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0)(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0)(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0)(含解析)
2016中考语文阅读训练100天(90)(含解析)

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 100天

阅读第91天

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注:①羌笛:羌族竹制乐器。②无那:即无奈。

1.通读诗歌,简要辨析。体裁角度看,王昌龄的诗属于①杨炯的诗歌属于②;意象角度看,两首诗都共同选取了③意象。

【答案】绝句律诗烽火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体裁的分类和诗歌的意象。律诗,每首有首、颔、颈、尾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绝句为四句。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自选角度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案】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描写角度的掌握,一般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几个方面。根据“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应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的。

3.请指出这两首诗共同运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它们的情感。

【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诗人对此表现了深刻的同情;杨炯的《从军行》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诗歌情感。王昌龄的《从军行》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杨炯的《从军行》中五六两句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后两句直接抒情。

二、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

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

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

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

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③公伤股,门官歼焉股()

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答案】①间:参与。②狱:案件。③股:指大腿。④徧:通“遍”,遍及,

普遍。

【解析】“间”“狱”为古今异义,做题时注意辨析。“徧”为通假字。本题考查对文

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

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解析】(1)“狱”为古今异义,意为案件。“以”依据、根据。(2)“寡”译为少,

“其”代词他们。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做题时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

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

漏。

6.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

【解析】对于课本内容的考查,曹刿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注意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对民情的体察,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作为军事指挥,子鱼有表现出过

人的才能。及其未既济,抓住时机。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提炼归纳能力,做题时找到

问题所对应的语段,分析概括。

7.结合语段叙述分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

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

败。

【解析】战争胜利与否,取决的因素有关,领导的卓越指挥才能往往占据较大的比

重。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

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败北。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辨析,做题时注意依据文章的重点语段信息,提炼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

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

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

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

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

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

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

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

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

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

8.通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答案】“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着重考察的是突出文章中心所用的材料有哪些,这就需要通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领会答题要点,一一落实,这类题目一般要点与分值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有几分,往往会回答几个要点。(一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

9.找出文章第一段用了那些词语刻画母亲,并简要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答案】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解析】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体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它起到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其中动词、形容词又是常用的两种词,文段中的动词,着重表现的是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10.“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哪一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答案】“戳”一词用的好。“戳”原意是用尖端触击,在这里准确生动的写出了七姥爷对我行为的惊讶和不满。

【解析】回答词语的运用这类题目,首先要点出是哪个词,然后解释出这个词的原义或本义,再解释出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回答出作用即可。

11、作者随母亲卖白菜的事,至今记忆犹新,结合母亲的言行举止,分析母亲有哪些品质?【答案】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解析】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要联系文中母亲所做的每一件事,从事件中概括出品质就好。回答时要注意分值,往往要点与分值是一致的。

12.结合文章的结尾段,分析在本文中作者倾注了那些感情?

【答案】“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把文本内容与感情表达统一起来,这里的“沉痛”不仅有行为上的,更有心灵上的,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母亲生气而流泪,由此而产生的自责、愧疚、懊恼、痛苦一一袭来,让自己终生难忘。

13.文章的那棵最小的白菜在文中多次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说一下有何作用?

【答案】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解析】小白菜是文章的线索,它在文中不仅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菜,它对文中的行文起推动作用,也为后文的情节起铺垫作用,同时,它还是作者曲折人生经历的写照。

(二)议论文阅读

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①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②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③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④首要原则是“和谐”。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系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⑤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

我相信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⑥回到“节俭还是吝啬?”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1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解析】文章扣住论题,从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四部分依凭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第⑥段总结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总结,做题时注意从文本中搜集总结性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同时应对“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引领总结性语句的词语进行重点关注。

15、文章开头段讲同事的事,结合文章分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出节俭还是吝啬的讨论,提出文章的论题。

【解析】首先要分清本文的文体——议论文,所以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论证方法入手,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然后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引出节俭还是吝啬的讨论,提出文章的论题。本题考查对某一段落的作用的分析。做题时要注意语段的位置以及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16、请指出第四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解析】第四自然段“例如”列举了一个人穿衣的事例,并进行了道理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熟知各种论证方法,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

17、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应该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例子略。

【解析】第五自然段的事例证明力后文的要“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事例的上下文中找总结性的句子。

18、某媒体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伸出你的手,擦干她的泪(水龙头公益广告)

