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_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_邵帅11111111111

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_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_邵帅11111111111

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_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_邵帅11111111111
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_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_邵帅11111111111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知识点总结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试验周期长。 2、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3、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 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栽培条件的效果。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结果重演性、结果可靠性、条件先进代表性、目的明确性 三、单因素试验的处理数就是该因素的水平数。 四、例如:甲、乙、丙三品种与高、中、低三种施肥量的两因素试验处理组 合数是? 3因素3水平的处理组合数是? 多因素试验的处理数是各因素不同水平数的所有组合。 五、如进行一个喷施叶面肥的试验,如果设置两个叶面肥浓度,对照应为 喷施等量清水。 六、简单效应的计算 N 的简单效应为40-30=10 在N1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38-30=8;在N2水平下,P2与P1的简单效应为54-40=14。 七、平均效应的计算 P的主效(8+14)/2=11; N的主效(10+16)/2=13; 八、互作的计算 N与P的互作为(16-10)/2=3或(14-8)/2=3 九、田间试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1、系统误差影响试 验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2、准确度受系统误差影 响,也受随机误差影响;精确度受随机误差影响。3、若消除系统误 差,则精确度=准确度。) 十、小区面积扩大,误差降低,但扩大到一定程度,误差降低就不明显了。 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增加重复次数来降低误差。小区面积一般在 6-60m2,而示范小区面积不小于330m2 。 十一、通常情况下,狭长小区误差比方形小区误差小。 小区的长边必须与肥力梯度方向平行,即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一般小区长宽比为3-10:1,甚至达20:1 十二、何时采用方形小区?(1)肥水试验;(2)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 十三、一般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重复次数可相应增多,可设3-6次重复; 小区面积较大的试验可设2-4次重复。 十四、将对照或早熟品种种在试验田四周,一般4行以上。目的?(目的是防止外来因素破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十五、算术平均数的主要特征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为0。 2、离均差的平方和最小。 十六、【例3·1】在1、2、3、…、20这20个数字中随机抽取1个,求下列随机事件的概率。 (1)A=“抽得1个数字≤4”;

资源诅咒与荷兰病

资源诅咒概述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所谓“资源诅咒”是指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要比那些资源贫乏国家的增长要低许多;尽管资源丰裕国家可能会由于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而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最终又会陷入停滞状态,丰裕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 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究与经济增长有关的诸种因素和条件,即增长的源泉问题。自然资源或自然禀赋、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公共秩序与法律乃至信念和价值观,相继被揭示出来并置于突出的地位。其中,自然资源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品,成为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通常蕴含了更大的发展潜力。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自然资源的确对于一国国民财富的初始积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快速工业化与其丰裕的自然资源密不可分 20 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的事实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深思。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一些东亚资源稀缺的经济体(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00)。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我们也能发现非常相似的情况。资源诅咒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内生增长理论对于索洛增长理论的“趋同过程”和“赶超假说”提出了质疑,大量的实证研究开始比较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一些经济学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却令人失望,开始探求其中原因。1993年,Auty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的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个概念,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在此之后,Sachs和Warner(1995,1997,2001)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对“资源诅咒”这一假说进行开创性的实证检验。 他们选取95个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测算自1970—1989年这些国家GDP的年增长率,结果发现仅有两个资源丰裕型国家年增长速度超过2%。回归检验表明,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资源型产品(农产品、矿产品和燃料)出口占GNP中的比重每提高16%,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1%。即使将更多的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比如制度安排、区域效果、价格波动性等,负相关性依然存在。 资源诅咒产生的理论观点[1] 一、非制度安排观点 (一)人力资本观点

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_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_胡援成

