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糊美术论

模糊美术论

模糊美术论
模糊美术论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模糊美术论

姓名:龙新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师:曲湘建

20040401

中文摘要

本文运用了模糊认识的基本原理,即模糊集合论、模糊关系以及模糊逻辑学阐述美术这个概念,指出美术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美术的模糊性来自于美术的内涵与它的外延。美术的内涵即美术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是模糊不清的,这种模糊性来自于二方面。其一是形象的模糊性,形象的模糊性是由于大脑的认识结构和客体的复杂多变性相关的,其二是物质材料的模糊性,对于美术领域中物质材料的选择将与传统美术中的物质材料大相径庭,新兴的媒介将透破美术领域中物质材料的边界而走向模糊性。美术的外延即美术这个概念适用的范围无限放大,美术外延的放大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传统美术的外延即美术的四大类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之问的边界变得模糊,相互问的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其二是美术作为艺术中的一大类,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模糊,同时,由于艺术边界的无限放大,艺术已很难找到明确的内涵,这是美术走向模糊性的另一个方面。一一

作者在论证了美术是一个模糊集合,美术具有模糊性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美术论。模糊美术是一种与传统美术相对的定义,它具有非定义化、允许边界状态和不具有明确外延的特征。模糊美术是随着美术边界的不断扩大,人们认识现代美术的一种灵活的方法论。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构成矛盾的二体,不成在绝对的模糊美术,模糊美术是相对于一定认知场上的模糊。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互相对立,时代的变化,人文的变化,模糊美术必将突破传统美术的樊笼,与各学科进行广泛融合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美术的范式;同时,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又互相转化,模糊美术将不断的丰富传统美术的内涵。模糊美术,美术至境,它妙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指归可解与不可解之会,求最大人文之关怀。

关键词:模糊集合美术美术内涵美术外延模糊美术

Abstract

Thispaperpointsc}ut廿1eideaoffineartsisaVa“e哆processby

thetheoryofusingme向ndamentalprincipleoffuz纠recognition,廿latis

矗lz巧assemblage、mz巧relationshipand如zzylogic,todeconstmcttheideaoffineans.The向zzinesscomesfrOm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虹nearts.T11econnotationoff-mearts,matiswheremefineansdistinguish矗omo.【lleransubjects,ismzZyandthe如zZinessexistsintwoaspects.0neaSpectismemzzinessoftheimagerywhichisdecidedbythe℃ognitionstmctureofourbrainandthecomplexandvarietvoftheobiects,anomeristhefuzzinessof也ematerials.TheselectionofmaterialofmodemfineartswiIlcompletediff毫rent行ommaterialintraditionalfineansafldsomenewmediumwillblurmelineofdistinctionoftllemandgoto血zziness.Theextensionoffinearts,matismesuitablerangeofthisconeept,originates协的aspectstoo.oneaspectistheboundaryoftraditionalfineans,thatispaiming、sculpture、architectureandcraRsartsbecomesVague,theirconciliato可isbecomingmoreandmoreevidently,anotherisasonekindof叫whichboundaryisunIimitednow,fineartsis向zzywithotherartsub‘ectsa11ditishardtodefinitemepre6iseco皿otationofit.Thispaperpresents“thetheoryof如z巧6nearts”onthefoundationofdemonstrationtllatfineansisaf比zyassemblageanditpossessesthebasiccharacterof如zziness.Thetlleo呵ofmzzyfineartsisadefinitioncomparedwimtraditionalfllleartsandithaSmecharacterofnon-definition、penIlisSi衄ofu11limitedshationa11dwithoutdefiniteextension.Itisalsoaflexibleme也odtheoryonwhichmanrecognlzemodemartdependast11eenla玛ementrangeoffinearts.Fuz巧fineartsandtraditionalfinearts;cons“tute觚ofaceofacontradictionandit

doesn’texistabsolutemeaningof血zzy矗nearts.FuzzyfineartsiscontradictiVewithtfaditional6neaftsanditwillbreaktheboundaryoftraditionalfineartsandchangeitsmoldonthefbundationofextensiveconciliatorywimothersubjectsasthedeVelopmentoftimeandculture.Andatthesametime,mzzynneartsandtraditionaIfinesartscaIlconverttoandenricheachotheLFuzzyfineartsisthesupremeidealstateof6neartsanditsdesifabilityexistsitsexplicationandinlplicationofitsremarkanditsconcemmentofhumanitvandculture.

