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_育儿准爸爸必读读物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_育儿准爸爸必读读物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_育儿准爸爸必读读物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_育儿准爸爸必读读物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现今的孩子,正深陷“伙伴危机”中,像“孤独的小蚂蚁”一样。造成当今孩子没有伙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作为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是“小太阳”,形单影只。而出了门,又因为高楼林立、各家门扉紧闭,鲜于往来而使得孩子们“难觅知音”。毋庸多言,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感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将来孩子会因此无法和他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

孩子需要好伙伴

现今的孩子,正深陷“伙伴危机”中,像“孤独的小蚂蚁”一样。

造成当今孩子没有伙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作为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是“小太阳”,形单影只。而出了门,又因为高楼林立、各家门扉紧闭,鲜于往来而使得孩子们“难觅知音”。

毋庸多言,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感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将来孩子会因此无法和他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

为了让女儿依依拥有和伙伴玩耍的快乐,我通过各种方式、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交往,支持她交朋友。

依依最早懂得“朋友”含义的时候,还不到3岁,那时候她刚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韩子仪,和依依很要好,两个人不仅总在一块玩,而且依依还自动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尽管韩子仪是个男孩子,还比依依大半岁,但他不如依依有“闯劲”,而且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几乎每天在幼儿园里都要哭上几回,或者因为想爸爸妈妈,或者因为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每次看到他哭,依依总是充当“姐姐”的角色,安慰他哄他。有一次放学回家,她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袜子。她妈妈问她袜子是哪来的,她说,是她朋友的,坐车的时候掉地上了,她替他收着呢,明天上幼儿园再给他。她妈妈很好奇:“谁是你的朋友呀?”“韩子仪呀!”依依很清晰地说。

此后,依依的嘴里时常会蹦出“我朋友”这样的词。

刚上小学的一天,放学后,依依和同班同学王忠辉、王梓阳一起在我家的楼下玩。大概是玩腻了,依依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两个人欣然同意,跟随依依上了楼。几个人在依依的房间里看书、玩各种玩具,甚至玩起了捉迷藏,柜子里、门后、阳台乃至床底下,都成了他们藏身的地方。房间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玩累了,依依张罗着叫大家吃水果、喝水,俨然是个小主人。

眼看着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相继到我家叫他们回家吃饭,可孩子们正玩在兴头上,谁也不想走。依依又盛情挽留他们,一再对王忠辉、王梓阳的父母说,叫他俩在我家吃饭。当得到了同意,依依高兴得跳起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生怕他们走掉似的,一直拽进她的房间。然后回头嘱咐她的妈妈,王忠辉喜欢吃面条,王梓阳喜欢吃蛋炒饭。

就因为对朋友如此热忱,所以依依的朋友越来越多。初跳级的时候,她总担心新班级的同学不喜欢她,可是不久很多同学都成了她的朋友。

引导孩子交朋友

当然,支持孩子交朋友,也不是没有一点限制的。做父母的还是要注意引导,有些孩子因为生活环境或父母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而导致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和言行,那么在和这样的孩子交往的时候,我就要提醒依依注意,不能受到不良的影响,而要尽量用自己好的言行影响对方。如果没有把握拒绝不良影响,那干脆就放弃交往。这些如果只靠孩子来判断,是有些困难的。所以需要父母多用心观察和留意,在支持和鼓励的同时,要讲究策略性的引导。

亲子玩耍乐无边

给孩子玩的权利,对孩子很重要。而陪孩子一起玩,做孩子最好的玩伴,同样不该被家长忽视。

只有在细腻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内心充满快乐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孩子,而只有拥有“真正的健康”,孩子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学校,给孩子买了大堆的玩具,或者有保姆陪着孩子,就可以放手不管。无论工作有多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和他一起做游戏,感受他的快乐,做他最好的玩伴。

和依依一起玩的时候,我把自己幻化为“大小孩”,不仅把自己童年里玩的游戏一一教给孩子,而且耐心学会现在的孩子正玩的各种游戏,然后全身心投入其中。我教会依依玩我小时候经常玩的打尜、弹杏核、掷旮旯蛤,带依依去坐雪爬犁、溜冰、打陀螺……而依依教会我玩魔方,还教我玩各种网络游戏,然后和我对决。

很多时候,我用一天中的半天时间陪孩子。这半天时间我完全可以用来写一篇稿子,换来五六百元稿费,或者去作一场报告,拿回千八百元劳务费。我也完全可以用来打保龄球、打麻将,用来读书看报,或者干脆睡觉……可我陪孩子去郊外、去游乐场,去孩子想去的地方,尽管那里没有我可玩的东西,但孩子快乐,我自然也快乐。

十几年来,陪孩子玩得最多的游戏当属扑克。因为玩扑克牌有很多益处,所以我从依依刚会说话时起就教她玩。依依学习计算,就是从玩扑克牌开始的。最初我们数扑克牌上的图案,女儿懂得了数字的概念;接着比谁出的扑克牌大,女儿明晰了数字的大小;再玩追20点,依依学会了加法;再玩凑24,她精通了加减乘除……

关于扑克牌的游戏,现在依依会升级、三打一、拱猪、斗地主、小猫钓鱼、憋王八等几十种玩法。即便没有人陪她玩,自己也能创造出不需要对手的扑克牌游戏,自得其乐地玩上半天。

我还和依依一起创设了扑克牌的新玩法。黄宏在小品中,用名片当扑克牌玩。而我和依依用扑克牌编故事,一个人先拿出一张牌,然后编一个故事情节,另一个人随即也拿出一张牌,也要说出一个情节,但是要求必须是前一个人说的故事情节的延续。如此往复接龙,一个长长的故事就诞生了。依依玩得不亦乐乎,编出来的故事情节越来越精彩和充满悬念。多年来,我俩用这种方式编出来的故事,足可以编成一本书了。

陪孩子玩耍并不是件多难做的事情,只要有耐心,只要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只要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你就会成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玩伴。

因为自己的陪伴而使孩子拥有一个多彩的童年,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高高兴兴地、痛痛快快地玩吧!

现在看着日渐长大、不再那么需要爸爸陪着玩的依依,我时常会有难以名状的失落,而每每回想起陪依依玩耍的那些时日,却让我感觉无比的幸福……

玩耍与金钱无关

我和依依玩的好多游戏,金钱的投入是零,但是获得的快乐指数是★★★★★!

在依依很小的时候,我常常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一个“大玩具”。比如,我躺在床上,偷眼看到依依进了屋,就装做睡着的样子,紧闭着眼睛,却抬起一条腿,高高地伸向天花板。依依一看,感到奇怪:咦?睡觉了怎么还举着一条腿啊?于是走过来使劲按下高举着的腿。可是这条腿刚刚落地,另一条腿又抬起来了。只好扔下这条腿,接着按另一条腿。就这样两条腿一起一落,怎么也不驯服。依依咯咯笑着,动起了脑筋。她想办法按下一条腿,然后坐到腿上,用屁股压住,然后再用双手按住另一条腿。结果,终于制伏了“捣乱”的腿。依依得意地哈哈大笑……当然,不“驯服”的还有胳膊、脖子,甚至嘴巴、眼睛……依依在“征服”的过程中,不断有新奇的“训导策略”产生,也不断发出胜利的笑声……还有,吃过晚饭后,依依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电视。我在卧室里把自己“乔装打扮”一番:头上顶着一个玩具熊,面部用依依的小裙子包着,屁股上挂着毛刷子,一副卡通怪物的形象。然后弓腰驼背头冲前屁股撅着,一步三摇地从卧室走向客厅,走向依依。乍一看,依依会发出无比惊奇的尖叫,然后就兴奋地跳起来,随着我摇摆的节奏蹦跳着、欢呼着。在我快走到面前的时候,她会迫不及待地扑过来,我则快速后退,装出害怕的样子,倒退着从客厅“逃”回卧室。依依满含期待地朝卧室张望着。静默了片刻后,我又会以新的“造型”出现在她的面前,再次引发她欢快的叫声……

这样的节目常常让依依开怀大笑,屋子里到处荡漾着快乐,那种气氛真让人感到惬意。

室外的游戏有很多也是不需要任何经济上的投入的。比如一场春雨过后,我带依依拿上小铲子、小水桶等工具,找一处有水洼的地方,开始“挖水渠”、“建桥梁”,或引水或阻流,看着一股股水流或者被自己引导着流向指定的方向,或者被阻隔在一个小水洼里,依依兴奋地拍手欢笑。这样的游戏常常让依依乐而忘返,不知疲倦。

弹杏核儿和弹琉琉,是我和依依经常在家玩的游戏,这一游戏从依依两三岁开始,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首先我们席地而坐,把杏核或琉琉(有时是圆的跳棋子或五子棋子)放到底板上平均分数,接着每人手里暗攥几个(最少一个,多了不限),然后分别将手心打开,查看对方出了几个子,谁出得多谁就争得了优先权,将双方的子放到一起撒向地面,然后选择小指可以划过的最近的两个子弹起,如果击中了要弹的那个子,且没有碰到其他的子,就赢得一子,直到没有击中目标或碰到了别的子为止,再将发子权转交给对方。

当孩子大一些后,便可以玩和文字有关的游戏,比如我和妻子常常跟依依玩“造句”游戏。一个人随意说出3个互不相干的字或词语,让对方造句,并且句子中必须包含这3个字或词语。造不出来,就要被罚表演节目。依依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我们常常在夜里关了灯之后,躺在床上玩此游戏。有时已经很晚了,我们有心停止游戏,告诉依依该睡觉了,可依依总要纠缠着:“再比一次,再比一次……”

再比如玩成语(词语)接龙游戏。这一游戏活动,最好是爸爸妈妈都参与,人多显得热闹,这也是多年来我家一直保持的一个游戏项目。随着依依的长大,她已不满足于这个“老曲目”,于是她提出了改进的办法。依依提议一个人说出一个字,另外两个人以此字为开头说成语,有些说不上来的,经过提示抢答,3人彼此轮流主持,那场面既激烈又好笑。

快乐是一种心灵感受和体验,不是靠金钱买来的,不是靠物质堆砌出来的。所以,想要孩子快乐,不是要父母从口袋里掏钱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是要靠父母用爱心和耐心去创造条件,引领孩子在快乐的长河中徜徉。

教会孩子看电视

我在放手让依依看电视之前,是先教会她看电视。

第一,帮助孩子确定看电视的时间表。先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报或网上的节目预告,根据她喜欢的节目所在的时间段,统筹安排她看电视的时间。然后形成表格,挂在她的书桌前。孩子自觉遵守时间表,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按时看电视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无节制地看电视,而且可以增强目的性。

当然这个时间表是灵活的,只要总时间量不改变,具体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比如,某段时间少儿频道在中午播放依依喜欢的节目,那么时间表上看电视的时间就挪到中午;如果晚上有依依想看的节目,那么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就挪到晚上。而且,看电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做完作业之后。如果放学以后就有好看的电视节目,我会让依依先看电视。她开心地欣赏完电视节目,自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养成习惯后,依依很自觉,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玩耍,依依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很少用我们督促。

第二,培养孩子对科学有益的电视节目的兴趣。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单纯让孩子陷入到动画片的世界,那样电视的教育功能就被削弱了。除了动画片,还有好多节目孩子可以看,比如《动物世界》、《科技博览》等,只要科学引导,孩子也会对这些节目产生兴趣。依依现在对各种电视节目都兴趣盎然,除了看上述节目,还跟我一起看《军事天地》、新闻评论、《人与自然》、戏曲、小品等,另外,体育频道的花样滑冰、跳水等节目也是依依喜欢的。

不过,每个人看电视的兴趣不同,平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能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更不能认为孩子只喜欢看娱乐性的节目,就不是好的兴趣,就横加干涉。毕竟,让孩子看电视,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开心快乐,学习、增长知识是建立在开心基础上的。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内心委屈、没有兴趣,节目的知识性再强也白搭。

第三,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一是教会孩子选择节目,懂得哪些适合自己看,哪些不适合。几十家电视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视节目,但我们不可能都看。这就需要我们作出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看。大多时候我会和依依一起看电视报,将适合她或者她喜欢的节目圈出来,然后列入时间表中。二是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学会批判地吸收,哪些信息对自己有用,哪些内容是糟粕。当然,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只要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的判断能力自然会日益提高。

如此,孩子懂得如何科学看电视了,我们自是可以放心让孩子与电视亲近了。不过,放手之后不等于“大撒把”,悄无声息的关注是必需的。

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最近在看什么节目,对该节目有怎样的评价和看法;要及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当孩子的一些看法有失偏颇的时候,要和孩子坦诚交流,用柔和的态度矫正孩子的不当观点和看法;要时常抽出时间查看孩子要看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表,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收看,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搜索选台上;每隔一段时间,要和孩子一起收看他感兴趣的节目,既培养了亲子感情,又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仅仅是“观看”

看电视的时间多,并不只是单纯的“看”。在“看”的基础上,我引领依依展开更多的活动。

参与互动

自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以来,依依就成了它的忠实观众。其中有一个栏目叫《动漫世界》,不仅播放有趣的卡通片,而且组织小观众参与节目,每期要评选幸运小观众。我倒没怎么在意这些,可是看的次数多了,依依就不甘心只是做一个普通观众了,她也想参与活动,“幸运”一把。

于是,再看《动漫世界》的时候,依依早早准备好了纸笔。当主持人公布通信地址的时候,她赶紧记录下来。可是因为写字慢,第一次竟然只记下了一半,直到第二天“续写”才把地址写完整。接着依依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写了一遍,再抄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就再抄一遍。信写好了,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就再画一幅画送给主持人。直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依依才把写好的信和画好的画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贴上邮票。

从信投进邮箱那一刻起,依依就有了期盼,每天按时坐在电视机前,急切地等待着《动漫世界》节目的开始,等待着主持人读她的名字。

不过遗憾的是,依依等了很久很久,一直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被主持人读出来。孩子越来越失望,终于在期盼又一次落空的时候,大哭起来。我劝慰孩子:“生活中总是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不能用眼泪去面对挫折。你是一个坚强豁达、乐观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值得哭鼻子吗?再说,虽然没有成为幸运小观众,但这件事也让你收获了很多呢。比如写信的过程是快乐的,也促进了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还有等评选结果的过程,是充实的,这些都是你的所得啊……”

