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现代管理方法

第九章 现代管理方法

第九章 现代管理方法
第九章 现代管理方法

第九章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安全管理学最为重要的方面是现代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现代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工程。因此,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基本理论,简要的6σ管理、5S 管理及定置管理等主要方法。

第一节现代安全管理及其基本原理

一、现代安全管理及其特征

1.现代安全管理

现代安全管理是以现代安全科学和管理理论为指导,以传统安全管理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事故预防和控制为手段,以不断提升系统整体和全过程安全水平为目标的管理。

通过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与事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有效的预防生产与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第三就是安全管理对策,这一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因此,现代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

2.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相比,现代安全管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如系统安全特征、本质安全化特征、定量风险化管理特征等。

(1)系统安全特征现代安全管理以系统安全思想为指导,强调为追求系统整体上的安全目标,应采取综合化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产系统的组成要素来看,人、设备、物和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如人的误判断、误操作,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设备缺陷、安全装置缺失、失效,防护器具缺失、缺陷;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的易燃易爆、毒性等;作业方法和作业环境的缺陷等。安全管理必须从整个系统的方方面面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才可能实现系统安全的目标。

(2)本质化管理特征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本质安全可以理解为机器、设备、环境本身所

具有的,即使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安全状态。广义的本质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行为,指作业人员处处按照标准、规程进行作业,消除人的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和机、物、环境的安全状态一起构成系统的安全。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3)预先管理的特征与传统安全管理注重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事后模式(Reactive Mode)”不同,现代安全管理强调以事故预防为中心,从系统的角度,预先开展危险性辨识、分析与评价,从而对各种可能的事故原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预先模式(Proactive Mode)"。

(4)定量化风险管理的特征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对传统安全管理体制的冲击,促进了现代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促进了安全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管理是一种创新,它强调安全管理必须以系统危险性的定量化为基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可靠性分析技术等的发展,尤其随着可接受风险准则的逐步建立,定量风险分析(QRA)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QRA技术已从单项的定量化事故树分析和连续系统模拟,逐渐发展到针对复杂系统的定量风险数值的大型运算。

二、现代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现代安全的管理遵循通用的管理学原理和原则(如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等),但由于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还有着有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如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

1.预防原理

东汉苟悦所著《申鉴》有:“一日防,二日救,三日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将之用于事故隐患的处理方面,就产生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这叫预防;第二种方法是在事故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第三种方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这三种方法中,预防为上策,补救是中策,惩戒是下策。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核心思想在于事故预防。

(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预防,其本质是在有可能发生意外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场合,采取事前的措施,防止伤害的发生。预防与善后是安全管理的两种工作方法。善后是针对事

故发生以后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处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处理工作如何完善,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已经发生,这种完善也只能是相对的。显然,预防的工作方法是主动的、积极的,是安全管理应该采取的主要方法。

由于预防是事前工作,因此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就十分重要,生产系统一般是较复杂的系统,事故的发生既有物的方面的原因,又有人的方面的原因,事先很难估计充分。有时,重点预防的问题没有发生,但未被重视的问题却酿成大祸。

为了使预防工作真正起到作用,一方面要重视经验的积累,对既成事故和大量的未遂事故(险肇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采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技术,对生产中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后果做出准确判断,从而实施有效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人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从技术措施角度去预防,例如预防火灾、爆炸时,过多地关注建筑物的防火结构、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设置的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等,而对危险源以及人的管理反而忽视,而这恰恰正是预防的重点。

(2)预防原理的运用原则

①损失偶然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不一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日常生活中,偶然性关系普遍存在,如以爆炸事故为例,爆炸事故发生后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人员伤亡、伤亡人数多少、受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情况、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

有的事件发生后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这种事件被称为近事故、险肇事故、未遂事故(Near Accident)。若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只能由偶然性决定而无法预测。但海因里希法则也揭示了另外一个规律:如果类似事件(故)反复发生,总有一起会导致重大的损失。这也告诉我们,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件(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事故损失的发生。

②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即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原因的这种关系。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个因素的原因,环环相扣,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即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迟早必然要发生。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必然性来自于因果关系,深入调查、了解事故因素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

依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规律性的结果,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③3E原则。在前述各种间接原因中,技术、教育以及管理是构成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与这些原因相应的防止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以及法制对策。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为“3E”对策,即3E原则。

3E原则的基本要点是:a.技术对策。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措施.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b.教育对策。教育对策是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作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c.法制对策。是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三违”等现象的目的。

应综合灵活地运用3E对策,不要片面强调其中某一个对策。一般说来,考虑对策时,首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然后考虑教育训练措施,最后考虑法制措施。在3E对策的基础上,有学者加入了环境(Environment)对策,又称为4E对策。

