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 穷 人 定 价 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

为 穷 人 定 价 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

为 穷 人 定 价  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
为 穷 人 定 价  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

为穷人定价

——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1

2007年10月初稿、12月定稿

提要

20世纪末以来,中国各个城市的水价普遍进行了调升,这对政府的社会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主要做法是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财政直接补贴,这种在每次价格调整“后发”的公共补贴不仅被动和消极,而且也得各级政府背负了旷日持久的负担。可以预见,在公用事业各个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调整不可能限于单一公共行业或某一特定时段,相反,今后不同公共产品的价格陆续上涨将成为一种政策常态。这对低收入家庭将形成一种扩散的和持续的影响,反过来又将成为公共财政对低收入群体适时提供财务补贴方面的积累性和联动性压力。《水价改革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护》这一文章,从分析现行水价补贴的某些问题入手,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水价补贴方面的“五定方式”政策建议,对于如何在价格调整过程中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拓宽补贴资金渠道,加强科学管理,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尽管从政策构思→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依然有一个过程,但仍然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想法。

·在低收入群体的具体补贴性保护措施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补贴金额普遍偏低,难以满足贫困居民的日常基本消费支出需求;补贴内容结构不清晰,并没有对日常基本消费的结构内容进行区分;公共补贴资金来源过于依赖公共财政,政府财政体系捉襟见肘;补贴资金管理和运作方式不科学,存在某些缺失甚至漏洞等。因此,笔者建议:·定向筹资:在特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价格的适度微调来“定向募集”救助资金,形成一个长期、稳定、持续和稳妥的资金募集渠道,使社会救助由传统的公共财政成本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成本,实现行政性、财政性的政府救助向市场性和社会

1本研究是在重庆市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主任周林军博士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指导下,由重庆市投资咨询公司高级经济师董琦女士执笔,并由重庆市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副主任贾晖完成英文翻译。本文初稿形成后,重庆市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在重庆大学的协助下于2007年12月组织了技术讨论会,征求到来自重庆社科院、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宏观研究院、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等专家的意见。本文章在吸收了这些意见后修改完成。此研究得到世界银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世界银行谢剑博士的全力支持和参与。

性的社会救助转变。

·定向救济:“定向募集”水价补贴资金后,应全部用于城镇水行业所需的社会救助需求,实现“取之于行业”和“用之于行业”。

·定量救济:合理地确定低保家庭每人每月的基本生活用水量,核定低保家庭用水定额,并按此数量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量补贴的依据,体现了公共救济的适度、适量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稀缺资源公共消费过程中的节约原则。

·定向消费:按低保家庭用水定额规定的用水数量,以实物代金券的方式予以量化形式的补贴,定向用于支付水费,使公共救助或补贴的结构得以清晰,防止对公共补贴的挪用或滥用,提高受助居民和社会对救助内容结构、救助数量、救助方式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定向管理:政府对社会救助过程和社会救助资金实行“定向管理”,按年度测算并提出年度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用水总需求量,按总需求量提供等量的水费代金券,按照现行的低保发放体系发放,只能用于低保家庭生活用水水费支付,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政策的逐步调整,对低收入群体利益的保护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各地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性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体现了社会公平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也在构思、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上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和偏重传统性的倾向,本文拟以对城镇贫困居民的水价补贴为分析对象,窥视现行的政策及措施,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价格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探讨如何更好地对低收入群体利益保护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若干政策建议。

二、城镇水价改革现状

20世纪末,中国城镇水价改革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水价调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水资源严重短缺;2)社会水消费习惯不健康,资源浪费;3)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未能反映市场供需和成本变化关系;4)水务行业积累率过低,公共财政传统补贴方式难以为继;5)城镇水务服务质量不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消费需求;(6)水环境污染严重。

在中央政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业发展、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染防治的水价机制和管理体制,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价格杠杆,考虑水的商品价值,水价改革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展开,各地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当地的水价改革政策和实施方案。截止2006年底,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的水价在原有基础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其中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北京市由1999年的每立方米1.3元上调至2006年的每立方米3.7元(含污水处理费,下同),广州市由1997年的每立方米0.7元上调至2006年的每立方米1.95元,南京市由2000年的每立方米1.2元上调至2006年的每立方米2.3元,西安市由1997年的每立方米1.36元上调至2006年的每立方米2.45元,重庆市由1999年的每立方米1.25元上调至2006年的每立方米2.8元。从1999年至2006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平均价格增长幅度为93.86%,年平均增长率为11.66%。

三、水价改革与低收入群体利益的保护

水务服务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基本消费需求,因此显得格外敏感。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水价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尤其要注意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用水不因为价格调整而受到明显影响。