依依点点头,擦干了眼泪。

此后,再有类似活动,依依依旧积极地参与。但她再也没有为类似的“打击”掉过眼泪。

从那以后,她还是照样每天看她喜欢的《动漫世界》,当然幸运小观众的名单里一直没有她。但她再也没有为成不了

幸运小观众而掉过眼泪。

边看边评

电视节目多种多样,每个人的口味也各不相同。看同一部片子,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和依依常常边看电视边谈自己的看法,我称其为“电视批评”。

比如,依依对某部片子赞不绝口,非常有兴趣,我会装做不理解的样子问她:“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片子?你觉得它哪里好啊?”依依就会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假若我不赞同她的看法,我会和她进行辩论。有时依依也会问我为什么喜欢某某片子,告诉我她如何如何不喜欢等等。除了谈论这些,我们还会针对内容和主题进行讨论,偶尔还会对演员的演技进行评论。在我的带动下,依依感动于剧情的同时,会想到“编剧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节”之类的问题。

边看边做

依依看科普片子的时候,喜欢看过之后自己也“探索”一番,曾经满怀希冀地在楼下花坛中种下苹果种子,期待着有一天它能长成大树,长出甜脆的苹果;她还喜欢看《天天饮食》,竟学会了做“蜂蜜小甜饼”等好几种菜点,并从她妈妈手里夺过“厨房重地”一展身手;在看《七巧板》的时候,依依更是不闲着,跟着主持人做出了很多小手工,画出想象力丰富的画;看完有趣的动画片,依依会模仿剧中人物,凭着想象“狗尾续貂”,将故事继续“演绎”下去……

边看边读

有人担心孩子看电视时间多了,会使阅读能力下降。在大部分家长眼里,要获得知识,还是得靠从书本去吸收,所以如果必须在电视和书籍两者之间选择,家长还是喜欢选择读书而非电视。我认为这是对电视的误解。首先,电视同样可以增长知识,而且感觉更立体,印象更深刻;其次,看电视和阅读并不矛盾,所以“看电视使阅读能力下降”的结论是不成立的。如果孩子真的沉迷于看电视,无心阅读,使得阅读能力下降,那也不是看电视本身的错,而是家长、老师引导不当的错。事实上,如果引导得利,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因为看电视而提高了阅读兴趣,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依依喜欢看的动画片里好多是改编自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因此在孩子关注于某一部片子的时候,及时给她买回相关的书,孩子会因为喜欢动画片而急于读与动画片有关的书,于是可以一边欣赏电视屏幕里的热闹,一边感受文字的魅力。

依依看动画片《西游记》的时候,我就把书摆到她的床头,每天晚上看完一集电视剧,上床休息之前,就捧着书将刚刚看完的部分读一遍。结果动画片看完了,一本厚厚的《西游记》也读完了。而且,借助于影视和录像里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孩子增加了与原著交流的能力,提高了整体阅读效果。依依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看完了《鲁滨孙漂流记》《80天环游地球》《三毛流浪记》……

依依对军事题材的书产生兴趣,也要感谢电视。随着看《军事天地》等节目的时间越来越多,依依时常会踮起脚尖在书柜里搜索相关书籍。最初我没有注意,当有一天看到依依在翻阅我的那本《开国大典》,我倍感喜悦。于是不仅给她放了《开国大典》的电影,和相关史实资料片,而且把所有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文章啊、书籍啊都一股脑搬到了依依面前。孩子兴致勃勃地翻阅着,还不时向我提出各种问题。

看过《人与自然》后,依依搬出了《青少年百科全书》,翻到“天文?地理”部分,手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了。那段时间,往往在吃饭的时候,她嘴里会突然蹦出一句:“地壳运动的威力真大!”

如此边看边读,电视节目看了多少,书就可以读多少。

一个“看”电视,可以派生出这么多活动来,除了我在这里列举的这些,还有“边看边写”,写观后感,写影评等。虽说依依当时写出来的文字还很稚嫩,但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写来玩玩而已,所以,不必强求孩子写出如何深刻的思想来。

如果我们能围绕一个“看”字多做文章,那么“看电视”就会成为无限大的课堂……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个错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看电视,也是个错误。要让“看电视”成为一件科学而快乐的事情,您就要精心做好孩子的“领路人”,还有“同盟军”。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增进和孩子的感情,并可借共同看电视之机逐步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其内心感受,从而更有利于日常的交流、沟通和引导。

第二,可以及时消除电视中某些不良镜头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看到暴力打斗的镜头,我们就要和孩子讨论,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美的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丑的需要批判的,从而避免孩子的

内心受到不良刺激。这就要求我们在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全放在电视屏幕上,还要留意观察孩子看电视时候的表情,如果孩子流露出恐惧、过于兴奋、生气等情绪,就要注意了。

第三,可以及时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些有益的节目,涵盖的知识较多,孩子可能一时领会、理解不了,有家长在旁边陪伴,就可以随时问父母,请父母讲解了。家长这时候需要耐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这样,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才会得到激发。

第四,便于随时和孩子讨论电视节目。如果你不陪孩子一起看,如何和孩子进行“电视批评”?你连孩子在看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电视节目你也不了解,可想而知,你和孩子还能交流什么。陪孩子看电视,随时可以就某个情节、镜头进行讨论,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我陪依依看电视的历史久远,从把她抱在怀里看,到她骑在我脖子上看,再到两个人像战友像同事似的并肩坐在沙发上看;从陪她看卡通,到一起看《动物世界》《军事天地》,再到看《新闻联播》、奥运比赛……依依一点点长大,我这个看电视的“陪练”也一天天感到欣慰。

现在,很多时候我竟然感觉,不是我在陪依依看电视,而是依依在陪我。尤其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由于平时我很少看体育节目,当依依看我那几天总将频道锁定在体育频道,就好奇地凑过来。我告诉她,现在正举行奥运会呢,然后详细给她讲解了奥运会相关知识,依依来了兴致。尤其听说奥运会是世界最高级别的体育运动会,依依高呼:“我也要看,我还要给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加油呢!”

于是,从最开始的射击比赛到后来的刘翔的“110米栏”,依依几乎每场比赛都要和我一起看。而且每看必要评论、必要激动、必要欢呼……我们评论的内容很广泛,不仅评论比赛内容,而且还评论运动员,比如哪个漂亮,哪个心理素质好等。比赛到了关键时刻,依依总是比我紧张,两眼睁得圆圆的,咬着嘴唇,使劲盯着电视屏幕。而若场上气氛热烈,依依也跟着激动,不停地喊着:“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成为十足的拉拉队顶级队员。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的时刻,也是她最开心、最激动的时候,她会拽着我跳起来大喊万岁,有时竟兴奋地抱着我。而只要国歌奏起,依依势必神情肃穆地跟着唱。

受孩子情绪的影响,一向沉稳感情不外露的我,也开始激动起来。我去买了几面拿在手里的国旗,和依依每手举着一面,一边看一边左右摇摆着手里的国旗,给中国运动员加油。那几天,家里简直就成了体育场的一角了。

奥运会结束后,我和依依的话题多了许多,我们一起回忆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一起说着那些烂熟于心的名字,运动场上的热潮在我们的心里久久没有退去……

多给孩子买有用的书

在我看来,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藏书一柜。所以,我向来舍得花钱买书。平时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而每逛书店,势必不会空手。我从事的工作要求自己知识面要广,加之我兴趣也的确很多,所以书店里太多的书对我胃口,军事、历史、地理、文学、新闻、心理、教育……我常常感叹,如果我口袋里的钱允许,我真想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

有了依依后,每次去书店我就带着依依。经过耳濡目染,依依也成了“购书狂”,见到自己喜欢看的书,是不会舍得再放回去的。

在长春的时候,每年的书市我们是绝对不会错过的。我每每带上自认为足够多的钱,带上小书虫,带上兴奋的心情奔往书市,可是常常口袋里的钱空了,眼睛还在贪婪地搜寻于书堆中。很多次,我们不得不打车把买的书运回家,再上楼取了打车钱付给出租车司机。

记得2003年的时候,书市开市的第一天,我就耗资1000多元,买回了30多本一家人喜欢的书。几天后,在吉林市的三哥来长春玩,我极力怂恿他去书市看看。三哥和我一样,甚爱看书,尤其喜欢各种地理地图,于是在我的陪伴下欣然前往书市。结果,回家的时候,三哥只买了一本世界地图册,而我这个陪同的,花光了口袋里的近千元,又抱回了几十本书。妻子笑着说:“你太疯狂了!”依依则欢呼着:“咱家的书又多了!”

因为如此疯狂购书,家里自然满目皆书了。又因为总要看书,为便于随手取来,家里的书就放得随意了些,除了书柜是书籍专门的家,沙发上、书桌上、床头柜上、床边……几乎随处都是书。于是,睡觉前可以随手抄起一本读上半小时;斜靠在沙发里读书更惬意;在电脑前写累了顺手翻一翻桌边的书,也很方便……书在我家的“泛滥”,几乎达到只要想看书,一伸手就能够到的程度。

依依自然受我们的影响,枕头边常年有书的身影,床头柜上则摆满了自己近段时间要看的书,举手可得,放眼皆是。现在我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十几万种,仅可供孩子阅读的就有数千种,如何在这数千种书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这就有赖于家长的把握。买书要买有用书,就是适合孩子,孩子可以最大限度受益的书。

给孩子买书尽可能带上孩子,与孩子一起去书店选购,前提是一要孩子喜欢,二要家长把关。孩子幼小时家长把关是第一位的,因为孩子尚不具备足够的鉴赏力,当然也不能选择孩子完全不喜欢的,那样买回来孩子一眼不瞧,岂不

白花钱。如果孩子大一些了,上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就要以孩子喜欢为主,家长的把关一般只是“参考意见”。

这些年我给依依买书就是这样一路走来,所以每一部书孩子看起来都很起劲。从去年开始,依依经常自己去书店买书,她报出书目和钱数,我只是给她钱她自己就乐颠颠地跑去书店。沈阳的北方图书城、新华购书中心和长春的联合书城、新华书城不时地会看到依依精心选购图书的身影。

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

“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读书要趁早

我对依依读书兴趣的培养,大概是从她10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的。孩子在姥姥身边长到9个月大的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经过一个月的彼此熟悉之后,我开始每天给孩子读画报上的故事。读画报上的图画,也算是孩子最早的阅读行为了。每当我打开画报放在她的膝盖上,用手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她也会跟着指指点点,边听边呵呵笑。

长到1岁半,依依开始认字,于是除了看图,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读旁边的字。我给她买的书里,插图逐渐减少,文字逐渐增多。渐渐地,我就带她去书店,把她带到幼儿出版物专柜,看她在五颜六色的图书中穿梭,教她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每当这时候,她总是很兴奋,翻完这本翻那本,盯着这本,还想拿那本……

依依3岁多一点的时候,已经能认识300多个常用汉字了,好多简单的故事她都能读下来并且理解故事内容。于是,我慢慢放手,不再单一地由我给她读故事,而是教她自己读,然后讲给我们听。这个阶段,孩子读的大多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

经过精心引导,孩子对书的兴趣日益培养起来。等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书包里除了上课必用的课本和本子,总是要装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出去玩了一天,回到家里,她大多时候是跑进自己的房间,坐在地板上,一声不响地翻她那些心爱的书;跟我去书店、图书馆,从来不会表现出不耐烦,无论我在里面待多长时间,她很少闹着要走,因为她也在不停地找自己喜欢的书看……

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的。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一天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和依依经过商议制订的生活作息时间表里,读书和看电视一样有固定的时间,除此,睡前半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

为了给依依争取到更多读课外书的时间,前文我提到过,那就是让依依少写作业,甚至不写作业。因为在我看来,浩瀚的书海中有更多的知识琼浆等待孩子去汲取,为什么要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性地埋头于作业、题海,而远离知识更丰富天地更广阔的书的世界呢?

营造读书氛围

我所说的“氛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硬件设施。也就是前文说,家里要有书可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购书,而且品种要涉及百科知识、文学类、历史类、地理类等等方面,也不要忽视准备一些工具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便于查找资料。另外要有读书的地方,比如一个安静、宁和的房间,一张书桌,一盏台灯……第二,则是软件指标。家里首先要有读书需要的安静环境,不能要孩子读书,家长却把电视开到最大声,或者吆五喝六地在家里喝酒划拳打麻将;还有家里人最好都有读书的习惯,每天都有在一起看书和讨论读书内容的时间,这样孩子的心会很容易随之沉浸于书海中。

我的家里除了有3个大书柜装满了我和妻子的书籍之外,还有依依的一个专用书柜,装满了依依心爱的书。依依的房间里、我们的房间里各放了一张书桌,尽管我们的房间里放上那张书桌后显得有些拥挤和不协调,但是我从没想过把它撤掉,因为无论是我们还是孩子,都需要这张桌子。

同时,我和妻子都是书虫,每天除了工作、陪依依、吃饭、睡觉和少时间的休闲,大部分时间是手里有书报在读。我们不喝酒,更不在平日里聚集朋友打麻将,电视也是很有针对性地看,所以家里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适于读书的。每天晚上我们和依依一起读书,然后一起讨论。如今孩子从不用我们催促,到了8点半,准时洗漱,然后坐下来看书,9点钟关灯睡觉。

多带孩子去书店

我认为这是一个让孩子零距离接触图书的最好途径。除此还有图书馆、书市等地方,这些地方特殊的读书氛围就像气功的“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一来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读书气氛;二来懂得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好书是源源不断出现的;三来品味手抚新书、鼻嗅墨香的欣喜感觉,以培养对书的感情。

多年来,只要有时间,我就带依依去书店去图书馆,或者去书市。渐渐地,逛书店、泡图书馆成了我们爷儿俩共同

的爱好。很多时候,我们沉浸于书中而忘记了时间,书店、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得不对我们下“逐客令”。

最初去书店,我总要跟在依依身后,观察她都喜欢什么书,必要的时候要在她选择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现在,一进书店,我俩就“各奔西东”,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多时候,我看累了,去催她走,她还恋恋不舍:“等我看完这本,好吗?”

