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弦切角的性质学案

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弦切角的性质学案

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弦切角的性质学案
2016_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2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弦切角的性质学案

四弦切角的性质

1.掌握弦切角定理,并能利用它解决有关问题.(重点)

2.体会分类思想,运动变化思想和化归思想.(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弦切角定理

阅读教材P33~P34,完成下列问题.

1.弦切角

顶点在圆上,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2.弦切角定理

(1)文字语言叙述: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2)图形语言叙述:

如图2-4-1,AB与⊙O切于A点,则∠BAC=∠D.

图2-4-1

1.P在⊙O外,PM切⊙O于C,PAB交⊙O于A,B,则( ) A.∠MCB=∠B B.∠PAC=∠P

C.∠PCA=∠B D.∠PAC=∠BCA

【解析】由弦切角定理知∠PCA=∠B.

【答案】 C

2.如图2-4-2所示,MN与⊙O相切于点M,Q和P是⊙O上两点,∠PQM=70°,则∠NMP等于( )

图2-4-2

A.20°B.70°

C.110°D.160°

【解析】根据弦切角定理:∠NMP=∠PQM=70°.

【答案】 B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小组合作型]

C作圆O的切线l,过A作直线l的垂线AD,垂足为D,AD交半圆于点E,求证:CB=CE.

图2-4-3

【精彩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弦切角定理与圆周角定理的有关知识,进行角度的等量替换.

【自主解答】连接AC,BE,在DC延长线上取一点F,因为AB是半圆O的直径,C为圆周上一点,

所以∠ACB =90°,即∠BCF +∠ACD =90°. 又因为AD ⊥l ,所以∠DAC +∠ACD =90°, 所以∠BCF =∠DAC .

又因为直线l 是圆O 的切线,所以∠CEB =∠BCF , 又∠DAC =∠CBE ,所以∠CBE =∠CEB ,∴CB =CE .

则∠CEB =∠DAC ,由圆周角定理知∠DAC =∠CBE ,∴∠CBE =∠CEB ,∴CB =CE .

1.把证明线段相等转化为证明角的相等是弦切角定理应用的常见题目.

2.利用弦切角定理进行计算、证明,要特别注意弦切角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时与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结合运用,同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需要可添加辅助线构成所需要的弦切角.

[再练一题]

1.如图2-4-4,已知AB 是⊙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C ,过A 作AD ⊥CD ,D 为垂足.

图2-4-4

(1)求证:∠DAC =∠BAC ;

(2)若AC =8,cos ∠BAC =4

5,求⊙O 的直径.

【解】 (1)证明:连接BC ,OC , 因为AB 是⊙O 的直径,所以∠ACB =90°,

所以∠B +∠BAC =90°. 因为直线CD 与⊙O 相切于点C , 所以∠ACD =∠B ,∠OCD =90°.

因为AD ⊥CD ,

所以∠DAC +∠ACD =90°. 所以∠DAC =∠BAC .

(2)因为cos ∠BAC =45,所以AC AB =4

5,

因为AC =8,所以AB =10, 故⊙O 的直径为10.

如图2-4-5,PA ,PB 是⊙O 的切线,点C 在

上,CD ⊥AB ,CE ⊥PA ,CF ⊥PB ,

垂足分别为D ,E ,F ,求证:CD 2

=CE ·CF .

【导学号:07370042】

图2-4-5

【精彩点拨】

连接CA ,CB ,∠CAP =∠CBA ,∠CBP =∠CAB

Rt △CAE ∽Rt △CBD Rt △CBF ∽Rt △CAD →CE CD =CD

CF →结论

【自主解答】 连接CA ,CB.

∵PA ,PB 是⊙O 的切线. ∴∠CAP =∠CBA ,∠CBP =∠CA B.

又CD ⊥AB ,CE ⊥PA ,

CF ⊥PB ,

∴Rt △CAE ∽Rt △CBD , Rt △CBF ∽Rt △CAD ,

∴CA

CB

CE

CD

CB

CA

CF

CD

∴CE

CD

CD

CF

,即CD2=CE·CF.

1.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乘积式中的线段不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需用中间量过渡.2.弦切角定理经常作为工具,进行三角形相似的证明,然后利用三角形相似进一步确定相应边之间的关系,在圆中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常常需要借助于三角形相似处理.3.弦切角定理有时还需与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综合运用,它们不但在证明方法上相似,在解题功能上也有相似之处,通常都作为辅助工具出现.

[再练一题]

2.如图2-4-6,已知AB是⊙O的直径,AB=AC,BC交⊙O于点D,DE⊥AC,E为垂足.

图2-4-6

(1)求证:∠ADE=∠B;

(2)过点O作OF∥AD,与E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FD·DA=FO·DE.

【证明】(1)连接OD,

因为OA=OD,

所以∠OAD=∠ODA.

因为AB是⊙O的直径,

所以∠ADB=90°,即AD⊥BC.

