江经济开放发展;有利于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推动浙江经济集约发展。 昨天,“浙商精神”激励着一代浙江人把浙江经济发展的如此锦绣;明天,我们弘扬着“浙商精神”,为浙江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第五章 浙商精神

幻灯片1 浙商精神 幻灯片2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 浙江精神宛如钱塘江水,藏珍纳景,激波扬涛。 滚滚钱江潮 幻灯片3 ●1、认识“浙商精神” ●2、浙商精神的具体含义: ●浙商精神之一:吃苦耐劳,艰苦创业 ●浙商精神之二:重商亲商,市场敏锐 ●浙商精神之三:厚道诚信,义利兼顾 ●浙商精神之四:谦逊低调,稳健务实 ●浙商精神之五:抱团打拼,合作制胜 ●浙商精神之六:抢占先机,速度取胜 ●浙商精神之七:小处着手,微利是途 ●浙商精神之八:模仿学习,开拓创新 ●3、我们该做些什么? 幻灯片4 ●广义:历史上从古至今的浙江商人在从商过程中形成的观念和看法,以及在他们行为过 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 ●狭义: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商人基于当地的区域文化背景、自身经营实践和彼此交流、渐

趋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域共性的经营管理精神理念。 幻灯片5 ●“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 ●“两板”作风: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饥渴”理论: 自有的土地资源难以养活或不能使他们致富,这逼得许多浙江人不得不到外地寻找发展的机会。 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 幻灯片6 ●正大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 “诚信是浙商精神的灵魂”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 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 幻灯片7 ●“五千精神”: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 千头万绪抓根本 ●“三永精神”:永不平庸、永不放弃、永不满足 ●“浙江精神”(张德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幻灯片8 ——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赚别人赚不了的钱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其最深远的意蕴几乎囊括了浙商成功的全部奥秘。 “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就能赚别人赚不了的钱”, “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发财”,这不仅是浙商赚钱的经验总结,更是他们赚钱的行动指南。幻灯片9

诚信浙商

浙商 诚信浙商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从马云到宗庆后,从丁磊到李书福。现代浙商已经成长为华夏第一商帮,台湾商界称之为“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这已经被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所接受。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开始起步到迅速发展的过程,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也逐步提高,为推动浙江由一个经济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的几个GDP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河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浙江是这五个省份中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最大的一个省份达到了63.8%。2012年末,浙江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77.5万户,比上年增长7.8%;个体工商户249.8万户,增长8.6%。并且浙江民营企业的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工商联调查公布的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42席,连续14年居全国首位,比第二的江苏省多34家,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150亿元。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浙商在中国商场上与众多商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要前提。浙商为什么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屡胜出?出身于宁波的商业巨子包玉刚有一句形象的语言,他说:“签在纸上的合同是可以撕毁的,但签在心上的合同是撕不毁的。”包老先生所说的“签在心上的合同”就是诚信,而诚信恰恰是浙商打天下的立身之本。 浙商的诚信并不是与生俱来,浙商的诚信也遭到过信任危机。改革开放初期,来自浙江一些地区的商品也曾使国人避之惟恐不及,有些假冒伪劣商品甚至在俄罗斯及整个东欧地区赫赫有名。但浙商很快意识到,假冒伪劣可能欺骗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造假的人最终将自毁于假货。温州的皮鞋因为“一日鞋”闻名天下,但在杭州武林广场的“三把火”却让人们对温州鞋重新找回信心。也为温州商人也赢得了诚信。为日后温州人苦心打造的“信用鞋”,不但重返全国的各大城市,还昂首挺胸地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诚信基础;在杭州胡庆余堂,至今仍然挂着130年前胡雪岩制定的堂规:戒欺。正是一直遵循着胡雪岩老先生诚信的经营之道。胡庆余堂才能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是胡庆余堂称雄制药界的原因所在。从古代到现在,诚信都是浙商的文化核心,也是几百万浙商一直恪守的准则。也是浙商能够在全国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虽然诚信一直是浙商所恪守的,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部分不诚信的商人。2012年12月被曝光的毒胶囊事件,让浙江商人的信誉一下子颠倒了最低谷。不仅是让制造和销售毒胶囊的人锒铛入狱,也让其它诚实守信的商人蒙受了损失。几年前曾经火爆全国的锅王胡师傅,被曝光只是一只普通的铝合金锅。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后变成了了与当时市场上大部分锅颜色不相同的,借由电视购物广告红遍了大江南北。但在被曝光紫砂锅只是普通的铝锅加工而成后,胡师傅的名头臭了一地。他的锅就再也无人问津。本来市场前景很明朗的不粘锅被彻底玩坏了。