【解析】广告词要能表现出生活的细节,不可以空、大;其次是要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广告词的用语要简洁,一般使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 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chōng) B.剽悍(piāo) 黄晕(yūn) 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 屏息(bǐng) 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 憔悴(cuì) 跋山涉水(bá)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 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 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 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 而荒谬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016届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

2016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 1.(5分)(2016?江苏)已知集合A={﹣1,2,3,6},B={x|﹣2<x<3},则A∩B=______.2.(5分)(2016?江苏)复数z=(1+2i)(3﹣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实部是______. 3.(5分)(2016?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1的焦距是______.4.(5分)(2016?江苏)已知一组数据4.7,4.8,5.1,5.4,5.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5.(5分)(2016?江苏)函数y=的定义域是______. 6.(5分)(2016?江苏)如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的a的值是______. 7.(5分)(2016?江苏)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2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10的概率是______.8.(5分)(2016?江苏)已知{a n}是等差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若a1+a22=﹣3,S5=10,则a9的值是______. 9.(5分)(2016?江苏)定义在区间[0,3π]上的函数y=sin2x的图象与y=cosx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______. 10.(5分)(2016?江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F是椭圆+=1(a>b>0)的右焦点,直线y=与椭圆交于B,C两点,且∠BFC=9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11.(5分)(2016?江苏)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x)=,其中a∈R,若f(﹣)=f(),则f(5a)的值是______. 12.(5分)(2016?江苏)已知实数x,y满足,则x2+y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3.(5分)(2016?江苏)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E,F是AD上的两个三等分点,?=4,?=﹣1,则?的值是______. 14.(5分)(2016?江苏)在锐角三角形ABC中,若sinA=2sinBsinC,则tanAtanBtanC的最小值是______.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90分) 15.(14分)(2016?江苏)在△ABC中,AC=6,cosB=,C=. (1)求AB的长; (2)求cos(A﹣)的值. 16.(14分)(2016?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收敛(liǎn)炽痛(zhì)嶙峋(lín) B.翩然(piān)牟取(móu)归省(shěng) C.束缚(sù)梦寐(mèi)诘问(jié) D.鄙夷(bǐ)拮据(jū)冗杂(rǒng)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D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A项“炽”读“chì”;B项“省”读“ xǐng”;C项“束”读作“s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 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 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 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 【考点】字音字形 【答案】C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字形。A项中的“引颈受戳”应该是“引颈受戮”;B项“通霄达旦”应该是“通宵达旦”;D项的“正襟威坐”应该是“正襟危坐”。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政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考点】修改病句 【答案】A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A项的病因是“领会”“形象”搭配不当。“领悟形象”也不正确,可以将“领会”改为“感受”。 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误入白虎堂(《水浒传》) B.周瑜——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C.华子良——白公馆装疯(《红岩》) D.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 【考点】文学名著 【答案】B

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成都市二○一六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试题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ca)执拗.(niù)忧心忡忡 ..(chōng) B.剽.悍(piāo)黄晕.(yūn)鲜.为人知(xiān) C.挑衅.(xìn)屏.息(bǐng)如坐针毡.(zhān) D.溅.落(jiàn)憔悴.(cuì)跋.山涉水(bá)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 ....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 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D.不戚戚 ..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2016-2018年高考小说真题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2016-2018真题研究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锄(1643字)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 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 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 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 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 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 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 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 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 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 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 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 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 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 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 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 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 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 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 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 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1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机密★2016年6月19日 江西省201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确凿(záo)告磬如法炮制(pào)物竞天择 B.归咎(jiù)馈赠风雪载途(zài)通宵达旦 C.殷红(yīn)销蚀恪尽职守(kè)珠丝马迹 D.狡黠(xié)绰号叱咤风云(zhà)略胜一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 ....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 ....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步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喜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喜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喜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 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完整版)辽宁省大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6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子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 分) 珍爱自然的恩赐 2、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划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 分) (1)花圃.pǔ(2)殷.红yān(3)更胜一畴筹(4)左右逢缘源 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 分) (1)所谓“工匠精神” ,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 的全心投入。(2)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不可一世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3)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4)我们年 轻一代, 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1)第1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不懈追求后的“,”改为“ ;”。(1)(2)第2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该为无与伦比。(2 分) (3)请将第4 句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更强烈。(1 分)难道不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 4、默写填空。(12 分)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5)在《渡荆门送别》中,李白用游动的视角写群山渐渐远去,江水向广阔的平原奔腾而去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6)真正的贤人雅士能够安于贫困,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仍能“晏如也”;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孔子仍能“乐亦在其中以”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作答)5、名著阅读。(6 分) (1)在一篇题为《匪性与奴性的结合》的文章中,作者认为《水浒》中的李逵在宋江面前是一个“缺乏独立人格而甘愿为奴的形象。你是否认同这位作者的观点?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你的理由。(4 分)同意:为了朱仝上山,李逵遵命杀小衙内,可见其奴性。 不同意:李逵误以为宋江强抢民女,砍到杏黄旗,想要杀宋江,可见 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2 分)