《管理世界》(月刊) 2007年第4期 摘要:本文在论证我国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制约资源诅咒现象的经济因素。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我们认为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是制约我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存在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诅咒现象。另外,实证结果还揭示了金融支持作为缓解资源诅咒重要途径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的硬约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关键词:资源诅咒 经济发展 面板门槛 人力资本 金融支持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自然资源引领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的经济强国在历史上的强力发展阶段都曾受益于自然资源的贡献(MarquezandTamarit,2002)。目前,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资源约束和资源诅咒。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任何的试图步入一条永久性地增加产出的路径的企图将最终耗尽那些资源,因而必定会失败。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使得工人可利用的实际资源在逐渐降低,从而影响经济增长。Nordhaus(1992)指出资源约束对实体存在着增长阻力(growthdrag),并且估计出这个阻力值约为0.0024,也就是每年大约为一个百分点的1/4,阻力的大部分来自于有限的资源。资源约束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是呈负相关的,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卢森堡、新加坡、瑞士和香港并没有富裕的自然资源,而塞拉利昂、中非、赞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虽然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超过25%,但经济却负增长。对此做出解释的最主要一个理论是资源诅咒假说(resourcecursehypothesis)。Sachs和 Warner(1995,1997)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负相关,并指出了产生资源诅咒的传输途径。此后,相当多的文献(Gylfason,2000,2001;Rodriquez andSachs,1999;LeiteandWeidmann,1999;PapyrakisandGerlagh,2004)对资源诅咒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和探讨。然而,丰裕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究竟是个福音(blessing)还是个诅咒(curse),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资源诅咒或者充足悖论(paradoxofplenty)理论一直饱受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存在着挪威、波斯瓦那、加拿大等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的特例,而且也没有明显的原因指明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破坏作用(PapyrakisandGerlagh,2003)。 另外,关于资源富裕与资源依赖的定义以及被定义为资源丰裕或是国家在资源要素富裕上的稳定性一直存在争论(Coxhead,2006)。因此,自然资源的富裕与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非直接也远非简单明了。某种经济因素如好的政治制度或者好的政策措施能有效地征服资源诅咒(Mehlum,MoeneandTorvik,2002)。于是,不同经济因素的发展程度对资源诅咒的影响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投资水平、分配方式、政治治理、金融状况、技术创新都被不同的学者纳入分析框架,得出不少富有创造性的结论。 总体上说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富裕的国家,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的比超过5%。事实 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 * ———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胡援成 肖德勇 *本项研究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点研究课题(WB2006B17)的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存在“资源诅咒”吗

摘要: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深入分析得出了内蒙古各旗县之间不存在“资源诅咒”的结论,并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讨论了内蒙古未落入“资源诅咒”效应的成因及预防途径。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丰裕;荷兰病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75-01 “资源诅咒”的概念,最早由auty于1993年提出,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经济体。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徐康宁、王剑(2006)以1995――2003年各省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得出“资源诅咒”在省际层面上成立的结论。但就“资源诅咒”在各省内部是否成立,目前从事研究的人员还相当少,而这样的研究对与各省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下文笔者就以内蒙古为例,对自治区内部是否存在“资源诅咒”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内蒙古存在“资源诅咒”吗? (一)内蒙古资源经济概况。“资源诅咒”产生有三个重要前提,即矿产资源富集、经济欠发达、处于经济转型期,而这些与内蒙古情况有诸多吻合。根据2007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字,内蒙古拥有世界储量第一的稀土和亚洲最大的整装气田。不仅如此,内蒙古的煤炭、贵金属储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与此同时,内蒙古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06年全年生产总值4790亿元,仅占全国的gdp总量的2.3%。内蒙古同时处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一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过程都难以避免的存在寻租和官员腐败。因此,内蒙古经济增长同样存在“资源诅咒”等问题困扰的可能性。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为了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内部是否真的存在“资源诅咒”,我们建立如下回归方程:?yi=α+β?yi,1997+γperi+ωdi+πxi+ui 在回归中增加了虚拟变量d,用以表示一个旗县i所处的位置自然资源是否丰裕。具体地,我们考虑三种不同标准。首先,将样本中101个旗县按照采矿业从业人数与当地人口比例这一相对指标排序,排名前15位的旗县认为自然资源丰裕,这样的旗县di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从而得到d1;按照采矿业从业人数这一绝对指标排序,排名前15位的旗县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这样得到d2;按照平均能源产量排名,位于排名前15的旗县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得到d3。我们试图通过虚拟变量d的设置来反映资源丰裕旗县对其他旗县的“溢出”效应。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在所有方程中,d1、d2和d3的估计系数都为正,这意味着资源丰裕的旗县可能对其它旗县存在正的“溢出”效应。在不加入其它控制变量的情况下,d2和d3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分别为0.203和0.261。d1的估计系数为0.142,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加入初始条件、边境城市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时,d3的系数变得不显著了。但d2的估计系数是0.167,仍然在统计上显著,其p值为0.027。 (三)分析结论。尽管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与“资源诅咒”的前提假设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以上证据表明,内蒙古各旗县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而且资源丰裕的旗县对区内其他旗县可能存在着正向的“溢出”效应。 二、内蒙古未陷入“资源诅咒”现象原因分析 (一)资源价格相对稳定。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广大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产品的价格往往受到发达国家的操纵,这就使得他们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并且加剧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而这种不公平价格待遇以及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在内蒙古内部并不存在。 (二)劳动力剩余。“资源诅咒”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荷兰病”效应。“荷兰病”是指由于采掘业急剧膨胀,导致传统制造业萎缩。“荷兰病”模型之所以不适用于内蒙古主要是该模型