又因为AB=AC,

所以AD平分∠BAC,

即∠OAD=∠CAD,

所以∠ODA=∠DAE=∠OAD.

因为∠ADE+∠DAE=90°,

所以∠ADE+∠ODA=90°,即∠ODE=90°,OD⊥EF.

因为OD是⊙O的半径,所以EF是⊙O的切线.

所以∠ADE=∠B.

(2)因为OF∥AD,所以∠F=∠ADE.

又因为∠DEA=∠FDO(已证),所以△FDO∽△DEA.

所以FD∶DE=FO∶DA,即FD·DA=FO·DE.

[构建·体系]

1.如图2-4-7,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上的两点,半圆O的切线PC交AB的延长线于点P,∠PCB=25°,则∠ADC为( )

图2-4-7

A.105°B.115°

C.120°D.125°

【解析】连接AC,构造出夹圆周角∠ADC所对弧的弦切角,即∠PCA,而∠PCA显然等于∠PCB加上一个直角,由此即得结果.

【答案】 B

2.如图2-4-8,四边形ABCD是圆的内接四边形,AB是直径,MN是切圆于C点的切线,若∠BCM=38°,则∠B=( )

图2-4-8

A.32°B.42°

C.52°D.48°

【解析】如图,连接AC.

∵∠BCM =38°,MN 是⊙O 的切线, ∴∠BAC =38°.

∵AB 为⊙O 的直径,∴∠B =90°-38°=52°. 【答案】 C

3.如图2-4-9,A ,B 是⊙O 上的两点,AC 是⊙O 的切线,∠B =65°,则∠BAC =________.

图2-4-9

【解析】 ∵OA =OB , ∠B =65°, ∴∠OAB =65°, ∴∠O =50°, ∴∠BAC =1

2∠O =25°.

【答案】 25°

4.如图2-4-10,已知AB 为圆的直径,弦AC 与AB 成30°角,DC 切圆于点C ,AB =5 cm ,则BD 等于________cm.

图2-4-10

【解析】 如图,连接BC ,

∵AB 是⊙O 的直径, ∴∠ACB =90°.

∵∠A =30°,AB =5 cm ,

∴BC =5

2 cm ,∠CBA =60°.

∵CD 切⊙O 于C , ∴∠DCB =∠A =30°, ∴∠D =30°, ∴BD =BC =5

2 cm.

【答案】 5

2

5.如图2-4-11,直线AB 为圆的切线,切点为B ,点C 在圆上,∠ABC 的角平分线BE 交圆于点E ,DB 垂直BE 交圆于点D .

图2-4-11

(1)证明:DB =DC ;

(2)设圆的半径为1,BC =3,延长CE 交AB 于点F ,求△BCF 外接圆的半径. 【解】 (1)证明:如图,连接DE ,交BC 于点G .

由弦切角定理,得∠ABE =∠BCE ,

而∠ABE =∠CBE ,故∠CBE =∠BCE ,所以BE =CE . 又因为DB ⊥BE ,所以DE 为圆的直径,∠DCE =90°. 又因为DE =DE ,所以△DBE ≌△DCE , 所以DB =DC .

(2)由(1)知,∠CDE =∠BDE ,DB =DC , 故DG 是BC 边的中垂线,所以BG =

32

. 设DE 的中点为O ,连接BO ,则∠BOG =60°,从而∠ABE =∠BCE =∠CBE =30°,所以

CF ⊥BF ,故Rt △BCF 外接圆的半径等于

32

.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如图2-4-12所示,AB 是⊙O 的直径,MN 与⊙O 切于点C ,AC =1

2

BC ,则sin ∠MCA =( )

图2-4-12

A.1

2 B.

2

2 C.

3

2

D.

55

【解析】 由弦切角定理,得∠MCA =∠ABC . ∵sin ∠ABC =AC AB

=AC AC 2+BC 2=AC 5AC =5

5

,故选D.

【答案】 D

2.如图2-4-13,在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EF 切⊙O 于C 点,那么图中与∠DCF 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图2-4-13

A.4 B.5

C.6 D.7

【解析】∠DCF=∠DAC,∠DCF=∠BAC,∠DCF=∠BCE,

∠DCF=∠BDC,∠DCF=∠DBC.

【答案】 B

3.如图2-4-14所示,AB是⊙O的直径,EF切⊙O于C,AD⊥EF于D,AD=2,AB=6,则AC的长为( )

图2-4-14

A.2 B.3

C.2 3 D.4

【解析】连接BC.∵AB是⊙O的直径,

∴AC⊥BC,由弦切角定理可知,

∠ACD=∠ABC,∴△ABC∽△ACD,

∴AC

AD

AB

AC

∴AC2=AB·AD=6×2=12,

∴AC=23,故选C.

