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_手段_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_一个文献综述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_手段_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_一个文献综述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_手段_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_一个文献综述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_手段_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_一个文献综述

·综

—一个文献综述

——

15

何苦密莹莹: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

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企业之所以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审计师的注意,其风险比较大,相比之下,真实盈余管理则更难以被察觉;二是应计盈余管理都会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操纵应计利润),当应计盈余管理不能满足经营者目的的时候,真实盈余管理就会被经营者利用。她的这种观点,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Gunny,2010;Cohen等,2010)。Beatriz(2008)认为,相比与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董事层对企业真实经济活动的专业知识更为缺乏,不能分辨经营者所采用的投资计划是否是最优,而且,董事层也会在当期利润和以后各期利润之间进行权衡,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权衡会导致经营者选用真实盈余管理。Edelstein等(2007)认为,当应计盈余管理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如编制所得税会计报表,资产减值等项目不能税前扣除),企业经营者就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经营者是存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而且这些动机都很合理,但是在中国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中,企业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动机往往与其政治目的牵连,这是中国企业独特的特征,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讨论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

(三)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相比于手段单一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更为复杂和多样性,在文献回顾的第一部分,已经显示了一些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手段:削减企业的期间费用(员工福利,员工培训费等)及延迟投资(Beatriz,2008;Dechow等,1991;M ittelstaedt等,1995);以降价折扣,赊销等方式加速销售或者直接出售企业各项资产(Bartov,1993;Gunny,2010);扩大生产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Thomas等,2002;Roychowdhury,2006)。以上内容主要是国外学者对于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发达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研究的结果,由于我国企业的特殊性,以上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未必完全涵盖了我国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中存在大量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刘峰等,2004;周勤业等,2003)。所以在对中国企业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中国企业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讨论真实盈余管理所导致的经济后果。

(四)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同应计盈余管理一样,真实盈余管理也分为正向真实盈余管理(以增加企业当前利润为目的,以上的讨论中基本都是这种类型)和负向真实盈余管理(以减少企业当前利润为目的,Edelstein等,2007)。这两类盈余管理对公司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正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决策更重要,因为这类盈余管理需要以未来的经营利润作为保证,但公司未来经营是不确定性的,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将来没有足够的收入,必然导致未来业绩下滑,对投资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更值得人们关注;负向盈余管理大多是平滑盈余的表现,推迟当前已经实现的收入在以后进行确认,对投资者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本文重点讨论正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后果。已有的研究,在真实盈余管理所导致的经济后果的结论上,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研究表明,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是一种短视行为,这种短视行为会导致未来业绩的下降(Graham等,2005;Beatriz,2008;Roychowdhury,2006)。Cohen等(2010)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的负面作用更大。有的研究也显示,企业当期是否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Gary等,2010),他们认为原因主要是:企业只是偶然性地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在随后年度中,企业生产恢复正常状态,所以这种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有限;企业经营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给资本市场中各个利益相关者传递了企业未来前景看好的信号,为企业未来带来正面影响(如可以满足融资要求),这种正面影响与真实盈余管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互抵消了。也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当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会使得企业未来业绩上升(Gunny,2010),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企业经营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传递了企业未来看好的信号,加强了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和顾客对企业的信心。从以上的研究结论看来,研究者对真实盈余管理是否有损于企业未来价值的问题上,没有一致结论,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样本的选择不同。有的研究者选择进行SEO的企业为样本(Cohen等,2010),有的研究选用当期利润刚好超过上期利润以及处于微利状态的企业为样本(Gunny,2010;Gary等,2010);处于不同状态的企业,其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强烈程度不同,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扭曲的程度也不同,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经济结果不同;二是计量模型不同。现有文献,大部分是用由Dechow等(1998)所开发,由Roychowdhury(2006)所修订的计量模型,而与Gunny(2010)使用的计量模型差别很大,所以导致最后数据估计结果不同,影响到研究结论不同。因为国内现阶段没有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了解真实盈余管理的后果,将国外的计量模型,引入国内,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企业自身的特性,尽量减少误差。接下来,我们再讨论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五)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因素本文将影响企业经营者真实盈余管理的因素,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外部的宏观经济、法律环境。Gunny(2010)的研究表明,在萨班斯法案通过之前,企业经营者主要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操纵会计利润,而且随着临近萨班斯法案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真实盈余管理的强度却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徘徊。但是这种分布状况在萨班斯法案通过以后却呈现出一个强烈的逆转,应计盈余管理强度陡然下降,而真实盈余管理强度极具上升。其研究结果说明,外部的法律因素会对企业经营者选择盈余管理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经营者为了逃避监管,倾向于选择不容易被察觉的真实盈余管理。企业内部治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董事层对经营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Beatriz 等(2008)的研究表明,企业董事层中独立董事人数越多,所占董事会比例越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强度就越小。Bushee(1998)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强度会产生显著的制约影响。Cheng(2004)的研究表明,企业薪酬委员会能够察觉到经营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并且能在对经营者支付的薪酬中作出相应调整。以上研究结论说明,企业董事层,外部股东等公司治理因素会对经营者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造成显著影响。从以上国外学者关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强度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外部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企业内部治理的完善程度。在中国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监管不足,手段落后,惩罚力度不够的特殊宏观法制环境下,以及“一股独大”的特殊公司治理背景下,企业的内外部