商帮文化与浙商精神

商帮文化与浙商精神[提纲] 周开疆教授 何谓商道? 何谓商人? 成功商人有何奥秘? 一、中国商帮文化 1、商帮:十大商帮 2、商帮文化:三大商帮文化 晋商——学而优则贾 徽商——贾而好儒 潮商——冒险开拓 3、杰出商人:范蠡、胡雪岩 二、世界商人商道 1、犹太商人:罗斯柴尔德、洛克菲勒、索罗斯 2、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共和国、欧洲贸易中心 3、英国商人:重商主义、经商理念、商人素质 犹太商人智慧: 《塔木德》——犹太人的圣经

“伟大的研究” 经商智慧 成功秘诀——犹太商人的法则 ---赚钱是一种智慧 能赚钱的知识是真正的知识 没有知识的人不算真正的商人---解放商业天赋 生意无禁区 78法则 商业目标 ---契约是与上帝的约定 诚信第一 公平交易 ---对机会果断出击 信息里找钱 创造机会 瞬间成就人生 ---生意从微笑开始 和气生财 生意要幽默 推销自己 三、浙商及浙商精神

1、浙江经济:现状:GDP总量 全国各省第4;居民和农民 人均收入位居全国各省市第 3和第1。 发展战略:4大国家战略—— 海洋经济… 国际商贸城… 舟山新区… 金融改革… 2、浙江模式:市场、私营、商帮 3、浙商概念:历史渊源---- 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湖商、 温商、杭商。 浙商杰出代表: 宗庆厚、鲁冠球、马云… 4、浙商精神: 舍得—— 没有播种(舍),哪有收获(得)。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低调—— 只做不说,埋头苦干。 “一有雨水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

抱团—— 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温州炒房团… “只要有温商的地方,就有温州商会”。浙江村、温州村…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浙商在全世界做企业做得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四千”的精神,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吃苦,因为大家都会吃苦,做生意的人都很累、都很辛苦,但我们浙商会学习,利用论坛机会,我们交流、沟通、学习,只有学习才会让浙商进步。 我觉得浙商聚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来自于同一个家乡,而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永不停止创新、永远坚持努力、不断拼搏的浙商企业家精神。浙江商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秉承“不行贿、不偷税漏税、不欠薪、不侵权”的“四不理念”。 中国企业家先天优势 过去企?I家的成功只要抓住一两次的机会,甚至只要抓住社会发展中的漏洞就可以赚钱,但是未来的企业,特别是今天进入了21世纪,你必须去担当社会的责任,必须去解决社会的问题,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的企业做得就越大,你解决的问题越小,你的企业可能做得就越小。 今天也是全世界做企业最好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这几年我去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国的稳定是重要的经商环境,如果说跟其他企业竞争的

话,国家的稳定、政治的稳定是中国企业家的先天优势。 现在国家正在做两件事,第一是理顺外部关系,那就是通过“一带一路”理顺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另外一个是理顺内部的经济结构,就是供给侧的改革,这两件事情我认为是国家的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你想做大、做好、做强,必须吻合国家战略。 有一点可以相信,即使现在很多人在批评全球化,但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多的繁荣,当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这些困难和麻烦也是我们这些今天的企业、今天的年轻人的巨大的机会所在,而“一带一路”是下一轮的全球化。 我相信30年以后的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做全球的生意,没有全球性的思考、没有全球性的布局,我相信你会非常之艰难。未来的企业如果不从供给侧改革去推进自己、改变自己,你将会非常之艰难。 未来制造业将受巨大冲击 其实大家讲,阿里巴巴做得不错,其实阿里巴巴前几年就提出了转型升级,阿里巴巴是转型升级以后的企业,阿里巴巴也是一个供给侧改革以后的企业。我们认为过去的制造业基本上以B2C为主,企业自己制定标准,营销市场,而未来的制造业,必须是C2B,根据市场、根据客户进行大规模、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这才是真正的未来。