【答案】 C

4.如图2-4-15,PC与⊙O相切于C点,割线PAB过圆心O,∠P=40°,则∠ACP等于( )

【导学号:07370043】

图2-4-15

A .20°

B .25°

C .30°

D .40°

【解析】 如图,连接OC ,BC ,

∵PC 切⊙O 于C 点,

∴OC ⊥PC ,∵∠P =40°,∴∠POC =50°. ∵OC =OB ,

∴∠B =1

2∠POC =25°,

∴∠ACP =∠B =25°. 【答案】 B

5.如图2-4-16所示,已知AB ,AC 与⊙O 相切于B ,C ,∠A =50°,点P 是⊙O 上异于

B ,

C 的一动点,则∠BPC 的度数是( )

图2-4-16

A .65°

B .115°

C .65°或115°

D .130°或50° 【解析】 当点P 在优弧

上时,

由∠A =50°,得∠ABC =∠ACB =65°. ∵AB 是⊙O 的切线,∴∠ABC =∠BPC =65°. 当P 点在劣弧上时,∠BPC =115°.

故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

6.如图2-4-17所示,直线PB 与圆O 相切于点B ,D 是弦AC 上的点,∠PBA =∠DBA .若

AD=m,AC=n,则AB=________.

图2-4-17【解析】∵PB切⊙O于点B,∴∠PBA=∠ACB.

又∠PBA=∠DBA,∴∠DBA=∠ACB,

∴△ABD∽△ACB.

∴AB

AC

AD

AB

,∴AB2=AD·AC=mn,

∴AB=mn.

【答案】mn

7.如图2-4-18,已知△ABC内接于圆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AD是⊙O的切线,若∠B=30°,AC=2,则OD的长为__________.

图2-4-18

【解析】连接OA,

则∠COA=2∠CBA=60°,

且由OC=OA知△COA为正三角形,所以OA=2.

又因为AD是⊙O的切线,即OA⊥AD,

所以OD=2OA=4.

【答案】 4

8.如图2-4-19,点P在圆O直径AB的延长线上,且PB=OB=2,PC切圆O于C点,CD ⊥AB于D点,则CD=________.

图2-4-19

【解析】连接OC,∵PC切⊙O于点C,

∴OC ⊥PC ,

∵PB =OB =2,OC =2,

∴PC =23,∵OC ·PC =OP ·CD , ∴CD =2×234= 3.

【答案】 3

三、解答题

9.如图2-4-20所示,△ABT 内接于⊙O ,过点T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P ,∠APT 的平分线交BT ,AT 于C ,D .

图2-4-20

求证:△CTD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 ∵PD 是∠APT 的平分线,∴∠APD =∠DPT . 又∵PT 是圆的切线,∴∠BTP =∠A . 又∵∠TDC =∠A +∠APD , ∠TCD =∠BTP +∠DPT ,

∴∠TDC =∠TCD ,∴△CTD 为等腰三角形. 10.如图2-4-21,AB 是⊙O 的弦,M 是

上任一点,过点M 的切线与分别以A ,B 为

垂足的直线AD ,BC 交于D ,C 两点,过M 点作NM ⊥CD 交AB 于点N ,求证:MN 2

=AD ·BC .

图2-4-21

【证明】 连接AM ,MB ,

因为DA ⊥AB ,MN ⊥CD , 所以∠MDA +∠MNA =180°. 又因为∠MNA +∠MNB =180°, 所以∠MDA =∠MNB ,

又因为CD 为⊙O 的切线,所以∠1=∠2, 所以△ADM ∽△MNB , 所以AD MN =AM BM ,同理MN BC =

AM

BM

所以AD MN =MN BC

,即有MN 2

=AD ·BC .

[能力提升]

1.在圆O 的直径C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A ,AP 与圆O 切于点P ,且∠APB =30°,AP =3,则CP =( ) 【导学号:07370044】

A. 3 B .2 3 C .23-1

D .23+1

【解析】 如图,连接OP ,则OP ⊥PA ,

又∠APB =30°, ∴∠POB =60°,

在Rt △OPA 中,由AP =3, 易知,PB =OP =1, 在Rt △PCB 中,

由PB =1,∠PBC =60°,得PC = 3. 【答案】 A

2.如图2-4-22,AB 是⊙O 直径,P 在AB 的延长线上,PD 切⊙O 于C 点,连接AC ,若

AC =PC ,PB =1,则⊙O 的半径为( )

图2-4-22

A .1

B .2

C .3

D .4

【解析】 连接BC .

∵AC =PC ,∴∠A =∠P . ∵∠BCP =∠A ,∴∠BCP =∠P , ∴BC =BP =1. 由△BCP ∽△CAP ,得

PC 2=PB ·PA ,

即AC 2

=PB ·PA . 而AC 2

=AB 2

-BC 2

, 设⊙O 半径为r ,

则4r 2

-12

=1·(1+2r ),解得r =1. 【答案】 A

3.如图2-4-23,过圆O 外一点P 分别作圆的切线和割线交圆于A ,B ,且PB =7,C 是圆上一点使得BC =5,∠BAC =∠APB ,则AB =__________.