KeyWords:Fuzzyassemblage;Fineans;Theconnotationoffineans;Theextensionoffinearts;Thetheo叮offIuzzynneans

使得对许多新兴的艺术门类的划分出现了模糊性,许多新型不断的冲破艺术的界线。达达艺术之于反传统、反美学:波谱艺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大地艺术冲出美术馆,走向自然;权充艺术反远创;行为艺术打破艺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等。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

作者在论证美术的外延与内涵具有模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美术论,现代美术是一个模糊集合,集合内的各元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模糊美术具有艺术非定义化的特征,同时,允许各元素处丁I边界状况以及模糊美术不再具有明确的外延。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又是‘个矛盾的二体,模糊美术处于边界状况r{1的各元素将冲破传统美术的樊笼,与艺术的各大J、J类广泛融合,同州,也会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模糊美术是当代对当代美术的一种灵活认识的方法论。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构成矛盾对克的二体。它们的对立性体现在模糊美术将不断的突破传统美术的樊笼,与各学科广泛融合而融入大的美术范畴。它们的统一|生体现在模糊美术并不是绝对的模糊,而是相对与传统美术程度上的模糊,模糊美术与传统美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模糊美术体现为一种美术的境界,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旨归可解与不可解之会。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为人的艺术。艺即人,人即道,道即艺,人、道、艺溶于一体,祈求最大化人文关怀。

俗话说:“艨胧之时有朕兆可寻,模糊之中有端倪可察。”说的是在认识活动中,模糊现象、模糊概念、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等是人们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美术作为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种方法论,在主客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间,同样也会伴随着模糊性,我们追求的美术的境界是否是一种模糊的境界。同时,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直到今天已经不断的裂变,很多美术现象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概念和范畴,变成了一种类属不清的艺术形式,综合艺术的现象已经是愈演愈烈,美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否变得模糊不清。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模糊性的问题,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一则笑话,讲大阿訇每次理发总不给钱,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

“你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这还要问!”大阿訇答到。

飓飓几刀,阿凡提把大阿訇的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的手中,大阿訇哭笑不得,谁叫他“要呢?”

“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发问了。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阿訇赶紧说。

“不要,不要。

又是飓飓几刀,阿凡提将阿訇的胡子刮下。故事中的要与不要可作不同的解释,换句话说,他的语言具有模糊性。

在古希腊也曾流传欧布里德的“麦粒堆悖论”与“秃头问题”。“麦粒堆悖论”是讲“一粒种子肯定不叫一堆,两粒种子也不是,三粒也不是…、…那么,照此下去,一亿粒种子也不口L{一堆啦”“秃头问题”是说“有十万根头发不能叫秃头,他掉~根也不算秃头,再掉一根也远不能叫秃头,以次类推,他掉了十万根头发还是不能算秃头。”

其实,一粒与~堆谷子以及一根与十万根头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问的区别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二者之间不存在什么明确的界限,二者之间带着某种程度的模糊性。+在人类的美术史上,同样存在着许多概念,这种概念含蓄无垠,思之微妙,其意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旨在可解与不可解之会,引入如入冥漠恍惚之境。这种可言与不可言、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从清石涛的“不似之似”到齐自石的“似与不似之问”,这似与不似之间带着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亦是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境晃。相似的概念范畴有“虚实相生”“知黑守白~‘神思”“妙语”“道”“一画”等,这些都是一些在美术史上表现的一些模糊的概念范畴。对美术模糊性的认识,首先必须了解模糊性的~些概念。

模糊性的几个基本概念

1.1、模糊性的基本含义

模糊这个词,古以存之。宋朝学者胡宏在所著《五峰集》中写

到:‘!见处要有领会,不可泛滥;要极分明,不可模糊,直到穷神知化处,然后为是耳。”这里的“模糊”指的是古汉语词“模糊”所具有的基本含义,即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官视觉的不分明,不清楚。”“模糊”这个词它主要用于指一般意义上的模糊感觉或模糊现象等。在现代汉语中,“模糊”一词在一般意义上的模糊即原汉语的“本体词”原义,但是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模糊”却是一个现代汉语“外来概念词”,指的是人类思维的概念范围以及客观事物的所指范围缺乏一个可以明确界定的边界。