从湖商的兴衰看待浙商的发展

从湖商的兴衰看待浙商的发展 湖商是近代中国活跃于环太湖区域的民间商帮和私营工商业家群体的统称,曾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和产生影响。其中,湖州一籍具有典型的商业文化特质和研究价值,研究湖商就是研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政治和经济、文化和商业、历史和现实的多重意义。 湖商是一个了不起的商业群体,儒商和仕商是湖商的显著特征,其湖商成员,大多爱国爱民,亦商亦仕,在商政活动中,基本能保持民族气节传承中国人文品质,开明大度,顺应新潮,吃苦耐劳,多有善举,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重大影响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其商业文化价值犹如璀璨明珠,历久益彰。 湖商具有鲜明的儒商仕商品质,这是因为时代和地域造就而成。湖商的特点是在商言商、在商言学、在商言善、在商言政。湖商在商言政,在商涉政,在商从政的人数之多,不胜枚举。为中国商帮中之最,前湖商沈万山、刘镛、胡雪岩等以在商言政,在商涉政为荣,与朝廷关系紧密。后湖商“民国第一功臣”陈英士,“民国第一奇人”张静江,包括陈果夫、陈立夫,开始时在商从政,后来干脆弃商从政。 湖商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整合资源、聚集资本,首次以资本的力量变革传统经济结构,大力促进工商业发展。 建设上海,繁荣上海、造就中国首个中国经济大都市和大都市经济圈。 重视教育,造就人才。 乐善好施、造福乡梓。 资助和参加民国革命,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在孙中山领导的民国革命的赫赫功臣谱里,有大批湖商。孙中山先生称赞民国第一奇人张静江说:“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最多者张静江也。”类似张静江资助民国革命的湖商,难以胜举,以至民国初立时有过专门设立“南浔市”的动议,就是对南浔湖商支持革命予以褒奖和弘扬。 湖商虽小,却有它的内涵。 这里选取不同时期几个由湖州以及湖州企业家们所创造的“第一”来彰显湖州之魅力。 湖州是世界丝绸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在钱山漾发掘出土的距今有4700年的丝织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丝织物。 南浔的“四象八牛七十金狗”的商人们靠经营丝业,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也使中国的高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湖商打响了中国第一张工商业国际品牌。 曾被誉为“远东第一楼”的上海国际饭店,就是湖商吴鼎昌和钱永铭策划并投资建造的。 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湖州人周佩箴创办的。 到欧洲去办第一家中国公司、开商行的是湖州人张静江。 在上海创办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在当时的上海丝业界惟一能与外国企业抗衡的民族实业家是湖州人。 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是89年前的1929年,由湖商的知名人士自筹资金举办

浙商的“四千万”精神

浙商的“四千万”精神 高志明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认为:浙江商人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 浙江是著名的“老板省”,一个砖头砸下去能砸到三个老板。浙商的富甲四方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浙商精神。虽然,随着潮流的演进,浙商的商业模式会与时俱进地发生转型,但是,铭刻在浙商心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历久不衰——浙商吃苦能干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四海为家的草根精神、捕捉市场的竞争、卧薪尝胆的坚韧精神、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将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而浙商则把自己的创富精神概括为“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万法。 走遍千山万水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对浙江自然资源的生动写照。浙江山多,名不虚传,公路旁河流边,放眼皆山,令人忘记浙江身处东海之滨。浙江水广,名副其实,有人说“浙”字就是取自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之“折”。青山绿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虽然令人心旷神怡、恍若桃源,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了浙江发展的障碍。浙江虽然是鱼米之乡,却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仅5分,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浙江人“背井离乡”,外出寻求出路。 “四千”精神以“走遍千山万水”为首并非偶然,因为浙江人自古以来就善于经商,敢于闯荡江湖,历史上的浙江就出了很多名商大贾。到了现在,外界对浙商更有“东方犹太人”的赞誉,而浙商对此也是当之无愧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只有跋山涉水,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出来。浙商骨子里就蕴含着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搞“窝里斗”,却在经济的扩张中不断向外面“攻城略地”。如今的浙江企业家们仍然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商战策略。 历经千辛万苦 浙江作为资源小省何以变为市场大省?在浙商眼中,高山险阻、惊涛骇浪是人生再平常不过的一课。浙商出身卑微者众多,有的出身农民、鞋匠、裁缝、临时工,并没有祖上的基业,没有家世的护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汉。”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堪称对浙商的极佳写照。但是,正是这些出身平凡甚至低微的浙商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辉煌业绩:福布斯大陆50富,浙商独占9席;全国百强县,浙江独领风骚,包揽1/4。 低调的浙商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今日吃得苦中苦,明日成为人上人。浙商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精神。为了实现创业的目标,浙商什么苦都能吃,苦活、脏活、累活都肯做。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厂长周大虎,1992年用爱人下岗买断金5000元,在租来的无窗户、无厕所、无烟囱、无洗澡间的小阁楼里苦干5年,终于成就世界品牌,其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占世界打火机市场的80%,一举打败日韩打火机厂商。 道尽千言万语 浙商能够苦干、实干,同时更善于巧干。在外人眼里,浙商无疑是精明的代名词,但浙商更具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浙商善于推销自己的执着精神,体现的是浙商那种特有的“嘴功”。好事多磨,浙商能够说尽千言万语求效益,而不是千言万语去欺骗。浙商为了做好一件生意,为了推销一件产品,上对政府官员,下对平民百姓,总是能够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去做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浙商缠绵绵的千言万语的打动之下,一笔笔生意就成交了,一件件产品就售出了。浙商靠这种特有的韧劲和诚实守信的优质服务打开了市场的大门,结交了天下的商业伙伴。 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曾是造出大陆第一块三夹板的建材商人,后来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