图2-4-23

【解析】 由PA 为⊙O 的切线,BA 为弦, 得∠PAB =∠BCA . 又∠BAC =∠APB , 于是△APB ∽△CAB , 所以PB AB =AB BC

. 而PB =7,BC =5,

故AB 2

=PB ·BC =7×5=35,即AB =35. 【答案】

35

4.如图2-4-24,AB 为⊙O 的直径,直线CD 与⊙O 相切于E ,AD 垂直CD 于D ,BC 垂直

CD 于C ,EF 垂直AB 于F ,连接AE ,BE .

图2-4-24

证明:

(1)∠FEB =∠CEB ; (2)EF 2

=AD ·BC .

【证明】 (1)由直线CD 与⊙O 相切,得∠CEB =∠EAB. 由AB 为⊙O 的直径,得AE ⊥EB ,从而∠EAB +∠EBF =π

2.

又EF ⊥AB ,得∠FEB +∠EBF =π

2.

从而∠FEB =∠EAB ,故∠FEB =∠CEB.

(2)由BC ⊥CE ,EF ⊥AB ,∠FEB =∠CEB ,BE 是公共边,得Rt △BCE ≌Rt △BFE ,所以BC =BF .

类似可证Rt △ADE ≌Rt △AFE ,得AD =AF . 又在Rt △AEB 中,EF ⊥AB ,故EF 2

=AF ·BF , 所以EF 2

=AD ·BC .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常数函数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 的直线 一次函数f (x )=kx +b (k ≠0,b ∈R)|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b=0;k>0;k<0 定义域:R 值域:R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反函数:有反函数。K=±1、b=0的时候 周期性:无 补充: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之间的lianxi 1、与一元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 反比例函数f (x )= x k (k ≠0,k 值不相等永不相交;k 越大,离坐标轴越远) 图象及其性质:永不相交,渐趋平行;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 一、第三象限;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既是中心对成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定义域:),0()0,(+∞-∞ 值域:),0()0,(+∞-∞ 单调性:当k>0时;当k<0时 奇偶性:奇函数反函数:原函数本身周期性:无 x y b O f (x )=b x y O f (x )=kx +b x y O f (x )=x k

补充: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常考查有无交点、交点围城图行的面积)——入手点常有两个— —⑴直接带入,李永二次函数判别式计算未知数的取值;⑵利用斜率,数形结合判断未知数取值(计算面积基本方法也基于此) 3、反函数变形(如右图)f (x )= d cx b ax ++(c ≠0且d ≠0) (对比标准反比例函数,总结各项内容) 二次函数 一般式:)0()(2≠++=a c bx ax x f 顶点式:)0()()(2≠+-=a h k x a x f 两根式:)0)()(()(21≠--=a x x x x a x f 图象及其性质:①图形为抛物线,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有最低点当0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当=0时,函数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④)0()(2≠++=a c bx ax x f 关系)0()(2≠=a ax x f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值域为();当0a 时;当0

高中数学函数基本性质专项讲义及练习

专题 函数基本性质 考点精要 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热点分析 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及运用 知识梳理 1.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y=f (x )的定义域为A ,区间M A ?.如果取区间M 中的任意两个值x 1,x 2,设改变量210x x x ?=->,则当21()()0y f x f x ?=->时,就称函数y=f (x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当21()()0y f x f x ?=-<时,就称函数y=f (x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M 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区间M 称为单调区间)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给定区间上,判断函数增减性,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利用定义:在所给区间内任取x 1,x 2,当x 1 < x 2时判断相应的函数值f (x 1)与f (x 2)的大小. 利用图象观察函数的单调性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材中所有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都是图象观察得到的.对于[]()y f x φ=型复合形式的函数的增减性,可换过换元,令()u x φ=,然后分别根据()u x φ=,()f f u =在相应区间上的增减性进行判断,一般规律是:“同则增,异则减”,即内外层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同增或同减)则[]()y f x φ=为增;内外层函数的单调性相反(内增外减或内减外增)则 []()y f x φ=为减.其本质源于复合函数求导的连锁法则以及函数单调性与其导函 数符合的关系. 此外,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大规大法”,由导数正负与单调性的关系及两函数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可以推出许多判定函数单调性的简单技巧.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基本知识与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基本知识与典型例题 第一部分:椭圆 1.椭圆的概念 在平面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1)若a>c,则集合P为椭圆; (2)若a=c,则集合P为线段; (3)若ab>0) y2 a2+ x2 b2=1( a>b>0) 图形 性质 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轴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F1F2|=2c 离心率e= c a ∈(0,1) a,b,c的关系c2=a2-b2