就城市水价格改革中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水平介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或称:低保家庭/群体),并且由于水价调增导致基本消费能力下降和基本生活水准受到进一步影响的人群。根据国务院1999年9月28日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常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在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用水方面,中国各个城市或地方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1)按基本生活用水量减免水费,2)实行阶梯水价,并依据阶梯用量分别计价,3)在调增供排水价格时,同时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低收入群体的保护而言,目前重庆市辖区内采用了两种方法,一部分区县采取的方式是对低保类家庭每

户每月用水量在3—5 立方米以内的减免收费,另一部分区县(以主城区为代表)则采用的是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式。例如,2001年,重庆市政府在调整主城区自来水价格(由1.20元/吨→2.00元/吨)时,曾经将城市人均低保补助标准普遍调升10元,目的主要是防止水价上升而影响贫困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最近的一次重庆城镇低保家庭开支情况的抽样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重庆市主城区低保家庭日常生活自来水消费,人均消费量约为1.5吨/月,其货币支出约占收入的比例为2.11%。

在社会救助减轻低收入群体水费负担方面,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分类计价收费。计价通常分为三种形式:自主选择计价、最低费用计价、特供计价。在英国,Anglian 水务采用了自主选择性计价中的水表计量收费方式。该方式把水价分为三种类型(标准价、限定用量价、大用户价),把用水量分为六个等级。每一种价格类型由六个用水量等级所对应的计费价格序列组成,由此共有十八种水价标准,用水户可根据自己可能的用水量从中自主选择出对自己最合算的一款计价标准,交纳水费。为了帮助穷人,规定只有正在接受救助的家庭才可以从十八种价格中,自主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计价标准,交纳水费。除此之外的其他用水户,只能在标准价和限定用量价中进行选择。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则采用了封顶计价方式,低收入群体家庭交纳水费时可以采用两种优惠的方式:1)按实际用水量计量付费;2)用水不计量,按所在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际水费的平均值付费。且按两种计费方式中最低的一种交纳水费。特供计价是针对限定人群的一种计费方式。在西班牙,对退休人员家庭的水费每两月计费一次,在两月中前15吨水是免费的,超出15吨水之后的10吨水,按平均收费标准的66%收取水费,再超出该10吨水之后的部分,即累计超出25吨的部分,则按市场的价格交纳水费。在马尔他,采用阶梯式递增水价的形式,帮助接受社会救助的家庭成员只有1-2人的家庭,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处于阶梯水价补助之外。

四、现行水价补贴政策面临的尴尬

目前在我国城市供排水价格改革中,对低收入群体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

(一)补贴金额普遍偏低,难以满足贫困居民的日常基本消费支出需求。重庆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目前为 155——210 元/人.月(辖区内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标准),尽管与1999年相比提高了72——41元/人.月,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沿海地区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进入2007年,中国上半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3.2 %,其中食品价格带动了2.5个百分点,而作为基本消费补助,其增加幅度显然难以覆盖,事实是,城镇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准经常在剧烈的物价上涨情况下出现明显下降;

(二)补贴内容结构不清晰。国际上制定低保标准的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收入比例法和生活形态法等。中国普遍采用的是市场菜篮法。这种方法是英国人朗特里(Rowntree)在1901年提出的,即依据营养学标准来确定维系体力所必需的生活基本品类别(清单),在此基础上计算那些需要纳入补贴的科目。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虽然界分了“生活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但在具体的补助过程中,通常是笼统地进行“一揽子”式补助,生活基本品类别结构与各类补助金额标准之间缺乏精确和合理的对应,继而造成补助总量与分类加总之间缺乏一致性。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居民日常消费的内容也会出现变化,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已经不局限于以衣、食为传统内容的私人产品或市场商品,对公交、教育、卫生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失的必需品范围。例如在重庆市,由于地形地貌、消费习惯、城市范围扩大等原因,公共交通而非自行车已经成为普通人群出行的必备工具,即“菜篮容积”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反过来又对传统的补助方式、补助内容、补助数量和补助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公共财政能力有限。除社会性捐赠外,对贫困居民日常消费补助在传统和现实意义上主要依赖公共财政。随着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各级政府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社会需求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公共财政的方式使各级政府,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往往处于力不从心的境地,如果不能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政府作为社会救助主要来源的路径就有可能因为地方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政府的财政拮据而难以为继。从这一点上讲,社会救助不仅仅是需要政府的努力,而且也属于社会的责任,因此,需要开拓救助资金来源的社会性路径;

(四)公共补贴管理和运作方式不科学,存在某些缺失甚至漏洞。公共补贴的对象

是城镇贫困居民。而补贴的目的在于确保他们的基本消费需求。但由于一揽子补贴的金额偏低,补贴内容结构不清晰,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包括:(1)补贴在用于食品等消费支出后所剩无几,而基本公共品的需求如水、电、气等消费对贫困居民形成了巨大财务负担,进一步拉大了与其它社会阶层的生活差距。据调查统计,低保类家庭每户每月人均用水量普遍低于1.5吨,仅为一般居民月均消费数量标准的50%,恶化了这部分居民的生活境况;(2)由于经济拮据,少部分低保类家庭存在着拖、欠交水、电、气费的现象;(3)公共补贴发放过程的管理漏洞,个别低保居民在重新就业或获取新的收入来源后,依然在享受公共补贴。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政府和社会对低收入群体利益保护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五、关于增强“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性的政策建议:“五定方式”