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依依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订阅《语文报》。二年级上学期结束的时候,《语文报》组织了一个“读报知识问答”活动。我和依依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了问答试卷,依依提出要参加这个活动。我表示支持,依依于是开始做题。记得最后一个题目是:“你对《语文报》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依依说,《语文报》(低幼版)的文章大多带了拼音,可是题目都没有打拼音。她想建议报社把题目也带上拼音。“可是,给报社提…意见?,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啊?”依依不无担心地问我。我说:“不会的,你就写吧。”于是依依很认真地提了自己的“建议”。

两个月后,《语文报》报社给依依寄来了一个包裹。从邮局取回来打开一看,一个获奖证书,告诉依依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一个精美的笔袋,是给依依的奖品……依依开心地跳起来,我则张开双臂把依依拥到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棒!”

自此,依依越发喜欢读《语文报》,每期报纸来了,都要认真地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读完。后来又参加了一次读报知识大赛,又一次获奖。孩子读报的积极性更大了,当然这种积极性也同时体现在读书方面。

随时更新观念

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同时,做父母的还不能忘了随时给自己充电。这样做不仅可以以身作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可以和孩子同步成长,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在阅读方面给孩子及时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不少家长也支持孩子读书,可是由于观念陈旧,不接受新的事物,只限制孩子读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或者文学名著,而对自己不了解的书则一律禁止。这势必影响孩子的视野,使得孩子的阅读范围变得狭窄,从而造成知识、能力的残缺。我们应该站在要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引导孩子博览群书,在广阔的书的海洋中遨游,孩子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而不出现“偏食”现象。

总之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课本之外,别有洞天”,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孩子把阅读当做生活方式,那么就等于给了孩子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给了孩子翱翔广阔天空的翅膀……

和孩子一起读书

我和依依的亲子共读,是从我读孩子听开始的。在依依还未识字之前,我和妻子每天给依依读有趣的故事,很多时候,依依是在我们的朗读中悄然入睡的。在3岁以前,依依对“听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要看我有时间,就会抱着我们给她买的各种故事书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念念!”好多故事依依听得耳熟能详,可是因为喜欢,每每翻开书,她就会快速找到听过无数遍的故事,指着说:“读这个……”我便借此引导她:“爸爸读累了,你来读给爸爸听吧!”孩子并不认识字,可是因为听得多了,大多也能把故事“读”完整。我于是夸奖她:“你真棒啊,读得多好啊!”孩子“读”书的兴趣也因此大增。

当孩子进入识字阶段,我没有单纯地教她认字,而是把这一工作放在阅读中进行。我认为,认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所以应该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那个时候,我常常把依依抱在膝头,依依再把书抱在膝头,两个人一起看依依手里的书。依依会不时地问我,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什么意思。我就抓住这个机会教依依识字,结果,依依一边读着有趣的故事,一边认字,识字的速度很快,识字量也飞速增加。

孩子渐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可以不依靠我们,自己读故事了,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行动。周末的时候,我和依依并肩坐在沙发上,我伸出一只手,依依伸出一只手,共同端起一本书。我们分工合作,我读她听,她读我听,每人一段;或者分角色朗读,看谁模仿文中角色更像。读完后,如果依依有兴致,我们还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一段小表演。依依常常表演得很到位,甚至“批评”我不够投入。我感觉得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了。因为在表演中,她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感受。

依依上小学了,读的书由童话故事逐渐向科学知识、名著类转变。这时候,我常常和她一起默读其中一个章节,然后听她讲读后的感受。我还会就读过的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看看依依究竟理解到怎样的深度。有时为了活跃气氛,我们还像做游戏一样共读。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共读《语文报》,我先提议一人一篇轮番读,她虽没有异议,但是提出让我读长篇幅的,她读短篇幅的,我故意说我也要读短的,让她读长的。见相持不下,她提议我们“剪子、石头、布”吧。后来就这样谁赢了谁就读短的,否则读长的。

那段时间她经常找我说:“爸爸,我们读报吧。”有时我们还会针对文章内容展开讨论,各自谈对文章的看法。依依常常有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听起来很幼稚,但是我本着尊重的原则,对孩子的敢于思索作出肯定。在这个阶段,依依

的理解能力和辨别力突飞猛进,很多时候说出来的话让我感到吃惊,觉得不像是自己的孩子说出来的。

为了锻炼她的想象力,我常常在和她一起读书的时候,要求她看到文章题目先不急着读内容,而是合上书在脑子里想:如果由我来写,这样的题目该写怎样的内容呢?在脑子里构思一番,说给我听之后,我们再一起看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行文的。读完后再和自己的构思比较一下,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借鉴作者的思路,哪些地方优于作者的构思。另外,我常常在依依读到一半的时候,要她停下来,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如果让她就此续写,她会怎样动笔?依依饶有兴趣地“编织”着故事,然后怀着好奇心接着读下去。如果感觉自己编得不错,就会喜形于色地说:“还不如我的这段呢。”如果觉得自己想象的不能和作者的比,就会不好意思地说:“唉,还是他写得好啊……”

依依升入小学高年级后,我逐渐减少了和她同步阅读的时间,但是常常要拿出时间听她讲最近在读什么书,以及读过之后的感想和看法,并且和她讨论书中的情节和主题等等。这样做,一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和自己一样喜欢她正在读的书,父母关心她在读什么书,从而激发孩子对所读图书的兴趣和喜爱;二来也便于父母随时掌握孩子的阅读情况和心理发展。

现在依依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虫,每天睡前是必须要读书的,否则难以入眠。每当她妈妈催促她关灯,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看完这一页的。”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一个人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读到高兴处,会蹦跳着跑到我们面前:“爸爸,你读这一段,太逗了!”

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孩子快乐,我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既然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然具备阅读能力对孩子的一生很重要;既然阅读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就让我们做爸爸的担负起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责任,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引导重在随机随意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门课程,更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拿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或者需要我们掌握怎样的理论。我认为,做这件事就如小河流水,重在绵长而无声、轻柔而无痕,要贯穿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时每刻。因为每天一睁开眼睛,我们就要说话,所以引导重在随机随意,而不是刻意为之,更不是当做上课一般,一本正经地把孩子固定在自己面前,叫他跟自己学说话。

依依从姥姥那里回到我们身边,已经进入咿呀学语的阶段,高兴了会咿咿呀呀地“说”上半天,尽管都是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但是孩子“说”得津津有味、兴高采烈。我们在欣赏孩子“说话”的同时,也不断地夸奖她:“宝宝真会说啊,宝宝说得多好啊!”并随时随地和她说话,把她当成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尽管她不会回应、回答我们,也不一定听得懂我们说什么,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孩子处于怎样的语言环境,这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很重要。尽管她在这个时候还不会说话,但是大脑却能够储存语言信息。所以这个时候要多给孩子说话,不怕是“对牛弹琴”。而且要鼓励孩子多表达,哪怕他只说一些“啊”、“呀”之类的拟声词,也是对孩子发音系统的一个训练。

当依依对图画感兴趣后,她妈妈常常和她一起看小画册,指着上面的各种图案告诉她:“这是小猫,这是电话,这是桌子……”孩子会跟着说:“小猫、电话、桌子……”很快,她就可以独立指着画册上的图案,一一说出它们的名称了。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期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依依从能够说完整的一句话开始,就对各种儿歌产生了兴趣。她妈妈没事的时候就教她说:“小花猫,喵喵喵……”“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依依用稚嫩的童音奶声奶气地跟着学,吐字越来越清晰,发音也越来越连贯。

除此,我则常常逗她说话。下班回家了,我问她:“宝宝,晚饭想吃什么啊?”孩子说:“饺子。”我再问:“饺子好吃吗?”孩子答:“好吃。”“那叫谁做啊?”“妈妈。”“妈妈不会怎么办啊?”“爸爸。”“爸爸也不会做,怎么办啊?”“找姥姥。”……如此对话,为孩子制造多说多听的机会,让孩子在对话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有家长向我抱怨,孩子性格太内向了,常常一个人默默地玩,默默地做事,和他说话也爱理不理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觉得我这种引逗孩子说话的方法就很管用。就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说话,把孩子说话的欲望激发出来,孩子自然就会开口。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问那些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这样的问题,而要问需要孩子组织语言来完整回答的问题。比如:“今天老师怎么表扬你的?”孩子为了说明白老师怎么表扬自己的,就要说上一大堆话。

两岁零四个月的时候,依依开始上幼儿园。每天回来,她都要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幼儿园的见闻,给我们唱刚刚学会的儿歌。那段时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飞速提高,不仅能流畅地描述完整的事件,而且辅之以手势,配之以表情,听起来绘声绘色的,极具渲染力。

我意识到,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因为孩子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学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要表达的欲望很强,所以要抓住这一时机,正确引导和培养,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于是,只要和依依相对,我就和她“聊天”,听她讲故事,讲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趣事,并不时发出各种疑问,要她

解答。有时,我还会和她“打嘴仗”。“我比你厉害,我一下能蹦这么高!”我用手比画着。依依会立即不服气地说:“我比你厉害多了,我一下能蹦这么这么高!”她用手比画一个比我高的高度。“那我更厉害,我的手能够到你的头!”“谁不能啊,我的手也能够到我的头!”在打嘴仗的过程中,依依时常会蹦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妙语。

而有些对话至今想起来,都忍不住想笑。依依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我问:“那黑灯呢?”依依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睡觉呗!”

电视里在播放龙井茶的广告,依依说:“我知道…龙井茶?什么意思。”我问:“什么意思啊?”“就是…姓龙的警察?啊!”我说为什么这么说啊,她不屑地说:“妈妈姓姜,是老师,就叫…姜老师?,阿姨姓张,是医生,就叫…张医生?,如果叔叔姓龙,是警察,当然就叫…龙警察?了。”倒说得头头是道。

依依问我“狡猾”什么意思,我说:“你说呢?”她说:“我觉得就是…脚底下滑?的意思!”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依依瞪着我说:“笑什么啊?大家都说狐狸…狡猾?,我觉得就是说狐狸…脚底下滑?,所以它跑得才快!”想象力蛮丰富的,也能“自圆其说”。

除此,带她一起出去吃饭,我会给依依点菜的机会,还有向服务员要餐巾纸啊,要小勺啊之类的,都通通交给依依去完成。下楼去健身区玩的时候,我更是放手让她和在那里玩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打闹。有了矛盾,我也不“干涉”,孩子会在交流中自己解决矛盾。

而不在依依身边的时候,我坚持每天给她打电话,和她说很多有趣的事情,然后鼓励她把我和她的通话内容转述给她的妈妈。这样做,既培养了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也锻炼了孩子回答问题和转述别人讲话内容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找各种话题和依依“聊天”,逗依依说话,我更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语言表达技巧。比如,力求让她说完整的话。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说话大多不完整,有时只说一两个词,大人反正能听懂,也很少要求孩子把话说完整。我在这方面很早就注意引导她说完整的话。举个例子,她说要喝水,我并不急着给她倒水,而是要她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依依会认真地说:“爸爸,我想喝水,你能帮我倒杯水吗?谢谢啊!”说完会冲我调皮地笑。

在这里想提醒那些对孩子日常生活照顾得太周到的家长,不要因为太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等孩子表达愿望就给予满足。这样下去,孩子会觉得说不说都无所谓,反正爸爸妈妈会满足自己的。比如孩子还没等说要喝水,你就把水递过去了。其实,这样做剥夺了孩子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渐渐地,孩子就没有意识主动表达意愿了。

还有,我经常会问依依在想什么,尤其看她不高兴了,就鼓励她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人的心情变化是很复杂的,常常依依说半天也说不清楚,而我并不着急替她说,而是耐心等待她搜寻合适的词来表达内心所想,直到她认为说清楚了说完整了,我才点头表示,我听懂了。

如此随机随意的引导,既抓住了点滴机会,见缝插针地训练孩子的口才,又不给孩子压力,让孩子有“被迫”的感觉。可谓“润物细无声”,但收获可是实实在在的。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引导下,一天天变得能说善讲,相信每个做父母的心里都会有成就感。

给孩子创设表达机会

面对上千成人听众,依依站在台前谈笑风生,有板有眼。由于个子太小,够不着话筒,依依常常要站在凳子上。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依依并不准备讲稿,却毫不怯场、轻松自如。有时还不忘“幽默”一把,引得台下的爸爸妈妈们哈哈大笑。

除了抓住孩子说话的机会随机随意进行引导,做父母的还要用心创设各种表达的场景,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孩子投入其中,多说多练。

现代家庭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且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孩子的日常交往越来越贫乏,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也就越来越少。很多家长感叹孩子不懂得交际,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口才非常不利。还有,现在在孩子当中出现许多怪现象,比如很多孩子因为缺少对外交往,平时有很多时间面对电脑,很善用网络语言,可是现实的有声交流却很艰涩;有的孩子仿佛得了手机依赖症,每天疯狂地收发短信,或打电话和朋友聊天,但是面对面的时候却无话可说……

鉴于这种种情况,家长很有必要为孩子创设一些开口说话的情境和机会了。

在我家里,最经常搞的活动就是诗歌朗诵会。我平素就喜欢诗朗诵,没事的时候有心情了就高声朗诵毛泽东的诗词。而妻子身为教师,平日里少不了接触朗诵,有时在家里也和我就某段适合朗诵的文字进行切磋。依依上了幼儿园后,学了很多的儿歌,回家来也要朗诵给我们听。一家三口于是就可以搞朗诵会了。每次都是我开场,一首《沁园春·雪》拉开朗诵的序幕,抛砖引玉,依依就上了场,一首接一首,直到累了,才想起还有妈妈没有上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们举行的活动便不再局限于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陆续加入

到家庭活动中来。有时我和妻子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论,也会邀请依依参加,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为我们做裁判。当她判定某一方为胜者时,我们会要求她说出如此“裁决”的理由。