④本质安全化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本质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含失误一安全、故障一安全两个方面的内容,且这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事后补偿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用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行为受到安全管理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这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企业不重视安全工作,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时,由于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并不一定会产生具有灾难性的后果,这样会使人觉得安全工作并不重要,可有可无,从而进一步忽视安全工作,使得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继续存在,直至发生事故。②人的“冒险”心理。这里所谓的“冒险”是指某些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持有这种心理的人不恰当地估计了

事故潜在的可能性,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利益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里“利益”的含义包括:省事、省时、省能、图舒服、获取经济收益等,冒险心理往往会使人产生有意识的不安全行为。③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这一原因可以说是安全管理需要强制的根本原因。事故损失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尤其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更是无法弥补。因此在安全问题上,经验一般都是间接的,不能允许当事人通过犯错误来积累经验和提高认识。

强制性安全管理的实现,离不开合理且严格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各级规章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构成了安全行为的规范。同时,还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以保证被管理者始终按照行为规范进行话动,一旦其行为超出规范的约束,就要有严厉的惩处措施。

(2)与强制管理有关的原则

①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作为强制原则范畴中的一个原则,安全第一应该成为企业的统一认识和行动准则,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从事各项工作中都要以安全为根本。谁违反了这一原则,谁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处。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就要建立和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常抓不懈,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安全工作体系。

②监督原则。为了促进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安全管理带有较多的强制性,只要求执行系统自动贯彻实施安全法规,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去监督执行,则法规的强制威力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配备合格的监督人员,赋予必要的强制权力,以保证其履行监督职责,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节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

一、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原因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它不考虑危险源的具体特点和事故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而只是抽象概括地考虑构成系统的人、机、物、环境,因此它更本质、更具普遍意义。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

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后人对该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但都保持了其中心思想不变,即认为事故因果关系之间存在继承性——前一过程的结果是引发后一过程的原因。

Heinrich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方面因素。

①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对于安全来说属于不良的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人安全素质的培养,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②人的缺点。即由于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诸如鲁莽、固执、易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陷,也包括诸如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的后天不足。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者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Heinrich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人的缺点而产生的,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④事故。这里的事故是指由于物体、物质等对于人体发生意外的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

⑤伤害。即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

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多米诺骨牌原理(Domino Sequence)来阐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Al 造成了人的缺点A2,人的缺点又造成了不安全的行为A3,后者促成了事故A4(包括未遂事故)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事件A5,见图9-1。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意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终止。Heinrich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向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Heinrich理论有明显的不足,如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事故并不一定都会形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并不是必然会造成事故等。尽管如此,Heinrich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后来博德、亚当斯、北川彻三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使因果连锁的思想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收到较好的效果。

(2)博德(Bird)事故因果连锁理论Bird在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图9-1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Bird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同样为5个因素,但每个因素的含义与Heinrich 的都有所不同:

①管理缺陷。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系统没有实现本质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此,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由于安全管理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②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以及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工作场地状况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只有找出并控制这些原因,才能有效地防止后续原因的发身,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原因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停留于表象。

④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作是人体、货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训练工人提高识别和规避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

⑤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小。例如,对受伤人员进行迅速正确的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及平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此外还有亚当斯、北川彻三等提出与博德事故因果理论相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

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1966年美国运输部国家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重申了吉布森(Gibson)1961年提出的下述观点:“生物体(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并提出了“根据有关能量对伤亡事故加以分类的方法”。

Haddon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能否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取决于:①人接触能量的大小;②接触时间和频率;③力的集中程度,他认为预防能量转移的安全措施可用屏障树(防护系统)的理论加以阐明;

④屏障设置得越早,效果越好。

按能量大小,可研究建立单一屏障还是多重屏障(冗余屏障)。防护能量逆流于人体的典型系统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①限制能量的系统:如限制能量的速度和大小,规定极限量和使用低压测量仪表等。②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应用CO2灭火剂代替CC14等。③防止能量蓄积:如控制爆炸性气体CH4的浓度,应用低高度的位能,应用尖状工具(防止钝器积聚热能)等,控制能量增加的限度。

④控制能量释放:如在储存能源和实验时,采用保护性容器(如耐压氧气罐、盛装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容器)以及生活区远离污染源等。⑤延缓能量释放: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以及应用某些器件吸收振动等。⑥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如接地电线,抽放煤体中的瓦斯等。⑦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防冲击波的消波室,消声器、原子辐射防护屏等。⑧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如防护罩、防火门、