低收入群体利益保护的有效性应体现为他们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或货币通胀等原因而受到影响,而可持续性则表现为他们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政府对低收入群体利益保护也不能继续沿袭以往的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地和消极地随着价格的上涨如影随行,亦步亦趋,总是在扮演“亡养补牢”的角色。相反,需要构思和设计一种自动的长久性机制来取代被动的随机性政策,在价格,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价格变动时,能够快速地“生成”新的救助资金来源,用以及时和足额地满足低收入群体在基本公共品方面的消费需求。

面对低保救助资金数量不足、补助结构不清、救助不力等问题,如何提高救助的有效性并保持救助的可持续性?就供排水价格调增对低收入群体利益的保护而言,笔者提出了一个“五定”的设想,即定向筹资、定向救济、定量救济、定向消费、定向管理的模式。

(一)定向筹资

对低收入家庭的救助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自1999年以来,重庆市财政每年用于救助低收入群体的补助资金支出量一直呈快速递增势头,低保救助资金实际支出量年均增长率达35.84%。不难想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低保群体的救助补贴标准也将会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城乡统筹建设和城镇

化进程,非农业人口数量增加,低保群体的个体数量也将会随之增大,因此用于救助低收入群体的资金需求量将会愈来愈大,从而使有限的公共财力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显然,为了有效地、可持续地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仅仅依靠公共财政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一些原本由市场因素对低保家庭所致的影响也全部由公共财政来承担也是不合理的,应考虑依靠社会和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加以解决。对因供排水价格调增所需对低保家庭的补贴,建议从供排水企业收取的水费中“定向”和“同比”筹集,并纳入供排水企业成本或社会消费价格总成本中加以消化。据初步测算,按照2006年重庆城镇供水用水人口866.57万人计,每吨水水价只要调升0.15元钱(约占水价的5%),每月就可以筹集资金340万元,足以确保约占非农业人口10%的低保居民每月消费的水量,由现在的不足1.5吨/人.月增加至3吨/人.月(重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下限值)。根据计算,这种在特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价格的适度“同比”微调来“定向募集”救助资金的方式,即可以减轻市级财政的负担,也不会造成价格剧烈上升,可以使公共财政每年腾出4000余万元的公共资源,应对更迫切的社会需求。例如,可以设计一种政策机制,按照低收入群体对特定公共产品的基本消费数量和价格,规定在每次价格调整中划分一个小额和限定的“比例”。专门用于对收入群体的补助。这种“同比”价格调整机制,有助于形成一个长期、稳定、持续和稳妥的和“自动生成”的资金募集渠道,使社会救助由传统的公共财政成本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成本,实现行政性、财政性、随机性和被动性的政府救助向市场性、社会性、稳定性和主动性的社会救助转变。

(二)定向救济

在特定公共服务行业实现救助资金“定向募集”后,其收益应全部用于该行业所需的社会救助需求,这种“取之于行业”和“用之于行业”的做法,既解决了公共服务行业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有效防止对专项社会救助资金的挪、占、挤用问题。同时也利于政府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监管、审计等。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受助群体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特定公共产品上享受的政府补贴数量,透明度高,既细化了在政府或社会提供救助方面的应尽义务,也量化了困难群体在接受救助方面的应有权利。

(三)定量救济

水是宝贵的资源,实际生活中应以既够使用又不造成浪费为原则,在保证基本生活所

需的前提下,合理地确定低保家庭每人每月的基本生活用水量,核定低保家庭用水定额,并按此数量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量补贴的依据,予以封顶补贴。这种“定量救济”的方法,体现了公共救济的适度、适量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稀缺资源公共消费过程中的节约原则。从这一点上讲,公共补贴由传统的一揽子现金补助→分类别的实物补助,将体现补贴原则、结构、方式、程序等方面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定向消费