和依依一起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我会鼓励她把剧情讲给她妈妈听。于是每看完一集,她就拉着妈妈:“妈妈来,听我给你讲这一集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了……”

周末带她出去玩,回到家妻子一定要问,都去哪儿玩了,都玩什么了?负责“交待”任务的人,自然是依依。她会一五一十地向妈妈介绍一天的行程,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等。

除了在家里搞一些训练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活动,我还利用各种机会带孩子走出去。比如亲友聚会,谈到和依依有关的事情,会让她担当陈述者,讲述事情的经过;和朋友、学生联欢,带上依依,找个机会让依依当众表演节目,偶尔还会让她客串主持一把;电视台对我进行访谈,只要节目许可,我就带上依依,给她一个上镜的机会。

记得在2001年,吉林卫视《新闻回声》节目作了我一期访谈,事先主持人说可以让依依上台表演节目。当时不满5岁的依依认真准备了好几个节目,结果录制节目的时候,主持人忘了事先的承诺,依依在台下一直等到节目录制结束,也没见有人喊她上台。眼见主持人宣布:“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观众朋友们再见!”依依大哭起来:“还有我呢!”害得主持人一个劲地向她道歉,才勉强止住眼泪。

时隔不久,吉林卫视都市频道又作我的专访。这一次主持人认真采访了依依,问她眼里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她最喜欢爸爸哪一点等等。依依对着镜头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最后还主动请缨,说要给爸爸表演个节目。依依毫无紧张之色的表现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扬。

有的孩子在家人或者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很放得开,可是一旦当众发言就语无伦次甚至以沉默对之。依依在这一方面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我给依依灌输的思想是,如果要求在众人面前讲话,那就积极上前,能争取第一个上台就做第一个,决不畏缩后退。依依无论是在课堂上当众回答问题,还是参加活动当众表演,都表现得落落大方、不慌不忙。《玩过小学》出版后,我携依依应邀到各地作演讲报告。面对上千成人听众,依依站在台前谈笑风生,有板有眼。由于个子太小,够不着话筒,依依常常要站在凳子上。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依依并不准备讲稿,却毫不怯场、轻松自如。有时还不忘“幽默”一把,引得台下的爸爸妈妈们哈哈大笑。

每次报告结束后,都会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依依这么小的年纪,面对这么盛大的场合,这么多的人,怎么就一点也不紧张呢?怎么就可以如此大方地当众讲话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日久天长的积累、科学恰当的引导而已。

做父母的为孩子创设表达场景,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氛围要和谐。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外面,交流的气氛一定要宽松、轻快,让孩子不感觉到有压力。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表达方式,要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尽量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创设孩子喜欢的场景和话题进行交流。这样孩子会觉得有趣,才会有心情参与其中。第四,家长尽量少说,把说话的机会和空间让给孩子。

从写留言条开始

自依依写出《玩过小学》后,太多太多的家长追着问:“你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为什么你依依这么小就能写书,而且写那么多文字一点也不烦?”

在这里,我就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介绍我是如何一步步引领依依走上亲近文字的道路的。

依依的“写作”生涯,是从写留言条开始的。

原本,我和妻子之间有互留留言条的习惯。依依长到4岁,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而且也学会了拼音,我们写留言条的对象就又多了依依。比如,周末的早晨依依还在睡梦中,我和妻子需要出门办事,不能等她醒来,于是就给她写留言条:“宝宝,早上好!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早餐在饭桌上,宝宝起床后洗洗脸,好好吃早饭。爸爸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所有的汉字上面都注上拼音,旁边还画上一个笑哈哈的娃娃脸,然后把留言条放在依依的枕头边,孩子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

这样的留言条写了几次之后,也没有人告诉依依,你也可以给我们写留言条,依依就开始行动了。那是半年后的一天中午,我和妻子在卧室睡午觉,依依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等我们起床后,竟然发现依依不在房间,片刻的不安之后,我就发现书桌上有一张大大的纸,上面勾画着一些文字。我快步走过去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妈妈:我下lou玩去了,别d n心!”文字下面还画着两个车轱辘,旁边站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一行小字“躲”在车轱辘旁边:“我q自行车呢。”

我端详着依依生平第一张留言条,几次忍不住笑出声。跑到楼下一看,依依果然在骑自行车玩。我抱着她,亲吻她的脸:“宝宝真能干,都会写留言条了!你的留言条写得真好,爸爸妈妈一看就明白你去哪里了、干什么了,就一点也不担心你了!”依依得意地笑着:“以后,我还给你们写!”

从那以后,只要我们不在家,依依就会给我们写留言条,甚至我们在家里,她偶尔也会写上一两句话放在显眼的地方,给我们看。

记得要过中秋节了,依依连写带画地“制作”了一张留言条,放在她卧室的桌子上,然后就偷偷躲进了窗帘后面,等着我们“发现”留言条的那一刻。当我们发觉屋子里没有依依玩耍的身影,她的房间也出奇地安静的时候,我们推开了依依卧室的门,随即看到了桌子上的留言条。我拿起留言条读起来:“爸爸妈妈: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如果你们认为我在房间里,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就大声读出我写的话。我给你们准备了礼物,礼物放在什么地方,要看留言条的背面!还有,明天你们能带我出去溜冰吗?如果能,就在后面的()里打…√?,如果不能那就打…

要欣赏孩子的作品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偷作案多起,但一直没有被发现,当有一天被抓住,人们都对他愤恨不已,大骂他该死。可是一个作家看过小偷作案的经过后,评价道:“像这样犯罪手法精明的小偷,要是能换一样工作,他将会成为成功人士。”当小偷听到这句话时,他心里充满了惊奇和兴奋。出狱后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不久,就成了台湾好几家火锅店的老板。当他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他感慨:“如果没有那个作家说的那句话,我可能还是个小偷,是他的那句话让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记得看到依依写的第一张留言条,我欣喜万分,然后毫不吝啬地把赞赏送给依依。当时的赞赏绝对不是出于鼓励依依,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孩子很了不起,没认几个字呢,就有了使用文字交流的意识,实在是很难得。在我的鼓励和欣赏下,依依喜欢上了写留言条,从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到给我们写信,依依写下来的文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流畅。

带着微笑大声朗读依依的“作品”,是我对依依表示赞赏的最直接方式。从依依写下第一句话开始,我就成为依依的第一个读者,而且是最“忠实”的读者。只要依依把她写的东西拿给我看,无论写的是什么,也无论写得多蹩脚,我都要从头到尾大声朗读,遇到哪句话写得很好,我会再重复一遍,而且不忘夸奖:“嗯,这句写得好!”只要捕捉到文字中的闪光点,我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快乐。

2005年10月的一天,依依突然有了写诗的雅兴。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如何写诗的她,在晚饭后顾不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写下人生第一首诗《太阳》:

太阳,如果一旦失去你

就没有天上飞的鸟,地下跑的兽

太阳,你和所有的生物的生命都密切相关

如果失去了你,花儿枯萎,鸟儿遭殃,人类也无法生存

太阳,你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人类永远也忘不了你

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这首毫无章法的诗拿给我看时,我认真地、大声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大声称赞她:“宝宝第一次写诗,就写这么好,真棒!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诗来!”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一个字未改地贴到了我为依依制作的网页上,让登录她网站的人都能看到依依的第一首诗。妻子一开始阻拦:“依依那也叫诗啊,别让别人看了笑话,还是免了吧。”我坚持:“这是依依真实的成长记录嘛,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诗,那些大诗人生平的第一首诗,说不定还赶不上咱们依依写的呢。”依依很开心:“呵呵,爸爸喜欢我写的诗,我的诗都可以贴到网上展览了……”

后来依依又陆续写了好几首,每次我都要加以评价,当然表扬的多,赞赏的多,纠正、引导的工作尽量做到“无痕”。依依说,每当自己完成一篇作文,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会觉得写作文真是一件快乐、开心又轻松的事情,自己真的是很棒!

作业多未必学习好

曾经看到过一幅出自一个学生之手的漫画:画中一位瘦弱的女孩满头大汗地奔跑着,后面有一只圆睁双眼张开大口的老虎在追赶着她,老虎身上写着“作业”两个大字。最可怕的是,女孩已经被“作业”挡住了去路,无路可逃。这幅漫画的题目是:“课业猛于虎。”

由此可见,作业多在孩子们眼里,已经凶如猛虎了。

依依在小学时曾有段时间也难逃“作业猛虎”的“追杀”。他们学校在晚作业、午作业的基础上,竟然还有“早作业”,于是孩子一天的时间就是这样度过:早晨6点起床,匆忙洗漱吃饭后,赶到学校,黑板上早就抄满了各种题目,这就是留给孩子们的“早作业”。埋头写完,正好8点,上午的课程正式开始了。中午11∶20放学,匆忙回家吃完午饭,不敢作片刻停留,赶紧回到教室,黑板上照样没有一点空白的地方,是谓“午作业”。一刻不停写完后,下午上课铃声响起。傍晚放学时,各科老师则走马灯般走进教室,一一布置该科当晚作业……

于是孩子每天在忙着的事情,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我纳闷,天天写,都有什么可写呢?一问,才知道数学无非是课本上、练习册上、试卷上的各种题目,做了一遍,再布置第二遍;同样的题型,做了这道题,再做那道。而语文则要么抄写课文多少遍,抄写生字多少遍……让我咋舌的是,有的老师竟然让孩子每个生字写50遍!我不知道,写这么多遍有什么意义?依依说,因为好多孩子会一个“窍门”,用一只手夹上5支笔,同时写一个字,写一遍就等于写了5遍。结果老师知道了这个“窍门”,所以本来应该布置写10遍,老师就要布置写50遍。照样,孩子虽然可以以一当五,但还是没有减少作业量……

依依说,课本上的那些习题,课堂上做,课后还要做;在练习本上做一遍,再在作业本上做一遍,过几天再出到卷子上做一遍。有些题目,做得遍数多了,他们都熟练到一看题目就能说出答案来。我了解到,做着不知道做过多少遍的题,孩子心里都烦透了。学习任务增大了,学习时间延长了,可是学习的知识量一点也没有增加,每天都是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劳动”。

这种学习和练习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书面作业训练的学习方式,自然会减少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凭空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于是,我果断地作出决定:我的依依不用写作业,尤其不用写那些重复性、机械性的、纯体力劳动的作业。

于是,我找老师“谈判”,找校长交流。老师惊诧:“哪有学生不写作业的道理?别的家长都为作业留得少来找老师,你可倒好!”我据理力争:“写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如果所学知识已经掌握,就没有必要写作业。知识不只是在课本和作业本里,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到课本外的世界里去探索。”校长最初也难以接受我的观点。但是经过我坚持不懈的“斗争”,我终于为依依争得了“作业缩水”的“特权”:只要作业是孩子已经掌握的内容,那么她就可以不写。

不写作业空闲下来的时间干什么?

玩、看电视、读课外书。总之,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比写作业有意义得多的学习。写作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巩固所学知识,而非训练机械的演算、抄写能力。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那么就没有课后写作业的必要。未来真正的竞争在于能力也就是各种学习、应变的本领,而不是那么一点死知识。所以,将孩子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做那些对自身发展更有益的事情,是不是比埋头题海更有意义?

跳级没有秘密

当原来的同班同学依旧走进二年二班的时候,依依背着崭新的书包,迈着自信的脚步踏进了三年一班的教室……

2005年暑假后,开学本该上五年级的依依没有踏进校园的大门,而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在家自学生活。一年后,依依顺利完成了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课程,又跳了一级,从五年级直接升入初中。而且此间她还写了一部10万字的畅销书《玩过小学》。

人们习惯地认为,在学校里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可以跳级。我女儿跳级后,凡是知道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真了不起,学习真好,真聪明。”

我摇头:“不,其实我的孩子很普通。”跳级没有秘密,在我看来,只要合理引导,科学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成功跳级。因为:

第一,比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繁重,完全可以在现行规定的修学时间里再省出一到两年。而现在孩子之所以课业负担重,多是因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因题海战术,因人为施加的压力造成的。

第二,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群个性不同资质各异的孩子,却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甚至为了保证每个孩子不掉队,某个知识点老师要反复讲、练若干遍,接受能力弱的孩子跟上了,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只能增加重复学习的负担;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老师会拿出大量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在题海中奋战,相同的题型不知道重复操练多少遍,孩子的时间和灵性就这样在机械训练中被消磨掉了。

所以,如果家长有精力、有条件,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引领孩子跳级,不仅可以减少孩子在应试教育中煎熬的时间,而且可以为孩子赢得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

当然,让孩子跳级不要带有任何强迫和刻意的成分。

我简单归结了一下依依成功跳级,并能保持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无非这么几点:

第一,因材施教的结果。前文已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像玩一样学习,保持快乐轻松的学习兴趣。这是实施我“三三教育”中“玩的时间多”的最直接体现。

孔子有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以快乐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对学习自然充满了热情。我让依依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获取探求知识过程中的快乐。所以,我很少关注孩子的分数,更不逼迫她刻意去记书本上的知识。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构成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些前文也刚刚谈过,在这里只是作个总结。也就是说,依依跳级的原因不过3点:效率高、情绪好、方法对。而这3点,每个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实现,所以,跳级没有秘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依依听得懂成人的话那天起,我就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乃至于有时我有事情需要她妈妈或者她帮忙时,她也会用这句话来教育我:爸爸,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总让别人帮你!