16

·综

17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_郑梅莲

– 7 – 会计盈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及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众多契约均与盈余信息存在密切联系,会计盈余也因其具有被操纵性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讨论。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存在差异。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最终结果。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信息观视角和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 信息观视角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和干涉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如,魏明海(2000)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ott 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郑梅莲 霍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盈余管理研究是经验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和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10-0007-03 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如,刘杰(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所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使其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②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③盈余管理是利益驱动的结果;④盈余管理的手段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实现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是一个法律的虚构,是一个契约的集合(Jensen & Meckling,1976)。作为一系列契约连接点的企业(公司),与外界存在许多的契约关系与利益关联。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或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国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大量探索,Dechow和Skinner(2000)通过对四类盈余管理的研究,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划分为三个大类:①资本市场动机;②契约动机;③规避监管的动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大量探索,相关研究以资本市场动机研究为主;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薪酬合约动机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一)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指公司管理层在一系列资本市场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IPO、配 作者简介:郑梅莲,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霍 冉,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经济研究 现代物业?现代经济 2013年第12卷第10期

客户知识管理文献综述.doc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营销08甲班杨昊0890210103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了很大力气收集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但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应该了解的客户信息,及是否有效的管理、使用这些信息呢?如果企业想成功管理客户关系和管理创造的客户价值,必须不仅立足于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更要编辑整理这些信息原材料,使之转化为企业知识,并使这种转化能力成为企业不可转移、不可复制的能力,,甚至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客户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核动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客户知识;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客户知识管理(Customers knowledge Management,CK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作为两个热点研究的领域,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密不可分。后者作为商业策略由于没能很好的融入知识管理从而导致了很高的失败率,CRM的关键步骤正是基于对客户知识的管理从而更好的了解客户,也就是客户知识包含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前者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不能独立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进行和应用。所以CRM又为CKM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此,鉴于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我们并不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过多的

陈述,而是重点介绍客户关系管理的指导意义。文章中有诸多不足,敬请老师指导修正。 二、客户知识 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客户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客户的知识;二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三是客户需要的知识。 王宏义(2010)分析了客户知识的内含,关于客户的知识是指有关客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这些知识可以被记录并能够重复使用。来自客户的知识是指对产品的评价、新产品的期望、购买欲望等。客户需要的知识是指客户对产品有其他功能的需求,此时,客户所想的,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对于客户的知识分类,主要区别是客户知识的显性和隐形的不同,以及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 周晓宁(2009)对客户知识的解释是,与客户有关的知识,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状况等背景知识,以及客户的需求、偏好,对产品、服务的希望等。来自与客户的知识。指客户能够提供的知识,尤其是与企业产品、服务相关的知识,包括使用产品、服务的方法、程序、经验,对产品、服务的见解、评价、意见和建议,客户间的矛盾与协作等等,多属于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多存在于顾客头脑中,很难获取和利用,是客户知识管理的难点。 邹农基,冯俊文(2008)认为客户知识的定义包括:(1)关于客户的知识:该类客户知识是CRM系统和数据挖掘的重点关注的领域,它不仅包括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姓名、联系电话等),还包括客户与企业的交易记录、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记录、客户的个人爱好(如语言、沟通方式)等。这类知识是企业进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Katherine Schipper Katherine https://www.doczj.com/doc/c65727661.html,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者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国内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陆建桥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 北京:会计研究,1999(9).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魏明海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的观点是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 孙铮、王跃堂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范文参考 一、盈余管理定义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其实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p.m.healy和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会计选择的过程。刘峰和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主要是对盈余进行操纵。张祥建和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和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