阶梯式递增水价对于保护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中这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差,原因在于实行阶梯式递增水价在硬件上必须以“一户一表”为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尚不具备此条件。同时,阶梯式递增水价也不适宜于保护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水,阶梯价格是统一的,没有单独向低保类家庭倾斜,即无论用水大户还是小户,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在第一阶梯享受到了用水补贴。因此,在保护低保类家庭基本生活用水方面,建议对低收入群体采用实物形式提供救助,即按低保家庭用水定额规定的用水数量,以实物代金券的方式予以量化形式的补贴,且规定该代金券只能在规定时限内,定向用于支付水费,从而使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用水保障,在“用量”上得以有效落实。重庆市政府曾在2001年,专门为调整主城区自来水价格(由1.20元/吨→2.00元/吨),而将城市人均低保补助标准普遍调升10元,目的主要是防止水价上升而影响贫困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但由于政策交底不够、更主要的是未采取定向消费的补贴模式,个别获补贴的贫困居民在获得货币形式补贴后,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水消费方面已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水补贴,因而在之后提升水价时,怨气依然很大,其结果是,政府的补贴政策与政府的调价措施出现了“两张皮”,补贴政策尽管实际上缓解了部分贫困居民因调价而产生的生活拮据,但在社会心理上没有完全消除部分群众对调价的抵触情绪,使得政府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可谓“吃力不讨好”。这实际上反映出政府补贴政策和措施透明度低,没有对群众进行充分的“政策交底”,缺乏定向管理的一个重大缺陷。因此,采用“定向筹资→定向救济→定量救济”,不仅要达到使贫困居民享受“定向消费”的目的,而且还要提高群众的知晓程度,不仅可以使公共救助或补贴的结构得以清晰,也可以提高受助居民和社会对救助内容结构、救助数量、救助方式的监督权,同时也要使获得补贴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的价格政策和价格行为。

(五)定向管理

“定向筹资→定向救济→定量救济→定向消费”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政府对社会救助过程和社会救助资金的“定向管理”,进而实现整个救助过程的科学构思、设计和监控,防止出现以往的对社会救助资金的挪用、挤占或管理混乱等。定向筹资只是缓解了每次调水价时政府财政的压力和拓宽了筹资渠道,但筹集到的资金是否真正合理的用于了水方面的消费补贴,有无被机构、个人甚至获救助者挪作其它用途?假如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现象是非常容易发生或难以避免的。从这一意义上,定向管理就是要从“制度”层面和程序环节上确保专款专用,具有明确的政策性、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救助补贴范围的扩大和补贴标准的提高,实行定向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水补贴,可以(1)由财政、物价、民政部门按年度测算并提出年度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用水总需求量,(2)由水务企业按总需求量提供等量的水费代金券,对应水费计入成本,(3)水费代金券由民政部门现行的低保发放系统一并发放,(4)规定水费代金券只能用于低保家庭生活用水水费支付,不得用于其它用途,(5)根据以上水补贴的成本核算,计算出救助成本并适时进入水价格予以弥补。

总之,就“水”这个公共产品而言,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保护,我们认为,从水价中筹集救助资金,以实物补贴方式予以补贴,更有利于提高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这种“五定”模式,除适宜于在城市供排水价格改革领域推广外,还可以在城市其它由政府主导的其他公共品领域里尝试,例如城市供电、供气、城市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需要指出,生活垃圾处置,尽管属于类似的公共服务,但由于计量手段、收取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不适用。但对于那些可以独立收费,可以精确计量、并且可以通过“直接交易”方式进行出售或消费的公共服务,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居民通过购买电量,输入电表并进行消费,电力公司可以依据付费与否决定是否开通供应。依据重庆市部分地区2006年低保家庭开支的抽样调查资料,初步测算,只要调升天然气价0.024元/立方米(约占气价的2.2%),足以确保现有的低保家庭对天然气的使用量达到一般居民家庭目前的平均水平(9.52立方米/人月)。

上述“五定方式”仅仅是公共服务过程中改革传统救助方式的一个设想,可以肯定地

说,它需要经过进一步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检验。对此人们出自各自的理解也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例如,一些人指出,“五定方式”虽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无法回避“交叉补贴”之嫌,还有的人以为,“五定方式”虽然有助于形成一个在价格变动条件下的救助资金筹集方面的“自动调节”或“主动生成”机制,但有可能弱化政府或公共财政的应有义务。出现这些看法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政策措施都会有其个别性、局限性或时限性,关键的问题是要“从社会总成本或总福利”的角度来审视,而不能仅仅从个别成本或个别损益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传统的救助方式业已存在的缺陷已经证明,公共产品方面的“五定方式”,应该成为公共政策选择集中的一条路径,尽管不是唯一的路径。它的构思和设计,对于扩大救助的社会覆盖,减轻公共财政负担,提高低收入阶层救助总量,提高公共财政财务可持续性等方面至少具有实验意义,更重要的是,它着眼于使社会救助由传统的狭隘的政府责任扩展为广泛的社会责任,继而实现更加充分和可持久的社会和谐。

