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 弗兰德斯艺术

17 弗兰德斯艺术

17 弗兰德斯艺术
17 弗兰德斯艺术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佛兰德斯的主要区域在今天的比利时,当时属于西属尼德兰。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南部的佛兰德斯仍然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与荷兰画派在艺术上有许多不同。佛兰德斯画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宫廷、教会和贵族,以巴洛克艺术为主。当然,巴洛克艺术在佛兰德斯也不是一统天下的,在这个时期,与之并存的还有卡拉瓦乔主义和古典主义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纯朴自然的艺术传统相比,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表现出受外来文化影响更大的成份。

17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绘画上,它在雕刻、建筑方面的成就远不如绘画方面的成就大。巴洛克艺术虽然兴起于意大利,并且在意大利的雕刻与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巴洛克绘画的杰出成就却在佛兰德斯。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派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巴洛克绘画的杰出代表。17世纪的佛兰德斯绘画可以称得上是“鲁本斯的时代”。鲁本斯将充满激情和享乐主义情调的巴洛克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出生在德国,父亲是一名法学家,原来住在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因被指控信奉新教逃亡德国。鲁本斯10岁时,父亲客死他乡,母亲将他带回到安特卫普。起初在一个贵妇人家当侍童,后来进入拉丁语学校学习拉丁语。据说他有过人的语言天赋,掌握了七国语言,后来转学绘画。1598年,经过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认可,鲁本斯成为画师,并于两年之后赴意大利游学。

鲁本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活跃的高层外交家。有一次他出使英国,几位绅士看到他会作画,感到十分惊讶,于是发问:“尊敬的鲁本斯先生,原来你在当大使之余还能作画自娱。”鲁本斯回答他们:“画画才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聊以自娱的事。”

鲁本斯在1609年回到安特卫普,被任命为哈布斯堡摄政王的宫廷画师,并迅速成为欧洲最受尊敬的画家,其地位可与前一个世纪的提香媲美。

在游学意大利期间,鲁本斯专注地研究过意大利大师们的作品,他临摹了数百张的草图和素描。

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十分广泛,有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动物画等等。作为一个极富学养的艺术家,他将宏伟华丽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风格。

图141 劫持鲁西波斯的女儿佛兰德斯鲁本斯

《劫持鲁西波斯的女儿》(图141)描绘了卡斯特和波路克斯抢夺鲁西波斯女儿的场景。画面的灵感来自他曾临摹过的提香的作品《劫持欧罗巴》;在丝绸褶皱的处理上,则可见到委罗内塞的影子;在风景处理上得益于老彼得·勃鲁盖尔。鲁本斯将这些全然不同的影响转化为充满想像力的画面。

图127 圣方济·萨维耶的奇迹佛兰德斯鲁本斯

无论神话题材还是宗教题材,鲁本斯都关注人物形象的活力和肉体的表现,试图将超自然世界以人类经验能理解的形式表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为耶稣会所作,《圣方济·萨维耶的奇迹》(图127)是描绘耶稣会早期圣人的大型画作。圣方济·萨维耶曾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一带传福音,这幅画所描绘的是他所显现的圣迹以及耶稣会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形。这幅画可以和拉斐尔的《基督变客》相媲美。

图128 有彩虹的风景佛兰德斯鲁本斯

鲁本斯的历史画《阿马松之战》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有彩虹的风景》(图128)与《伊莎贝拉·布兰特的画像》(图129)是他在风景画与肖像画方面的代表作。

图129 伊莎贝拉·布兰特的画像佛兰德斯鲁本斯

鲁本斯与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伦勃朗、普桑齐名,同为17世纪西方画坛的巨匠。他的艺术对欧洲画坛的影响很大,19世纪浪漫主义美术巨匠德拉克洛瓦,印象派的雷诺阿,英国的庚斯博罗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佛兰德斯画派中名声仅次于鲁本斯的是凡·代克和约尔丹斯。