典型例题 例1.F 1,F 2是定点,且|F 1F 2|=6,动点M 满足|MF 1|+|MF 2|=6,则M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例2. 已知ABC ?的周长是16,)0,3(-A ,B )0,3(,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1162522=+y x (B))0(1162522≠=+y y x (C)1251622=+y x (D))0(125 1622≠=+y y x 例3. 若F (c ,0)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右焦点,F 与椭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椭圆上与F 点的距离等于 2 M m +的点的坐标是( ) (A)(c ,2b a ±) 2 ()(,)b B c a -± (C)(0,±b ) (D)不存在 例4. 设F 1(-c ,0)、F 2(c ,0)是椭圆22x a +2 2y b =1(a >b >0)的两个焦点,P 是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一个交点, 若∠PF 1F 2=5∠PF 2F 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例5 P 点在椭圆120 452 2=+y x 上,F 1、F 2是两个焦点,若21PF PF ⊥,则P 点的坐标是 . 例6.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与短轴的和为18,焦距为6; . (2)焦点坐标为)0,3(-,)0,3(,并且经过点(2,1); . (3)椭圆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3(-,)0,3(,且短轴是长轴的3 1 ; ____. (4)离心率为 2 3 ,经过点(2,0); . 例7 12F F 、是椭圆2 214 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运动,则12||||PF PF ?的最大值是 .

高中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到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逐步养成自觉应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问题:如何利用代数与几何方法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前面我们运用直线与圆的方程,研究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用圆的方程,讨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㈡检查预习、交流展示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 2.如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㈢合作探究、精讲精练 探究一:用圆的方程怎样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1.已知圆 C 1:01322 2 =++++y x y x ,圆C 2 : 02342 2 =++++y x y x ,是 判断圆C 1 与圆C 2 的位置关系. 解析:方法一,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或两半径长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法一) 圆C 1 的方程配方,得4 923)1(2 2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1,半径长2 3 1 =r . 圆C 2 的方程配方,得4 1723)2(2 2 = +? ? ? ??++y x .

圆心的坐标是?? ? ??--23,2,半径长 2 172= r . 连心线的距离为1, 217321+= +r r ,2 3 1721-=-r r . 因为 2 17 312317+<<-, 所以两圆相交. (法二) 方程 01322 2 =++++y x y x 与02342 2 =++++ y x y x 相减,得 2 1 = x 把2 1= x 代入01322 2=++++y x y x ,得 011242 =++y y 因为根的判别式016144>-=?,所以方程011242 =++y y 有两个实数根,因此两 圆相交. 点评:巩固用方程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 变式2 2 2 2 (1)(2)(2)1(2)(5)16x y x y ++-=-+-=与的位置关系 解:根据题意得,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14r r ==和,两圆的圆心距 5.d == 因为 12d r r =+,所以两圆外切. ㈣反馈测试 导学案当堂检测 ㈤总结反思、共同提高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1)由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几组实数解确定; (2)依据连心线的长与两半径长的和12r r +或两半径的差的绝对值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 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相离,无交点 (2)外切,一个交点 (3)相交,两个交点;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1.奇偶性 (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注意: ○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 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 ○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3)简单性质: ①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2.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圆的方程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圆的方程精品学习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圆的方程,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各科知识点请关注新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圆心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 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半径为 当 时,表示一个点;当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 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

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1)设直线 ,圆 ,圆心 到l的距离为 ,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够用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值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画出2x y =、1 ()2 x y =的图像,并以这两个函数为例,说说指数函数的性质. 2. 讨论:t 与P 的关系?(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log P =,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① 定义: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a y=log x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 自变量是x ; 函数的定义域是(0,+∞) ② 辨析: 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 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 ③ 探究: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④ 练习: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x y 2log =;0.5log y x = ⑤ 讨论:根据图象,你能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哪些性质? 列表归纳:分类 → 图象 → 由图象观察(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定点) 引申:图象的分布规律? 2、总结出的表格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小结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 函数关系的建立、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基本思想 (1)函数主要研究两个变量的相互联系,故涉及到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大多可用函数的观点来解决。 (2)研究函数的主要途径是函数的图象和基本性质(以图象说明性质)。 2.主要问题: (1)函数图象的基本作法:a.分段 b.平移 c.对称 d.伸缩 (2)函数单调性的求法:a.图象 b.单调运算 c.复合函数 d.定义 (3)函数最值(或范围)的求法:a.图象 b.单调性 c.不等式 d.复合函数 e.换元 f.数形结合 (4)反函数求法:①解出x =φ(y),②调换x,y, ③写出反函数定义域 3.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个实数集合D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x函数,记作y = f (x),x∈D,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D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相等: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 函数图象:以自变量x的值为横坐标,与x的值对应的y的值为纵坐标所构成的点集,即{(x,y)|y = f (x), x∈D} a.定义域: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亦为函数图象上点的横坐标的集合 b.值域: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亦为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的集合 c.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D内的任意实数a,都有f(-a)= f(a),则称函数 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D内的任意实数a,都有f(-a)=-f(a),则称函数f(x) 为奇函数;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T)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要素 2.怎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怎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并注明定义域. (1)若x x x f 2)1(+=-,求)(x f . (2)若31 )1(44-+=+x x x x f ,求)(x f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1(1 3 2≥++=x x x y (2)1)(--=x x x f (3)232--=x x y (4)246 (),[1,4]1 x x f x x x ++= ∈+

