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4.阅读下面材料: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

(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基本特征?

(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最为重要?

(4)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信。﹣﹣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

﹣﹣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材料三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8.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

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4)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5)概括这三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

英雄岳飞的场所。殿内有岳飞彩像,上面有岳飞亲书“还我河山”

的巨匾(如图)。

材料二:据说清朝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秦涧泉考中状元,在

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有人问他作何感想,他挥毫题写了“人

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还我河山”指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

(2)你知道岳飞领导的军队叫什么吗?取得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什么吗?

(3)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人为什么都纷纷纪念岳飞?

10

(1)

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有何意义?

材料二

(2)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哪个朝代?当时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

材料三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除材料三中所说的册封外,清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两点)

材料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60多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7岁,青壮年文盲率由95%除到1.2%。

(4)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近年来,极少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对此,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做?

12.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中的说:“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西汉发明的什么合称“四大发明”?

(3)“ 这三种东西”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有何影响?

(4)四大发明在什么时期广泛应用?

(5)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13.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

其考核则听于府部。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5.阅读下图:

请回答:

(1)明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明长城?

16.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景,中俄双方最终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殖民者来到中国。英国商人为扩大贸易,力图开拓中国市场,但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天朝”指什么?

(2)从乾隆帝的信来看,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3)清朝初年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当时只许开放哪一城市对外开放?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9.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以上图片代表的小说,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

给下列同学(写出相应的图片及代表的小说):

①小张同学想了解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内容,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②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③小明同学想阅读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④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2)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的是哪三部?请分别写出其作者。(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4)请你选择上面的任意一幅图片所代表的小说作一简单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