安东尼·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是鲁本斯的助手之一。他出生在安特卫普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从小就喜欢作画。1618年成为画师,在1618—1620年间为鲁本斯的助手。1632年他被任命为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宫廷画师。凡·代克画宗教画,也画神话题材,但主要成就是肖像画。他的肖像画不同于鲁本斯,自成一格。在服务于英国宫廷期间,凡·代克迁就查理一世对君王权威的迷恋,为他画了二十余张象征各种不同角色的肖像,比如,作为圣乔治的骑士和军队的将领、文艺复兴时期教养良好的文人、稳重而自信的人等等。查理一世原本身材矮小,长相平凡,但凡·代克却将他美化成上述形象。在《查理一世与圣安东尼爵士》(图130)一画中,查理一世身着皇帝装扮,骑着一匹名贵的马通过凯旋门。凡·代克以较低的视点描绘,在宏伟建筑的框架中,国王的剪影背对着天空,此种手法通常在祭坛画中用于神化圣人,在此则用于服务君权神授。

图130 查理一世与圣安东尼爵士佛兰德斯凡·代克

《使徒彼得》、《家庭肖像》、《圣马丁与穷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凡·代

克的肖像画对英国的雷诺兹、庚斯博罗、劳伦斯等人都有影响,可以说他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甚至到了19世纪,这种影响仍然存在。英国肖像画中的婉约风格与凡·代克的绘画风格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位17世纪佛兰德斯的著名画家是雅各布·约尔丹斯(Jacob Jordaens,1593~1678)。他出生于安特卫普的商人家庭,比鲁本斯小15岁,和鲁本斯出自同一师门,都师从过阿达姆·凡·奴尔特,曾经是鲁本斯的得力助手之一。1615年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独立的艺术活动。由于受鲁本斯的影响,他也是一位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家。与鲁本斯名扬整个欧洲不一样的是他的影响始终局限在安特卫普一个地方。

约尔丹斯既是一位巴洛克画家,又受卡拉瓦乔现实主义的影响。他喜欢画下层人民的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尼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对他有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民间的诙谐和幽默。如果说鲁本斯、凡·代克的绘画接近意大利的艺术,那么约尔丹斯的绘画更接近尼德兰的传统。他的代表作有:《国王饮酒》(图131)、《萨提尔在农民家作客》、《画家的家庭》、《御筵》等,这些作品大部分描绘了佛兰德斯的市民生活,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乐观主义。

图131 国王饮酒佛兰德斯约尔丹斯

佛兰德斯画派还有一些名气稍微小一点的画家。当时的安特卫普是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中心,这些画家大部分集中在安特卫普。

阿德里安·布鲁威尔(Adriaen Brouwer,约1605~1638)是一位出色的风俗画家和风景画家,他坚持走一条独立的道路,描绘下层人物,特别是描绘农民的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他的画不仅有幽默感而且往往还有一点悲怆感。《在小店玩纸牌》一画中,画家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玩牌时的情景。

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两个儿子都是17世纪著名的画家。老大叫彼得二世·勃鲁盖尔(Pieter Ⅱ Bruegel,约1564~1693),人称他是“地狱的勃鲁盖尔”,因为他常常画一些灾难性的场面和地狱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自己父亲的画风,作品的绘画风格与他父亲的风格类似。弟弟扬一世·勃鲁盖尔(Jan Ⅰ Bruegel,1568~1625),因为他画风优雅,人称“天鹅绒的勃鲁盖尔”。扬一世·勃鲁盖尔曾担任过鲁本斯的助手,在鲁本斯的作品中协助画风景和花卉静物。《瓶花》、《有珠宝的静物》等精致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折射出佛兰德斯上层人物宁静闲适的生活。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综述

一百本关于美学的书籍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知识量不小。行文生动,文才斐然。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 《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 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他的表述没有逻辑。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 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 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他的文字有如耶和华或摩西,雷霆霹雳,振聋发聩。读过他的书,看待传统和世界的眼光必定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而这也就意味着“灵魂”发生了改变。以我个人的经验,邓晓芒的启蒙好像是当代中国学子必经的一个阶段。 10.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中国最好的康德哲学入门书。邓晓芒具有纯正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深刻,思路清晰,学识渊博。搞美学的不可不读其中关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 1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 必读书目。“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作。康德与马克思的汇通。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透彻。你可以不赞同它的理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被讲通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巴洛克音乐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巴洛克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蒂和亨德尔。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约翰·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亨德尔,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弥赛亚》、《哈利路亚》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维瓦尔第,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