密闭门、防水闸墙等。⑨在人与物之间设屏蔽:如安全帽、安全鞋和手套,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具等。⑩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低电压回路、连续监测和远距遥控等,增强对伤害的抵抗能力(人的选拔,耐高温、高寒、高强度材料)。⑧改善效果及防止损失扩大:如改变工艺流程,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搞好急救。⑩修复或恢复: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

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

能量转移理论与其他事故致因理论相比,具有两个主要优点:一是把各种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从而决定了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这一原则;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

3.人-环匹配理论

这是由瑟利(J.Surly)枉1969年提出的一种事故致因理论,也称为瑟利模型。后来又经安德森加以补充改进而成瑟利一安德森模型。它是把人、机、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归化为人(主体)与环境(客体)两个方面。人(包括操作者与管理者),作为生产系统的主体,主要看他的三个心理学成分——对事件的感知S;对事件的理解O;对事件的生理行为响应R;环境(包括机械、物质、环境),作为生产系统中人以外的客体,主要看它的变动性、表象性、可控性。把此系统中一个事故的发生分为危险的形成(迫近)与其演变为事故而致伤害或损坏两个过程。事故是否发生,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匹配和适应情况。具体的描述示于图9-2。

图9-2 瑟理-安德森事故致因模型

此模型表明,在危险形成或迫近的第一个以及演变为事故的第二个过程中,如果人都能正确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图中记为Y),危险就向消除或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如果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了错误(否定,图中记为X)的回答,危险就会向迫近的方向发展,以至发展为致伤、致损的事故。

图9-3 扩展的瑟理-安德森事故致因模型

图9-3体现了人对环境(含机、物)的观察、认识与理解的程度和运行中的环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以适应人的应变素质情况。如果人的回答肯定,则系统可以保证安全;否则必须对系统作适当修改以通应人的允许行为变异的预期范围。

此模型可以给人们多方面的启示。例如为了防止事故,首要且关键的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而这同人的感觉能力、知识技能有关,也同作业环境条件有关。又如在处理危险的可接受性时,虽然总体上安全与生产是一致的,但在特定时候、特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矛盾。因此,如果危险已达紧迫,即使牺牲生产也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保证安全。相反如果危险离紧迫尚远,在做出恰当估计的条件下还

来得及采取其他措施时,就能做到既排除危险、保证安全,又不耽误生产。

4.扰动起源事故模型——P理论

劳伦斯曾对伤亡事故提出过几个假定:假设事故是包含着产生不希望伤害的一组相继发生的事件;进一步假设这些事件发生在某些活动的进程中,并伴随有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以外的其他结果。在深入研究这两个假设时,自然会得出另外的假设。例如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每个事件的含义应该清楚,以便调查者能正确地描述每个事件。

本尼尔提出了解释事故的综合概念和术语,同时把分支事件链和事故过程链结合起来而用图表显示。他指出,从调查事故的目的出发,把一个事件看成是某种发生了的事物,是一次瞬间的或重大的情况变化,是一次已避免了的或导致另一次事件发生的偶然事件。一个事件的发生势必由有关的人或物所造成。将有关的人或物统称之为“行为者”;其举止活动则称“行为”。

这样,一个事件即可用术语“行为者”和“行为”来描述。行为者可以是任何有生命的机体(如司机、车工、厂长),或者是任何非生命的物质(如机械、洪水、车轮)。行为可以是发生的任何事,如运动,故障、观察或决策。行为者和行为都必须正确地或定量地描述,而不能用定性的词汇。事件必须按单独的行为者和行为来描述,以便把过程分解为几部分而分别阐述。

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扰动(活动),称之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进程包括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是在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如果行为者行为得当或受力适中,即可维持能流稳定而不偏离,达到安全生产;如果行为者的行为不当或发生故障,则对上述平衡产生扰动(Perturbation),就会破坏并结束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的进程,导致终了事件——伤害或损坏。这种伤害或损坏又会依次引起其他变化或能量释放。于是,可以把事故看成从相继的事故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这可称之为事故的“P理论”。

依上述对事故的解释,可按时间关系描绘出事故现象的一般模型,见图9-4。

图9-4 事故的P理论

5.轨迹交叉论

一个生产系统的人、机、物共处于一种环境中。轨迹交叉论认为,该系统内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机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或逆流能量轨迹交叉)所造成的,有时环境也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机)的不安全状态及它们相遇的条件。这种情况可用图9-5形象地表示出来。

