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含三维目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单元(含三维目标)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辨认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运用东西南北来来描述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图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挂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及简单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

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第四课时认识简单的路线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第9页例5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二、新知: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四、总结:

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第五课时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

七个方向,会看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直尺,习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

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

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第一课时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分小棒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小棒,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5.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除法估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

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比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5、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第三课时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过程与方法: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

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

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48÷8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27÷3 6×7 5×8 40÷5 45÷5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2、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1)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0÷4 280÷7 300÷6 540÷9 24÷2 84÷4

2、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3、竖式计算

8÷4 25÷5 64÷8 65÷9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 68÷2 84÷4 78÷3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2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

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

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

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教学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40÷8 360÷3 150÷5 36÷3 33

÷3

2、竖式计算

69÷3 78÷3 95÷5 72÷3 78÷3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

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

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

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第21页第4题。

第三课时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

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

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

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

——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

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

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法中,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

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第六课时除法的验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25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与笔算方法,理解其验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尝试、归纳等活动,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验算、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 27÷9= 8×8= 56÷8=

()×6=18 ()×9=27 ()÷8=8 ()×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第七课时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与方法: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找联系

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

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

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

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上的数

出示2 ×4=104,你能在上填正确的数吗?

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二、熟练笔算方法

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

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 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1)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28页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0”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

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

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

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

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

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6。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 试一试。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 出示计算 420÷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

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练习

1.第28页做一做

2.第29页的第一题。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确定的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趣化、多样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的提升,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2+3和3+2是相等的,我创设了多种情境,我曾经让两个小朋友站在不同位置分别观察出2+3和3+2;也曾经让学生动手操作,前后两人面对面摆一组小棒,按教师指令分两堆,由于两人观察方法不同,也分别得出3+2和2+3;最后我还设计成操作游戏:“掷积木”,同桌两人中的一个用两块正方形积木,六个面上分别都写上1、2、3、4、5、0这六个数,由一人掷一次,告诉同桌,两块积木最上面的两个面上的数合起来是5,这时让对对方猜一猜,这两个面上的数分别是多

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通过分析、猜测得出1和4、4和1、2和3、3和2。这三种游戏逐层递进,创设了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为主线,体现了师生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三维目标系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是“组合变量”,直接影响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我曾经看到一个“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片段,课伊始,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出示的两个算式:①64.1÷9.99;②1÷3。算着算着,安静的教室渐渐“乱”了起来。有的学生一边计算一边嘟囔,有的与自己的同桌议论起来,有的干脆停下来对着题目出神。教师微微一笑,示意大家都停下来观察、分析题目里出现的状况。等学生基本弄清了商(循环小数)的特征,教师问大家:“既然循环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全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1 水墨游戏教学目标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教学重点: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教学难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教具:国画工具、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 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

人教版最新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安排)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努力,进取心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200个;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300;词语表的词语325个。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三维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三维目标,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裁体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

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由以“知识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数学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几点看法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数学教学过程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努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总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目标 1.通过语文学习启迪学生思想,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现代和思想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对学习汉字有比较深厚的兴趣,养成初步的主动识字习惯。认识217个生字,会写字279个生字。 3.继续学习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能用毛笔描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在意。通过阅读能力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初步养成读书看报习惯,收藏并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万字。 8.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9.继续学习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心。愿意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0.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而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1.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就不理解的问题向人请教。学习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学习简要转述。能转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2.能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13.能逐步从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4.结合语文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愿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习合作。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详案19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所有课时详案共199页) 第1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 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 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 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本单元的其 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 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 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 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 16 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 个 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燕子》 2 课时《古诗两首》 2 课时《荷花》 2 课时《珍珠泉》 1 课时语文园地一 3 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 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 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 环境的意识。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 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 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二、教学目标 1、认识 38 个生字,会写 40 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 2、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摩;体会 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 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最新文档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构想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围绕“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总结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从而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掌握知识”层面的评价 新课标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没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相反,它对掌握知识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和相对完整的可迁移的知识结构。 1.对“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 对学生在“感知?理解新知”这一阶段的评价,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操作:(1)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分。 传统的课堂教学新知的导入目标直接指向于习题、例题的解决,在这一部分较为弱化,而按新课标理念,在导入新知时,应从新知的产生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等不同的角度,提供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的、有意义的感知材料和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选取的感知材料是否包涵了新知的本质属性。 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新知的本质特征,并选取适当感知材料作为载体,恰当地承载新知的本质特征,从而为高效率的课堂打下基础;(3)在过渡过程中的诱导是否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是否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展开积极的求知探索,从而顺利实现学生认知的正迁移,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4)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起到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对“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小学数学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思索汤春燕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织里实验小学沈霞 教案实录如下: 一:比较活动,渗透思想。 师示一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认识这图片吗?说说你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生: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师:如把这一边作为底,高在哪里? 生: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而且互相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成图形。 师:对,它不是轴对成图形,但它是另一种对称图形,以后学下去你们就知道了。师:刚才同学说到高有无数条。老师就以这一边为底,画一条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1、师:汤老师为你提供数据:底30厘米,邻边20厘米,高15厘米。请你用你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 (生试) 交流: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生1 :30×15=450平方厘米(底×高) 生2:15×15=225平方厘米(高×高) 生3:我把它分成了2个三角形,分别求出2个三角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4: 30×20=600平方厘米(底×邻边) 师:还有吗?(无人再举手)终于没了。怎么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出现这么多方法,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对的?赞成第一种的请举手…… (学生形成两种意见,底×高与底×邻边) 2、辩论说服 师:汤老师不做裁判,你们分成两方,用你的理由说服对方。 (辩论开始……)