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

万方数据

294 图1河源市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图2河源市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体仅能基本维持生活现状。在此次对120户低收入家庭专题调研中.只有47.5%的低收入家庭认为“收入是比较稳定”.有43.3%认为“收入不稳定.但还可以维持日常支出”,有9.2%认为“入不敷出”。 1.3.1生活消费水平低下。仅能基本满足生存需求2007年农村低收人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2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2.5%。其中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总额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高达54.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8.3%。 1.3.2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费用较大2007年,农村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31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2.6%。比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城镇低收人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l40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8%,比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城乡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的比重偏高.医疗教育费用偏大。 1.3.3居住质量较差.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目前城乡高收入居民的住宅已向楼房式、庭院式、花园式发展,而低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末拥有住房面积分别为30.7m2和25.1m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5m2和3.8m2。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城乡高收入居民的精神生活已日益充实.而低收入居民则相对贫乏。2007年,河源市低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810元。比高收入居民低72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8元:全市低收入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223元,比高收入农民低10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6元。 2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成因 2.1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差 在100户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6岁以上成员中。初中文化水平以下就占85.7%,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6.2%。小学文化程度占30.2%,未上学的占8.7%。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只有3.2%。在100户中仅1l户有外出从业人员,只占11%。选取连平县的17户调查中。无一户有外出从业人员。他们极少有一技之长。大部分是单纯从事农业。或在农闲时间靠打散工为生。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5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是”没有稳定工作”,占48.3%。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不高,掌握专业技能差.从而导致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就越小,收入水平也越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加大。 2.2教育费用较大。人口多劳力少。家庭负担很重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6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原因是“家里有小孩上学”,占56.7%:有54户认为“目前家庭最大的困难”原因是“小孩上学费用高”。占45.0%;有9.1%家庭的小孩或老人需要照顾。低收入家庭几乎每一劳动力就要抚养两个人。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每3个适龄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没有收入来源。加上家庭结构一般都是三代同堂,上有老,下有小,造成家庭负担更重。 2.3健康状况差。医疗费用大,因病或因残致贫由于低收入家庭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低。营养状况差,家庭成员的患病机率往往高于一般家庭。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低收人家庭中,28.3%的家庭有疾病或者残疾的成员。而且低收人家庭成员患病后常因无钱治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重病,既导致劳动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同时又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开支.家庭贫困程度进一步加重。 3低收入群体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3.1收入少支出大.低保标准偏低 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城乡低收人家庭收入来源大多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经营农业和打工的收入。同时低收入家庭的工作都不稳定,低保标准又低,如河源市区城镇有l户低收入家庭中,家有4口人,全年总收入仅7000元,有2个小孩读小学,工作断断续续,收入时有时无,每月靠借款来维持生活。专题调研显示.100%领取低保金的被访者表示现行的低保金标准不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 3.2居住环境差。难于维持生计 低收人群体的收入首先只能满足衣食住行日常开 支,改善居住条件的能力有限。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万方数据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

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关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是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贡市高度重视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帮扶力度,减免各种保障缴费,增添措施促进就业,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一、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 20**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46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9.4%,高收入家庭的20.37%。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绝对额差距拉大,由20**年的8113.95元扩大到20**年9826.52元。 住房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比全市平均少4.64平方米。且有52.38%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为陈旧、

简陋的楼房和平房,这些房屋一般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通风条件差,卫生设施不全。调查显示:9.52%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的是公厕,还有23.81%的低收入家庭没有卫生设施。 家庭人口多,就业负担系数大 20**年,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户均人口3人,户均就业人口1.32人,占家庭总人数的4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其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也比正常收入家庭偏高。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27,即一个就业者要养活2.27口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多负担0.33人。 就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工作稳定性差 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的制约,住往工作稳定性差,收入偏低。就目前自贡市的情况而言,在国有单位就业或从事个体自营或当私人业主的人员工作稳定性、收入相对较高。但调查资料显示:20**年,自贡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44个百分点,城镇个体自营或私人业主的人数为零;而在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度大,收入相对较低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个百分点;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职业从事零星工作或在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他就业者比重也相对较高,占3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3个百分点。 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成,不及高收入