图9-5 轨迹交叉论示意图

这种理论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人、机、物、环境各自的不安全(危险)因素的存在,并不立即或直接造成事故,而是需要其他不安全因素的激发或耦合。例如去除了保护罩的高速运转皮带轮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果穿着了不符合安全规定衣服的人员与之接触(不安全行为)即激发,就会造成绞人的人身伤亡事故。已处于不安全状态的硝化纤维(如已开始显著分解),受到高温环境(不安全条件)的激发后,就会发生自燃以至火灾。

该模型着重于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背后的深层原因:管理失误。我国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6441-1986)就是基于此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制定的。事故是由于物与人之间发生了不希望的接触所致,之所以发生这种接触,是因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的缺陷造成的。

起因物指由于存在不安全状态引起事故或使事故能发生的物体或物质,GB/T6441中将其分为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等27类;施害物又称致害物,是指与人体接触(直接接触或人体暴露于其中)而造成伤害的物体或物质,GB/T6441中将其分为23类106项。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入与物两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有时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会促进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例如,人接近转动机器部位进行作业,有被机器夹住的危险,这属于不安全行为;又如在冲压作业中,如果拆除安全装置(不安全行为),那么设备就要处于不安全状态,有压断手指的可能性。

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的交叉,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该理论对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一种较好的工具。

二、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科学是研究工业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改善对人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行为科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一般都以著名的霍桑实验作为最早在工业中深入研究人的行为为标志,四五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现已为工业国家广泛应用,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现代管理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行为科学家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激励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内涵十分丰富,本书第三章安全激励技术一节,详细介绍ERG全管理联系密切的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等行为科学理论。

第三节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类别

企业要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规章制度体系,还需要运用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达到降低风险,减少事故的目的。

1.安全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一种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要求的新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通过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使企业全体成员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增加企业凝聚力,自觉主动地承担其事故预防的责任。如杜邦公司的“一切事故均可避免”的安全文化理念,拉法基公司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2.综合性安全管理方法

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TQC)最佳的安全状态。

常见的综合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全面安全管理(TQC)、英荷壳牌公司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系统(EHS),美国通用电气的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模式(SHE)、埃克森美孚完整性运作管理模式(OIMS)、埃克森和道氏安全质量评定体系(SQAS)、鞍山钢铁公司的“0123”管理模式等。

3.思考性安全管理方法

思考性安全管理方法是指安全管理人员运用创造学、运筹学、价值工程及系统工程等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对安全问题进行决策、逻辑推理、图形显示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安全决策、系统图法、关联图法、A型图解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程序图(PDPA)等。,

4.基于行为安全的管理活动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是基于工业过程中人的可靠性分析,认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绝大部分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目前美国杜邦等众多跨国公司都特别注重行为安全管理,如杜邦公司安全培训观察程序(STOP)、英国BP石油公司的ASA管理模式、住友公司伤害预知预警活动(KYT)、拜尔公司行为观察活动(BO)、道氏公司基于行为的绩效活动(BBP);零事故六程序、巴斯夫公司审计帮助行动(AHA)等。

5.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生产现场微观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如日本丰田推行的5S活动、戈国军工和民爆行业推行的三级危险点控制以及无隐患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五不动火”管理、“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八查八提高活动”等。

6. 系统安全分析管理方法

采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运用于安全管理中,如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管理失效和风险树分析(MORT)、作业风险分析(JHA)或工作安全分析(JSA)、定量安全评价(火灾爆炸指数法、Monday法、BZA法)等。

7.其他安全管埋方法

此外还有运用人的生物节律、安全信息等方法进行安全管理。

本文重点介绍的6σ安全管理、5S安全管理和定置安全管理方法,是近些年涌现的安全管理新方法。其中,6σ安全管理可以归于上述的综合性安全管理方法,5S安全管理和定置安全管理归于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二、6σ安全管理

1. 6σ管理的概念

6σ管理是“寻求同时增加顾客满意和企业经济增长的经营战略途径”,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和竞争力的经营方式。它不是单纯的技术方法的引用,而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严格说来,6σ管理属于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但近些年来,6σ管理追求细节、追求完美的思想已经开始应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中。

2. 6σ的起源

在20世纪70年代,MOTOROLA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Bob Galvin 决定改善产品质量,来迎战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1981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10倍的改善。1987年,MOTOROLA建立了6σ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6σ"代表着品质合格率达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电在生产过程中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3.4件次品,这是非常接近“零缺点”的要求。“6σ”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目标、工具和方法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的要求。,

6σ管理法总结了全面质量管理构成功经验,吸纳了客户满意理论、变革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使质量成为企业追求卓越的根本途径,形成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欧美许多先进国家的知名企业如GE,MOTOROLA, Dell, HP, Texas Instrument(TI), Siemens, Sony, Toshiba, CitiBank 等,在1990年初期就已先后加入6σ的行列。近来,国内有些大企业如海尔、小天鹅、联想等也正在引入和实施6σ管理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σ”管理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科学的、系统的、追求几乎完美无瑕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σ”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在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标准差),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σ表征着诸如单位