为了自身利益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以下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契约动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代理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而报酬契约动机是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在管理层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相挂钩的情况下,管理层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会采取一些手段或者凭借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一些操控,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2)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或者收购而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迎合分析师对企业的预测以及影响公司的股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会计盈余数据一直作为判断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 及终止上市的处理规定的硬性指标,因此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ipo动机、增发配股动机、避免被st及终止上市动机、收购动机以及迎合证券分析师预测的动机。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最近几年管理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以产品为到现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领域,本文拟从信息的角度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技术(IT)、功能 近年来,“顾客满意”似乎已成为企业界人士最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因为他们认识到顾客是最终评定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劣,并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公司交易的人,也就是说顾客是公司利润的源泉。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各公司获取顾客光顾的成本不断增高,加上顾客多样化选择的机会等因素,让人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吸引新顾客和保留现有顾客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 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对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IT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概念,它把管理理念和业务实践融合在一起,它继承了销售、定单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协调和统一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与客户交互的所有信息。CRM帮助企业管理单个客户,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的服务建立同客户之间的牢固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是一个前端应用工具,通过它能够很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的和潜在客户的信息。此过程主要贯穿市场、销售和服务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精确地定位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CRM软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定位、联系和赢得新客户;第二,使得企业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更牢固。 CRM不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它来有效管理企业客户关系,它为企业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视图。 综合以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和有关文献可以看出:CRM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依据一定的商业规则形成的软件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留住客户,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达到赢利的目标②。 2 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 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关于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献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研究是否存在大量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2)研究企业利用现有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体现在哪些方面;(3)研究在现有的资产减值制度下能够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改进资产减值制度的建议措施。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关于运用资产减值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学者们从不同的动机、手段等方面进行解释,并大都采用了实证研究。 Zucca,Campbell(1992)采用实证的方法提取了1978-1983年67家企业公布报表的资产减值数据,结果显示,72%的公司属于制造业,而且大部分企业在第4季度自行确认减值损失。研究表明,超过80%企业的减值行为属于“大清洗”或“利润平滑”,他们的研究验证了利润操纵的存在。 Nichols(2000)的研究表示,因为在前三个季度发布计提减值消息会对公司股票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管理层一般都选择在第四个季度才公布减值消息,这和Zucca,Campbell的发现有相似之处。 Krishnan(2003)选取了1989-1998年由6大会计师实务所审计的公司,从审计师的角度检验了其职业水平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公司利润操控可能性相对较小。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与前面学者观点不一样的是Francis,Hanna,Vincent(1996),他们对3年间674家美国公司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找到价值减损变量、减值损失的变量分别是公司和行业的历史股票回报率、账面市值比以及总资产回报率,验证了资产减值并不是所说的“大清洗”或“平滑利润”的工具。 2 国内文献综述 王跃堂(2002)对1998年 A 股上市公司执行三大减值政策(除坏账准备

