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前身为东吴大学物理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光电技术系、能源与人工环境工程系、大学物理部与物理实验中心、物理教育研究所等。苏州大学软凝聚态物理及交叉研究中心挂靠在学院。2009年1月,苏州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合作成立的苏州节能技术研究所设在学院。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与信息光学工程研究所为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现有物理学、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光学、凝聚态物理3个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光学、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等8个硕士点。光学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现代光学技术实验室为教育部(暨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点;薄膜材料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现有物理学、物理学(光伏科学与技术方向)、物理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多个本科专业。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普通物理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电磁学》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学院还承担着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育研究会会刊《物理教师》的编辑发行工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7名,其中,双聘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及研究员22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32名。教师中获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各为3名。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江苏省和校级各类教学奖。其中,2009年,获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第四届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1项、省第六届高校教学竞赛二等奖2名。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和“863”项目、总装备部、航天部、教育部、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苏州市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10多项;自主开发的激光数码成像技术和非球面加工技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2009年,获得国家级基金项目7项,省级基金项目2项、市厅级重点和一般基金项目6项;在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发表论文数超过100篇;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0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

学院现有本科生983名,博、硕士研究生234名。学院十分重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家级示范实验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力热学、电学、光学、演示实验、

中教实验、近代物理光信息、物理学专业等实验室;工程物理实验中心下设:电子学、检测技术、金工、热工基础、暖通空调、热能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历届学生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高校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各专业就业面广,就业情况好,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有25%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或考取研究生。其中,物理学、物理教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成绩优良者,可以申请苏州大学与新家坡国立大学合作实施的“3+2”本硕连读项目。

【电子信息科学类】学制:4年

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基本理论,能从事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单片微机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

就业方向:在电子信息技术、光电技术、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等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测量与控制领域有关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光电技术相关方面技术研究能力,能从事光通信、光信息处理以及相关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光学、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工程光学、全息技术、光信息处理、量子力学。

就业方向:在电子信息技术、光电技术、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等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专业】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物理基础,能在物理学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的人才,特别是各种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制、开发、测试、分析、管理和设计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

就业方向:在学校、科研单位、中外企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研制、测试、分析和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专业(光伏科学与技术方向)专业】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光伏器件物理基础,能在物理学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人才,特别是各种光伏材料和器件的研制、开发、测试、分析、管理和设计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理方法、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等。

就业方向:面向光电、尤其是光伏行业企业,从事光电材料和器件研制、测试、分析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学校、科研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师范)专业】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备扎实物理基础,具有较强物理教学能力、物理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开展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的高质量物理师资。

主干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普通物理实验、数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中学物理教学法。

就业方向:在中外企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培养能从事热能有效利用、热工设备、动力机械和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销售、安装、开发、改造;冷(热)源的合理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锅炉设备、燃烧理论与技术、流体机械、换热技术与设备、动力机械基础等。

就业方向:在电厂、供电局、中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热能有效利用、热工设备、动力机械和动力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有关领域的技术和研究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有关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工业检测、机电一体化、光电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仪器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单片微机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光电子技术、智能仪器。

就业方向:在光电类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测量、控制领域有关的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光电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研究、安装及设备开发和运行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运行能力;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

主干课程:普通物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暖通空调、建筑自动化等。

就业方向:在电厂、供电局、中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设计、研究、安装及运行管理等有关领域的技术和研究工作。

咨询电话:0512-********、678701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