在依依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难免要摔跤。每次一跌倒,孩子本能地大哭。孩子跌倒哭泣,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作出相同的反应,那就是急速赶过去,抱起摔倒的孩子。我不,我告诉孩子:要自己爬起来。于是,孩子再摔倒哭泣的时候,我头也不回地在前面走,孩子哭几声之后,见我不理,自己就爬起来了。虽然起来后还会委屈地哭几声,但我及时给予她赞美:“宝宝真棒,自己起来了!”孩子很快就破涕为笑了。渐渐地,再摔倒时,只要不疼,孩子很少哭着喊人拉她,总是自己爬起来。

我想,也许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吧,我坚定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决心,孩子也开始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记得两岁的时候,我带她去乡下奶奶家。农村的火炕大多搭得很高,成人上炕尚且费劲,对于依依来说,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她吭哧着攀着炕沿努力向上爬着,可是一次次攀到一半或者还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再次滑下来。奶奶进屋看到她的艰难,伸手把她抱上了炕。没想到依依老大不高兴,从炕上一骨碌又滑了下来,继续和自己较劲。奶奶笑,这孩子干吗呀?依依撅着嘴:“我要自己上!”最终,她搬来一只小凳子放在炕沿下,借助凳子自己爬上了炕。站在炕上的依依张着两只胳膊蹦跳着,脸上写满了胜利的得意。那感觉,就像在奥运会上得了一块金牌一样。

从两岁半开始,依依自己学着穿衣服。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在脱衣服的时候,每脱一件都要整齐地叠好,然后一件一件按第二天早晨起床要穿的顺序摆放成一摞。第二天起床后,就可以从上往下按顺序一件一件穿到身上了。刚开始,依依做起来很吃力,尤其是套头的毛衣之类的衣服,脱和穿都很麻烦,但是依依一旦下决心自己来做这些事情,就不愿意让家里人插手。

4岁开始,依依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短裤等小件衣服。刚开始,为了洗一双袜子,用了足足小半袋洗衣粉,把身上的干净衣服也弄得一片狼藉,害得她妈妈还要给她洗外套。但是我们没有就此阻止她、呵斥她,而是鼓励她。于是,孩子的干劲很大,袜子、短裤换下来了,不用提醒,自己就端着小盆子坐下来洗啊洗啊。渐渐地,孩子洗衣服的手法越来越熟练了,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候,还会顺手把我的、她妈妈的袜子一块收了去洗了。

5岁开始,依依自己洗澡、洗头发。最初放手让她自己洗的时候,常常冲洗完了披着睡衣出来了,她妈妈一检查,头发上一抹一把滑溜溜的洗发液,身上也是沐浴液泡泡随处可见,只好把她拖回去重新冲洗。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每次都要“返工”,但大约到了6岁吧,“返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次基本上都合格了。

也是从5岁开始,依依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生活用品。有一段时间,孩子没有收拾书桌的意识,常常是桌面上、抽屉里到处塞满了草稿纸、蜡笔等零碎东西,看上去凌乱不堪。她妈妈于是每天都要提醒她:依依,把书桌收拾整齐!我支持妻子这样做。我就怕她不提醒依依,自己动手就给收拾了。孩子渐渐就养成了按时收拾书桌的习惯,也养成了按时整理房间的习惯。而每次家里大扫除,她的房间是从来不用我们费心的。

依依8岁的时候,由于她妈妈回山东烟台教书去了,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很多亲友建议我雇个钟点工,都被我谢绝了。一对都很自立的父女,哪还用得上雇什么钟点工呀?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每天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每当她妈妈打来电话,不无担心地问这问那,依依总是干脆地说:“放心吧老妈,我和老爸生活得很好,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10岁时,依依和我生活在大连,她不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做些事情。若我生病了,她会端茶倒水照顾我;若我心情不好了,她会想办法安慰我,甚至是鼓励我。我们一起去早市买菜,一起做饭:我淘米,她洗菜……而且依依还酷爱烹饪,她最拿手的得意之作是:蜂蜜小甜饼。我曾品尝过一次,差点把门牙甜倒了……

如今13岁的依依,可谓洗衣、做饭、买菜、修鞋、打扫卫生样样在行。

我可以自豪地说,依依现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很多大学生要强得多!

学会向孩子“求助”

“爱孩子,这连猫狗都会的。”可是如何让伟大的父爱同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则是一门学问。我认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能干,善于向孩子“求助”,是一种智慧的爱。适度“求助”于孩子,孩子会很快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家人,会很快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并会成长为能够为家人遮风挡雨的大树。

依依7岁时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带依依去爬山。在跨一道陡坡的时候,我蹲在那里叹息:“这么陡的坡,怎么能过去呢?”妻子也面露为难之色:“我可不敢走这么陡的地方。依依,你有办法吗?”依依小大人似的观察着陡坡,然后胸有

成竹地说:“爸爸,你先扶着我,我一步就跨过去了,然后我在对面伸胳膊扶着你们过去!”“你能行吗?妈妈都有些害怕呢,你不害怕?”依依摇摇头:“我也有点害怕,不过我觉得能行。爸爸保护好我啊,我先过了。”我伸出双手“护驾”,依依抓着我的手,使劲一跃,轻松跳了过去。她红着脸蹦跳着:“哦,我过来了!我很了不起吧?”然后庄重地朝我们伸过手来:“妈妈,你先来,让爸爸在那边保护你,我在这边接应你。”她妈妈抓着她的手,在她的“帮助”下,顺利过去了。依依然后又来“动员”我:“爸爸,看你的了!”

顺利跨过陡坡,依依不无得意地看着我们:“哈哈,我很棒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要我帮忙啊,我是…超人?!”说着,还做出一个健美运动员展示肌肉的动作,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类似的场景,我经常“制造”,也经常表现出“软弱”。最初并不是想着借此锻炼孩子的什么能力,只是觉得这样做,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很能干的快乐。渐渐地,我们才发现这样做,还给孩子提供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于是更加乐此不疲了。

在一次次的“求助”中,依依越来越可以自如地独立做一些事情,而且在“帮助”我们的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自信。

在和依依为《玩过小学》作全国巡回演讲报告和签名售书的过程中,孩子也是这样细心照顾我的。每天看着我吃早饭,如果我吃的量没有达到她规定的标准,她就会强迫我继续吃;口袋里时刻装着口香糖,只要我吃了味重的东西,又不方便刷牙,她就会及时递给我一块;我哪里不舒服了,她会很认真地搬出行李箱里的小药盒,对照我的症状给我找相关的药品,然后督促我吃下去……

那段时间,无论到哪个城市,除了正常的演讲和签售外,还有各类媒体的不停采访。在长沙和大连的时候,见我筋疲力尽、强打精神和他们交流着,依依小声说:“爸爸累了,让爸爸休息吧……”在场的很多人听到了,都很感动,说: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爸爸。

每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乐意做事。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总之,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如老母鸡一样看护着孩子,自己很累,孩子也很累;放手给孩子照顾自己、照顾家人的机会,自己轻松了,孩子也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不放手的孩子长不大

小鸟在一天天长大,日渐有了离开妈妈怀抱和暖巢的能力,你是否舍得放手让小鸟自己去飞?

在对女儿进行自立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我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一点点把依依推出我们的双翼,推上独自前行的路。早早送依依上幼儿园,是对孩子放手的开始。不到两岁半,我就作出了送她去幼儿园的决定。

1999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依依穿着新衣服,背着我们给她新买的书包和文具,全副武装,一路欢歌地与我们来到了幼儿园。在园长和老师的陪同下,我们挨个屋参观。依依一点也不认生,好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到哪个屋都不消停,摸摸这扯扯那,眼睛不停地各处观望,脸上不时流露出惊喜。

一番参观后,依依被老师分到了小小班。教室里有20多个孩子,看上去个个都比依依大,大多都在哭泣。因为是开学第一天,这些孩子大多又都是第一次上幼儿园。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抱抱这个,哄哄那个,可哭声并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悲壮。我和妻子担忧地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依依被领进了教室,安排坐在小椅子上。细看她的表情,除了新奇,没有一丝要哭的迹象。只见她环顾教室,当发现墙角停着一辆电动车的时候,满脸是笑地站了起来,直“扑”目标,开心地“驾驶”着电动车,完全无视身边的哭声。当一个男孩子走过来阻止她的车前行的时候,她从车上跳下来,使劲转着车的方向盘,绕过了男孩子,又继续自己的“行程”……

很快就到了放学的时间,大多孩子眼睛红肿着、抽噎着,见到父母来接了,满腹委屈地把憋了一天的泪肆意地洒到父母的怀里。而依依远远看到我,像小燕子似的扑过来,竟是一脸的兴奋。我问她明天还来不来了,她高兴地说:“来!我要天天来!”

此后依依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每天回来都要兴高采烈地为我们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那句“早离妈妈早长大,不离妈妈不长大”用依依稚嫩的声音唱出来,常常让我莫名地鼻子发酸,有种想哭的冲动。

一转眼依依就上小学了,随着她一天天长大,也是因为我有意识地培养,她要求自立的领域逐渐增多,要求自主处理自己事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只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一般不会剥夺她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就拿她要求自己一个人上学,不要我们接送这件事来说,我本来不想答应,毕竟依依还小,上学校要经过一条马路,每天上学时正是上班高峰期,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们怎么放心让小小的女儿独自穿行在车辆中?可是,想到“该放手时要放手”这句话,我最终决定,放手让依依自己走一遭试一试。

依依过了6周岁生日的第二天,按照约定,她要自己去上学。看着她一蹦三跳地下了楼,我快速跟着下楼,然后像

特务一样小心地尾随在她的后面,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拐弯、上马路,然后就到了横穿马路的斑马线前。此时,过往的车辆呼啸着从依依的身边驶过,一辆接一辆如长龙摆阵。依依站在那里,几次试探着迈出脚又缩回去,一直没有踏上斑马线。

远远观望着的我,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心里是又着急又担忧。真想走过去拉起依依的小手,护送她走过马路。可是,一想到依依那一脸的坚决,我只好控制着自己走上前的欲望。就在这时,我看到依依向站在她不远处的一对母女走去,看上去也是妈妈送孩子上学,也在等着穿越马路。只见依依一通比画后,那个中年女性微笑着伸出手,一手拉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拉着我的女儿,很轻松地过了马路。之后依依一溜小跑地冲进了学校的大门。

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时才感觉脑门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而现在,依依成长的脚步再也不需要我的跟随和搀扶了,我只须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去走自己的路,就可以了……

给孩子创造独立机会

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一向欣赏这句话的铿锵,多年来不仅自己在努力实践着这句话,而且也在用这句话教育依依。

刚过5岁生日的依依,说话依旧稚气未脱,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她还是个小孩子。可我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让依依独自一人在家里过上一天。

看多听多了有关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发生种种危险的事情,尤其就在我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的那几天,报纸刚刚报道了一件事,一个12岁的男孩子单独在家,被一个陌生人花言巧语骗着打开了门,结果导致家里被洗劫一空,孩子也受到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当我和妻子商量自己在内心酝酿了很久的计划的时候,妻子不无担心地说:“一个10多岁的孩子尚且不敢一个人在家待上一天,何况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这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无道理,孩子一个人在家,除了外界的危险因素之外,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潜在危险存在,比如她会不会从阳台上掉下去,要知道我家可是住在4楼;她会不会触摸电源开关,会不会拧动煤气开关;她会不会划火柴玩,引发火灾;她会不会磕着碰着,会不会划伤碰伤……一个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子,能应付得了这些意外吗?

我对妻子讲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一来可以锻炼依依的独立能力,二来培养她的自信心,三来测试一下她的胆识。并且分析了依依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为执行这个计划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让妻子看到,依依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应该可以应付独自在家的安排,我的一些精心策划也应该能够保证依依的安全。于是,她终于点头同意:“那就试试吧。”

仅有妻子的同意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得到这次活动的主角——我的依依的首肯。根据我对孩子的了解,她不会不配合。

果然,当我对依依说出了这个想法后,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依依天生喜欢向新鲜事物挑战,尤其喜欢做一些让成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以证明自己的“不简单”。因此,她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证明自己能行的机会。

于是我和依依击掌定下盟约:依依将独自在家里度过从早上8∶30至下午4点这一段时间。午饭由我们事先准备好,其余活动由她自主安排,内容包括写作业、看动画片、读书刊、玩各种玩具。我对她的要求是,这几项活动要穿插着去做,不可连续超过两个小时忙于其中的一项。依依跃跃欲试,满脸激动的神情。

结果这一天依依过得很充实也很愉快,她自信地说,今后要是爸爸妈妈有事出去,尽管放心让她一个人在家。经过这一活动,我发现依依突然长大了许多。从那以后,依依就时常一个人在家。再有陌生的电话或者有突如其来的门铃声,依依也能视若寻常事,平静得就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只是有时觉得实在没意思了,喜欢频繁地拨打我和她妈妈的手机,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目的只有一个:打发时间。

每当看着一些小孩子像小油瓶子一样黏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走一步跟一步,稍一看不到父母的身影,就大哭不止,我就自豪于独自在家的依依,她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安心地把一整天的时间都交给她……

让依依独自在家,只是我“逼”依依的无数小事中的一件。在漫长的成长路上,依依还要接受我更多的“不近人情”呢……

此后,我还给依依提供独自乘坐公共汽车、长途汽车、飞机、火车和独自逛街的机会,只要是她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一概不参与,但是我会告诉她相关注意事项。

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爸爸的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

给孩子快乐,要孩子学会快乐,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在关心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第一,要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首先要有快乐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自身要具备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试想,孩子每天面对一对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父母,怎会感受到快乐?而且因为孩子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许多观念、行为会不知不觉影响孩子,我们的忧郁情绪自然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快乐、乐观,首先我们要做快乐的父母。快快乐乐地做父母,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基于这一点,多年来我和妻子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认识我女儿的人都说,这孩子很幽默。我想,除了得益于我的遗传,还有平日里我们快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无论生活中有怎样的烦心事,我们都力求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来。

第二,要孩子快乐,还要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谁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孩子尤其如此。当他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用悲观的、一棍子打死的评判方式来指责孩子,那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内疚感,打击孩子乐观自信的态度。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批评考试没考好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怎么会有自信?又怎么会开心呢?批评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之后,还要帮助孩子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而且还要鼓励孩子以后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且对以后也充满自信。

我对依依一向以鼓励为主,在她偷偷花掉了储蓄罐里的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指出她的错误所在之后,表扬她能够积极承认错误,相信她今后也能知错改错,不再犯类似错误……

第三,教孩子豁达对待不如意的事情。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那就要学会豁达面对不如意。做父母的不能时时给孩子快乐,就要让孩子学会消除不快的情绪,自己制造快乐。我时常出差在外,依依难免想我。一次我提出带她到我工作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依依听了欢呼雀跃。可是当想到就要离开妈妈,她又有些不舍,就要动身的那几天,孩子的情绪很低落。我对依依说:“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想想就要和爸爸在一起了,是不是很开心?再想想,时间不会太长又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是不是依旧很开心?”依依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雀跃着跟我走了。现在,依依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尽量豁达对待,多想好的方面,所以情绪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第四,鼓励孩子有不开心的事情就说出来。很多家庭不太注重与孩子沟通,孩子有什么心事了,父母也很难及时注意到,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我们要经常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听孩子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喜怒哀乐,然后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孩子摒弃不开心的因子。

依依其实心思很细腻,常常怀揣一些小小的心事不肯说出来。好在,我很细心,常常在她刚有心理压力的时候发现端倪,然后和她倾心交流。孩子很快就会说出最近的烦恼,而经过我一番开导,孩子会长舒一口气:“唉,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真舒服!”