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具体的说一下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一、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构成歌曲的首要要素,是人们感受并理解歌曲音乐的最直接载体,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篇幅短小但艺术表现独立而完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曲家对生命浓缩的感受,展现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作曲家在旋律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不宽,音程以级进为主,旋律优美、流畅自然,感情真挚细腻,即使偶尔出现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伴奏织体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数字低音”,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织体——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这种织体的优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声部和高声部这两个基本的旋律线条。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乐谱是根据当时的“数字低音”而编配的钢琴伴奏谱,所以伴奏织体具有上述的特点。 三、演唱风格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和作品一样简单,不矫揉造作,宁静又连贯。演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面的要求,不能随意加快、放慢或者延长,尤其是有装饰音的乐句,必须认真对待装饰音中的每个音符,使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西方艺术史脉络 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 埃及美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 希腊美术: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罗马美术: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艺复兴美术: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可分为:1.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2.罗马盛期文艺复兴美术,3.威尼斯后期文艺复兴美术。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摘要: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著名的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观察系统,一种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文章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教学互动行为;代码系统 教室内的社会互动极为细致与繁杂,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提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IAS是一种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的观察系统。FIAS的作用在于运用一套代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在教室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学行为,了解发生在教室互动情境中事件的影响,以帮助教师了解并进而改进其教学行为。FIAS出现之后,引发了许多对教室内师生互动行为观察系统和方法的研究。一般而言,教室观察大致可分为两个取向:一是“量化观察法”,以系统的规则、记录方式来进行的系统观察;另一种是“质化观察法”,结合人的主观意识的观察技巧。作为教室观察的方法为求观察的广度与深度,理应兼采“量化观察法”与“质化观察法”。在各种教室观察方法之中,以弗兰德(Flanders)在1970年所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发表的年代最早,分类最为简明,易于执行与解释,而且能兼顾质的研究之特性与量的研究之客观优点。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 (一)概述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强调教室内师生的教学互动行为,它采用一套系统的、兼顾直接与间接教学风格的行为分类方式对教室

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分类。同时弗兰德对每一类行为都下了操作性定义,以便教师及教学督导人员进行操作。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弗兰德将教室中所有师生的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其中1~~~~7类均为类均为类均为类均为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记录教师对学生说话的状况;第第第第8和第和第和第和第9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类则是记录学生对教师说话的情形;在上课中,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外,还有第还有第还有第还有第10类类类类,,,,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则是记录教室可能出现的静止状态((((安静或混乱安静或混乱安静或混乱安静或混乱))))。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教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说明事实时都属于“讲授讲授讲授讲授”((((第第第第5类行为类行为类行为类行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教师让学生上前演示、、、、推理推理推理推理,,,,如如如如“现在现在现在现在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请某某同学上来演示”这属于这属于

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1

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1(仅资料)(2007-01-29 11:14:54) 分类:旋转木马(同学交流) A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简介 《经济学概论》 课程简介 《经济学概论》是一门介绍经济运行及经济运行原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程重点介绍自西方开始的世界工业化以来的经济运行以及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原理。其中既包括先行工业化国家曾经的经济运行及经济运行原理,也包括后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运行及其理论选择。通过历史及现实的介绍,理论与效果的对比,揭示真实的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原理,错误的经济理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灾难,从而通晓“富国富民”的工业化之路和引导工业化正确进行的经济理论。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其正确与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思想。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却往往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最坏学说不自觉的奴隶。” 我国著名学者何新也讲过:“经济理论问题太重大了!它并不是一种职业或游戏。它关系到国家的宏观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计与安全。” 经济学有如此的重要性,因此,它是一门值得认真学习和研讨的学问。 授课教师简介:魏新龙,男,1964年出生,副高,社科部教师,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主讲哲学、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 教师推荐教材:《自编教材》。 《人生理论与实践》 课程简介 《人生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与应用性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启迪和帮助他们解决人生旅途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沿着正确道路学习成才,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本课程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讲解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问题。如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个人与社会、人生选择、人生与创造、人生与成才等,内容丰富,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必选的思想品德类课程。 推荐教材:《人生理论与实践》(修订本),沈继英祖嘉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教师简介:刘福州,男,1964年12月出生,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新闻法规与专业法律》 教师简介:李琼瑶,女,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媒介法。曾为专科生、本科生系统讲授过法律基础、行政法、新闻法规等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法制的基本原理、中外新闻法规的历史与现状、政府对新闻事业的管理、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新闻工作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以及相关专业法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投入新闻工作提供法规依据。 推荐教材:《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基于费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课堂分析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中学化学课堂分析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翁建红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著名的课堂分析工具,它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如表1—1 所示.它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情况,分别用编码1—10 表示. 然而从新课改的实施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的角度来看,FIAS 也具有不足之处,新课改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活动占课堂的大部分。另外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也决定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