真实盈余管理综述

计之友2011年第6期下OF ACCOUNTING 会20131中 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 黄秀蓉曹文娟 【摘 要】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此前一直是盈余管理问题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监管环境、诉讼风险、会计准则、实施成本等因素的变化, 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真实盈余管理兴起原因、实施方式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管理方式;经济后果 一、引言 在会计研究中,会计盈余(Earning )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但尚未实现现金流入的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 ,TA ),另一部分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已经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盈余(Cash From Operations ,CFO)。因而,按上述分类,盈余管理可以划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一直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真实盈余管理直到近几年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Graham (2005)对400位公司的CFO 调查显示,80%的CFO 表示会减少在研发 (R&D )、广告、员工培训费等酌量性开支以满足特定盈余目标,55.3%的CFO 愿意延迟能够创造价值的新项目,以满足当期的收益目标。Roychowdhury (2006)的研究证据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亏损或满足分析师预测,通常采用销售操纵、减少酌量性费用或过度生产等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即使这些活动偏离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Schipper (1989)在其《盈余管理于评述》(Commentary on earning management )中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一种广义上的“披露管理”的概念,即公司管理层为了谋取特定利益而干涉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过程,而真实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通过适时的财务决策来改变企业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属于盈余管理的研究范畴。Roychowdhury (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通过构建真实的交易活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所要求的特定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真实盈余管理虽然可以提高当期盈余,但从本质而言,它与正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行为又有所区别,其实现的盈余是否具有持续性,对公司未来各期的盈余和现金流量造成有何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兴起的原因、实施方式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真实盈余管理兴起原因 从宏观环境分析,监管环境的日趋严格和诉讼风险的增大,导致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日益缩小,进而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兴起提供了条件。Graham (2005)研究发现,由于应计利润操纵一般发生在会计年度末至财务报告对外公布前,通常涉及会计政策及会计方法处理问题,因而容易被外部审计师识破,风险较大;而真实盈余管理在时间上具有随机性,可以在会计年度的任一时段进行,并且只通过改变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而不涉及会计处理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容易规避外部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的检查风险。李彬、张俊瑞、郭慧婷(2009)以我国1998—2006年我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会计弹性不同的公司其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会计弹性小的公司,通常通过异常促销、减少研发费用等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而会计弹性大的公司,则会减少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也可能诱导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强调为各类交易明确会计目标,为管理层和审计师提供一个详细的会计构架并强化了其二者的责任,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层进行应计项目操纵的难度增大,但公司仍可能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操控。原则导向会计准则 (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要求会计人员及审计师在核算时运用职业判断,却没有提供充分依据加以规范,因而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会计选择空间,通过公司倾向于采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操纵。Cohen (2008)发现在美国的目标导向会计准则下,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逐步降低,而真实盈余操控水平日益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了构建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Barth (2008)对1994—2003年期间21 *本文为暨南大学 “优秀本科推免生科研创新培育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管理论坛 44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我国上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

(2011届)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名: 专业:会计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月日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授权声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摘要:盈余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它是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及公司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集合,但在实际操作中,盈余管理往往存在过度操纵的问题。管理者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滞后的缺陷或关联方关系复杂的特点,通过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这种以牺牲大部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的行为,容易使人们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为此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特征、动机、手段和完善盈余管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面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希望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分开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Abstract:Earnings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a legal basis, it is the manager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to meet its own series of actions taken to maximize the collection, but in practice, there is often excessiv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sues. Managers will use the conten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ag complex defects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ed party relationships, through accounting methods or means to carry out over accoun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st of th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to satisfy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desires of the behavior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easy so that people will confuse the fake with the surplus. Through this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mea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described the four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oping to distinguish false and earning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ositive for .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arnings Management;Motivation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11年08月 经管空间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陈奕巧 摘 要: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算管员会归企业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由民营企业各个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董事会主席亲自担任预算委员会的一把手,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委员会负责民营企业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绩效考评、重大预算项目的调整或修改。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预算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工作。民营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将本部门的一把手确认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负责。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利于把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引入良性循环,有利于避免出现为管理层满意而制定预算的现象,有利于摆脱民营企业“人为控制预算”导致的不良影响。 (三)科学编制预算 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判断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目前主要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对于市场前景不明的民营企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弹性预算来编制;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对于周期性明显的民营企业,应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便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 (四)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民营企业要想发挥预算的功能作用,必须加强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沟通与协调,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分解目标;预算编制则自下而上汇总,体现目标。因此在编制好了预算后,将预算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建立二级预算,并正确划分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由相关单位执行。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纳入到预算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考评使部门的小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其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并从偏差中找原因、从偏差中找管理的漏洞,针对漏洞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必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管理,不单单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因此,民营企业只有脚踏实地搞好预算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夏朝恒,夏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33). [2]殷集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3]栗云静.企业战略管理下预算管理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10(1). [4]孙铁柱.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防范预算松弛[J].时代金融,2011(5).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 c o t 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 A A 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 c o t 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 2011.08 111