关于重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与未来期望的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与未来期望的调 查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5分)调研报告分工(5分)成绩王玥 注:(由小组填写;分数相同无效)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 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 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 式) 成绩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2 年7月11日调查报告标题重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与未来期望调查 内容摘要:人群普遍收入低、支出高。收入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普遍存在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群体处于收入较低或相对较低的状态。 关键词:低收入;生活现状;未来期望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年均以9,6%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仅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例,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99年的3200万人,成效是部分显著的。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减贫速度明显放慢了。到9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城镇低收入者人日则有所上升,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扩大,以及“两极化”导致的贫困问题,这成为当前突出的焦点问题,也是对社会稳定影响最大的问题之一。 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1050元/月与950元/月两档)。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是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收入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当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幅度,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 我国对于城乡低收入人群始终的给予高度关注和长期政策性扶持的,目前一些具体措施例如:努力稳定物价,防止价格上涨给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大生活压力;提高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另外,我们每天在新闻里听到的“保障性住房”也是切实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总体来说,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对于整天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关注这样一个社会群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一些政策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当前虽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应当承担起这份振兴民族的重任,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针对重庆低收入阶层人群,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构要素包括身体状况、收入、家庭支出、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就这几个方面我们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了解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现状和对未来的期望。对于个案,我们进行了实地采访,了解了部分具体的生活现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实地走访街道低收入居民、随机走访、民政办了解情况。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启动,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更趋完善,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008年,中央财政积极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起,两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使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增加30元和20元,补助支出达到363.1亿元。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增加128元。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累计下拨汶川地震灾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417.94亿元,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实施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支出252.08亿元。全国共有295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其中,租赁住房补贴229万户,实物配租26万户,租金核减34万户。 2009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做好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工作。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制度的动态调整和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在落实中央已有补助政策基础上,再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资金。三是进一步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与就业政策、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既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就业。四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五是继续通过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对地方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给予支持。六是做好特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尤其是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救助工作。七是逐步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范围,拟定规划方案,增加补助资金,帮助地方切实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八是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入,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着力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以及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此外,为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拉动低收入群体消

低收入群体成因及对策思考

低收入群体成因及对策思考 耿车党政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四大建设中,又要从小处“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走共同富裕道路。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把基尼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着力点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区发展步入快车道、良性循环,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产生新的低收入群体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资料查询,今年二季度耿车镇涉及弱势群体的上访共15人次,占全镇上访量的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上升趋势。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生活困难、疾病求助、下岗失业、由于突发事件受到伤害、住房、养老、低保、残疾人求助等。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问题已逐渐成为我镇乃至全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低收入群体形成主要原因 低收入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家庭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制约,也有来自主观行为、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据调查问卷统计主要原因有: 1.自身素质原因。大部分低收入群体文化水平较低, 1

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致不太能接受新观点、新事物,自我发展的空间狭小。同时,低收入群体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问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自力更生和发展。 2.自然灾害原因。低收入群体拥有社会资源量少,物质条件困难,社会关系有限,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譬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他们受到的打击更严重,往往“致命”,长期难以恢复生活、生产。仅2010年我镇因雪灾、9.7汛灾、旱灾受灾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就近300人。 3.子女上学原因。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子女上学对每一个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义务阶段外的教育费用更高,尤其是高等教育,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1万多。而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7500元左右。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即使有捐资助学、助学贷款也无法承受。 4.因病致贫原因。2011年我镇有3.7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参加了新农合,覆盖率达99.9%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群众普通疾病的医疗保障。但如果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个人需要支付的部分比例较高,低收入群体就难以承受,甚至雪上加霜,债台高筑。 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思考 低收入群体不仅需要通过增加收入,不断改善物质需 2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Yunnan Police Officer Academy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 对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专业:法学 班级:11级法学专业3区队2班 学号:4110932 姓名:王红强 任课老师:______ 2013年4月2号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 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词 (1) Keywords (1) 一、低收入人群的界定及构成 (2) 1、我国关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界定方式 (2) 二、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状况 (5) 三、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状况个案调查分析 (6) 1、消费状况分析 (7) (1)每月的食物支出 (8) (2)生活用品支出 (8) (3)医药支出 (8) (4)水电气物管费 (8) (5)教育支出 (8) (6)住房支出 (8) 四、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现状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成因 (8) 1、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8) (1)可支配收入低 (9) (2)生活消费水平低 (9) (3)支出随物价水平而波动 (9) (4)消费增长缓慢,远低于平均水平 (9) 2、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 (9) (1)就业的压力大,收入增长不稳定 (9) (2)公共政策不健全 (10) (3)消费心理障碍 (10) 五、改善城市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的对策 (10) 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11) 2、健全公共财政政策 (11) 3、改善就业环境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重庆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调查) (14)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以重庆为例 重庆工商大学 11社会学郑兴权 指导老师:郑从金 摘要:城市低收入人群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作为城市生活的弱势群体,他们仅有的收入只够维持温饱。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使社会财富共享,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低收入人群。解决低收入人群消费问题,对于拉动内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深渊的意义。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欲望强烈,但是他们的消费受到他们收入水平的严重限制,所以最迫切的就切实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 Abstract:Urban low-income people living in the bottom of the city, as a vulnerable group of city life, their only income only enough food and clothing.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ake social wealth shar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ust pay attention to low-income people.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income consumption, for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a deep meaning. Low-income people's consumption desire strong, but consumption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income level, so the most urgent is to actually improve their income level, improve the lives of low-income urban population. 关键词: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个案调查成因对策 Keywords:Urban Low-in come people Consumer behavior Case investigation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低收入家庭原因和对策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内容 社会调查基本情况 2011暑期社会实践——民和县……镇农村低收入家庭调查总报告 第一部分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有关规定,我小组按照院方有关要求,积极配合与组织了暑期的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差距,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社会,更多的关注农村,明确大学生更的使命和肩上的责任。也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农村低收入人群,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帮扶与资助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活动中,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帮助,做出大学生应有的努力!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调查。 本次活动,流程基本分为准备期、实施期、总结期、汇报期四个阶段。从团队的组织、项目的申报,到材料的准备,收集;从后期的实地考察、采访,再到前往有关部门反映调查情况等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本上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大量与农民生活情况有关的资料,而且也发现和记录了不少在当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切都不仅使我们掌握了十堰市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更使我们发现了在农村问题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根据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民和县农村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和致贫原因,反映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呼声,希望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但在体制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高平均收入条件下的低收入群体则不容忽视。特别是农村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由于地区的差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 “三农问题”受众人瞩目,低收入群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扶助低收入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与政府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我们以一百户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找准敌手农户贫困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前期,我小组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认真制作好了《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2010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反馈书》,作为调查资料,并且事先向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的学长和老师们咨询有关的事项,准备好了学校开除的证明和介绍信,为前往目的地的调查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陲,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223米,最低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70米。县境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32公里,地形呈东西窄、南北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分显著,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黄河、湟水河经南、北流经县域,形成了著名的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除盛产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瓜果蔬菜,在全省享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县府所在地川口镇是古丝绸之路(辅道)和唐蕃古道(南道)的必经之地,是东下兰州、西上西宁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屯兵镇守的战略要地。今109国道、兰青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县辖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全县人口3 9.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8%。 民和是农业大县。近年来,民和县以特色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主导地位已经形成。冬小麦、优质马铃薯、杂交油菜、精细蔬菜、制种、全膜双垄集雨栽培等优势作物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全县特色农作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6%以上。畜牧业、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民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民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以省委打造“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和地委“建设全省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和集散中心”为契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引领、产业带动、基地推进、项目支撑、服务保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按照“一区多园,点状分布”的建设模式,投资35381万元,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建设包括一个综合功能区、七大核心示范园和十二个十大辐射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菜、花卉苗木繁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特色养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关注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是惠及民生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贡市高度重视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帮扶力度,减免各种保障缴费,增添措施促进就业,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一、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一)收入水平低,收入差距绝对额拉大 20**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数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6389.46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9.4%,高收入家庭的20.37%。与全市平均水平比,收入绝对额差距拉大,由20**年的8113.95元扩大到20**年9826.52元。 (二)住房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比全市平均少4.64平方米。且有52.38%的低收入家庭居住的为陈旧、简陋的楼房和平房,这些房屋一般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通风条件差,卫生设施不全。调查显示:9.52%的低收入家庭使用的是公厕,还有23.81%的低收入家庭没有卫生设施。 (三)家庭人口多,就业负担系数大 20**年,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户均人口3人,户均就业人口1.32人,占家庭总人数的4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其就业