第五,让孩子保持欢乐的情绪。孩子保持快乐很重要,孩子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孩子的各种活动,如某项活动与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孩子就感到十分有兴趣、很乐意参加,反之则会引起孩子的厌恶和拒绝。孩子是否快乐还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方式,快乐的孩子总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情绪表现平和易忍让,而忧郁、愤怒的儿童则经常独处并且具有攻击性。所以,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很看重依依的快乐情绪体验,无论带她做什么,我都要问她:“你高兴吗?”并常常把自己的快乐情绪体验告诉依依,让孩子更真切地体味快乐情绪。

孩子能够快乐地生活是一种能力,而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是父母的义务,家长们切不可忽视这一义务。否则即便培养出了优秀的博士,也难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懂得争取也要学会放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注重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孩子要勇于争取机会,要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争取,我们会认为孩子懦弱、不思进取。尤其当孩子要放弃到手的东西,我们更会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孩子。

其实,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要用豁达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事物,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活,既要勇于争取,又要善于放弃。适合我们的机会、挑战,我们要鼓励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不适合自己的,则要睿智地适时放弃。

依依在对待当班干部的问题上,很平和地放弃过,也很努力地争取过,得失之间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要,选择过程中既坦然又心态平和。

进入小学二年级,依依加入少先队。很快,老师又任命她当小队长,胳膊上戴上了“一道杠”,手下管着十几个人。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夸奖她有出息:“我上学那会儿,可从来没当过干部,你真了不起!”依依听了乐滋滋的。

可是几天过后,孩子的情绪就降了下来。那天要上学了,她磨蹭着不肯走。我问她有什么事,她说:“我不想当小队

长了,我想辞职。”我问为什么,依依讲了几天来自己的苦衷。自从当了小队长,孩子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每天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还尽最大能力帮助同学,维持秩序。可是,一些调皮的同学不配合她的工作,不是说她“多管闲事”,就是叫她“小豆包”,挑衅地说:“你管得了我?!”偏偏,依依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想尽职尽责。尤其看到有的同学犯错误,她更不想袖手旁观。结果,当她批评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的时候,大部分人根本不听。依依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头也不高,显然大家没有把她这个“小豆包芝麻官”当回事。就这样,依依有了不想干的念头。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才跟我说自己的想法,她说怕爸爸妈妈对自己失望,说自己临阵退缩,知难而退。

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当了小队长后的心理状况,我很干脆地对依依说:“不适合自己的,就要舍得放弃。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去找老师谈吧!”

在我的鼓励下,依依摘了小队长的队标,直接找老师辞职去了。事后,她对我说,看到别人顶替了自己,她偶尔还会有失落感。我对孩子说:“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境界,很多人只想着如何得到,要他放弃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很难。而爸爸却希望你在觉得应该放弃的时候,就明智地放弃,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志,强求拥有什么东西……”

这件事让依依懂得了,如何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取舍。我认为,让孩子学会放弃,比要她去争取去获得更有意义。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去争取的时候,依依也毫不含糊。话说2006年,为了丰富孩子“在家上学”的生活,也为了让她有更为广阔的玩的天地,我们带已经读完小学的依依报名参加了烟台市少年宫举办的主持人培训班。

在上第二次课的时候,老师组织大家采取竞选的方式,为班集体选出一个班长。于是,每个同学到讲台前发表竞选演说,以展示自我,要大家投自己一票。依依后来对我说,当时她坐在下面,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走上讲台,心里紧张得很。后来,看到那些演说的同学,有的一边说话一边拽衣角,有的则使劲低着头,有的看着窗外,不敢直视“观众”……她知道他们都很紧张,于是依依想:“他们紧张,说明他们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不行。”这样一想,自己反而不紧张了。

结果到依依上台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介绍着自己,有条不紊地展示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尽管心里在打鼓,但她没有做任何小动作,眼睛始终直视前方,声音洪亮,表情镇定。事后,我问依依,她都讲了些什么,她一本正经地站在我面前,模仿当天发表竞选演说的样子说:“大家好,上一节课我已经作过自我介绍了,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我的名字。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今年10岁,再过几个月就要上中学了。我这个人性格很活泼,喜欢交朋友,和什么样性格的人都能玩到一块儿。还有,我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我相信以我的性格一定能团结好同学,并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很好地为大家服务。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投我一票!”

我想,如此精彩的演说,一定会为依依赢得许多选票。

果然,依依告诉我,她的话刚讲完,掌声就热烈地响了起来。然后在投票阶段,每个同学走到讲台前,准备在写在黑板上的名字下画票的时候,教室里就会响起一片:“范姜国一,范姜国一……”的呐喊声,大家在以这种方式为她拉选票呢。刚开始,依依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还被同学们的一声大喊吓了一跳。后来,当明白过来后,她感到鼻子发酸,眼泪开始涌出眼眶。

在同学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中,依依名字下的选票数迅速增多,很快就遥遥领先了。当最后一个同学画票结束回到座位,所有的同学都在喊:“范姜国一,胜利喽!”依依已经哭得满脸是泪了。老师高声宣布:“范姜国一同学以绝对的优势胜出,当选为班长!”并招呼她重新走上讲台,发表一下就职感言。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不过她最后还是说:“谢谢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很感动!我以前从没当过班长,不过我会努力当好班长!”

依依说,得到别人的信任,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为了这么多的信任,这一次,我说什么也不会辞职了。而且,我一定要当好!”依依坚定地对我说。

这一次,依依是在明确了自己的自身状况后,努力地去争取机会,并信心十足地为成功去奋斗了。我及时鼓励她做得好,从而张扬孩子积极进取的鸿志。

无论是放弃还是争取,我对依依说:执著追求值得称颂,适时放弃也该赞美。如此教育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孩子才不会勉强自己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不会甘于平淡放弃锐意进取的意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是一种健康的心境。

我的好爸爸作文9篇

我的好爸爸作文9篇 我的爸爸,高高的个子,薄薄的嘴唇,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头乌黑的短发,看上去酷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好爸爸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我的好爸爸作文1 我的爸爸可烦了!早上一醒来,他就开始唠叨:“快点起来,快点起来!”“今天天气冷,要多穿一件!”“快点来吃早饭!”“要来不及了!过马路小心!”……放学回家接我时,第一句话就是“作业有没有做完了?”“肚子饿不饿?你想吃什么?”……唉,真是烦啊! 我的爸爸可凶了!当我作业不专心时,他脸色就晴转多云,甚至雷声大作,差点把我作业也给撕了;当我不听他话时,他又瞪圆了他的小眼睛,大吼大叫起来;当我考试考砸时,他就一直耿耿于怀,天天给我讲要向谁谁谁学习,不然怎么考得上南菁高中……唉,真让我害怕! 他比《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更讨厌,所以我给他起了个绰号“灰太狼”。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家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看我还在看电视,凶巴巴地说:“好了,应该看够了,该刷牙洗脸睡觉了。”妈妈在一旁小声地说:“算了算了,好不容易一个寒假,就让她多看会吧!”

可爸爸不同意,吼道:“她都看了多久了,多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没办法,我只得乖乖地关了电视,洗脸刷牙上床睡觉。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好冷啊!我不由得蜷缩着身子。忽然一双温暖的大手搂住了我,真暖和,迷迷糊糊中,我看见有人在我的身边,温柔地摸摸我的脸,给我盖上了厚厚的被子,还紧紧地掖住了被角,大概是妈妈吧! 第二天醒来,我伸了个懒腰,大声说:“昨天晚上我睡得好舒服喔!妈妈,半夜是你跑过来帮我盖被子了吧?” 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没有啊!你是不是做了什么梦?” “你呀,睡觉不好好睡,被子全被你踢地上了!还说呢!”“灰太狼”在旁边没好气地说。 我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不会吧,爸爸,难道是你给我盖被子了?” “不是我还能是谁?快起来快起来,真罗嗦!”“灰太狼”又不耐烦了。 妈妈在旁边接茬:“是啊,你爸爸每天晚上都要来看你有没有睡好,帮你盖好被子,你难道不知道吗?小傻瓜!”

【准爸爸手册】准爸必备7

准爸必备7 低能儿多来自这7类夫妻 导读: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些不随人愿,一不小心就给你生出一个“低能儿”出来,这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哪些夫妻最容易生出“低能儿”呢? 唐氏综合征婴儿俗称“唐氏儿”,它是现阶段我国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综合问题。“唐氏儿”的主要特征为低智商,并伴有特殊面容。截至目前,医学上对此疾病既无有效预防手段,也无有效治疗手段,只能通过产前筛查和诊断尽可能及早发现,以终止妊娠来防止患儿出生。据悉,我国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800,神经管畸形的发病率为1/700。 专家提醒,下列7类夫妻属高发人群: 1、妊娠前后,孕妇有病毒感染史,如流感、风疹等; 【温馨提示】可以通过“致畸五项”检查来诊断孕妇是否感染以上病毒。“致畸五项”既TORCH检查,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 【检查费用及时间】TORCH检查的费用100元左右,TORCH检查的时间怀孕3个月左右。 2、受孕时,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 【温馨提示】医生建议34岁以上的怀孕妇女做“羊膜穿刺”,以检查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现象;34岁以下的怀孕妇女,则可以做“血液筛检”,以筛检胎儿是否属于染色体异常的高危险群。 【检查时间】母血筛检和羊膜穿刺都要在怀孕中期即15~20周之后才能进行。 3、夫妻一方年龄较大; 4、妊娠前后,孕妇服用致畸药物,如四环素等; 5、夫妻一方长期在放射性荧幕下工作或污染环境下工作; 6、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或死胎的孕妇; 7、夫妻一方长期饲养宠物者。 因此,孕妇在怀孕3个月左右应该去做相关检查。该检查只需抽取两毫升血液进行检验,对孕妇及胎儿没有伤害。筛查结果将提示是否“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 模范准爸爸事迹报告 “最清醒”准爸爸 现在我怀孕6个多月了,以前睡眠就不是太好,现在有时还小小失眠,而且失眠的原因还很“丰富多采”,有时是宝宝动,有时是膝盖痛,有时是做了恶梦,有时是口渴……但只要我有动静,老公都会第一时间醒来,帮我倒水、捏脚,把我哄睡着。当然他也有睡得很熟醒不来的时候,但只要我碰碰他,他就立即会从梦中醒过来,从不抱怨。昨晚又失眠了,直至三点过睡着,后来得知他在我睡着后又醒来几次,都是看我有没有再次醒来。现在他对我的睡眠状况了如指掌,听我的呼吸就知道我睡着没有。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c55983460.html,/ebook/b33104b0e53a580216fcfe5b.html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有心而无痕的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开始只是以为读完这本书对于做个好妈妈会有帮助,多读几遍后,没想到书中很多章节竟然对如何做个好老师也有诸多启发。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无痕的教育,看似简单,却贵于坚持;看似容易,却常常忽视;点滴之间,却处处体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光辉。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我感触颇深。 一、爱不是想当然,而要讲究质量 实际工作中,老师常常把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或缺点都看成是爱的教育,教育方式往往随性而为,但忽视了不同方式产生的效果千差万别。而尹建莉老师推荐的“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无疑是一个好的方法,即让孩子知道他哪里错了,又不损害他的自尊心,还暗含了对他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他某种才能的褒奖。 这一点我认为其实也就是“四颗糖果”的教育方法,说起来所有老师都知道,但做起来确不是那么容易,很多老师就因为所用方法不对导致更加被动,不仅没有教育效果,而且还起了反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克服急躁的情绪,要对学生有足够尊重和信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 二、课外阅读是学习能力的“魔杖” 作者以四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为例,并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详细阐述了“魔杖”的神奇力量,即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潜力非常大;反之,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即使原来学习成绩很好,也会慢慢掉队。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 结合我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课外阅读量都比较大,结果成绩越来越好;而一些成绩差的同学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应付日常作业上,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从而恶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中等,总是升不上去,我发现其实主要原因也是课外阅读量少,而且狭窄,时间大多花在玩游戏上了,人也因此变得浮躁,表现在学习上则粗心大意,成绩也很难上去。为此,我把这一理念运用到班主任管理中去,跟学生谈心,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学会分辨“好阅读”和“坏阅读”,同时结合自己原来读书的情况,向他们推荐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作者把对学生无效或负效果的作业,如:数量大的、惩罚性的、恶意评价的,让孩子们苦不堪言,破坏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力的作业称为“暴力作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确实,我也发现,在当下,很多老师为了追求考试成绩,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常常罚学生订正上百遍,有时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课间,或者在上副课时就在闷头抄,试想,这种作业能让学生有兴趣或能保证下次这道题就不再做错了吗?其实老师自身也很清楚,效果不好,而且我认为这对学生的身心是一种摧残。其实只要教师认真思考,总能找到一些更科学的办法的。所以作者提出“杜绝不同程度的暴力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减负行为”。对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有同感,举双手赞成! 四、品格教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本书的作者认为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而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实都体现在日常生活里。这一观点我认为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也十分必要。都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这其实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师的品格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要“树人”首先要先“树己”,老师更应该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我认为如果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能受到许多启发,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问题,从而不仅成为好妈妈,而且成为好老师。