2016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机 密 成都市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 卷和第B 卷,A 卷满分100分,B 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 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恻.隐(cè) 执拗.(niù) 忧心忡忡.. (chōng ) B.剽.悍(piāo ) 黄晕.(y ūn ) 鲜. 为人知(xi ān ) C.挑衅.(xìn ) 屏.息(bǐng ) 如坐针毡. (zhān ) D.溅.落(jiàn ) 憔悴.(cuì) 跋. 山涉水(bá) 【答案】B 【解析】黄晕.(y ūn )应为(yùn );鲜. 为人知(xiān )应为(xiǎn )。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来。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法与2015年一致,考查同音字的正确书写能力,难度一般。 A .带着——戴着,澜语——谰语。 B .焦燥——焦躁,大难凌头——大难临头。 D .溶合——融合,荒缪——荒谬。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 ,获得冠军。 解密时间:2016年 6月13日上午9:00

2016全国课标卷小说阅读汇编(1卷、2卷、3卷)

2016全国课标卷小说阅读汇编(Ⅰ卷、Ⅱ卷、Ⅲ卷) 【2016全国1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锄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

2016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青岛市二0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阳春布德泽,。(《长歌行》)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王维)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⑤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王湾) ⑥,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⑦鸡声茅店月,。(《商山早行》温庭筠) ⑧,往来无白丁。(《陋室铭》刘禹锡) 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⑩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1.【答案】①万物生光辉②浊酒一杯家万里③长河落日圆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江春入旧年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人迹板桥霜⑧谈笑有鸿儒⑨万钟于我何加焉⑩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 2.【答案】C (二)注音与书写【本题满分4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4分) (1)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草树木的映chèn。 (2)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huáng诚恐的地步。 () chèn huáng ()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真题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栖.息(qī)沉淀.(dìng)撷.取(ji?)卷帙.浩繁(zhì) B.狭隘.(ài)蒌蒿.(hāo)分泌.(mì)侃侃 ..而谈(kǎn) C.栅.栏(zhà)狡黠.(ji?)翌.日(yì)受益匪.浅(fēi) D.负荷.(h?)跌宕.(dàng)山岚.(lán)毛骨悚.然(sh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A.沉淀.(diàn)撷.取(xi?)C.狡黠.(xiá)受益匪.浅(fěi)D.负荷.(ha)毛骨悚.然(sǒng)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 ....,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 ...薄.自己了。 C.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 ....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D.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答案】A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解说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解说:“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爱国情怀冰天雪地锻炼身体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解说: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五颜六色”和“冰天雪地”两个词语是“并列短语”。 【考点定位】理解语文语法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的一项是(3分)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主

2016四川成都中考语文 满分作文

2016四川成都中考语文满分作文 【中考真题】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解读] 从作文提示语和题目特点来看,今年的作文题依然延续着前几年的传统,选材教材化和话题生活化等特点,以少有的直接用考生熟悉的课文题目为题是一种创意,也许会让考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利于发挥。不过,正因为对课文太熟悉,也可能会让考生潜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受课文影响,从而受到限制,甚至被那种较固定的思维模式所羁绊。因此,考生要根据命题的提示语和自己的实际来思考,写出有所超越的文章。 从提示语“散步可以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可以在自然田野,也可以在精神天地……”来看,题目中的“散步”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生活中为了锻炼而随便走走,漫步徘徊,叙写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就是漫步精神的天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感悟。总之,散步,既可以欣赏风景,生发感悟,也可以给身体和心灵以有效的按摩。由于考生对莫怀戚先生《散步》很熟悉,在其影响下大多会以“亲情”为主题,这样固然稳妥,但不易拿到高分,因这样思考的考生可能比较多,相对性的创新也许显得不足,如果能发掘出更多内容和细节,也可能有更高的提升。 有所难度的是将“散步”虚化,不再是具体的过程,而是以某种心理状态去欣赏体悟某个对象。如在书籍海洋徜徉,在四季风景里徘徊,在历史长河中游览,在各种人群中感悟生活,都可以理解为“散步”,若是这样写,则会更有深度,作文也就可能获得高分。另外,从“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的提示来思考,也许命题人更有情感倾向,有意将“散步”虚化,使之有象征意义,即忙碌之余应该有闲暇诗意的对外物的心灵感悟。 散步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不停地奔跑,需要努力追赶上他人的脚步,但我们有时也需要慢下脚步来,散散步,细细察看这大千世界。散步不仅仅可以在田野中、小