水质理化检验 名词解释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 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现场空白样:在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于样 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3.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 测得标准物质的量与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回收率。 4.富集效率: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与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5.表色:是指没有除去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 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 6.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所产生。 7.浑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 线被散射或光线透过时受阻程度。 8.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 残渣,主要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和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又称为可过滤性固体或过滤性残渣。 9.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0.活性浓度:应用水的指导水平用每一升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表示,用活度 每升(Bq/L)表示。 11.硫化物:指电正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硫形成的化合物。 1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 13.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又称为有机结合磷。 14.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磷酸盐, 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15.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价氧化处理,水中溶解性物 质和悬浮物消耗重铬酸钾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17.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 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18.总有机碳(TOC):是指1升水中的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 有机碳的含量。 19.挥发性酚类:即蒸馏时能随水蒸气一起挥发的酚类。 20.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降低水和其他溶液体系表面张力的物质,具有固定 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21.挥发性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且沸点低于150℃的一类化合物。 22.纯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初步净化、软化,使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 及其他有害物质全部去除的水。 23.净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超滤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 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的水。

生物统计学 (2)

生物统计学 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 统计方法来认识、分析、推断和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科学。 2.总体:具有相同性质或属性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它是指研究对象的全 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5.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6.集中性:资料中的观测值从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 7.离散性:是变量有差离中心分散变异的性质。 8.变量(变数):指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或差异特征的数据。 9.常数:表示能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 不变的。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称为参数,也称参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 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11.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称为统计数,也称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数, 例如用x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12.效应:通过施加试验处理,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称为效应。效应是一个相对量,而 非绝对量,表现为施加处理前后的差异。效应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 13.互作(连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互作也有正效 应(协同作用)与负效应(拮抗作用)之分。 14.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 近的程度。 15.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 的程度。 16.随机误差(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试验中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随机误差越小,试验精确性越高。 17.系统误差(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条件控制不一致、测量仪器不准、试剂配制 不当、试验人员粗心大意使称量、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出现错误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只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作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8.试验误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条件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 实值之间的偏差,来源于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管理措施、试验条件等)。 19.数量性状:是指能够以计数和测量或度量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 20.质量性状: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 21.次数资料:由质量性状量化得来的资料叫做次数资料。 22.试验:是对已有的或没有的事物加以处理的方法。 23.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用来阐述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一系列定律的总称。 主要内容: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越小。 24.泊松分布: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地发生在单位空间或时间里的稀有事件 的概率分布,也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25.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 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原理,经过一定的计算,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理论 “资源诅咒”的经济现象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过一句让人深思的话:“我们的国家十分富有,但人民却很贫困”。