1.2集合与模糊集合

在我们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事物,每个事物之间都有自身的性质,如形状、颜色、气味等等。事物的性质和事物间的关系,我们通常称之为事物的属性。概念即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一个概念也有它的客观内容;即是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一个明确的概念具有咀确的内涵与外延,反之,一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同样是不具有明确性的。一股的说,我们把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构成集合的事物叫做元素。如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属于美术。美术是由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这四个元素组成的集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具体的看清美术这个集合的元素,比较直观。如果这个集合的元素数目很大,我们还需要用描述法,即用描述集合元素所公共属性来确定这个集合:具有这属性的元素属于这个集合,否则就不属于。如,凡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的画都可以称作表现主义绘画。

对于一个概念,如美术,我们可以用内涵的方式来定义,即给出美术的种种特征加以确定;也可以用外延的方式,即在所讨论的事物的全体,列举出美术所确定的那部分事物。内涵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任何反映现实事物的概念都具有确定的内涵。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是事物所指范围的心理表征。确定概念的两种方法与确定集合的两种方法,即描述法与列举法是完仝相同的。事实上,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所讨论事物的全体中一个集合。

明确的概念其外延十分清楚,这个相应的集合构成也就十分清楚;反之,对一个模糊概念,其外延的边界是不清晰的,有的元素属于与不属于这个集合就不那么确定。如“冷色”这个概念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在色相环中,兰色属于冷色,这是确定的,但绿色系列中的颜色有的就不那么确定了,橄榄绿与草绿,翠绿与墨绿,彼此间有的接近冷色,有的不太接近冷色,同时还要依它们所在的环境而决定。紫色也具有同样的模糊性。冷和暖在色彩学中是一对在内涵上具有鲜明模糊特征的概念,概念外延的部分往往有在我们的研究对象构成的类的边界不能截然确定的时候。例如,“秃子”,“冷暖”,“小汽车”,“狭窄的街道”,“短句”,“笑话”等等都是。属于与不属于这种类,或者如同大家称呼的所谓模糊集,它不是一种或是或非的命题,而是表示一种程度。因此,可以形式的把模糊集看成这样一种类,即元素属于它到不属于它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显然,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对象,都是上述定义的模糊集。明显的模糊性。

模糊集合论的概念美国著名数学家扎德首先提出,他在《模糊集合》一文中说到:

模糊集,是研究某种类型的不清晰性而尝试的一种理论。这种不清晰发生在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构成的类的边界不能截然确定的时候。.

以上所说,模糊集研究的是对象的不清晰。这种不清晰就是指类的边界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即对象的模糊程度。为什么对象会出现不确定的模糊性?因为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其性质,特征,范畴也是十分复杂的,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它经常介于乎彼与乎此之间。彼与此之间存在着难以确定的中间地带,它非彼,又非此,因而,既不能把它划入彼的范畴,又不能把它划入此的范畴。它存在着既属于又不属于的不清晰,也就是模糊性。例如,在蓝色范畴和绿色范畴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的颜色,有的接近于蓝色,有的接近于绿色,有的处于二者之间,这便是隶属度,这个模糊集合中的许许多多的中间环节,相互渗透,造成了不确定性,这便是模糊集合的根本特征。

像“蓝绿色”这样的模糊集合,它的焦点不在蓝色和绿色的中

间部分,“蓝绿色”集合似乎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绿色”范畴的焦点,一个是“蓝色”范畴的焦点,而且它似乎也有两个边界,“蓝色”范畴的边界和“绿色”范畴的边界。同时,在“蓝绿色”范畴中,一个刺激的隶属度并不会低于它在“绿色”范畴或“蓝色”范畴的隶属度。“蓝绿色”这样的合成范畴,看起来就是原始范畴的一个模糊并集。原始范畴可以相互联系或相互重叠。也可以相互分离,但是,它们的集总是存在的。在数学中,模糊集合是通过隶属函来定义的,它的运算也是通过隶属函数来进行。从基本颜色范畴“蓝”,“绿”,“黄”和“红”中,我们可以衍‘扛出很多颜色,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模糊集合。“蓝绿色”是“蓝”和“绿”的模糊并集,“橙色”是“黄”和“红”的模糊交集,“紫色”是“蓝”和“红”的模糊并集。还有许多复色都隶属于这种模糊集合。