师:当真理偏离轨道时,汤老师要站出来了。 观察课件(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化:底不边,邻边不变,面积随着运动而变化)师: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所以它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师:所以我们可以擦掉了底×邻边,是吧?否定一种并不说明剩下的是正确的,用你的理由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生:把它剪成另一张同样大小的高,变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相当的重要——转化。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数学中称为“等积变形”(板书)。 3、动手验证。 疑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呢? 动手后看屏幕,同桌讨论三个问题1:你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2: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长方形与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粘贴大小不同的图形。展示完后回答三个问题。 师:虽这四张不能代表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那你能否推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 生:能! 师: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能转化成正方形呢? 4、总结公式:S=ah。 师:我们通过猜想、验证、辩论总算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这是一块平地,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2.这是山西省的地图,要求它的面积,怎么求?(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提供数据:底550㎡,高300㎡。…… 3.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请你算一算,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据学生回答板书……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三篇 对于三年级下册语文,各位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计划?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借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4人,上学期语文期考平均分84.23分,及格率98.44%,优秀率59.38%。 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字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多种方式,加强以人事汉字的复习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优的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时代的脚步。 2、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的三个观点。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全面性落实目标 三维目标中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其中,知识与技能仍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放在了突出地位,后面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可称之为“过程性目标”)。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在此,本人拟从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出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理解、把握和处理三维目标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因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对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把握失当;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没有得到落实。 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各种“生动” 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时地加入一些贴标签式的“道德情感教育”,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很多课堂上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成绩检测时,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往往达不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基本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478-21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 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五班共有学生47名,其中男生31名,女生16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人数少,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情分析与应对措施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城子小学薛招招 一、学生个性分析: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 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 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 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 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 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 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 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常听 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00分,怎么到三年级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的确是这样,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 要各位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 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相反,如果三年级成 绩滑下去了,那基础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如果现在孩子的成绩偶尔下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正确帮助他们顺利学好这一年。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常正确的评价孩子。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当然,表扬、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 用钱去贿赂孩子。当孩子学习马虎时,我们要及时督促,严格教育, 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 三、存在问题分析 1、有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养成 结合学生平时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失分可归因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很好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教案 【篇一:201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使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和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思索丁爱平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 织里实验小学:崔琴教案实录如下: 课前准备: (1)师:小朋友,今天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课堂储蓄罐。 丁老师会把大家上课的好习惯用五角星来表示,咱们把好习惯一个一个的存进课堂储蓄罐…… (2)猜谜语:①眼睛②钱----人名币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课件播放,奖励小动物,小动物都要各自喜爱的礼物,教师边说旁白)----这可怎么办? 生1:(小手举的高高地,迫不及待地,)发钱。 生2:发钱 师:哎,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指明说) 师:钱的用处还真是挺大的,那小朋友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课题),小朋友见过人民币吧。 二:新授,合作学习。 认识1元,1角,人民币单位。 师:桌子上的盒子里就有人名币,如果你认识的话,就向同桌介绍。 师:谁来做光荣的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 生1:这是一元。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里有一个“1”,这里有一个“圆”,合起来是“1圆”。 师:谢谢你,小老师!(向学生鞠一个躬) 师:“壹”是大写的1,单位是“圆”,一般写作:元。 师:这是什么?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师:把你们桌上的1元举起来,有的小朋友举的是这种,我们叫它纸币(齐说);硬币,新版的。 师:小朋友,看仔细啦!看大屏幕。老师这儿还有一个“1元”? 生(齐):1角 师: 1角?不是有数字1吗? 生:1后面有一个特殊的汉字“角”(板书) 师:“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和1角虽然都有1,可是单位不同就差的远了。 师:这儿还有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指名说)后面的三个都是几分。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探索,认识元、角、分的进率。 师课件出示。 师:小狗,别哭,别哭,我们来帮你看一看! 师:(先出示一张1角)猜一猜,小猪的信封里一共有几张1角? 生1:10张 师:咱们一起数一数。1元和10角怎么样啊?(板书:1元=10角) 师:谁来安慰小狗? 师:小马的钱在信封里,都是相同的纸币,抽一张看一看,是几角?猜猜,小马有几张5角? 生:两张。 师:为什么? 生:因为5角+5角=10角 师:小猴的钱也是相同的,抽一张看一看;那么,里面一共有几张2角的? 师:只要是10角就是1元。 四、练习与巩固与提高: 1元=()角 2元=()角 10角=()元 40角元=()元 师:1元等于10角,那么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答,板书)那么要攒多少1分才是1角啊? 播放儿歌《1分钱》,一起唱一唱。 师:盐城实验小学的朋友真了不起,不仅爱数学,而且表演也很自信,大方。小动物们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最新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23名,女生22名。从整体看,本班孩子活泼可爱、积极向上,上学期成绩令人满意。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