2016高三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精练(一)

高考小说阅读试题精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马罗大叔(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

2016菏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诗文(30分) 1.默写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一诗。(4分)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依据提示默写。(4分) ①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雄奇壮美景色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二)阅读下面一首宁诗,回答4-5题。(4分) 蜡梅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代知。 殷懃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这是一首吟咏腊梅花骨朵刚刚绽放的一首诗。

“天向梅梢别出奇”,把全诗的主角,主动者都假设为一个人格化了的天公和一个与天公捣蛋的霜风,天公“别出奇”,诗人的构想也算得上是“别出奇”了。“别出奇”劈头一句,没头没脑,却在读者心中构成悬念:天究竟怎样“别出奇”,又怎样“向梅梢别出奇”呢? “国香未许世人知”,次句仍然只是加深这“别出奇”的悬念而并不仿解答。不过,读者心理上的铺垫还是有的,先出“梅梢”,次出“国香”,却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点蜡梅的消息了。 “殷勤滴蜡缄封却”,第三句的主张仍然是那个人格化的天公,仍然是“别出奇”的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答案,悬念还是没有解决。只用“滴蜡”二字,继“梅梢”“国香”之后又作了第三次点染,使形象更逼近蜡梅。古人寄信,将写好的信笺装入信封以后,还要在封口上滴蜡,以示殷勤珍重。蜡梅在枝头尚未开放时,也的确非常类似信缄封口上的蜡珠。“却”字在这里是语助词,表正在进行式。“缄封却”与第二句的“未许”互相呼应,也照应了首句的“别出奇”,仿佛这个人格化了的天公在别出心裁地恶作剧,故意要向“世人”保密,不让你偷窥我这深藏的“国香”似的。 “偷被霜风拆一枝”,陡起波澜,却又引入一个人格化了的“霜风”来与天公弄巧,故意漏泻春光,偷偷地把“梅梢”“滴蜡缄封却”的“国香”向“世人”透露。“拆”字的针对性非常强,你要“殷勤缄封”吗?我偏要偷偷地“拆”开;你要“未许世人知”吗?我偏要让“世人”知道。反复品味,真的觉得杨万里实在是非常善于“别出奇”的! 4.第三句描写了腊梅的什么状态?选择正确的一项(B)(2分) A.刚刚发芽B.含苞欲放C.迎风盛开D.即将破落 5.简要赏析最后一句的妙处。(2分) 最后一句,一个“偷”字下的既巧且隐,极形象极传神,不仅写出了蜡梅于不经意间悄然绽放的景象,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此景象的惊讶、欣喜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8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19年度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标准答案解析(纯文字版)

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惦.记(diàn) 翌.日(yì) 哄.堂大笑(hōng) B.蓦.然(mò) 山涧.(jiàn) 自出心裁.(cái) C.教诲.(huì) 栈.桥(zhàn) 不折不挠.(náo) D.气氛.(fěn) 热忱.(zhěn) 强.词夺理(qiǎng) [解析]热忱(chén),故选D。(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B) A.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俭朴而别具匠心。 D.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解析] A.涛涛——滔滔(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列夫·托尔斯泰》) C.决——绝(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 D.莫——漠(出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论教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 ....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 ....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 D.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 [解析]A.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出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B.“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出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 ;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此处形容“峨眉山的猴子”,不恰当。(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言之美》》; D.“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麼。(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太空一日》) 此处A、B、D均符合句意,故选C。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使我们看到恢弘世界”的主语应该是“阅读刘慈欣的作品”这件事,应副去“通过”或“使”。B.不合逻辑,“无疑”为双重否定表肯定,此处和“不是”连用表否定,故错误,应删去“不”。C.搭配不当,“增强”与“生活方式”格配不当,应为“增强……的意识”或“培养……的生活方式”。故选D。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情节题专项练习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情节题专项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7分) 幸存者 [美]休·B.卡夫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拨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