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特征。σ的数量越多,缺陷或错误就越少,如图9—6所示分别是σ、3σ、6σ水平时概率分布。

图9-6 σ、3σ、6σ水平概率分布

6σ管理法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测量流程中偏离度的大小,来消除这些偏差,从而尽最大可能实现“零缺陷”。具体而言,lσ一6σ的含义如表9-1所示。

表9-1 1σ~6σ对应的缺陷示例

3. 6σ管理的实施方法

企业开展6σ管理,一般采用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MAIC法,其工作步骤如下。

(1)定义(Define)

如果不知道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在6σ管理绩效评估中,也很难设定有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评估标准。所以,实施6σ管理

的第一步便是定义顾客需求。

(2)评估(Measure)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定义的顾客要求,评估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目前做得如何,将来会干得怎么样。它把顾客服务作为建立更有效的评估系统的起点,是绩效评估的核心。

(3)分析(Analyze)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对已有的数据和流程进行分析,辨明影响绩效改进的根本原因,选择改进的优先项目,把握潜力大的改进机会。

(4)改进(Improve)

在定义、评估和分析阶段所做的工作,都将在改进阶段得到回报。而缺乏创造力、未能仔细策划解决方案、草率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公司内部的阻挠,都可能使6σ管理的开展夭折。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能够使公司的努力得到最大限度回报的方法,实施科学的6σ管理方案。

(5)控制(Control)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努是构筑长期的6σ管理活动组织框架和控制体系,实施持续的6σ管理活动,建立维持和改进绩效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确保对产品、服务流程和工作程序的持续评估、检查和更新,促进绩效的改善。

4. 6σ管理在安全管理的应用

管理的意义在于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通过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将所有细节置于管理者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中。按照6σ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果能够衡量出管理流程的偏差数量,就可以找到系统地消除这些偏差的办法,并尽可能地向完美靠近。当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按6σ要求的“每一百万个危险隐患,不能产生超过3.4次事故;每一百万次作业,不得出现超过3.4次危险”。但如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应用这种思想方法,掌握并完善安全管理的细节,就可以不断接近这样的目标。国内白安霖应用6σ管理思想,针对某企业开展了“运用6σ管理法”的思想改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步骤如下。

(1)识别问题。识别问题是6σ的第一步。如把安全管理概括为图9-7的工作流程。安全部门的全体人员按照上述流程,分析研究每个过程,找出需要改进的指标,这些指标应符合系统的整体目标。

(2)分析原因。对于第一步识别出的问题,安全部门的全体人员集思广益,通过分析流程中典型过程的缺陷或有待改进的工作内容,对照国家法规、标准及各种安全检查表,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见表9-2)。

表9-2 某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制定对策及实施。安全部门对识别出的问题,结合分析出的原因,制定对生产经营活动有变化而新增设备、工艺的站房重新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对照企业所涉危险源及国家相关法规,增补了《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程序》、《管网安全管理程序》、《危险源作业管理程序》等6个管理程序;在原有的应急预案体系中,新增补了“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开展绩效监测和强化了隐患整改等安全措施。

(4)评估结果。通过近一年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设备、设施、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使生产过程的偏差与依据的标准达到最小化,从而接近安全目标。

6σ管理办法注重安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要求精细管理,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缺陷,并加以控制和改善,从而实现该厂全年无职业伤害、无伤亡事故的管理目标。

三、5S安全管理

5S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修养)这五个单词,简称5S管理或5S运动。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子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1986年,日本的5S 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很大的冲击,并由此掀起了5S热潮。

1. 5S管理内容

(1)运动的原则确立零意外为目标,所有意外均可预防,机构上下齐心参与。

(2)运动的口号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通过5S运动的开展,培养员工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习惯,从习惯上养成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3)SS的含义

①整理。就是将工作场所收拾成井然有序的状态。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将必需品收拾的井然有序,不放置非必需品。

要点一:不用的东西——丢弃;不太常用的东西——放在较远的地方;偶尔使用的东西——安排专人保管;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身旁附近。