例3.已知函数f (x )=m (x +x 1)的图象与函数h (x )=41(x +x 1 )+2的图象关于点A (0,1)对称. (1)求m 的值; (2)若g (x )=f (x )+ x a 4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334)(2-+-=x x x f (2)x x x x f -+?-=11)1()( 例5.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x f 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1(m f m f <-,求实为数m 的取值范围。

例6.已知函数f (x )=x + x p +m (p ≠0)是奇函数. (1)求m 的值. (2)当x ∈[1,2]时,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7.(2005年北京东城区模拟题)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x |x ≠0},且满足对于任意x 1、x 2∈D , 有f (x 1·x 2)=f (x 1)+f (x 2). (1)求f (1)的值; (2)判断f (x )的奇偶性并证明; (3)如果f (4)=1,f (3x +1)+f (2x -6)≤3,且f (x )在(0,+∞)上是增函数,求x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一 竞赛讲义:函数的基本性质

竞赛讲义:函数的基本性质 基础知识: 函数的性质通常是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等,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如方程、不等式等)问题时,巧妙利用函数及其图象的相关性质,可以使得问题得到简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于函数的有关性质,这里不再赘述,请大家参阅高中数学教材及竞赛教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诗雄《高中数学竞赛辅导》。. 例题: 1、已知f(x)=8+2x -x 2,如果g(x)=f(2-x 2),那么g(x)( ) A.在区间(-2,0)上单调递增 B.在(0,2)上单调递增 C.在(-1,0)上单调递增 D.在(0,1)上单调递增 2、设f(x)是R 上的奇函数,且f(x +3)=-f(x),当0≤x≤2 3时,f(x)=x ,则f(2003)=( ) A.-1 B.0 C.1 D.2003 3、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f(x),对一切实数x 都有f(x +1)=f(2-x)成立, 若f(x)=0仅有101个不同的实数根,那么所有实数根的和为( ) A.150 B.2303 C.152 D.2 305 4、实数x ,y 满足x 2=2xsin(xy)-1,则x 1998+6sin 5y =______________. 5、已知x =9919+是方程x 4+bx 2+c =0的根,b ,c 为整数,求b +c 6、已知f(x)=ax 2+bx +c(a >0),f(x)=0有实数根,且f(x)=1在(0,1)内有 两个实数根,求证:a >4. 7、已知f(x)=x 2+ax +b(-1≤x≤1),若|f(x)|的最大值为M ,求证:M≥ 21. 8、⑴解方程:(x +8)2001+x 2001+2x +8=0 ⑵解方程:2)1x (222221)1x (1x 1 x 4x 2-=++++++ 9、设f(x)=x 4+ax 3+bx 2+cx +d ,f ⑴=1,f ⑵=2,f ⑶=3,求 41[f ⑷+f(0)]的值 10、设f(x)=x 4-4x 3+213x 2-5x +2,当x ∈R 时,求证:|f(x)|≥2 1

高中数学讲义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超级详细)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方法点拨】 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以及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能正确地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并能熟练地利用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注意直线方程各种形式应用的条件.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掌握关于点对称及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讨论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对称性来解决问题. 3.熟练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4.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根据图形的性质,建立与之等价的代数结构;(2)根据方程的代数特征洞察并揭示图形的性质.5.要重视坐标法,学会如何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会这种方法所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 6.要善于综合运用初中几何有关直线和圆的知识解决本章问题;还要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与本章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的知识. 第1课直线的方程 【考点导读】 理解直线倾斜角、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高考中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截距、直线相对坐标系位置确定和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属中、低档题,多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出现,每年必考.

【基础练习】 1. 直线x cos α+ 3y +2=0 的倾斜角范围是50,,66πππ????????????? 2. 过点)3,2(P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是 10320-+=-=或x y x y 3.直线l 经过点(3,-1),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直线l 的方程为42=-=-+或y x y x 4.无论k 取任何实数,直线()()()14232140k x k y k +--+-=必经过一定点P ,则P 的坐标为(2,2) 【范例导析】 例1.已知两点A (-1,2)、B (m ,3) (1)求直线AB 的斜率k ; (2)求直线AB 的方程; (3)已知实数m 1? ?∈???? ,求直线AB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分析:运用两点连线的子斜率公式解决,要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解:(1)当m =-1时,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 当m ≠-1时,1 1 k m = +, (2)当m =-1时,AB :x =-1, 当m ≠1时,AB :()1 211 y x m -= ++. (3)①当m =-1时,2 π α=; ②当m ≠-1时, ∵( 1,1k m ?=∈-∞?+∞??+??