为表现(7 个类别),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2 个类别),无法真实的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但FIAS 无法反映出这一类互动:“沉寂”表达的情形复杂,含义也有所不同,把它们归为一类无法分清楚真实情况,FIAS 转化后的变量数据无法回溯;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活动,也有师生互动,但FIAS 无法反映出特殊的过程;另外,课堂板书也是教师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用“沉寂”所能表达的。基于此,我采用了顾小清老师等人改进了的FIAS,并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作了稍微的调整,形成了如表1—4 所示的ITIAS 编码系统(Information Teshnology-based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艺术、设计与美学重要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与美学 重要参考文献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德]..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人民出版社,。 [英]奥斯本:《鉴赏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法]安娜·埃诺:《符号学简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法]乔治–埃利亚、萨尔法蒂:《话语分析基础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罗兰·巴特:《文之悦》,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商务印书馆,。 [德]瓦尔特·比梅尔:《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商务印书馆,。 [德]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终结了吗?》,湖南美术出版社,。 [美]··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德]恩斯特·贝勒尔:《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美]特里·巴雷特:《影像艺术批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江苏美术出版社,。 [英]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 [加]朗·伯内特:《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山东文艺出版社,。[美]史蒂文·布拉萨:《景观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 杜威:《艺术即经验》,商务印书馆,。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法]米·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上、下),文化艺术出版社,。 [法]雅克·德里达:《书写与差异》,三联书店,。 [法]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商务印书馆,。 [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雅克·德里达:《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链接——试论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链接——试论17世纪巴洛克艺 术的特色 *导读:每当回顾起西方美术发展的脉络,就会总有那么几 个熟悉的字眼在眼前浮现,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 ------,它们就像…… 每当回顾起西方美术发展的脉络,就会总有那么几个熟悉的字眼在眼前浮现,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洛可可------,它们就像是艺术史链条上的一颗颗珍珠,在属于自己的区间里闪烁着独特的耀眼的光芒。而其中的巴洛克更是以它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无与论比的综合性,向后人展现了无法抗拒的魅力。芬克斯坦在《艺术的现实主义》一书中写到:巴洛克不仅包含了新兴民族的现实主义,也包含着一种由反宗教改革所激发的反动运动,企图使艺术重新首先成为神学的奴婢,同时也是最有钱的豪商和专制宫廷的仆从。巴洛克艺术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充满了辨证的特性。更为我震撼的是它和宗教的链接所具有的风格,以及由此而留给后人的丰富财富。本文试图从巴洛克艺术的宗教色彩展开,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平台上,搜求自己一丝一毫的见解,并以此梳理历史,完善自我。 *一,巴洛克艺术与宗教的最初结缘 今天,说起巴洛克[Baroque],研究艺术史的人或者较有文 化素养的人,大概都不会陌生。它产生于16世纪末期,广为流

行于17世纪,但当时并非就叫这个名称,那个时代的人们给了它不同的称谓,有说来自葡萄牙语[Bar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即不圆的珠子,也有说源自意大利语[Barocco],有奇特,古怪,变形的意思。真正使用巴洛克这个名称,则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为了表述和他们的古典主义相对,而向它发起攻击时所采用的。关于巴洛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的艺术,也有人说它具有积极的因素。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往往不断地让历史掩盖了真实的面目,巴洛克自然也不例外。 不论翻开西方的历史,铺开世界的地图,还是欣赏达?芬奇的《蒙纳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意大利这个词都会提醒我们,世界的西方有它书写的神话,灿烂的艺术有它重要的一席之地。回头看一下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意大利的名字更是写在最最重要的位置,巴洛克产生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培育出新的艺术,不同的是,巴洛克产生之际,意大利已经因为欧洲商路的转移,再也享受不到过路贸易的好处,加上国内动乱,国内市场缺乏统一,商品经济受到严重阻碍。资本主义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走了回头路。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封建贵族势力的抬头,市民的民主势力的减弱以及教皇领导下的教会为企图消除文艺复兴以来的新的思想和观念,利用一切包括艺术在内的手段恢复教会的威信和地位,掀起反宗教改革运动。因此,在16时世纪就初露端倪的巴洛克艺术并没有因为不是教会所独创而就不被利用,以其发源地罗马是天主教的中心,自然成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