人口负担系数也比正常收入家庭偏高。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就业者负担系数为2.27,即一个就业者要养活2.27口人(包括就业者本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多负担0.33人。 (四)就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工作稳定性差 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的制约,住往工作稳定性差,收入偏低。就目前自贡市的情况而言,在国有单位就业或从事个体自营或当私人业主的人员工作稳定性、收入相对较高。但调查资料显示:20**年,自贡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人员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9.44个百分点,城镇个体自营或私人业主的人数为零;而在一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度大,收入相对较低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个百分点;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无固定职业从事零星工作或在无固定经营场所从事个体经营的其他就业者比重也相对 较高,占37.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6.3个百分点。 (五)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成,不及高收入家庭平均水平的三成。20**年,自贡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5990.13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51.33%,高收入家庭的22.14%。调查资料显示,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基本上全部用于生存性消费支出,除了基本的食品、衣着、子女教育、水电燃料等必须开支的项目外,基本上没有享受性消费,家庭生活相当艰苦。从消费性支出结构来看,维持基本生存的食品、衣着、医疗、居住(包括水费、电费、燃气费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政府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推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随着我们党在“十七大”提出的“注重民生,构建和谐”执政理念地深入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也在持续增大。2019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民生问题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城乡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利用暑期对云南省某县低收入群体生活、医疗、教育三个方面的现状实行了调查。本实践报告首先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实行了界定,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及党和政府相关举措,论述了调查地区从低收入群体现状,并就调查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实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体制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医疗教育民生某县 调查时间:2019年7月27日至2019年8月13日 调查地点:云南省某县 前言 一、社会实践相关背景 (1) 调查地区说明 本次调查地为作者家乡,云南省某县。会泽地处滇东乌蒙山脚,是出滇如川的重要通道,县城四面环山,多条水流汇集。红军长征时期曾在会泽水城扩军,会泽人民参加红军,补充了红军力量。因为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会泽至今任然是贫困大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积大,贫困水准深,至2019年底,尚有51.9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1.2%。 [1]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当前年收入98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任有26.14万人,县城低保达5384户、10761人;农村低保共70200人。[2] 以上真实数据充分反映了某县的发展状况,调查人群均明确为低收入人群,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了实际的意义性和目的性。 ~ 1 / 7 ~ (2) 调查相关背景知识 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年收入或月收入人群(我国发布的云南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为680元/月左右)。较低收入人群受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购买家用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远高于较高收入人群。这个反差十分鲜明,最低收入人群的家用食品开支占总消费的比例为10.5%。[3] 低收入群体只要指收入低收入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普遍存有于任何国家、地区的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富裕水准如何,总有一部分群体处于收入较低或相对较低的状态。一般来说,低收入群体能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是收入水平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收入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当地其他人的收入增长幅度,是一种相对的低收入。[4] 我国对于城乡低收入人群始终的给予高度注重和长期政策性扶持的,当前一些具体措施例如:努力稳定物价,防止价格上涨给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大生活压力;提升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补助水,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另外,我们每天在新闻里听到的“保障性住房”也是切实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总体来说,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对于整天在大学校园里我们,注重这样一个社会群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一些政策的深入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当前虽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我们理应承担起这份振兴民族的重任,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正文