高中数学必修-函数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 第二章 函数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为相等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2. 求给出解析式的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方法: (1))(x f 为整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R ; (2))(x f 为分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的集合; (3))(x f 为偶次根式型函数时,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的集合; (4))(x f 为零次幂型函数时,定义域为底数不为零的实数的集合; (5)若)(x f 是由上述几部分式子构成,则定义域为各个简单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3.增函数、减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对于任意x 1,x 2∈D ,且x 1<x 2,则都有: (1)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f (x 1)<f (x 2); (2)f (x )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f (x 1)>f (x 2). 4.利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取值:在指定区间上任取)(,,122121x x x x x x <<或且令; (2)作差:将)]()()[()(1221x f x f x f x f --或进行化简变形,变形的方向应有利于判断)()(21x f x f - )]()([12x f x f -或的符号,主要的变形方法有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 (3)定号:对变形后盾额差进行判断,确定)]()()[()(1221x f x f x f x f --或的符号; (4)判断:判断函数符合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的定义,从而得出结论。 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确定: “同增异减”. 5.函数的奇偶性 (1)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0,0(对称;0)0(=f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_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同学们升入高中,有没有感觉到高中的数学不再像初中数学那样简单易懂了?高中的数学知识点非常多,同学们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1、函数:设A、B为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特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写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 B={f(x)∣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定义域的解题思路: ⑴若x处于分母位置,则分母x不能为0。 ⑵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0。 ⑶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0。 ⑷指数对数式的底,不得为1,且必须大于0。 ⑸指数为0时,底数不得为0。 ⑹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各个部分都有意义的x值组成的集合。 ⑺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

⑴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⑵定义域一致,对应法则一致。 4、函数值域的求法 ⑴观察法:适用于初等函数及一些简单的由初等函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 ⑵图像法:适用于易于画出函数图像的函数已经分段函数。 ⑶配方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配方成 y=(x-a)2+b 的形式。 ⑷代换法:主要用于由已知值域的函数推测未知函数的值域。 5、函数图像的变换 ⑴平移变换:在x轴上的变换在x上就行加减,在y轴上的变换在y上进行加减。 ⑵伸缩变换:在x前加上系数。 ⑶对称变换: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6、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A 中的任意仪的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⑴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⑵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⑶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7、分段函数 ⑴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式表达式。 ⑵各部分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不同。 ⑶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8、复合函数:如果(u∈M),u=g(x) (x∈A),则,y=f[g(x)]=F(x) (x∈A),称为f、g 的复合函数。 高一数学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局部性质——单调性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应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变量 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那么y=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D是 函数y=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⑴函数区间单调性的判断思路 ⅰ在给出区间内任取x1、x2,则x1、x2∈D,且x1< x2。

圆的方程_基础 知识讲解

圆的方程 编稿:丁会敏 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圆的方程370891 知识要点】 要点一: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 要点诠释: (1)如果圆心在坐标原点,这时00a b ==,,圆的方程就是2 2 2 x y r +=.有关图形特征与方程的转化:如:圆心在x 轴上:b=0;圆与y 轴相切时:||a r =;圆与x 轴相切时:||b r =;与坐标轴相切时: ||||a b r ==;过原点:222a b r += (2)圆的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圆心为()a b ,,半径为r ,它显现了圆的几何特点. (3)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圆心和半径.由圆的标准方程可知,确定一个圆的方程,只需要a 、b 、r 这三个独立参数,因此,求圆的标准方程常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 要点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圆的标准方程为2 2 2 ()()x a y b r -+-=,圆心为()C a b ,,半径为r ,则有 (1)若点()00M x y ,在圆上()()2 2 200||CM r x a y b r ?=?-+-= (2)若点()00M x y ,在圆外()()2 2 200||CM r x a y b r ?>?-+-> (3)若点()00M x y ,在圆内()()2 2 200||CM r x a y b r ?时,方程2 2 0x y Dx Ey F ++++=叫做圆的一般方程.,22D E ?? - - ?? ?为圆心, 为半径. 要点诠释: 由方程2 2 0x y Dx Ey F ++++=得22 224224D E D E F x y +-? ???+++= ? ?? ??? (1)当2240D E F +-=时,方程只有实数解,22D E x y =- =-.它表示一个点(,)22 D E --. (2)当2240D E F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系列二)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本节课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重点是研究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学习的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方法,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精髓,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它将是以后处理圆锥曲线的常用方法.因此,增加了用代数方法来分析位置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等解析几何思想方法及辩证思维能力,其基本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今后整个圆锥曲线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平时的学习养成的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的习惯,同时由于本节课从内容结构与思维方法上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较好,从而本节课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不会存在太多的障碍,因而教学方法可以是引导学生从类比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来自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维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用代数的方法分析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学生体验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深入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求弦长问题,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如何判断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呢?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及其判断方法如下:第一步:计算两圆的半径R,r;第二步:计算两圆的圆心距O O2,即d;第三步:根据d与R,r之间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1 两圆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二《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一、标准方程()() 222 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和半径r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例如教材 119 P例2 ②利用平面几何性质 往往涉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相切和相交 相切: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 相交: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二、一般方程 () 2222 040 x y Dx Ey F D E F ++++=+-> 1.220 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方程则 22 22 00 00 40 40 A B A B C C D E AF D E F A A A ? ? =≠=≠ ? ? ?? =?= ?? ??+-> ? ???? ?+-?> ? ? ????? ? 2.求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可采用待定系数法: 3.2240 D E F +->常可用来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三、圆系方程: 四、参数方程: 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圆上一动点P,讨论PB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2)圆内一点A,圆上一动点P,讨论PA的最值 m i n P A A N r A 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相离?没有公共点?0d r ? (2)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0d r ?=?= (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 r ?>?< 这一知识点可以出如此题型:告诉你直线与圆相交让你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2.直线与圆相切 (1)知识要点 ①基本图形 ②主要元素:切点坐标、切线方程、切线长等 问题:直线l 与圆C 相切意味着什么?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恰好等于半径r (2)常见题型——求过定点的切线方程 ①切线条数 点在圆外——两条;点在圆上——一条;点在圆内——无 ②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及注意点... i )点在圆外 如定点()00,P x y ,圆:()()222x a y b r -+-=,[()()22 200x a y b r -+->] 第一步:设切线l 方程()00y y k x x -=- 第二步:通过d r =k ?,从而得到切线方程 特别注意:以上解题步骤仅对k 存在有效,当k 不存在时,应补上——千万不要漏了! 如:过点()1,1P 作圆22 46120x y x y +--+=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答案:3410x y -+=和1x = ii )点在圆上 1) 若点()00x y ,在圆222x y r +=上,则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会在选择题及填空题中运用,但一定要看清题目. 2) 若点()00x y ,在圆()()22 2x a y b r -+-=上,则切线方程为 ()()()()200x a x a y b y b r --+--= 碰到一般方程则可先将一般方程标准化,然后运用上述结果. 由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过一定点求某圆的切线方程,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切线的条数. ③求切线长:利用基本图形,222AP CP r AP =-?= 3.直线与圆相交 (1)求弦长及弦长的应用问题 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常用