2016春季浙商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理论) 课程名称:浙商文化概论开课系(部):公共基础教学部撰写人:袁岳 审核人:何其祥 修(制)订日期: 2016年3月 系主任签章: 教务处制

浙商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2016年春季) 课程:浙商文化概论 授课教师:袁岳 答疑时间:事先预约 办公室:29幢117 E-mail:1971467539@https://www.doczj.com/doc/c87260670.html,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课程安排说明:从第三周开始,时间大约在2015年9月—2015年12月 教学课时数: 3 ×11 =33课时(公共选修课)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浙商文化教程》,陆海忠杨一琼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毛祖棠著:《百年浙商》,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汪岩桥吴伟强著:《浙商之魂——浙江企业家精神研究》,这个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易开刚著:《浙商伦理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吕福新主编:《浙商创新:从模仿到自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李建华著:《当代浙商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吴思朱思佳著:《“可怕”的浙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2年1月版。张俊杰主编《浙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汪岩桥吴伟强著《浙商之魂——浙江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专业刊物:《浙商》等 参考网站:浙商网https://www.doczj.com/doc/c87260670.html,/05biz/news/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选修课,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公共基础课已基本上修完,专业课陆续开设。市场营销、贸易与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商业了解加深,对于商人、商人所具有的素养、商人精神以及商业文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教学目的 针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生,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开展商业文化教育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我校正处在转型升位、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形成自身特色的宝贵时期。加之浙江具有特殊的文化传统底蕴,浙商成为中国各种商业排行榜的主角,浙商文化也就成为财经类院校大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浙商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作为浙江省的高校,这里的学子与浙江这片土地及其文化积淀有着天然的联系。以当地的文化资源来教育学生,会产生其他教育素材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浙商和浙商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知晓浙商与浙商文化,了解浙商精神,学习现代浙商理念,汲取浙商创业的实践经验,培

浙商的四大文化品质

浙商的四大文化品质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浙商”都意味着变革、创新。浙商是中国式 市场经济的开拓者。 作者王永昌为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博士学历,是政坛为数不多的学者型官员之一。他长期关注浙商、研究浙商,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王永昌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浙商文化品质”这一概念,对浙商的历史变迁、浙商的成长基因、浙商外部生存环境等方面作出全新的阐释。浙商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变革之中,浙商试图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图景上描绘一抹绚丽的色彩。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浙商将如何传承?浙商的文化品质之于未来又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本刊特全文刊登王永昌的文章,并推荐广大浙商阅读,共同分享作者的智慧、思想。 浙江人有着善经商的历史传统。作为一种区域性的群体现象,“浙商”崛起于近代,盛兴于当今。改革开放以来,在浙江这片鲜活的大地上,“新浙商” 风起云涌、逐鹿商海。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在省内外、境内外经商办企业的经营者大约有近千万人,当然,这其中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为多数。但浙商人数之多,占全省总人数比率之高,恐怕是全国之最,世界少有。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浙江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浙江人民的创造,是浙江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画。 浙商是历史的、过去的,更是时代的、未来的;浙商是物质的、有形的财富,更是精神的、无形的资源。显然,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新浙商群体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孕育、产生和张扬其浙商文化的过程。我以为,浙商之所以为浙商,抑或说浙商之所以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主要的是浙江民营企业家群体共同所具有的精神秉性、文化品质。 这种精神,这种文化,如果通俗地表达,第一是苦中见乐的精神。