弗兰德斯互动分类体系(FIAC) 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类体系(FIAC)是国外较有影响,被广泛使用的编码体系。FIAC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观察研究,它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10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一个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如下表。 案例1、时间取样观察 将一堂课40分钟划分为800个单位,每三秒为一个单位。并设计成800个空格的数据表。然后将每个三秒出现的言语行为类型的号码记录在数据表相对应时间的空格中。 全部记录完毕,将号码整理成矩阵图,作为分析的依据。 下面是一堂课开始时师生对话的记录示例(每句话之后的号码,代表言语行为的类别)。 教师:同学们,已经上课了,请大家安静坐好!(6) (之后三秒钟内,全班鸦雀无声)(10) 教师:王强!别趴桌子了,准备上课!(7) 教师:好!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函数的性质。(5) 大家好像很兴奋,看来很喜欢三角函数的知识。(1) 谁知道三角函数的性质?(4) 学生:老师!我知道。三角函数 (8) 根据上述对话,观察记录依次将号码填入记录表格。 在整节课的时间内,每隔3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录在数据表中。从精确意义上讲,记录此表的最好方法是对照课堂实录,结合定格的方式记录。因为我们是现场听课当堂记

录,所以只能两人合作,根据个人的瞬时间里的主观判断进行分类记录,现将对高中数学一课的记录进行分析反馈。

合计 1:共36频次 2:共356频次 3:共7频次 4:共150频次 5:共27频次 6:共242频次 7:共72频次 数据统计表: 数据呈现: 1、本节课总体时间偏长,共花了44分30秒。 2、师生活动时间分配不当。根据弗兰德斯建议,如果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两个事情,应记录更为突出的那一个,如果同样突出则都应记录下来。而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等活动时参与较多,时不时地把学生的话语“抢”来自己说,把自己变成了突出的事件了。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明确地凸显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教师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例相当,说明教师还没充分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从教师活动的三个类型比例看,教师过于侧重讲解,虽然这是一节概念课,但从教学情节看还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师的讲解却占了其活动的 89.22%,一是教师教学语言不精练,二是教师课堂提问度不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过少。课堂中教师极少评价,更不用说是表扬了。

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简论巴洛克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袁野 0943041301 1.巴洛克的历史和特点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 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 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 - 1750年),但年份并不代表绝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复兴(1452年 -1600年),下接古典时期、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布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 独立于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 是“世俗化”,精力充沛,勇于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占 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 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 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 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 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 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 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