1.3模糊关系

在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关系这个词并不陌生,写生画教学,经常是围绕“关系”这个词而展开的。在素描教学中,有比例关系,有黑白灰节奏关系,点线面构成关系等。在色彩写生中,有色彩的明度关系,冷暖关系,纯度关系等等。我们只有通过将自然界中众多复杂的关系清晰化,条理化,才能把握好对象。但是,一个概念相应地应有一个对象的集合。例如,有黑白灰这个概念,就有全部黑白灰的集合。我们可以采以描述法和列举法,即外延和内涵定义这个集合,把它表述清晰。但课堂上,老师常用的方法是,只说黑的程度与白的程度问题,具体画面具体指导。如,他常会说,黑裤子,黑头发,黑衣服,黑鞋子几种黑是/1i间的,只说差别,让学牛尝试几次,这样就很清楚了。他并不要给出黑与白的全部,也不要讲清黑白灰的严格定义,而只是靠极少数几个实例代表全体,就教会了学生掌握了黑白灰的概念?。对学生来讲。黑白灰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模糊概念,黑白灰的集合是一个模糊集合,老师教给学生把握黑白灰的方法是通过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它,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还必须教会他拉大黑白两极,略去中间层次,然后逐步加深对模糊的中间情况的了解。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还会经常提及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所有的这些关系又是变化

不居的。在一幅画面中,~笔颜色下去,会包含着多种色彩关系,这一笔颜色,又会制约着其它的色彩表达。

模糊关系其实是一种同和异矛盾统一的关系。在美术概念的范畴,这种同和异的关系我们通常称之为对立与统一。同既是统一,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合、相近,亦就是相似。是异中之同。异既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左、相异、矛盾。但它不是完全百分之百的不同,而是同中之异,是统一中的对立。客观世界的相似性普遍存在,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象、相近、相锲合的现象。客观事物之间不是这点相似就是那点相似,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便形成了事物之间的交叉、层叠、参差、融会、互渗、暗合。相似性是指相似的程度。相似性既存在于客体中,也存在于主体中。不同的客体之间,不同的主体之间、不同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似性。其实,任何“观看”都是在一套关系中的观看,某种关系可以把一件事物同另一件连接到一起,组织这些关系所依靠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即相似性原则。相互类似的事物在视觉上总是被联系到一起。正是客观世界的这种相似性关系构成了模糊关系的基础。

模糊关系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到,如我们对一些事物进行决策的时候,经常用一些诸如“完全肯定”,“有点对”,“非常正确”,“不太可能”,“有点对”,“可能全错”等语言来描述对象的真实程度。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哲学研究一书中提出“家族相似性”原理来解释客观世界的这种模糊关系。

他说:“例如,试考虑下面这些我们称之为‘游戏’的事情吧。我指的是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等。对于所有的这一切,什么是共同的呢?清不要说: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会都被叫做‘游戏’——请仔细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全体所共同的东西,而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再看一看字牌游戏;你会发现,这里与第一组游戏有许多对应之处,但又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丢失了,也有一些其它的特征却出现了。当我们接着看球类游戏时,许多共同的东西保留下来了,但也有许多消失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考察许许多多其它种类的游戏;可以从中看到许多相似之处出现而又消失了的情况。这种考察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的网络:

有时是整体上相似,有的是细节上的相似。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表达方式来刻画这种相似关系,因为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相似关系: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也以同样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所以我要说:‘游戏’形成一个家族。”

清代画家石涛提出的这种“不似之似”既是一种相似性原则,揭示了艺术与生活的辨证关系。似与不似既具有模糊程度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似与爿i似之间,存在着许多模糊层次,这种模糊层次既有主体的认识不清,亦有客体本身的模糊,也有主客体问相互交流产生的模糊不清的认识。在色彩学中采用模糊关系,我们可以把一种类属不明的颜色进行分类,而这种分类往往又是一种暖昧的分类方法。如冷暖,色相等,你只能依据…种相似关系而不是对等关系,相似关系既具有模糊关系不确定的特征,它不是严格的相等、相同,而是“相象”、“差不多”。在形状的观看上,人们通常把一些不是完全相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北斗七星象一把长柄勺子,眉毛象弯月,脸象冬瓜等等。在美术中,形的联想、色的联想往往都具有模糊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的模糊性产生于以一定认知场为参照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运动的过程。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千差万别,加上它们又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这是我们关系模糊的客观依据。就主体而言,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关系本质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值关系,即决li是要么完全反映客观,要么完全不反映客观,而是在程度不同上反映客观。也就是说,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关系就是一种“模糊关系”。人的认识毕竟不能洞悉事物的全部复杂性,同时,从感觉直观的信息获得到理性水平的信息加工处理,人的认识总是要受到理论、心理、情感、习俗和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人们又总是本能地利用联想、想象来填补思维的逻辑缺陷,因此,人们的每一具体认识总是有不完全性、不充分性和条件性。这是导致模糊关系的根本原因。