也就是说,他们当初的创业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把吃苦作为他们创业的第一元素、一种天然条件,苦中创业,苦中见乐。所谓“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就是浙商群体形成的共同“苦径”。正是靠着他们的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靠着他们的辛劳付出,靠着他们的汗水,才换来了他们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大家经常讲到的浙江的企业家往往 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两板”现象,就是这种“苦中见乐”的精神文化的生动写照。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吃苦的精神,念好这样一种“苦乐经”,他们才得以从创业和企业发展中获得成功,获得快乐。没有“苦功”、没有“磨难”,就不会有“浙商”群体。他们 从“苦”中走来,从“苦”中成长;他们在“苦”中播种,在“苦”中收获。浙江商人敢吃人家不想吃之“苦”;愿做人家不想做的清苦行当;乐流人家不想流的辛苦汗水;勇走人家不想走的困苦之路。他们大有当年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的秉性和韧性。试看当今浙江商人,什么人迹罕至的边陲小镇,什么氧气稀薄的“世界屋脊”,什么世界各地的“天涯海角”,什么贫穷村落的小集小市,什么繁华城市的小街小巷,无不活跃着浙商们的身影,记录着浙商们的艰辛。浙商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精神,是人所共知、人所共赞的。几乎每一位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盛宴。一路摸爬滚打从“苦”中走来的浙商,“苦”是他们的天性,“苦”是他们的资本,“苦”是他们的品牌, “苦”是他们的象征,“苦”也是他们成功的前提和快乐的源泉。同任何成就大事业的人一样,真正的企业家是要用“苦难”来滋养的,“苦”是浙商们的天然养分。 浙商群体身上积淀的第二种文化品质是小中见大。

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以娃哈哈集团为案例 摘要:浙商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浙商文化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带有浙江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的气息。本文试图通过以娃哈哈集团为案例,展开浙商文化丰富内涵的研究。从娃哈哈集团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建立自主品牌,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体现浙商文化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浙商文化;丰富内涵;管理理念;自主品牌;社会责任感 浙商以独特的创业实践创造了独有的浙商文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浙商以其一贯的敏感和迅捷,用新兴文化中蕴含的崭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想象力,对浙商文化进行着新的演绎。而娃哈哈集团是其出色的代表,本文通过阐释它独特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捐献善款,帮助贫困地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详述浙商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和浙商文化。 一、“家文化”管理理念 娃哈哈一直被称作是一个“家”,宗庆后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娃哈哈的全体员工都是这个“家”的孩子。很多人都把这种“家”的比喻等同为娃哈哈是一个家族式企业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娃哈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家”,是因为它拥有如家一般的温暖、和谐,以及共同奋斗振兴“大家”的团队精神。 在娃哈哈集团,“四种关系”是企业构造“和谐”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娃哈哈集团提出了一个“家文化”的理念,即“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在积累巨大财富的背后,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企业样本,也是娃哈哈创业20年来所追崇的一个目标。金顺星告诉记者:“遵循这个理念,集团对职工生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帮助、管理上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性关怀。” 据了解,早在前几年,娃哈哈每年用于员工生活、发展和工资等方面的投入平均每人就达到了9万多元,“所有的员工都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目前娃哈哈分给单位员工的住房就达2000多套,在即将建设的浙江海盐基地,还将兴建一批专为外来务工者提供结婚用房的住宅楼”。[1] 娃哈哈集团一位从事政工工作的员工表示,除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之外,娃哈哈集团内部员工的精神生活也很富足,在处理内部员工关系上也独具人情味,这使得集团上下始终拧成一股绳,目光紧盯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该员工透露,娃哈哈员工的待遇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员工流失率却是相当低的,“我们有任何建议和问题,都可以通过畅通的渠道直接传达到管理层。” [2] 娃哈哈集团把儒学中的“家文化”理念引进到企业管理中,让企业这个“大家”和职工这个“小家”融合在一起,让企业“大家”成为职工“小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主要来源。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重视感情投资,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职工的需求,努力搞好职工福利,建有职工家庭档案,职工家里遇困难,领导会登门造访,帮助解决困难。“家文化”带给职工的不仅是缕缕温情,还向职工传递一个信息:你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