高中数学函数常用函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常见函数性质汇总 常数函数 f (x )=b (b ∈R) 图象及其性质:函数f (x )的图象是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垂直于y 轴)的直线 一次函数 f (x )=kx +b (k ≠0,b ∈R) |k|越大,图象越陡;|k|越小,图象越平缓; 图象及其性质:直线型图象。b=0;k>0;k<0 定 义 域:R 值域:R 单调性:当k>0时, 当k<0时 奇 偶 性:当b =0时,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b ≠0时,函数f (x )没有奇偶性; 反 函 数:有反函数。K=±1、b=0的时候 周 期 性:无 补充:一次函数与其它函数之间的lianxi 1、与一元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 反比例函数 f (x )= x k (k ≠0,k 值不相等永不相交;k 越大,离坐标轴越远) 图象及其性质:永不相交,渐趋平行;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 当k<0时,函数f (x )的图象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 双曲线型曲线,x 轴与y 轴分别是曲线的两条渐近线; 既是中心对成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定 义 域:),0()0,(+∞-∞ 值 域:),0()0,(+∞-∞ 单 调 性:当k> 0时;当k< 0时 奇 偶 性:奇函数 反 函 数:原函数本身 周 期 性:无 补充:1、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与曲线函数的联合运用(常考查有无交点、交点围城图行的面积)——入手点常有两个——⑴直接带入,李永二次函数判别式计算未知数的取值;⑵利用斜率,数形结合判断未知数取值(计算面积基本方法也基于此) 3、反函数变形(如右图) f (x )= d cx b ax ++ (c ≠0且 d ≠0) x y b O f (x )=b x y O f (x )=kx +b x y O f (x )=x k y f (x )= d cx b ax ++

高中数学圆地基本知识与分类练习

高一数学期中复习之一——圆 一.基本知识之关于圆的方程 1. 圆心为),(b a C ,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0()()(222>=-+-r r b y a x .特殊地, 当0==b a 时,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为:222r y x =+. 2.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其中0422>-+F E D . 圆心为点,2 2D E ?? -- ??? ,半径2 r = , 3. 二元二次方程022=+++++F Ey Dx Cy Bxy Ax ,表示圆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 ①2 x 项2 y 项的系数相同且不为0,即0≠=C A ;②没有xy 项,即0B =;③0422>-+AF E D . 4. 圆C :222 ()()x a y b r -+-=的参数方程为?? ?+=+=θ θsin cos r b y r a x (θ为参数). 特殊地,222r y x =+的参数方程为???==θ θsin cos r y r x (θ 为参数). 5. 圆系方程: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 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不含圆2C ), 当1λ=-时圆系方程变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二.基本知识之关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设它的判别式为△,圆的半径为r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直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2. 直线截圆所得弦长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弦长计算公式:设直线y kx b =+与圆相交于()11,A x y ,()22,B x y 两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