低收入人群犯罪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贫富差距仍在不断增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的犯罪高发态势。这已经成为国内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献研究表明,国内专业人士已经对城市居民、城市农民工的犯罪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是有关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犯罪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农村低收入者和贫困者大多为温饱边缘者、残疾人、长期患病者、居住在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得更多地关注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贫困群体。根据研究目标,本书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中的犯罪人以及进入城市谋生但尚未拥有工作岗位的犯罪人。研究中主要采用年鉴统计数据分析、罪犯案卷查阅、个别访谈和大样本调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年鉴统计数据分析主要是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与地方刑事案件指标数据进行的分析。罪犯案卷查阅的对象是在浙江省属监狱系统三家单位(浙江省第六监狱、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和浙江省女子监狱)范围内随机抽选的596名农村籍罪犯(这些罪犯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中西部省份农村的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通过半结构式访问(临床式访问)的方法收集资料,并结合个别访谈进行案例研究。大样本问卷调查是对浙江省第六监狱、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和南监狱的2800名在押罪犯进行的调查。通过上述实证研究,试图揭示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犯罪的基本特

征与相关影响因素。 本书根据既有的成熟犯罪学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者的研究与工作实践经验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如犯罪率与贫困、贫富悬殊度、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分析结果,对浙江省刑事案件发生率上升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影响犯罪率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理论研究,探讨浙江省犯罪率上升的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刑事发案率的快速上升是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刑事发案率的上升与经济、人口、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社会政策、刑事政策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对任何单一因素的过分强调,如刑罚的严厉性,都无法有效控制犯罪率的上升;(3)犯罪控制策略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犯罪预防方案应具有综合性、平衡性和动态性。 课题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2252份,回收率达到80.4%,其中符合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研究对象特征的问卷数为1088份,这些样本中有78.7%的犯罪人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通过问卷数据处理发现:(1)当前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罪犯中大多数是18~35周岁的青年,且其实施的大多是财产型犯罪,这可能是由于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青年大多处于未婚、初婚状态,因经济拮据而致的生存压力大,同时这批特殊的青年群体因受教育不足而导致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法律意识淡薄;(2)贫困是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犯罪的经济根源,而城乡巨大的反差引致的相对剥夺感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收入差距农村制度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按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只有二个国家超过2,中国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国家(李实,2004)。即使按照货币收入比较,城乡收入差距比中国更大的国家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Knight and Song,1999)。但是,如果把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入个人收入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许可居世界第一。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新特点 ①城乡居民的显性收入差距低于实际收入差距 从前面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都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作比较,这样得到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并不能客观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其原因在于,两者在统计口径、城乡体制以及统计范围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实际是上低估了城乡差距。

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

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 来源:新华网关键字:低收入群体;收入;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作者: 2011-02-04 14:31 中国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较快。 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实 际增长7.8%。 “这是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第一次超过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 年的3.33:1缩小为3.23:1。”王萍萍指出。 王萍萍分析,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来源收入均衡较快 增长,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纯收入的大幅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增 速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对农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8.3%。工资性收入较快增 长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务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外出务工人数和时间有所增加。 此外,受粮食、蔬菜、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农民人均农业纯 收入达到1723元,增长15.1%,增速提高10.1个百分点。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均较快,高低收入组的收入比值有所缩小。 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组看,农村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 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20.7%、16.4%、16.0%、15.0%和14.0%。高 低收入组的人均纯收入比值由上年的8.0:1降为7.5:1。 城镇居民的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13.1%、13.0%、11.8%、10.3%和9.9%。高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5.6:1降为5.4:1。 王萍萍认为,在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格局没有改变,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这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 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