浙商的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中的浙商文化 摘要:在业界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看法,“假如当初阿里巴巴不是办在浙江,很可能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那究竟浙江这片沃土是如何影响阿里巴巴的,本文将就浙商文化对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浙商企业阿巴里里企业文化 引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企业的层面上,也不无道理,也就是一方水土一帮商,中国近代形成了很多商帮,以地域为标识的中国各商帮商圈,各有其经商理念和特点,各地商人的气质也迥然不同,而浙商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股力量,其孕育出了阿里巴巴这一成功的企业,而成长于浙江的阿里巴巴CEO马云其本身所具有的浙商精神对于阿里成功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本文着重来浙商文化在方方面面地影响着阿里巴巴的发展,对于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具体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他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是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 当提及阿里巴巴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创造的 B2B 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它那 C2C的淘宝子公司。它们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这个市场的空白, 还来源于阿里其独特的文化。 经过14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形成了“六脉神剑”的价值体系。客户第一:关注客户的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团队合作: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拥抱变化:突破自我,迎接变化;诚信:诚实正直,信守承诺;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的心态做非凡的事情。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公司中仿佛自己身在江湖, 而不是现实中, 他们的员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耳熟能详的武侠花名, 并一起用青春捍卫自己的名号。让每一个人拥有团队主人翁意识,主动地为实现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里巴巴注重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或相似的人进入,要求员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对其进行立体化的培训,从细节上关心他们,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浙商文化 积极稳健的政治态度。在现阶段的中国,政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航向,中国企业家对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跟纯市场因素的竞争同样重要。浙商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和准确的政治判断力,其政治立场稳健可靠,态度谨慎。他们既善于经营市场,更长于经营政府关系。 机智敏锐的战略眼光。浙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超前的眼光,对潜在市场的发掘,能抓住不为常人所察觉的市场机遇。拿捕捉商机的能力来说,他们能从纸币大小的毫厘之差中,找到发财的机会。 个人自主的文化观念。在浙江精神中,最根本的就是自主发展的精神了。他们认为老板不管大小总是老板,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前进方向。 见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浙江经济,就是从经营一颗纽扣、一枚徽章、一只开关开始的。浙江商人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创业,赢得最后的成功。 助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浙江非公企业100强,100强企业家中,90%出身都很低微。除了后来的培训深造外,这些人在创业初期大多是初高中文化。大都靠自立自强,吃苦