设计学基础知识

01.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专门科学。 02.设计学分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03.设计史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 04.(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分离出来而形成一门新学科。 05.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两位代表人物是(佩夫斯纳)和(吉迪恩)。 06.设计史研究的先行者(佩夫斯纳),代表著作是《现代运动的先锋》。 07.设计史家吉迪恩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对设计者的研究应当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08.在西方,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是荷加斯的《美的分析》,主要是对线条美丽的特征及其组合作出了精辟的分析。 09.19世纪教育理论研究最为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琼斯给装饰设计理论界作出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经典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 10.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是:(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艺术性的意义)。 11.(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研究上提出了“无名的风格史”从而开了形式主义的先河。 12.旧、新石器时代是以石器的制作方法来区分,(打制)石器为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为新石器时代。 13.陶器的分布和种类主要是,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14.我们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只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 15.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青铜)时代。 16.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最早是(浑铸)法,以后是(分铸)法,最好是(蜡模)法。 17.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铸鼎是商代的(司母戊方鼎)。 18.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卷大石桥是隋唐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 19.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构架建筑是(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大殿。 20.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北京故宫)。 21.中国古典设计在外观建设上由(屋顶)和(屋身)、(台基)组成。(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屋身部分是建筑的主体,正面一般很少做墙壁,多数为(花格木门窗)。 22.中国古典建筑在结构史上,以(木构架)为主要构成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23.中国古典建筑在装饰上,装饰主要集中在梁坊、(斗拱)和(檩椽)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 24.唐宋时期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到清明时期演变为以(装饰)构件为主。 25.中国古典园林的装饰设计意境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 26.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是(注重自然美)、(十分强调曲折多变)和(崇尚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视觉艺术原理基础作业 对巴洛克风格艺术的理解 14会计6班戴文浩 js1407605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是珠宝业的行话,专指未经加工的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外,其他地方都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讲求立体感空间感,取材于多艺术领域的特色和精神,突出表现对艺术的追求和大胆,可以说是一种激情的综合艺术,脱离宁静与安稳,追求动态和变化,形式丰富甚至于激烈。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 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罗马。罗马是当时的教会势力的中心,教会对于艺术创作的规范中,审美方面总是从属于宗教方面的,艺术只是教会使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时意大利世俗政权统治衰弱,作为天主教的中心,教会势力占了上风,为了反对宗教改革,耶稣会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建设,几乎所有信仰天主教的地区都出现了新式的教堂和学校,注重感官效果、反人文主义的巴洛克艺术就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起来。意大利上流社会赞助艺术事业的繁荣景象,反而抑制了艺术的个性或独创性,迫使艺术就范于一种教会控制下的“公共艺术”。由于受不了长期的压迫,各行业的艺术家纷纷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现反抗,用表面的遵从圣经及教会教义的事物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来得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让人们从一样故事中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巴洛克艺术主要包括建筑,绘画,音乐,雕塑,文学,服装和家具等。 绘画方面,画面中的人物和故事场景都是圣经故事里的内容,但是却用强烈的对比和扭曲的神情配上夸张的动作表现性和暴力,发泄对于宗教禁锢人的思想的反抗,以宗教所允许的内容来表现被压抑的情感和愤怒,就是巴洛克风格最好的体现。 从像绘画、雕塑这样紧致的内容中更加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精髓意义,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像》,在巴洛克时期也有同样的一次创作,就是贝尼尼的作品《大卫像》。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贝尼尼的作品中传达的大卫即将要突破疆界束缚爆发的力量之感对观赏者有极强的感染力。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热爱线条,注重素描,而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则非常重视色彩、光影和透视,以明暗来造型,他们喜欢物体逼真而强有力的效果。 在这些巴洛克风格鲜明的绘画作品中,我能感受到巴洛克时期人们渴望突破重重束缚获取自由的强烈愿望,用大幅的人物故事展现隐藏在圣经故事画面中的性和暴力的压抑感,动态的肢体和扭曲的表情有着极大的震撼力,也给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画面中的贵族人物都身着盛装,高调出场,也有着极其突出的嘲讽感。 巴洛克因其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建筑方面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从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

西方美术史复习题

西方美术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2.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4.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乔尔乔内和提香。 5.《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普桑。 6.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舟发西苔岛》为标志。 7.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 有《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等。 8.法国立体主业美术的创立者是毕加索,其油画作品《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传统美术 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9.在西班牙油画史上,唯一的两幅裸体肖像画是:一是委拉斯贵支《镜前的维纳斯》,二 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像》。 10.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将是卢梭,而另一位画家杜比尼,则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 11.“印象主义”一词由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 女题材的是德加,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毕沙罗。 12.原始社会最著名的女性浮雕,是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学发现的《举牛角杯的裸体女人》。 13.古埃及的吉萨三大金字塔旁有一座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73米,一般认为是根据哈 夫拉法老的面貌来雕刻的。 14.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后半叶,他所代表的建筑样式在美术史上称“哥特式”。 15.今天耸立在意大利的比萨教堂,是属于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16.《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是鲁本斯的代表作之一。 17.康斯太勃尔的作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成名作是《干草车》。 18.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前一位是大卫,后一位是安格尔。 19.《格尔尼卡》是比加索创作中最杰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整幅画描绘了五个成人,一 个婴儿,一头牛在德军轰炸下惨死德可怕情景。 20.超现实主义社团是从达达社团内部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和 达利等。 21.十九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三位代表画家是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等。 22.欧洲第一个喜欢画农民生活的画家是尼德兰的勃鲁盖尔。 23.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创造的一种新的肖像画形式是团体肖像画, 24.其代表画家是哈尔斯和伦勃朗。 25.漫画《高康大》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杜米埃。 26.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2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马萨乔。 28.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 29.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 30.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黑绘式、红绘式和彩绘式。 31.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是帕特农,而伊克瑞翁神庙则以有一组女像柱而著称。 32.拜占庭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是圣菲索亚教堂。 33.哥特式教堂的突出标志是玻璃窗画。 34.古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 35.《秋千》的作者是罗可可画家弗拉戈纳。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 文艺复兴为意大利宫廷带来财富与权势,是世俗与宗教力量的结合。巴洛克则,至少在初期,是与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内部对应宗教改革的革新运动,有直接关联的。天特会议普遍被认定是反宗教改革的开端。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首先在法国--如拉斐特城堡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巴罗克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