1.4模糊逻辑说

在“秃子悖论”和“麦粒堆故事”中,就存在着一种精确推理

也很明确,仪指绘画和雕塑。在克鲁格构建的艺术体系分类中提出广义的造型艺术,雕塑借助躯体的美、绘画借助轮廓的美属纯造型艺术,园林属复合艺术,建筑、字型和货币属实用艺术。歌德提出了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而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首先提出了形象问题。现代的“造型艺术”仅指以物质材料进行形象创造而区别于非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形式。象音乐、文学等亦塑造形象,但这些都是非物质材料。在现代艺术中,象观念艺术就是一种类属不清的艺术形式,它往往运用非物质材料如语言、文字等,这使造型艺术的外延显得模糊。

从人类感受艺术的感官方式不同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在门德尔松在《论美的艺术和科学的基础》中根据运用的符号的不同把舞蹈、绘画、雕刻和建筑分为视觉艺术,其中,舞蹈为动态视觉艺:术;绘画、雕刻和建筑为静态视觉艺术;绘画为平面艺术,雕塑和建筑为立体的视觉艺术。舞蹈被划为视觉艺术,这是视觉艺术表现为模糊不清的一个方面。工艺美术并没有列为视觉艺术的行列。在现代艺术中出现的视听艺术,就是模糊类别的艺术,它模糊于视觉与听觉之间,人们往往只是把它综合为视听艺术。

二十世纪的艺术分类更加复杂化,更加综合化。日本当代美学家渡边护在《艺术学》中,把艺术概括为八种类型:一、纯艺术和应用艺术:二、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三、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四:从感知的方式上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及综合各种感觉的艺术如喜剧、电影、舞蹈:五:根据材料来分类;六:故事艺术和构成艺术,前者指小说、电影、戏剧等,后者指美术、音乐、舞蹈等;七:完成艺术与演出艺术;八:单一艺术和复合艺术。在艺术的分类中,有的艺术形式具有艺术的典型特征,有的艺术形式远离艺术的特征而是艺术形式变得边缘化,艺术的边界变得模糊化。

艺术的分类往往是根据每一门艺术的具体特征而划分的。艺术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艺术分类的方法也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美术在我们现今的教科书上把它定义为“造型艺术”,将“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概念蕴涵与其中。“造型艺术”仅指以物质材料进行形象创造而区别于非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形

式。也有的教科书上直接使用“视觉艺术”来指代美术。造型艺术大部分的时候多指绘画和雕塑,而建筑通常被划分为空间艺术,工艺美术一般常常被划分为实用艺术。现今对于美术的外延通常指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要确定美术的模糊性,必先知道在美术中存在着一种类别,而这种类别很难将其划分为美术的类别,因为这种类别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一种连续的、逐渐递进的隶属关系。那么,我们按照一般的定义把美术定义为“造型艺术”,同时,确证在美术的外延中是否包含了一种模糊类别。

造型艺术其基本特征应该是它的形象性,前提是使用物质材料,一般来说它的外延包括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这四大类。

2.2美术概念内涵的模糊性

2.2.1形象的模糊性

2.2.1.1视觉形象的定义

形象,在我国古代,把“形”字解释为“见”。如广雅释诂三即说:“形,见也。”礼记乐记中。“形于声”即解释为“形,犹见也。”易墼辞传中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说,看不见的是道,看得见的是器。至于“象”者,许慎在其说文序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这就是说,象形就是根据外物的形状来摹仿外物,“依类象形也”。拒上所说,形象亦指外物的形状和象貌。这一形状和象貌,是我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看得见、听得到或者摸得着的。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很典型,细细读来,仿佛描写的是自己。《水浒》中的人物如宋江、林冲、鲁智僧等,一个个有血有肉都很生动。美术中也有很多形象如雕像维纳斯、油画肖像蒙那丽莎同样是经典形象。但是,这些文学艺术的形象都具有不却定性。对于阿Q这个形象、十个读者勾画的形象都不相同。对于维纳斯的雕像,摆在不适当的环境,你会觉得它并不美。这并不代表维纳斯不美,而是维纳斯这个形象在我们的心中具有不确定性。美是变化的,很多艺术形象也会依人依时而产生变化。艺术中的形象,正如严沧浪在《诗话》中所日:“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一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2.2.1.2视觉思维中的形象