从 17世纪的西班牙,到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再到二战后的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一些海湾产油国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明显缓慢(Sachs and Warner,1997)。相反,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如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瑞士、日本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NIE(New Industry Economics,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却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人们有理由怀疑,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造成对经济增长的“诅咒”? “资源诅咒”的国内外发展 “资源诅咒”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uty(1993)的《丰富的资源与经济增长》,其基本涵义为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比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慢。然而,“资源诅咒”的思想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出现了。Prebisch 和 Singer 通过实证分析,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解释资源出口国家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他们发现,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国家在面临不断贸易恶化的状况时,不得不出口更多的初级产品以换取更多的工业品,从而大量贸易利益为发达国家所占有。这一思想被称为“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经济学家对于“资源诅咒”的解释虽多样化,但概括而言,“资源诅咒”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在于丰裕的自然资源通过某种机制“挤出”了其它生产性的组织或经济活动。 日本学者Matsuyama(1992)将整个经济分成农业和制造业两个部门,由于制造业具有“干中学”的性质,如果一国中的制造业被更多体现资源优势的初级产业所挤出,那么该国的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Sachs 和 Warner(1995,1997,1999,2001)提出了“荷兰病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在荷兰病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有三个部门:可贸易的自然资源部门、可贸易的非自然资源部门以及不可贸易的部门,从而建立了Sachs-Warner模型(简称S-W模型),并成为“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主流模型。该模型认为:自然资源禀赋越大,对不可贸易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从而分配给制

检验名词解释

1.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 )或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探针分子密集、有序地固定于经过相应处理的硅片、玻片、硝酸纤维素膜等载体上,然后加入标记的待测样品,进行多元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来分析目的分子的有无、数量及序列,从而获得受检样品的遗传信息。其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如Southern和Northern印迹杂交一致,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与互补的靶序列杂交,根据杂交信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典杂交方法固定的是靶序列,而基因芯片技术固定的是已知探针,因此基因芯片可被理解为一种反向杂交。基因芯片能够同时平行分析数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选与检测分析,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等不足。根据所用探针类型,基因芯片可分为cDNA ( comp lement 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根据检测目的又可分为表达谱芯片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随着芯片技术在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延伸,基因芯片概念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糖芯片、细胞芯片、流式芯片、组织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laboratory on a chip)等 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蛋白芯片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其原理是对固相载体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再将已知的蛋白分子产物固定其上(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根据这些生物分子的特性,捕获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存在于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经洗涤、纯化,再进行确认和生化分析;它为获得重要生命信息(如未知蛋白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因芯片(又称 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2.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 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在国家没有出台阴阳判定标准时,所用PCR系统灵敏度最好达到一个拷贝(一个病毒)。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拷贝数,样本就算阳性;一个拷贝数都没有才算阴性。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大全

1.样本: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总体: 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3.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4.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 是整数。 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察的结果。 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上限的中间值。 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方差:指用样本容量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概率:指某事件 A 在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于是则定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和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事件。 积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的积事件。 互斥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称为事件 A 和事件 B 互斥。 对立事件:指事件 A 和事件 B 必有一个事件发生,但两者不能同时发生。 独立事件:指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毫无关系。 完全事件系:指如果多个事件A1、A2、、、、、、An 两两相斥,且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则称事件A1、完全事件系A2、、、、、、An 为一个完全事件系。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之和,P(A+B)=P(A)+P(B)。 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 伯努利大数定律:设M 是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 ,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①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②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