要点二:能迅速拿来的东西——放在身旁附近;拿来拿去十分花时间的东西——只留下必要的数量。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完整复习版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制度:1、规定科学的操作方法;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评价:正: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至今。反:但他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明确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简评:提出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2、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3、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4、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行政组织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遵守规则和纪律;固定的薪金与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简评贡献:1、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延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2、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测定照明强度、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短与次数及与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访谈实验。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3、群体实验。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感情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存在。人际关学说(即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①大多数人生来就懒惰,总想少干点工作;②一般人没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③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④人缺乏自制能力,易受他人影响。“X理论”的典型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Y理论:①人们愿意承担责任;②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③人有自发、自制的能力;④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员工就能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工人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自豪。 理性决策六步骤:1、确认问题: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家单位;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定义: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事务,属于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次性的、新出现的、偶然发生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决策。

2017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案例分析题

2017年电大《现代管理原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 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的决策方法 问题: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所运用的预测、决策方法是什么方法? 2.这种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 答: 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所运用的预测、决策方法是特尔菲法。 2.特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特尔菲法采用匿名函询征求意见,克服了专家之间因名望、权利等带来的心理影响,可以保证各成员能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2)多轮反馈。通过多轮反馈可以使成员充分借鉴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正。 (3)统计性。对专家意见的分析多采用统计方法,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特点。 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成功之处: (1)预测题目的选择具体、明确,适合实际的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2)专家的选择范围广、涉及面宽,具有代表性。(3)调查表问题设计的明确、有针对性。不足之处: (1)第二轮反馈采用座谈会的方式有违匿名、函询的原则,容易对第三轮及以后的反馈产生不好的影响。(2)专家的人数较多,使分析工作繁重,容易出现失误。 案例2: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问题: 1、认为郭宁当上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要胜任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认为他有这些技能吗?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总裁后自己应该弥补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答案: 1、变化趋势:一开始担任基层管理者,主要起到带领员工完成既定任务,起模范带头作用;继而担任中层管理者,即装配部经理,首先应该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思路和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工作办法和工作思路去带领基层管理者及员工开展自己的工作;最后担任副总裁、总裁,要能给中层以及基层和员工们带来一个发展的思路,保证企业平稳的前进。随着他职位的升迁,管理职责在不断扩大,从管理一个团队到一个部门,从部门之间的协作到整个企业的进步,反映了三个层次之间关注目标的差别。 2、对于高层管理者的总裁而言,首先要具有概念技能,即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其次,要具备人际技能,即成功地与他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技能是最重要的。 从郭宁的工作经历来看,从基层开始,到中层,再到负责规划的副总裁和负责生产的副总裁,直到总裁,因此,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能力。同时,他在担任副总裁时,负责规划与生产工作,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作出成绩,从这些看,他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应该也做的较好。因此,综合看,他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但是,作为从基层一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2018-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完整版答案

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书面沟通)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2.(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5.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9.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0.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 高关系)。 1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1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4.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15.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16.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反馈控制)。 17.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18.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 1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20.某公司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从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科研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这种组织结构就是(矩 阵制组织结构)。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22.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新)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新) 现代安全管理知识 第一讲安全管理学的发展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 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 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国家标准 GBT13745-92科学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已被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列有“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5 个二 级学科和20 多个三级学科,与管理工程学和环境科学并列为综合一级学科。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它包括安全信息系统、劳动保护管理、风险分析、事故管理、工业灾害控制等分枝学科。安全管理工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职业安全卫生和减灾防灾领域和有关专业的普遍重视。 通过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以及安全科学与事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要有效的预防生产与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人类有三大安全对策,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第三就是安全管理对策,这一对策既涉及的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因此,安全管理科学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分枝学科,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的重要方面。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精)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的高速发展,西方管理思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现代管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内,西方管理思想学术界所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无数的管理理论学派都在这一时期内崭露头角。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西方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学科群。纵观各个管理学派,其各有所长,智慧闪烁。然而回过头来,众所周知,我国的管理理论还处于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阶段,我们甚至还没有一个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这样,集西方古今管理理论思想大成的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且能够给予我国当代管理以许多启示的。向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建立我们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是我国当代管理学者的重要任务。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时期内,虽然学派繁杂,但经过思考分析,不难寻求其共性,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系统化。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 2.重视人的因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人们需要,以保证组织中 全体成员其心协力地未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3.更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 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

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各级主管 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亿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 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要把效率和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 管理的目的体现在效率和效果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管理学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管理实践,并 善于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方法,形 成新的理论,促进管理学的发展。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 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进行前馈控制,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强调不断创新。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意味着创新,就是在保证“惯 性运行”的状态下,不满足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 织更加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 如果将以上几点共性再加以概括的话,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就是科学,系统,权变。结合我国管理实际考虑,我国现今的管理形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管理者的决策大多缺乏远见并有失科学,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成员管理者所使用的还多为简单的压力式鞭策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缺乏人性化,对于管理理论的应用较为单一,都是我国现阶段管理的缺陷。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即科学,系统,权变教会我们:

《安全管理》之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0123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5S”活动、“五不动火”管理、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班组建设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课件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课件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1288国家开放大学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及答案(2015年1月)课件 试卷代号:1288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现代管理原理试题(开卷) 2015 年1 月注意事项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题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题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能离开考场。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 A. 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 (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 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吉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3.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 A. 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D.企业形象 1141 4. 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 A. 控制 B. 预测 C. 决策D. 组织 5. 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 ) A. 年度计划 B. 管理者的意愿 C. 指导性计划 D. 战略计划 6. 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 )的方案。 A. 简单

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 对工作的认识 1、安全工作者——企业的“白衣天使”。 2、天使职责——保障生命与健康。 3、安全技术——安全是一门特殊专业技术。 4、安全管理——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公式:责任×思维×能力=成果。 第一部分概述 一、管理: 1)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 2)就是通过对人的工作来达到工作的目标。 3)管人、理事。管人要以人为本;理事,要找出科学规律,要讲效率。 4)指一定的组织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劳动,使别人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概述 二、安全生产管理: 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 2)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管理的基本原则,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 现代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现代企业的管理原理和原则。 重要特征: 1)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 2)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一部分概述 系统安全: 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的目标不是事故为0,而是最佳的安全程度。 第一部分概述 三、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人本原理: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一名词解释 1 差别计件工资制 2 霍桑实验 3 非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 1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兹伯格。() 4决策理论学派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某些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精致的计算上。() 5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单选题 1 作为总经理,你如何处理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A在全公司大会上严厉批评,要求不得继续活动 B听之任之 C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其发展 D加以引导使之活动与公司目标一致 2 “一件预计可能会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这样的话揭示了()。 A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有果断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制定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应变计划的制定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应在计划过程中及早予以考虑,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时再仓促应对 D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3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 A创建管理理论B进行了动作研究 C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发展成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学科 D使美国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主要开展装饰装修设计业务,但由于业务限制至今没有招聘员工。请问下述对该公司的判断哪一个正确?() A目前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B是一个正式组织,但公司内不会有非正式组织 C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也可能有非正式组织 D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肯定有非正式组织 5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几项?() A3项B4项C5项D6项 6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会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下面4位管理学家中的哪一位?() A韦伯B法约尔C吉尔布雷斯D德鲁克 7 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A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B提出了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C提出了工资定额与标准化D提出了社会协作系统 8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阐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行为科学学派B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C人际关系学说D系统管理学派 9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着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试验 B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试验 C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工厂做的一次试验 D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镇做的一次试验 四简答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2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3 决策理论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4 权变管理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行业资料:________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0123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5S活动、五不动火管理、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班组建设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第 2 页共 5 页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参考答案: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

段老师-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段老师-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教师: 段鹰 姓名: 王伟学号: 20110702095 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类别: 学术上课时间: 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1 2012年度工学硕士管理理论与方法考题 1、简答题 (1)举例说明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0分) 答:古典管理理论(早期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泰勒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作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认为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三个: 1(工人中普遍流行着一种谬见,认为如果他们全速工作,就会使大量工人失业,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巨大伤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体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为保护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须采取的一种防卫手段。 3(凭效率底下的经验法则行事,这是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由于这种做法,浪费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科学管理的思想。

安全员必须掌握管理知识

安全员必须掌握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单位安全网络图、岗位责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上墙。并要悬挂整齐醒目。 2、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记录,内容清楚、详细、齐全、属实。 3、公司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安全考试、知识竞赛等。 4、努力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普及完善标准化作业,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标准,做到会讲会用。 5、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6、安全档案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妥善保管;车间每半年、各班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并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准上岗。 7、班长为班组教育的责任人,必须及时为每位员工建立每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档案,制定和实现班组安全目标,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岗位尘毒浓度不超标,安全文明生产好。 8、各班班长为兼职班组安全员,负责本班组员工的安全工作。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监督班组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现场设备、人员、环境的可靠性,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开始工作。 9、各班长每天班前会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布置安全工作注意事项,检查场地、设备、机械、工具和防护措施,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时,方可开展工作。 10、班组长要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具备辨识危险、控制事故的能力,班组各成员要职责清、责任明。 11、班组成员要有“安全第一”的意识,“我要安全”的觉悟,“我会安全”的技能,“我管安全”的义务,“我保安全”的责任,做到自我防护,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2、每周生产调度会布置的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 13、严格落实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安全检查、安全例会制度,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由安全员监督检查。 14、危险场所及危险设施应采取防范措施,设立标志,要害岗位、重要设施要人人清楚。 15、火药库、油库、化验室、氰化钠库、发配电室、信号室、锅炉房、污水处理厂等要害部门必须做到出入记录齐全,物资支领手续齐全,标志悬挂醒目。 16、工作前要充分休息,班中不准打闹,不准带小孩及无关人员到生产作业场所,杜绝带病上岗。 17、上岗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上岗证由安全部门每半年考核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18、各种大型安装、维修、检修等重点工程,各单位必须研究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并经安全环保部同意,方可施工。在重点项目检修过程中,单位必须设立监督岗,3米以上高空作业须系上安全带。