企业知识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的知识管理 本文在于讲述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运用,从中得出知识管理在运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文献的方式阐述知识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战略运用和知识管理的问题。 主论点: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兴管理思想,并不孤立于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外。它本身就是从其他管理领域中提取有关“知识”的管理理念,经过抽象和综合分析,才逐渐形成的一种战略思想。 文献一:因此,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市场、研究与开发等管理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知识管理这一棵管理学科中的幼苗,是在众多原有管理范畴的共同滋养下才逐渐成长、发展成一个宏伟而完整的思想体系的。在知识管理已经走向独立、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足够壮大和成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一下最初孕育了它的那些管理领域,到底发生了哪些令人惊奇的变化,同时也从企业管理整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一下知识管理。 在考察知识管理思想与其他管理范畴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承认,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而是一种经营思想。 分论点一:企业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来源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创新及其管理问题的提出正是出于知识创新对现代企业重要性的思考。 文献二:现在的竞争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新产品和效率的优势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而越来越难。因此知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它是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现代企业把知识创新的概念拓展到更宽的范围。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它包括多个侧面:技术创新(又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过程,当前正处于改革的进程中,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

盈余管理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盈余持续性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盈余的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盈余预期的准确性。文章在阅览国内外有关盈余持续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学者的研究重点和观点的不同,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总结,并展望了盈余持续性未来的研究方向。 会计盈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体现了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债权人、投资人的利益保障。而盈余持续性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投资人需要合理判断盈余持续性,以保证对企业未来盈余做出合理、准确预期。因此,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高度重视盈余持续性研究,美国会计评论杂志更是将盈余持续性评为21世纪十大最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之一。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盈余持续性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硕。在定义盈余持续性概念的基础上,众多学者对盈余信息含量以及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盈余持续性的合理度量方法,运用科学手段分解出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对以后年度盈余的准确预期。 1.3盈余持续性计量研究 鉴于盈余持续性对未来期间盈余预测的重要意义,人们一直试图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盈余持续性的可靠计量,如时间序列模型、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另外还有学者使用财务报告数据推断盈余持续性。 1.3.1时间序列模型盈余的时间序列模型以一定时间盈余信息为样本,通过估算盈余时间序列中的持续性参数,实现对盈余持续性的评价,是一种经验研究方法。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以下几种:随机游走模型、自我回归模型(AR Model)、移动平均模型(MA Model)、自我回归移动平均合成模型(ARMA Model)及自我回归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 Model),其中尤以ARIMA模型运用最广泛。 1.3.2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1982年Freeman首次利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估计盈余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持续性。而后Sloan、Richardson等人对其进行改良,逐渐取代时间序列模型,成为分析盈余持续性的主要方法。 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利用当期的盈余及其各组成部分来预测下一期的盈余或其组成部分,分析得到的回归系数可以作为衡量盈余持续性的指标。 1.3.3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推断盈余持续性由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分析盈余持续性对数据要求较高,且研究成果显示发现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球的盈余持续性的取值不能很好地代表盈余持续性,因此,学者尝试利用财务报表信息来推断盈余持续性。 Lev和Thiagarajan结合财务学、经济学理论,提出以12项指标来衡量盈余的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盈余持续性,而且其度量盈余持续性的效果比时间序列度量盈余持续性效果更好,更具代表性。Cheng等入市盈率等财务指标为衡量盈余持续性的工具,他们认为,极高或极低的市盈率都意味着较低的盈余持续性。 除以上盈余持续性度量方法以外,Ohlson模型框架下的线性信息动力学为盈余持续性的计量提供新的思路。Ohlson认为,超常盈余的持续性就是当期的超常盈余预期在未来得以维持的程度,并且盈余持续性取决于当期超常盈余、当期经营性资产及其他信息。 Pi,t=α+β0BVi,t+β1ARi,t+εt+1 其中,Pi,t为i公司t年年末的股票价格,BVi,t为i公司t年末的每股账面价值,ARi,t为i 公司t年年末的非正常盈余或成甚于收益,ARi,t=EPSi,t-BVi,t。