生物统计学最新复习题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 5.在标准正态分布中,P(-1≤u≤1)=() (已知随机变量1的临界值为0.1587) 6.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确定,Y是随着X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称为(),Y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D A A、总体平均数 B、自变量 C、依变量 D、样本平均数 2、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D A、产品合格数 B、抽样的样品数 C、病人的治愈数 D、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B C A、12 B、10 C、8 D、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A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变异 B、同一 C、集中 D、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A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两组以上 B、两组 C、一组 D、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0、01,此差异是:B A、显著水平 B、极显著水平 C、无显著差异 D、没法判断 7、生物统计中t检验常用来检验 A A、两均数差异比较 B、两个数差异比较 C、两总体差异比较 D、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B 性的代表值。 A、变异性 B、集中性 C、差异性 D、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A 为前提。 A、肯定假设 B、备择假设 C、原假设 D、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B A、统一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完全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 D 事件。 A、不可能事件 B、必然事件 C、小概率事件 D、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 A、40 B、30 C、20 D、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0.96,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D

索罗斯的资源诅咒理论浅析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索罗斯的资源诅咒理论浅析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者:陈烈刘树君2014-09-19 14:42阅读:94 次文章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传统上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但20世纪60年代后自然资源贫乏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未必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学家们在质疑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石油、煤炭、天然气及各种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并未出现预期中的高速增长,事实上增长速度却极为缓慢,这些国家公众与资源贫乏型国家的人们一样生活贫困。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相关问题再次引发了经济学家们的热切关注,相继探求自然资源丰富国家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原因。经济学家Auty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资源诅咒的概念,指出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非是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制约与限制。Papyrakis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丰裕度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的结论。Elissaios通过对美国各州1986-2001年自然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水平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也得出丰裕的自然资源阻碍了美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结论。已有研究对于资源诅咒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荷兰病”模型,即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导致资源部门迅速扩张的同时使制造业逐渐萎缩,出现“资源转移效应”和“支出效应”;第二,寻租与腐败,即充裕的自然资源导致生产资源分配低效,使得非生产性寻租行为增加,催生腐败,抑制经济增长;第三,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即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不足使得这些国家并非通过增加教育投入而增加人力资本,充裕的自然资源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第四,贸易条件恶化说,即由于初级产品缺乏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如果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不能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就会不断恶化贸易条件,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第五,制度创新动力不足说,即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制度建设落后并缺乏创新的动力,将延缓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

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指: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学基石的“有效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 “有效市场假说”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这就要求所有的投资者都必须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据此正确判断证券价格变动的能力。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假设,即信息成本为零,信息是充分、均匀分布的,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信息是对称的,不存在诸如信息不对称、信息加工的时滞、

信息解释的差异等现象,新信息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市场上存在部分投资者非理性时,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种交易之间相互抵消,因此对市场上的资产价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那么资产价格也是理性的。 "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专业投资者的作用将非常有限,他们的全部产出是既定的,并且任何一个专业分析者的边际产出接近于零;广告将绝对不会影响公司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价格的任何变化将产生无限大的需求。 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外在效率。股票市场的效率可以分为“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两类:外在效率是指股票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是否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映,它反映了股票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内在效率是指股票市场的交易营运效率,即股票市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以最低的交易费用为交易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股票市场的组织和服务功能的效率。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水质检验名词解释