我国各大商帮的精神

1. 鲁商精神特征 鲁商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从清代的“瑞蚨祥”、“便宜坊”、“四大堂”、“八大楼”,鲁商、鲁菜就威震北京数百个春秋,现代的如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鲁商军团”,他们跨出国门,远征世界,屡创商业奇迹,让人刮目相看。新鲁商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特色。山东国有企业比重较高,民营企业家总体数量少、比重低。那些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由于与政府部门有各种各样割舍不断的联系,具有浓厚的官商色彩。 鲁商在经商风格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形成于山东大地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更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要代表。它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其中尤其深刻地塑造了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商业观念、商业心理甚至商业风格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鲁商精神基本特征可以这样概括:为商以德,诚信为本,谋利有度,竞争有义,利泽长流,以仁待客,宽厚圆融,精于核算。 鲁商比粤商具有更强的团队精神、更强的吃苦精神。在竞争中讲究义气,更为宽厚。但是鲁商与粤商相比,经商活动中冒险意识较弱。 2、苏商精神特征 江苏自古经济发达,近代苏商以从事棉粮贸易为主。20世纪30年代,苏商空前壮大,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一股经济力量,以张謇、荣德生为代表的苏商倡导的“实业报国”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苏商与擅长钱庄银票的晋商和专注商品的徽商不同,他们是以实业为本的新式商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到了20世纪80年代,显赫一时的“苏南模式”(主要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让苏商再度崛起,今天涌现出沙钢、苏宁、森达等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企业,一代新苏商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苏商精神特征可以概括为:安稳、中庸、善忍、聪明。他们崇尚实业、诚信经营、精细沉稳。他们注重薄利多销,不贪求厚利;崇尚“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经营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新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而在更宽、更广、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他们为人低调,礼貌待客。但是苏商与其他商帮相比,合作精神不强,喜欢单打独斗,“宁可独吞一条狗,不愿合吞一头牛”。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不受别人制约,发也发得明白,亏也亏得清楚。这种意识在很多时候会制约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从而错失横向联合、牵手共同做大的机会。 苏商深受人文风尚的影响,注重教育,提升修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苏商在众多商帮中最具特色的标识之一。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苏商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苏商中的产业英雄更多的因领头人的专业专长而取胜;而粤商的产业英雄则更多依赖产业集群的优势。例如无锡施正荣领导的公司在美国上市后,以160亿的身价一度位列中国内地首富。这位43岁的洋博士,1988年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就跟着导师马丁格林这个太阳能领域的“教父”级人物学习。科研成果产业化,是以施正荣为代表的高学历苏商的梦想。苏商的高素质,既是对自古以来苏商浓厚的文化教育背景的传承,也为新时期苏商迈向更高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 3、浙商精神特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现代商帮中旗鼓相当的可以归结为两个:新粤商和新浙商,他们分别代表着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重要经济区域的商业力量。浙商从时间上看,还可分为“老浙商”和“新浙商”。老浙商主要是兴盛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的宁波商帮和绍兴商帮,其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在上海滩。在那个时代,老浙商是继晋、徽两大商帮之后势力最为强盛的地缘性商人群体。老浙商的命运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商帮的命运几乎完全一样,在经历了战争和社会巨变以后,迅速走向衰败。但老浙商与其他商帮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老浙商移地香港,能够继续其在商业界的霸主地位;二是时隔30年后,老浙商的继承人——新浙商,重现在中国经济的大舞台。 新浙商承继了宁波帮、龙游帮等传统商帮精神。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积极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们善于发现、占领和拓展市场。哪里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那里就有浙江人去开拓。浙江人的市场网络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他们能够主动应变、变危机为商机。其次,浙商的团结合作精神是他们成功的有力支撑。他们以务实的态度,以项目等为纽带,来实现共享、共赢,因而也更符合现代商

浙商企业文化读后感

企业文化读后感 上周接收到公司发行的《企业文化》手册,翻阅手册内容,看到了公司核心价值观、愿景与使命、精神与理念、品牌形象等。让我明白我们的企业文化是经过多年积淀,并传承浙江少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同路同心”的核心文化理念,逐步形成具有券商行业特征和浙商特色企业文化,在过往的岁月里激励着浙商证券人昂首前行。面对新的征程,我们要将“同创、同享、同成长”融入工作生活,以实际的行动诠释和提升我们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一生去坚守。不管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有着竞争、有着利益冲突和各种诱惑,为此尔虞我诈,但我们应该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之道。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无一不是做人扎实、做事踏实者。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违背诚信、逐利忘义的人,终将受到社会的唾弃;华而不实、空头支票的做事方式,终将自尝苦果。公正坦率地待人,诚恳耿直地处世、踏踏实实的做事是做人明智的选择,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一直都很喜欢这句古话,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我们读过许多的名人名事,我们知道君子唯自强而立,只有做到自强不息,才能巍然屹立于人生的风雨之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刚刚从学校大门步入社会的新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培养和锻炼吃苦敬业的好精神。自强永不满足现状、永不畏惧困难、永不忘记责任的

企业精神要求我们积极去面对困难,思维要不断的创新、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在工作生活中,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我们会黯然、失落,如果我们在现状面前理由一堆、束手无策、推诿怕事,结果必然是效率低下、执行不力,最终局面将不可收拾。相反如果我们遇到难题了,多找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就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用人趋势是任人惟贤、能者上,有为者才有位,有作为者,才能有其职位。众所周知,无论从事哪行,要想自己出人投地、鹤立鸡群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创造更多比别人突出的业绩。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也是新人求职成才所必备的,立足“有为”,工作肯吃苦,勤奋加努力,才能真正“有为”、“有位”,进而达到有为与有位的有机结合。我们在要日常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将在公司新的发展大潮中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