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目录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3) (一)国内文献 (3)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3) 2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4) 3 其他研究成果 (5) (二)国外文献 (6) 二、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7) (一)国内文献 (7) 1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盈余的影响 (8) 2 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8) 3 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9)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0) (二)国外文献 (11) 1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1) 2 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3) 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5) (三)国内外文献简评 (16) 三、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6) (一)国内文献 (16) 1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17) 2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18) (二)国外文献 (21) 参考文献 (23)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一)国内文献 关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的关系,张炳才、孔庆景(2011),谢国强、王道平、李林(2006),王凤华、张晓明(2010),龙静(2010), 石军(2009), 胡奕明、唐松莲(2008), 支晓强、童盼(2005)等进行了实证研究。观点主要分为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存在显著关系和其他观点。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张炳才,孔庆景(2011) 选取深沪两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并以2005年至2007三年的数据为观察期间,剔除了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最后共得到观测样本955家。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会明显增强。其中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性,独立董事年薪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独立董事会计专业能力与盈余管理不相关,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没有相关性。 石军(2009)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不包括一些特殊行业)为研究样本, 以2005年和2006年各公司报表的数据为研究数据, 共取满足研究的样本516个。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即董事会结构的改革有效地抑制了盈余管理的程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是对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当前改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 赵德武,曾力,谭莉川(2008)本文选取2002年以前上市的1382家沪深A股公司为基础样本。以2002- 2004年作为观测期间, 共4146个公司年度数。对样本作如下处理: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9家;剔除同时发行H股的公司14家;剔除任何一项数据存在缺失的公司366家。最终得到符合筛选条件的993家公司, 共2979个观测值。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监督力对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 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不断增强;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人数规模和会计专业能力, 薪酬和声誉的影响则相对最小。 张国华,陈方正(2006)选取2002年末已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5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后的样本容量为804

关于“幼儿园管理理念”主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管理理念”主题的文献综述 为了增进对幼儿园管理的理念的了解,笔者阅读了几篇关于幼儿园管理理念的论文。 幼儿园应该有的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 (一)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二)以教师的成长为根 (三)以家园共育为绳 二、文化立园 (一)启迪教师的指挥 (二)引领团队活动 ①培养团队精神 在幼儿园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以外,还需要注意团队成员的内在力量的调动,以形成良好的集体凝聚力,展示出不一样的团队状态。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加强合作,经常沟通。 ②培养创新精神 幼儿园中的每一项设置,包括规章制度、课程开放、科研活动、教师培训和家园合作等都要为幼儿提供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 (三)凝聚集体信念

①培育人际文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营造一种感恩、关爱、赏识的人际关系,提倡三为、三不为。三为分别是:常常怀有感恩之心、相互关爱,注重沟通、积极工作,赏识他人。三不为分别是:不说别人的不好、不说单位的不好、不说行业的不好。 ②铸造敬业品质 幼教工作者要从“孩子阿姨”向课程改革的学习者、实践者、研究者转变。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奥观察、分析幼儿的点滴行为,记录、反思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 ③激活创新机制 在幼儿园的科学发展中,激励机制是能够对幼儿园的发展和推动做出积极的作用。 (四)付诸实践行动 任何优良的文化、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愿景都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行动才是有效的。 三、刚柔并济 (一)搭建平台 ①注重师德的培养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来培养教师的品德修养: 第一,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幼儿教师行为规范》,让青年教师对照《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不良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