我有一个好爸爸作文范文10篇

我有一个好爸爸作文范文10篇 父亲像春天的雨,从小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这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当我情绪倍感失落时,爸爸的一句鼓励的话让我倍感温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有一个好爸爸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我有一个好爸爸范文一 "爸爸,爸爸,好爸爸,我有一个好爸爸......"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格外的想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身材高大,有一个"将军肚",他留着小平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性格开朗,也很慈祥,他是我的好爸爸,也是我的"知心朋友。" 爸爸的工作很忙,他总是早出晚归。但是无论他多忙多累,都不会放松我的学习和对我生活上的关心。在对我的教育中他们扮演着"慈父严母"的角色,总是妈妈唱"白脸",爸爸唱"红脸。" 爸爸虽然对我很慈爱,但是严厉起来,还真是吓人。记得有一次:因为我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粗心大意,把"开怀大笑"写成了"开怀大哭。"妈妈发现了,并给我纠正,可我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次爸爸可"生气"了。他严厉的批评我:"你粗心大意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不对的,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你要认真改一改你粗心大意的毛病。"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底下了头。爸爸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 爸爸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是我的榜样。他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总是教育我说:"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在工作中,爸爸兢兢业业,他总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他总是把荣誉让给他人。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你是不是傻啊!"爸爸笑着说:"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是大家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这些荣誉,应该多想着大家才对啊!"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爱我,爱家的好爸爸。 我有一个好爸爸范文二 我有一个好爸爸,长得很胖,有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它也是一座厂的老

准爸爸新年造人计划手册

准爸爸新年造人计划手册 生育,从家庭伦理角度来看,是一种爱的传递,它是以夫妇情感的发展为基础的。怀孕前,夫妻双方应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1、调节夫妇孕前的心绪 心绪,是指夫妇孕前在情绪和心境方面所持的状态,它对妇女孕期母子健康有着微妙的影响。 情绪是人的反映性的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的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妊娠,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心境是使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状态。它有暂时的和稳定的两种表现形式,夫妇之间,彼此的心境有强烈的感染性,它的形成,同社会、家庭、生活、工作和健康等因素有关。因此,善于协调上述各种因素,特别是善于处理上述因素导致的夫妇间的矛盾,就成为保持良好的孕前心绪的前提。 2、创造和谐的孕前心理环境 对于新婚夫妇来说,心理环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夫

妻彼此在气质上的互补和性格上的协调等等;心理环境的变化也常比较大,这大多与爱情的深化所导致的对彼此了解的加深有关。因此,一殷说来,这为创造和谐的孕前心理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和谐的孕前心理环境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征: ①夫妻善于主动调节相互之间的心理平衡,当一方由于气质上的或性格上的原因失去正常的心理状态时,另一方善于引导对方摆脱因境。 ②善于安排适宜的生活节律,以消除某种容易产生的心理失调。 ③彼此都善于在特定情况下,加大自身处理与对方关系中的“容忍度”,平素尚可能要进行适当争论的非原则性问题,这时可先容忍下来,留待以后的适当时机解决,也可借其他方法使之自然消化。 3、喜庆妊娠“节日” 夫妇之间,如果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迎接妊娠的情感建设,无疑是一种生育智慧。 以迎接节日一样的心境迎接妊娠,可以看作是建立优生心理的开始,它将对未来一代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要向周围的亲友掩饰符合计划生育原则的妊娠愿望,经常有幸接受与妊娠有关的良好祝愿和关切,将有助于烘托这种“节日”般的气氛,对改善妊娠心理也很有稗益。

一位好家长胜过一百个好老师

一位好家长胜过一百个好老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可是不少家长感到事与愿违。我觉得好孩子的成绩,动力来源于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而优秀的品格和习惯往往来源于他们家长一言一行的培养。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好父亲胜过一百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位好家长胜过一百个好老师。”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诚信的理念教育孩子。否则,孩子不但不懂得诚信,还会养成言而无信的毛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如是说。曾经看过这样一篇作文,题目叫《为什么大人也不诚信?》,作文中这样写道:“都说…言而有信?是一切时代都推崇的一种高尚品格,也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品格,而我的父母却没有。记得小时候,父母会因为要我听话而…哄骗?我……如今,我长大了。原本以为他们应该不会那样了,可谁知,他们仍然喜欢扮演不诚信的角色,总是可以把未实现之前的事编造得活灵活现。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很羡慕有电脑的同学,向父母提出买台电脑的要求,他们爽快地答应了,但要以我考上重点中学为条件。后来我考上重点中学,原以为可以兑现了,可他们又有了新的理由:…再过三年就要中考了,等你考上高中,我们一定……?我失望而不快地打断了他们的话说:…对,过了三年中考,再过六年高考,还有许许多多的考试在等着我,就因为要我努力读书,就可以这样吗?这不是言而无信吗?”?作文的结尾是这样的:“我的父母不是合格的家长,因为他们没有以自身的行为教育我,他们也跟我说做人要…言而有信?。可是他们自己却做不到。”

世界著名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几个月的小学。因为爱提问被老师判为弱智被驱逐出校门,是他的母亲潜心教育,不断鼓励,培养了他刻苦钻研,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他一生直到84岁去世前还在搞研究。他一生辉煌成就的动力来源于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来源于母亲幼年时期的品格教育。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智慧超群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虽然工作繁忙,但她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着两个女儿,并严格教育她们。她的大女儿及丈夫也和母亲一样,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共同获得世界上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为音乐家、传记作家。小女婿也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居里夫人她难道不是一位优秀的家长吗?当记者采访居里夫人时,她说:“人之智力之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之所以取得辉煌业绩,也是因为他父亲从小就培养他靠本事打拼的意识,而且告诉他任何时候都要有自信心。母亲无论任何时候都鼓励孩子:“你真的很优秀。”有一次母亲节时,比尔.盖茨送给母亲的贺卡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以上事例枚不胜举,它告诉我们好孩子的成就首先要有好家长的支持和培养。好家长的做法实际很简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坚强、勇敢,自信、善良、宽容、节俭、刻苦等。想象一下,一个贪吃、贪玩、欺负弱小、缺乏上进心、对金钱痴迷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言稿

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第三实验小学张莉娜 这个假期,我很高兴的的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起书读的时间却不多,因为除了面对学生、作业,便是面对电脑了,心平气和的阅读纸质书籍真是少之又少。感谢宝贵的假期,让我放下浮躁,为我自己功力的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妈妈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特别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翻开朴实的扉页,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作者尹建莉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提到:她的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女儿不仅仅成绩好,能力强,在个性品格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看了这样的序言,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很好奇:尹建莉女士究竟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呢? 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我恍然大悟,我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时,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正是那种把学习做成了牛黄解毒丸的一类人。“你的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我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来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以此来教育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从不以为有什么问题。可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爱学习,不愿意刻苦付出。这是哪出了问题呢?尹老师的书让我找到答案,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我们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理想,往往不遗余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学习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诉他们不学习对自己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此教育的结果是一学期下来,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疲惫不堪,成绩还不一定理想。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呢?为什么不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师说的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像“开小卖部”、“当小老师”,学生又如何能不喜欢呢?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第一篇: 前几日,买来《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一书一睹为快。我觉得此书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家教类作品,在书中看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借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书。 翻看着《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学习着著名父教专家东子的家教新概念——东子是一位“父亲教育”的热情倡导者,又是父教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多年来,他以父亲的特有视觉研究家庭教育,又用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儿。当女儿的健康成长实证了他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后,又将其体验升华至理性,同更多的家长共享。在现实的社会中,对孩子的成长比较重视的大多都是母亲,父亲往往扮演着一个“经济支柱,专心挣钱”的角色。由于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由此,母亲大包大揽,而母亲大多对孩子娇惯溺爱,结果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私自利、柔弱脆弱、害羞胆怯、缺乏自信、过分内向。 据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作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作者强调:为了培养出好孩子,首先

我们必须要做个好爸爸。那么什么样的爸爸才算是一个好爸爸呢?作者记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两年前作者旅居沈阳时,盛夏的一天傍晚,到位于沈阳东站北临的平房区散步。穿过一条条脏乱不堪的狭窄小巷子,悠然地前行,突然,作者耳畔响起一阵洪亮的歌声,循声而至,透过开着的窗户,作者看到一个穿着大裤衩、裸露着上身的30岁左右的男子,在一个烧着水冒着烟的煤炉子旁边忘情高歌,一个穿着花裙子的五六岁小女孩在炕上,伴着爸爸的歌声在翩翩起舞,他们的脸上写满欢乐……作者看呆了,不知不觉地就那样站了好几分钟,原本出于多年做记者的习惯,作者对什么都愿意一探究竟,但还是强压下等他们唱完和他们聊聊的冲动,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作者不想去惊扰这对沉浸在幸福的天伦之乐中的父女。 是的,一个能够给予孩子乐观、自信、希望的爸爸,定然是个好爸爸。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帮助他;在孩子失落的时候,你能够鼓励他;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不是马上责备他,而是耐心地沟通;在孩子迷茫的时候,你能够引导他帮助他;在孩子做对的时候,你能够赞赏他认可他;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你能够与他分享。书中的案例真是举不胜举,我真心的推荐给天下爸爸们,愿同爸爸们一起共勉。 第二篇:

【准爸爸手册】准爸必备5

准爸必备5 准爸爸也有孕期反应 准爸爸们的孕期反应 准妈妈们在孕期有很多孕期反应,从身体上的到心理上的。那么,准爸爸们在孕期有什么反应吗?就这个有趣的问题,美国一家网站做了调查,在收到的近一万份答案中,准爸爸们给出了详细而可爱的回答: *在老婆怀孕期间,我觉得我变得: *我觉得看上去更像是我在怀孕,因为我的体重比她的增长的还快!27% *莫名其妙的,有时我也会感觉有点恶心和厌烦!10% *我变得有点喜怒无常!16% *以上变化我都有!23% *相反,我觉得我各个方面变得更好了!24% 临产前准爸爸更需精心准备 导读:当预产期临近的时候,我们通常更关心准妈妈要做好心理及物品准备,而作为肚中宝宝的另一位最亲近的人,准爸爸的准备工作也不容忽视。 当预产期临近的时候,我们通常更关心准妈妈要做好心理及物品准备,而作为肚中宝宝的另一位最亲近的人,准爸爸的准备工作也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是准妈妈们最有力、也最需要的强大后援,一起和你的妻子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一起来迎接你们最可爱、健康的宝宝吧。 需要提前学习的 要知道的基本临产常识 准爸爸们不用把自己变得非常专业,因为毕竟生产这件事有医生帮忙。但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应该知道,这样在妻子出现临产迹象时,可以果断地采取正确的措施。一般来说,怀孕晚期,出现见红、阵发规律性腹痛时,多为临产征兆,应该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如果有破水的情况,应马上平卧着去医院,可以半躺在小汽车后座或索性叫救护车去医院。 准备功课:最好事前与医生沟通,初步了解妻子的身体情况,在生产方式上与妻子达成共识,并大致了解分娩的过程。事先有了突发情况的解决预案,就能泰然处之,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学习简单的按摩方法 妻子在阵痛时,如果丈夫能帮助进行按摩,可减轻阵痛的不适感并有助于妻子放松紧张的心情。特别是对腰背痛感到难以忍受的产妇,天不热时,在腰背部用热水袋热敷下进行按摩更为有效。妻子感到疼痛难忍时,丈夫可以在一旁安慰,并提醒妻子做深呼吸以及怀孕时练习的分娩辅助动作。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c55983460.html,/ebook/b33104b0e53a580216fcfe5b.html 准备功课:和妻子一起参加产前培训班是个不错的主意,在那里,会有专业人士讲解分娩呼吸法以及其他可以缓解阵痛的方法。

好书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书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毛海燕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妈妈。”好妈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做到这一点,为人母者应首先提高自身素养,具备科学的教子理念和育儿智慧,可以说,孩子的平凡与否不是孩子自身的差别决定的,而是由妈妈的差别决定的。妈妈的差别,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其次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作者尹建丽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还是一位作家,所以此书写来让人感觉是亲切感人,朴素生动。最重要的是,她给我们的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具体可感的案例,并带着有很强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她没有刻意夸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仅仅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以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应有的适度的骄傲和自豪去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探索和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有过教育方式不当的时候,她的孩子也有“不听话”、“顶牛”的时候,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时候,她的教育方法才显得那么真实可信。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学会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 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一个各方面做得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当初在怀孕的时候就看过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就感觉到书中观点很新颖,不是那种廉价鸡汤,也非死板的说教,对于我教育孩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本书更是收获颇多。这是本难得的家教读本,它采用了书信体的格式,书中大量呈现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从对家长的来信中案例的剖析来阐述她的教育理念,读起来让人深有感触与共鸣。它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更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我真希望,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看到过这本书。”她点到了中国教育的症结,道出了许多父母感知而没有形成自觉的问题所在。关键是,她还给出了解题的路径。在许多机械化教程一样的教子配方泛滥之时,本书确有中流砥柱的意思。作为一名家长,一个母亲在教育这方面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疏忽,同时也感到自愧不如,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想我会尽量能够做到好一点。 读了这本书,有几点我归纳了一下很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第一,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一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格,就等于在他对以后做人,做事的生活习惯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可是说者容易,实施起来也不易,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母亲的极其耐心和正确的指导方式,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这是得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习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讲千万遍道理。实在孩子不懂的就给他破解一下,如果我们的道理讲得富丽堂皇,但自己又不是这样作的,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反应妈