形象的模糊形是与人的思维相关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的结构,这一整体的结构又分为若干区域,在这些区域里,人的思维对各种信息、符合进行编码、储存、加工、叠合、创造的任务,大脑皮质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调节,形成你中有捌、我中有你、亦彼亦此的模糊整合运动。大脑皮质细胞各神经元彼此存在着千丝万鹭、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就像一台电脑,有时候你很难知道为什么电脑会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有时候它一下就突然停止运行,下一次可能又恢复正常。人脑要比电脑复杂得多,对于每一次的信息都会产生无数次的反映,有的信息可能会丢失,有些没有的信息可能有会增添上来。大脑的模糊整合,这是形象模糊性的重要来源。视觉思维中的形象往往具有模糊性。阿恩海姆在他的《视觉思维》一书中说到:“某个人留在我心中的形象;是从他的多个方面和他的多种情景中攫取出来的精华,是不断对它的原型中某些典型特征突出、放大和修改之后的产物。相似的记忆痕迹之间,会相互联系、相互加强和相互削弱,乃至相互替代。其结果是储存了大量的视觉意象,有些意象清晰明了,有些的模糊无形;有的是整个物体的相貌,有的则仅仅是它们的一些片断。”视觉意象就像是一个人对着他的艺术作品多年来不断进行修改一样,视觉意象也在我们的大脑中不断的进行修改,调整,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一个画板上的或被心灵的眼睛‘看’到的粗略意象,有可能是不准确和模糊的,但对于一幅极尽事物之细节的图画来说,同样也有可能是不准确和模糊的。”

我们的视觉观看事物是有选择的,我们的每一次观看并不是像照相机一样被动的吸收信息,外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很多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信息都会吸收。有的会一扫而过,不留下任何痕迹,有的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暂时不用;对于我们需要的信息,我们会马上做出反映。正如一个扒手在公共场所偷东西,这样的小细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注意到的,而遇到警察,他发现扒手的概率会比一般人的概率要高。虽然我们的眼睛盯着某一事物看时,我们

能够发现足够细节。则正如一堂写生课,三十个人,对着同一个模特,会画出三十个不同的形象,这是每一个人对于信息的选择不同。

我们视觉形象的模糊性,还来自于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正如在纳西族《东巴经》中所说:

天还没开低还没劈的时候,先有似天非天、似地非地的象征。

太阳和月亮还末出现的时候,先有隐隐约约似曰非日、似月非月的影子出现。

星和宿还末出现的时候,先有隐隐约约似星非星、似宿非宿的象征。

山岳和川流还末形成的时候,先有隐隐约约似山非山、似川非川的象征。

在原始混沌的世界,在人们的身边无时不在的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是由当时人们的认识能力是卡甘关的。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周围同样存在着许多模糊与不确定性。这是与事物的复杂性相关的。

2.2.1.3西洋绘画中的形.

形象的模糊性,在美术史上,印象主义是体现得最典型的。瑞士美学家沃尔夫林说:“整个印象主义只是特定形式的一种神秘的模糊化。不清晰的风格实质上对16世纪来说不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17世纪则认识到这是一种艺术的可能性。整个印象主义便以此为基础的。当眼睛在半明半暗中发现了某种魅力时,通过使形状变模糊来描绘运动才首先成为可能。但是不仅实际的运动现象,而且所有的形式中都保留着某种适合于印象主义的不明确定性。”绘画在印象主义以前,一直于文学有着某种联系,绘画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文学的功能,是在讲故事,有关于宗教、神话、战争、史事的故事,而所有的这些故事都希望借助于绘画的手段,通过图象的来增强其说教的力量。绘画在造相机还没有发明之前曾扮演着相机的部分功能。乔托的《哀掉基督》、马萨乔的《出乐园》、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等。我们看美术史,看的是它们的时代,正如我们的后代看我们时代保存的大量的图象信息一样。

形象的真实包含了客观的真实与主观的真实,在这二者之间,真实的过渡是模糊的。有的画家表达客观的真实,有的表达主观的真实,有的徘徊在二者之间。薄伽丘在他的是日谈中对画家吉托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