安全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10分) 1、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新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 12 月 1 日颁布实施。 3、雨季三防工作内容:防洪、防排水、防雷电。 4、冬季三防工作的三防是指是防火、防冻、及防煤气中毒。 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7、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8、事故的等级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9、《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10、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A ) A.《安全生产法》 B、《矿山法》 C、《刑法》 D、《劳动法》 2、调度人员实行()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 D ) A、8 B、12 C、18 3、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 A ) A、触电事故 B、电压波动 C.电荷超负载 4、雷电放电具有( ) 的特点。( A ) A. 电流大,电压高 B、电流小,电压高 C、电流大,电压低 5、四不放过原则不包括。( C ) A、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没有处理不放过 C. 后果特别严重者不放过 D、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6、调度工作是()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 A、煤矿管理 B、企业管理 C.安全生产 D、生产组织 7、现代安全管理追求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以 ( ) 为主( B ) A.事后 B、事前C、事中 D、隐患 8、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督、检查日常的工作事项。( B )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2021)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44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2021) 消灭事故,减少损失是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职责,但现代安全管理除了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项最根本的职责之外,还有两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即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和直接为企业服务。因此,搞现代安全管理,不仅要有一个管理理念还有一个发展学科理念。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安全管理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发展现代安全科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企业、改革创新”。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哲学观 现代安全管理最根本的任务是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个任务的实现要靠人,所以,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的一种哲学观。 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指导,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消灭事故、减少损失的崇高责任放在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所以,“以人为本”在现代安全管理中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有以下几层意思: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和“员工”都是需要安全的主体;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但安全管理推动企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是通过预防事故、减少损失来实现的;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要靠“人”来实现,“人”是一切安全管理的中心,培养安全生产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为富有主体安全精神和安全创造力的“人”。 2.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为宗旨的安全观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素质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安全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自然观、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二三四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P2 2.组织的经济环境:是指以组织之外的经济形态为特征的事物,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要素。P21 二.简答题: 1.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P3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④管理的职能、任务与层次。 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P12 答:A、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政治素质;②广泛的知识素质;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灵活敏捷的思维素质;⑤较强的管理能力;⑥健康的身心素质。 B、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36

答: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标准化原理;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P43 答:①职工是“社会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三.论述题: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学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5 答: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主要有: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该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

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

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统计分组(第三章第二节)(注:所有题目所标章节均为教材章节)P36 统计分组是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总体角度看,它是“分”的过程,是把总体中的大量个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范围更小的总体;从个体角度看,它又是“合”的过程,是把总体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单位几何起来成为一组。 2..抽样调查(第三章第四节)P46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数量特征进行科学的估计与推断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3.决策树(第六章第五节)P84 决策树又称决策图,它是以方框和圆点为结点,并由直线连接而成的一种像树枝形状的结构图。 4.列表比较(第二章第二节)P19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描述事物特征或属性的数字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进行对比研究。列表对比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比较对象的异同之处。 二、简答题 1.统计预测的原则有哪些?(第五章第一节)P62 (1).连贯原则

按照连贯原则,未来事物的状况会像——或至少有些像——过去的样子,而明天的状况将和今天的状况很想象。连贯的原则也可以用在观察到的变化上,这种变化的数量和程度也将继续下去,这样就可以用它预测未来的状况。 (2).类推原则 各种社会想象的变化都有自己的模式。认识了经济运转的模式,就可以根据上述连贯原则来类推未来的社会现象是怎样变化的。 (3).相关原则 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如果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种因果关系,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用因果相关性来进行预测。 (4).动态原则 事物随时间的发展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律可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动态的角度随时去把握这种变化。否则,运用已经过时的规律来进行预测就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2.不确定型决策分析的问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第六章第三节) P76 (1).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2).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3).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既不能确定未来何种自然状态会出现,又无法得到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4).每个行动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得到。 3..简述管理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第一章第一节) P6-8 (1).问题界定。 (2).拟定方案和优选方案。 (3).方案的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