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帕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贾科莫·维尼奥拉 直到19世纪末之前,古典柱式一直是西方建筑的本质特征,并且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被西方人所认同。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发展。所谓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发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古罗马五种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混合柱式)。 建筑学者维尼奥拉(1507-1573)在1562年出版的《建筑五大柱式的规则》更以简单的模矩关系诠释五大柱式,提供更精准运用柱式的方法,表明“建筑书中出现了一种转折,重点不再是对古典建筑的研究,而是由有学问的艺术家对其进行解释,并将这种知识传给后人”。这是建筑理论著作的转向,也是建筑实践的转向。后来的建筑作品在把握艺术原则的基础上越来越绚丽多彩。您曾经说“持之有故才能言之成理”,他们确实是先找“故”,再说“理”。 罗马耶稣会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要说明一种建筑风格起始何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人们通常会选定一个作品,作为—种时代风格的起点。罗马耶稣教堂就被看做是巴洛克建筑的第一个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在课堂研究中改进弗兰德斯系统? 内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1)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主要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将课堂的言语活动分成十个种类。(2)观察和记录编码。在课堂观察中,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一般每间隔 3 秒钟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录下相应的编码.这样一节40 至50 分钟的课大约有800 至1000 个编码,这些编码反映了课堂中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些按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一个序列,又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格。(3)对得到的数字进行数学处理。采用的数学处理方法包括矩阵分析或曲线分析。 当我们了解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之后,我们看到了它的一些局限性。 FIAS的局限在于重视口语行为,不重视非口语行为,而忽略了许多重要信息;其次,重视教师对整个班级的行为,而对学生话语的分类(仅有两个)太少,较忽略个别学生的行为;再次,FIAS所转化后的变量数据,虽然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可以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但是无法回溯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 所以,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语。例如,引导学生做笔记,记一些容易忽略的重要信息;还可以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那里是重点需要记一下等。第二,我们应该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每次发言都是小组不同的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等。第三,我们可以在做各种广泛的比较研究中,分析是因为哪些具体的话语而得到此数据,就是麻烦些。 什么是课堂志?课堂志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运动,也是教师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优秀教师一旦成为教研员,他们既不能像理论工作者那样从事纯学术的研究,也不能像一线教师那样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成为与一线教师分离的、与理论工作者缺乏联系的中间阶层。换句话说,专业的教学论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理所当然地从事纯学术的研究,教师则在他们的教学领域心安理得地扮演“教书匠”的角色,教研员则在二者的分离中难以定位,进而沦为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即“教师成为研究者”沦为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就是固有观念的影响。教学论研究者认为他们就是应该理所当然地从事纯学术的研究,其余的,他们都不需要。所以,让他们像优秀教师一样的教学就是难事。教师认为他们就是应该在他们的教学领域心安理得地扮演“教书匠”的角色,其余的,他们都不需要。所以,让他们像教学论研究者一样进行研究学术就是难事。所以,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时,他们就特别的茫然,不知该怎么走,最后沦为了名不副实的“非教非研”人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他们在成为研究者时,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一方面应该认真地从事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该认真地从事对教学工作的研究。这样确实有很多困难,但作为成为研究者的教师,面对今天教育的现实要求,就必须学会研究教学,从研究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就是我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含义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