浙商与粤商的全方位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87260670.html, 浙商与粤商的全方位比较 作者:刁宇凡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5期 [摘要] 浙商与粤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商人群体。在比较浙商与粤商重商文化的历史溯源和构成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两大商帮的商业文化、商业精神、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通过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浙商和粤商的优势和不足,使两大商帮在融合中成长壮大。 [关键词] 浙商粤商比较融合 浙商、粤商和徽商、晋商、苏商曾被称为我国“五大商帮”。其中,浙商和粤商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最具实力和影响的两大区域商人群体,也是改革开放后颇具活力的两大商帮,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创造出了无数的辉煌。而两大商帮自古至今都有着相同和各具特色的人文精神。比较浙商与粤商的历史溯源、构成特点、共同点、特色和发展前景,对浙商崛起与创造的今天,显得特别有意义。 一、浙江与广东重商文化的历史溯源 浙江和广东的商业文化都源远流长,而且都有着明显的重商求利的传统文化,这有别于儒家中重义轻利的思想。 浙江在唐代就已是全国工商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杭州、宁波和温州均为繁荣的商业城市。两宋以来,浙江更成为了全国工商业的重要中心。明代以后,浙江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强烈的求富意识和趋利尚贾的社会习俗逐步形成。而远在秦汉岭南文化萌发时,粤人就已经出现了较浓厚的“重商”文化。早在西汉时期,广州已是南方珠玑、犀角、果品、布匹的集散地;宋时,广州已是“万国衣冠,络绎不绝”的著名对外贸易港;明时设立了“十三行”;清时更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通商之地。 二、浙商与粤商的构成特点 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浙商与粤商中形成了富有独特区域特点的商帮。 粤商由客家、潮汕和广府商人组成。这三大不同特色的商业群体与广东三大方言及居住区域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客家人作为历史上从中原南迁的一大汉系人群,保留着黄河文化中稳实的传统,同时因为在历次迁徙中为了生存,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从曾宪梓身上可明晰地看到客家商人永不服输的特性。潮商则涌现出李嘉诚、陈弼臣等世界级巨商,冒险开拓、独立

剖析浙商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剖析浙商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摘要:浙江商人是中国近代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区域商人群体。在历史的演变之中,浙江商人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浙商精神”,即勤奋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浙商能够长久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相信浙商精神对我们而讲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值得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浙商精神;勤奋;合作;创新 一、浙商精神的历史渊源 浙商已经成为了中国数量最多、分布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营者群体,浙商模式是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浙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货郎游走和创业探索的阶段,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个阶段是浙商的起步阶段,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白手起家,风吹草长;其次是蚂蚁雄兵和资本扩张的阶段,大致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阶段的浙商基本已经完成了资本的积累,开始接受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前沿,推进各行业往纵深发展;最后是翱翔天空和市场化时代,大致是进入21世纪至今,浙商成功汇入经济全球化后的市场经济(周明宝,1992)。 浙商精神是浙商从起初的货郎转变为现代的成功企业家的经验积淀和总结,同时也是这个转变过程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浙商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源头,是集中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市场文化的综合体。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中的“入市苦行”观念是浙商重要思想来源,儒家孔子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偶像,是浙商精神的起点;明清之际,浙东学派,尤其是王阳明、黄宗羲、全祖望等大儒的思想成果,是浙商的精神动力。今天“入市苦行”的文化观念依旧是支撑浙商的精神源泉,这种文化在浙商身上表现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职业无贵贱,生意无大小(孙勇才,2005)。同时,浙商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开放式的接受西方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浙商精神的精髓也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勤奋、合作和创新,而西方学者韦伯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李建华,2008),浙商精神和韦伯命题是和而不同。浙商精神也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温州一度被称为中国的“耶路撒冷”,基督教的传播客观上为商业活力提供了一部分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张俊华,2011)。而当今浙商的职位开放、股权开放、财务开放等也从各个测面反映了浙商企业中的管理革命特征(徐炎章,2007)。浙商兼容并蓄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是浙商保持生命力,蓬勃发展的根基,具有普遍和关键的借鉴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