1,P3 水和水环境组成(天然淡水的组成;地表水可以分为几类) 答: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①溶解性物质,主要为矿物质类和某些气体②胶体物质,如硅酸胶体腐殖质等③悬浮颗粒物,如粘土、砂、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地表水可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费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P6 水质和水质指标(看附录7生活饮用水) 答:9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饮用水生活规范》中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为34项,非常规检验项目为62项,其中绝大部分为理化检验项目。 水质指标:从卫生角度出发可将其分成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类。 3,P10 有效数字的计算 答:制备标准溶液时,应取4位有效数字:比色法测定时一般应取2-3位有效数字 4,P13 采样容器的清洗 答:应依据样品性质和监测项目的要求确定容器的清洗方法。若无特殊要求,一般先用水和洗涤剂清洗,以除去灰尘、油垢,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置于约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取出沥干,再用自来水漂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充分荡洗3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所用的容器,除按上述方法洗去灰尘,油垢外,还要按下述方式处理:1、用来盛装背景值调查样品的容器除用10%盐酸浸泡8小时以外,还要用1+1盐酸浸泡3~4天,沥去酸液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充分荡洗3次。2、测铬的样品容器只能用10%硝酸泡洗,不能用铬酸洗液或盐酸洗液泡洗;3、测总汞的样品容器可用1+3硝酸充分荡洗后放置数小时,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漂洗干净。4、测油类的样品容器除按一般通用洗涤方法洗涤外,还要用萃取剂(如石油醚)彻底荡洗2~3次。5、测定有几位的玻璃容器,先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1天,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在烘箱内180℃下烘干4小时,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已烷、石油醚冲洗数次。 5,P14 (1)采样点的选择水面宽小于等于50米一条,50~100米近左岸和中岸有明显水流各1条,大于100左、中、右各一条。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可仅设中泓垂线;凡在该段面要计算污染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计垂线 (2)地表水-表2-2、2-3水深小于等于5米上层1点;5~10米上、下层各1点;大于10上、中、下层各1点;上层指水面下0.5米处,水深小于0.5米时,在水深1/2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米处;中层指1/2水深处;封冻时在冰水0.5米处采样,水深小于0.5米时,在水深1/2处采样; (3)废水-第一类污染采样点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外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出口汞、镉、砷、铅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有机氯和强致癌物质、 第二类污染采样点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及它们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6,P17 采样注意1、为避免机器油污和其他杂质污染,采样点位均设在船只、桥

_资源诅咒_现象分析及其对策_高吉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1):1-7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高吉喜1①,栗忠飞2 (1.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2.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作为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资源诅咒”现象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证实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但也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其存在具有条件性。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尤其是不平等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导致资源输出地区受到严重“剥削”,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远远没有得到体现。为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在深入分析“资源诅咒”现象及其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内部途径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阐述了消除“资源诅咒”现象、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和建议,强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从而为消除“资源诅咒”现象、实现资源丰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共同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资源诅咒;生态补偿;机制;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831(2013)01-0001-07 Analysis of Phenomenon of "Resource Curse"and the Countermeasures.GAO Ji-xi 1,LI Zhong-fei 2(1.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jing 210042,China ;2.College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China )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ource curse"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ut forward.Large volumes of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resource curse"does exist ,and analyzed mechanisms of its transmission.However ,some studies question its existence ,holding that its exist-ence is conditional.The cause of the "resource curse"phenomenon is site-specific.Especially unequ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ystems subject resource exporting regions to serious "exploitation",and ecological valu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fall far from being reflected.Afte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and it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elaborated for eliminating "resource curse"phenomenon and for promoting the re-structuring of resource exhausted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rnal approaches ,such a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ax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nd from external mechanism such 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arbon trading ,ecological safety ,green tax ,consumption and pay ,etc.,whil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which may serve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lim-inating the "resource curse"phenomenon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rich area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s. Key words :resource curs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2-11-0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1B00)①通信作者E- mail :gjx@nies.org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丰裕的自然资源是经 济发展的引擎[1]105-115,[2]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 以来, 世界上许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走向了恶化,呈现“富饶的贫困”现象,丰裕资源有拖累经济持续增长的嫌疑。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 )”概念[3]33-36 ,用以解释这一现象。目前,国内外对“资 源诅咒”效应在各级地域单元上的存在性、形成原 因及传导机制等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4-8] ,然而 对如何消除“资源诅咒”现象仍很困惑。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但不利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 价值体现, 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但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不平等、自然资源内在的生态价值没 有得到体现以及资源拥有地区被“剥削”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 为了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需要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共同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以期实现生态公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深入分析了“资源诅咒”这一现象及其传导机制,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