我的好爸爸三年级作文

我的好爸爸三年级作文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下面是关于我的爸爸的作文,欢迎参阅。 1 我的爸爸比较暴躁,平时爱喝点啤酒和雪碧。个子比较高,今年二十八岁了。 我平时听到爸爸说到很多不好听的句子,比如说:脑子进水了,脑子被门挤了。等等。我希望爸爸能改掉这个毛病。 爸爸喜欢请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烧烤,钓鱼,把我们也一起带去参加。爸爸会 修很多东西,比如修汽车修电脑,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的爸爸。 大热天,爸爸出去扛货,运货,他额头冒出大颗大颗黄豆般的汗珠,皮肤被炎热的太 阳晒的黑红黑红的,他还说不热,他很勤劳的工作。这就是我的爸爸,一家人的爸爸。 2 我的爸爸长着一双小眼睛,笑起来会眯成一条缝,一张大大的嘴巴,吃东西超厉害, 瘦削的脸上,高耸着一个挺挺的鼻子,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额头上那深深的三道抬 头纹,爸爸说那是从小就有的,有可能是爱挑食造成的吧。 爸爸很爱抽烟,我和妈妈都劝了他好多遍了,可他就是不听。 但是,爸爸一回家就马上脱鞋来看我,我很爱他,他也很爱我,每次我哭了,他就安 慰我,我觉得我的爸爸是全世界最最好的爸爸,他每天都和我一起骑自行车,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希望你每天都能陪着我。” 3 我的爸爸,他是一个好爸爸。他的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长着一张大大的嘴巴,好 像要把我吃掉似的。我爸爸的爱好是:玩我,踢球。特长是:数学。 我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把雨伞给我,这就是对我的关爱。 还又一次。我家的花瓶打碎了,妈妈看见了,正在对我大骂一顿,我忍气吞声,爸爸 忍无可忍,走过来哦,为我求情,妈妈只好不骂了,这是爸爸的好。 我和妈妈爸爸吧在乌镇玩,我看到了一个很稀奇的东西,人站在上面,可以跳跳跳的 东西,妈妈不想给我买,但爸爸花钱给我买了它。 这就是我的好爸爸,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准爸爸手册】准爸指南2

准爸指南2 80后全职父亲给予的思考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年轻人步入婚姻殿堂并“升级”为父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观念慢慢被打破,“80后”一代中出现了甘当全职爸爸的现象。 在一些人眼中,“80后”年轻人大多玩心重,给人留下玩世不恭和不负责任的印象。但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升级为父亲的“80后”也懂得在童心未泯和负起家庭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 住在广州越秀区的李元就是一位“80后”全职爸爸。李元说,因为夫妻双方父母都有工作没时间带孩子,所以他们只好自己“摸索”,但想到妻子既要带孩子又要忙家务还要上班,根本兼顾不来,于是他们便商量好暂时由李元来当全职爸爸,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再出去找工作。 李元说,虽然在家带孩子琐事繁多,但看着孩子一天天在变化,觉得挺有趣的。“我是典型的‘80后’,爱玩,喜欢自由,还有点童心未泯,一点都不像长辈那样有着‘严父’或者‘慈父’的形象,所以我更想跟我的孩子做朋友,一起玩乐,应该说当下‘80后’的父亲都有这种特点。” 在广州一家公关公司上班的“80后”职员郑彩霞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1岁了,一直都由丈夫全职照顾着。她说:“没想到有了孩子后丈夫开始收心了,还主动提出照顾孩子替我分担重任,之前我一直担心如果辞职回家照顾孩子,以后很难再找到薪水这么丰厚的工作。” 美国曾有研究资料表明,男性的思维方式与女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更易成功。这一点也是郑彩霞希望让丈夫照顾孩子的原因之一。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80后’的孩子大都由母亲带大,其实父亲带出来的孩子也许会更好,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就交给‘80后’的全职爸爸们去实践和验证吧。”郑海霞说。 妻子临产丈夫能帮啥忙? 开口期主要是指准妈妈未上产床前,在家中和待产室中度过的整个待产过程。对初产妇来说,“开口期”可能长达10到20个小时,因此如果离医院很近或交通上没有什么问题,分娩的早期在家里而不是在待产室里度过,产妇精神上的压力要小得多。准爸爸可以在这一时期替准妈妈补充一些营养可口的食物以储存体力,用被子和枕头做靠垫,让准妈妈调整到最舒服的姿势,或者带妻子就近散散步。可以用笑话来缓解妻子对产痛的恐惧。初产妇的宫缩变得有规律,即差不多每10分钟一次的时候,再进入医院的待产室也不迟。准爸爸要了解产妇所期待的“速战速决”的心理,稍微推迟进入待产室的时间,可以让产妇更加确信分娩打的是一场持久战。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c55983460.html,/ebook/b33104b0e53a580216fcfe5b.html 在进入待产室之后,准爸爸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补充水分和食物 由于这一阶段准妈妈的阵痛感受尚未达到高峰,多准备些产妇喜爱的食物,如鸡汤面、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优秀的家长造就出色的孩子

家长会主题:《好家长胜过好老师,优秀的家长造就出色的孩子》 齐心协力共铸孩子美好明天! ---欢迎您的到来谢谢您的合作 家长会对学生家长的几点要求: 首先对参会家长提几点要求: (1)请您将手机调整到震动状态; (2)会议期间请您尽量不要随意出入; (3)没有特殊事情,请您不要中途离场。 今天的会议内容有五个: 1、班级情况介绍; 2、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3、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发言。 4、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5、学校的作息时间; 6、看孩子的试卷和作文并给孩子留言。 初一年级的重要性: 初一年级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进入初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科目多,课程重,又是优生和差生最严重的分化时候。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熟悉了学校的一切,失去了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自以为是,不希望别人多管束,然而这又是青春期,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处于一种盲目自信的阶段,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逆反心理更强,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 这一学年又是关键的一年,抓住初一年级,即抓住了初中阶段,意味着学生将迈向人生的一

个新的台阶。这次期中考试主要目的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的更好,取得更大的进步!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3人。从各方面情况来看,总体是不错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在良好的纪律的保证下我们班级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 期中考试具体情况 ... 单科第一名 ... 进步大的学生: ... 从考试看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 给家长教育孩子提几点建议: 一、要掌握孩子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在教育上更应讲究方式方法。家长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询问学习情况,不能等成绩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才想到去关心孩子。 二、要全面而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孩子。 这种评估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农村有句古话叫“庄稼看人家的好,孩子看自已好”,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怎么看都觉得很聪慧的,但到上学后,一比较就看到了差距,再到中学阶段就心灰意冷,这就是对孩子智力估计不准确造成的。作为智力好些的孩子的父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000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0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皮皮糊粥 自从接触了心理学,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的童年生长环境对人成年后的身心发展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的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这个观念的影响,我结合了豆瓣评分,找来了当当网上最为畅销的家庭教育书籍,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三本系列读了一遍,想看看现实中这种家庭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具体怎么样操作的,一来想检验一下我在童年的家庭生活中是否受到了来自我父母的不恰当对待,二来想着多了解一些以后自己的小孩也可以少受点因为我的无知给他们造成的折磨。自从开始读第一本好妈妈的书,我就被里

面新鲜的观点吸引了,每天连挤地铁的时间都不会觉得难熬。整本书没有枯燥的理论和一味的说教,而是围绕儿童的需要来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手法,通俗易懂,温和坚定。读完三本系列,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认为最引人深思的几点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以供自己以后的学习成长。 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这个世界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上岗培训,唯独做父母,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准备和经验就直接上岗了。尤其是作为80后的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心理还不成熟,不能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时,或者因为老一辈催婚,或者因为小蝌蚪竞争力强大,或者因为感叹要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的大势下,就已经在一脸懵懂中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代。面对一个皱皱巴巴弱小无比还哭哭啼啼的小婴儿,我们惊喜万分的同时手足无措。接下来,我们会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把父母或者保姆请进家来,共同

承担养护婴儿的责任,在有经验的前辈的指导下我们慢慢学会熟练的给婴儿泡奶粉换尿布洗澡。甚至,在对前辈的喂养经验有疑问的时候我们会翻阅育儿书籍和寻求育婴医师的建议来学习更科学的经验,确保自己的宝宝得到了最好的生理上的照顾。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小婴儿因为还不会表达自我,不会跑跳,他们所有的需求都通过哭来表达,饿了哭,困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哭,成人只要找到他们哭的原因就可以轻易解决。等到小婴儿们慢慢长大,他们掌握了词语就开始喋喋不休问题不断尖叫不止,学会走路就开始翻箱倒柜索求无度奔跑不停,他们发展了自由意志,他们开始独立探索。成人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的儿童,每个儿童各自有自己的生长模式,每天都有新问题新状况出现。有的成人会寻求有经验的朋友的建议但是每个人的环境都是独特复杂的不是所有经验都可以借鉴的;有的成人以自己一贯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假期我重温的一本书,在座的很多老师都有看过。第一次读这本书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会议中向我们年青教师推荐后我把它买了回来。读这本书是一气呵成,里面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虽然书名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是丝毫没有在妈妈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的意思。只是为了提醒家长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在既是妈妈又是老师的我,不仅能从书中找到方法应对自己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而且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跟现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学习来惩罚学生。书中的第4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里面写到: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学习,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学习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破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这一点我还是有亲身感受的,我们副课老师每周就跟孩子见一两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美术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不带工具,你绘声绘色讲了半天,结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带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过他们的。我有时候脾气来了,也罚抄语文课文。其实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觉性,罚抄是

为了以后记住。好像这么说来,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的确忽略了暴力作业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成恐怖的事情。当孩子讨厌这个老师这个课的时候,他怎么能体会到美术的快乐呢。家长不重视不协助孩子,不带的照样不带。罚抄也不管用,其实我的做法还是不得其法。 在书中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不可思议,不敢随便向孩子宣传这些观念。但是细读之后,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从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课内容做成一颗颗美味的五彩糖,让他们舍不得转移视线。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管还是不管? 有人问着名的央视记者柴静:你做新闻,你关注的是什么?她回答:我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那么我们做教育的,应该关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师的书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不过多束缚。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是:在管与不管

好爸爸(作文3篇)

好爸爸(作文3篇) 好爸爸(作文3篇) 俞凯翔 我的爸爸真的很酷,瘦瘦的,高高的,身子就像一根竹竿一样。他的头发有趣多了,总是剪成板寸头,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嘴巴大大的。只要爸爸向前跨一步,就有我三步那么大,我真爱我的爸爸。 我觉得爸爸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有一次,我被一道难题给难住了,急得头皮都抓破了。这时,聪明的爸爸走过来,看了一眼,就知道了答案。他耐心的一步一步地教会我。十分钟后,我才知道了这道题的答案,爸爸真的是太聪明了! 我的爸爸是大力士,比牛还厉害。有一天,家里煤气用完了,妈妈急忙地叫爸爸换煤气,紧接着我也悄悄地跟着爸爸,不一会儿,爸爸就发型了我,忘记和你说了,他的眼力特别好。到了楼下,我看见一罐煤气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立刻跑过去,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举起那罐沉甸甸的煤气,结果煤气纹丝不动。爸爸走过来,自信地说:“让我来,你用那么小的力气可以举起来吗?”只见爸爸瞬间将沉甸甸的煤气扛在肩膀上,爸爸觉得那桶煤气像棉花那么轻,我的爸爸果然是一个大力士。 这就是我大名鼎鼎的好爸爸。 指导老师:周老师 文中的爸爸实在是太厉害,在小作者心中爸爸是就是一个巨人,将爸爸的聪明,力

气大,写得十分生动,小作者一定非常爱自己的爸爸。棒! 好爸爸吴铭轩 我爸爸他瘦瘦的,高高的,像竹竿,总是剃着板寸,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嘴巴大大的。跨一步有我十步那么远,而且爱黄色。 我觉得他很聪明又喜欢红色。有一次,我遇到了难题,怎么也想不出来,我的头都快要爆了。这时,老爸来了看一眼就知道了答案。耐心的一步一步地教我。爸爸太聪明了! 我爸爸是大力士,比牛厉害。有一天,我们家的煤气用完了,妈妈叫爸爸把煤气拉下去。我跟爸爸下楼说我来试试,我用了吃奶的力气,煤气罐纹丝不动。爸爸自信地说:“让我来,只见一瞬间就拎了上去。我的爸爸真是一个大力士。 这就是我爸爸,厉害吧。 指导老师:周 小作者心中的爸爸仿佛是无所不能的,小作者用词生动贴切,将爸爸聪明,力气大

母子健康手册word版本

母子健康手册 母亲: 儿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基本情况 母亲年龄职业民族 号 户口所在地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联系 父亲年龄职业民族 号 工作单位 联系 儿童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胎次出生医学证明号 号 户口所在地 建册单位建册日期 (盖章)

目录 一、寄语 二、孕前篇 (一)健康教育容 (二)孕前期自我记录 (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记录 三、孕产期篇 (一)健康教育容 (二)孕产期自我记录及医生记录 (三)孕期体重自测表 (四)孕期体重管理曲线图 (五)胎动记录表 (六)孕妇学校听课记录 (七)分娩情况自我记录 (八)分娩情况医生记录 (九)产褥期情况自我记录 (十)产褥期情况医生记录 四、儿童篇 (一)宝宝可享受的免费服务 (二)健康检查服务流程 (三)婴儿期健康教育容 (四)婴儿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 (五)幼儿期健康教育容 (六)幼儿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 (七)学龄前期健康教育容 (八)学龄前期育儿记录及健康检查记录 (九)儿童身长(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图 (十)家庭安全自评表 五、预防接种篇

(一)国家政策及须知 (二)接种反应的对症处理原则(三)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表

寄语 拥有一个健康、可爱、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准爸爸和孕妈妈共同的心愿。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妇女儿童健康,为了保证您和家人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服务,获得相关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帮助您记录与宝宝共同成长的温馨时刻,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写了《母子健康手册》,在全国推广使用。 这本手册含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出生记录、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方面的容,将孩子印记、父母笔记与医生手记融为一体,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这里,您可以知晓党和政府提供的免费便民惠民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可以了解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可以学习孕期和儿童期危急情况的早期预防和应对。 在这里,您可记录获知孕育新生命喜讯时的激动,可记录感受腹中新生命第一次活动瞬间的感觉,可记录听到新生命第一声天籁之音的感触,可记录孩子叫您爸爸妈妈时的幸福与快乐。 在这里,您可以展现作为父母的爱心和责任心。每次的孕期检查、每次的儿童保健、每次的预防接种,您都要带上它,记录它;每当回忆怀孕情况、出生时信息,您都会翻开它。它不像珠宝,丢失了可以再买。它的丢失,会使您失去一段美好的心情,丢失孩子珍贵的成长记录。 在这里,有您的爱情,有您的亲情,也有您与医护人员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